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安全策略
企业战略转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企业战略转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战略转型已经成为许多公司不可避免的选择。
然而,战略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1. 内部挑战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可能成为战略转型的障碍。
首先,组织结构的僵化通常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战略转型中,企业可能需要进行部门整合、职能变革等调整,而这往往会遭遇到内部利益固化的阻力。
因此,企业需要积极推动组织文化的变革,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另外,员工的抵触心理也是企业战略转型中的一个挑战。
转型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方式、职责等方面的变化,一些员工可能会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表现出消极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内部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手段来应对,使员工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转型。
2. 外部挑战除了内部的挑战外,企业还必须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是其中之一。
创新企业的崛起、新技术的出现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市场地位产生冲击。
对此,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也是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挑战之一。
政府的政策会对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市场准入条件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应建立敏锐的信息感知机制,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3. 应对策略面对战略转型的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提升成功转型的机会。
首先,企业需要正确识别和分析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制定明确的转型目标和战略规划。
只有明确了转型方向和目标,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化解风险。
进一步,企业需要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激励,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企业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在战略转型中,组织的人才需求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企业需通过招聘、培养和激励等手段吸引和留住适合转型需求的人才,为战略转型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挑战
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挑战随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也不断发生着变迁。
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但这个过程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与社会两个方面探讨这些挑战。
一、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1. 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被全球瞩目,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面临着更困难的现实。
为了维持经济发展,中国需要加强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扩大内需,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2. 资源瓶颈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资源瓶颈。
中国的部分地区正面临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推出更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
3. 高科技发展在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中,中国面临着来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强烈竞争。
中国需要更深入地开展研究、投资和开发高科技产业,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二、社会转型面临的挑战1. 劳动力市场随着中国的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挑战。
许多国有企业或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多,而现代产业单位则很难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推进教育和培训领域的改革,以更好地培养新型的劳动力。
2. 社会福利随着社会的渐进性发展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面临着挑战。
具体而言,中国的社会福利还没有形成全面、普遍的制度,而且在制度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需要逐步完善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方便广大民众的生活。
3. 政治变迁在经济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政治变迁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但与经济和社会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带来了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需要进行更多的政治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结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转型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来看,这些挑战将需要政府的多重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仅有良好的政策操作和实施方案,中国才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1.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资源共享、在线课程开设、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为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学生信息、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国共享,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促进中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如何在保障教育公平、维护师生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要课题。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策略,确保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健康、有序发展。
1.1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郑杭生/洪大用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作者简介」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邮编100872「内容提要」中国转型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多重风险共生、社会自身在保障安全方面具有脆弱性、社会应对风险的思维具有极化倾向。
为了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不仅要充分认识社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要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正确认识国家的作用,高度重视风险教育,积极实践新型发展观。
「关键词」社会安全/风险共生/风险管理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各地频发的导致重大伤亡的灾难,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关,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但确保社会安全的准备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风险威胁。
关注社会安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社会安全的界定社会安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安全是指整个社会系统能够保持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把妨碍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安全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环境因素,二是系统内部因素。
从环境因素看,影响社会安全的具体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二是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自然环境的衰退和生态系统的崩溃可能对基于此种环境生态条件的社会系统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一方面,外部社会的冲击、竞争、打压、颠覆甚至直接入侵,也会导致社会紧张和混乱,严重时,可能会瓦解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社会的安全状况也会影响到其他社会的安全状况。
从系统内部因素看,一个社会系统的安全取决于社会内部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生活子系统和思想文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
社会安全建设与社会治理问题分析
社会安全建设与社会治理问题分析社会安全建设和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方面。
前者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或实际的安全隐患和危机,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缓解和应对的过程;后者则是指政府利用各种手段,维护公共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全过程。
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安全建设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的挑战与现状1、信息技术对社会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造就了一些新型的安全问题和挑战。
比如,网络诈骗犯罪、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风险。
这些新型安全风险的出现,加剧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给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转型期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度问题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的必备体系,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并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使治理能力更加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
但这个体系在中国仍处于转型期,基础性、全面性和统筹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随着新型社会矛盾的不断出现,治理问题日益复杂化、敏感化和多层次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社会治理方式,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危机公共事件的管理难度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危机公共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意外火灾、群体涉讼等。
这些事件往往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影响,社会稳定受到极大的威胁。
那么,如何应对危机公共事件,如何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应对策略1、信息技术下的社会安全建设针对信息技术对社会安全造成的各种威胁,政府应提高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技术更新和应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
此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促进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形成网络共治格局,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安全建设的紧迫要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多。
但来自于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风险是基础性、深层次性的风险,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
本文立足于社会结构视角,详细阐述了社会层面的各类社会风险,深入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所具有的独特性。
文章最后指出改善民生是化解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风险;社会结构;特征;民生一、社会结构:社会风险研究的新视角社会风险,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风险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由此引发了研究者对社会风险的关注和探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已经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面临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多。
正如贝克所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程度。
”〔1〕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2〕”。
社会风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在内的复杂系统;而狭义的社会则是指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并列的一个子系统。
相应地,社会风险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社会失序或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3〕本文使用的是狭义层面上的社会风险,指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其本质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简言之,社会风险就是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现阶段的中国已进入社会的高风险期,其他国家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风险中国都存在。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还存在着社会结构层面上的故障所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风险,这一类社会风险属于基础性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社会风险,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浅议我国政治安全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风险及对策建议
浅议我国政治安全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风险及对策建议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社会改革新目标的确立,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们根本利益所在。
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们国家安全意识,推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国家政治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并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
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其表现形式是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不受欺辱,政治权力坚实稳固。
我国政治安全的一个特殊性是必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必须以军事安全为保障,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为支撑。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逐渐从传统安全领域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从国际领域到国内领域,从敌对矛盾到人民内部矛盾的扩展,使得国家安全的内涵深度拓展,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多变,从而使维护国家安全已非一个或几个专门强力部门或力量所能承担的任务,而是一个国家整合所有社会资源和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的战略任务。
然而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保证。
因为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只有政治是安全的,才能有效地谋求和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其它领域的安全。
而在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中,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执政地位的稳定。
“走转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的传播对策
列 入 我 国 社 会 危 机 范 围 。与 西 方 的 媒 体 单 纯 强 调 “ 社 会 公 器 ” 理 念 不 同 , 国 大 众 传 播 媒 体 作 为 党 的 喉 的 我 舌 ,作 为 服 务 人 民 的 组 织 更 为 注 重 的 是 其 舆 论 的 引 导 功能及 其 为党和 人 民服 务 的基 本政治 倾 向 , 此 , 因
( ) 国 转 型 期 的特 征 与 现 状 一 中 中国 社 会 转型 普 遍 认 为 是 从 改 革 开 放 开 始 , 济 上 经 由计 划 经 济 向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转 变 , 治 上 向中 国 特 政 色 社 会 主 义 转变 , 模 式 也逐 渐 由粗 放 式 转 变 为 集 约 发
应 对 转 型 期 的 社 会 风 险 的 媒 体 策 略 也 必 须 体 现 出 中 国特 色 与 时 代 需 求 。
段时 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 是粗放型 的, 以环境换
经 济 , 资 源 破 坏 和 资源 的过 度 开 发 为 代 价 , 取 了 经 以 换 济 上 的 突 飞猛 进 , 境 污染 和 资 源 匮 乏 问 题 已 经 成 为 国 环 内一 些省 市 面 临 的重 大 危 机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后 , 企 业 各 单 位 需 要 尽 快 适应 集 约 型 的 经 济发 展 模 式 , 持 经 济 发 保
距加 大所 导 致的 社会 结构 变 革增 加 了社会 的 不稳定 因 素 ; 面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导 致 的 道 德 异 化 , 而 引发 片 从
社会工作与社会风险防范的挑战与策略
社会工作与社会风险防范的挑战与策略社会工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来改善社会福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以及预防和解决社会风险。
然而,社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一、经济转型和社会分化的挑战如今,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贫富差距日益明显。
贫困、失业、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成为社会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工作者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援助。
为此,社会工作应该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社会团结的促进,加强社区合作与整合,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机会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脱离贫困、实现自身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变迁的挑战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这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工作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福祉和照顾问题,提供适当的社区支持和服务。
此外,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挑战。
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了许多家庭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家庭解决冲突、改善家庭关系,为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跨文化和多元性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着跨文化和多元性的挑战。
移民和难民的增多引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问题,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冲突解决的能力。
此外,社会工作还需要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差异,关注性别、性取向、种族等方面的平等与包容。
因此,培养社会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意识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
四、技术发展与数字鸿沟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数字鸿沟依然存在,许多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资源。
社会工作需要与科技结合,加强数字包容性,确保各个群体都能够平等获取信息和服务。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转型期企业危机与解决方案
转型期企业危机与解决方案转型期企业危机与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挑战。
在转型期,企业往往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危机。
这些危机可能源于内部问题,也可能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危机,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转型期企业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危机原因分析:1.内部管理问题:企业转型期间可能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变革、文化差异与冲突、管理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执行力不足和员工不满等后果,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隐患。
2.外部环境变化:转型期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快速、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就可能失去竞争力,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二、解决方案探讨:1.加强内部管理:企业转型期内部管理的完善是保障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解决文化差异和冲突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创新发展:企业在转型期要加强创新,提高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适应市场的变化。
另一方面,企业要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3.市场拓展:企业在转型期可以通过拓展新的市场来寻求发展机会。
可以选择进入新的地区、推出新的产品线或服务,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此外,也可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4.改善财务状况:在转型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企业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控制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同时,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增加销售收入。
此外,企业也可以考虑通过融资、股权等方式来改善财务状况。
5.培养员工能力: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转型期应注重员工能力培养,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包括社会矛盾激化、公共安全事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为应对社会风 险,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切实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
社会风险
教育公平风险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影响社会公正和人 才培养。
医疗卫生风险
医疗卫生服务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可能影响人民健康和 社会稳定。
就业与社会保障风险
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 稳定因素。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与实践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风险防控和安全1-12
• 引言 •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风险与
挑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与实践
01
引言
引言
重要性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险防 控和安全保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应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防控和安全保障措施 。
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2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风险与
挑战
政治风险
01
02
03
意识形态风险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西 方价值观对我国意识形态 领域形成冲击,可能导致 价值观混乱和信仰危机。
数字化转型 网络安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企业、组织和个人都面临着网络安全的挑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来保护其数字化资产和信息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挑战1. 增加的网络攻击风险: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和组织的数据变得更加数字化和可访问。
这也意味着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有更多机会入侵和窃取数据,因此网络攻击风险显著增加。
2. 大规模数据泄露:数字化转型导致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存储。
一旦网络安全受到威胁,这些数据可能被泄露,造成严重的财务、声誉和法律问题。
3. 云计算的安全性:数字化转型使得云计算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
然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问题。
用户需要确保他们与可信赖的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数据。
4. 物联网的威胁:数字化转型促使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但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还存在许多问题。
未经保护的物联网设备可能被黑客用于攻击其他网络,甚至用于监视和跟踪个人。
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 持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企业和组织应该提供持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员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最佳实践。
只有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防范网络攻击。
2. 多层次的防御措施: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应该包括多层次的防御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恶意软件防护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并及早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3. 数据加密和备份:加密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措施。
企业和组织应该使用强密码和加密协议来保护敏感数据。
此外,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可以帮助恢复被攻击或损坏的数据。
4. 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演练: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网络安全漏洞,企业和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演练。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网络弱点,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强安全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七种风险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认真分析和应对这些风险。
本文将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数据安全风险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安全风险成为数字化转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会带来数据的大量积累和集中存储,使得企业数据面临着来自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病毒入侵等多种安全威胁。
另一方面,企业数据的泄露、滥用、篡改等问题也可能对企业带来重大的商业损失和声誉风险。
应对措施:•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等流程,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增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网络监测、漏洞扫描、防病毒软件等,防范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胁。
•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企业应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和损坏等风险。
•二、技术创新风险数字化转型通常涉及多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新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经营管理、改进客户体验等方面;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不足、应用难度大、应用风险高等问题。
应对措施:•制定技术创新规划:企业应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明确技术创新目标和方向,选择适合企业的技术创新方案,并控制技术创新风险。
•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负责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人才的素质和技能,保障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
•三、组织变革风险数字化转型通常会带来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可能引起员工的不适应和抵触,从而影响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可能带来企业内部的冲突和协调难题,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缓解组织变革的风险。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风险管控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风险管控企业发展是一个无限的循环,过去的成功并不代表将来的盈利,因此企业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意识,随时做好战略转型的准备。
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转型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因此必须做好风险管控。
一、风险分析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各种风险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经营状况、组织结构、管理团队、品牌和声誉等,而外部因素则涉及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竞争对手等。
而在战略转型的时候,有以下几种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但是市场风险始终存在。
如果企业研究不清楚市场的需求以及竞争态势等因素,那么企业很可能没有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有可能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2.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似,技术风险也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风险。
在战略转型的时候需要研发或者引进相关的技术,这其中就包括研发技术的成功率、技术的成本和应用效果等。
3.组织风险:企业的组织架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转型过程中,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流动等也会导致组织风险,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规划和人事管理来降低风险。
4.政策法规风险: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政策法规风险也是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政策调整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营销等环节产生影响,企业需要在政策出台之前及时掌握政策动向,做好调整准备并降低相应风险。
二、风险管控企业在战略转型之前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转型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通过风险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级别。
风险管控应该全过程的,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规划:企业在制定战略转型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措施。
通过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力争减少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2.定期检查:要及时检查风险管控政策的实施情况,调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业务流程的健康程度等,以及记录和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3.建立应急预案:在万一出现意外或者突发状况时,企业需要有准确、及时且灵活的应对方式,建议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出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整改。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评估和控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化转型既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1.技术风险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到各种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技术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比如,数据泄露、数据质量问题、技术崩溃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2.安全风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都有可能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问题。
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在经济、信誉、声誉等方面遭受重大损失。
3.管理风险数字化转型需要跨部门的合作与协作,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
4.人才风险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市场人员等。
如果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就会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评估方法1.制定数字化转型计划制定合理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
在制定计划时应全面考虑项目的投入、收益、技术难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以便后续的风险评估。
2.评估数字化转型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前,要对数字化转型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从技术、安全、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入手,评估出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持续时间。
3.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方案在对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进行评估后,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方案。
风险控制方案应该列举出各种风险发生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责任人和控制周期等方面。
三、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控制方法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控制手段。
企业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
比如,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实时监控等等。
技术控制还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升级,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社会重大风险起源、界定与防范化解
社会重大风险起源、界定与防范化解吴世坤 郭春甫*中国在经历迅速转型与发展的同时,也正步入一个高风险时代,转型与危机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
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因此上升为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优先性任务。
其中社会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维护社会民生安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战略部署。
防范化解新时期社会重大风险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且时间紧迫,应当从社会发展实践和学术理论探索的结合中谋求突破,深入剖析社会重大风险的缘起历程,清晰界定社会重大风险的内涵特征,系统策应社会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
一、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与风险本质上社会重大风险产生于社会之中,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应深入剖析社会发展状况,思考和领悟社会发展趋势及其潜藏的风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40年变迁吴世坤,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郭春甫,重庆市高校维护稳定研究咨政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高校学生国家安全观认知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号:2017-GX-284)、重庆市教委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项目“高校风险防控体系治理质量提升研究——以重庆为例”(项目号:17SKJ002)、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度校级重点项目“西部地区多民族高校风险防控体系治理质量提升研究”(项目号:2016XZZD-12)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关键词】防范化解新时期社会重大风险任务繁重而紧迫,应当从社会发展实践和学术理论探索的结合中谋求突破,深入剖析社会重大风险的缘起历程,清晰界定社会重大风险的内涵特征,系统策应社会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
本文梳理总结了转型期中国社会迈向的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和利益结构重组、传统权威流失和社会再整合、社会地域结构城镇化、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社会心理结构调整等发展历程,剖析了其中潜藏的社会风险因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高效、革新,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大量的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数字化转型涉及技术、组织及文化三个方面,这些方面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类型的风险。
1. 技术风险数字化转型牵涉到大量的新技术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进行系统开发、部署和运维,因此会有技术实现的风险。
同时,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也会带来技术更新速度过快的风险,企业如果无法及时跟进技术的变化,就会逐渐落后于市场。
2. 组织风险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实现。
企业需要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和任务,建立新的岗位和职责,并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工作。
这样的转变对组织文化和员工的观念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企业无法合理地开展这样的变革,就会面临组织风险。
3. 文化风险数字化转型除了需要企业的技术和组织方面的转变外,还需要企业文化上的变革。
文化风险指企业的文化中存在一些不适应或者不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如过于保守的企业文化、信息孤岛等等。
如果企业无法解决这些文化问题,就会影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以下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建议。
1. 初步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进行评估,分别针对技术风险、组织风险和文化风险,建立每种风险的识别框架。
在初步风险评估中,企业可以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内部及外部的风险信息。
2.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基于企业的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应该确保健康的风险管理,在风险发生前预防和控制风险。
社会转型时期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社会转型时期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一、研究状况概述: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开始了当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国开始了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学术界自80年代末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之后社会学界的学者陆续将研究的眼光投入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之中。
近十几年来,学者有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产生了不少有学术价值和有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
在此,我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一些论文和专著进行一个比较粗浅的梳理,希望能够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社会治安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而沉重的任务,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做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部署。
公安机关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积极利用社会自组织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社会转型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教授在《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中对转型期的社会特征作了精辟的揭示,他认为转型社会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异质性,即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二是形式主义,即应然与实然不相吻合;三是重叠性,转型社会是结构分化与不分化、功能的专化与普化相互重叠。
金教授关于转型社会特征的理论不但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的一般特征,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
1.社会转型总体概述韩庆祥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一文中则将中国的社会转型概括为10个方面:由权力社会走向能力社会,由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由人情社会走向理性社会,由依附社会走向自立社会,由身份社会走向实力社会,由注重先天给定社会走向注重后天努力社会,由一元社会走向多样化社会,由人的依赖社会走向物的依赖社会,由静态社会走向流动社会,由国家社会走向市民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安全策略作者:贾让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5期摘要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科技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世界各国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经济迅猛发展。
但与此同时,人类也正逐渐进入了风险社会。
本文旨在结合中国转型的特殊时期,对社会风险和安全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风险转型时期安全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12-02一、社会风险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目前,社会风险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时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转型加剧了矛盾的积累和激化,所以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风险、尤其是社会风险的研究。
我们要研究社会风险首先必须正确认识风险。
综观前人对风险的研究,关于“风险”一词的来源及其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在西方文化中,英语词典将风险(Risk)解释为危险的潜在性或财产和价值的损失(the potential for danger or loss of an asset)。
我们从定义中不难发现,风险具有潜在性(也即不确定性)和损失性的特征。
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人们风险的把握和预见就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风险是一个预期性概念,客观存在的损失性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因而风险就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损失性揭示风险中“险”的内涵,没有损失性,也就无所谓风险。
结合上面的对风险的分析,尽管关于社会风险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社会风险必须具备确定性和损失性的特征。
德国的社会学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 年出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风险概念表明人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
那么,风险概念就有了“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区分,我们这里所谈到的社会风险主要是指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主要由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即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
二、社会风险存在的必然性第一,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剧烈的,必将使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然而,“社会转型作为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转移过程,其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它使我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社会风险。
”第二,全球化在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使全球化风险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增强,为全球性风险在我国的波及提供了机会。
第三,应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社会风险。
“应对社会风险,我们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定位和控制,通过进一步发展技术和完善政策法规来规避社会风险,消除不确定性。
事实上,这样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风险与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的混乱无序。
”三、风险社会中的社会安全问题以上谈到的社会风险主要是指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主要由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一观点为基础得出风险社会的概念。
即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人类行为和决策负面效应所导致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形态或阶段。
风险社会的风险主要是指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其不可计算性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社会具有不可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及不可控制性的基本特征。
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当今时代无所不在的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它已经跨越了超越了地域、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线,成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的危险,一种巨大的、威胁人类安全和生存的危险。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社会形态是一种混合的社会形态,即中国目前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并存的三元社会这一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也更容易从可能转化为现实,成为灾难,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公共安全问题处于风险社会的中国,公共安全问题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决定了风险多发性,涉及的领域多元化,规模大,危害性呈增长态势,扩散的速度加快特点。
这一时期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会爆发式地展现。
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金融风险、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及民族宗教等。
第二,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
一方面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安全感,缺乏社会信任另一方面,处在“不去思考此类问题、更不去精确计算巨大灾难之风险的情况下所取的虚幻的、暂时的稳定”的盲目性之中,普遍缺乏基本的应急素质和安全知识,普遍缺乏基本的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
第三,缺乏统一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是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公共安全学科建设滞后,科技研发水平落后,财政投入不足,不能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
二是政府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应对措施仍局限于部门或者地区性、行业性,缺乏全局的、战略意义上的宏观设计;应对方式仍是传统的、行政式的陈旧办法,科学技术的支撑显得软弱无力;应对时间仍是“救火式”的事后诸葛亮;搞运动式的排查,缺乏预见性的、事故前的监控措施;应对意识仍是“被动挨打”、恐慌无着的心理,缺乏主动、科学的防范策。
第三共安全治理由政府大包大揽,以政府行为为主,尚未充分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积极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政府同企业、政府同公众、政府同媒体的关系不协调。
第四,风险的全球联动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风险冲突地与始发地都处在风险的同一链条上,即使生活在远离风险源头地方的人们,也同样不能幸免风险的冲击。
综观中国社会,概括起来,当代我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表现:(1)政治安全。
政治风险的产生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
从外在因素讲,国际政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国家安全存在威胁; 从内在因素讲,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政治激进势力、恐怖势力以及反文明反人类的邪教势力仍有或明或暗的存在,形成不同程度的政治风险。
(2)人身财产安全。
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各种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各类犯罪都在增长。
如:“2004年4月28日,公安部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第一季度刑事案件立案92. 3万起,较去年同期上升14.2%——侵财案件大幅增加。
”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构成对政府提供公共安全能力的巨大挑战。
(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2页)(3)社会安全。
既表现为因利益格局分化而形成的利益冲突,如群体事件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也表现一系列生产和消费的安全问题包括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社会保险等面临的安全问题。
(4)生态环境安全。
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环境可持续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33位。
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4%。
2005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 41亩减少到1. 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达到支撑的极限。
”(5)经济安全。
从国内来看,有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部分战略资源短缺等等。
从外部环境来看,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国外的经济压制等等。
四、维护社会安全、化解社会风险的策略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化解各种社会风险,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实施风险的全球治理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风险和新危机,这国家本身己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事实是,全球化使以往可以在国家范围内有效管理的许多风险再也无法内部消化,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全球治理正是通过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商及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全球公事务的管理。
因此,顺应世界风险社会对一风险治理的要求,建立起风险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己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要防范社会风险,必须适应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根据新的社会现实,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包括利益协调机制、社会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以及危机处理机制在内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实现社会各阶层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要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首先,通过风险教育扩大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从而克服两种极端的情形,一是对于风险的存在完全无知,二是过于自信,漠视风险的客观存在。
这两种极端情形对于风险控制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通过风险教育改进公众的心理素质,提高公众抗御风险的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或减轻风险来临时的社会恐慌,降低风险的危害。
(四)加强风险管理,规避和化解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诸多风险的冲击,建立现代风险管理体系是主动回应全球性风险和转型性风险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研究,探索风险孕育、发展和控制的规律,了解和掌握风险的表现形式、特征和性质,构建一套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依法运行、成本低廉,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未来前瞻性的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
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分析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补偿系统。
就是要做到风险未发时积极预防风险发生中主动应对,风险发生后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1]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译.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 (3).[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3]安东尼·吉登斯. 周红云译.失控的世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安东尼·吉登斯. 郑戈译.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 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拉什. 赵文书译.自反性现代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陈忠,黄承愈.风险社会:知识与实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与“历史超越”.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7).[7]郑杭生.李培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4—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