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时1)-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时1)-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用两个实验,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内容串联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探究,它是在学生接受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之后,综合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全过程设计并完成探究,难度较大。

二、学习目标1. 通过三个关于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体会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3. 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四、教学过程(2)设疑:怎样证明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回顾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组织学生制订实验操作步骤。

思考:怎样证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3)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以及结论进行推测。

(4)点评案例。

联系旧知,制订实验操作步骤。

推测实验现象以及结论。

倾听思考,改进自己的方案。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实施计划课下另行安排时间进行。

强调实验纪律及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下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学校指定的网络平台汇报交流。

表达和交流在实施计划后,如果发现了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1.重新设计实验装置和制订方案。

2.检查装置有无纰漏,重复实验。

分析交流。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鼓励与激励: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我将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业进步的学生,我也将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5)持续关注:通过作业反馈,我将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进展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反思与改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来自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显微镜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6.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条件、场所等,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光合作用实例。
7. 作业布置: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光合作用过程的绘图、光合作用应用的案例分析等。
8. 教学反馈:准备反馈表或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评价和建议。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
3.熟悉光合作用中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4.拓展延伸: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c)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拓展:
a)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b)组织学生参加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开展环保行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c)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化学、物理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以及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合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分析。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学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叶草、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学生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又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

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够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2.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教学3.课堂讨论五、教学流程5.1. 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问题如下:光合作用是什么?对环境有什么影响?5.2.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5.3. 实验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1.实验材料:水蕨、盆、酸水玻璃片、草莓苗。

2.实验步骤:1.准备草莓苗和水蕨,将它们分别浸在盆里。

2.在草莓苗和水蕨的顶端用修长的酸水玻璃片夹住一片叶片,让叶片的中间部位直接暴露在外面,使阳光能够射入叶片中,将其放在太阳下。

3.过一段时间,观察叶片和水蕨对氧气的释放情况。

5.4. 知识深化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实验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5.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综合课上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光合作用?能否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你认为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完善实验方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和重要性,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植物光合实验器材;3.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整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反应光合作用发生的重要基础。

三、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四、讲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5分钟)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2.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五、展示光合实验(10分钟)老师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进行简单的植物光合实验,并让学生亲自操作。

六、练习和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在小组或课堂上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及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拓展: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3. 能够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植物、玻璃试管、盐水、碘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颗绿色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2. 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3. 分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过程;2.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黑暗中停止释放氧气的过程;3. 总结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2. 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

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解学习实验过程,获得结论。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组织学生讨论。

二、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利斯特里实验2.探究活动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3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3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

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海尔蒙特的否定】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光合作用教案范文

光合作用教案范文

光合作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与呼吸的关系;4.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与呼吸的关系;3.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PPT、板书、实验用具、植物标本等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目标设置(5分钟)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目标。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在黑板上板书概念和定义,并简要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Step 3: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0分钟)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理解方程式的意义。

讲解方程式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Step 4:光合作用的过程(30分钟)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位置、过程和所需物质。

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和提问,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Step 5:光合作用与呼吸的关系(20分钟)Step 6: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解释,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为食物链提供能量等。

Step 7:实验演示(30分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Step 8: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答疑。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和提问,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2.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七、教学延伸1.请学生自己查找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报告;2.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植物园参观,实地体验光合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3.课件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式、场所及条件,阐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例和实验现象,解释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如“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思考。
2.创设实验情景,通过观察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结合课本插图、动画等资源,形象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4.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借鉴。同时,开展小组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此外,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组展示绿色植物生长的照片导入新课。这些照片将呈现出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
2.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身边的光合作用实例有哪些?
2.技能点: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3.填空题:填写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光合作用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进行户外观察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应用拓展:分析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8.情感教育:强调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为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原理及其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关爱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
a.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设计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因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

2. 强调光合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条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四、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解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光合作用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实验法:进行一些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六、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及重要性2. 学习: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过程3. 实验: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七、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说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学生能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3. 学生能够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九、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十、教学资料:1. PPT课件:包含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模拟实验材料:如透明罐子、水草等3. 学习资料:包含光合作用的实例及其他相关知识十一、教学结束语:通过本次的光合作用教学,相信同学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加深对生物学的兴趣与热爱。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有志于探索生命科学的优秀学子!。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老师针对学生有问题的习题进行讲解
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学习目标。
光合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用的原料ppt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之后出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明确:二氧化碳、水
观看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1
阅读课本122页,尝试回答问题2
光合
作用
的产物
如有条件,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
阅读课本124页,回答问题2
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出示问题:
你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吗?
阅读课本125页,回答问题
技能
训练
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每分钟产生
的气泡个数
第三单元第五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确
目标
课件出示目标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0
60
20
25

生物初中七年级实验教案:观察光合作用的特征

生物初中七年级实验教案:观察光合作用的特征

生物初中七年级实验教案:观察光合作用的特征一、观察光合作用的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并了解到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实验教案旨在引导初中七年级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材料准备1. 水仙鳞茎2. 无色透明塑料袋3. 厨房纸巾4. 阻止太阳光照射的遮光布或黑色布料5. 清水三、实验步骤与观察记录1. 将水仙鳞茎洗净,并晾干。

2. 将塑料袋放入遮光布中,确保没有透露任何阳光。

3. 将一张厨房纸巾湿润,并盖在塑料袋底部。

这样做是为了提供潮湿的环境来模拟土壤。

4. 将洗净并晾干的水仙鳞茎放在厨房纸巾上。

5. 将透明的塑料袋完全封闭,并确保不让阳光进入。

6. 将你准备好的这种带有潮湿环境的水仙鳞茎放在遮光下,存放一段时间。

在观察时,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条件:实验一:将遮光布移开1. 移开遮光布后,观察水仙鳞茎。

2. 观察是否有新的绿色叶子生长,并记录下来。

3. 记录一天后、三天后等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果。

实验二:保持遮光状态1. 保持遮光状态,继续观察水仙鳞茎。

2. 观察是否有新的绿色叶子生长,并记录下来。

3. 记录一天后、三天后等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果。

四、预期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条件下水仙鳞茎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一中,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水仙鳞茎会发生生长和新绿叶子的产生。

这是因为阳光提供了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和光合色素。

2. 实验二中,在遮光状态下,水仙鳞茎不会产生新的绿叶子。

这是因为没有阳光导致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综上所述,观察结果表明植物只有在有足够的阳光照射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实验讨论与拓展1.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仙鳞茎来进行观察。

你认为如果使用其他植物材料,观察结果会有何变化?2. 你认为除了阳光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 如何设计更多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个实验教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特征,并意识到阳光对植物生长和环境中碳循环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通过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展示美丽的农田、茁壮成长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关注,进而导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一主题。
-通过绘制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选择一种农作物,分析其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短文要求:介绍该作物的生长特点,阐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两种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实际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的情怀。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高生物学素养: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点及其应用。
3.组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使用实物模型,如植物叶片、呼吸作用的装置,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生命活动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学情分析
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另一个重要观点,即光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多步反应,总反应式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具体的进行历程,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的学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著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③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叶绿体结构特点与其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例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酶集中分布于叶绿体中,有利于光合反应高效地进行;再如,叶绿体内的片层薄膜,垛叠成基粒,每个基粒由10~100个片层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可增大叶绿体内的膜表面,扩大色素的附着面,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2)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还可引导学生对色素、光合色素有关的问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比如可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学生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韭黄和蒜黄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植物叶绿素合成时的条件问题。

叶绿素是光合色素中最重要的一类色素。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有四种色素,绿色植物只在光下才能合成叶绿素,这样学生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韭黄、蒜黄是在黑暗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因为植物此时不能合成叶绿素,只能长成黄化苗,而黄化苗的薄壁细胞比较多,所以吃起来比较嫩,口感比韭菜、蒜苗好一些。

但要注意,植物不能长期处于无光条件下,这个道理学生应该是明白的。

叶绿素的形成除了有光照之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叶绿素是一种较复杂有机化合物,其中心存在一个镁离子,因此叶绿素的形成还与镁这种矿质元素有关,没有镁,叶绿素也是形成不了的。

②如果土壤短期缺镁,植物的叶片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镁与叶绿素是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学生可以想一想我们在植物矿质代谢中学习的内容,还记得吗?有两类矿质元素可以移动,一是像氮、磷、钾这样以离子态运输的矿质元素,还有一就是像镁这样与不稳定化合态存在的矿质元素;另一类矿质元素不能自由地在植物体内移动,如钙、铁这样以稳定难溶的状态存在的化合物。

能移动的矿质元素才能被重复利用,而且这些矿质元素一般都运输到植物体生长比较活跃的地方,如茎尖、芽尖、幼叶等处。

因此土壤中短期缺乏镁这种可移动的离子时,整个植物体中的叶片受损伤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此时老叶先受损变黄,而幼叶暂时不会受到缺镁的损伤,依然鲜绿。

反之,如果土壤中缺乏的是钙、铁这些不能移动的离子,植物体首先受损伤的则是新叶。

教学时可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或从与初中阶段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比较入手,可采用老师讲授,或学生讨论,或学生根据总反应式提出光合作用氧来源假设,即水中的氧是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共同来源于二者,条件好的班还可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些假设,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搞清楚光合作用中的全部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后,让学生回忆初中生物学课本中的光合总反应式,并让学生对该反应式配平,要求尤其要求反应式左右氧原子的配平,通过这个工作,可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与产物中都需要水这一重要生物学事实。

2、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可用板图、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尽量把微观的物质变化形象化。

在讲清楚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后,应把重点放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上,可利用表解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
之后,还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例如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
“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暗反应会停止吗?反过来,当暗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光反应会怎样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还原力,即ATP和还原性氢。

当光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暗反应的ATP和还原性氢的来源被阻断,暗反应会停止;而反过来,当暗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气孔完全关闭,或无二氧化碳),光反应是不是也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暗反应停止,光反应也会随之停止,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性氢没有被暗反应消耗,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相当于光反应的产物浓度升高,化学平衡会向反向进行,从而光反应就停止了。

时间允许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而讨论“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农业产量?”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理论的实际价值,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的理念。

例如,可提出下面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吗?”
总之,光合作用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在复习时要全面,特别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总反应式、反应具体过程、条件、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等方面做全面的比较、总结,并注重这些知识能与生产生活等实际相联系,培养分析、综合、读图、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进行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自己收集或让学生收集诸如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资料,课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围绕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这个中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能量和物质代谢”和生产、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段光照均不强,此时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低,因此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有机物总量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即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