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海南师范大学汇总

合集下载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国有资产、财务管理分册海南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2016年8月海南师范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海师办〔2014〕5号文印发)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办公自动化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海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由学校安排经费购置或通过各种渠道(调拨、受赠、自制等)进入学校的仪器设备,均属于学校财产,纳入学校资产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实施全过程管理,包括:编制仪器设备的预算、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使用、管理、考核、调拨、维修、清查、处置及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等。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服务。

第三条一般设备单价在人民币1000元(含)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500元(含)以上,能独立使用且耐用期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仪器设备,均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其中,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以上(含40万元)的单件仪器设备或者成套仪器设备和科技部颁发的“二十三种大型精密仪器目录”中的精密仪器设备,按照《海南师范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管理。

一般设备是指用于办公和业务工作的通用型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办公用的家具等。

专用设备是指单位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第四条单价在500元以上(含)单价1000元以下(不含),同一批次同类资产购置总价值大于3000元(含),能独立使用且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按照《海南师范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五条单价在500元以上(含)单价1000元以下(不含),同一批次同类资产购置总价值小于3000元(不含),能独立使用且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按照《海南师范大学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执行管理。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真题汇总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真题汇总

海南师范大学真题汇总
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613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真题【新加】一、名词解释
情景交融、性灵说、正误、文学本体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劳动对文学发生发展作用
2、简述灵感与直觉区别
三、论述题:结合文学史论述文学的民族风格
四、文学评论文章是《你是雾我是酒馆》。

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803中外文学史真题【新加】一、名词解释
《女神》、文学研究会、解放区文学、《爸爸爸》、新写实小说
二、简答题
1、说说《狂人日记》的复调叙事
2、谈谈老舍塑造的三类市民形象
三、论述题
1、举例三个以上不同时期的作家或作品以论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2、说说“百花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2019海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复试考试大纲(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

2019海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复试考试大纲(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

2019海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复试考试大纲(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环境保护概论适用专业:地理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复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约8题,共24分;简答题:约6题,共42分;分析论述题:约2题,共34分。

二、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保护概论科目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环境生态理论及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第一章绪论各种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科学的分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章气候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平衡,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概念,中国21世纪议程,生态文明。

第四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转归,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基本概念,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圈的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涵义,大气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的防治。

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自然界水的分布和循环,水体污染源,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废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流程。

第八章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和环境容量,土壤在地表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管理。

第九章声学环境保护环境噪声的来源、分类和特征,环境噪声的评价方法,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和综合整治对策。

第十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原则,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排名 全国排行第281名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排名 全国排行第281名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排名全国排
行第281名
海南师范大学排名情况
学校名称本省排名全国排名类型排名城市海南大学1104综合类第34名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2281师范类第33名海口市海南医学院3427医药类第57名海口市琼州学院4583综合类第119名五指山市
海南高校排名数据
国家品牌小学教育、艺术设计学、生物科学。

省部重点音乐学、地理科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

注明:以上所有关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排名数据________自中国校友会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校友会连续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在本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排名全国排行第281名】
海南师范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海南师范大学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281名;在海南高校排名中位居第2名;在师范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3名。

下面列表是海南师范大学历年排名情况: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28161.16师范
60.760.7862.8628461.67师范60.5663.0260.3329260.27师范
1.040.30.523200.5师范0.730.270.383020.57师范0.680.31.172990.58师范0.740.330.933950.22师范0.150.320。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doc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doc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分册2016年8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海师办〔2014〕52号文印发)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海南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省重点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全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紧密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坚持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从学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关注本科教学工作,要关心、支持教学改革。

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院系党政一把手为院系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副系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三)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每学期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3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教学单位正、副书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

(四)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五)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教改立项、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优秀教师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等各类专项经费的投入。

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统筹管理。

海南师范大学章程

海南师范大学章程

海南师范大学章程(核准稿)序言海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创办的琼台书院。

1949年秋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创建于琼台书院,与琼崖师范学校合署办学,共享教学资源,1952年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在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医学专科学校等校基础上成立海南大学,学校改为海南大学师范部,重新招收本科学生,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海南教育学院并入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09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大学,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国家教育部同意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海南师范大学。

学校秉承“诚朴担当、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遵循“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学校事业,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海南师范大学(简称海师、海南师大)。

英文译名Hainan Normal University(缩写HAINNU)。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址设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99号。

学校设有龙昆南、桂林洋、灵山三个校区。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调整办学场所和功能。

第四条学校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并与国家教育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依法接受教育部指导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管理与督导,业务主管部门为海南省教育厅,登记管理机关是海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海南省人民政府任命学校校长、副校长以及其他应由举办者任命的人员,保障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和经费,支持学校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自主办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后勤、基建分册海南师范大学校院两级后勤管理实施办法(海师办〔2014〕8号文印发)为推进学校后勤科学化管理,提高学校公房、水电以及修缮等后勤资源的使用效能,结合生态型、智能化、园林化、现代化大学校园建设目标,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机构、职责(一)学校职责1、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副校长组织和实施,后勤管理处是学校土地、公房、学生宿舍、水电、绿化、卫生保洁、场所铺面、公务用车以及修缮等后勤资源的日常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履行后勤管理职能。

2、负责学校范围内后勤服务的管理、监督、指导、协调工作。

3、负责制定学校后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4、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年度维持经费的预算编制和学校后勤保障年度维持经费的使用和监督。

5、负责制定后勤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核定服务经费。

6、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机构的人员调整和职责修订,负责起草、修订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规章制度。

7、代表学校协调与校内、外各单位的各种有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关系。

8、负责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学院职责1、负责建立健全学院后勤保障组织,确定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为学院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人,确定一名学院副职负责人具体分管后勤保障工作,配备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2、负责建立健全学院内部各种后勤保障制度,分解后勤保障工作任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3、负责制定学院后勤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4、负责对学校划拨的后勤维持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自行承担超支经费。

5、协调与学校后勤方面的工作关系。

6、负责学院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日常后勤保障工作(一)学校职责1、公房1.1负责制定、修改及完善学校公房有偿使用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1.2负责核实各学院(所、中心)用房面积,按用房标准配置。

1.3负责对学院(所、中心)申请用房进行审核、配置和调剂。

1.4建立学校房产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房产资源使用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教师技术专长出发的策略。 3.从学科教学特点出发的策略。无论信 息技术的特点如何,无论教师自身的信 息技术专长怎样,这两者都必须服从于 学科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 合,必须从学科教学的性质特点出发, 才能真正做到以课程为主体,以实现课 程目标为最终目的。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 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 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 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 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3.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 情景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 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 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 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一是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二是学习方式的 变化。集中体现在学习的个性化、协作式和创新性三 个方面。 2.教师。一是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点,由课上的 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展示为主,转向以课下的教学资 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二是课堂教学结构由以教师的讲 授、辅导、模拟演示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交 流协作和模拟实践为主。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协作工具 这种整合方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便于交流的 特点,为学生多创设一些交流的机会。电子邮 件、BBS、聊天室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 交流提供支持。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 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使学生在课后 有机会对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或感兴趣的其它 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把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 课外。


㈡教学媒体的作用 1.辅助师生的教与学。 2.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 3.有利于发现学习。 4.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5.有利于教学互动。



二、教学媒体的类型与选择 ㈠教学媒体的类型 我们可以对教学媒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信息作用的感官通道分类 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 2.按信息流动方式的分类 单向教学媒体、双向教学媒体和自学媒体 3.按媒体的物理性能分类 电声类教学媒体、光学投影类教学媒体、电视类教学 媒体、机读类教学媒体

5.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环境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资源环 境时,学生的学习就能够突破了书本知 识的局限,学习的内容转变为开放式的 网上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 创设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提供支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原则 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1.从信息技术特点出发的策略。 尽管信息技术处于从属的地位,但我们在明确 信息技术整体特点的基础上,必须准确把握各 种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特点,或者说必须清楚各 种具体的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也就是从各种信息技术的具体特点出发,来实 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信 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③信息能力。指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 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创造新信息的能 力,这是信息时代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它包 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 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创造和传递新信息 的能力。 ④信息伦理。是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调节信息 加工者、传递者和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理想、情感意志等方 面的问题。




4.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能为发现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发现学 习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 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有关的资源,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来形成某些概念,发现一定的 原理。在这种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呈现探 索情境,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 ⑴专门的工具型教学软件。 ⑵一般工具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⑶计算机及其外接设备作为教学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课程整合。 数字化学习环境就是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⑴设施;⑵资源; ⑶平台;⑷通讯;⑸工具。 2.数字化学习资源与课程整合。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 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 软件、网站、电子邮件、数据文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2)开发多媒体教材。 (3)开发网络课程。
第十三章
教学媒体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一、教学媒体的含义与作用 ㈠教学媒体的含义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 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 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 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教学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凡是教学活动 中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或凭借物,不论其形态如何,都 可以视为教学媒体,包括教学使用的一切材料、手段,甚 至课本、教学语言;从狭义上看,教学媒体专指教学活动 中信息交流、传递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 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既是教 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自然快捷, 信息技术就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了,这 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中的主流观点。


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从根本上来说可以概括为:有效地改善学习。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有: ①信息意识。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 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前提,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 的敏锐程度。主要包括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尊重知识、终身 学习、勇于创新等观念;对信息积极的内在需求;对信息的敏感 性和洞察力。 ②信息知识。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 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传统文化素养、信息的基 本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3、数字化学习方式与课程整合。 数字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工 具。这些不同的学习工具各有其不同的 特点与优势,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 新的学习方式。


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呈现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 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简单方式,目前的基础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学科教学已广泛地采用这种方式。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计 算机辅助软件,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和测验。个 别辅导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个别辅导软 件是一种内容特定、组织良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 这与一般的信息资源不同,学生可以通过与某种“课 件”的交互来学习相应主题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吸取知识的意愿与能 力,并能付诸于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能将学习 视为享受而不是负担;能独立自主地学习,能 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并能合理 地控制整个学习进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使学习过程受本人支配,对自己的学习全部负 责;能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 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1.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2.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 3.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 4.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根本 5.以教学内容特点为依据 6.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


3.教学内容。一是课程内容的数字化。二是课 程内容表现形式的巨大变化。 4.教学媒体。在由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 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组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中,信息技术手段不再只是课件的演示工具, 它既是教学资源的呈现与存贮的平台,也是学 生学习探索和教学评价管理的工具,这种环境 具有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超越时空的资源共 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便捷丰富的交互方 学媒体的依据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学生特点。 4.教学策略。 三、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与功能 ㈠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1.高表现性。 2.可控制性。 3.易接受性。

㈡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