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业务差异

合集下载

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比较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比较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比较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比较,旨在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化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存贷业务之外,为客户提供的一系列金融咨询服务和业务操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概述我们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基本定义。

商业银行,主要是指那些接受公众存款,提供贷款服务,以及进行其他基本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们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投资银行,则专注于为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如股票和债券发行)、并购咨询、资产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大型、复杂的金融交易中。

证券承销与发行:投资银行为公司提供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服务,帮助公司筹集资金。

并购咨询:在公司的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提供策略建议、估值服务以及交易结构设计等。

资产管理:管理客户的资产,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策略和组合管理服务。

风险管理:帮助客户识别、评估和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金融风险。

交易与经纪业务: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经纪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许多商业银行开始涉足投资银行业务,提供证券承销、并购咨询等服务。

这种融合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发达金融市场。

中外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通常在投资银行业务上更为成熟和专业,这得益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严格的监管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差距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差距分析
别是一 些 优 质客 户 , 国有 商业 银 上 重 点投 入 资 金和 人 力 ,进 行重
行依赖 国家信用所开辟的市场就 点开发 ,利用其擅长的中间业务 会失掉一部分。 何况, 随着我 国加 与 我 国 商业 银 行进 行 争夺 战 。我
入 WTO, 国商业 银行 将加 速 改 国商业银行要拓宽 中间业务领域, 我
维普资讯
来的竞争 中扬长避短 ,使 自己立 品种 均 较外 国银 行少 。 因此 , 国 我 于 不败之 地 。 商业银行应当借 鉴外国银行的存
我认 为 ,我 国商业 银行 与 外 贷 款 品种 ,创造 条件 有 步 骤地 予 资银 行 在 经营 管 理上 的 主要 差 距 以开放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银 有以下 几 点。
裹一
19 年 93 中国银行 自由资 产率 22 .3
中外银行资产风险 指标 19 9 4年
花旗银行 6帅 . 44 .2
1 9 年 95 中 国银行 花旗银行 47 .2 7町 . 2 .6 o5
境 内非银 行 金融 机 构和 企业投
花旗银 行 中国银 行 65 . 9
经营 差距 及 原 因 ,以便 在 即 将 到 占绝 大 比 重 ,且 存 款 品种 和 贷款 法》规定:“ 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
产能 力利用率为个体指数 ,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
计算 总指 数 。其计 算 公式是 :
∑ kW
W 一 = — —
我 国迄 今为 止还 没 有编制 工业 生 产能 力利 用率

随 着 加入 WTO,我 国的 金融 应 我 国加 入 WTO, 业银 行必 须 重 另一方面要加快进行金融体 商 市场将逐步开放,外资银行进入 把 转 变经 营 观念 放 在 首 位 ,打 掉 制 的改 革 。我 国金 融业 实行 的是 中国市场 即将 成 为现 实 。 “ 在 国民 官架 子 , 建立 以 市场 为 导 向、 以效 分业 经营 ,外国商业银 行多实行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

中外银行业现状对比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尽管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是目前仍处于粗犷的发展模式。

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旳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是低效的、幼稚的,并非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阐述其中的差距,我们着重在中外商业银行的对比。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一、中外商业银行业务组织架构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自主性,可以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营销;而中国则实行总行和分行双线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性,不利于银行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客户来源方面:国外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独立开拓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的识别、营销及客户间的相互推荐,完成客户拓展;而我国经济法展结构则决定了客户资源以本地为主。

服务内容及策略方面:国外银行重财富增长、服务品种丰富,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内容涵盖资产配置、财务咨询、保险规划、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艺术品托管等财务管理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强调“价值投资”,服务策略方面注重专业性与规范性;我国银行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业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规划及非金融类增值服务,资产配置思路偏向流动性较好、投资收益较高的短期产品,服务策略强调服务的周到性与细致性,更注重与客户个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赢利模式方面:除了存款和贷款的利差之外,国外银行收入渠道多样,收入构成包括手续费、咨询费及管理费。

我国银行收入以手续费为主,包括买卖理财产品、代销私募及信托产品的佣金收入,另外兼有部分资产管理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二、中外银行国际化程度国外商业银行:1.银行股权多国化,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行的股东;2.国际银行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网络的全球化,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大规模合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3.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比重不断扩大,已超过本大的份额;我国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由国家独资纷纷改制上市,吸入部分国际资本。

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为例

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5
正式成立本地法人银行——花旗银行( 中国 ) 有 限公 司 , 由其 母公司美国花旗银行有 限公 司全资拥有 。
由下页表 2和表 3可 以看 出: 花旗 目前在 国内以美元为 主要交易 币种 的个人 理财产 品主要有三类 : 活利 账户 、 结构
表2
S W OT 分 析
工商银行 S W OT分 析
工 商 银 行
1 . 资 本 优 势 : [商 银 行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型 的 商 业 银 行 之 一 。 优 势 ( s t r o ng) 2. 基 础 客 户 资 源 : 在 长 期 经 营 中 形 成 “工 商 企 业 的 银 行 、 城 市 居 民 的银 行 ” 的 形 象 。 3 . 网点 与 网络 : 网点 遍 及 全 国大 小 城 市 和 近 几 年 建 成 的 最 先 进 的 计算 机 网络 。
(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花木支行 , 上海 2 0 1 2 9 9 )

要: 基于S WO T分析 法, 以 中国工商银行和 美国花旗银行为例 , 对 比分析 中外银行经管模式。研究发现 , 以工
商银行为代表的 中资银 行较为熟悉 国内市场 , 具有经营 网点优势。 中资银行 以产品为中心 , 在人 民 币业务 方面具 有显 著优势。 而外资银行 虽然在市场熟悉程度和营业网点方面不如 中资银行 , 但是其 以客 户为中心 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强
2 0 1 4 年 第 4期 总 E AR CH GUI DE
N o . 4, 2 0 1 4 S e r i a l No . 2 2 2
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分析
以 中国工商银行和 美国花旗银行 为例 冯 菁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提供给客户的非传统银行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融资租赁等。

中间业务是银行实现利润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

而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投资银行业务是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模式。

国内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相对较弱,主要侧重于传统的股票承销、债券发行等业务。

而外资银行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资源和客户渠道,更加擅长于跨国融资、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专业领域。

此外,外资银行还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如风险管理、研究报告等。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再次,财富管理业务是中外银行的共同特点。

财富管理业务是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外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都开展得比较积极。

但是,国内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主要以产品销售为主,缺乏对高净值客户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且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而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则更注重顾问式服务、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方面的服务,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最后,融资租赁业务是中间业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银行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也存在差异。

国内银行的融资租赁业务主要基于国内市场,产品以设备、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为主,融资租赁业务范围相对相对狭窄。

而外资银行在融资租赁业务上更加注重跨国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广泛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海外融资租赁服务。

综上所述,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较多差异。

国内银行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相对较弱,更加侧重于传统的股票承销和基金管理业务。

而外资银行具有更为先进的投资理念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财富管理和融资租赁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也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化、全方位的服务。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财富管理和投资理财。

而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则成为了广大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增值的首选。

本文将分别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和多样化。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理财和股票理财。

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是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流。

1.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多种多样,种类丰富,涉及到多种投资类型。

其中,比较受欢迎的理财产品包括定期存款、余额宝、高端理财、基金等。

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具备一些不错的优点,比如说收益更高、更加安全、更加透明等。

2.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涉及到了多个投资领域,包括债券、基金等多种类型。

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包括中国银行活期存款、固定存款,以及中国银行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等。

也因为具备了这些优点,中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比较受欢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3.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比较稳健,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债券理财、贵金属理财等。

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起来,还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例如风险更小、质量更好等。

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随着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海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海外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和外汇投资。

目前海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逐渐成为客户理财和增值的首选。

1.摩根大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摩根大通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在个人理财领域强有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员也使得该银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推动了自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摩根大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涉及到投资策略、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综合等方面,并且推出了各种个具有不同期限点和风险的基金。

2.瑞士信贷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瑞士信贷银行主要的业务是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及对策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及对策
的环境, 满足新形势下银行发展的需要。
付结算、 代收代付、 储蓄一本通、 动转账等多种业务 自 创新来增加储蓄存款,紧抓资金流向热点, 不断提高 储蓄存款的市场占比。 在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 更应该注意引导客户进 行消费。一方面要结合改革进程, 研究消费者的心理 需求, 做到有针对性地营销, 以引导消费者进人市场。 另一方面要在营销方式上有所创新。改变过去在街头 发宣传资料、打横幅、 设咨询点接受垂询等缺乏整体 性、 针对性的传统营销方式。针对银行顾客多元化、 层 次化、 个性化需求, 应采取差别营销战略, 使各种层次
一是网点布局不合理。 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 基本上都经历过盲目 布点、 盲目 扩
张的阶段 , 为了抢 占地盘, 在网点数量上占有优势, 不 庞大。虽经撤并 , 但人员、 机构依旧庞大。
合拒台 业务服务, 一业务经办人可以 同 办理各类客户 计成本, 不考虑效益, 拼命布点, 造成人员 臃肿, 构 所 不同 种的 业务。 种综合 处理系 机 需的 品 金融 这 业务 统
行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偏低的员工, 且一向被认为技术 含量较少, 地位较低, 不受重视, 影响了储蓄人员的自 信心, 进而影响了整个零售业务的水平。
2 电子化水平 、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虽已实现联 网,但很多主机已超龄服务,数据处理速度已明显滞 后,加上现有零售业务核算系统的设计始于 9 年代 , 0 其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都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
银行领先很多。
1人员的结构和质量 、
国内商业银行临柜人员很多是在 8 年代商业银 0 行膨胀期人行的, 现年龄已偏大, 且文化程度低。加上 很多商业银行会计、 储蓄分表核算, 导致会计、 储蓄人 员分开, 很多储蓄员工操作的是单一的储蓄业务, 缺乏 办理会计、 外汇等综合业务的技能。并且, 这几年商业 银行实行的人员零增长战略, 更使得行员平均年龄偏 高, 与外资银行相比, 不论是年龄结构还是文化水平都 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零售业务岗位, 集中了全

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

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

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在发达的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英、美和德、日两大类型,即英、美外部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德、日内部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我国商业的改革正在向以英美模式为主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包括:保持商业银行经营的可竞争性以实施外部治理;合理配置和行使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使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称;董事会、经营层权责分明,并且有良好的评价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清晰的信息披露和分析机制。

我国银行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然成功解决了很大部分的表层问题,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激励机制和对各级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银行业总体竞争能力低下、利润水平较低。

而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其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

表一:中国商业银行、英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组织架构国内商业银行英美商业银行股东大会有,但股权结构较单一有,股权结构多元化董事会国有股同其他出资者同样按股份委派董事组成董事会(农行除外)健康规范的董事会,集决策权与监督权于一身,但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独立董事制度健全有效监事会内设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不设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由政府直接任命或考核后董事会聘任,经理报酬市场化程度较低从经理人市场聘任,激励报酬机制完全市场化表二:国内商业银行与BIS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差异差异项目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BIS银行公司治理准则1、公司治理含义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涉及银行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套关系2、战略目标和企业具备较清晰的目标和董事会负责建立可以银行持续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和公司价值3、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和权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4、监督机制内控机制薄弱,稽核部门作用未充分发挥内外部师作用最大5、激励机制侧重于短期激励激励方法与银行的价值、目标、战略和控制一致6、信息披露不具体透明度高,信息披露机制健全7、外部支持环境未规定规定8、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未规定规定比较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突出体现在:1、形式上不完善,委托人不明确。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第一篇: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对比大多数人对银行的认识仅仅存在于利用存贷差来谋取利益的金融机构。

但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世界,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普通的存贷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空间有限,中间业务也就随之盛行起来。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产,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较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从中可以看到,中间业务存在着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自有资金、成本低、收益高以及风险小的优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毕竟存在着起步晚、金融市场不健全、国民金融意识不强等众多劣势,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一)中间业务在银行中规模比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加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中间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各类汇兑业务、委托贷款业务、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和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一共仅有进300种。

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对于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在我国在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

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并且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

为个人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也未涉足。

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两万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汇总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汇总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加之《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程序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增势明显。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年累计达525.5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7%;中间业务年累计收入为513.9亿元,比2003年增加115.57亿元,同比增长29.01%。

不过,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上遭遇到外资银行的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一、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优势分析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拥有先进的服务工具、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多种市场营销手段。

具体而言,外资银行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一是外资银行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于一身,可以放手在资产、负债业务之外拓展中间业务;二是外资银行依托其遍布全球的网络,可以提供跨国结算与支付服务,这为其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保障;三是发展中间业务时间长,有成套、丰富的产品,有成功的经验,有一体化的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四是具有良好的创新机制,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推出新的产品;五是具有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管理人才和业务经验。

正是由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具有上述优势,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华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2004年,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68.4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亿元,同比增长40.2%。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中资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态势见下图。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季度趋势图(图表联系管理员)二、中间业务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为了比较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力情况,我们设计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中间业务业务量与收入主比、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主比、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等几项综合指标。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优劣势比较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优劣势比较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优劣势比较作者:生柳荣来源:《西部论丛》2006年第08期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将结束,5年过渡期对中资银行的保护也将消失,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平等条件下展开全方位竞争。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全方位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劣势,才能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扬长避短,在竞争中保持主动。

经营环境比较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经营环境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税负水平不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税种及税率是营业税及附加5.5%,企业所得税33%,其他还有利息所得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等;外资银行的主要税负是企业所得税15%,其他还有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等。

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税负要高出外资银行20%以上。

二是业务限制不同。

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只能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得涉足投资银行业务,而外资银行可以同时经营。

即便是商业银行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上也不如外资银行广泛。

三是社会责任与负担不同。

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与负担,宏观上的责任包括配合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安排就业等等;微观上主要是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相对而言,外资银行的负担较轻,基本上不存在政策配合与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经营体制比较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全能型和综合化,德国、奥地利等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全能型银行制度,英国、日本等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步放松了对混业经营的限制。

现代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开山鼻祖美国,也在1999年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从立法上彻底废除已实行了60多年的分业经营体制,美国的这一转变表明混业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潮流。

反观我国金融业,1995年1月,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意见》,要求实现“分业经营、分业管理”;1995年5月出台的《商业银行法》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了分业经营体制。

入世以来,中、外资商业银行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竞争,上述经营体制的差别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差距比较研究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差距比较研究

一、中资银行业中间业务现状在中资银行中,中间业务发展最为出色的是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

中国银行&’"’年至’$年代初期担任专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拥有最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业务遍及港澳和#!个国家,在国际结算、银行卡等业务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招商银行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最多的银行,有#&(种,#$$%年%月’日,招商银行荣获国际权威财经媒体《亚洲银行家》颁发的“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及“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两项大奖,成为本年度获得奖项最多、最高的国内银行。

在外资银行中,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的最新统计,#$$!年按一级资本国际最大的三家银行分别是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汇丰。

通过对#$$!年这!家中外银行利润表的整理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一+中间业务定义标准不同是导致中外资银行差距的重要原因中间业务收入是我国独有的概念,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但是通过中外资银行的利润表对比,外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构成还包括投资收益占到花旗银行总收入的#!,%-资产管理收入占到摩根大通总收入的&’,&-;交易收益占到汇丰银行总收入的’,!-;投资银行业务收益占到摩根大通总收入的(,!-。

这些由于外资银行混业经营带来的收入占到了他们非利息收入的很大比例,以前的学者总是将这些收益列入到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然后和中资商业银行进行对比,这样比较是不合理的,夸大了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

只有剔除外资银行混业经营带来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保险、投资银行等业务收入然后进行对比,才能真实反映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差距。

*二+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著低于外资银行剔除混业经营收入后的中间业务对比如表&所示。

根据中间业务占比&,两家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在.,!-左右,而三家外资银行平均为/&-,差距显著小于考虑混业收入的结果。

中国银行业与西方银行业(特别是美国银行)的差异

中国银行业与西方银行业(特别是美国银行)的差异

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迚称为政府的银行。这一点, 我国不国外幵无很大区别,区别比较大的
是独立性方面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
中央银行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 自主地、丌受干预地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6
在美国,则更是从法律和组织机构上,保证 了中央银行丌受政府干预。美联储有充分的 自主权,只要是为了完成国会所制订的、关 亍货币金融方面的总的目标,则美联储可以 完全自主地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丌必经过 总统批准,甚至也丌需要得到国会的认可— 除非国会制订了新的法规。
样,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符合自己心意
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么的,而丌是来“要求”什么的。因为,银行
制订了统一的制度及收费标准,对亍多数客 户来说只能接受,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11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我国银行在不国外同行 业的竞争中,也幵非一无是处,而是存在着诸多
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这些存在的问
题,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讪,努力改迚自己的工作, 我们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亍丌败乊地。
种类少
向住宅贩买者提供信贷的机构 向农业和小企业提供信贷的机构
社会涉及面小
4
此外,政府与门建立了一笔2.5亿美元的基金,用亍帮助小企业发展。而在我国,本来是没有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其业务不普通商业银行业务被放在一起处理。到了1994年以后,才分别 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迚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些银行的建立应该 讲,为我国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促迚金融国际化,促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工作 做得依旧还丌够。
资金运用,也包括企业的人事变动、各项收 支等。企业一旦远反这些事先的约定,银行
只要求企业定期 向银行递交财务报表,对企

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首先,从中间业务的定义来看,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都是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

中资商业银行是中国大陆的法人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国有或集体所有;外资商业银行是外国银行在中国开办的法人机构,由外国设立或控股。

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融资、投资、结算、保险等需求。

其次,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中资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国内汇款等,同时也提供信用证、承兑汇票等国际商业银行服务。

外资商业银行一般具有全球化的经营战略,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还提供国际贸易融资、跨境支付、外汇交易等全球金融服务。

因此,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此外,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中资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上往往较为复杂和繁琐,需要经过多个内部机构的审批和协商,决策效率可能相对较低。

而外资商业银行则具有较为简洁灵活的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

此外,中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方面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而外资商业银行则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并且还要满足其所属国家的相关要求。

最后,就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比较来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占有优势,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同时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约束。

外资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专业金融服务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由于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不同,它们在中间业务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主要内容、特点等方面。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各国的银行业务当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中资银行指的是由中国全国性持有的股份银行,而外资银行则是指在中国内地以外注册并设立的银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首先,就经营范围而言,中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活动更为广泛。

中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遍布各个城市,并且依托国内经济的发展,它们在零售银行和公司金融等领域都有着雄厚的实力。

与之相比,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仅设有有限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虽然外资银行不能像中资银行那样实施零售业务,但它们在国际贸易融资、跨境支付和外汇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次,在管理体制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资银行由中国的国家政府持有股份并且受到政府指导,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有时需要考虑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反,外资银行的股东通常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私人股东,自身的经营决策更加独立灵活。

这使得外资银行在业务扩张和创新方面更具有敏捷性和适应性。

此外,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中资银行在面临风险时可以依靠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援助。

而外资银行则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这使得外资银行在风险评估和防范方面更加谨慎,以确保风险的控制和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品牌形象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资银行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品牌信誉,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和认可度。

而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在国内市场中塑造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努力融入中国经济并与本土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此外,外资银行通常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方面更具先进性,这也为其树立起了更加年轻、创新和开放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虽然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无论是为了满足国内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还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发展,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在迅速变化和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势。

一、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中资银行指的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境内实体控股的银行机构,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外资银行则是指由外国政府或外国实体控股的银行机构,如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

从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上看,中资银行在经营决策方面存在着政府的干预和指导,而外资银行则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管理更为灵活。

二、市场份额和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等地。

而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主要在中国境内,具有强大的市场地位。

此外,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业务方面也在不断扩大其份额,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

三、产品和服务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外资银行通常具有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等。

中资银行则更侧重于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如贷款、存款、结算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资银行也不断创新和拓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力图与外资银行竞争。

四、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受到了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然而,由于中资银行受到政府的控制和指导,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更具政策指向性,而外资银行更注重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尤其是在涉及跨境业务和洗钱风险等方面。

五、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银行业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

中资银行在这方面注重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外资银行则更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两者在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各有侧重,但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深度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业务差异

深度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业务差异

深度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业务差异这次中国银行业喊的“狼”真来了。

根据2006年12月11日起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自条例生效之日起,允许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另外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只要转变一下身份,在本地注册成法人银行,就可以和国内银行一样全面办理人民币业务。

这意味着,中国百姓也可以去“洋银行”存款、办信用卡。

一些个人投资者对于外资银行已经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

那么,外资银行究竟能给个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服务?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私人银行业务将迅速发展,届时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客户完全可以要求外资银行为你单独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据说,瑞士银行客户经理连给客户遛狗的事情都做,这一幕也将很快在中国上演。

但是,国外银行面向小客户发行的银行卡一般不会有国内银行卡的免年费、刷卡有奖、办卡有奖、免息还款等待遇,如果个人经常出国,办一张外资银行的银行卡会给自己带来诸多方便,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用国内的银行卡更合适一些。

不过,外资银行的到来虽然会促进国内银行业服务的完善,但多数小客户恐怕暂时还难以从外资银行的到来中直接受益。

这两年国内银行均在推行差别化服务,可是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看人下菜碟”还不会特别明显,而外资银行就不一样了,外资银行是纯粹的商业企业,来中国肯定是为了赚钱,为了确保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盈利,他们对客户设定的门槛会很高,对在盈利点以下的小客户他们会采取降息、收费等方式来婉拒。

同时,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国内银行会利用自己的强项来和外资银行竞争,比如目前暂时还不能向多数外资银行放开的个人贷款业务,2007年居民贷款的门槛会降低,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明年信用卡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各银行的发卡大战依然会继续上演,授信要求将更宽松,这样一个人可以从多家银行办理银行卡,以一家银行卡授信一万元的额度计算,五家银行就可以取得五万元的授信额度,关键这都是银行主动找你推销、主动给你的授信额度,总之,2006年广大银行客户“上帝”的感觉将会越来越强。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
( 二) 脊 本 充足 率 的差 异 性
资银行 的学 习和借鉴 , 拓展 客户渠道 , 注重业务创新 , 提升金融业务 营
提 出相 关 的 建 议 和 措 施 。
在 外 资 银 行 实 习 过 程 中 ,由 于 外 资 银 行 在 中 国境 内 的业 务 网 点 较
少, 同时受到筹资 、 业务等方面的限制 , 其市场份额也并非一帆风顺 。 据
欧 盟 提供 的 相关 报 告来 看 , 外 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经历 2 0 0 2年 的 金 融 滑坡 之 后 , 在 日益 宽松 的外 部 环 境 下 , 其 发 展 也 日趋 壮 大 。 因此 , 从 外 资银 行 的 资产 增 长 速 度 来 看 ,外 资 银 行 在 中 国境 内 的 本 外 币 资 产 增 速达 1 4 . 8 %, 其增长速度与中资银行相比 , 其 竞 争 力不 容 小觑 。 =、 提 高 中 资银 行 核 心 竞 争 力 的有 效 措 施 和 建 议 随着 金 融 市 场 竞 争 压 力 的加 剧 , 中 资银 行 应 该 结 合 自身 的 发 展 实 际, 不断推动金融创新 , 提 高 中资 银 行 的资 产 质 量 , 为此 , 笔 者 从 实 习经
笔 者 通 过 查 阅相 关 法 律 条 文 等 资 料 , 从 税 收 上来 看 , 外 资 银 行 拥 有
不 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中资银行 要从 加强 风险管理人 手 , 强化金融 产品责任制 , 协调好 中长期 金融贷款 比值 , 将 金融风险进行结构性调整 , 从而控制对过热行业 的贷款需 求 . 有效降低
不 良贷 款 率 。
( 三) 注 重业 务 创 新 。 提 高 中 脊银 行 的 市场 占 有率

中外商业银行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商业银行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商业银行银行中间业务比较摘要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通过调查得出中国银行中间行业的特点,了解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方式,发展过程,规模,结构,品种等方面,详细的说明应如何利用比较的方式来提高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并提高利用价值,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负债,并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

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低风险和收入稳定等诸多优点,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比,在数量、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本文拟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一银行中间业务简要介绍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业务差异
这次中国银行业喊的“狼”真来了。

根据2006年12月11日起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自条例生效之日起,允许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另外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只要转变一下身份,在本地注册成法人银行,就可以和国内银行一样全面办理人民币业务。

这意味着,中国百姓也可以去“洋银行”存款、办信用卡。

一些个人投资者对于外资银行已经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

那么,外资银行究竟能给个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服务?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私人银行业务将迅速发展,届时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客户完全可以要求外资银行为你单独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据说,瑞士银行客户经理连给客户遛狗的事情都做,这一幕也将很快在中国上演。

但是,国外银行面向小客户发行的银行卡一般不会有国内银行卡的免年费、刷卡有奖、办卡有奖、免息还款等待遇,如果个人经常出国,办一张外资银行的银行卡会给自己带来诸多方便,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用国内的银行卡更合适一些。

不过,外资银行的到来虽然会促进国内银行业服务的完善,但多数小客户恐怕暂时还难以从外资银行的到来中直接受
益。

这两年国内银行均在推行差别化服务,可是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看人下菜碟”还不会特别明显,而外资银行就不一样了,外资银行是纯粹的商业企业,来中国肯定是为了赚钱,为了确保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盈利,他们对客户设定的门槛会很高,对在盈利点以下的小客户他们会采取降息、收费等方式来婉拒。

同时,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国内银行会利用自己的强项来和外资银行竞争,比如目前暂时还不能向多数外资银行放开的个人贷款业务,2007年居民贷款的门槛会降低,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明年信用卡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各银行的发卡大战依然会继续上演,授信要求将更宽松,这样一个人可以从多家银行办理银行卡,以一家银行卡授信一万元的额度计算,五家银行就可以取得五万元的授信额度,关键这都是银行主动找你推销、主动给你的授信额度,总之,2006年广大银行客户“上帝”的感觉将会越来越强。

因为有外资银行加入,明年金融理财市场的竞争将出现白热化,变相的价格战绝不会只局限在贷款利率和存款收益上,涉及范围将更大,比如同样是买基金,2007年将有更多的银行推出网上买基金的费率优惠,如果费率能打四折,从投资角度来说,相当于使理财收益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而中国金融市场一直被世界各金融机构看好。

2006年各银行已经纷纷在产品更新和服务手段上下功夫,在争相加大零售
业务投入,比如“双周供”、“固定贷款”等创新类贷款品种不时推出,理财产品收益率和信用卡发卡大战更是轮番上演,让中国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银行经营理念和思路不巨大变化。

下载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