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元代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B. 区域经济重心的转移C. 古代水稻的耕种获利颇丰D. 元政府重视水利建设【答案】B【解析】A材料不能明确体现,排除。
料的信息提到了汉代、元代的粮食生产,没有提及江南耕种水田获利的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故D项错误。
据材料“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
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可知区域经济重心发生转移,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唐宋时期,人们视考中科举的人为文曲星(道教北斗七星之一)下凡:更有人认为他们是佛转世,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
这表明()A. 选拔官员以佛、道信仰为标准B. 科举制下下社会思想趋于迷信C. 人们盼望科举及第的价值取向D. 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答案】C【解析】A.科举制是以儒家思想为选官标准,而不是以佛教和道教思想为标准。
B.材料不是迷信的表现,而是价值观的体现。
C.从材料可以看出把科举考试中举看得非常神圣,反映了当时人们盼望科举及第的价值取向。
D.材料体现不出,是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科举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科举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1840年以前,广州有许多依靠制造业为生的民众;鸦片战争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难以维持生计,被迫加入流民的队伍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 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 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A.1840年以前中国还未遭受列强的入侵,故排除;B.本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由于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所以外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卷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是一个冲击,最终导致很多手工业者失业,加入流民行列,故正确;D.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生变化主要是外国经济的干扰,而不是中国土地兼并的影响,故排除;故选:C。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甲骨文字形反映出商周时期( )A.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B. 政治控制力的强化C. 君臣隶属关系明确D. 社会秩序混乱动荡2.《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一理论( ) A.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 C. 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 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3.两汉时期,土地买卖是工商业利润的第一大流向,“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说明( ) A. 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B. 农业生产有利可图C. 政府政策影响价值取向D. 土地兼并非常严重4.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自此( ) A. 儒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B. 董仲舒进入最高统治层 C. 官僚政治最终取代贵族政治 D. 官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5.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官”指享受的待遇级别,“职”以待文学之选,差遣则是实际担任的职务。
这种制度( ) A. 促进官僚体制成熟 B. 导致官僚机构重叠C. 反映权力斗争激烈D. 形成重文轻武局面6.《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
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灭商后,将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换为天,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是诸侯的领袖.天子可以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直接祭天、向天祈祷。
这一变化反映了A.王权开始高出神权 B.最高执政者权力提高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 D.家天下格局开始动摇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 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3。
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
这说明战国时期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4。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5。
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
这说明秦汉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6。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A. 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B. 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D. 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在陏和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
由此可见,隋至唐初( ) A. 实行三省六部制B. 决策与行政分离C. 实行集体宰相制D. 决策权归门下省4.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
这直接有利于( )A. 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B.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 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 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5.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
这反映出当时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2.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
“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军功爵制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B.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4.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A.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D.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5.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6.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
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
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A.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B.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7.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平民地位的提高C.文官政治的形成 D.社会结构的变迁8.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读表: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郡国的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解决边患问题,C项正确。
汉景帝时期就开始削弱藩国,汉武帝时期进一步打击分封势力,地方王国控制的区域只可能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排除AD。
表格反映的是地方郡国并行制,不是中央官制,排除B。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32.0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无法体现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故A项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需要掌握商周时期政治文化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商周时期政治文化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可知材料反映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故A正确。
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先知稼穑之艰难。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4.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 A.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D.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5.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6.清人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材料所反映的明代宦官乱权的制度前提是( ) A. 废丞相,权分六部 B. 六部代替皇帝批红 C. 设内阁,票拟御旨 D. 殿阁大学士的设置7.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8.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9.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10.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
而且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从一开始就确认了“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
这充分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A. 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B. 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完全平等地位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D. 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11.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A.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B. 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C.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D. 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12.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738名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
反映了()A. 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B. 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C. 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D. 法国政体极不完善13.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1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 立法服从于政治B. 行政服从于司法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15.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下表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银数单位:万两()A.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B.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16.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A. 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B.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C. 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D. 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17.17岁的列宁在面对警察局局长不解地质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上撞吗”时回答说:“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可以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过去。
”列宁得出该结论是因为()A.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弱的国家B. 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C. 俄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D. 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18.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 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 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 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20.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 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C.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 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21.2015年春节前后,持续近两年的所谓香港“占中”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
这表明()A. 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 “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D. 香港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22.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
”这次会议()A.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 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23.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A.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B. 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C. 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D. 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24.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了()A. 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C. 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D. 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第II卷(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