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富源县中安小学肖金勇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我省迎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根据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把学校各块工作做得更加完满,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则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我本人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几点浅陋的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据统计,2005年我国就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现如今这一数字变得更加庞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流动人口生存情况调查显示,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

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立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重要性,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口,无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地方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给接收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而作为教育的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同龄儿童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令人担忧的。具体而言,与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心理状况不好

导致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总体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从农村到城市,生活空间场所的不断变更、进城后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的改变,父母的职业、收入状况和文化水平低下、家庭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城市居民对待他们的歧视态度等等因素都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从内部自身因素来看,自我身份的定位、对当下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以及性别和年龄因素等等,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二、有较强的孤独倾向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孤独倾向极其显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难以得到适当的满足,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与抑郁体验。在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觉自己是外来人,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这种差别越难以逾越,他们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越会感受到强烈的不平等,加深了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他们对人对事变得敏感、忧虑不安,而且存在明显的恐怖心理即不安全感。

三、学习焦虑

与城市儿童相比较,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焦虑水平普遍偏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父母文化与收入水平低下、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以及多次转学等等。

四、有较为严重的自责倾向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比较容易倾向于将失败和过失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自信心不高,自卑心理较为严重。2009年的中国流动儿童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而感到自卑。

综上所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作为直接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实践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还是从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等角度考虑,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都是城市基础教育义不容推辞的责任。

总之,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刻认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力争打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新亮点,多方联动,加快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全

新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落实管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加强监督,完善评估制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