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el构造解释技术在昆北油田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rel构造解释技术在昆北油田中的应用
1工区概况
建立符合油藏地质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是复杂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的关键。昆北油田切16区油藏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前昆北三维区中部,是斜坡上背景上发育的大型鼻状构造,断裂系统复杂,发育山前冲积扇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单层厚度较大。
2精细构造解释
2.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精细地震地质层位标定[1-2]
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分析,该区主要发育北东-南西走向的断层。合成地震记录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地震与地质结合的一个纽带。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通过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可以将研究的目的层准确地标定在地震剖面上。
2.1.1反射系数的准确提取[3]
要得到精确的反射系数,必须有准确的速度和密度参数,速度是由声波曲线求得,密度由密度曲线求得,由速度曲线和密度曲线求得波阻抗曲线,进而计算出反射系数。研究区选井,主要侧重选择有声波和密度曲线的井,对于有声波曲线,没有密度曲线的井用Gardner公式来计算出密度曲线。
2.1.2地震子波的精确估算
子波是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重要因素。常用的子波有两类,一是典型子波,如Richer、Traperiod子波等;二是提取子波,从剖面提取的实际子波制作的合成记录,虽然其分辨率较低,但与实际地震剖面更接近。实际工作中提取子波很可能得到一个难以确定精度和可信度、形状复杂的子波。因此,采用典型子波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区主要是选择与井旁地震道极性和主频相一致的Richer子波,子波主频为30~50Hz。
2.1.3精细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4]。此次研究区选取标定层位是T5和T6两个层,在进行精细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过程中主要采取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图1),将单井地质层位在地震剖面上准确标定,并利用连井剖面进行多井联合标定,进一步检验层位标定结果并进行修改,有效提高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2.2层位追踪及断层解释
2.2.1层位追踪
本次利用Petrel软件的层位追踪技术,进行精细的层位追踪。T5(K12顶)的地震同向轴表现为较连续的正相位特征,而T6(K13顶)表现为负相位特征。两个界面特征明显,易于精确追踪。研究区主要采取以T5、T6为标准层的人工追踪与三维自动追踪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追踪方法以及按照等厚原则来进行层位追踪(图2)。
2.2.2断层解释
断层精细解释是构造解释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以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遮挡[5]。此次研究利用地震时间切片技术对断层的形态分布进行精细解释。断层解释原则:先大后小,从简单到复杂;切片定走向,剖面定倾向。在地震垂直切片中同向轴水平错断或扭曲等方式,在平面及剖面上刻画小断层的平面组合及空间展布特征。并且结合已钻井情况对油层组钻遇断点的井进行断点归位,将地震数据与井数据结合起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图3)。
2.3三维速度场制作及深时转换
通过之前完成的地震解释成果,建立三维速度场,将时间信息和深度信息进行相互转换,对井震结合构造解释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区建立了以T5(K12顶)为平均速度,T6(K13顶)为层速度的三维速度场,并且利用三维速度场,将精细解释的断层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图4)。
3结论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6区的三维地质建模,得到以下结论和认识:
(1)实现地震、地质、测井等成果应用的一体化,通过建模过程相互印证、检验前期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品质;
(2)在进行构造精细解释时,合成地震记录很关键;在进行层位追踪时,如果横向轴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可以使用三维追踪技术,可以节省时间。但它的缺点是有可能忽略了小断层的存在;
(3)在做时深转换时,生成的层速度面容易产生局部异常,需要用分层数据点进行校正,这样得到的深度域数据体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