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合集下载

从东西方文化看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

从东西方文化看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

文献观点
•比较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
荣格注重整合目标的实现。他认为正常的心理和人格源于平衡态并指向两 极,生活的目的就是在完全相反的事物中寻求一种均衡。在中国的哲学中, 阴阳间的互动提供了一种和谐模型,和谐是东方文化的主体,现实是一切人 和一切精神间的互动作用,它把表面的对立纳入一张和谐之网,把有生命的 和无生命的、自然的和超自然的、肉体的与精神的、意识的和潜意识的都包 括在一个有形的和无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动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和谐 之中。荣格在评价“个人”概念时认为,整体人是一个个人,却不是一个个 人主义者,或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
这篇文献,从东西方文化精神差异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了弗洛伊德和荣 格的理论差异。
文献观点
• 定义需要探讨的“东西方文化”的范围。
文献中的西方文化主要指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代主流文化, 东方文化主 要是中国的儒道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
文献观点
文献观点
•探讨东西文化精神差异的主要表现
西方文化崇尚科学,而东方文化主要是艺术的。科学精神是借助抽象符号, 利用分析与实证方法,对事物作理智的了解,目的在于寻求真理。科学思想 认为外部世界有其独立存在性但又能被理性所把握,世界的终极在人类科学 的不断进步中逐步把握。而艺术精神是借具体意向传神地表达感受或价值判 断,目的是价值的欣赏和创造。艺术方法重视直观,直观在东方文化精神中 达到了对事物更一般、更全面、更内在乃至更原始的把握,它指向混沌开元, 把握世界终极乃至人类的生存本源,人类通过理智无法到达世界本源,只有 通过表象艺术。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是生物决定论的,在科学主义的指导下,他注重对原始 性欲力比多及其运动方式作说明,同时让人格系统的整体性问题保持着一种 开放、实践、临床的态度。在他看来,人是一架机器,受力比多驱使;人基本 上以自我为中心,只是因满足本能欲望的需要才与他人发生关系;人不是完 整意义上的人,而是启蒙哲学家所谓的理智——自我。在人文意义上,力比 多是一种动力,驱使人向无限的自我满足发展,这是和当时的西方文化思潮 相吻合的。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述评【摘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主要评述了他们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三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

以下将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

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

当法国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

弗洛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

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

人格理论(精神分析学派)一、佛洛依德潜意识:压抑的经验和祖先遗传的经验(称之为种系发生的天赋)前意识:有意识的知觉和伪装的潜意识(有一些潜意识被阻挡)意识:本我、自我(三个意识层面都有)和超我本能、焦虑(神经性焦虑:来源于本我;道德性焦虑;现实性焦虑),焦虑是一种保护也是调节。

自我防御:压抑、反向(反向可能表现的夸张和过分)、臵换(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换到其他东西上)固着退行、投射(把自己的欲望归于别人)、内射(把他人的积极品质归于自己)、升华。

发展阶段。

应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二、阿德勒第一个理论原理:行为背后的动力学力量是追求成功或优越。

最终目标: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人格化得虚构目标,它是由遗传和环境提供的原始材料,但是它是自由创造的产物。

如果儿童感觉受到忽视或娇惯,他们的目标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但是相反,如果基尼了爱和安全,他们设立的目标是有意识且可以理解的。

补偿(自卑))的驱动力:追求优越。

驱力是与生具来的,它的本质和方向却是由自卑和目标决定的。

如果没有先天趋向完美的运动倾向,儿童不会感到自卑,反之,没有自卑,人也不会设立优越的目标。

虽然追求成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必须得到发展。

两种追求目标的途径:追求个人优越,很少考虑他人,追求的驱力源自个人自卑的表现;追求成功,社会利益,心理健康的人。

知觉的主观性:第二原理,人的主观知觉塑造他们的行为和人格。

虚构论:我们最重要的虚构物是成功的目标,这是我们在生命的早期设立的一个目标,但人们对这个目标的认识也许是模糊的,这种主观的,虚构的目标知道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整合了人们的人格。

器官卑劣:这种生理上的残缺并没有什么意义或重要性,他们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激发自卑的主观感受。

人格的统一和自我一致性:第三原理,人格是统一的并且具有自我一致性。

行为无常的人经常可以成功地实现胜过他人的企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有意这样做,他们大多数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潜在冬季,而且还可能执拗地否认任何显示他们期望超越他人的事实。

精神分析的四个层次

精神分析的四个层次
移情也是一种矛盾情感,病人对医生既爱又恨,只是两者的强度不同而已。如果以爱为主,就是正移情;如果以恨为主,就是负移情。即使是正移情,也不是单一的爱,而是爱中有恨,以爱的名义捉弄医生。病人一方面需要医生,另一方面又不信任医生,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巴结,因此很容易转变为恨。
三、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对移情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产生领悟,以便从病症中解脱出来。但是,有些病人做了精神分析,也产生了领悟,但症状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时候,医生还要做一番“修通”工作(working through)。尽管弗洛伊德反对指导和教育,但修通明显带有指导和教育的色彩。在这个问题上,阿德勒的观点比较鲜明。他认为,解释清楚以后,接下来就是教育和辅导。
荣格把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四位大师为代表,他们是布洛伊尔、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本人。四位大师的方法首尾相接,步步深入,体现了精神分析的不同层次。荣格认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应该包括全部四个层次。
一、宣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在布洛伊尔的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结识弗洛伊德之前,布洛伊尔已经运用谈话疗法治疗病人了,著名的安娜O就是这种疗法的受益者之一(1882-1884),“谈话法”一词就是她提出的。她还把这种方法戏称为“扫烟囱法”。
阿德勒早年追随弗洛伊德,后来因为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而自立门户,创建了个体心理学。他认为影响人格发展的第一因素不是恋母情结,而是出生顺序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性本能,而是向上意志。
每一个人都想超过别人,如果他发现自己已经超过别人就会感到自豪,如果不如别人就会感到自卑。适度的自卑可以转化为动力,使人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超过别人,超越自己。但是,过度的自卑会导致心理障碍。

荣格的情结

荣格的情结

荣格心理情结情结(complex)这个词常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在心理学领域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作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阿德勒所发现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而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情结,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情结,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与之相应,还有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后来来自不同文化的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就像荣格后来所发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

并且情结的范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情结、父亲情结之外,还更多地涉及兄弟情结、姐妹情结、英雄情结、童年情结、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1]。

情结,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

就其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形成、怎样运作,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在国内还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1904-1911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

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不仅仅提供了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

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

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2]。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3]。

”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的情结。

因此,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成为必需。

同时它与目前正在悄然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自我积极的能量、加深人们对人类心灵本质的理解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引言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键字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正文一、人格理论简述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本我id: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

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比较作者:徐凯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04期摘要释梦是精神分析的经典技术。

其先驱者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梦的看法,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领域,在梦的元理论思想上一直指导着后世释梦的走向。

尽管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的释梦观都建立在对无意识理解的基础上,都认可梦是通往无意识的捷径,但他们在梦的本质、功能、工作机制和解析方法上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实践应用中也应加以区分对待,以便服务于当下的释梦实践。

关键词释梦观;比较分析;实践应用分类号B8406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4.0071引言经过长期的探索,弗洛伊德提出梦是真正的精神活动,具有心理学意义。

他于1899年出版《释梦》一书,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解析,标志着现代科学释梦的开始。

从一开始,弗洛伊德就强调释梦的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技术。

自现代科学释梦开创百年来,新的释梦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纵观其发展史,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代表人物,除弗洛伊德外,荣格和阿德勒在释梦上也有深刻见解,在梦的元理论思想上无出其右者,其后的释梦观大都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或是以新名词替换他们的概念,或是在其思想指导下发展出新的技术。

目前,两者间的比较研究主要有华红艳(2013)对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梦理论的比较、吕伟红(2010)对弗洛伊德和荣格释梦观的比较,但鲜有文章比较这三者的释梦观。

不少从业者对三者的释梦观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带来在实践中的混淆应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做一比较分析,以服务于我们当下释梦的实践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有关释梦观的论述包括对梦本质的看法、梦的功能、梦的工作机制以及梦的解析技术四个部分。

梦的本质看法是关于“梦是什么”的思考阐释,它是释梦观的理论基础,根本地影响着其他成分;梦的功能是对“梦有什么用”的具体阐述,它影响着人们对梦所持的态度,为梦本质观点所直接决定;梦的工作机制阐述“梦如何运作”,即梦显现无意识意图的方式有哪些,它直接决定着梦的解析方法;梦的解析阐述“怎样解析梦”,即通过哪些方式来把握梦的意义,它是释梦观中的实践环节。

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比较

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比较

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比较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比较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个性和行为的形成。

弗洛伊德和荣格是两位对人格发展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在该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弗洛伊德和荣格在人格发展理论方面的观点,探讨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提出了心理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冲动驱力(本我)、现实自我和道德准则(超我)。

1. 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早形成的部分,它代表了个体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

本我追求即时满足,不受现实限制。

2. 自我(Ego):自我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现实组成部分,它根据现实情况对本我冲突进行调和,平衡本我的冲动和外界要求。

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个体道德和理想的部分,它代表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的内化。

超我通过内化过程形成,影响和限制个体的行为。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性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受到早期经验和冲突的影响,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个体在人格发展中的整体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格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包括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内在力量的平衡。

1. 个人无意识: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是个体的非常规思维和情感的来源。

它包含了个体不易察觉的心理内容,如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和普遍人类心理模式。

2. 自我:自我是荣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个体对内外世界进行认知和决策的中心。

自我与意识相连,是个体个性的核心。

3. 外界阴影:荣格将外界阴影定义为个体试图避免的、不愿意接受的个性特质。

它是个体的不同面向和潜在能力的一部分,被深埋于个体的无意识中。

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还探讨了个体的类型论,如神经症型、性格型等。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 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弗洛伊德提出 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 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 的心理矛盾以治疗病人,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 治疗的新途径。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局限性: 1、对马克思主义的 不正确态度。 2、在方法论上的局 限。 3、学说的生物学化 倾向。 4、整个理论主观色 彩浓厚。
2、荣格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
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 理学的影响很大。他的字词联想实验经过后人 的改进,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情结的概念是当代心理学普遍认可的基本概 念
3、荣格式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 疗家影响很大。
集体潜意识对弗洛姆产生影响,提出社会 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提出。他对人格类型的划 分,在拓展心理学类型方面做出了贡献。
4、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
阿德勒便贬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欲 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 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的使他的理论带上 了注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
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推动心理学走向应用 。
个体心理学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运动中 应用广泛
2)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往往只重视精神病人 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在因素,弗洛伊德中使病 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把变态心理学转变为内 在精神动力的探索。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 了新道路。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逐渐 扩展到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教 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成为一种解释个 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

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

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我们爱恨交织的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深入分析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的无意识。

它略显神秘,也十分有趣。

然而,他们总被诟病不够科学,甚至有很多宗教色彩,也成了心理学界污名的来源。

如今,精神分析学已经更名为心理动力学,结合了最新的哲学思潮而有了新的发展。

精神分析学开源于弗洛伊德,荣格曾是他的王储,阿德勒也曾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后来,荣格、阿德勒皆因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而决裂不再相见。

弗洛伊德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荣格则研究集体潜意识,关注于遗传带给人类的印记;阿德勒着眼于家庭内部关系,以人为本,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如今,弗洛伊德学派已不是心理动力学的主流。

可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皆拜弗洛伊德为开山祖师。

他们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不谈弗洛伊德,就不好意思和人说是学心理咨询的。

个人不否认弗洛伊德的伟大贡献,确信性和无意识有强大的力量。

然而,我们现在用到他的理论,更多是在处理性幻想、性欲以及相关的情感问题。

之前,我看了《人类性幻想》一书,作者就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治疗师。

性幻想的研究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即性本能的压抑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在现实的咨询案例中,性的问题一直都是来访者避而不谈却严重影响他们...理的关键点。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开始研究相关文献,探究如何和来访者探讨性心理以解决他们的身心问题。

一般来说,关于荣格,老师能教给我们的是原型、集体潜意识等。

相较于弗洛伊德,荣格一直都不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教材内所写下的是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只能带我们靠近他理论,却无法得入其门。

现今,我们离荣格心理分析距离较近的是沙盘心理治疗。

每一个心理咨询室都配备有沙盘。

沙盘心理治疗是以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配上了游戏治疗的实操技术。

然而,老师没法交给我们太极图是什么?且不说沙盘心理治疗,荣格本人也很重视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学说。

此外,荣格心理分析是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不要再相信弗洛伊德和荣格了,他们的心理分析已经彻底破产

不要再相信弗洛伊德和荣格了,他们的心理分析已经彻底破产

不要再相信弗洛伊德和荣格了,他们的心理分析已经彻底破产(本文前半部分见昨天的头条号文章)正当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逐渐被接受之时,弗洛伊德为首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却开始分裂。

1911年,阿德勒因为与弗洛伊德的学术分歧产生争论,带着他的追随者(和阿德勒一样,都是社会主义者。

阿德勒的妻子是俄国人,托洛茨基等人经常去她家里)分裂出去,另外成立了“自由精神分析协会”。

弗洛伊德很器重荣格,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荣格也因为和弗洛伊德学术观点分歧而关系破裂。

《20世纪思想史》显示,荣格虽然推崇弗洛伊德,但他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概念。

在荣格看来,性欲并非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是童年的性本能,而是一种心理能量。

这就动摇了弗洛伊德童年性欲思想的基础,以及恋母情结等关系。

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荣格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独立于弗洛伊德,自行发现了无意识的存在。

他说,自己早在苏黎世布尔格霍茨利精神病院,就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看到了性欲的“回归”,并治疗了一名女子,她杀死自己最喜欢的孩子。

弗洛伊德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一起去了美国,他在那里意识到自己和弗洛伊德的意见分歧。

弗洛伊德重视将性行为视为无意识的驱动力所在,而荣格认为性是宗教冲动的一个方面,但并非唯一侧面。

他在东方宗教中发现,庙宇里供奉的神明被描述为非常色情的存在(注:本文作者疑为印度教和藏传佛教供奉的欢喜佛)。

荣格认为,这种坦率的性倾向表现出“高级思想”的一个侧面,他由此开始对宗教和深化的检视,以此作为无意识“在其他文明和时代”中的表现。

1912年,荣格在《精神分析年检》发表了《转化的象征》第二部分,这是他首次公开宣扬“集体无意识”思想。

荣格认为,深层次的无意识为每个人所共享,它是“种族记忆”的一部分。

随着他对宗教、深化、和哲学探索的逐渐深入,他和弗洛伊德的隔阂也随之扩大,与科学态度和方法也就越来越背道而驰。

按照荣格的理论,人们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分析心理学(荣格)的联系与区别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分析心理学(荣格)的联系与区别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分析心理学(荣格)的联系与区别本平台文章多为个人原创,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原作者与出处。

作者保留追究版权问题的权利。

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文/周烁方1 过去视角 VS 未来视角进入当下,时间的概念随之而消解。

未处于当下,则时间的概念逐渐升起,成为不牢固的绳索,使迷失之人暂时得以攀援。

过去和未来绝非实有,但又的确存在这样的划分。

人类因迷失而探究心理,因探究心理而产生心理学,于是过去与未来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

有的心理学流派注重过去,有的流派注重未来,赋予过去和未来不同的结构和意义。

终极解决方案尚未找到,每一个有人徘徊的地方既是迷失之所,又是那通向解脱的入口。

不同的入口,标上名字,就成为了不同的心理学流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过去为入口。

认为现在的痛苦主要源于过去,是过去未解决痛苦的变形与重复。

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这些命名是对过去的细致划分,赋予每一段过去以特定的功能和意义,试图对每个阶段的发展进行“顺利”与“不顺利”的辨别。

通过细化的框架来界定和评估人的心理痛苦,当心理痛苦得到明确的定位,就可以在特定的位置上展开工作,从而消除痛苦与症状。

精神分析既然以过去的视角看待心灵,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来深入所谓“过去”去解决问题。

自由联想便成为了精神分析的第一原则。

随着自由联想的进行,人的思绪与情感状态自发倒退,回到过去的某个点上,咨询工作的重中之重便是以各种方式保证人能够在咨询中“顺利地回到过去”,并释放当时积压的情绪,重建当时破损的心灵结构与功能。

设置、咨询关系、中立、节制、容器等一系列概念与操作均围绕上述重点服务。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提及过去,但它对于“未来”有更多的重视。

在荣格看来,绝大部分的痛苦与症状来自“发展受阻”,即走向未来的道路不顺畅,遭到了阻碍。

犹如大河奔流的河道上发生了堵塞,河水只好以各种非正常的方式流向本不该去往的方向。

为了界定发展是否受阻,就首先要辨别何为“正常的发展方向”。

浅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课程论文

浅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课程论文

《浅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课程论文》摘要:康国贤,人格研究,李艺敏研究生心理学专业课课程论文河南大学题目:浅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姓名康国贤学号 104753100589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年级专业 10级应用心理学课程名称人格研究任课教师李艺敏浅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康国贤河南大学摘要:弗洛伊德和荣格是精神分析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各具特点,特别是各自的人格理论。

本文内容一是二者核心内容及差异:包括潜意识概念的内涵不同,二者理论研究的范围不同,二者对潜意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是二者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优缺点。

关键词: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是精神分析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各具特点,特别是各自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思想偏重于生物学,荣格的人格理论思想偏重于社会文化。

本文就是论述二者在人格理论上的差异。

一、二者核心内容及差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大、争议颇多的理论。

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以潜意识为研究中心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产生了空前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出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范围,成为西方学术领域和社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潮。

所谓“本能驱力”,就是人的行为动力,也即是人的命运、人的生活和创造的全部内容。

对不同的人而言,本能驱力内容各异。

本能驱力是“他的艺术内容,如果他是艺术家;他的科学理论,如果他是学者;他的政治纲领和行动,如果他是政治家——全部而且唯一地取决于他的性欲的命运,其余的东西仅仅是性欲雄壮的基本旋律的泛音。

”弗洛伊德对理性的批判总是伴随其基本主题,即潜意识如同一口沸腾的大锅,是一切意识和行为的动力原因,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性欲论。

人的意识不是由人所处的历史存在来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生物性的存在来决定的,而这个生物性存在的首要方面又是性。

这就是目前评论界对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思想核心的概括[1]。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理论有什么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理论有什么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理论有什么异同?他们的不同点要远远多于相同点。

我来说说他们在“人格动力”上的不同(什么是“人格动力”?就是指在背后推动人格发展,推动人类行为的那个东西,我不成熟地认为,完全可以理解成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需要”)。

弗洛伊德说,是什么在推动人格发展,推动人类行为呢?是一种能量(这里受到了物理学的影响),这种叫libido(力比多)。

(还是因为受到物理学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能量不能单独存在,它一定是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势能、动能)libido这种能量会以本能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人类的本能就是创造本能(生本能)和毁灭本能(死本能)(这里采纳了弗洛伊德后期的本能理论)。

所以,直接来说,人类是被本能驱动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和动物并无本质区别。

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被称作生物还原论。

在这种生物还原的观点上,荣格和阿德勒是坚决反对的——把伟大的人类和动物等同起来,这真是“人类黑”。

然后,他俩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动力”学说。

荣格说了,人类之所以会发展,会行动,是因为我们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的内在“格式”(这里的“格式”就是引用了,我们写文章时,所用到的那种“格式”,写信有写信的格式,写议论文有议论文的格式,写散文有写散文的格式)与它们不同。

这种“格式”就是所谓“原型(即最初的形式)”。

所以,就算你有无数只猴子,它们有无数的时间,它们也写不出来,“人类”这篇伟大的文章。

因为,它们连基本“格式”,都不会。

所以,在荣格的世界观里,动物是永远无法进化为人类的,因为它们根本没有这种“格式”。

驱动人类的,是从人类祖先那儿继承来的“格式”(即原型)。

这里,荣格从根本上断了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明确提出了,人类不同于动物的观点,人类有自己的伟大之处。

但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荣格的理论是限制了人类发展的,因为人类是靠着“原型”前进的,所以,“原型”之外,再无道路。

所以,在这一点上,阿德勒也觉得荣格是个“人类黑”。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个性结构理论弗洛伊德个性结构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

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一、人格结构图式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

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

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PPT文档54页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PPT文档54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 较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并分别讨论他们对人格心理学的贡献。

区别: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理论中消极的一面比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本能的支配, 其中包括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荣格更赞同人是由能动性的是能积极的去适应和改变环境的。

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 特别他在对神经症和无意识的研究, 以及他在对梦的分析与研究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及。

荣格是他的学生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论点他也是心理学中不可多得的大家。

联系: 荣格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本能的说法, 弗洛伊德人格的特点中他说潜意识是他的人格理论中的最重要的特点, 荣格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他的人格理论的核心即集体无意识。

再一个就是二者的研究梦和无意识的方法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释梦, 其三就是他们都同时注意了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差别在于弗洛伊德比较注重人的早期经验对人的影响。

佛洛依德和荣格两人都是研究梦境的权威, 佛洛依德更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的始祖。

现在大部份分析梦境的著作多以两人的理论为蓝本。

两人对梦的解析有共通的地方, 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 即原我、自我和超我。

原我是各式各样的精神冲动, 也就是动物的本能, 而佛洛依德把这些精神冲动的主要内容归纳为饿、渴、睡、性等, 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

由于人类有异于其他动物, 本能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 有些更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而只能透过梦的形式来寻求满足。

所以, 佛洛依德说: “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

”他更大胆地认为这些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多半是和“性”有关的。

比方说, 他认为梦里出现呈棒状或凸出的东西都象征男性性器官, 凹陷的地方则象征女性性器官, 骑马、攀山、开门等象征性行为。

研究梦境的荣格, 同时也是佛洛依德的门徒。

荣格虽然赞同佛洛依德主张的梦是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愿望的反映, 但他认为这些受到压抑的愿望不一定都和性有关, 而是潜意识智慧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由于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停止和倒退,导致的性格特点如下:(1)、口腔型特征在工作中追求一种安全感,扮演一种被动和依赖的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和猜忌,对别人过分苛求,遇到挫折易怒,比较悲观,仇视别人。

(2)、肛门型特征肛门便泌型:过分吝啬或节约,强时间观念,过分讲究秩序、整洁。

肛门排泄型:奢侈、浪费、时间观念不强、肮脏。

(3)、性器型特征行为轻率、果断、自信、自负、夸张、好表现、敏感、自私、自恋、人际关系不良。

男性:大男子主义思想较严重,对女性粗暴有敌意;女性:追求一种男性角色或优势,具有男性特点。

(4)、生殖型特征(很少人达到)愿望、理想的表现,能控制本我并升华,能领导自己力比多能量,前几阶段正常满足成长。

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及意义与不足评价:既肯定理论价值对我们的影响,又否定其不可取之处。

积极意义:1、弗洛伊德在人格及其变态这种前人忽视的领域中勇敢探索,可谓开创性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堪称后人的楷模;2、弗洛伊德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3、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是一套与实验心理学显著不同的研究方法,这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的临床方法,打破了传统具有特殊性和一定的优势是对实验心理学方法的重要补充。

局限:1、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过分强调无意识内容,其实意识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最主要方面,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人最本质性的东西,无意识只不过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2、弗洛伊德把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需要,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还原论,将导致把人还原为动物;3、弗洛伊德的概念理论和假设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加以验证;4、弗洛伊德的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了对正常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这使弗理论难以全面揭示人格的本质和规律,导致弗对人的偏面的理解。

荣格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快感和行为。

有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是心灵中能够被直接感知的部分,与思维、快感、记忆和知觉有关。

(Ggo)自我是意识的中心。

个体潜意识: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或者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那些下意识的东西组成。

集体潜意识:最重要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Archetype or Prototype),深埋在心灵之中,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

荣格认为,这些原型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可能性,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

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Persona):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人格面具,则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称男女两性意象。

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或意象,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男女交往所得到的经验而产生的,它有两个作用:一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二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

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其作用有二:一使女性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二获得与男性交往的模式。

阿妮玛为男性提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性,阿妮姆斯为女性塑造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

阴影(Shadow):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攻击、狂暴的倾向以妖魔鬼怪或仇敌的形象投射到外部世界。

包括动物所有本能,是我们本能的原始部分。

自性(Self):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中的其它部分代表人类达到人格统一和整合的力量,即自我实现。

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里比多称之为心理能量(Psychic energy),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是人格的动力,在意识中它表现为运动或力量,在无意识中它表现为一种状态,共同推动人格发展,遵循守恒定律即能量永远不会在心录是消失只是由一种心理活动转到别的心理活动,而且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就是熵增加原理。

这种方向表现为前行或退行,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退行是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其流量消失,用新的机能取代,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人的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荣格还认为,象征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力量,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意象,是自发的以潜意识中产生的,是原型的外化。

―曼达拉‖荣格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逐渐形成时期;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是心灵诞生时期;中年时期:最为关注时期;老年时期:回忆过去、考虑来世生活问题的时期。

荣格人格类型学说1、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两种类型:内倾型和外倾型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流向身体心灵过程——内倾型(introversion),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喜内省、易害羞、孤僻、安静。

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指向外部的事件、人们的情境——外倾型(extraversion),爱动、好交际、渴望影响别人或被他人影响,参于、需求强烈。

2、功能类型(function –types)人类有四种机能: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3、常见的人格类型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得出八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extraverted thinking type)、外倾情感型(extraverted feeling type)、外倾感觉型(extraverted sensation type)、外倾直觉型(extraverted intuitiue type)、内倾思维型(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内倾情感型(introverted feeling type)、内倾感觉型(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内倾直觉型(introverted intuitiue type);只代表极端情况,大部分是某种占优势,其它兼具有。

荣格理论的评价贡献:1、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3、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4、创立了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5、研究方法的灵活性;不足之处:神秘色彩,集体潜意识等一些概念带有假设性质,很难用实验证明。

阿德勒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人格动力学理论认为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并用―自卑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自卑感支配着人产生心理活动,正是有了自卑感,人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连续不断追求优越,便成了人生的主导动机,成了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Life style),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阿德勒人体发展理论承认遗传的作用,只不过这种遗传因为只有在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才发挥作用。

―创造性自我‖: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

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每个人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就是社会兴趣。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错误的生活风格的原因: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受忽视或遗弃弗洛伊德1,人格结构(1)本我(唯乐原则),最原始部分,出生即存在,如饥,渴,性等,生之本能(2)自我(现实原则):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而产生(3)超我(完美原则):社会文化道德规范(两部分:自我理想及良心)2,人格动力(本我,自我,超我彼此激荡所产生内在动力,但并非正常行为,这些行为称为防卫作用,用以减少超我与本我冲突所生焦虑的痛苦)(1)转移作用(转移对象,如不倒翁)(2)升华作用(不被认可动机,转以符可社会标准行为方式,如胸罩设计师)(3)压抑作用(压入潜意识)(4)退化作用(以较幼稚方式表现,如装无辜,白痴)(5)投射作用(加诸别人身上)(6)反向作用(行为与欲念相反,如冷漠对待喜欢的人(7)合理化作用(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如请假,酸葡萄,甜柠檬)3,人格发展(泛性论):性心理发展期**发展行为受过份限制或放纵,未满足,即可能发生发展迟滞现象:固著作用(1)口腔期(0~1,行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性格悲观,依赖,洁癖)(2)肛门期(1~3,冷酷,顽固,刚愎,吝啬)(3)性器期(3~6,恋母,恋父情结,阉割恐惧)(4)潜汱期(7~青春期):兴趣周遭事物,男女分开(5)两性期(青春期~ ):性的觉醒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批评佛洛依德:1,过份强调人格结构中本我与超我自我间的冲突2,过份强调人格动力中本能的消极性和破坏性3,过份强调人格动力中以性为欲力的本源4,过份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支配性5,过份重视个体童年生活及过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人格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自我的功能(独立性,连续性,统合性,强调调和而非冲突)2,自我潜意识v.s.集体潜意识(原始心像与观念:原型,如神像,符咒)3,人格内动力(特别重视内向外向间的失衡)4,人格的发展:不分期,连续化,统合化,个别化阿德勒的个别心理学不满佛洛依德以性及潜意识为主的说法1,人性自主:理性自主2,追求卓越: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3,自卑情结(追求完美产生自卑)(寻求平衡:补偿作用)(补偿不当:自卑情结:退缩反应或过度补偿)4,生活格调(过去生活经验所形塑)精神分析论的转变1,病象v.s.正常人2,泛性论v.s.人生观3,儿童v.s.成人4,潜意识支配v.s.人性自主5,对个体内在世界的解释v.s.外在社会文化影响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