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综述: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综述:起搏器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文章刊登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年20卷1期1.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及其危害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房颤可明显增加心力衰竭(心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造成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
2. 不同起搏治疗模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或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最佳起搏模式目前还存在争议,无论单腔心室起搏(VVI/R)或生理性起搏(DDD/R、AAI/R)术后长期随访,因房颤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的累积危险均增加[1]。
目前关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选择植入DDD或AAI起搏模式争议较大[2]。
近来有研究指出SSS患者房室阻滞(AVB)发生率每年增加0.6% ~1.9%,AAI/R明显增加阵发性房颤风险(尤其是合并长PR间期的患者),且二次手术风险高[3]。
因此,目前临床上SSS患者仍以DDD/R起搏为主。
双腔起搏治疗虽然是“生理性”起搏,但随着右心室起搏比例增加,房颤发生率亦增加[4]。
SSS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室起搏比例每增加1%,房颤发生率则会增加1.3%[5]。
早期临床研究证实,房室顺序起搏能预防并减少房颤发生,故生理性起搏在预防房颤方面明显优于单腔心室起搏[6]。
研究显示对于高龄且合并高度AVB 患者,不同起搏模式下,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内心血管并发症情况及5年内全因致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
其原因可能与此时双心室不同步(右心室起搏导致)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房室同步(DDD相对于VVI)有关。
此外,因多数AVB患者选择植入起搏器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分析比较AVB患者起搏器术后房颤发生率与不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差异。
临床上对于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应最大限度减少心室起搏比例,减少由心室起搏导致的房颤发生。
目前,起搏器厂家纷纷研究设计了多种可以减少心室起搏比例的算法程序。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刘倩;刘亚宁;赵彦蕾;谢瑞芹【摘要】目的:分析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检出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03至2017-10期间于我科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和(或)高度房室阻滞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患者85例,其中病窦患者36例,高度房室阻滞患者41例,病窦合并高度房室阻滞患者8例.术后平均随访(386.73±285.73)d,观察患者房颤的发生情况,分别比较起搏器基本工作模式[包括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模式、心房感知-心室起搏(AS-VP)模式、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模式、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模式]、心房起搏比例(AP%)、心室起搏比例(VP%)、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对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2.35%.房颤与性别、AP-VP模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有关(P均<0.05),与年龄、基础疾病、起搏器植入指征、肝肾功能损伤、AS-VS模式、AS-VP模式、AP-VS模式、AP%、VP%、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关(P均>0.05).房颤与左心房内径呈线性相关,左心房内径每增加1 mm,房颤发生的风险增加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VP模式(OR=1.042,95%CI:1.006~1.078,P=0.021)、左心房内径(OR=1.359,95%CI:1.124~1.644,P=0.002)以及服用钙拮抗剂(OR=0.073,95%CI:0.012~0.458,P=0.005)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发生率较高,AP-VP模式、左心房增大以及服用钙拮抗剂与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独立相关.【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8(033)012【总页数】5页(P1223-1227)【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作者】刘倩;刘亚宁;赵彦蕾;谢瑞芹【作者单位】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双腔起搏器能够发挥心房、心室辅助泵功能,维持房室传导的同步性,一直被称为生理性起搏模式,其植入的主要适应证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和房室阻滞[1]。
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 人 口老龄 化 , 因心 率过 慢 和 房 室传 导阻 滞 等需 要 安装永 久 起 搏 器 的患者 年 龄越来 越 高 。因 此 , 龄 患 者置 入 永 久起 搏 器 的围 手术 期 风 高 险高, 通过 对相 关危 险 因素 进行 回顾 性 的 分 析 , 并采 取 相 应护 理 措施 , 效 果 满意 。现报 告如 下 。
2 结 果
利穿 刺成 功 。术 中严 密监 测患 者的生 命体 征 , 时与 患者 进 行 沟通 。 现 及 发 异常 情况 及时通 知 手术 医师 。 4 3 术后 护理 : 人术 后返 回病房 , . 病 护理 上 要严 密 观察 起 搏 器工 作 状态 , 轻病 人痛 苦 , 防并发 症的发 生 。 减 预 4 3 1 监 测起搏 功能 和 生命 体 征 : 年人 机 体反 应 比较 迟钝 , 后 .. 老 术 严密 观察 患者体 温 、 搏 、 吸、 压 的变化并 认真 做 好记 录 , 脉 呼 血 准确 控制 补 液速 度 , 仔细 观察 尿量 变 化 , 时发 现 病情 变 化 。观察 起 搏 器 起搏 、 知 及 感 功能 , 注意心 律失 常 , 如早 搏 、 心房 颤 动 、 动 过速 等 , 时 报告 主 管医 师 心 随 作相应 处 理 。 4 3 2 预 防并发 症 的护理 : 电极脱 位 : .. ① 是起 搏 器术 后 常 见并 发症 , 明显 的脱 位发生 在 1周 内 , 多见 于术后 1 一 2 。为预 防电极 脱位 , 后 更 d d 术 2 h内保 持 卧位 , 4 限制 活 动 ,4 4 h协助 患 者取 半 卧位 , 2 2- 8 7 h允 许 下床 在 室 内轻 度 活动 , 同时指 导患 者 除术 侧 上肢 、 肩关 节 制 动 外 , 其余 肢 体 关 节 可充分 活 动 , 避免 过分 制动 导致 身体不适 , 静脉 血 栓形 成 或腹胀 、 秘 , 便 告 诉 患者 拆 线后慢 慢 活动 上肢 , 可高 举 过头 , 摸到 对 侧 耳垂 为 好 , 以 勿持 重 物, 术侧 上肢 避免 大幅 度活 动 , 翻身动 作应 轻柔 , 要 剧烈 咳 嗽及 深 呼吸 。 不 ②囊袋 出 血 : 老年 病人 皮肤 薄 . 皮下组 织少 , 其是 消 瘦 明显 者 , 易引 起 尤 容 囊袋 渗血 及血肿 [ , 3 因此 病人 返 回病 房 后 , ] 除术后 局 部 无 菌敷 料 覆 盖后 , 行 砂袋 ( . k ) —6 。 强巡视 , O5 g4 h加 观察压 迫位 置是 否准 确 , 口有 无 出血 、 切 血肿 、 血 、 淤 敷料 有无 渗血 。 换药 时 观察 伤 口皮肤 色 泽 等 。如 发 现囊 袋 渗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f r t c l r a p cmae l a o r 0 9 7 1 102 72 1 P<0 0 ) C nlso Hg e eena ae rf i a i ae krmpat i ( = .0 ,.9 ,.2 ,a t ai acd c i i n tn 1 .5 . o c in u i r ret- h 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0 7—25 (0 0 0 0 0 0 6 9 2 1 )4— 3 1— 3
C reaina ay ̄ o i atr far lf rl t n atrat c l a da ae k ri lnain L i— orlt n ls frs fc so ti biai f rf i ricp cma e o k o ai l o e i ac i mpa tt . U Qu o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杂志 2 1 第 2 0 0年 4卷第 4期 ・ Nhomakorabea 3 l・
双 腔 起 搏 器 植 入 后 发 生 心 房 颤 动 的 相 关 因素 分 析
陆秋 芬 俞 洁 霏 孙健 刘晓 红 李毅 刚 陆 尚彪
[ 要] 目的 摘 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 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 ( F 的相关 因素 。方 法 A) 回顾 分析 18例 因病 窦综合 2
征植入双腔起搏器 的患者 , 中发生 A 其 F的作为 A F组 ( 5 ) 没有发生 A a= 6 , F的为非 A F组 ( 7 ) 分析两组 患者 n= 2 ,
术前和术后 临床事件 的发 生情况 , 并作 l ii o sc回归分析 。结果 gt 18例患者 , F组 5 2 A 6例 、 A 非 F组 7 2例 , A 除 F组 患者 , 既往有 A F病史 的比例显著 高于非 A F组 ( 29 V 36 , 0 0 1 外 , 4 .% S . % P: . 2 ) 两组基 本I 资料一致 。心房起 2 床 搏百分 比、 室起 搏百分 比、 心 二尖瓣 返流程度与心脏起搏 器植入 术后 A F的发生显 著相关 ( 分 别为 0 9 7 1 10 r . 0 ,. 9 , 2 7 2 P均 < .5 。结论 .2 , 00 ) 双腔起搏 器植 入患者 A F发生率 与心房和心室起搏 比例 和二尖瓣返 流相关 。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近一百多例因病窦综合征将双腔起搏器移植体内的患者,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F组和非AF组,发生AF的患者为AF组,未发生AF的患者为非AF组,其中,AF组有50例患者,非AF组同样为50例患者。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作为数据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AF组50例,非AF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脏起搏器的技术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1.190,0.907,2.722,P均40%时,AF发生的比例分别是10.0%(1/10)、7.1%(2/28)、22.2%(6/27)、69.6%(16/23)、77.5%(31/40)。
AF组在心房起搏的比例上也显著高于非AF组(40.4%±12.7%vs23.9%±11.9%,P<0.01)。
AF的发生率与心室起搏比例具有相关性,对于AF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AF的发生率与起搏器的心室起搏比例存在紧密联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F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与心房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百分比,二尖瓣返流程度存在关系,与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与内径无关。
2.2 结论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起搏器的设定指标有关系,要想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房颤发生风险,应该降低起搏百分比。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起搏器的应用是心脏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在使用起搏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握适应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可能降低起搏器的起搏百分比,从而减少植入起搏器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综上所述,双腔起搏器植入后的心房颤动的发生于起搏百分比具有密切联系,因而在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应尽量调低起搏器的起搏百分比,能够有效的降低起搏器植入后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考虑应用起搏器的方法治疗疾病时,应该严格把握起搏器的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参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心脏功能,起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2022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程控管理策略(全文)
2022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程控管理策略(全文)心脏起搏器植入是当前治疗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手段。
既往的研究表明,植入心脏起搏器人群与未植入人群相比,房颤的发生率从3%提高至15% ~ 30%[1-3]。
对于起搏器携带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者而言,起搏器不仅可以提高房颤的检出率,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程控管理来减少房颤发作、干预和终止房颤。
1、起搏器携带者房颤的筛查与诊断房颤和需要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窦房结疾病都是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起搏患者发生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房颤和卒中的概率随植入时间大幅增加,早期资料显示,起搏器术后房颤的年发生率至少5%,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年发生率约3%,房颤平均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人群[2]。
病窦综合征起搏模式选择试验(MOST研究)[3]随访了33 个月,房颤发生率22.5%。
2012年ASSERT 研究[4]结果发布,起搏器诊断的房速/房颤事件患者,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风险升高2.5倍,起搏器诊断的房速/房颤事件是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风险的预测因子。
准确的起搏器房速/房颤诊断可以辅助治疗方案调整,减少卒中风险。
通过监测心房感知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检出准确率约为59.7%~62%,增加PRLogic算法后,房颤诊断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6.2%[5]。
Purerfellner等[6]通过对大量临床试验中储存的房速/房颤事件进行荟萃分析,量化风险AT500和GEM III AT这两种具有PRLogic 算法来诊断房速/房颤事件的植入式设备中事件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发现,对于AT500和GEM III AT,正确检出房速/房颤事件的比例分别为95.3%和95.7%。
经Holtel确认,100%的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和95.3%的房速/房颤发作事件能够被起搏器准确记录。
基于起搏器对于房速/房颤事件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ESC 2016年房颤管理指南[7]和2020年房颤管理指南[8]中,均推荐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携带患者应常规检查起搏器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I,B)。
心房颤动电复律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t  ̄ i o n[ J 】 . P A CE , 2 0 0 5 , 2 8 ( S u p p l 1 ) : 2 8 0 . [ 7 ] F u n a k o s h i K, E g a s h i r a K. Mo l e c u l a r me c h —
i d e wi r e a s s i s t e d c e p h a l i c v e i n c u t d o wn f o r i n s e r t i o n o f t o t a l l y i mp l a n t a b l e a c c e s s p o ts r
[ 4 ] J o n e s D G, S t i l e s MK, S t e wa r t J T , e t a 1 .
Ul ra t s o u n d ・ g u i d e d ve n o u s a c c e s s f o r p e r -
3 0 7 — 3 0 9.
与 锁 骨 下 静 脉 途 径 相 比, 腋 静 脉 途 极 入 口处血 管 与 电极 间 隙增 大 , 易 导致 径 除 X线曝 光 时 间延 长 外 , 穿刺 成 功 率 、 慢 性 渗 血 ;( 3 )分 离 穿刺 处 周 围 组织 过 血 管 穿刺 时 间、 电极 操 作 时 问均 无 延 长 , 深 , 可 能 分 离 了较 浅 的腋 静 脉 穿 刺 口 ; 鞘管推送顺利 , 且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差 异 无 ( 4 ) 囊袋 血 肿 与 术 者操 作 熟 练 程度 有 关 , 统 计 学 意 义 本 文 腋 静 脉 组 仅 1 例 患 者 本 研 究 中术者 采 用 腋 静 脉途 径 不 如锁 骨 局部囊袋血肿 , 局 部 加 压 包 扎 压 迫 后 好 下 静 脉 途 径 熟练 。 因此 , 对 于腋 静 脉 穿
1例双腔起搏器置入再行CARTO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 马海 萍 , 英 , 素 云等 . 发 性 脊柱 侧 弯 矫 正 术 围手 术 期的 4 姚剑 刘 特
护 理 体会 【 . J 实用临 床 医学,0891) 3-3. 】 2 0 , 0: 418 ( 1
1 双腔起搏 器置入再行c R O 例 A T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的护理
杨 兰 萍
3 引流液的观察及护理 _ 3 手术 创面大 、剥 离广 、渗血 较多 ,2h 4 内要 密切观 察引流 液的 颜 色 、性 质 、量 ,保 持 引流 通畅 ,避 免 引流管 脱 出、折 叠 、扭 曲等 , 2 h 流量 一般 不超 过 5 0 4引 0 mL,如引 流量 过 少 应检查 引流 管是 否堵
中 图分类 号 :R7 . 4 36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0 2 05 - 2 6 1 8 9 2 1 )3- 17 0
心房颤 动是临床最 常见 的心律失常之 一 ,随 着年龄的增 长 ,发病 率逐 年上升 , 并且 有器质 性心脏 病的 患者发 病率可 高达4 %l 0 】 I 管 o尽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0 0年 1 月 第 8 第 3 期 1 卷 2
G ie f hn M dc e N vmbr 0 0 V 1 , o 2 ud o C i e i n , o e e 2 1, o. N . a i 8 3动情况 ,做好记录 。
心房 颤动本身 不直接危 及患者生命 ,但其 长期 心房颤动 发怍的临床症 状 如心 慌 、气短 等 ,严重 影响 到患 者 的生 活质量 。近 年 来 ,随着三
返 流 ,左室射 血分数4%;主述 :心 慌 、气短 、乏力 ,长期 口服 胺碘 1 酮 ,从 每 日01增 加至每 目 . ,疗效 日益减弱 ,近1 . g 03 g 个月发展 为持续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增加心脏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中,医生可能会考虑放置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律。
然而,有时候放置起搏器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房颤。
那么,为什么放置起搏器后会出现房颤呢?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起搏器本身的功能问题。
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发放电脉冲来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装置。
然而,如果起搏器的设置不当或者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从而引发房颤。
因此,在放置起搏器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并确保起搏器的设置合理。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本身有关。
放置起搏器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在患者的胸腔内植入起搏器导线,并将起搏器连接到心脏。
这个过程可能会对心脏组织和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和损伤,进而导致心脏节律紊乱,引发房颤。
此外,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也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还可能与患者的心脏病情有关。
放置起搏器通常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手段,而心脏病本身可能已经导致了心脏组织的异常,从而增加了房颤的风险。
例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进而引发房颤。
在这种情况下,放置起搏器可能只是暂时性地改善了心脏的节律问题,而无法完全解决患者的房颤。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还可能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放置起搏器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心脏状况过于放松,而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种不当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心脏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房颤的风险。
放置起搏器后出现房颤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这包括起搏器本身的功能问题、手术过程中的损伤、患者的心脏病情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为了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医生在放置起搏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起搏器的设置合理。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
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患者植入前存
0.
03%~1.
25% ,老年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为0.
67%~
压、糖尿 病 等 病 史;
3)患 者 植 入 起 搏 器 后 失 访 者;
权 威 研 究 [1G2] 表 明 普 通 人 群 中 房 颤 的 发 病 率 为
5.
6% ,而 80 岁 以 上 的 老 年 人 群 房 颤 发 病 率 高 达
na
l
lpa
t
i
en
t
si
nc
r
e
a
s
edg
r
adua
l
l
t
ht
hei
n
G
y wi
c
r
e
a
s
eo
ff
o
l
l
owGupt
ime.
Thei
nc
i
denc
eo
fa
t
r
i
a
lf
i
br
i
l
l
a
t
i
oni
nAVBg
r
oupwa
ss
l
owe
rt
hant
ha
ti
n
SSSg
r
oup,
andt
hei
nc
i
denc
eo
fa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 年第 61 卷第 3 期 J
our
na
lo
fNanchangUn
i
ve
r
s
i
t
i
c
起搏器植入对房颤的影响及治疗概况
起搏器植入对房颤的影响及治疗概况王晓彤(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电生理科,安徽芜湖241001)[摘要]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一种,可引起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房颤尤为重要。
临床工作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常规心电图或24h 动态心电图来发现及诊断房颤。
随着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增多,起搏器为诊断及治疗房颤提供了条件。
本文综述了起搏器对房颤的诊断,不同类型起搏对房颤的影响,利用起搏器治疗房颤的概况,以期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房颤;起搏器;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344(2019)04-0378-05doi:10.16753/ki.1008-2344.2019.04.024The effect of pacemaker 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ts treatmentWANG Xiaotong(Department of Electrophysiology,Yijishan Hospital,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Abstract ]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common type of arrhythmia that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stroke and thrombosis embolism,and lead to heart failure,therefore,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Atrial fibrillation can be diagnosed by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and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ECG)or 24h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With the increase in pacemaker implants,pacemakers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iagno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pacemaker,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cing on atrial fibrillation,and the use of pacemakers to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Key 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pacemaker;diagnosis;treatment·综述综述··沈阳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第21卷第4期2019年7月[作者简介]王晓彤(1989—),女(汉),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起搏与电生理方向.E-mail:327242398@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成年人房的颤终生风险约为2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
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评述
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评述发表时间:2019-11-07T10:02:51.1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7期作者:侯梅铃[导读] 房颤属于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14500)【摘要】临床针对房颤患者一般实施起搏器置入术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在起搏器置入术后经常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术后并发房颤现象,不利于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预防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应针对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并发房颤;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089-01房颤属于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房颤的发生主要与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家族遗传及其他因素等相关,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心绞痛、心悸、胸闷、心慌、脑栓塞、心室率及心音强弱不等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在针对房颤患者实施起搏器置入术治疗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合并房颤表现,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甚至死亡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临床报道显示[1],术前及术中存在较多危害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合并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患者自身因素首先是基础疾病的影响:多数房颤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合并较为严重的左心房扩大及高血压现象存在,会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王帆,李树岩[2]认为: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不稳定的血压状态导致左心室出现肥厚及舒张功能障碍,且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增高影响了左心房的压力,导致心房出现纤维化及扩大的表现,最终引发房颤。
其次,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发生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促进心脏结构发生变化,激活患者神经内分泌,进一步增加房颤发生的危险。
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研究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将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心理因素等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差异;高龄、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DD和LVEF高是发生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
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double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 Methods Patients received artificial cardiac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were followed up and influencing facto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cardiac function before treatment,psychological factors,such ascardiac function were different;old age,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risk factors of arrhythmia,hige LVEDD and LVEF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of arrhythmia. Conclusion 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double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patients with old age,poor heart func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Key words:Helixelectrode;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function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是心内科采用的治疗方法,起搏器植入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是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无法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安全。
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张冬冬;李菲;桑传义;胡晓芹;韦慧;李承宗;张超群;王志荣【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22(20)7【摘要】目的探究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rateepisode,AHRE)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初次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119例。
收集患者术前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起搏器随访报告等资料,根据有无AHRE将患者分为AHRE组与无AHRE组,探究双腔起搏器置入后AHRE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随访中位数16(9,32)个月,40例(33.6%)患者出现AHRE,27例(67.5%)AHRE心房频率>400次/min;大多数AHRE(28例,70.0%)持续时间集中在5 min~6 h;AHRE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比、心房起搏比例、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无AHRE组(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OR=5.580,P=0.004)、P波离散度(OR=1.053,P=0.022)和左心房内径(OR=1.582,P<0.001)是AHRE的独立危险因素。
Delong检验显示,左心房内径ROC曲线下面积比P波离散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34,P=0.0017)。
结论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AHRE发生率较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是AHR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内径比P波离散度对AHRE的预测效能更高。
【总页数】6页(P626-631)【作者】张冬冬;李菲;桑传义;胡晓芹;韦慧;李承宗;张超群;王志荣【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2.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3.瑞舒伐他汀对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4.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5.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巩维如;闫俊瑾;国建萍【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年(卷),期】2006(6)18【摘要】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观察起搏器各项参数的优化对房颤的预防作用。
方法:2004—05~2005—03收治的18例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Medtronic SD303双腔起搏器,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2次,通过起搏器参数的优化观察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以及模式转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3个月,8例房颤消失,10例仍有阵发性房颤,房颤负荷(43.2±17.5)min,模式转换次数(212±26)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为(73.3±13.7)%、(84.3±15.2)%,改变起搏器参数(降低最低起搏频率,延长起搏及感知的房室传导时间,缩短PVARP)后3个月(术后6个月)。
房颤负荷明显减低至(13.6±11.2)min,模式转换次数降至(94±17)次。
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降低为(31.8±16.3)0.4、(47.2±15.5)%。
结论:房室顺序起搏可抑制房颤的发生,但过多的心房及心室起搏可诱发房颤,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减少起搏比例可预防房颤的发生。
【总页数】4页(P3479-3482)【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学;心房颤动/预防和控制;心脏起搏器,人工/副作用【作者】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巩维如;闫俊瑾;国建萍【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生心房纤颤时心房电极导线定位经验 [J], 马宝;张英川;柳景华;方冬平;郝蓬;李果2.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J], 陆秋芬;俞洁霏;孙健;刘晓红;李毅刚;陆尚彪3.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J], 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巩维如;闫俊瑾;国建萍4.永久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J], 李佐民5.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张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心脏起搏部位与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
不同心脏起搏部位与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
汪贵忠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18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
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
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总页数】3页(P3332-3334)
【作者】汪贵忠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心内科,合肥23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5
【相关文献】
1.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功能的远期影响 [J],
冯杰莉;张媛;李昭屏
2.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 [J], 徐尚誉;唐胜惠;沈旭
3.双腔起搏器最小心室化起搏与房室间期优化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心脏重构的
影响 [J], 刘曼华;张建;高启军
4.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刘玲;阮中宝;陈各才;王叶宝;王国余
5.双腔起搏器最小心室化起搏与房室间期优化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心脏重构的影响 [J], 刘曼华;张建;高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与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心脏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与高危因素研究进展郝荣荣;王婧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13
【摘要】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本身具有自限性,但是与术后血流动力学损害、感染、肾功能障碍、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
POAF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现象,近年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和心脏机械性及电生理刺激。
此外,POAF的术前高危因素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及心脏本身结构和功能异常。
未来应侧重于对POAF的多因素及多机制分析,确定POAF的诱发因素以寻找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而尽早预防POAF 的发生。
【总页数】5页(P1590-1594)
【作者】郝荣荣;王婧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5
【相关文献】
1.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2.心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3.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测因素分析
4.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及心脏瓣膜术后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5.预防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腔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
双腔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
闵雪芬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07(015)004
【摘要】双腔起搏器是一种能模拟正常心脏传导,符合患者生理需要的新生生理型起搏器。
它能够增加患者心输出量,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特别适于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病窦综合征(SSS)及心脏大,心功能不全患者,明显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它虽然损伤小,操作简单,但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我院自1999年至2006年安装双腔起搏器200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06-207)
【作者】闵雪芬
【作者单位】湖州市第一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颅骨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J], 宋光太;杨力军
2.胫骨骨搬运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J], 林庆荣; 余斌
3.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J], 李玉娟;罗警艺;韦翠花
4.回肠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J], 杨沫
5.行无痛消化内镜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J], 张海波;宋建忠(通讯作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刘红;许建屏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09(30)3
【摘要】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高龄化及危险因素的增高,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上升,据报道心房颤动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可高达3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术为60%.心房颤动的发生通常会延长住院时间,并有发生栓塞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总页数】4页(P375-378)
【作者】刘红;许建屏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北
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北
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心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J], 陈志强;邓勇志
2.肺癌切除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戴伟;王小文;黄
春;向小勇;蒋迎九;吴庆琛
3.不同民族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南岳龙
4.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刘晶晶
5.心脏术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李倩琴;王睿苓;李恩泽;郑少忆;徐榕呤;罗治文;肖泽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e r p a c e ma k e r C H E N X i a o l i , R E N X u e j u n , H A N Z h i h o n g, W A NG Y u n l o n g, W A N G Y e , L I A N G Z h u o , G A O
心房高频事件 ( A HR E) 发生 的时间及频 率 , 分 析发 生心房颤 动 的危 险 因素 。结 果 : 共 入组 2 6 1 例 患者 ,
平均年龄为 ( 7 0 . 3±5 . 0 ) 岁, 男性 1 4 9例 , 女性 1 1 2例 , 起 搏器程 控随访 ( 2 4 . 0±2 . 3 ) 个月 , 共6 7例发生
心房颤动 ( 2 5 . 7 %) , 进行 L o g i s t i c多 因素 分 析结 果 显 示 : 年龄 ( O R: 1 . 1 6 6 , 9 5 %C / : 1 . 0 9~1 . 2 5,P< 0 . 0 5 ) , 高 血压 ( O R: 3 . 2 4 0 , 9 5 %C / : 1 . 5 7—6 . 6 8 ,P<0 . 0 5 ) 、 左 心 房 内径 ( O R: 1 . 1 4 5 , 9 5 %C / : 1 . 0 5— 1 . 2 5 , P< 0 . 0 5 ) 、 心室起搏百分 比( O R: 1 . 0 3 7 , 9 5 %C / : 1 . o l 一1 . 0 6 , P< 0 . 0 5 ) 是 心房 颤动 发生 的独立危
b e r ( D D D)p a c e ma k e r i n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M e t h o d s :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2 6 1 p a t i e n t s a g e d 6 5 a n d o l d e r p a —
He ar t,L u n g an d Bl o o d V e s s e l Di s e a s e s,Be n g 1 00 02 9,Ch i n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o f a t i r a l i f b i r l l a t i o n a f t e r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o f d u a 1 . c h a m—
I nv e s ig f a t i ng t he r e l a t e d f a ct or s f o r a t r i a l ibr f i l l a t i on i n e l de r l y pa t i e nt s a f t e r i m pl a nt a t i o n o f dua l - c ha m-
[ 摘要 ] 目的: 研究 老年患者双腔 ( D D D型) 起 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 颤动的相关 因素。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 0 1 2年 9月 至 2 0 1 4年 9月 , 在北京安贞 医院首次 置人 D D D型永久起 搏器 , 6 5岁及 以上 的老 年患者 2 6 1例 , 起搏器术后 常规 程控 随访 至 2年 , 读 取起 搏器 内存 储信息 , 记 录心房 、 心 室起搏百分 比,
Ma o l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B e j i i n g A n z h e n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d e f o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5 0 6 2 .2 0 1 7 .0 3 . O 1 1
临床论著 ・
老 年 患 者 双 腔起 搏 器 置 人术 后 发 生 心房 颤 动 的相 关 因素 分 析
陈 晓丽 任 学军 韩智 红 王云 龙 汪 烨 梁 卓 高茂 龙
险因素 。结论 : 年龄 、 高血压 、 左心房 内径 、 心室 起搏百 分 比与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 后心房颤 动心 房颤 动 ; 危险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0 6 2 ( 2 0 1 7 ) 0 3 - 1 9 0 - 0 4
t i e n t s , w h o i mp l a n t D D D p e r m a n e n t p a c e ma k e r f o r t h e i f r s t t i m e i n B e i j i n g A n Z h e n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S e p t e mb e r 2 0 1 2
1 9 O
肺血管病杂志 2 0 1 7年 3月 第 3 6卷 第 3期
J o u r n a l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M a r c h 2 0 1 7. Vo 1 . 3 6. No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