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科学教育教学论》教学大纲

《科学教育教学论》教学大纲

科学教育教学论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科学教育教学论”课程是科学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深刻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教育的价值,了解国内外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改革趋势,理解并掌握科学教学的基础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并灵活运用科学教学评测技术改进教学,知道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常规途径和方式方法,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形成自觉关注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的意识,并掌握促进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以中小学科学教学中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重点讨论的形式,讲透每一模块的重点、难点,并结合相关理论开展文献阅读和社会调研活动。

(1)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为主,要求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与牢固掌握科学教学理论和方法。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案例驱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案例研讨和分析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可能解决途径。

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旨在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作业要达到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二是提高学生对科学教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科学本质和科学教育观的深刻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难点:科学教育观的把握和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技术等。

四、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含数量)本课程计划开设36学时,具体可按开设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时数、方法安排建议如下:五、各专题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专题一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教育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习和研究科学教育教学论的方法;以及如何准备做一名科学教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38900020【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总学时】:32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1.1科学与技术概论1.2古代科学技术1.3近代科学技术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2.现代科学技术2.1生物技术2.2现代信息技术2.3激光技术2.4新材料技术2.5新能源技术2.6 空间与海洋技术1工程技术中心2 2.7 环境科学技术3工程技术基础3.1工程图学基础3.2 工程力学3.3 工程材料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3.5先进制造技术4.科学技术与社会4.1科技的社会功能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4.3科教兴国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五、教学方法建议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教育技术学》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讲授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理论、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处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媒材的设计与制作、网络的教育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学习理论的概念及本质,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意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2.掌握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加工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具备处理图片、音频、视频教学资源的能力。

3.熟悉常用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掌握教学幻灯片、Flash课件、网络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具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4.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并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教育技术学》课程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不同,采用讲授、分组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育技术学》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着重于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期达到用所学教育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教学素材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作业、微课,MOOC课及相应的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完成课堂授课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到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掌握基本史实和重大历史事件。

能力目标: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为祖国和民族奉献力量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若干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

每个章节的教学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理解历史发展脉络,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本课程还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教学进度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进行安排,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调整和完善。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在教学大纲中,首先需要对科学技术史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包
括课程的背景、意义、目的和适用对象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
助学生和教师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中需要明确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具体明确,能够指导教学
实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三、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中需要详细列出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时
间分配、主题和具体内容等。

这部分内容需要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能够全面系统地呈现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中需要介绍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这些方法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

教学大纲中需要对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说明,包括考核方式、评分标准和考核内容等。

这部分内容需要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教材参考。

教学大纲中需要列出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文献和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科学技术史,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途径。

总之,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能够规范和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小学科学科技发展历程课件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小学科学科技发展历程课件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小学科学科技发展历程课件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科技发展的历程,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

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利用火可以烹饪食物、驱赶野兽,提供光亮和温暖。

这是人类最早的科技创新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科技成果。

比如,古代埃及人发明了漂白剂和奶酪。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造纸术和火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工业化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人们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电器设备和照明系统,改善了生活质量。

20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突破。

汽车、飞机、电话等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带来了人们之间的更紧密联系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在医学领域,人们发明了许多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科技领域的主要趋势。

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科技的发展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我们需要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给传统工作带来了变革,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科技的创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尝试通过科技手段解决问题。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课程编号:S211G004科学技术史学时:32 学分:2 开课时间:春秋授课单位:社外学院任课教师:李承宏一、课程内容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科学成果、人物、研究方法、意义、条件、原因等)的系统知识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16、17世纪的科学:科学经历了从“哥白尼革命”、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开普勒的科学贡献到牛顿的科学贡献;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等。

2、18世纪的科学技术:数学、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化学(氧化理论)等;“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成果、条件、社会意义等。

3、19世纪的科学:物理学(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化学(原子-分子论、化合价概念、有机化学理论)、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等)、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产生历史条件、主要成果、主要科学家、科学意义等。

4、20世纪的科学技术:物理学(19世纪的危机、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化学(元素周期率、价键理论、溶液理论、分子结构理论等)、生物学(蛋白质和核酸的理论、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天文学、地球科学等科学成就、主要科学理论、重要科学家、科学研究方法及其科学产生的历史过程等。

5、19、20世纪的技术:产生历史条件、表现形式、主要成果、技术与工业和经济的关系、组织形式或建制化。

6、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从“内部史”到“外部史”的范式转换或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范式的变化;传记及集体传记、个案研究等;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等。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utline of teaching一.Introduce of content: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ystem knowledge and the study method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time, and will train the independence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1.The science of 16,17 century: it main include “revolution of Copernicus”, Science achievement of Galileo, Science offer of Kapu, and the great contribute of Newton. Otherwise, there are the discovery of blood circle, the invention of microscope, the establish of the concept of chemistry elements, etc.2. The science of 18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biology, and chemistry. The “revolution of technology”’s background, main fruits, condition, and social meaning.3. The science of 19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main fruits , important scientists, and science meaning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mathematics, astronomy, globosity in 19 century.4. The science of 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science achievements, main science theory, important scientists, study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science produce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stronomy and globosity in 20 century.5. The technology of 19,20century: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condition, the shape of behave, main fruits, the relation of technology with industry and economy,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or organizational system.6.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ncludes the norm change from the “inside history ”to “exterior history”, biography and collectivity biography, the case study,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 etc.二、先修课程三、教材1、《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室(集体编写),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关系》,W·C丹皮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四、重要参考书目及其文献1、[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3、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5、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世界科学社,1982年版;6、克兰:《无形学院》,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刘君君:《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8、郭金彬,王渝生:《自然科学史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9、解恩泽:《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0、张光远:《近现代数学发展概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11、(美)克莱茵:《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12、钱时惕:《重大科学发现个例研究》,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13、解恩泽:《科学蒙难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14、解恩泽:《科学的蒙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物理学史》教学大纲2024

《物理学史》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本文将对《物理学史》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

物理学史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全面介绍和探索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起源和演变的机会。

本教学大纲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依次讲授物理学史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式的发现与科学家的贡献。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物理学的演变历程,并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正文内容:一、古代物理学的发展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古代文明中物理学概念的初步形成,对物质和世界的认知。

2. 古希腊物理学:介绍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本质、自然现象和力的理论的探索。

3. 罗马帝国时期的物理学进展:介绍古罗马时期物理学的发展,并探讨人文主义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影响。

二、中世纪到启蒙时期的物理学革新1. 中世纪物理学的特点:介绍中世纪物理学与宗教的关系,讨论人文主义对物理学的影响。

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介绍伽利略的实验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他对力学和运动规律的贡献。

3. 牛顿力学的诞生:讨论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和引力定律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在物理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三、电磁学的兴起与发展1. 静电学的发展:介绍静电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如库仑和法拉第等。

2. 电磁学统一理论的建立: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和电磁波的发现,对电磁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

3. 电磁学在技术革命中的应用:讨论电磁学在通信、能源和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强调电磁学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四、量子物理学的诞生与发展1. 光量子假设的提出:介绍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研究的贡献和量子概念的诞生。

2. 波粒二象性的发现:介绍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和电子与波动性的关系。

3.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讨论薛定谔方程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微观世界中的应用。

五、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1. 相对论与宇宙学: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发展,强调对于时间、空间和宇宙起源的理解。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发展简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产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熟悉化学发展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化学的现状和发展远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注意结合开设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听讲座等教学环节,让师生经受体验、领悟、内化等认识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考查(开卷)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化学的萌芽与古代化学1. 人类第一个化学发现2. 古代人的元素观3. 陶器·瓷器·玻璃4. 冶金技术5.酿造·染色·油漆6.造纸·火药7.炼丹·炼金8.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对化学发展的影响—医药化学与冶金化学的出现说明和要求:(1) 了解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火,知道利用和控制火,人们可以实现许多物质变化。

(2) 了解古代人的元素观,知道中国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3) 了解中国的制陶、制瓷及制造玻璃技术的发展。

(4) 了解中国铜、铁及其它金属的冶炼史。

(5) 了解酿造、染色、油漆等古老的化学工艺。

(6) 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造纸、火药。

(7) 了解世界史上最早的炼丹术和黄金的冶炼。

(8) 了解医药化学与冶金化学出现的背景,知道医药化学时期最重要的代表-冯·荷恩海姆和海尔蒙特,知道科技巨著《天工开物》18卷。

第二章近代前期化学1. 17世纪下半叶发展自然科学的条件2. 燃素说3. 氧化学说的建立说明和要求:(1) 了解化学之父-罗伯特·玻义尔(R.Boyle,1627~1691)的生平和事迹,知道化学元素概念的提出。

(2) 了解燃素说的诞生。

(3) 了解布拉克、凯文迪旭、普利斯特里等化学家所做的研究和发现。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发明创新方面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性质和历史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2.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3. 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近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4. 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方式5. 科学技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科学技术史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气息;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5. 组织科学技术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2. 出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组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研究报告评定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深度和创新;5. 平时作业、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科技简史》教学大纲

《科技简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章
科技起源
2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有生产决定的”。科学技术的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2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及其特色
第五章
西方古代科技文明
2
从美索不达米亚看文明起源
古希腊科学及其特点
第六章
近代科学在西方
的崛起
2
近代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等
形成趋势性认识和价值观要求
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史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对科技
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人才培养中具有
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科技史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科
学技术知识及其历史事实,领会科技史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思想、科学
方法和科学精神,探求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的互
动关系,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和
人文素养。
3课程大纲和知识点
章节顺序
章节名称
课时建议
主要知识点
绪论
科技史会给我们什么?
2
科技史的学科特点
学习科技史的意义
第一章
从历史角度探索科学技术的本质
2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从历史角度谈谈科学技术的价值
2
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梅森:《自然科学史》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其他信息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建设课程。
大纲编写者
刘学礼
2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知识,认识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学习方法:
根据成人和业余学习的特点,采取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同时组织相应的导学材料、学生自学辅导材料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等教学辅导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课程性质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由江苏开放大学教师担任责任教师。

本课程总课时72课时,计4个学分。

四、考核
1、本课程采用百分百形考,即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0%。

形成性考核主要由4次平时作业(每次占20%,共80%)+学习行为(指三次实时活动和一次非实时活动的综合考查,占20%)组成。

五、教材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士舫/董自励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4版)为基本教材。

大纲内容: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
一、人类的起源
二、石器和弓箭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六、冶金技术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
二、天文学
三、数学
四、医学
五、建筑技术
六、手工业及其技术
第三章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科学成就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技术成就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二、古代中国的技术成就
第五章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产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五、数学的发展
六、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六章近代后期的科学成就和第二次技术革命
一、天文学
二、地质学
三、物理学
四、化学
五、生物学
六、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七章物理学革命
一、物理学革命的发端
二、量子论的创立与及其早期发展
三、相对论的创立
第八章核物理和粒子物理
一、原子核物理的产生和发展
二、基本粒子的发现及其理论探讨
三、寻找和制造反物质
四、“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
第九章现代天文学
一、现代天体演化理论
二、现代宇宙学
三、现代天文学的新发现及其新假说
第十章现代化学
一、元素周期律的科学阐述与发展
二、现代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三、化学键的建立和发展
四、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五、大气化学和环境化学
第十一章现代生物学
一、基因理论的建立
二、遗传之谜的破译
三、分子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及生物改造工程的崛起
四、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二章生命科学
一、生命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对其起源的探索
二、生命科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其与生物学的异同
三、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的主要课题
四、当今生命科学已取得的重大成果
五、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第十三章地球科学
一、地球的图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二、大陆构造理论
三、南极洲
四、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五、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战略
第十四章现代数学发展概况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运筹学
三、泛函分析
四、突变理论
五、数理逻辑
六、模糊数学
七、非标准分析
第十五章横断科学-----“老三论”、“新三论”
一、信息论
二、控制论
三、系统论
四、突变论
五、耗散结构论
六、协同论
第十六章电子计算机技术
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二、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的演变历史及其发展方向
四、我国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一、信息获取技术
二、信息传输技术的主体------通信技术
三、网络技术
四、信息高速公路
五、我国信息化建设概况
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机器人
一、机器人的含义和原则
二、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机器人的等级和分类
四、机器人发展的历史简述
五、国际上机器人研发的最新成果及我国机器人研发的状况
第十九章激光技术
一、激光及其产生的机理
二、激光技术发展的历史
三、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种类
四、激光技术的应用
五、激光技术的前景
第二十章 3D打印技术
一、3D打印技术的含义、技术支撑及工作原理
二、3D打印技术的分类
三、3D打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四、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史
五、我国3D打印技术的现状
一、材料及材料技术综述
二、金属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高分子材料
五、新型复合材料
六、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七、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二章纳米技术
一、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二、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三、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第二十三章能源技术
一、能源的含义与分类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回顾
三、世界常规能源资源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
四、方兴未艾的新能源
五、世界能源消费预测及其对策
第二十四章空间(航天)技术
一、空间(航天)技术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空间(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空间(航天)技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
四、空间(航天)技术的应用
五、我国空间(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第二十五章海洋开发技术
一、什么是海洋?
二、海洋资源概述
三、海洋开发技术
四、海洋开发高科技
五、我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国开分部教学处文法部 2016年9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