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_教学设计
感受道德之美教案
感受道德之美教案感受道德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之美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道德之美的感知能力。
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道德之美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道德之美产生兴趣和好奇。
二、知识输入(10分钟)1. 讲解道德之美的概念和内涵,包括对他人关心、善良、公正等各方面的表现。
2. 展示一些道德之美的例子,如帮助他人、尊重老师、爱护环境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德之美。
三、情感宣泄(10分钟)请学生集体或个别分享自己曾经经历或目睹的道德之美的事例。
可以是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行为。
引导他们描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四、感知道德之美(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在班级或学校中寻找三个道德之美的例子,并拍照记录下来。
2.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找到的例子,并简要描述其中的道德之美。
其他小组则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践行道德之美(15分钟)1. 以课堂纪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道德之美。
可以讨论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如不吃零食、不闲聊、不迟到等,并请学生签订一个约定书,承诺在今后的课堂上遵守这些规定。
2. 请学生反思自己过去是否存在违反道德之美的行为,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总结道德之美的概念和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之美,并列举一些实际的行为。
3.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道德之美的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道德之美的概念和内涵,培养了他们对道德之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分享和讨论真实的事例,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道德之美的重要性。
分组活动和践行道德之美的环节引导学生将道德之美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之美,并能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美育思政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美育思政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方案以高中美育思政课为例,设计一节以“中国传统艺术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分析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艺术形式与具体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国画、古筝等)的视频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二)讲授新课1. 讲授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通过PPT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2. 分析民族精神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如何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三)实践活动1. 艺术鉴赏:让学生欣赏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或一件传统工艺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摄影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传统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有德幸福常伴PPT教案
会计学
第1页/共65页
1
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 习礼仪 讲文明
第一课 塑造良好形象 增添我们的魅力
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 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
交往礼仪交谈 打造良好的电话形象
编制魅力的网络形象
第49页/共65页
49
互动
认真 努力 自律
诚实 有上进心
……
真诚 关心他人
第50页/共65页
50
思齐·自省
见贤思齐思齐焉, 见不闲而内自省也。
你所欣赏的道德品质:
你所讨厌的不道德的品质:
第51页/共65页
51
活动
第52页/共65页
52
逐梦阶梯
感恩
坚持
自律
第53页/共65页
53
名言警句解析
一个人除了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 活着外,就不可能愉快地活着。 ——伊壁鸠鲁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 “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 “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按的言论。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居于
“三不朽”之首的便就是“立德”,可见 “立德”是“立功第4”7页/、共65“页 立言”的先导, 47
周星驰——9月男神排行榜No.2
1982年,与梁
朝伟一起报考
41
第42页/共65页
42
第43页/共65页
43
第44页/共65页
44
名言古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45页/共65页
45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有德幸福常伴
三下道法第3课教案人教版
三下道法第3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下道法的基本知识,包括三下道法的定义、原理、应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下道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三下道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下道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三下道法的概念和作用。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下道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三下道法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三下道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梳理知识(1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三下道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4. 练习与检测(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三下道法的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三下道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
(2)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检查学生对三下道法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三下道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三下道法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总结三下道法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技巧,写下个人的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练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意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品德素质的一种教育。
在现代社会,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品德教育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对人类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品德教育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接受人类文化,从而培养出自己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更加人文情怀的行为。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品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品德形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成才意识等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生水平。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以此为指引,积极面对未来的发展。
二、品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1、推动现代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现代社会文化素质提升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品德教育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文素养培养和道德价值引领,可以促进社会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2、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谐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目标,而品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通过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家庭美德等品德素质,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推动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人才素质的提高,而品德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有了道德素养的高尚品质,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高明的职业理念和坚强的人生信仰,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砥柱和骨干力量。
三、品德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方法1、立足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素养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人文情怀,发扬人文精神。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教案:感受道德之美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通过对人类生活,特别是对辛福人生的,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
作业:找出生活中违背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感受道德之美
1.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2.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重点
道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难点
增强自觉提升道德修为的意识。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导入
预热活动
教师展示材料:某职校学生学生穿着俭朴,却不失落落大方、清纯可爱;教室整洁、干净、简朴,墙上的宣传画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学校里听不到脏话,更没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学校一直实行无人监考制,但无论什么考试,都没有考生作弊;
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教后札记
学校食堂的洗碗槽里,看不到剩饭和剩菜,因为学生吃多少盛多少,从不浪费;学校没有一名清洁工,校园却干干净净,连厕所都没有臭味…
学生思考讨论:这所职校的环境美吗?这体现了学生思想品质怎样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明确:体现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道德,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词语,道德修养,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道德与道德修养,伴随着人生之旅的时时刻刻,体现在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校园时我们平时生活的地方,校园环境也体现着我们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
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遵守社会公德体现我们的文明素养,展示我们的尊严和价值。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目标(一)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课题有六个话题,八个活动园,十二个读书角,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对照新的课程标准,还是能够从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中找到引领性、规定性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对照这些教学标准和目标要求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树立标杆。
(三)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此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政治素养。
"这也是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6 第2讲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专题6第3讲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
专题六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第2讲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2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充分吸收借鉴各种优秀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应当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
2 .内容特点:理论深入实践,实践彰显理论:通过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创新创造、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等理论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
【学情分析】1 .学生基本情况主体为OO 后高职一年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足,又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不够高;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起点相对较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网络占据学习生活重要地位,价值观念多元化,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缺乏辨别能力,自我意识强烈但自我约束力不强;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认识不足,更侧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人生理想务实,学习趋于功利化。
2 .预判学习问题大学生如何自觉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深入到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如何在实际行动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从而解决成长所面临的难题?大学生要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中国革命道德的发扬者、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借鉴者?【教学目标】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创新创造以及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自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重点与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创新创造重点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1.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难点 2.如何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教学设计: 章 节2课时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设计思路】1.总体教学思路课堂点名-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努力做到两个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学情、专业特点等,以如何激活社会主义道德的源头活水、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何在交流互鉴中汲取有益营养等“问题链为导向”,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框架结构,围绕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中国革命道德的发扬者、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借鉴者。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反思的基本概念,并知道进行反思的好处。
2.能够掌握自我反思的方法,并能从中提高自己。
3.能够运用反思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行为水平。
4.能够分析反思的作用,了解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反思的基本概念。
2.自我反思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1.运用反思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行为水平。
2.分析反思的作用,了解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交流法3.观察演示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段小视频,让他们体验反思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
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等。
2. 知识讲解•了解反思的基本概念:反思是我们对自己做了什么,或者说是我们的行为和思想的重新检视。
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进行自我检视和评估。
•讲解自我反思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反思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认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实践和总结等内容。
3. 讨论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经历。
并对他们的反思进行检讨和指导。
4. 观察演示找一些学生进行示范,让全班观察,并对他们的反思给予指导和检讨。
通过这些示范,让其他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5. 总结点拨对课程进行总结点拨,再次强调反思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反思,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思,并撰写一份学习小结和反思报告。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真切地理解反思、学会反思。
并且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反思,并能撰写一份相应的学习小结和反思报告。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框青春有格【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青春魅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力目标1.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理解“羞恶之心”“榜样”的作用二、重点难点1.“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2.“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投影图片:(1)续写:请按照“谁的青春不……”(2)思考:面对青春的“迷茫”“折腾”……我们应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折腾”“谁的青春不张扬”“谁的青春不叛逆”……这些都体现了活力和个性,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要做到青春有格。
二、教学建议1.行己有耻活动一:名言探究教师出示材料: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学生思考:这三句话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材料中孔子、朱熹、孟子的话告诉我们要行己有耻,即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二:课堂辩论多媒体展示思考:(1)面对闯红灯这一行为,你如何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考验着我们?(3)面对上述行为选择,我们应如何做?教师点拨:(1)对于生活中违规行为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羞耻之心,我们应“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2)生活中很多“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树立底线意识,有所不为,做到行己有耻。
活动三:生活中的考验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妈妈一直很关注这次考试。
老师发完试卷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桌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不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培养品德意识: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道德教案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好语言表达技能,更要注重品德意识的培养。
因为品德是一个人的根基,而思想道德素质则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具备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为此,我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的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三道德教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品德意识。
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三道德教案吧。
教案一:学习助人为乐这一节课的主题是“助人为乐”,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和观看相关的情感故事,学习到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比如“蚂蚁搬家”和“小狗找妈妈”。
在听完这些故事后,老师让我们在班级里分组进行讨论,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并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勇气、善意和友爱等思想品质。
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来班级做客,与我们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助人为乐的经验。
老师还通过学习助人技巧的方式,让我们开始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的长辈和弱势人群,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案二:培育良好的习惯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良好的习惯”,老师将我们带到了校园内进行观察和体验。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小的例子,比如:教室里的文明标语、图书馆里的纪律手册、食堂里的公筷公勺等等。
在观察中,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养成方案,比如每天按时起床、早餐起居的规律、坚持读书等等。
老师还鼓励我们主动寻找身边的好习惯,分享和互相学习,让大家一起成长。
教案三:耕耘诚信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耕耘诚信”,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诚信的重要性,比如说在生活中遵守诺言、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公平游戏规则等等。
接着,老师又通过多种形式,让我们主动去发现身边的诚信美德。
例如,我们利用班会教育的方式,在讲述一些例子的同时,呼吁大家互相尊重、友爱合作,在课堂上注意言行举止,帮助老师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以上三道德教案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理念,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一颗良好的道德心灵,明确对错、区分善恶、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一颗诚实和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为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
教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教案章节名称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道德的内涵;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意识。
3、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以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各项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内容和要求难点:如何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学策略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去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得辨析道德是非的能力和标准,使学生真正地理解道德的涵义和要求,能真正的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公民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讲授教学为辅,主要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予以补充。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备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人教网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搜集整理预习【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游客在寺庙踢古钟的新闻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上周全省各中小学举行了以“文明礼貌伴我行”主题周活动,谈一谈自己在旅游时会怎么做。
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导入新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引导思考交流热点引发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生活是最好的德育老师。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活动探究完成任务A走近道德1、用PPT展示孔子、荀子的话,让学生知道古人的道德内容。
明确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2、教师小结: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准则,内容是变化的。
B公民道德基本规范1、PPT展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视频展示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事迹。
感受道德之做人以德为先PPT课件
12
13
小故事:
仁义胡同的来历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5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探讨问题
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9
社会公德:
全体社会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 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10
讲 文 明
树 新 风
11
谢延信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 的岳母,痴呆的妻弟,33年如一 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 家庭美德佳话.
• 观点2: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在人 要自由,随便一些。
• 观点3:我只靠自己能力养活自己,团结与 否无所谓。
• 观点4:挣钱就是要花的,不用那么会过, 委屈自己;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
• 观点5:我付出,就得有回报,奉献已经过时了。
7
牢记“八荣八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提问引导:“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些地方因其特殊的功能或设计而显得与众不同。比如,哪个地方是制作美味午餐的‘魔法厨房’?老师们在不上课时,又会去哪里放松或准备教学呢?”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探究,利用校园地图或实地考察,寻找答案并准备简短汇报。
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发现,教师适时补充,强调不同区域对校园生活的重要性。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自主选择某个场所,并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设计“校园小导游”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或抽签决定成为某个场所的“小导游”,向全班介绍该场所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角色扮演,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教师总结道:“通过这次校园探秘,我们不仅发现了校园的美丽与多彩,更感受到了每一片区域背后所承载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梦想的起点。让我们携手爱护它,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
二、讲授新课
板块一:校园探秘
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探访一个或多个校园区域(阅览室、科学教室、音乐教室、兴趣活动室、劳动实践基地),教师提前准备好任务卡,明确探访目的和观察要点。
2. 分享发现:各小组回到教室后,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发现,包括场所的功能、特色、设施等,鼓励使用图片、视频或实物辅助说明,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与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校园内主要场所(如阅览室、科学教室、音乐教室、兴趣活动室、劳动实践基地)的功能与特色。
3.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观察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
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过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学,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初中美德教案
初中美德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认识到美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勤奋、助人等美德,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美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美德素养3. 践行美德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美德的意义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美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德?美德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美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美德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德的种类和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哪些是美德?它们是如何体现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培养自己的美德素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给出建议和指导。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美德的案例,如诚实、守信、勤奋、助人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美德的,并从中学习到什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认为美德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美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美德?”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美德的方法和经验。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给出建议和指导。
三、小组活动1.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编写一则关于美德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一、教学目标认知:知道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道德的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培养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分辨遵守道德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各项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难点: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教师教学用书》P31~43;《学习指导》P16~33;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布置两位学生阅读文花枝、丛飞的事迹,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两位学生准备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设问导入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许振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教给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许振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时刻不忘职业操守,这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为人做事之本(用PPT出示)。
(3)设问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做事之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4)用PPT出示第二单元和第三课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了解第二单元和第三课内容结构。
(5)板书:做人以德为先。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1)仔细阅读材料单元导语中的案例,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准备抢答。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
(3)观看PPT,快速翻阅教材第二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本课内容结构。
(二)研习新课(32分钟)第一目:走近道德。
(8分钟)1.教学内容(1)道德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2)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用PPT出示问题:①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吗?美在何处?②说说你所就读的学校、班级,那些言行你觉得“美”,哪些言行你觉得“不美”?并要求学生将美的言行用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表演出来。
(2)点评学生的发言、表演,总结归纳出:道德并不空洞抽象,道德就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用PPT出示:道德,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于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3)设问:究竟什么是道德?(4)板书:走近道德。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同时用PPT出示一副“食堂排队打饭”的漫画,呈现问题: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结合漫画说说你对道德含义及其特点的理解。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道德的含义,用PPT出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将道德与法律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特点,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做到自觉律己,自觉内化道德规范。
用PPT出示道德的特点:以善恶为判断的社会准则,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维系,内容因时代不同会有所变化。
(3)板书:道德是调整三大关系的行为规范,三个“→”,社会准则,非强制性的,内容会变化。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细细体会这所职校学生言行举止的“美丽”之处,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表演。
(2)小组代表发言、表演,其他学生倾听、观看、思考。
(3)听讲、思考,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结合身边的正反道德现象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第二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0分钟)1.教学内容(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3)“八荣八耻”的实践意义。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用PPT出示教材第31~32页活动框的四幅漫画,同时呈现问题:你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吗?你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内容和要求吗?说说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正文,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用PPT出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3)请两位学生讲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同时用PPT出示两人图片和简介,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的“链接”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懂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以实际行动向道德模范学习。
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公民与公民间的道德关系,公民个人的道德要求,公民与职业、公民与社会的道德责任。
(4)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引申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用PPT出示“八荣八耻”,播放“八荣八耻歌”,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的内容特点,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八荣”的意义。
(5)板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观看四幅漫画,体会其中的寓意;仔细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正文,针对PPT出示的3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
(3)听、看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的“链接”内容,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思考向道德模范学什么、怎么学。
(4)看PPT呈现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听“八荣八耻”歌,振奋精神,在道德生活中自觉践行“八荣”。
(5)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第三目: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14分钟)1.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含义、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2)家庭美德含义、主要内容及维护邻里友情的意义。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同时用PPT出示四幅漫画,并呈现问题: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说说你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对四幅漫画中现象的看法。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用PPT出示: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用PPT出示: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用PPT出示“公德的距离”漫画,呈现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作为一名职校生该如何将社会公德落实于行动?(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做到“我为人人”,遇难相帮,见危相救,热心公益,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PPT出示)。
(3)强调并提醒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现在做起,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要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要让学生懂得:个人文明提升一小步,社会文明前进一大步。
(3)板书: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正文以及“链接”内容,用PPT出示问题:1.在你的心目中,和谐家庭是什么样的?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和万事兴”。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谈谈如何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我国倡导的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家庭美德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以及邻里和谐的重要作用。
用PPT出示:家庭美德,家庭和睦,家人安康,邻里和谐。
(3)板书: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并体会PPT中的四幅漫画的寓意,针对PPT 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先仔细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和“链接”内容,感受并体会其中情境,然后再阅读教材第34~35页的正文,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1)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人生之路离不开道德。
做人,就要做有道德的人,就要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严格自律,内化规范,积极践行。
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社会、人生离不开德、遵守、自律、内化。
(3)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3.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一至两名学生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2)每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5.5分钟)(1)简答:说说你对教材第33页龚自珍“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名言的理解。
(2)各抒己见:阅读教材第33页活动框的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发放“爱心卡”的看法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