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治河》练习及答案1
苏 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 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1841d0b1c59eef8c7b4de.png)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答:B解析: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 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答案: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答案.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2020年南平市初三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
![2020年南平市初三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6ddd2731b765ce050814df.png)
2020年南平市初三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7)后值倾覆, , ,尔来二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8)《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
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 )赠。
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甲(A、记录B、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
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乙(A、墨守成规B、抱残守缺)。
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ku( )赠慰藉(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带答案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4edf5844769eae109ed24.png)
2020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杉式:闭卷)友情提示:所有答窠都必须填在符题■相应的位置I.若在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I)畸川历历汉阳树,・(拌颍《黄轨楼》》(2)但愿人长久,•(苏就《水调承头》)(3),病树前头万木齐.(刘禹锡《陆乐大扬州初逢席上见赌》)(4)水何渝澹,・(科操《观沧海》)(5) ,夹光照铁衣。
(《木注诗》)(6)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7)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8)可怜功上衣正单,.(白H易f卖炭婚》)(9)《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产明赏罚”建议的句广是:,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银食丰收,库存充足,使中国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B.“演员‘双薪令.”许十落地.这TT助于社会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C.“全国优广- . 名县委竹记”廖化是南平布精城县人。
&中国医疗;,F J A度协助塞尔维董抗击疫情,顺利完成援助任务.3.阅读下面段工字,完成(1)⑶身(7分)盛至2020年5月14日.中国政府已羟向140多个国东和国后坦用杈侯①(A. gong 8.gbng)各件医疗或助,并向12个国家派遣了共计14支专业医疗IfH人。
在林挖枢辽肮炎疫情这埼没有硝烟的战“我”中,中国风西同M.共克时jidn②(A艰B氏),充分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字者、构建者的角包[甲](A.担当B.把任)•在交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却无法[乙](A.明智保身B独善左身).中国在全力打赢,本国夜情尔击战的同时.向行关国东加国际钿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用此9,卫细”和多国政要仅板评价说,,为保护世界人民健宗安全作出支妥贡钱.(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仔,根据拼台为②处选挣11:碗的汉字(只埴序号).(2分)①处______________ ②处(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恰行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甲][乙](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A.中国如果有效控制/国内及情,就为世界减行「宝贵时间B.中国既侨有效控制了国内疫情,就为世界尿得了宝贵时间C.中国不仅仃效控制/国内疫情,还为世界嬴得了宝贵时间D.中国只要仃效控制r国内疫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工作室第1贝情,就为世界赢得/宝贵时间二、阅读(70分)(一)阅读《卜辑子•昧梅),完成4~5题.(6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所桥边•表笑开无立。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448a34ddccda38376bafb9.png)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侪(chá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 [诣] A.轼诣武卫营(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分)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 分)答案:(二) (16 分)6. (4分) (1) A.到B.拜访(2) A.相连,连接B.同“嘱”,嘱咐,嘱托7. (3分) B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2ca8e05acfa1c7ab00cc07.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ce1a3192e45361166f568.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f10cb25c52cc58ad6be20.png)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祈.祷(qǐ)沧.海(cānɡ)歼.灭(jiān)B.倔.强(jué)档.案(dǎnɡ)俘虏.(lǔ)氛.围(fēn)C.憎.恶(zēng)殷.红(yān)沽.酒(ɡū)洪涝.(lào)D.嫉.妒(jì)混淆.(xiáo)荤.菜(hūn)剽.悍(piāo)【答案】C【解析】【详解】C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
A“祈”应读“qí”。
B“档”应读“dànɡ”。
C“嫉”应读“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摇曳保嶂阻遏神精错乱B.稠秘决别慰藉喧然大波C.鞭踏毁誉欺侮再劫难逃D.锤炼渺茫秘诀走投无路【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的“保嶂”应为“保障”,“神精错乱”应为“神经错乱”;B项的“稠秘”应为“稠密”,“决别”应为“诀别”,“喧然大波”应为“轩然大波”;C项的“鞭踏”应为“鞭挞”,“再劫难逃”应为“在劫难逃”。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②《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
④《游山西村》: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渔家傲》: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⑥《马说》: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
⑦《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李商隐《无题》中运用暮春落花渲染离别哀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东坡 (宋·苏轼 )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2020-东坡 (宋·苏轼 )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405713580216fc700afdee.png)
2019-2020-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26.这首诗写了一幅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后
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4分)
26.清幽,宁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苏州)(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苏州)(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f294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文言文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
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同治中,芜秽..不治。
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
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其中,都..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方伯求余文为之记。
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
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
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
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
①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
①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fca2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4f.png)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5.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6.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6b6913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9.png)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448a34ddccda38376bafb9.png)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侪(chá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 [诣] A.轼诣武卫营(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分)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 分)答案:(二) (16 分)6. (4分) (1) A.到B.拜访(2) A.相连,连接B.同“嘱”,嘱咐,嘱托7. (3分) B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265aacf84b9d529ea7a09.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待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B.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大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C.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大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D.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大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古代男子十八岁加冠的礼仪。
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970eb5727a5e9856a61dc.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关中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汇于城下。
轼诣武卫营,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李定等遮其表语以为讪谤,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请外,出知颍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
遂以本官知英州,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昌化,故修耳地。
初俄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修人运甓畚土以助之。
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苏轼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B.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C.明年春/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D.明年春/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2020年全国卷文言文苏轼传
![2020年全国卷文言文苏轼传](https://img.taocdn.com/s3/m/2c36becd7e21af45b207a812.png)
●建中靖国:北宋徽宗赵佶的 年号,即公元1101年。
文言翻译
● 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5分)
● 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 粥铺、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 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 粜:售出粮食。该字由 “出”“米”构成,可猜测为卖 米。饘粥:稀粥。供灾民喝的, 当时粮食紧缺,可以理解。挟: 带着。坊:街巷。活着:(被) 救活的人。注意句序:“多作” 就是“做多”,做了很多。
(全国1)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 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 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情节安排=小说显性情节八分之一+小说隐性情节八分之七
小说显性情节八分之一: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 小说隐性情节八分之七: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种种生活场景。 七远大于一:从已有情节安排,推测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大 量留白,引人遐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拘无束,生活朴素,自得其甘。 ● 诗歌尾联表达对友人宽慰与期许。相信友人一定能战胜病患,以及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期待。
●(全国1)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 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 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 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 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 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 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50f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a.png)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侪(chá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 [诣] A.轼诣.武卫营( )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
(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分)
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 分)
(二) (16 分)
6. (4分) (1) A.到
B.拜访
(2) A.相连,连接
B.同“嘱”,嘱咐,嘱托
7. (3分) B
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害”“虽”译对各1分,句意1分)
9. (3分)敢于担当(责任感强)、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等。
(意对即可,一点1分)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
”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
有三版。
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