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高中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教案一、实验背景和目的1. 实验背景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某种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并探究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 - 研究某种特定化学反应动力学; - 分析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掌握测定反应速率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1.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知识动力学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各个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见的动力学方程包括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
2. 实验方法概述本实验采用水解甲酸乙酯(丁酯)的水解为例,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针对HCl催化下不同支持固体催化剂上发生该水解自由能活化变量Arrhenius指数Ea变量与N值指标得到热演化数据信息。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试剂和器材:水解甲酸乙酯溶液、稀HCl溶液、恒温槽、烧杯等。
2. 实验操作步骤一:测量带有催化剂的水解反应速率•设置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槽,并调整至目标温度。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解甲酸乙酯溶液。
•将适量的稀HCl溶液与水解甲酸乙酯溶液混合,观察反应进行并记录时间。
步骤二:测定反应速率数据•根据实验结果,使用适当的数学模型确定反应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相关曲线图。
•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值。
利用得到的数据拟合动力学方程,并分析影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接触有害化学品。
•实验时应注意使用实验器材的正确方法,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测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 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也有一定影响; - 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情况良好。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反应物混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组合物和反应产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就是这个过程的速度和机制。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的速度。
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时间
2. 化学反应过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被转化为反应产物,其中涉及到化学键的破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过程的速率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
影响。
反应速率的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来
确定。
3.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过程的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速率
常数,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的步骤,从而预测反应的主要产物。
反应机理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计算机模拟和其他方法来确定。
4. 反应活化能
反应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必须克服的能量障碍。
活化能
越高,反应速率就越低。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开始进行,这个能量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是一种储存在反应物之间化学键中的能量。
当反应物遭受
足够高的能量撞击时,化学键破裂,反应物开始转化为产物。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师教案
课题: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速率方程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反应机理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计算;
3. 反应机理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方程;
2. 掌握动力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计
算过程。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反应动力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
速率方程。
4. 讨论:讨论不同反应机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反应机理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5. 拓展:介绍实际应用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控制和优化。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测验成绩。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效果。
化学反应动力学
计算例题
解:苯的单程转化率: 39/100=0.39 苯的总转化率: 39/40=0.975 氯苯的选择性: 38/39= 0.974 氯苯的总收率 38/40= 0.95 或 0.975×0.974=0.95
很低,但总转化率和总收率可以很高。 29
循环物料 原料 反 应 器
换热器 分 离 器 产品
7
转化率
转化率:转化率是用来表示化学 反应进行的程度一个参数。一般 指关键反应组分的转化量与其起 始量的比值。 XA = ( nA0 – nA )/ nA0 XA = ( NA0 – NA )/ NA0
8
单程与全程转化率
单程转化率:以 反应器入口组成 原料 及出口组成为基 准计算的转化率。 全程转化率:以 初始原料组成与 离开反应系统的 组成为基准计算 的转化率
4
复杂反应系统特点
复杂反应系统是指在反应器中同时进行这两个 复杂反应系统是指在反应器中同时进行这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反应。 或两个以上的反应。 主要讨论的两种复杂反应系统是:连串反应与 主要讨论的两种复杂反应系统是:连串反应与平 k2 行反应。 A k 1 → P → S
动力学方程: rA = k 1c A rS = k 2 c P rP = k 1 c A − k 2 c P
17
反应器中的Leabharlann 想流动平推流模型平推流模型: 平推流模型: (活塞流) 一般流动
无返混; 无返混; 所有物料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均相同; 所有物料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均相同; 物料组成随反应器位置变化。 物料组成随反应器位置变化。 符合平推流模型特点的反应器称为平推流反应器 推流反应器( 符合平推流模型特点的反应器称为平推流反应器(活 塞流反应器简称 简称PFR) 塞流反应器简称 )
第四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详解
a)腐蚀的驱动力——腐蚀电池的起始电势差 0,C 0, A
b)腐蚀的阻力——阴、阳极的极化率 PC 和 PA ,以及欧姆电阻 R
三项阻力中任意一项都可能明显地超过另两项,在腐蚀过程中对速度起 控制作用,称为控制因素。利用极化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判断腐蚀的控制 速度。
欧姆电势降与阴极(或阳极)极化曲线加和起来,如图中的 0,C A线, 然后与阳极极化曲线 0,AS 相交于A点,则点A对应的电流I1就是这
种情况下的腐蚀电流。
0,C 0,A C A I1R I1PC I1PA I1R
I1
0,C
PC
0,A
PA R
即
I corr
0,C 0,A
PC PA R
则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A E Ei Ee (4.1a) c E Ee Ei (4.1b)
对不可逆电极存在一个稳态的电位Es,也使用电极极化一词。这时,极化值 的大小用类似式(4.1)的方程式表示
E Ei Es (4.2)
极化的结果:阴极极化使电极电位负移,阳极极化使电极电位正移。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上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
铜不溶于还原性酸,因为铜的平衡电势高于氢的平衡电势,不能形成氢阴极 构成腐蚀电池,但铜可溶于含氧酸或氧化性酸中,因为氧的平衡电势比铜高, 可构成阴极反应,组成腐蚀电池。酸中含氧量多,氧去极化容易,腐蚀电流 较大,而氧少时,氧去极化困难,腐蚀电流较小。见图4.10
铜在非含氧酸中是耐蚀的,但当溶液中含氰化物时,可与铜离子配合形成配 合离子,铜的电势向负方向移动,这样铜就可能溶解在还原酸中。见图4.10
图4.7 氧化性酸对铁的腐蚀
图4.8 金属平衡电极电位对腐蚀电流的影响
图4.9 钢在非氧化酸中的腐蚀极化图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两者都涉及到反应的速率、热量和能量等方面,但是它们所研究的问题却略有不同。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反应速率,也就是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速度。
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光照等因素。
动力学反应速率常用几种表达式表示,包括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
举个例子,若一个反应物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自发分解成两个产物分子,那么反应的速率就是一级反应速率。
通常来说,一级反应的速率很容易受到温度、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二、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则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和能量问题。
它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两个方面。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由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总能量必须守恒,也就是说,反应生成的热量必须与反应物释放的能量相等。
因此,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测量反应前后的热量差来了解反应的热量变化情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具有一定的热力学不可逆性,那么反应产生的热量就会随着反应进行而增加,并且不可逆过程也会引起熵的增加。
三、的联系从概念上看,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研究反应速率,一个研究热量和能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方面却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光照等因素,其中温度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会越快。
这是因为高温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分子更容易发生碰撞,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高温反应也会引起更多的热量和能量的释放,从而加速反应过程的进行。
反过来,反应的热量和能量变化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那么它的反应物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才能使反应进行。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第4章反应动力学初步习题及答案
第4章 反应动力学初步一、选择题 4-1 利用反应生成产物B ,在动力学上要求 ( )(A) (B) (C) (D)答案: B 4-2 对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 ( )(A) 大大加速 (B) 减速(C)、皆加速 (D) 无影响答案: C4-3 催化剂能加速反应的速率,它的作用机理是 ( ) (A) 增大碰撞频率 (B) 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C) 减少速率常数 (D) 增大平衡常数 答案: B4-4 下列有关活化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不同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 同一条件下同一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小 (C) 同一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小(D) 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 答案: C4-5 已知下列两个反应的活化能:(1)(2)在同一温度下,所有反应物浓度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1)比反应(2)的速率慢。
(B) (A) 反应(1)比反应(2)的速率快。
(C)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D) 对于反应(1)与反应(2),当温度变化的始态、终态相同时,反应(2)的反应速率(或速率常数)的改变比反应(1)显著的多。
13 2A B C −−→−−→←−−123a a a E E E >>123a a a E E E <<123a a a E E E >=123a a a E E E =<0r G ∆>v 正v 正v 正v 负42284224243(NH )S O + 3KI (NH )S O + K SO + KI →1-156.7kJ mol a E =⋅2222SO + O 2SO →2-1250.8kJ mol a E =⋅-1mol L ⋅12a a E E 和答案: A 4-6 已知反应 的反应历程是:(1) (快)(2)(慢)此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能是 ( ) (A) (B)(C) (D)答案:C4-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化学反应的越负,在温度T 下,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概述化学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反应速率的研究,包括反应快慢的描述,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二是对反应机理的阐述,确定反应的历程,用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来解释实验得到的结论。
化学反应进行的动力学描述 一、反应速率我们如何对一个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描述呢,注意到反应进度ξ是描述一个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如果建立起来ξ与时间t 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确定出一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那么t∂∂ξ就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反应的快慢,称之为化学反应的转化速率。
我们常用的描述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是化学反应速率r=tV ∂∂ξ1,即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对于上式,若V 不是t 的函,那么则可以放入微分号内,写成r=tc t V n t V BB B B ∂∂=∂∂=∂∂ννξ1)()(其中νB 表示化学计量数。
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νB 是不同的,若有反应αA →βB+γC ,我们定义r A = -tc A∂∂α1为A 的消耗速率,或r B = t c B ∂∂β1的生成速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个反应来说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相同的,但是各自的生成(消耗)速率是不同的,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对于气相反应,我们还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写出它的用压力表示的速率表达式,以及换算关系。
二、速率方程我们确定了描述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那么这个速率与什么有关,具体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这个关系就是速率方程。
对于反应αA+βB=γC+…来说,其速率方程为,r=k[c A ]a [c B ]b ,其中的r 为整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若针对某一具体的物质应为r A =k A [c A ]a [c B ]b ,其他物质的表达形式与之类似。
其中,k 称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a 和b 为对应浓度的指数,与α和β一般不等。
只有在基元反应中,才相等。
a+b 称为反应级数,对于任何一个能写成上述简单速率方程的表达式,都是成立的,无论基元反应还是非基元反应。
实验报告化学实验中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报告化学实验中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中的反应动力学1. 引言反应动力学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研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是探究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探索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酶催化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的变化规律,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设计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酶溶液- 底物溶液- 温水浴- 容量瓶- 比色皿- 分光光度计3.2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分别标注。
2. 在比色皿中加入一定量的酶溶液。
3. 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初始值。
4. 向比色皿中加入底物溶液,立即开始计时。
5.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吸光度的变化。
6. 重复上述步骤,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4. 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增加。
4.2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物的有效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而温度的升高则加快了反应物的动能,进一步促进了反应速率的增加。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出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反应动力学规律。
5.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在不同底物浓度和温度下的速率变化,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进一步研究反应动力学以及相关因素的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4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2007
2NO(g) + O2 (g) → 2NO2 (g)
r = kc ( NO
)
2
c(O2 )
2+1 2+1 2+1 2+2 1+1 1+3
( 2NO g) + 2H2 (g) → N2 (g) + H2O(g) r = kc2 ( NO) c ( H2 )
2 S2 O 8 (aq ) + 3I (aq ) →
B
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r = k∏c
B
nB B
k ---反应速率系数,比速常数,其物理意义是 反应速率系数, 反应速率系数 比速常数, 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k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为[浓度1-n 时间-1]。 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 浓度 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 。
t/s p / kPa 0 20 50 80 100 120 150 180 200 50.65 46.60 41.03 35.43 33.43 30.39 26.85 23.81 21.78
作图, 作 ln p~ t 作图, k1 = - m = 4.2×10-3 s-1 ×
t1/ 2
ln 2 = = 165 s k1
S2 O + 3I → 2SO + I k1 2 ① S2 O8 + I 2S2 O8 I3 (慢 ) → 3 2 ② 2S2 O8 I + I → 2SO 4 + I 2 (快) ③ I + I 2 → I3 (快)
2 8
2 4
3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1. 反应速率:——单位体积反应体系中反应进度 反应速率: 单位体积反应体系中反应进度
第四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4.1 什么是化学动力学?4.2 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法4.3 浓度与反应速率:微分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4.4 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理论4.5 反应机理4.6 催化作用4.7 化学动力学前沿话题Ahmed Zewail (Caltech, USA) 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for his studies of the transition st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femtosecond spectroscopy ”http://nobelprize .org/4.1 什么是化学动力学瞬间完成的炸药爆炸反应大西洋底泰坦尼克号船首的腐蚀过程1/2N2(g) + CO2 (g)?●化学动力学的任务:1) 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2) 化学反应的机理问题●净反应速率和初速率化学反应有可逆性,所以实验测定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正向速率和逆向速率之差,即净反应速率。
有些化学反应逆速率非常小,可看作是单向反应。
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净反应速率等于零,平衡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我们把反应刚开始一霎那的瞬时速率称为初速率,记作v(2)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路径有关。
有些反应的历程很简单,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一步就起反应变成生成物。
这种反应叫基元反应。
多数反应的历程较为复杂,反应物分子要经过几步,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叫非基元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式中平衡浓度的方次和化学方程式里的计量系数总是一致的,按化学方程式即可写出平衡常数式,因为化学平衡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路径无关。
但化学反应速率与路径密切相关,速率式中浓度的方次一般要由实验确定,不能直接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写出。
k = 6.23 ×10−4 s −1N 2O5分解反应的lg(N2O5)−t图N2O5分解反应的(N2O5)−t图)●半衰期(t1/2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改写为:lg[(A)/(A)0] = −kt/ 2.303/2时,此刻的反应时间t= t1/2,也就是反应进行一半当(A) = (A))。
反应工程第二版 第四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 本章讨论化学动力学过程。
10
固体催化剂
• 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 助剂和载体。
• 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 通常对活性组分的要求: • 具有尽可能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
毒性。 • 通常对载体的要求: • 高强度,高比表面。
化学吸附 强
可高于 沸点温度 接近反应热
19
化学吸附与脱附
• 化学吸附速率的表达
• 活性中心:固体催化剂表面能够与气相 分子发生反应的原子。以符号σ表示。
• 吸附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型式:
•
A+ σ→A σ
• A-反应物, σ-活性中心, A σ-吸附
了反应物的活性中心
20
吸附率:
A
被A组分覆盖的活性中心数 总活性中心数
11
• 活性组分 • 以金属为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金属
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等。 • 一个成功的催化剂往往是主催化剂和助
催化剂及载体的完美结合。 • 活性组分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知识水平
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尚不能预先选 择。
12
• 载体 • 以多孔物质为主,如硅藻土、三氧化二
铝等。 • 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孔径和比表
26
对双组分吸附:
A组分
A
σ
kaA
Aσ
kdA
吸附速率
raA kaA pAV
脱附速率
rdA kdAA
表观速率:
B组分
B
σ
kaB
Bσ
kdB
吸附速率
raB kaB pBV
脱附速率
rdB kdBB
化学反应的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其中反应速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就是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旨在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验方法。
一、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动力学则是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失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来表示。
1. 反应物消失速率(消失相速率):当反应物A以浓度a参与反应,反应速率可以用A消失的速率来表示,可以用下式表示:v = -(Δ[A] / Δt)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Δ[A]表示反应物A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产物生成速率(生成相速率):当产物B以浓度b生成,反应速率可以用B生成的速率来表示,可以用下式表示:v = (Δ[B] / Δt)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1. 温度: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加,因为高温下分子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能量更容易达到活化能,促使反应发生。
2.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越高,其中的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发生反应的几率也就越大。
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它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能量要求,使得反应更容易进行。
三、实验方法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获得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 初始速率法:通过在反应初期测量多个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需要在反应初期进行测量,比较适用于反应物快速消耗的反应。
2. 变温法: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反应速率,可以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变温法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两个重要方面。
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在能量变化方面的规律,而动力学则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探讨。
一、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对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热力学通过研究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等方面,揭示了化学反应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规律性。
1.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重要工具,包括了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等。
内能是系统热力学性质的一种,表示系统所含的全部能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焓是指在恒压下,反应体系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能力,可以用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自由能是研究反应可逆性的函数,反应的方向性可以由自由能变化判断。
吉布斯自由能是在恒温、恒压下,判断反应是否可逆和自发进行的重要标准。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的基本原则,包括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也遵循这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熵变的定律,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以及反应进行的可逆性。
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规律的一种简化模型,常用于分析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热力学循环由一系列的状态变化构成,通过分析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以及各状态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可以得到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的可逆性。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通过研究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等方面,揭示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的规律。
1.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通过确定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和反应速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反应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它对于理解反应过程的速率、控制反应、优化反应条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力学方程式,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
1. 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零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反应。
它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零级反应速率 = k其中k为反应常数。
这种反应通常用于描述放射性衰变、酶的饱和反应等过程。
2.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一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的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一级反应速率 = k[A]其中k为反应常数,[A]为反应物A的浓度。
这种反应常见于放射性衰变、某些催化反应等领域。
3. 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二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二级反应速率 = k[A]^2其中k为反应常数,[A]为反应物A的浓度。
这种反应常见于某些化学物质的分解、反应物浓度较高时的催化反应等过程。
4. 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伪一级反应是指一个高级反应产物的浓度远远小于其他反应物的浓度,从而使得反应速率与该高级反应产物的浓度基本无关的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伪一级反应速率 = k[A]其中k为反应常数,[A]为反应物A的浓度。
这种反应常见于某些复杂反应或多步反应过程中。
5. 高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高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大于2的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式通常较为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表示。
动力学方程式不仅能够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解反应速率常数k,进而确定反应的级数、反应机理等。
此外,动力学方程式对于理论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提供了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零级、一级、二级和伪一级反应是常见的动力学方程式形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反应过程。
第四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1. 催化剂要求——活性好、选择性高、寿命及稳定性好。
2. 孔容V g ——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体积,采用氦-汞置换法测定,氦-汞置换体积之差除以催化剂质量为孔容。
由被置换的氦体积可求得真密度ρt ,由汞体积可求得表观密度或假密度ρp ,单位堆积体积的颗粒质量为堆密度或床层密度ρb 。
颗粒催化剂的孔隙率θ为颗粒的孔容积与总容积之比。
催化剂床层空隙率为ε,ρb =ρp (1-ε)=ρt ((1-θ)(1-ε)。
θ=ρp V g 3. 气固相催化反应由反应物在催化剂内表面的活性位上的化学吸附、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和吸附态产物脱附三个串联步骤组成。
按上述步骤获得的催化反应的化学反应动力学为本征动力学。
4. 分子间的引力产生物理吸附,无明显选择性,即可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是多分子层吸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减少。
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与吸附分子间的化学键造成的,有显著的选择性,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层是单分子层。
5. 化学吸附速率与气相中组分A 的分压p A 、吸附活化能以及表面覆盖度θA 有关。
6. 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或均匀表面吸附模型表面覆盖度:∑=∗∗+=n 1i ii ii i p b 1p b θ;真实吸附等温方程式或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表面覆盖度:)p ln(b f1A 0A ∗=θ。
7. 单组分理想吸附速率方程:()∗∗+−=AA A A a p b 1p p k r 8. 单组分理想脱附速率方程:()∗∗+−=AA A A a p b 1p p k r 9. 表面反应控制速率方程:∑+−=2i i D C 2B A 1)p b (1p p k p p k r 10. 非理想吸附速率方程:())p b (p p k r A A A A a ∗∗−= 11. 不可逆单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获得较高反应产率。
第四章 链反应动力学
§4.2 链反应的机理
一、链反应的引发过程
1. 链引发的活化能 链式反应中产生链载体的过程称为引发过程。 最常见的是稳定分子分解产生自由基(或自由原子)的过程。 此过程的活化能(通常等于反应热)很大,一般约在 200 ~ 400 kJ/mol,即链的断裂能 (D) : XY→X· + Y· 拟过程: XY→X : Y→X· + Y· • 第一过程表示分子劈裂为两个自由基,但保持其原来在分子 中的空间构型,此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化学键的劈裂能D0
(7)惰性添加物也可能起到产生或消灭链载体的作用,故链式 反应对惰性添加物也敏感。 (8)链式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动力学方程都很复杂。
五、自由基存在的检定
——确定链反应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 化学法 (1)金属镜法 把金属放入管道内,当含有自由基的气流通 过时,自由基与金属作用,生成一定的化合物。如:
产生或消耗链载体,即相当于加入引发剂或阻化剂,对链
式反应的速率产生很多影响。例如: 亚硝酰氯: 加入H2+1/2 O2→H2O 反应后,反应温度由580℃下 降到330℃,起到正催化作用。 用在光气合成反应中,几乎使反应终止,起到阻化作用。 (6)链载体是非常活泼的,它对反应容器十分敏感。
容器的材料、形状、甚至大小不同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热引发:以加热的方式供给体系能量,增加分子的热运动, 加速分子间的碰撞,使一个共价键的单分子的一个键发生对 称分裂,形成两个自由基或自由态原子。 例如 合成HBr的热反应 Br2→2Br 引发产生Br。
4章 化学动力学(1-3)
k1
Hale Waihona Puke ②2I → I2r2 k c
2 2 I
k2
③ H2 + 2I → 2HI
r3 k c c
r2 ( dcI 2 dt )2 1 2 ( dcI dt
2 3 I H2
k3
1 dcI r1 ( )1 ( )1 dt 2 dt
)2
r3 (
dc H 2 dt
第四章
化 学 动 力 学
§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与概况
一、化学动力学的任务
化学热力学研究(战略问题——可能性): 化学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限度及平衡条件 化学动力学研究(战术问题——可行性) : 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机理和影响速率的因素
H2(g) + 0.5O2(g) ==== H2O(l)
r G m ,1 ( 298 .15 K ) 237 .19 kJ mol 1
dcF dt
2 k 2 cF
若cA,0 ≠ cF,0,则为混 2 级,
r dc A dt k 2c A cF dx A dt dx F k 2 ( c A , 0 x F )( c F , 0 x F ) dt k 2 ( c A , 0 x A )( c F , 0 x A )
两个以上的元反应构成的总(包)反应称为非元反
应或复杂反应。
总(包)反应: H2+ I2 →2HI
①I2 → 2I ②2I → I2 ③ H2 + 2I → 2HI
3. 反应机理(历程) 一个总包化学反应中所包含的元反应按序排 列就构成该总包化学反应的机理(历程)。 4. 反应速率方程 r = f(cA, cB,... …,cN,T) 一般指定温度,则 r = f(cA, cB,... …,cN)—— 反应速率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dcH2 1 dcN2 1 dcNH3 3 dt 1 dt 2 dt dcN2 dcNH3 : : 3: 1: 2 dt dt dt dcH2
即:H2:N2:NH3 3: 1: 2
由于: A : B : D 2 :1 : 3
所以:kA : kB : kD 2 :1 : 3
dcD D kD cA 2 cB dt
2、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 单分子反应: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数是1的 反应。显然,单分子反应是一级反应。
A → 产物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1、化学方法:用化学分 析或仪器分析法来测定不 同时刻反应物或产物的浓 度。操作麻烦。
2、物理方法:测量与某 种反应组分浓度呈单值关 系的一些物理量随时间的 变化,然后折算成不同时 刻的浓度值。无干扰反应 进行,可自动测量和记录, 应用广。 3、流动法:工业常用此 法。
图4-1 反应物或产 物的浓度变化曲线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可能性问题; 动力学:研究反应的可行性问题。
第四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基本任务: 1、研究反应的速率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2、探讨反应的机理,即反应物分子经历了 怎样的具体途径,才变成产物分子的。
例: H2 I2 2HI
双分子反应:
A + B → 产物 A + A → 产物
υA= k cA cB υA= k cA2
反应级数和分子数的区别:
范围 意义 或定义 允许值 对指定反应 有无固定值 是否 存在
简单反 速率方 0,正、 反应 应和复 程中的 依反应条件 负整数 指数之 级数 杂反应 不同而不同 或分数 和 反应 基元 分子 反应 数 参加反 应的反 1、2、3 应物微 粒数
dcA A kcA dt
t dcA cA,o cA 0 kdt cA
cA,0 ln kt cA
ln cA kt ln cA , 0
用转化率表示的速率方程:
cA , 0 cA xA ; cA , 0
cA xA 1 ; c A, 0
cA,0 cA 1 ; 1-xA
链的传递
链的终止
(8) H + 器壁 →销毁
支链反应过程可示意如下:
爆炸:是化学反应以极快速率在瞬间完成的结果。 热爆炸 支链爆炸
6、反应机理实验研究
鉴别中间物分子
1.化学法 2.波谱法 3.计算法
§ 4 -2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H2 I2 2HI
H 2 +Br2 2HBr
H 2 +Cl 2 2HCl
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幂函数的乘 积成正比,称质量作用定律。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 aA+bB gG+hH
其速率公式可表示为: k cA a cB b 注意:质量作用定律仅仅适用于基元反应。 对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简单反应适用。
对于组成复杂反应的任何一步基元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依然适用。
y,速率方程可写作
dcA k ( cA , 0 y)( cB , 0 y) dt
因cA = cA,0 – y,所以 dcA = -d y, dy kdt ( cA , 0 y)( cB , 0 y)
得:
t dy kdt 0 (cA,0 y )( cB,0 y ) cB,0 ( cA , 0 y) 1 ln kt c A , 0 cB , 0 cA,0 ( cB,0 y)
如果一个反应在热力学上判断是不可能发生 的,则不必考虑速度问题。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古德堡和瓦格提出浓度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规律; 1889年,阿仑尼乌斯提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规律; 1916 – 1918年,路易斯提出简单碰撞理论; 1930 – 1935年,艾琳、鲍兰义提出活化络合 物理论; 20世纪60年代,反应速率理论进入分子水平, 发展成为微观反应动力学;
Cl2(g)+ H2(g)= 2HCl(g)
HI: (1)I2 + M* → 2I + MO (2)2I + H2 →2HI (3)2I + MO →HI +M* HCl: (1)Cl2 + M* → 2Cl + M0 (2)Cl + H2 →HCl + H (3)H + Cl2 →HCl + Cl HBr: (1)Br2 + M* → 2Br + M0 (2)Br + H2 →HBr + H (3)H + Br2 →HBr + Br
(4)H + HBr →H2 + Br
(5)2 Br + M0 →Br2 + M*
HF(g)反应因反应速率太快,中间体 (4)2Cl + M0 →Cl2 + M* 分子难确定,即机理至今不确定。
5、链反应机理 链反应:反应过程中包含了自由基的生成和消失, 要用某种方法使反应一旦开始进行,就会象链子 一样一环接一环地发生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使反 应自动地进行下去。这类反应称为链反应。 HCl的合成反应机理如下: (i) 链的引发(慢) Cl2 + M* → 2Cl + MO Cl + H2 →HCl + H H + Cl2 →HCl + Cl (ii) 链的传递(主体,快)
3、复杂反应:若反应是经历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 元反应完成的,称为复杂反应。 4、反应机理:组成复杂反应的基元反应集合代表了 反应所经历的所有步骤,称为反应的机理或反应的 历程。 注意: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式仅代表各物质量之间 的关系,不一定代表反应机理或历程。
如: I2(g)+ H2(g)= 2HI(g) Br2(g)+ H2(g)= 2HBr(g)
机理:I 2 M * 2I M O 2I H 2 2HI 2I M O I 2 M *
在生产和科研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是一个 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反应在热力学上判断是可能发生的, 则需考虑速度问题。
3H( 2 g)+N 2 (g) 2NH 3 (g)
rGm 33.272 kJ mol 1
dc A 2 kdt cA
dcA 2 c A , 0 cA
cA
t
0
kdt
1 1 kt cA cA,0
cA = cA,0(1 - xA)
xA kt c A, 0 (1 x A )
1 1 kt cA cA,0
二级反应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 ② 浓度的倒数1/ cA 对时间 t 呈线形关系; ③ 该反应中反应物A的半衰期与 初浓度和速率常数成反比。
浓度定义反应速率
mol· [时间]-1。
2、 :
1 dnB / V 1 dcB V B dt B dt
的单位:[浓度] · [时间]-1 (反应物) (产物)
A: 3、
dcA A dt
dcZ Z dt
三种表示法是相互联系的:
3H2 (g)+N2 (g) 2NH 3 (g)
不一定 存在
为固定值
一定 存在
速率常数:
k :反应的速率常数。
注意: 当用不同的反应组分的浓度变化率表示反应 速率时,其数值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 速率常数也必然与相对应的计量系数成正比。 2A+B 3D
dcA A kA cA 2 cB dt
dcB B kB cA 2 cB dt
cA 1 xA ; cA,0
1 ln kt 1 xA
一级反应的三个特征: ① k 的单位:[时间]-1 ② ln c A 与
t
成线形关系:
③ 半衰期:反应物A 消耗 一半(即xA=1/2)所需的时 间,称为反应的半衰期, 用t1/2表示。
1 ln kt; ln2 kt 1 0.5
基元反应的分子数:基元反应中相互作用的 分子总数。
单分子反应:只有一个分子参加的反应。
Ra Rn
双分子反应:有两个分子参加的反应。
NO+O3 NO2 +O2
三分子反应: 有三个分子同时参加的反应。
H 2 +2I 2HI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单分子反应: A → 产物
υA= k cA
基元反应的速率公式可表示为:
k cA a cB b
CA和CB为反应物浓度,a、b是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数,称为 这些反应的分级数。总级数n=a+b。
若反应级数为n,则k的单位为[浓度]1-n.[时间]-1。
注意: 、 ...... 等与反应的计量系数 i 不一定相同,不宜混淆。
┉ ┉
(iii) 链的终止(器壁)
┉ ┉ ┉
2Cl + MO →Cl2 + M*
按照链传递这一步骤的机理不同,可将链反应
区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
1、直链反应:在链的传递阶段,每一步反应中自 由基的消耗数目与产生数目的相等的。例如,在反
应(ii) 中,每消耗掉一个Cl,则产生一个H,这类
链反应称为直链反应,可示意表示为 → → →。 2、支链反应:在链的传递过程中,每消耗掉一个 自由基,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自由基,也就 是说,自由基产生的数目大于消耗的数目。这样的 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