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
![三游洞](https://img.taocdn.com/s3/m/75ebc4c1050876323112126e.png)
三游洞
我的家乡在宜昌,宜昌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有很多名胜古迹,有三游洞、黄陵庙、玉泉寺、屈原故里……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乘车一起来到了宜昌著名的风景区—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走进三游洞内,洞中岩石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
洞中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诗词、壁画,以及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文人墨客的诗文,都是珍贵的文化史料。
走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边有一方形石井,这便是“陆游泉”。
相传宋代诗人陆游,路经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我也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下“陆游泉”,真是纯净自然之泉。
三游洞真美呀!这里的景色绮丽动人,扣人心弦,而其中奥妙神奇之处也吸引了不少前来三游洞旅游观光的游人。
由此可见三游洞的历史非常悠久。
三游洞导游词(精选6篇)
![三游洞导游词(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3ef1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8.png)
三游洞导游词(精选6篇)三游洞篇1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 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三游洞导游词(7篇)
![三游洞导游词(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2a2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c.png)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导游词(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游洞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游洞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林导游。
欢迎你们来宜昌的旅游胜地——三游洞,很高兴和你们在三游洞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先来介绍地点吧,三游洞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陆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游洞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t、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现在来介绍它的景点吧,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溶洞。
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历代摩崖石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宜昌三峡地域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长江沿线著名的名胜景区。
景区现开发有碑刻,陆游泉,张飞擂鼓台,巴楚乐宫等。
三游洞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继续参观。
最后,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注意安全,祝你们玩得愉快!三游洞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
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
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
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
![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1d2f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5篇三孔最全导游词优秀8篇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2f5e7654b84ae45c3b358c80.png)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媚。
风景区内要紧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觉那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所以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阶段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美丽的三层阁楼—“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敞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算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造,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能够观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算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算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所以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2d1c642add36a32d737581aa.png)
千古文人留遗韵-----三游洞风景区《三游洞》宋陈岩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
有路尽通尘世客,来游何独是三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千年古洞---三游洞。
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如果一路上我有什么讲不清楚的话,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答。
祝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鄂西著名的文物胜迹和游览胜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站在大门处,抬头可看见大门上有“三游雨霁”四个大字,它是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
“霁”是指雨过天晴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景区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古八景之一。
●陆游泉进了大门之后,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里有一小道倚栏而下,临溪处有一小潭,宋代诗人陆游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煮茶,他品茶后,写下了“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名句,虽是在赞扬浙江的日铸茶,但实际上是赞扬了下牢溪的水质之好。
后人称此陆游泉。
●碑文石刻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人墨客所题写的碑文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以楷、隶、篆、行、草各体书写的壁刻和碑文原有100多件,现尚存宋代以来的四十余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史料。
请抬头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世界有难了我再来此世外桃源修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在此修炼得道。
下联是“万方多难我重来”,这句呢,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有难了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自己说呢!再看这个小洞上的题刻,上书“鬲凡”二字,意思是古人把三游洞喻为人间仙境,与凡间隔开,所以进了三游洞,也就进入了仙境。
为什么“鬲”字没有耳旁呢?据说仙界中的仙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耳朵也给掩盖起来不要了,一般凡人是做不到的。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38c270afc4ffe473368abf8.png)
三游洞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宜昌做客!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的三游洞,它位于宜昌市南津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
二水夹一洞,风光迤俪,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我们的车现在已经到达三游洞了,请大家关好车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这儿头可看见大门上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这块匾额“三游雨霁”,“霁”是指雨过天睛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胜景,是湖北省署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家现在随我进去参观。
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溪潭。
宋代诗人陆游与乾道五年(1169年)十月三日初游三游洞时在此潭取水煮茶,并赋许一首于石壁之上,所以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大家随我到这里看一下,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文,丈,乙所题写的碑文、石刻数不胜数,各位朋友可以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休炼得道,下联是“万方多难戎重未”,这两句诗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世界有难了我再未此世外桃源休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有难,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看呢?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抗日时期,日机轰炸宜昌,死伤民众数千,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转移到三游洞办公,并刻碑纪念死难同胞。
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大祥将军愤然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几个大字。
抗战时,中国军队曾在此设防一个连,日寇几次进攻,终因地势险要而未能得逞。
土地革伞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州特委和宜昌县委地下交通联络站。
—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层次裂缝和斑痕,对三峡上程和坝址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08adb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2.png)
三游洞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美丽景点。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个神秘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游洞的历史背景。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据说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洞穴的名称来源于三位道士的传说,他们在此修行并获得了长寿和超凡能力。
因此,这里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进入三游洞内部。
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和谨慎,因为洞穴中有很多独特的石壁和雕刻,需要我们细细观赏。
首先,我们来到洞穴的入口,它宽敞而通风。
一进入洞穴,你会看到墙壁上镶嵌着一些古老的石雕,描绘着战士、神兽和神话故事。
这些雕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信仰。
沿着走廊继续前行,我们可以看到角落里摆放着一些道具,包括古代的木质家具和瓷器。
这些文物展示了三游洞过去的居民生活,传达出一种古老和祥和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进入洞穴的内部部分。
这里有一些祭坛和佛像,供人们祈祷和朝拜。
光线昏暗,闪烁的蜡烛使整个洞穴弥漫着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气氛。
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向佛祖敬香,感受传统的信仰和宗教。
在洞穴的尽头,有一个小湖泊,它是自然形成的。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依山而建的小木屋。
这里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让我们在湖边坐下来,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放松身心。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三游洞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三游洞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加。
届时,你将有机会欣赏到传统舞蹈、音乐演奏和美食品尝。
此外,你还可以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我相信,通过这次导游,大家对于三游洞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够融入这个美丽的地方,领略到它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三游洞,素有“东方仙境”之称,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神秘地方。
它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震撼,也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在进入三游洞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地方的神奇传说。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三篇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6d34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9.png)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三游洞的自然景观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三游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是桂林地区最著名的地下溶洞之一。
这个洞穴系统由三个相连的洞穴组成,因此得名三游洞。
整个洞穴系统总长度超过3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溶洞之一。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三游洞的石笋景观。
进入洞穴后,你会被那些挂在洞顶的石笋所震撼。
这些石笋形态各异,有的像树林,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动物。
当灯光照射在石笋上时,整个洞穴内的景象犹如仙境一般。
除了石笋,三游洞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
你会看到巨大的钟乳石柱、石幔和石幕,它们形成了一个个壮丽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宫”,它的形态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地底深处,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三游洞还有一条地下河流,叫做“漓江”。
地下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床上铺满了五彩斑斓的石头,给整个洞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在地下河上乘船游览,你可以欣赏到洞穴内独特的景观,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参观三游洞时,请务必遵守导游的指引。
洞穴内湿滑而且曲折,需要小心前进。
同时,为了保护洞穴的环境,请勿随意触摸洞壁或破坏洞内的任何东西。
光!谢谢!导游词二:三游洞的历史文化大家好,欢迎来到三游洞!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三游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里曾是古人类的居住地。
在洞穴中发现的遗物表明,这里曾经是原始人类的栖息地,他们在洞穴内狩猎、生活。
在明清时期,三游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修炼场所。
道士们来到这里修炼,寻找灵感,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在洞穴内,你会看到一些古代的道教壁画和雕塑,它们记录了当时修行者的生活和信仰。
除了道教,三游洞还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洞穴内的一些洞壁上刻有佛教经文和佛像,这显示了佛教在这个地方的影响力。
这些佛教文化的遗迹为我们了解古代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例文.doc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例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e80ba927284b73f3425090.png)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范文【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犎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犎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犜谌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牫龆囱匮卤谏系恼坏琅氏蛏蕉ィ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犂肟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犗铝顺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犜谏奖保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宜昌地区相关导游词
![宜昌地区相关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d4471adcce2f0066f533224c.png)
1.三游洞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宜昌做客!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景点是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的三游洞,它位于宜昌市南津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
二水夹一洞,风光迤俪,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我们的车现在已经到达三游洞了,请大家关好车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这儿头可看见大门上由书法家肖克书写的这块匾额“三游雨霁”,“霁”是指雨过天睛的样子,这就告诉我们雨过初晴是三游洞最美的时候:被誉为宜昌胜景,是湖北省署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家现在随我进去参观。
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溪潭。
宋代诗人陆游与乾道五年(1169年)十月三日初游三游洞时在此潭取水煮茶,并赋许一首于石壁之上,所以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大家随我到这里看一下,三游洞号称三峡洞穴之—冠,但此洞本身并不以洞内景色称道:而是以文化内涵取胜。
大家可以看见整个三游洞景区,名文,丈,乙所题写的碑文、石刻数不胜数,各位朋友可以看看这幅对联,上联是“一洞凌虚佛自在”,这句是说三游洞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优美,乃世外桃源,自有佛休炼得道,下联是“万方多难戎重未”,这两句诗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外面世界有难了我再未此世外桃源休身养性;另一种是说世间有难,我要出来拯救世人,普渡众生。
到底哪种对,您看呢?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抗日时期,日机轰炸宜昌,死伤民众数千,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转移到三游洞办公,并刻碑纪念死难同胞。
面对日寇暴行,爱国名将冯大祥将军愤然在洞旁写下了“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几个大字。
抗战时,中国军队曾在此设防一个连,日寇几次进攻,终因地势险要而未能得逞。
土地革伞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州特委和宜昌县委地下交通联络站。
—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层次裂缝和斑痕,对三峡上程和坝址的选择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42690e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4c.png)
关于三游洞的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宽幽洞建在悬崖上。
地势陡峭,可通过栈道到达。
它的形状像一个树冠,冬暖夏凉。
这个洞穴是开放的,大约30米深,20米宽,10米高。
洞内水平排列着三根钟乳石柱。
洞内有历代碑文,洞外峭壁上刻有历代游客的诗句。
洞顶悬挂的石头被称为“天钟”,因为它被敲击时会发出声音;地上凸出的石头上印着声音。
它被命名为“土鼓”,所以被称为“天钟土鼓”。
犎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幽洞旁边的悬崖上还刻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写的12个字“谁杀了我们的父母和兄弟”。
牫龆囱匮卤谏系恼坏琅氏蛏蕉ィ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当你到达西亭和山顶时,你会发现楚塞塔。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建的三层古建筑。
在一楼的大厅里,你可以欣赏古代乐器编钟演奏的音乐。
在三楼,你可以看到峡湾的全景。
犗铝顺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湖北宜昌三游洞简介
![湖北宜昌三游洞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52984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c.png)
湖北宜昌三游洞简介
宜昌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约30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溶洞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该洞由三个相互连接的洞穴组成,分别是寂静洞、天生桥洞和活水洞。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质景观非常丰富多样,被誉为是岩洞的美术馆和石英的礼堂。
寂静洞是三游洞的主洞,其入口相对较小,通道狭窄,洞内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洞内有着众多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各异,犹如一场地下石钟乳的盛宴。
而天生桥洞则是洞中最大的洞穴,其特点是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横亘洞口,便于游客观赏。
活水洞是洞中最湿润的一段,洞内流水潺潺,石笋众多,形成了迷人的水景。
除了自然景观外,三游洞还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相传洞内出现过神仙采药和修炼的奇闻,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根据地,洞内还保留有当时的兵工厂、干部室等遗迹,成为了宜昌抗战的见证。
如今,三游洞已经成为了湖北宜昌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探险和寻求休闲。
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乘坐景区专门设计的观光车进入洞穴,欣赏洞内壮丽的石钟乳和石柱景观。
同时,景区还提供导游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洞内的历史故事和地质知识。
三游洞风景区介绍
![三游洞风景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7bcdb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5.png)
三游洞风景区介绍三游洞风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安塞县,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壮美风景区。
洞穴群位于南山脚下,为盆地构造和岩溶作用的结果,被认为是全国最完整的岩溶景观之一。
游洞是巨大的天然窟窿,其中藏绝壮丽的洞室和洞穴,全长7000多米,由上百个洞穴和洞室组成。
洞内峭壁耸立美不胜收,洞穴群以其宏伟的景观耸入云霄,被誉为“中国洞穴群之国度”。
洞穴群内有多种洞穴,形状各异,景色万千,是入冬、游客和远足爱好者的受宠若惊的目的地,也是一个徒步者的天堂。
洞穴内有自然形成的隐秘角落和各自独特的景色,耸立的峭壁、彩色的洞口、有节奏的瀑布和飞溅的瀑布,恍如置身于灵异的梦境,神秘非凡。
此外,游洞也有众多的生物,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是洞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洞穴气候湿润,光照受限,因此洞内有许多湿润度比较高而生长的动植物。
除了这些野生动物和植物,游洞还有很多游乐设施,使游客可以享受到游览过程中的更多乐趣。
游洞的古老记忆和神秘的洞穴,让游客为之着了迷,令人流连忘返。
洞穴内的景观壮美、气势宏伟,而且洞内的洞室穴道,更是具有带来深刻的影响力,充满诱惑力,让游客在探索时享受到浓浓的雅士风情。
三游洞风景区是一处充满神秘和美景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众多有趣的活动,如爬山、游船、采摘等。
游客也可以体验到洞内的洞室穴道,这些穴道绕着峭壁而行,有节奏的瀑布,醉人的景象,让游客充分体验自然之美,感受这里清新的空气,沉醉于如此优美的景色。
由于三游洞风景区座落于安塞县,因此游客可以在此处领略自然的静谧,体验古朴的乡村生活,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安塞县的老乡情谊。
总之,三游洞风景区是一处值得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壮观的洞穴群和多样的活动,让游客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纯正的乡村生活,感受安塞县的古老记忆和神秘洞穴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
重庆导游词重庆三游洞导游词范文3篇_0429
![重庆导游词重庆三游洞导游词范文3篇_0429](https://img.taocdn.com/s3/m/2e1b9f909e314332396893d4.png)
2020重庆导游词重庆三游洞导游词范文3篇_0429EDUCATION WORD重庆导游词重庆三游洞导游词范文3篇_0429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20xx年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
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
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
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
![三游洞](https://img.taocdn.com/s3/m/f1fbf8effab069dc502201af.png)
三游洞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山水洞泉浑然一体,楼台亭廊交相辉映,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
今年寒假,我便与妈妈一起拜访了这多姿多彩的“幻境”。
三游洞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从唐宋起文人墨客相继来到此地,赋诗题字刻于洞壁之上。
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
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
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
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美丽的三游洞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绿水中,静静的等待着你的到来。
三游洞导游词
![三游洞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a78b5962a5e9856a561260fc.png)
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习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习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
清幽古雅三游洞
![清幽古雅三游洞](https://img.taocdn.com/s3/m/4be35b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6.png)
清幽古雅三游洞如果你没到过宜昌,你可能对三游洞略显陌生,也不会被它吸引。
然后,当你畅游之后,你会发现,三游古洞其实就是三峡画廊之中镶嵌在西陵峡口的一颗灿烂明珠。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区西北十公里西陵山北峰的峭壁间,背靠长江,面临下牢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洞景奇绝,山水秀丽,是著名古迹和游览胜地。
车子出发后,我们对三游洞的胜境还将信将疑,待观赏之后,心境果然豁然开朗。
说起三游洞的历史,确实悠久。
导游给我们娓娓道来。
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由江洲司马升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剌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路过夷陵(今宜昌),恰遇好友。
三人同游古洞,置酒畅谈,通宵不寐,恋恋不舍,各赋古调二十韵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书于洞壁。
”现洞中尚存明代重刻的白居易《三游洞序》碑石,诗已失传。
三游洞即由此得名。
到了宋代,三游洞已成为南方游览胜地。
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辙父子三人于嘉祜元年(1065年)冬,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同赴京,途经夷陵,寻胜游洞,赋诗唱和。
人们称白居易三人之游为“前三游”,而称苏轼父子三人之游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洞室开阔,深约三十米,高六米。
洞口藤蔓倒挂,随风飘拂,洞中岩石褶迭起伏,断裂纵横。
有三根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
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并陈列有白居易、苏东坡的刻像、字画多件。
后室幽深,洞壁上有几个小洞,即所谓“洞中有洞,”但可望而不可入。
左壁有一耳洞,弯腰扶壁前行十几步,可通于洞外。
游人多从此洞爬进爬出,把石壁磨得光滑发亮。
石壁顶部有一形若悬钟的奇石,用石子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声如鼓。
所以有“天钟地鼓”之说。
因三游洞景色绮丽,曾被古人喻为“仙境”、“幻境”、“桃源洞”。
至今洞壁上仍留有“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
三游洞内外有许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游人在饱览古洞奇观的同时,在这琳琅满目的石刻廊里,寻到更深层的文化享受。
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
![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97ab2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3.png)
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2023年宜昌的导游词1(1020字)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
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
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
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
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
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
发现这个“天生一洞”。
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
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
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
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
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
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
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
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
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游洞导游词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三游洞风景区做客。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朋友提供三游洞风景区的导游服务,我的名字叫肖宇宁,可以叫我小肖,我在风景区已经工作了五年,希望通过我的服务能使大家在领略三游洞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咱们三游洞人的热情和好客。
三游洞地处长江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进出川鄂的必经之地。
它距宜昌市城区大约10公里,三面环水,一面连山,洞景奇绝,山水秀丽,形成了在宜昌地区范围内最具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据统计,三游洞自1981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近千万人次,创收近20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里是三游洞的大门,造形为唐宋风格的仿古门楼,可以看见上面“三游雨霁”四个大字。
这是由我国著名的书法肖克所书,“霁”是指雨过天晴的意思,也就是说雨过天晴的时候,三游洞的风景更加别致美妙。
大家可以看到水池后面有三个人的塑像,三游洞的得名肯定与这三个人有关,中间那位执笔的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左边是他的弟弟白行简,右边是他们两兄弟的好朋友诗人元稹,公元819年3月12日,白居易与白行简及友人元稹,一同划船畅游峡口下牢溪,恋恋不舍,听到山石间有泉水声,便
走下船来,上岸爬山探险发现了此洞,并一同在洞中置酒饮宴留宿三天,陶醉于山洞的奇妙美景之中。
白居易讲:此洞美境天下一绝,不想今天被我等三人发现,我们三人是最先到此洞中,又最先开始一游,所以说就把此洞命为“三游洞”吧。
后来三人一起商量一定要为此洞赋诗、作文以志纪念,也为了让后人们广泛地知晓这个三游洞,使三游洞的未来能够不断地兴旺、繁荣、发达。
为此三人特此各自写下了《游三游洞》诗,又由白居易另外写下了著名的《三游洞序》文,书于洞壁。
因此后人将白元三人称为“前三游”,这就是三游洞的来历。
到了宋朝的时候,苏轼三父子也曾同游此洞,留下了诗文碑刻,人们称苏轼三父子之游为“后三游”,以上就是三游洞的来历。
自唐代“元白”三人始游以来,三游洞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寻幽探胜之地,这些诗文碑刻都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宝藏。
抗日战争时期,三游洞作为湖北省政府的驻宜机构、抗战的前线指挥部,其历史地位更是功不可没。
其教育意义是其它地方不可代替的,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家可以看见上面“不共戴天”四个字,右边写着“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民国二十八年四月,冯玉祥”。
这是冯玉祥将军曾在宜昌抗击过日军的一个历史鉴证。
正因为三游洞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物底蕴,1956年国务院将三游洞及其碑刻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往前面看这里有一个小洞,上面写着“鬲凡”两字,右边写着三游洞,为什么这个小洞叫三游洞呢?因为唐代白居易他们就是从下面的下牢溪上岸沿着悬崖峭壁从这个小洞钻
进了前面的大洞,因此在古时候这个小洞就是三游洞的出入口。
“鬲凡”的意思就是古人把三游洞喻为人间的仙境,与凡间隔开,所以进了三游洞,也就进入了仙境。
现在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鬲”字没有耳旁?因为仙界中的仙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耳朵也给掩盖起来不要了,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三游洞,此洞为石灰岩的天然溶洞,它的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为5亿至6亿年。
冬暖夏凉,可以看见三根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将洞天然的隔成了前后相通的两个大厅,里面大厅中的塑像就是我刚才讲过的元白三人。
这块石碑就是白居易的《三游洞序》,这是明朝的匡铎曾在宜昌做县令时请石匠刻上去的,白居易描述道: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像伸出的臂膀一样),如垂幢(像旗子一样)。
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不如绝线。
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爬了四次才上来)。
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虽然我们都很会说,但还是找不到很好的语言描绘这样好的景色)。
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诗人们在离开的时候发了一顿感叹)。
白行简说这么好的景色天下能有几个呢?我们何不为后人留下点什么东西,于是白居易写了《三游洞序》这篇文章,元稹和白行简各写了古调诗二十韵一首书于石壁,诗到现在已经失传了。
文章的最后写到“帛系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这么好的景色这么多年没有被人发
现,我们这么有才华而没有得到朝庭的重用,我们的遭遇与这个洞不是差不多吗?可能这就是诗人触景伤情后写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动机,文章也就是三游洞的精髓和灵魂所在。
下面我们要走的是一段仿古栈道,路有些滑,大家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下。
现在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手势)可以看见一个小亭子,这就是陆游泉,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路经宜昌游览了三游洞,并取下牢溪的泉水煎茶,品尝了用泉水煎的茶后,写下了“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的名句,虽然是在赞扬浙江的日铸茶,但实际上是在说明下牢溪的泉水是配的上日铸茶的,赞扬了下牢溪的水质。
现在我们来到了至喜亭,为什么叫至喜亭呢?顾名思义,来到了这个亭子就非常高兴,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看见这个亭子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因为三峡礁多浪急,行船非常危险,能从三峡里行船出来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当看见这个亭子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已经逃离了危险,亭子也就自然成为安全到达的信号。
它始建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任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特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亭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这块碑就是《峡州至喜亭记》,大意就是四川自古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但交通运输不方便,正像李白所说:“蜀道难,难与上青天”。
所以水路就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于是当船只过了三峡的激流险滩,心情就自然轻松愉快,在此相会,必设酒宴相聚,相互恭喜。
这个亭子是1984年重建的,它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共
三层,三个小亭子抱着中间的一个大亭子,形成了一个空间的“品”字形,我们在三楼可以依稀看见雄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可谓又一喜。
这里是张飞擂鼓台,赤壁之战后,刘备领荆州牧,以张飞为宜都郡太守,张飞曾在西陵峡口临江处的一座石台上擂鼓操练水军,故名为“张飞擂鼓台”。
大家可以在这里留景纪念。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楚塞楼,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听一听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巴楚乐宫编钟展演。
好了,三游洞的游览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我处,祝大家在下面的旅途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