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电子书包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了动植物后让学生认识的另一类生物。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以介绍细菌的发现史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抱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最后的细菌部队突出了细菌的危害,但我们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去认识一个事物,所以简单说一下细菌带给我们好的一面,为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层,因此本节课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

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知识。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

,学有较

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

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 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

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 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 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4、讲练结合法:加深巩固及提高效率。

【学法指导】

1、自学法及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 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 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 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 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 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

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有些细菌有荚膜、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的环境,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

3、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细菌对人类有两面性,让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3、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图;细菌分裂片段。

3、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在平板上发布关于细菌发现的两则资料,更多的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上课前两分钟播放《细菌的世界》视频相册,缓解紧张气氛,同

时让学生了解电镜下的细菌形态。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开罐畅饮要当心 40 万个细菌在上面》 。同学们都知道 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就连易拉罐的罐口都有那么多。那它们为什么会 无处不在呢?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细菌的世界, 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二、讲述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 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用肉眼看见 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提问、自主阅读】

教师:将问题投影在屏幕上之后, 将材料 板

上,上课时引导学生回忆材料一、二及课本 相关课

文,找寻问题的答案。

(1) 17 世纪后叶,哪位科学家如何发现的细菌?

(2)最初人们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后来谁证实了肉汤腐败是由于 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其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那里?

( 3)读了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认识

?

【小组讨论、总结】

经过几分钟的阅读后,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上述三题的答案, 讨论好 由一名学生回答,如回答不完整或错误再由其他小组同学陈述。

(1)列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200---300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 垢发现的。

( 2)自然发生的。巴斯德。鹅颈瓶,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 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 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 3)做科学不容易啊!

在观察领域,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导入下一教学目标:细菌的形态结构】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老师: 实际上每一个新的生物学进展都需要很多人为之努力;高 倍光学显微我们的手上、 、 二提前发送到学生平 71-72 页“细菌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