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辅导5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化学竞赛作为一项高校选拔优秀化学学子的重要途径,对参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要求颇高。
在备战化学竞赛的过程中,专题辅导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竞赛成绩。
一、基础知识梳理在准备化学竞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扎实掌握。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逐一进行系统复习和强化。
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基础概念、化学方程式、反应机理等内容,是竞赛中常考的知识点,因此要特别重视。
二、实验技能训练化学竞赛中的实验环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才能有效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因此,专题辅导中应当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验训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为竞赛实验做好准备。
三、解题技巧培养化学竞赛中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在专题辅导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包括化学题型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的拓展、答题技巧的提升等。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四、模拟竞赛演练为了更好地适应竞赛的紧张氛围和题型要求,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竞赛演练。
在专题辅导中,可以安排定期的模拟竞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竞赛的氛围,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模拟竞赛的演练,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
五、总结反思与备考调整在专题辅导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及时总结每次学习和模拟竞赛的经验教训,发现弱点并加以改进。
同时,根据总结的结果和教师的指导建议,调整备考策略和学习计划,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只有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调整备考方向,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高中化学考点05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05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与质量一样,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例如:任何条件下,2 g H 2的物质的量必为1 mol ,所含分子数必为N A ;1 mol H 2在任何条件下质量必为2 g ,分子数必为N A 。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
例如: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摩尔的使用标准:在用摩尔量度微观粒子时,一定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或用能表明粒子种类的化学式表示)。
例如:1 mol Fe 、1摩尔铁原子、1 mol Fe 2+、1 mol 亚铁离子的表示方法都正确,而1摩尔铁中的粒子种类是铁原子还是铁离子,指代不明,所以这种表示方法错误。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粒子含有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 mol −1表示。
符号:N A ,即N A =6.02×1023 mol −1。
3.粒子数符号:N物质的量(n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之间的计算公式:ANn N = 4.摩尔质量(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 ,常用的单位是g/mol (或g· mol −1)。
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m M n=(2)数值:某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M (O 2)=32 g·mol −1 M (Fe)=56 g· mol −1 特别提醒(1)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2)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专题训练(五) 实验探究题
(5)【反思评价】如图2是小红将一根铝丝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 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的反应变化过程。那么,在______(C填字母)点时铝与酸反 应结束;请你解释压强曲线AB段、BC段、CD段的变化原因。
①__A__B_段__是__稀__盐__酸__和__氧__化__铝__反__应__,__没__有__生__成__气__体__,__不__放__热__,__气__压__几__乎__不__变___。 ②__B__C_段__是__稀__盐__酸__和__铝__反__应__,__生__成__氢__气__,__放__热__,__气__压__增__大_________________。 ③__C__D_段__没__有__反__应__,__温__度__降__低__,__气__压__减__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资料显示:Fe3O4与稀盐酸混合无气体生成且不与CuSO4溶液反应。故小嘉同学 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她又发现m2恰好为___4_.6_4__,这可以成为支持上述猜想 的新证据。则乙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为
________C__O_+__3_F_e_2_O_3_=_=_△=_=_=__2_F__e_3O__4+__C__O_2_____________。 (4)两组实验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且温度越__高____,CO越有可能将Fe2O3还原为单 质铁。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____排__除__内__部__残__留__的__空__气_____。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 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 残留。装置D增重0.36 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 g。经计算确认猜想______2_成立。 (不考虑空气中成分进入F中)
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化学知识 专题辅导
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化学知识索金龙化学、化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隐含着潜在的危险。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与化学有关的重大安全事故及在食品药品领域滥用化学品的违法案件。
一、化学品爆炸案例1:2004年4月22日晚,朝鲜龙川郡火车站两辆火车相撞发生爆炸。
爆炸将方圆几里夷为废墟,并造成154人死亡,1249人受伤。
爆炸的原因是“对两辆分别运载硝酸铵和燃油的火车调度失误”。
问题1:硝酸铵常用作化肥或火药。
硝酸铵晶体中含有_______键和_______。
硝酸铵在受热或强烈撞击下会发生爆炸,其原理是硝酸铵分解产生了N HNO H O 232、、。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问题2:燃油是汽油、柴油或煤油的统称,是重要的石油产品。
其化学成分是_____类有机物。
写出其燃烧的通式:_____________。
二、有毒气体的泄露案例2:2003年12月四川开县发生了严重的井喷事故,井喷产生的有毒气体致使几十人死亡。
事发前附近居民闻到了臭鸡蛋味,这是有毒气体H S 2散发的气味。
问题3:(1)H S 2分子与H O 2具有类似的结构,分子中含有_______键,分子构型为_______型,属于_______分子(填写“极性”或“非极性”);试写出H S 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
(2)检验H S 2可用Pb NO ()32或CuSO 4,若有黑色的硫化物沉淀产生则证明了H S 2的存在,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其中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 S 2常用FeS 和稀硫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若用CuS 与稀硫酸反应则不能得到H S 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若用FeS 与浓硫酸反应也不能制得H S 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小结 专题辅导
初中化学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小结 专题辅导宋瑞金一、化学式1. 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注意: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 表示的意义: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2CO ,表示的意义有:(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宏观意义);(2)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意义);(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微观意义)。
注意:(1)若化学式前有数字,就只表示微观意义。
如2CO 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
如2CO 2中前面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氧元素符号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二、书写化学式应遵循的原则1. “一大二小”原则: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因此在书写各元素符号时要符合“一大二小”原则:元素符号若只有一个字母,则用大写;若有两个字母,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先后”原则: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不同种元素在组成化合物时,其书写有着先后关系,通常是: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具体对各类物质来说,氧化物:另一种元素写在前,氧元素写在后;酸:氢元素写在前,酸根写在后;碱:金属元素写在前,氢氧根写在后;盐:金属元素写在前,酸根离子写在后。
3. “右下角”原则:在书写化学式时,表示组成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写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右下角原则。
在书写时要注意:(1)不含原子团时,右下角直接写原子数目;(2)含原子团时,要先将原子团用小括号括起来,然后再在右下角写上原子团的数目;(3)当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为“1”时,“1”省略不写,原子团也不用括号括起。
4. “符合实际”原则:任何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而得出的。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是客观存在的,书写化学式时要符合实际,不能主观臆造化学式。
高二化学解读“反应热”专题辅导
解读“反应热”山东刘春亮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 化学反应中产生热效应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例如,在化学反应2H2+O2=2H2O 中,断裂H2、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H2O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映这种由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引起的热量变化。
2. 反应热的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H)。
反应吸热时,△H 为正值;反应放热时,△H为负值。
(2)生成物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温度要相同。
这是为了避免将生成物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引起的热量变化混入到反应热中,只有这样,反应热才真正是化学反应引起的热量变化。
(3)反应热如不特别注明,都是指等压条件下的热效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 焓(H)焓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H,焓的绝对值无法求得,但可用它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 焓变(△H)(1)恒温恒压下,△H等于生成物的总焓值与反应物的总焓值之差。
(2)焓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有关,其具有加和性,△H的数值大小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成正比。
三、化学反应中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源于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和形成新化学键时的能量变化。
通常人们把标准状况下断开1mol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看做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高中化学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专题辅导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考试中常见题型,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试题。
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未能掌握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本文从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原因着手分析,总结出比较规律,以便于运用。
一、不同元素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阳离子半径依次减小,阴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
如Cl S ,Al Mg Na ,Si Al Mg Na 232。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如I Br Cl F,Cs Rb K Na Li ,Cs Rb K Na Li 。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如:NaF ,Ca K Cl S 2222Mg 3Al 。
4、无法直接比较的粒子。
可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如2S与3Al 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可借助于2O ,由于,S O Al 223所以23S Al 。
二、同种元素1、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2、元素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如H H H ,Fe Fe Fe 23。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规律:要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首先应看电子层数。
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也相同,则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三、示例分析[题目]下列有关粒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钠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半径B. 硫原子半径大于锂原子半径C. 氢原子半径大于H 的半径D. 氯原子半径大于氯离子半径[解析]A 项中,钠离子与氧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钠的核电荷数较大,所以其离子半径较小;B 项中,虽然硫原子比锂原子多一个电子层,但由于一种为金属元素,另一种为非金属元素,所以二者的关系不能仅仅从电子层的多少进行判断,实际上原子半径:S Li ;C 项中,氢原子比H 多一个电子层,所以氢原子半径较大;D 项中,氯原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由于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较多,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强,所以氯离子半径较大。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三维化学5-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三维化学第 五节 正十二、二十面体与碳-60在学习完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以后,我们再来学另两种正多面体——正十二面体与正二十面体,以及用它们完美组合而成的碳-60的空间模型。
【讨论】在平面上,我们用单位正方形,可紧密地铺满一个无限平面;用单位正六边形也是可以紧密地铺满一个平面的;那么单位正三角形可以吗?由于一个六边形可分割成六个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显然,单位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再来看正五边形,它的每个顶点是108°(不是360°的约数),如右图5-1所示,它在平面不可能铺满而不留任何空隙。
在空间正多面体中,共一顶点的棱至少3条,共一顶点的夹角之和应小于360(如正方体270º,正八面体240º),因此正六边形不能在空间构成一个每个面是正六边形的正多面体,那么五边形是否可以构成正多面体呢?由于3×108º<360º,因此就存在可能性。
如右图5-2所示,这就由正五边形构成的正多面体——正十二面体。
请看例题1。
【例题1】如图5-2所示是十二面体烷的空间构型,写出它的化学式并计算它的一氯取代物和二氯取代物的数目。
【分析】在前几节,我们曾探讨了空间多面体中点、线、面的关系。
在正十二面体中,每个面是正五边形,三条棱共一顶点,因此顶点数应为12×5/3=20,而棱数应为12×5/2=30。
既然是空间正多面体,它的每个顶点必须是等价的,一氯取代物只可能是一种。
我选定一个顶点,与它最近的顶点是3个(共棱),然后是6个,然后依次是6个,3个,1个,故二氯取代物有5种。
【解答】化学式C 20H 20,1种一氯取代物,5种二氯取代物。
初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地基本知识【内容综述】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地基本知识.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地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地相互转化<2)溶解度地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地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地表示方法及其应用.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地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地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要点讲解】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地溶解度地关系是< )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解读】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地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地理解,即在一定量地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地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地定义计算:X物质地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地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地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地定义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地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地.故本题地答案为:D.【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地水溶液分成等质量地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地溶解度是< )A.40克 B.20克 C.8克 D.无法计算【解读】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地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地溶解度.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地方便.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故本题地答案为:B.二、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地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地溶液,可以采用地方法是< )A.加入0.8A克水 B.加水使溶液地质量为2A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地食盐溶液【解读】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地一道综合性较强地试题.解答本题地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地定义.对于A:加入0.8A后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 (A×20%>/2A==10%对于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地质量变为原来地一半,但溶液地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地食盐溶液后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0%+2A×5%)/<A+2A)==10%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结晶问题地计算【例4】A、B两种化合物地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地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地影响).<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地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 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地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地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当W<a+b 时, A%当W>a+b时, A%【解读】(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地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 地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地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克×B%≤20克,即得: B%≤40% 或 B%<40%.(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b,则A%>a/W;而当W>a+b时,则a<W-b,则有A%≥(W-b>/W 或 A%>(W-b>/W.四、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地综合应用【例5】某物质在20℃时地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 )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解读】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地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地试题.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地质量:<设最多溶解地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X==16克,然后依据溶质地质量分数地定义计算得:16克/<16克+80克)×100%==16.7%故答案为: C.强化练习:★1.在t℃时,物质A地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地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物质地溶解度为< )克.A.100b/a克 B.100c/a克 C.50<b+c)/a克 D.100c/<a+c)克★2.20℃时,NaCl地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NaCl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地质量为< )A.86克 B .70 克 C.69克 D.68克★ 3.t℃时,某物质地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地质量比是n:m,则在t℃时,该物质地溶解度为< )A.100n/(m-n>克 B.(m-n>/100n克 C.100n/m克 D.m/100n克★★4.氢氧化钙在80℃时地溶解度为X克,20℃时地溶解度为Y克.取20℃时地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地是< )A.Y>X,Y>Z B.X>Y>Z C.Y<X, Y<Z D.X<Y<Z★5.已知KNO3在不同得温度下地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地质量分数为30%地KNO3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地温度范围是( >A.0℃~10℃B.10℃~20℃C.20℃~30℃D.30℃~40℃★6.t℃时,220克某硝酸钾地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A.4克B.2克C.6克D.8克★7.用足量含杂质地食盐(杂质不溶>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P%地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1>称量 (2>过滤 (3>蒸发结晶 (4>计算 (5>溶解 (6>洗涤干燥.正确操作地顺序是( >A.(4>(5>(2>(3>(6>(1>(5>B. (4>(5>(2>(3>(1>(6>(5>C.(5>(2>(3>(6>(4>(1>(5>D. (4>(1>(5>(3>(6>(1>(5>★8.将W克质量分数为10%地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地方法是( > A.再加入W/10克食盐 B.再加入2W克质量分数为25%地食盐溶液C.蒸发掉溶剂地一半D.蒸发浓缩成W/2食盐溶液★★9. 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地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 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地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地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10.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M3、质量分数为c%地某物质地饱和溶液蒸发掉m 克水,得到该物质地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地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题答案及提示】1.B.提示:依题意可知原溶液蒸发掉一定质量地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地溶液才为饱和溶液,可以进行溶解度地计算,对于原溶液,由于未直接说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直接进行计算2.D.提示:先根据溶解度进行5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地质量为18克,故所得地溶液质量为68克而不是70克3.A.提示:本题直接依据溶解度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A.提示:本题应该注意氢氧化钙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Y>X,然后再依据饱和溶液地溶质地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比较得Y>Z5.C. 提示: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地溶质质量分数,反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地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与温度地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与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6.C.提示:依题意知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则表明所得地溶液为饱和溶液,当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6克晶体,则再蒸发10克水,仍然析出6克晶体7.C.提示:本题是考查粗盐地提纯和溶质质量分数配制地综合应用8.BD.提示:本题地解法可以参照例题39. 83.3%;36克.10. Vdc%/(dV-m> dVc/(dV-dVc%-m>克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中考化学考试课程辅导:专题辅导(1)
中考化学考试课程辅导:专题辅导(1)
1、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CO2(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化学变化。
2、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有哪些?从何而来?
答: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这些气体来自矿物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注:只要有煤、石油燃烧的地方就会造成空气污染。
3、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有人说会形成酸雨,这种说法对吗?如何除去SO2?
答:这种说法对。
因为二氧化硫会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化合生成亚硫酸,或SO2在漂尘的作用下与O2化合生成SO3,SO3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除去SO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
4、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答:因为空气中氧气被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5、为什么在空气中同时受热时,白磷先燃烧而红磷后燃烧?
答: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
6、为什么KClO3里混入KMnO4加热时制氧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专题辅导]学好化学的经验谈
[专题辅导]学好化学的经验谈一、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上汲取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与杂念去用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懂得同时更要学习与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与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者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与同学。
还要记清课本内容与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
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懂得,感受作笔录。
这个过程能够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懂得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与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懂得。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者题海战术。
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与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与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
能够想这道题用了什么概念与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
高二化学平衡移动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专题辅导
平衡移动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g nB l /s mA +()()g qD g pC +,设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 M (原),当温度或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新平衡建立后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 M (新),r M (原)、r M (新)的大小存在如下关系:1. 当q p n +=时当平衡向右移动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没有改变,由于液体或固体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的减少,导致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故r M (原)r M <(新);当平衡向左移动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没有改变,由于液体或固体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的增大,导致气体的总质量减少,故r M (原)r M >(新)。
2. 当q p n +>时当平衡向右移动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小,由于液体或固体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的减少,导致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故r M (原)r M <(新);当平衡向左移动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大,由于液体或固体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的增大,导致气体的总质量减少,故r M (原)r M >(新)。
3. 当q p n +<时当平衡向右移动时,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增加,而总物质的量也相应增加,情况比较复杂,现作如下讨论,供读者参考。
假设当平衡向右移动时,混合气体增加的质量为非气体物质减少的质量,可以将此类问题等效于在混合气体相对平均分子量为r M (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r M (改)()nq p A mM r -+=(气体变化质量与混合气体变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的气体,据平均值的观点可以知r M (新)在r M (原)和r M (改)之间。
如果平衡向左移动,可以理解为原混合气体中取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r M (改)()nq p A mM r -+=的气体,由此可知r M (原)应在r M (新)和r M (改)之间。
高三化学反应中的五大守恒专题辅导
化学反应中的五大守恒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恒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以下从五个方面分析,如何巧用守恒法快速解题。
一、质量守恒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计算或推断。
主要包括:反应物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守恒;结晶过程中溶质总质量守恒;可逆反应中反应过程总质量守恒。
例1 向KI 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直到完全反应,得到沉淀和溶液。
已知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等于KI 溶液的质量,则原Ag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析 向KI 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KI+AgNO 3=AgI ↓+KNO 3。
当所得KNO 3溶液的质量等于KI 溶液的质量时,由质量守恒关系知:AgNO 3溶液的质量等于生成AgI 沉淀的质量。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若170g AgNO 3完全反应将生成235g AgI 沉淀,即含170g 溶质的AgNO 3溶液的质量是235g ,所以原Ag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2%100235170=⨯=。
二、原子守恒原子守恒法是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不变的原理进行推导或计算的方法。
例2 一定量的铁粉和9g 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到9g 水,则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
A.14gB. 42gC. 56gD. 28g解析 因为题目中没有指明铁粉的量,所以铁粉可能过量,也可能不足,则铁粉与硫粉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时生成的气体有两种可能:只有H 2S (铁全部转变为FeS ),或既有H 2S 又有H 2(铁除了生成FeS 外还有剩余),所以只凭硫粉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
根据各步反应的定量关系,可列出关系式:Fe →Fes(铁守恒)→H 2S(硫守恒)→H 2O(氢守恒) (1)Fe →H 2(化学方程式)→H 2O(氢守恒) (2)由此可知,无论铁参与了哪一个反应,每1mol 铁原子均生成lmol H 2O,所以迅速得出铁的物质的量就是水的物质的量,与硫粉的量无关,所以铁为0.5mol 即28g 。
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专题辅导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张素琳一、分类: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
1.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分子对外不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H O 22、、N Cl Br CO CS CH CCl BF 22222443、、、、、、、。
2.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对外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H O NH 23、、HCl 、H 2O 2。
二、掌握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可用下表表示。
三、了解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中学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列举如下:(1)H O N 222、、双原子单质分子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2)H O 2为平面形,夹角为104.5°。
(3)NH 3为三角锥形,夹角为107°18'。
(4)H 2S 为平面形,夹角为92°。
(5)CH CCl SiH 44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6)CH Cl CH Cl CHCl 3223()、为四面体形,夹角不确。
(7)C H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8)C H 24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9)C H 66为平面形,夹角为60°。
(10)P 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11)CO CS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12)BF 3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注意:中学常见的四面体物质有①CH 4 ②CH Cl 3 ③CH Cl 22 ④CHCl 3 ⑤CCl 4 ⑥P 4 ⑦NH 4 ⑧SiH 4 ⑨SiF 4。
其中是正四面体的有①、⑤、⑥、⑦、⑧、⑨共6种。
四、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①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 O N Cl Br 22222、、、、。
②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高中化学鉴别有机物的五大试剂专题辅导
鉴别有机物的五大试剂
1. 酸性4KMnO 溶液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OH RCH 2及'RCHOHR )、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及麦芽糖等有机物均可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
2. 溴水
上述有机物中,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沉淀,苯的同系物、醇及果糖不与溴水发生反应,其余均可使溴水褪色。
3. 银氨溶液
凡含—CHO 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均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4. 新制的()2OH Cu 悬浊液
常温下,多羟基物质(如甘油、葡萄糖)溶解新制的()2OH Cu 悬浊液得绛蓝色溶液,羧基与新制的()2OH Cu 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得淡蓝色溶液;加热时,如果()2OH Cu 未被消耗则分解变黑,如果有CHO -则被还原成红色沉淀O Cu 2。
5. 3FeCl 溶液
3FeCl 溶液与苯酚反应形成紫色溶液,此方法可用于定性检验苯酚。
此外,“淀粉遇2I 变蓝色”、“含苯环的蛋白质遇3HNO (浓)变黄色”也是鉴别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初中化学描述化学实验现象“五忌”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初中化学描述化学实验现象“五忌”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
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要做到“五忌”:一、忌把物质的名称与实验现象混淆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光凭感觉器官是“看”不出来的。
因此,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
如描述锌与稀硫酸反应现象时,不能把有气泡产生,说成是有氢气(名称)生成;又如碳和氧化铜反应现象中,不能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物质,说成黑色的碳和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的铜(名称)。
二、忌把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混淆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得出,在鉴别物质时不能忽视实验现象而直接得出实验结论。
如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时,不能直接说与石灰水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不反应的物质就是氧气;而应说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三、忌把物质燃烧产生的“光”与“焰”混淆“光”一般是固体(低熔点者除外)燃烧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而“焰”则是气体或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等。
四、忌把烟和雾混淆“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而“雾”则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五、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的物质所产生的现象。
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白色碳酸钙沉淀,白色粉笔等。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作业辅导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作业辅导主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掌握。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教学准备:教材《化学上册》,PPT,白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化学基本概念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化学基本概念(15分钟)1.教师介绍原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其定义和特性。
2.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三、学习化学反应(20分钟)1.教师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分类。
四、化学反应的平衡(15分钟)1.教师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化学反应的平衡。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2.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澄清。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平衡还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下节课可通过更多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高三化学生活中的离子反应专题辅导
高三化学生活中的离子反应事例1 除去铝壶水垢家用烧水的铝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壶底上会形成一层水垢,影响热量的传递,所以要给水壶定期的除垢。
实际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等难溶物,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溶解的方法除去水垢。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用稀盐酸时:O H CO Ca H 2CaCO 2223+↑+===+++O H 2Mg H 2)OH (Mg 222+===+++用CH 3COOH 时:O H CO COO CH 2Ca COOH CH 2CaCO 223233+↑++===+-+O H 2COO CH 2Mg COOH CH 2)OH (Mg 23232++===+-+上述方法虽然能除去碳酸钙、氢氧化镁等难溶物,但铝也会被溶解一部分。
实际上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浓硝酸,浓硝酸除具有强酸性,可与水垢反应外,还具有强氧化性,不会溶解Al (原因以后学到)。
硝酸与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上述使用盐酸时的相同。
事例2 治疗胃酸过多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量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通常病人服用适量的小苏打就能缓解这种症状。
其主要原因是小苏打(主要成分NaHCO 3)能和盐酸发生离子反应:O H CO H HCO 223+↑===++-,从而把过量的酸除去。
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就不能用小苏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O H 3AlCl HCl 3)OH (Al 233+===+,离子方程式为:O H 3Al H 3)OH (Al 233+===+++事例3 泡沫灭火器原理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大型的商场、超市等都能看到设有各种用来应急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其外型是一个带有喷嘴、提手和顶盖的圆柱形红色钢瓶,钢瓶内盛有碳酸氢钠溶液和发泡液以及一瓶硫酸铝溶液。
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将灭火器取下提至失火处,将灭火器倒转过来,喷嘴对准火源,马上便有大量泡沫喷出,进行灭火。
高二化学加聚缩聚反琐议专题辅导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高二化学加聚、缩聚反应琐议邬兆宇加聚和缩聚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一阐述,希望同学们对有关加聚和缩聚反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 加聚反应1. 加聚反应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乙烯生成聚乙烯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典型的加聚反应。
该反应实际上是许多乙烯分子都断开C=C双键中的一个键,通过原来不饱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彼此结合,生成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小分子间加成是本质,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结果,故为加聚反应。
习惯上把加聚反应中的小分子叫单体,高分子链中的重复结构单元叫链节,链节的多少叫聚合度。
即弄清加聚反应的原理,对于乙烯型的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我们可以用更一般的形式来表示:必需注意的是,高分子链的链接处是原来形成不饱和键的碳原子,a、b、c、d这些原子或原子团仅是高分子链上的“挂件”,并不直接构成高分子链。
含有其它如“C=O”不饱和键的单体也可能发生加聚反应。
2. 加聚反应应用举例(1)一种单体加聚(均聚)①烯烃同系物加聚,如:②烯烃衍生物加聚,如:聚甲醛(俗称人造象牙)③其它加聚,如:(1,4—加聚)取1,3—丁二烯(2)多种单体加聚(共聚),如:丁苯橡胶(高弹性橡胶)注:多种单体加聚(共聚)时,链节有不同的排列。
想一想,以上两例中链节还有哪些排列?二. 缩聚反应1. 缩聚反应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甲醛和苯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是同学们熟悉的缩聚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甲醛分子中的氧原子与苯酚羟基两个邻位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再通过剩下的化学键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与加聚反应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①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通常为水、氨、卤化氢等)生成。
②高分子链是通过单体间缩去小分子后剩下的化学键链接的,其形式为取代反应。
③单体中含有不饱和键是加聚反应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缩聚反应的必要条件,缩聚反应的单体通常含有两个以上能够相互作用的原子团如—NH 2、—OH 、—COOH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题辅导五化学实验考点剖析:1、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2、气体的制备和净化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4、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5、简单实验装置设计中考热点预测1、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基本操作中,经常考查以下内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对错误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考查对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考查思维能力:分析反常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违规实验产生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2、几种气体物质的制备中经常考查:根据所给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备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反应所需的条件等因素,设计气体制备方案和所需的实验装置以及制备气体的净化。
3、物质的鉴别:通过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常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从试剂正确、步骤合理、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等角度评价物质的检验方案或结论则在简答或结论则在简答题或实验题中考查。
4、物质的检验:设计检验某化学试剂或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的试验、设计证明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以及评价以上实验的题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如选出除杂试剂或判断给出试剂的正误等);根据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
复习技巧点拨1、正确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发生装置以及除杂等特殊装置的组成、装配、用途。
2、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易出现的错误操作,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总结操作中的先后顺序,分析若颠倒可能出现的后果,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针对具体题目要求,能够正确的选择仪器、熟练的安装常见的化学装置,弄清各套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4、熟练地总结、归纳常见物质的主要特征,如固体、沉淀、溶液的颜色以及气体的气味等,这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重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重要的反应现象的复习,如沉淀的生成、气体放出、变色、放热、固体消失等等;物质检验的原则:应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种类、最少的实验步骤获得最明显的现象。
5、明确一套完整的综合实验装置的组成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性质实验(或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题精析例1、根据下列仪器填空:(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2)~(5)均用A、B、C……序号填写];(3)粗盐提纯实验的四步操作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4)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可选用的仪器是;(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硫酸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分析:这道题是对初中化学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考查。
解答时要紧密结合图形,说出各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用途,做出正确解答。
因此,复习时要对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如:①试管②试管夹③玻璃棒④酒精灯⑤烧杯⑥量筒⑦漏斗⑧胶头滴管⑨托盘天平等)的图形、名称、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记忆。
答案:(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③烧杯④托盘天平(2)B (3)G (4)BD (5)CEG 例2、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H2的制取并利用H2还原CuO的实验。
试填写下列操作名称和具体操作:(1)按图连接好A装置;(2),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3)将盛有CuO粉末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4)将锌粒和稀硫酸加入A装置的试管中,并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往A装置中的试管内装入药品锌粒和稀硫酸时,应先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然后点燃酒精灯给B装置中的试管加热;(7)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成亮红色后,撤去酒精灯并_____________。
分析:解此题时要回想平时做实验的情景,根据氢气的制取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结合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固体药品的取用、气体的纯度检验等基本操作,便能准确回答。
该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注重细节的考查。
答案:(2)检查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4)锌粒用药匙向平放的试管内装入一定量锌粒,再慢慢直立试管(5)检验氢气纯度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H2,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6)将已验纯的H2通入盛CuO试管底部约1分钟(7)继续通入H2至试管冷却例3、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
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
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砝码(克) 50 20 20 10 5取用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怎样向托盘中增减砝码及怎样读出游码在标尺上的质量。
向托盘中加入砝码的正确顺序是“先大后小”。
正确读出游码在标尺上的质量,要明确以1g即0.1g),下两点:①标尺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质量(如1g之间有10格,则每格表示10②以游码的哪边为基准读数(一般以调平时与“0”重合的前边为准)。
由于本题要称量一36.8 g的烧杯,所以,使用的砝码是35 g(20 g+10 g+5 g),游码是1.8 g。
答案:↓↑↓↓↑↓↓例4、已知氨气(NH3)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硫化氢(H2S)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双氧水常温下为液态。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下列方法制取几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选择适宜的装置的编号填入空格中。
D E F G(1)制取CH4、O2、H2S、NH3的装置可以分别选用、、、。
(2)收集CH4、H2S、NH3的装置可分别选用、、。
分析: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选择的方法是“固-固”加热反应,选择制O2的;“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的,选择制H2(或CO2)的;气体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
答案:(1)A、B、B、A(2)C或F D、F例5、现有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是BaCO3和CaCO3),要从该矿石中分离出BaCO3,并尽可能除去Ca2+。
分离要求:A、原料只有矿石、水和燃料,不另用其他化学原料;B:Ca2+含量越低越好。
(1)下面是分离的实验步骤,在标有箭头的横线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方法或所需物质,在方框内写出每步所得产物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A→B:由B→C:由D→E:剖析:审清题意,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BaCO3和CaCO3在加热时都能发生分解,分别生成BaO和CaO,同时放出CO2。
BaO、CaO分别跟水反应生成Ba(OH)2和Ca(OH)2。
由于Ba(OH)2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且Ca(OH)2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减小,所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可把Ba(OH)2和Ca(OH)2分开,然后再向含有Ba(OH)2的滤液中通入CO2,就可得到较纯净的BaCO3沉淀。
A→BB→C CaO+H2O====Ca(OH)2,BaO+H2O====Ba(OH)2;D→e Ba(OH)2+CO2====BaCO3↓+H2O例6、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首尾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
剖析:由题意可知:HCl可用AgNO3溶液检验,而H2、CO只能利用它们跟CuO反应后的生成物不同进行验证。
因为H2、CO中若混有其他杂质气体会影响验证结果,所以H2、CO通入盛有CuO的装置前,一定要除去其他杂质。
因此,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装置④(验证并吸收HCl),然后通过⑥(除去剩余的HCl和H2O),再通过①(使H2、CO与CuO反应),再通过⑦(检验生成水,证明含有H2),最后通入⑤(检验生成CO2,证明含有CO)。
答案:(1)④⑥①⑦⑤(2)验证混合气体中HCl的存在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排除对H2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水的验证的干扰(3)有白色沉淀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1)通过水溶液的气体,会含水蒸气。
(2)吸收水常用①浓硫酸②固体NaOH③生石灰等;验证水用无水CuSO4。
(3)吸收CO2常用①NaOH溶液②固体NaOH等;验证CO2用澄清的石灰水。
中考热身:(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B.量筒C.试管D.烧杯2、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时,先验气体的纯度,确认纯净后再点燃。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
C、制取氢气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3、某同学在称量药品时,把药品放在了右盘,在左盘上放的砝码是4g,游码拨在0.7g处天平平衡。
则该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A、5.3gB、4.7gC、3.7gD、3.3g4、右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5、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0C,101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200C,101Pa条件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H2CO2SO2密度(g/L)0.08987 1.975 2.716溶解度(g)0.0001603 0.1688 11.28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6、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 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7、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催化剂Fe2O3Al2O3CuO MgO开始反应4700C 5150C 3050C 4900C剧烈反应4900C 5400C 3500C 5450C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A、Fe2O3B、Al2O3C、CuOD、MgO8、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性质不同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9、有四种固体: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经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将它们鉴别,此试剂是()A、H2OB、H2SO4C、NaCl溶液D、NaOH溶液10、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性的氯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