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串行通信T1、T2常用波特率设置
MCS-51单片机串行通讯波特率设置的误差分析
丽s l 2  ̄ 十 l 南 a
L - 『 =,c + - J * x 譬
岫 ㈩ l
f O) 、l
山以上的误差推导可知 ,工作方 式【 l 和方式2 的波特率 误差与系 统晶振频率误差有关 ;而工作方式 l 和方式3 的波特率误差除 了与系 统 晶振频 率{差有关外 , 与定时 器T 1 ; { 还 H 的预置值 x 的 差有关。 系统 晶振一般在 出厂前要经过严格 的检测 ,其频率准确性比较高 , 误差可以忽略不 汁,故方式0 和方式 2 的误差可忽略。由于系统晶振
自 动重载方式 ),可 以避免通过程序反复装入 初值所 引起的定时 溟 差 ,使波特率更加稳定。设x H 的预置值 则 为T 1
方 l方 3波 率 . x}; 式和 式的 特 ,兰 一 ;
() 4
在实际应用 中,对 串行通 讯波特 率的精度有一定的要求 ,不能 超过 一定范围 。文献表明 :串行通 讯 中发送和接收双方的允许 溪差 与帧的位数有关 ,发送帧 的位数越 多 ,波特 率的精度要求就越高, 当串行口工作在方式 l ,发送帧 的位数 为l ,波特率误 差的允许 时 O
可根据给定的波特率和 系统 晶振频 率在不同的波特 率选择位情 况 综 上所述 ,串行接 口在不 同的 工作方式 下决定波特率的参数也 不同。单片机 各参数对波特率 误差影响 的程度 不同。在 通讯中,为 了避 免太多误码或数据丢失 的发生 , 须深入研 究各工作方式 下的 必 误差来源 只有在弄清 误差来源 的前提 下有的放 矢地 设置波特 率, 方可保证通讯 中误差小于规定的值 。
51单片机常用波特率初值表(12M晶振)
51 单片机常用波特率初值表(12M 晶振)
为什幺51 单片机的晶振一般使用11.0592?
用11.0592 晶振的原因是51 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
用51 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 的晶振,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 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比如9600,用定时器取0XFD,实际波特率10000,一般波特率偏差在4%左右都是可以的,所以也还能用STC90C516 晶振12M 波特率9600 ,倍数时误差率6.99%,不倍数时误差率8.51%,数据肯定会出错。
这也就是串口通信时大家喜欢用11.0592MHz 晶振的原因,在波特率倍速时,最高可达到57600,误差率0.00%。
用12MHz,最高也就4800,而且有0.16%误差率,但在允许范围,所以没多大影响。
扩展阅读:关于51 单片机IO 引脚的驱动能力与上拉电阻。
简述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
简述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摘要:一、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二、波特率的定义及意义三、波特率的计算方法四、波特率与通信距离、数据速率的关系五、如何选择合适的波特率六、结论正文:一、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单片机串行通信是指单片机通过串行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传输,从而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串行通信在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波特率的定义及意义波特率(Baud Rate)是衡量串行通信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
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速率越快。
在实际应用中,波特率决定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波特率至关重要。
三、波特率的计算方法波特率的计算公式为:波特率= 数据速率/ 传输位数。
其中,数据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传输位数指的是每个数据帧中数据的位数。
四、波特率与通信距离、数据速率的关系波特率与通信距离和数据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信距离较远时,信号衰减较大,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此时应降低波特率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而数据速率较高时,传输时间较短,可以适当提高波特率以提高传输效率。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波特率选择波特率时,应综合考虑通信距离、数据速率、传输可靠性等因素。
在保证通信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高的波特率以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还需注意波特率与通信协议的兼容性,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顺畅通信。
六、结论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波特率对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c 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
c 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功能。
而串口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单片机中使用串口通信时,需要对串口进行初始化,设置其波特率和各种参数。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C51单片机串口的初值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单片机串口的使用。
在C51单片机中,串口的初始化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来实现。
下面以51系列单片机为例,介绍串口初始化的过程。
首先,需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
波特率是指在一个时间单位内,通过通信线路传输的波形的变化次数。
常用的波特率有9600bps、115200bps等。
要设置波特率,需要先确定所使用的晶振频率和串口的时钟分频系数。
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是通过定时器T1实现的,波特率的计算公式为:波特率 = 晶振频率 / (12 * 2^n * (65536 - T1初值))其中,n为波特率位数,可以取3、4、5等。
按照常用的8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可以将n取为4。
以晶振频率为11.0592MHz,波特率为9600bps为例,计算T1初值:9600 = 11059200 / (12 * 2^4 * (65536 - T1初值))通过计算得到T1初值为77。
将77转换成16进制,得到的值为4D。
接下来,需要设置串口的工作模式和相关参数。
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有两种模式:帧模式和位模式。
帧模式是指在每个数据字节的前后都添加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位模式是指仅传输数据位,不添加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C51单片机的串口默认为位模式,但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来选择工作模式。
串口相关的寄存器包括SCON、PCON和T2CON。
设置串口工作模式以及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和校验方式的方法如下所示:SCON = (模式选择位7) (模式选择位6) 0 (8位数据位选择) (校验方式选择) (停止位数选择) (模式选择位1) (模式选择位0)其中,模式选择位7和模式选择位6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设置问题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设置问题
波特率设置:
1.什么是波特率
波特率是指串行数据通信过程中,数据比特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比特(bit/s)的数量。
2.波特率的设置
要设置波特率,首先要确定所选择的硬件设备类型,例如RS232通信接口的写入器,然后依据设备的硬件说明书。
选择合适的波特率,比如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4400,19200,38400,57600,115200等等。
3.波特率的选择
要尽可能选择一个稳定的波特率,因为此参数改变后,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如果采用太高的波特率,可能会影响到电路工作,破坏器件寿命和通信质量;而如果太低,也可能出现数据传输速度降低、画面卡死或断流等隐患。
4.波特率的变换
波特率变换是指计算机内部对传输速率的改变,相当于计算机内部“调速”,这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速度,并改变可能存在的故障。
5.设置波特率的注意事项
(1)调试设置时应检查设备、缆纤是否连接稳定,有无拔插等不正常情况;
(2)对单端口设备,应检查设备的波特率是否一致,有无偏差;
(3)对于多端口设备,应注意各个端口之间是否可以彼此通信,没有三方口,即通信机设置是否正确;
(4)应注意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有无额外的信号输入,且设备及接口是否
正常工作;
(5)对于需要调节的波特率,设置时应采用相关的软件或数据库生成指令,而不是手工设置。
波特率的设置一般不会涉及太复杂的问题,但应根据实际使用的设备的特点综合考虑,调节合适的值来设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c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
c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
单片机串口的初值计算是为了设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串口每秒传输的位数。
在51单片机中,串口模块由SBUF(串口数据寄存器)、SCON(串口
控制寄存器)和PCON(功耗控制寄存器)组成。
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设置
是通过控制SCON和PCON寄存器的相关位实现的。
以下是一种计算波特率初值的方法:
1.确定所需的波特率,例如1200。
2.计算定时器T1的初值:
其中,CPU时钟频率是指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如12MHz。
3.将T1的高8位和低8位分别存储到TH1寄存器和TL1寄存器中:
TH1=T1高8位
TL1=T1低8位
4.设置串口模式和波特率控制位:
SCON=SCON,0x50;//设置串口工作在模式1(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PCON=PCON,0x80;//设置波特率控制位,使能T1控制波特率
5.启动定时器T1:
TR1=1;//启动定时器T1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计算并设置51单片机串口的波特率初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初值时取整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因此实际波特率可能会略有偏差。
51单片机波特率设置 串口调试发送接收
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我们要得到9600 的波特率,晶振为11.0592M 和12M,定时器1 为模式2,SMOD 设为1,分别看看那所要求的TH1 为何值。代入公式:
最终解决办法:
换用11.592MHz晶振!!!
/******************************************************************/
void UART_SER() interrupt 4
{
uchar Temp;//定义临时变量
if(RI)
{
RI=0;
//标志位清零
Temp=SBUF;
//读入gned char
/******************************************************************//*名称:主函数*/
/*内容:打开串口调试程序,将波特率设置为9600,无奇偶校验*/
/*晶振11.0592MHz,发送和接收使用的格式相同,如都使用*/
ES=1;
EA=1;
}
//*************
void main(void)
{
serial_init(); //初始化
while(1)
//主循环不做任何动作
{}
}
/******************************************************************//*串口中断程序*/
/*字符型格式,在发送框输入hello,ILoveMCU,在接*/
51单片机串口波特率
51系列的串口波特率的计算
1、方式0的波特率,固定为晶振频率的十二分之一。
2、方式2的波特率,取决于PCON寄存器的SMOD位。
PCON是一个特殊的寄存器,除了最高位SMOD 外,其他位都是虚设的。
计算方法如下:
SMOD=0时,波特率为晶振频率的1/64;
SMOD=1时,为晶振频率的1/32.
3、方式1与方式3的波特率,都由定时器的溢出率决定。
公式为:
波特率= (2SMOD/ 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定时器的工作方式2,即比率发生器,自动重载计数常数。
溢出的周期为:
T=(256-X)×12/fosc
溢出率为溢出周期的倒数,所以:
如此,也可由波特率反推出计数器的初始值。
下面是常用的波特率及初始值:
51单片机模拟串口波特率计算方法
1.计算波特率位间隔时间(即定时时间,其实就是波特率的倒数)
位间隔时间(us) = 106 (us) / 波特率(bps)
2.计算单片机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us) = 12 / 晶振频率(Mhz)
3.计算定时器初值:
需要指令周期个数 = 位间隔时间(us) / 指令周期(us)
定时器初值 = 2n—需要指令周期个数
n为定时器位数。
51单片机串口波特率计算
51单片机串口波特率计算
在51单片机中,串口通信可以通过设置波特率来控制数据传输速度。
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
要计算51单片机串口的波特率,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参数:
1.时钟频率:51单片机的时钟频率通常为12MHz或者11.0592MHz。
这是由外部晶振或者内部时钟发生器提供的。
2.波特率发生器(UART)的参数:波特率发生器的输入时钟频率为时
钟频率的12分频。
串口通信的常用波特率有1200、2400、4800、9600等。
接下来我们
以计算1200波特率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计算波特率发生器的输入时钟频率:
输入时钟频率=时钟频率/12
假设时钟频率为11.0592MHz,则输入时钟频率为:
输入时钟频率=11.0592MHz/12≈921.6kHz
然后,根据波特率公式计算波特率发生器的计数器初值:
计数器初值=输入时钟频率/(16*波特率)
对于1200波特率,计数器初值为:
计数器初值=921.6kHz/(16*1200)≈48
最后,将计数器初值设置到波特率发生器,即可达到1200波特率的
串口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是基于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
的情况。
如果需要使用其他参数,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综上,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51单片机串口的波特率。
根据不同的
时钟频率和波特率要求,可以使用相应的计数器初值来设置波特率发生器,实现串口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寄存器及设置指引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寄存器及设置指引关键字SBUF:串口数据缓存寄存器SCON:串口通信状态控制寄存器Fosc:晶振的震荡频率PSW:程序状态字寄存器1、SBUF数据缓存寄存器SBUF可直接寻址专用寄存器,是个8位寄存器,不可进行位操作。
字节地址99H。
物理上它是两个寄存器,一个发送寄存器,一个接收寄存器。
写数据到SBUF中时(SBUF = 0x52;),单片机自己会判断是写到发送寄存器。
读取SBUF中数据时(rReg = SBUF;),单片机自己会判断是读取接收寄存器。
接收寄存器是双缓冲的,以避免在接收下一帧数据之前,单片机还来不及响应接收中断,没有把上一帧的数据读取走,而产生两次帧数据重叠问题。
发送寄存器,没有缓冲,发送时单片机直接主动发出数据,不会产生重叠问题。
(扩展知识:为了保持最大的传输速率,一般不需要发送寄存器建立双缓冲功能。
双缓冲功能有别于发送数据队列缓存区。
)2、SCON串口通讯状态控制寄存器SCON可直接寻址专用寄存器,是个8位寄存器,可以进行位操作。
SCON用于控制串行通信的模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标识串口的状态。
SCON即可以字节寻址也可以位寻址,字节地址98H,地址位为98H~9FH。
系统复位时,SCON的所有位都被清除。
SCON串口通讯状态控制寄存器的格式及各位的功能定义如下:●SM0、SM1SM0和SM1是串口模式选择位。
SM0和SM1编码对应串口4种模式,如下表:●SM2SM2在模式2和模式3中是多机通信的使能位。
在模式0中,SM2必须为0。
在模式1中,若SM2=1且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则接收中断标志位RI不会被激活。
在模式2和模式3中若SM2=1且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则接收中断标志RB8不会被激活,若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1,则RI置位。
此功能可用于多处理机通信。
●RENREN为允许串行接收位,由软件置位或清除。
置位时允许串行接收,清除时禁止串行接收。
51单片机波特率选择
波特率选择在串行通讯中,收发双方的数据传送率(波特率)要有一定的约定。
在8051串行口的四种工作方式中,方式0和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控制。
方式0方式0的波特率固定为主振频率的1/12。
方式2方式2的波特率由PCON中的选择位SMOD来决定,可由下式表示:波特率=2的SMOD次方除以64再乘一个fosc,也就是当SMOD=1时,波特率为1/32fosc,当SMOD=0时,波特率为1/64fosc方式1和方式3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其公式如下:T1溢出率= T1计数率/产生溢出所需的周期数式中T1计数率取决于它工作在定时器状态还是计数器状态。
当工作于定时器状态时,T1计数率为fosc/12;当工作于计数器状态时,T1计数率为外部输入频率,此频率应小于fosc/24。
产生溢出所需周期与定时器T1的工作方式、T1的预置值有关。
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0:溢出所需周期数=8192-x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1:溢出所需周期数=65536-x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溢出所需周期数=256-x因为方式2为自动重装入初值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模式,所以用它来做波特率发生器最恰当。
当时钟频率选用11.0592MHZ时,取易获得标准的波特率,所以很多单片机系统选用这个看起来“怪”的晶振就是这个道理。
下表列出了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常用波特率及初值。
常用波特率Fosc(MHZ) SMOD TH1初值19200 11.0592 1 FDH9600 11.0592 0 FDH4800 11.0592 0 FAH2400 11.0592 0 F4H1200 11.0592 0 E8H例如9600 11.0592 0 FDHT1溢出率= T1计数率/产生溢出所需的周期数产生溢出所需的周期数=256-FD(253)=3SMOD=0 11059200/12*3 *1/32=9600波特率计算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速率要有一定的约定,我们通过软件对MCS—51串行口编程可约定四种工作方式。
51单片机的2个串口分别通信的方法
51单片机的2个串口资源分别通信的方法当使用51单片机的2个串口资源进行通信时,比如用一个串口与PLC的串口使用RS485协议通信,一个串口通过蓝牙模块和另一个单片机无线通信时,该如何处理呢?传统的51单片机只有1个串口资源,只能采用分时复用的方法。
STC的15系列增强版51单片机具有多个串口资源,本文将描述如何使用IAP15W4K58S单片机用一个串口资源与PLC的RS485有线通信,另一个串口资源与Arduino单片机通过蓝牙模块无线通信,该通讯连接过程中PLC作为主机,IAP15W4K58S作为中间机,Arduino单片机作为最低层级。
工作过程是按下启动按键,PLC发信息给IAP15W4K58S单片机发高速脉冲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的机械臂运动取走货物,当货物取走后,IAP15W4K58S单片机通过蓝牙模块通知Arduino单片机控制的小车将新货物运送过来。
连接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本例程使用的单片机型号为:IAP15W4K58S,该单片机有4个采用UART 工作方式的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分别为串口1、串口2、串口3和串口4),每个串行口由2个数据缓冲器、1个移位寄存器、1个串行控制寄存器和1个波特率发生器等组成。
本项目使用串行口1和串行口2。
串行口1的两个缓冲器共用寄存器SBUF (99H),串行口2的两个缓冲器共用寄存器S2BUF(9BH)。
10位(1起始位,8位数据位,1停止位)可变波特率(9600)。
串口1对应的硬件部分是TxD和RxD,串行口2对应硬件部分是TxD2和RxD2。
串口1选择引脚P3.0(RxD)和P3.1(TxD),串口2选择引脚P1.0(RxD)和P1.1(TxD)。
串口1既可以选择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也可以选择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本文串口1提供2个选择(T1和T2),串口2只能选择T2作波特率发生器。
但是当串口1和串口2的波特率相同时,可以共用T2作为波特率发器,当T2工作在1T模式时,串行口1的波特率=SYSclk/(65536-[RL_TH2,RL_TL2])/4,SYSclk表示系统时钟频率,[RL_TH2,RL_TL2]表示T2H,T2L的定时初值设置值。
单片机串口通信及波特率设置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及波特率设置MCS-51单片机具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接口,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接收和发送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的移位寄存器使用。
1. 数据缓冲寄存器SBUFSBUF是可以直接寻址的专用寄存器。
物理上,它对应着两个寄存器,即一个发送寄存器一个接收寄存器,CPU写SBUF就是修改发送寄存器;读SBUF就是读接收寄存器。
接收器是双缓冲的,以避免在接收下一帧数据之前,CPU未能及时的响应接收器的中断,没有把上一帧的数据读走而产生两帧数据重叠的问题。
对于发送器,为了保持最大的传输速率,一般不需要双缓冲,因为发送时CPU是主动的,不会产生重叠问题。
2. 状态控制寄存器SCONSCON是一个逐位定义的8位寄存器,用于控制串行通信的方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指示串口的状态,SCON即可以字节寻址也可以位寻址,字节地址98H,地址位为98H~9FH。
它的各个位定义如下:MSB LSB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和SM1是串口的工作方式选择位,2个选择位对应4种工作方式,如下表,其中Fosc是振荡器的频率。
SM0 SM1 工作方式功能波特率0 0 0 8位同步移位寄存器Fosc/120 1 1 10位UART 可变1 02 11位UART Fosc/64或Fosc/321 1 3 11位UART 可变SM2在工作方式2和3中是多机通信的使能位。
在工作方式0中,SM2必须为0。
在工作方式1中,若SM2=1且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则接收中断标志位RI不会被激活。
在工作方式2和3中若SM2=1且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则接收中断标志RB8不会被激活,若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1,则RI置位。
此功能可用于多处理机通信。
REN为允许串行接收位,由软件置位或清除。
置位时允许串行接收,清除时禁止串行接收。
TB8是工作方式2和3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
c 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
c 51单片机串口初值计算
在C51单片机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
为了实现串口通信,我们需要对串口的波特率、停止位、数据位、校验位等进行配置。
其中,波特率是串口通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在C51单片机中,我们通常使用定时器来产生串口的波特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定时器的溢出值和分频系数来计算波特率。
假设我们要配置的波特率为9600,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定时器T1来产生波特率。
首先,我们需要将定时器T1设置为工作方式2,即自动重装载模式。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波特率的初值:
波特率= (2^SMOD / (32 * (65536 - TH1))) * 12
其中,SMOD是波特率倍增位,TH1是定时器T1的初值。
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TH1的值为:
TH1 = 65536 - (2^SMOD * 12 / (32 * 波特率))
假设SMOD=0,那么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公式代入计算出TH1的值为:
TH1 = 65536 - (2^0 * 12 / (32 * 9600)) = 0x4B88
因此,我们可以将TH1的值写入单片机的寄存器中,以配置串口的波特率。
除了配置波特率外,我们还需要配置串口的其他参数,例如停止位、数据位、校验位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对串口控制寄存器的相应位进行设置来配置。
具体配置方法可以参考单片机的数据手册或参考手册。
51系列单片机波特率的计算方法(最终版本)
STC单片机串口1用定时器1模式2做波特率发生器的计算方法一、基本原理说明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是一种既省事又精确的产生串行口波特率的方法。
原因是定时器T1工作方式2是一种8位自动重装方式,无需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送数,没有由于中断引起的误差。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设定时器T1方式2的初值为X,则有:定时器T1的溢出率=计数速率/(256-X)=fosc/(256-X)*12;(注:12分频的单片机)则方式2的波特率=2SMOD*fosc/(256-X)*12*32.二、计算题1.波特率的计算公式:9600Hz(9600bps),4800Hz(4800bps),其他波特率都有误差。
图1此图中波特率是19200BPS、57600BPS时候,存在误差2.溢出率:溢出率应该是每秒溢出的次数。
综合式: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2SMOD/32)*(fosc/(12*(256-TL1)))=(2SMOD*fosc)/(394*(256-TL1))12/fosc=每个机器周期时间(fosc单片机的晶振时钟的频率),8位定时器T1溢出一次所需的时间=(12/fosc)*(256-初值)=溢出一次所需的时间,最后用1除以该数就代表每秒溢出的次数,也称作溢出率。
计数速率=fosc/12(12分频的单片机)溢出速率=1/一次溢出时间=1/((256-TL1初值)*(12/fosc))=fosc/(12*(256-TL1初值))3.计算例题(1)若STC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为11.0592MHz,串行口1工作在方式1,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在工作模式2自动重装初值的8位定时方式,已知SMOD=0,要求串行口1的波特率为9600Hz(9600bps),请计算定时器T1的初始值TL1=?。
解答:(a)因SMOD=0,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T1的溢出率)/32=9.6Kbps计算得,T1的溢出率=9.6KHz*32=307.2KHz=0.3072MHz(b)T1的溢出率=fosc/(12*(256-TL1))=11.0592MHz/(12*(256-TL1))=0.3072MHz计算得,TL1=253=0x FDH(c)STC-ISP软件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d)C语言编写的串口1和定时器1初始化代码如下:void UartInit(void)//9600bps@11.0592MHz{PCON&=0x7F;//波特率不倍速SCON=0x50;//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AUXR&=0xBF;//定时器1时钟为Fosc/12,即12TAUXR&=0xFE;//串口1选择定时器1为波特率发生器TMOD&=0x0F;//清除定时器1模式位TMOD|=0x20;//设定定时器1为8位自动重装方式TL1=0xFD;//设定定时初值TH1=0xFD;//设定定时器重装值ET1=0;//禁止定时器1中断TR1=1;//启动定时器1}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初值:0X7FH----01111111PCON&=0X7F;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SMOD SMOD0LVDF POF GF1GF0PD IDL 值01111111 SMOD=0;表示串口1的波特率不加倍;SMOD0、LVDF、POF、GF1、GF0、PD、IDL维持原状态位不变;串口1控制寄存器SC0N初值:0X50H-----01010000SC0N&=0X50;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SM0/FE SM1SM2REN TB8RB8TI RI 值01010000 SMOD0=0,SM1=1;表示串口1工作在模式1方式;SM2=0;表示串口1在方式1非多机通信方式;REN=1;表示维持原状态位不变;TB8、RB8、TI、RI各位分别置0;辅助寄存器AUXR初值:0XBFH-----10111111AUXR&=0XBF;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T0X12T1X12UART_M0x6T2R T2_C/T T2x12EXTRAM S1ST2值10111111 T1X12=0;表示定时器1是12分频,其速度是传统8051的速度;T0X12、UART_M0x6、T2R、T2_C/T、T2x12、EXTRAM、S1ST2维持原状态位值不变;辅助寄存器AUXR初值:0XFEH------11111110AUXR&=0XFE;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T0X12T1X12UART_M0x6T2R T2_C/T T2x12EXTRAM S1ST2值11111110 S1ST2=0;表示定时器1作为串口1的波特率发生器;T0X12、T1X12、UART_M0x6、T2R、T2_C/T、T2x12、EXTRAM维持原状态位值不变;辅助寄存器AUXR初值:0XBEH------10111110AUXR&=0XBE;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T0X12T1X12UART_M0x6T2R T2_C/T T2x12EXTRAM S1ST2值10111110 T1X12=0;表示定时器1是12分频,其速度是传统8051的速度;S1ST2=0;表示定时器1作为串口1的波特率发生器;T0X12、UART_M0x6、T2R、T2_C/T、T2x12、EXTRAM维持原状态位值不变;定时器工作模式寄存器TMOD寄存器初值:0X0FH-----00001111TMOD&=0X0F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GATE C/T M1M0GATE C/T M1M0值00001111作用域与定时器1有关与定时器0有关GATE(B7)=0;表示不要求条件INT1引脚为高,并且TR1=1的条件定时,亦即定时不受任何条件限制;C/T=0;该位为0时,表示定时器1工作在定时模式;M1=0,M0=0;表示定时器1-16位自动重新加载模式;B3、B2、B1、B0维持原状态位值不变;定时器工作模式寄存器TMOD初值:0X20H------00100000TMOD|=0X20;比特B7B6B5B4B3B2B1B0名字GATE C/T M1M0GATE C/T M1M0值00100000作用域与定时器1有关与定时器0有关M1=1,M0=0;表示定时器1-8位自动重新加载模式;B7、B6、B4、B3、B2、B1、B0维持原状态位值不变;(2)若STC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为11.0592MHz,串行口1工作在方式1,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在工作模式2自动重装初值的8位定时方式,已知SMOD=1,要求串行口1的波特率为9600Hz(9600bps),请计算定时器T1的初始值TL1=?。
基于51单片机串口波特率自适应方法
基于51单⽚机串⼝波特率⾃适应⽅法 在单⽚机中,UART是常⽤的通信⽅式。
最近在研究Bootloader需要设置UART的波特率⾃适应,通过查阅资料参考了⽹友的⽅法,故借此分享我的⽅法。
⼀般的,串⼝⾃适应波特率有以下2种⽅法。
⼀是通过具有独⽴的同步字符。
使⽤串⾏通讯前,要先进⾏同步操作,即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字符与同步字符的差异调整波特率,或者通过定时器测量同步字符的位宽计算波特率。
即将串⼝接收IO电平状态进⾏定时器计时,计算出最⼩脉宽时长,即⼀帧时长,就可算出其波特率值,这种⽅式需要特定的同步字符(如:0x55、0xAA等)或者增加检测的周期。
⼆是不需要独⽴的同步字符。
即不管波特率如何,可以直接通讯。
通讯命令前导字符固定,⽐如⼀些短消息模块使⽤AT指令集,每条指令都是以AT开始的,这样虽然是命令但是有同步的作⽤,不过要求必须在真实命令到来前调整波特率,这种⽅式需要的时间周期长,因为单⽚机需要不断调整波特率去接收判断传输的字符直到通讯成功,且判断必须快速准确。
由于⽅便需要,以下实验采⽤的是⽅法⼀,使⽤单⽚机SC95F8617作为串⼝实验对象。
实验条件:内部定时器⼀个。
实验⽅法:通过定时器,连续检测UART输⼊引脚RXD上的电平变化,得到RXD上最⼩的脉宽时长计算出波特率,以达到波特率⾃适应。
参考代码如下,最后返回的就是波特率数值,其中发送的同步字符为0x55:1#define SystemClock 32000000 //HRC=32MHz2#define UART_TX P21 //TX⼝3#define UART_RX P20 //RX⼝4#define UART_TX_INIT {P2CON &= ~(1<<1);P2PH |= (1<<1);} //TX设为输⼊上拉模式5#define UART_RX_INIT {P2CON &= ~(1<<0);P2PH |= (1<<0);} //RX设为输⼊上拉模式67//波特率⾃适应8//需要⽤到读IO电平9//通过检测到最⼩的脉宽时间10 unsigned long UART_Baud_Adapt(void)11 {12 unsigned long baudrate =0;13 unsigned long t1=0,t2,t=0;14 unsigned long oldLevel,newLevel;15 unsigned char i=0;16 UART_RX_INIT; //RX设为输⼊模式1718 oldLevel = UART_RX; //读取⼀次RX的电平19while(UART_RX == 1); //等待RX被拉低20 Timer0_Open();21 Timer0_Enable();22for(i=0;i<8;) //连续检测8次电平变化,检测1个字节23 {24 newLevel = UART_RX; // 读RX的电平25if(newLevel != oldLevel) // 如果有电平变化26 {27 t2 = (unsigned long)(TH0<<8)+TL0; // 读定时器中的值28 oldLevel = newLevel; // 更新为新的引脚值29if((t1 == 0)&&(t == 0)) // 第⼀个电平变化30 {31 t1 = t2; // 记录第⼀个时刻点32 }33else// 不是第⼀个电平变化34 {35if(t == 0) // 第⼀段电平36 {37 t = t2-t1; // 记录第⼀段电平所⽤时间38 }39else// 不是第⼀段电平40 {41if((t2-t1)< t)42 {43 t = t2-t1; // 保留电平脉宽的最⼩值44 }45 }46 t1 = t2; // 更新为新的时刻点47 }48 i++; // 电平变化数+149 }50 }51 Timer0_Close();52 baudrate = (unsigned long)(t*403/400); //计算时间53 baudrate = SystemClock/baudrate; //计算波特率54return baudrate;55 }56//Timer0设置57void Timer0_Open(void)58 {59 TMCON = 0X07; //不分频60 TMOD |= 0x01; //0000 0001;Timer0设置⼯作⽅式161 TH0=TL0=0;62 }63//使能Timer064void Timer0_Enable(void)65 {66 ET0 = 1; //定时器0允许67 TR0 = 1; //打开定时器068 }69//关闭Timer070void Timer0_Close(void)71 {72 ET0 = 0; //定时器0关闭73 TR0 = 0; //关闭定时器074 } 通过实际测试多个波特率,结果如下:波特率⾃适应实验对⽐发送同步字符波特率(bps)⾃适应⽅法计算得到的波特率(bps)480047649600958919200194173840038787115200122605256000240601 从上⾯测试数据可以看到这种⽅法计算出的低速波特率还是⽐较接近的,系统时钟越快,理论上计算出来的数据越接近。
51单片机 波特率 32分频原因
51单片机波特率 32分频原因(实用版)目录1.51 单片机串口波特率概述2.51 单片机波特率设置方法3.32 分频原因及其对波特率的影响4.51 单片机与蓝牙模块通讯波特率问题5.波特率设置计算示例正文一、51 单片机串口波特率概述51 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控制器,其串口通信功能在电子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串口通信中的波特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率,通常用来表示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
51 单片机的串口波特率有多种工作方式,每种方式的波特率都不尽相同。
其中最常用的是方式一,其波特率由定时器t1 的溢出率决定。
二、51 单片机波特率设置方法在 51 单片机中,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 t1 的工作模式和溢出率来调整串口通信的波特率。
常用的设置方法如下:1.设置定时器 t1 的工作模式。
将定时器 t1 设置为工作在方式 1,这样其溢出率即为串口通信的波特率。
2.设置定时器 t1 的溢出率。
根据需要调整 fosc/12【256-th1】baudrate(2smod/32)的值,其中 fosc 为系统时钟频率,th1 为定时器t1 的计数值。
三、32 分频原因及其对波特率的影响在 51 单片机中,为了提高定时器 t1 的精度,可以采用 32 分频的方式。
32 分频的原理是将系统时钟频率 fosc 除以 32,得到定时器t1 的时钟频率。
这样可以使定时器 t1 的计数值更加精确,从而提高串口通信的波特率精度。
四、51 单片机与蓝牙模块通讯波特率问题当 51 单片机与蓝牙模块进行通讯时,需要保证两者的波特率一致。
通常情况下,51 单片机的波特率设置为 9600,而蓝牙模块的波特率也设置为 9600。
这样,两者就能正常进行串口通信。
五、波特率设置计算示例假设 51 单片机的系统时钟频率 fosc 为 11.0592MHz,需要设置的串口通信波特率为 9600。
首先,根据公式 fosc/12【256-th1】baudrate (2smod/32)计算定时器 t1 的溢出率,得到 th1 的值为 255。
51系列单片机波特率的计算方法
51系列单片机波特率的计算方法概述51系列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
在串行通信中,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计算正确的波特率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的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51系列单片机波特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际应用中的示例。
计算机波特率的原理波特率是通过改变每个数据位的传输时间来实现的。
对于51系列单片机,它的波特率是由两个寄存器控制的,分别是TH1和TL1、这两个寄存器是16位的,它们的值决定了单片机串口的传输速度。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波特率=定时器1溢出率×(TH1×256+TL1)其中,定时器1的溢出率是一个常数,取决于单片机的时钟源和预分频系数。
对于常用的外部振荡器时钟源,定时器1的溢出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定时器1溢出率=(2^SMOD/32)×(12×10^6/PSM)其中,SMOD是串口模块的倍频系数,可以取1或者0。
PSM是定时器1的预分频系数,可以取1、2、4、8实际应用示例假设我们要使用一个频率为12MHz的外部振荡器作为时钟源,希望设置波特率为9600。
接下来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计算波特率:1.根据提供的时钟源频率和波特率,计算出定时器1溢出率:定时器1溢出率=(2^SMOD/32)×(12×10^6/PSM)=(2^1/32)×(12×10^6/1)2.计算TH1和TL1的值:波特率=定时器1溢出率×(TH1×256+TL1)TH1×256+TL1≈0.128由于TH1和TL1都是整数,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最接近0.128的数作为TH1和TL1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TH1=0,TL1=333.设置串口的工作模式和配置寄存器:在上述计算中,我们假设SMOD=1,PSM=1、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通过修改SM0/SM1和PS0/PS1/PS2位来设置倍频系数和预分频系数。
51单片机波特率设置
51系列的单片机中都有两个定时器T0和T1,网上的资料挺多的,52单片机比51单片机的资源多了一个定时器T2和128字节的ram。
定时器T2的功能比T1、T0都强大,但描述它的资料不多,可能是使用得比较少的缘故吧。
它是一个16位的具有自动重装和捕获能力的定时/计数器,它的计数时钟源可以是内部的机器周期,也可以是P1.0输入的外部时钟脉冲。
T2的控制寄存器的功能描述如下:T2CON(T2的控制寄存器),字节地址0C8H:符号TF2 EXF2 RCLK TCLK EXEN2 TR2 C/T2 CP/RT2各位的定义如下:TF2:定时/计数器2溢出标志,T2溢出时置位,并申请中断。
只能用软件清除,但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使用的时候,(即RCLK=1或TCLK=1),T2溢出时不对TF2置位。
EXF2:当EXEN2=1时,且T2EX引脚(P1.0)出现负跳变而造成T2的捕获或重装的时候,EXF2置位并申请中断。
EXF2也是只能通过软件来清除的。
RCLK:串行接收时钟标志,只能通过软件的置位或清除;用来选择T1(RCLK=0)还是T2(RCLK=1)来作为串行接收的波特率产生器TCLK:串行发送时钟标志,只能通过软件的置位或清除;用来选择T1(TCLK=0)还是T2(TCLK=1)来作为串行发送的波特率产生器EXEN2:T2的外部允许标志,只能通过软件的置位或清除;EXEN2=0:禁止外部时钟触发T2;EXEN2=1:当T2未用作串行波特率发生器时,允许外部时钟触发T2,当T2EX引脚输入一个负跳变的时候,将引起T2的捕获或重装,并置位EXF2,申请中断。
TR2:T2的启动控制标志;TR2=0:停止T2;TR2=1:启动T2C/T2:T2的定时方式或计数方式选择位。
只能通过软件的置位或清除;C/T2=0:选择T2为定时器方式;C/T2=1:选择T2为计数器方式,下降沿触发。
CP/RT2:捕获/重装载标志,只能通过软件的置位或清除。
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
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值以后芯片就默认该值为波特率,而不需要其他设置?是跟PCON或者SCON有关吗当然有关了,PCON决定波特率是否加倍,不设置是不加倍,SCON决定串口工作方式如接收位数及有没有时钟等为什么CC2530芯片无法与51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CC2530内部就有8051内核呀,不用别配单片机呀。
51单片机用定时器T1或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为什么不用T0。
51单片机只有 T1、T0,没有T2(52才有)。
如果工作在方式0,方式1、方式2 的话,51单片机的T0、T1都可以做波特率发生器(一般是方式2做波特率发生器)。
但是T0可以工作在方式3,T1不能工作在方式3。
这种情况下,只能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 的资源TF1、TR1给了t0,t0工作在方式3,可以当做定时器、计数器用。
而如果用t0做波特率发生器,因为T1不能工作在方式3,方式3就没法用了。
51单片机串口通讯程序使用12M晶振单片机没有1T模式波特率为9600 那位哥们知道给点提示也好啊先谢了12m/9600=1250你需要的就是把时钟分频与波特率的分频设置好,是他们相乘等于1250.分频的设置应该都在时钟的寄存器与串口通讯的寄存器里吧。
51单片机串口通讯,单片机为什么只能接收一次指令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单片机当然不可能只接受一次指令,如果只能接受一次指令,那么应该是程序有问题。
51单片机ct107d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怎么写?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编写步骤是:1、初始化串口相关的寄存器。
2、可以用中断模式,也可以用查询模式,取决于应用场合。
3、收发数据取决于标志位TI和RI。
举例如下:#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main(){uchar tmp,t;TMOD=0x20; 初始化SCON=0x50TH0=0xfd;TL0=0xfd;TR1=1;while(1){if(RI) 如果有串口数据传来{tmp=SBUF; 接受数据t=100;while(t--);SBUF=tmp; 将数据回传while(TI);TI=0;}}}MCS_51单片机串口按波特率为1.2KHZ工作,试确定定时器t1的初始值,晶振fosc=12Mhzfosc = 12MHz,于是系统时钟fsys = 12MHz/12 = 1MHz若按1.2kHz工作,则定时周期为1MHz/1.2kHz ≈ 833因此T1初始值应为65536 - 833 = 64703 = FCBFh,因此TH1 = 0xFC,TL1 = 0xB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184MHZ时RCAP的选值 24MHZ时RCAP的选值 波特率 RCAP2H RCAP2L 波特率 RCAP2H RCAP2L 误差 4800 FF 70 4800 FF 64 0.25 9600 FF B8 9600 FF B2 0.13 14400 FF D0 14400 FF CC 0.08 19200 FF DC 19200 FF D9 0.06 38400 FF EE 38400 FF EC 0.48 57600 FF F4 57600 FF F3 0.02 115200 FF FA 115200 FF F9× 0.49 注:打×的经本人调试是有问题的,大家最好不要选择。你可以自己测试下
波特率 4800 9600 14400 19200 38400
误差 0.04 0.02 0.32 0.49 0.26
T2定时器作波特率发生器
公式: 11.0592MHZ时RCAP的选值 波特率 RCAP2H RCAP2L 4800 FF B8 9600 FF DC 14400 FF E8 19200 FF EE 38400 FF F7 57600 FF FA 115200 FF FD 波特率 = fosc/(32*(65536 - (RCAP2H,RCAP2L))) 12MHZ时RCAP的选值 波特率 RCAP2H RCAP2L 误差 4800 FF B2 0.13 9600 FF D9 0.06 14400 FF E6 0.04 19200 FF EC 0.47 38400 FF F6 0.23 57600 FF F9× 0.49 115200 FF FD× 0.26
T1定时器作波特率发生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式: 11.0592MHZ时TH1的选值 波特率 SMOD = 0 SMOD = 1 4800 FA F4 9600 FD FA 14400 FE FC 19200 FD 22.1184MHZ时TH1的选值 波特率 SMOD = 0 SMOD = 1 4800 F4 E8 9600 FA F4 14400 FC F8 19200 FD FA 38400 FD 波特率 = (2的SMOD次方/32)*fosc/(12*(256-TH1)) 12MHZ时TH1的选值 波特率 SMOD = 0 误差 SMOD = 1 误差 4800 F9× 0.49 F3 0.02 9600 FD× 0.26 F9× 0.49 14400 FE× 0.17 FC× 0.34 19200 FD× 0.26 24MHZ时TH1的选值 SMOD = 0 误差 SMOD = 1 F3 0.02 E6 F9× 0.49 F3 FC× 0.34 F7 FD× 0.26 F9× FE× 0.37 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