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乙醇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个模块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本章教材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代表有机物——乙醇,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推出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三.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结构、乙醇的性质及其键的断裂方式四.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有关性质五.教法建议与学法指导1.教法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思路,注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本节为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课,而有机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
加强结构教学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性质规律。
因此,结构教学在整个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一般原则,按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学习和形容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姓名班级小组组评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芳审核:审批:时间: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划出重要知识,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组长负责收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提高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苯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问题导学】1.苯的发现:。
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
3.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毒性,溶解性,密度比水,熔、沸点比较。
4苯的化学性质(1)苯在空气中点燃产生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苯与(液溴、溴水)在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3)苯与浓硝酸在作用下发生反应,(温度为),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4)写出苯与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课前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D.苯属于一种烃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的反应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C.苯在空气中燃烧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4.(多选)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说课: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教材分析《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本节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的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作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模式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认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并且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本节是整个第3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设计成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二、学情分析乙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乙醇,对乙醇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胜心强、兴趣广泛,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自主学习方面,虽然经过了高一一学期的训练,仍然显得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培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结构、性质和主要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加工能力。
六、教学方法提问、实验、探究、讨论七、教学用品1. 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
2. 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精心准备,提供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方案,做实验验证有关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
《高中化学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必修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2007年第三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 设计《课课练》,并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优化作业》。
二、实施方式设计预习提纲,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辅助相应适量的《课课练》和优化作业,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巩固.预习提纲的结构分为:预习要点(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建议等),学习摘要,尝试应用与交流,问题整理反馈。
《课课练》和优化作业分基础巩固(90%)和拓展提高(10%)两部分,并规定合理的量和完成时间,力求课堂完成、课堂反馈、课堂解决.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
先学后讲:课前预学探究,课中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 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 巩固训练与分层辅导: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分层辅导,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学为组长、副组长),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 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
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2010学年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建议(陆伟斌)
必修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建议广州市第四中学陆伟斌一、教材分析1.功能和地位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的功能,从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看,本章作为“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从高中课程体系看,必修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认识有机化学的概况、主要研究方法。
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既要感受到有机“有用”,也要掌握到基本方法,让最为基本的观念植根于脑海中,能够把这些观念作为选修5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中,这些基本的观念包括:①碳四价;②所有饱和碳原子的四个共价键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延伸,因此,甲烷分子是空间结构的正四面体分子,烷烃中的碳链呈锯齿状;③同分异构体是有机物的普遍现象,不能够简单的用分子式表示具体的有机物;④有机反应常常需要通过分析“化学键的变化情况”来认识反应产物;⑤碳骨架的多样性。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人教版教科书选取“甲烷”作有机化学内容的开端,不仅因为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性质稳定、典型,容易学习,还在于帮助学生认清有机物的主角――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由此类推出“烷烃”,通过学习烷烃,可以认识到有机物的骨架――碳架的结构特点。
由于碳骨架的多样性、同分异构现象普遍,我们不能仅仅从组成的角度认识有机物,还必须深入到分子结构的角度去理解有机物的性质,加深结构决定意识的基本观念。
由于涉及共价键、空间构型、碳骨架的结合方式等抽象的微观概念,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图式、模型。
制作四面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提供感性素材。
通过微观结构的形象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碳原子的“结构”,从而植根于脑海中。
将来在没有形象提示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想象出碳原子的成键方向(键角),实现实物模型到思维模型的转化。
甲烷氯代的“科学探究”除了帮助学生认识取代反应外,还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有机反应的特点(反应速率慢、副反应多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3.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及之后的课时内容可侧重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的讲解,辅以相关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新)
11
是否应引入原子半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原子 半径 越大
核对外层 电子的吸 引力越小
越易失 电子
越难得 电子
金属性 越强
非金属 性越弱
若不引入此有关系,则只能在实验基础上加以归纳 若引入此有关系,则可以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12
案例1: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方法1:和同一物质 反应,看反应能力。 可选用氢气。
方法2:利用强制弱的规律。 氯气和可以和溴 离子、碘
离子反应,而溴单质可以 和碘离子反应。
查阅资料:与氢气的 进行实验:氯能置换溴、 反应能力逐渐减弱。 碘,溴能置换碘。
得出结论:同主族由上向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5
关于物质结构
36号以后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不 要
3
d、f、g等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求
4
离域Π键、含d轨道的杂化
5
AB5以上复杂分子的构型
6
金属的能带理论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2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
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424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乙烯是继烷烃之后,对不饱和烃首次学习,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习奠定基础。
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
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
利用乙烯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备物质介绍乙烯的用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乙烯是重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活、能源占重要地位。
通过性质学习,深化在整个有机化学及生活中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对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不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②具备一定理解、推理能力,合作探究的习惯逐渐养成。
【课标分析】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能辨析乙烯的形态,初步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能从乙烯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乙烯的微观结构预测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能解释其原因。
素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乙烷的结构和碳原子成键方式,分析推理乙烯的结构;根据推理搭建乙烯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乙烯的化学性质。
素养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乙烯的化学性质大胆进行推测,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的设想。
素养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验操作要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利用加成反应制备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学策略】类比学习、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提升。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本节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曾学习了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本节教材是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性质,从甲烷的结构特点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异构现象,从结构的多样性初步认识种类繁多的有机物。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重新认识有机化合物,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半通性。
(2)了解甲烷的存在与用途。
(3)理解烃的概念。
(4)掌握甲烷的性质,初步建立取代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通性以及甲烷的存在。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生产紧密关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烷的性质。
2.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的通性1.含有碳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2.有机化合物的共性:多数有机物熔点、沸点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燃烧。
二、有机化合物性质(甲烷)1.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2.甲烷的存在: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石油气也含甲烷。
3.甲烷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四价理论。
(2)了解甲烷及其同系列简单烷烃的结构。
(3)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及同分异构体。
2.过程与方法[来源:](1)通过甲烷立体结构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同分异构现象的学习,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有机世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碳的四价理论。
(2)甲烷及同系列烷烃的结构分析。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2》必修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2、了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重点)3、理解同分异构体的含义,会书写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重难点)(2)过程与方法应用“类比”的思想,分析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方法,应用“有序思维”思想用“减碳法”书写同分异构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用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工作的复杂性及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2、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结合其他原子,也可以彼此间形成碳链和碳环;3、碳原子间及碳和其他原子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展示】甲烷、乙烷、丙烷球棍模型【板书】二、烷烃1、烃: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烷烃的特点:(1)单键: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2)饱和: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3、烷烃的通式:Cn H2n+2(n≥1)4、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 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5、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过渡迁移】试动手拼插出C4H10的球棍模型,观察碳骨架形状,写出其结构式、整理笔记1、小组分工动手拼插出下列模型,写出其结构式和结构简式;2、思考三种分子在元素组成上的共同点?3、讨论三种分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结构简式:CH4 CH3CH3 CH3CH2CH3分子式:CH4 C2H6 C3H8观察总结烷烃的结构特点,利用数列原理推理出烷烃的通式。
体会同系物的概念。
通过甲烷的化学性质推测烷烃的性质。
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结构简式。
【投影】【板书】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过渡】 C 5H 12有同分异构体吗?你能写出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吗?【讲解】有序思维:思维的有序化能使我们解决问题时不容易出错——减碳法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乙烯》乙烯 教案
1、认识乙烯及加成反应。
2、掌握有机物氧化反应、可燃性等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养成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形成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感受乙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引导学生发现有机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并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形成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根本认识,建立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打开学习有机化学之门,对于必修和选修阶段的有机化学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目标
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乙烯可以,酸性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乙烯可以被氧化剂氧化,具有还原性,尝试写出方程式。
乙烯这样有别于甲烷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甲烷中混有乙烯,是否可以通入KMnO4溶液除去乙烯?
完成方程式书写。
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不可以,由杂质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果: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生成了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源自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
引入主题
乙烯的
工业制法
石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石油取之于地底,如何将原油提炼成我们需要的工业原料呢?我们来学习石油如何炼制?有什么产品呢?
汽车动力,工业使用等
思考,翻看课本石蜡油分解实验。
环节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入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
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
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
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在__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 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开始,也是对第一章中所学内 容的应用和深化。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基本理解物 质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认识通过通过物 质的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原理和方法;能认识物质 的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变化的规律,掌握控制物质 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知识属于化 学基本理论范围。本章知识及应用是高考的重点、 热点。
高考在向着让你不用长期准备,也无法突 击准备的方向健康发展。
——教育部考试中心官员说
高考取胜的“法宝”:
学习潜能、学习方法、自学能力、
科学思维、平常积累、心理素质。
谢谢大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内容分析各章内容的分析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4
一、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在小高考、 高考中的地位 二、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内容分析 三、教学建议
1.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在小高考中的地 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必修一、必修二在小 高考中占85%,是重中之中;根据江苏省 教育厅文件要求,高一年级是不能分班的, 作为老师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2.必修二可以说和高考要求的各册书均 有联系,是基础。我们必须研究针对高考 的深度、广度、难度,又必须考虑时间的 允许度。
(二)第二章内容综合解说
2.教材内容简介
共分三节,按照教参新课大约需8~9课时, 具体分解如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标导 学] 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 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遵循 的规律。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标导学] 1.了解一次能源和 二次能源的含义,认识化学能源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第二课时[课标导学] 1、 理解认识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其应用 2、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 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第三节 化学 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课标导学]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 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认识控制反尖条件 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第二课时[课标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 限度的概念和本质原因,能根据其外部特征进行判断。了解影响化学反 应限度的因素。2.认识在化学反应限度上控制反应条件的积极意义; 初步认识提高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用途。(附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1. 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2. 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下内容暂不宜拓展:3. 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本章学业评价标准第一节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3.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与常见的强氧化演示反应中断键和成键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
6.通过拼接乙烷、丙烷、丁烷的球棍模型,了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异同,建立同系物、4个碳原子的相互结合方式,感受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通过观察模型,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
2.知道乙烯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3.知道乙烯与甲烷一样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建立乙烯加成反应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通过观察和分析“石蜡油分解实验”的现象感受乙烯与烷烃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拼接模型了解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断键成键位置,根据模型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习从断键成键位置理解典型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方法。
5.通过观察模型,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8.通过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初步学习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思路: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预测苯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收集实验事实判断预测是否正确,并尝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预测与事实的差异。
感受有机化合物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
能够根据球棍模型写出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课外调查等方式,认识乙烯、苯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
分析推理乙醇结构的特点,通过拼接球棍模型了解乙醇的分2. 知道官能团的概念,知道乙醇的官能团是—酸的官能团是—COOH 。
3.知道乙醇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低于100℃,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知道乙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16.6℃,当温度低于熔点时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又称为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4. 能够根据乙酸的结构模型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够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单质、碱、碱性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知道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酸的酸性强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知道乙酸能够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拼接球棍模型了解反应过程中断键成键位置,能够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通过观察生成乙酸乙酯的实验,理解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6.通过对比乙醇与乙酸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异同,感受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
7.知道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可以被氧化为乙酸,通过拼接球棍模型了解反应过程中断键成键位置,并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通过学习乙醇、乙酸的用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结构特点。
知道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而淀粉与纤维素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通过实验知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通过实验知道蔗糖在酸催条件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知道淀粉在催化剂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知道油脂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并知道相应的水解产物;知道蛋白质在酶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4.知道糖类、油脂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知道蛋白质人体内具有重要作用。
四、课时安排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课时(甲烷1课时;烷烃1课时)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2课时(乙烯1课时;苯1课时)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2课时(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2课时(糖类和蛋白质1课时;油脂1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测验与讲评 2课时总共 12课时五、教学建议本章的结构主线很明确:“结构(组成)-性质-用途”,它既是有机教学主线,也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方法。
本章学习的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选取的典型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以这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物质为切入点,从实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贯穿“结构、性质与用途”的有机教学主线。
从而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章课本上的2个【实践活动】、3个【科学探究】、4个【学与问】、2个【思考与交流】、6个【实验】、2个【科学视野】、1个【科学史话】等等栏目。
合理运用课本上的不同栏目,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结构模型进行教学,体现有机化学学习的特点化学科学对微观粒子结构的研究离不开模型方法,模型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
“建立和利用模型”的方法是本节课要落实的另一个主要方法。
充分利用烷烃的分子球棍模型,结合[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同时理解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最后把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落实到各种典型代表物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上,是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环节。
广州市学业评价标准非常重视利用结构模型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知道甲烷的元素组成及分子式,通过拼接制作甲烷的分子模型了解甲烷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学习根据分子模型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5.建立甲烷取代反应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观察和分析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球棍模型演示反应中断键和成键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
6.通过拼接乙烷、丙烷、丁烷的球棍模型,了解烷烃的组成特点(包括通式)、结构特点及性质异同,建立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能根据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简单的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8.通过用球棍模型拼接4个碳原子的相互结合方式,感受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通过观察模型,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
4.建立乙烯取代反应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通过观察和分析“石蜡油分解实验”的现象感受乙烯与烷烃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拼接模型了解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断键成键位置,根据模型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习从断键成键位置理解典型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方法。
5.通过观察模型,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8.通过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初步学习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思路: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预测苯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收集实验事实判断预测是否正确,并尝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预测与事实的差异。
感受有机化合物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
能够根据球棍模型写出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通过对比金属钠投入煤油、乙醇、水中的不同现象,分析推理乙醇结构的特点,通过拼接球棍模型了解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能够根据乙酸的结构模型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够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单质、碱、碱性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知道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酸的酸性强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知道乙酸能够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拼接球棍模型理解反应过程中断键成键位置,能够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通过观察生成乙酸乙酯的实验,理解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7.知道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可以被氧化为乙酸,通过拼接球棍模型理解反应过程中断键成键位置,并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充分利用烷烃的分子球棍模型,结合[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案例如下:案例1甲烷的第一课时,课本60页[实践活动]甲烷的模型制作,先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木棒等代用品制作简易模型,结合立体几何的知识,感受甲烷的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初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
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简单方法。
案例2在甲烷分子模型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以结合课本62页[学与问]继续制作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分子模型,应强调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如键的长度、夹角等),通过模型感受碳架的空间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为直线结构?键是否可以旋转?C原子有没有其他连接方式?归纳出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不是直线而是锯齿形的链状;不是平面而是多个四面体的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单键之间可以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