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题汇编0测量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竞赛资料(系统整理)

初中物理竞赛资料(系统整理)

竞赛辅导第一讲、《测量》1、物理量单位的词头因素101210910610310210110-110-210-310-610-910-12名称太吉兆千百十分厘毫微纳皮符号TGMkhdadcmμnp2、测量的准确程度(准确度)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决定。

3、测量工具的选择由测量需要达到的要求决定。

4、测量误差是不能消除的。

测量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测量值×100%。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一般有:①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原理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初中物理中应学会的测量:长度、时间、体积、面积、质量、密度、力、压强、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家庭电路的用电量、温度、物质的比热容等。

6、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累积法”、“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等等。

例题:1、某同学测定出物体的长度的三组数据分别是 2.001dm 、2.004dm 、2.003dm 。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dm 第二次测量中的正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本次测量的有效数字是位;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2、常见啤酒瓶的容积约为()A 、640cm 3B、64cm 3C 、6.4dm 3D、64dm33、给你一个小钢珠、一把直尺、一块三角板,你如何较准确地测出小钢珠的直径?4、如图,截取一段长为L 0的细管,找一直径为D 的钢珠,吧钢珠放在细管上方,如题图示,再测出管底到球顶部的高度L ,则细管的内径为。

5、有一条河道宽8m ,其横截面积如图所示,要计算小河的容积,需要测量出它的横截面积。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每隔1m 测出河道的深度(尺寸见图所示,单位为m )。

试粗略计算小河的横截面积。

第二讲、《机械运动》1、整个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物理学中所研究的运动都是相对运动。

2、“速度”实际上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测量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测量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单位是力的单位?A. 米B. 千克C. 牛顿D. 秒答案:C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00,000 km/sB. 3,000,000 km/hC. 3,000,000 m/sD. 30,000,000 m/s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B. 华氏度C. 牛顿D. 帕斯卡答案:A4.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压V和电流I的关系是:A. V = IRB. I = VRC. R = VID. R = IV答案:A5.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木头C. 铜D. 玻璃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_米/秒。

答案:3402. 1千克力等于__________牛顿。

答案:9.83. 光年是表示_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_。

答案:安培5. 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

答案:瓦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3. 请解释什么是折射率。

答案:折射率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速的变化率,它反映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4.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受到的重力为49牛顿,请计算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6)答案: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49牛顿 / 6 = 8.17牛顿。

初一物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物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物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299,792 km/sC. 299,792 km/sD. 299,792 km/s2. 下列哪个物体的密度最大?A. 水B. 空气C. 铁D. 木头3. 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A. 质量B. 温度C. 体积D. 以上都是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40 m/sB. 1000 m/sC. 34 km/hD. 34 m/s5.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镜子反射D. 水下物体看起来位置偏移6.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A. 压力B. 接触面积C. 物体速度D. 物体质量7.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A. 物体的形状B. 物体的质量C. 物体的运动状态D. 物体的密度8.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改变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9. 电流的单位是什么?A. 伏特B. 安培C. 欧姆D. 瓦特10. 什么是串联电路?A. 电路元件首尾相连B. 电路元件并排放置C. 电路元件交叉连接D. 电路元件随机排列答案:1. B2. C3. D4. A5. C6. A7. B8. A9. B 10.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当物体的________大于或小于________时,物体会上浮或下沉。

13.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________。

14.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________定律。

15.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________。

答案:11. 红、绿、蓝12. 浮力、重力13. F=ma14. 焦耳定律15. V=IR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请简述什么是光的反射?17. 请解释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18. 请说明什么是电路的短路?19. 请描述什么是物体的热膨胀?答案:16.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初中物理竞赛题 (2)

初中物理竞赛题 (2)

初中物理竞赛题题目一:测量实验与误差分析题目描述小明使用皮尺测量了一本书的长度为20.5厘米。

然而,他的朋友小红使用千分尺测量了同一本书的长度为20.503厘米。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测量结果哪个更准确?为什么?解析与答案测量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确定某个物理量的大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误差的问题,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小明使用的皮尺是一个直尺,它的刻度是每厘米为单位的,因此小明测得的长度为20.5厘米。

而小红使用的千分尺可以测量更加精确的长度,它的刻度是每毫米为单位的,所以小红测得的长度为20.503厘米。

从测量结果来看,小红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这是因为千分尺的刻度更加精细,可以测量更小的长度单位,所以小红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书的长度。

在误差分析中,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者操作方法等原因而造成的,它导致了测量结果的偏差。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波动。

在这个题目中,皮尺的刻度是每厘米为单位的,而千分尺的刻度是每毫米为单位的。

因此,小明使用皮尺测量书的长度时,存在一个系统误差,由于刻度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个固定的偏差。

而小红使用千分尺测量时,由于千分尺的刻度更加精细,所以系统误差相对较小。

此外,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无论是使用皮尺还是千分尺测量,我们都无法完全消除随机误差。

但是,使用更加精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小红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题目二:速度与运动问题题目描述小明骑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向前行驶,同时小红以8 m/s的速度从他的后面追赶。

如果小明和小红之间的距离为100米,那么小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小明?解析与答案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在这个问题中,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分别为10 m/s和8 m/s。

设小红从追赶开始到追上小明的时间为t秒,则小红行驶的距离为8t米,小明行驶的距离为10t米。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cm×10mm=106mm B:10.6cm=10.6×10=106mmC:10.6cm=10.6×0.01cm=0.106m D:10.6cm=10.6×0.01m=0.106m2、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80.0mm,若换用厘米作单位,应是()A:18cm B:18.0cm C:18.00cm D:180cm3、下列是同学们对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A: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cmB: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C:教室中普通标准型40W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m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5dm4、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0m,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A:1.00m B:0.982m C:1.020m D:0.987m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V约为()A:∏D2L1 B:1/4∏D2L1C:1/4∏D2(L1+L2)D:1/4∏D2(L1-L2)7、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1cm、17.79cm、17.28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指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大?物体长度是多少?8、一个很大的球,它的直径比一般人的身高还要大,如何利用三角板、刻度尺、一个小球、一根较长的直木棒测量大球的直径?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教室的长度为7.643m,这名同学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在这四个数字中,数字()是可靠的,数字()是估计的。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B. 生活中的器物 C.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D. 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答案:A - 人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是: A. 自然界总能量守恒 B. 弹性碰撞动量守恒 C.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 D. 电磁能守恒答案:C -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3.在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冰的融化 B. 铁的锈蚀 C. 酸的中和 D. 木材的燃烧答案:A - 冰的融化4.以下哪个量具有标量性质? A. 力 B. 质量 C. 速度 D. 加速度答案:B - 质量二、填空题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的状态称为__静止__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__匀加速直线运动__。

3.变化快速的物理量称为__瞬时物理量__。

4.以一定的速度从高处往下抛出的物体属于__斜抛运动__。

三、解答题1.请解释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铁锅底部的接触面积较小?答:铁锅在加热时会膨胀,而膨胀后的铁锅会增加它与火源的接触面积,使传热速率加快,从而使烧煮更加迅速。

2.描述物体水平抛体的运动规律。

答:水平抛体的运动规律是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水平分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而垂直方向的速度则会随时间变化而增加或减小。

四、简答题1.什么是力?答: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推动物体改变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答: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只有互相作用的物体总动量守恒,即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五、计算题1.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高处自由落体,求它在3秒后下落的距离。

答: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0 * t + 0.5 * g * t^2其中,v0为初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A. 300,000 km/sB. 3.0×10^8 m/sC. 3.0×10^5 km/sD. 3.0×10^6 km/s2. 一个物体的重力为50N,其质量为:A. 5 kgB. 50 kgC. 0.5 kgD. 0.05 kg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速度C. 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D.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二、填空题1.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2. 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其动能的表达式为______。

3.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______表示。

三、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

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

2.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通过电流为2A,持续时间为30秒。

求电路中产生的热量。

四、实验设计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2. 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浮力。

五、简答题1. 请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水中物体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2. 描述一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是如何影响导体电阻的。

希望以上试题能对参赛者有所帮助。

在准备竞赛时,除了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外,还应注重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预祝参赛者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2024年)(附答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2024年)(附答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2024年)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 2。

容器内放有一密度为0.4g/cm 3、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木块A ,将一物块B 放在A 的正上方,用一条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木块底部中心和柱形容器中心。

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2.4kg 的水后停止加水,此时木块A 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绳受到的拉力为1N ,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 1;再将物块B 取下并缓慢放入水中直到浸没时,细绳刚好断掉,液面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 2。

已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 。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绳的长度为8cmB .物体B 的密度为3g/cm 3C .h 1:h 2=16:17D .物块B 最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2.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 、B 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 ,30cm 、密度之比A B :3:1ρρ=。

将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放在A 的上面,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 (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乙中,物块A 的重力为204N :②物块A 的密度为331.210kg /m ⨯;③图丙中,要使B 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 ,应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23;④图丙中,将A沿水平方向截取1726,将截取部分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余下部分和截取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3.如图甲所示,一个滑轮组竖直固定在水平支架上,已知每个滑轮均重20N,滑轮组下端挂有重为G的物体A,用力F通过滑轮组绳的末端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A,重物A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力F做功的功率P随物体上升速度v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滑轮与轴的摩擦、绳的质量忽略不计,g取10N/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120NB.滑轮组对水平支架的拉力为140NC.拉力F的功率为1.2W时,10s内滑轮组对物体A做功12JD.若在物体A下再加挂30N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86.7%4.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用轻质细杆固定在容器底部,容器内底面积为400cm2。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cm×10mm=106mm B:10.6cm=10.6×10=106mmC:10.6cm=10.6×0.01cm=0.106m D:10.6cm=10.6×0.01m=0.106m2、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80.0mm,若换用厘米作单位,应是()A:18cm B:18.0cm C:18.00cm D:180cm3、下列是同学们对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A: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cmB: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C:教室中普通标准型40W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m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5dm4、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0m,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A:1.00m B:0.982m C:1.020m D:0.987m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V约为()A:∏D2L1 B:1/4∏D2L1C:1/4∏D2(L1+L2)D:1/4∏D2(L1-L2)7、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1cm、17.79cm、17.28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指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大?物体长度是多少?8、一个很大的球,它的直径比一般人的身高还要大,如何利用三角板、刻度尺、一个小球、一根较长的直木棒测量大球的直径?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长度测量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教室的长度为7.643m,这名同学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在这四个数字中,数字()是可靠的,数字()是估计的。

初中物理竞赛题

初中物理竞赛题

初中物理竞赛题初中物理竞赛题是一项旨在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竞赛活动。

参加这项竞赛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基础,熟悉常见的物理实验和测量方法,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竞赛题。

问题一:测量方法小明想要测量一段铁链的长度,请问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测量方法?请列举至少三种测量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

解答:小明应该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来测量铁链的长度。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测量方法:1. 直尺测量法:直接使用直尺测量铁链的长度。

将直尺的零刻度与铁链的一端对齐,然后读取铁链的另一端与直尺刻度差值,即可得到铁链的长度。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直尺的刻度已经被标定,可以直接读取长度。

2. 延伸测量法:使用一个可以延伸的测量工具,如卷尺、钢尺等,将测量工具的一端与铁链的一端对齐,然后延伸铁链的长度,直到测量工具的另一端与铁链的另一端对齐。

读取延伸测量工具上的刻度差值,即可得到铁链的长度。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测量工具可以延伸,并且刻度已经被标定。

3. 光学测量法:使用光学仪器测量铁链的长度。

将铁链放置在光学测量仪器上,观察和测量铁链的长度。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光学测量仪器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尺寸,如显微镜、激光测距仪等。

问题二:力的计算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某个物体所受的重力,结果为20N,请问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假设重力加速度为10m/s²)解答:根据力的定义,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已知力为20N,重力加速度为10m/s²,可以使用此公式来计算物体的质量:F = m * g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

由于已知了力和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可以将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20N = m * 10m/s²m = 20N / 10m/s² = 2kg因此,物体的质量为2kg。

问题三:电路分析如图所示为一个电路图,请问开关S打开后,电流从哪个方向流过电阻R1和电阻R2?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在开关S关闭时,电阻R1和电阻R2处于串联状态。

全国中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真题集

全国中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真题集

全国中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真题集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面哪项不属于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实验装置?A. 电磁铁B. 电热水壶C. 发电机D. 风力发电机2. 静电场内,一带正电的球靠近一个带负电的球,下列哪项说法正确?A. 两球之间会发生引力作用B. 两球之间会发生斥力作用C. 两球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力D. 只有在空气中才会有作用力3. 以下哪项属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A. F = maB. F = m × g × hC. W = F × dD. P = F/A4. 轻有一根质量为m的绳,一端系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绳的另一端拴住了质量为m的物体A,并沿桌面向右手方向施加了一个恒力F0,物体A与绳子与桌面均无摩擦,当物体A受力F0作用时沿有无摩擦的支撑物无限拉伸的绳子匀减速运动。

下列关于物理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A瞬间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B. 绳所受张力的大小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C. 物体A所受加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D. 物体A受到的附加力的大小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5. 在真空中作自由下落运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等于9.8 m/s²B. 物体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相等C. 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加速度等于9.8 m/s²D. 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第二部分:填空题1. 根据【选择题1】的回答,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实验装置中,电能被转化为热能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真空中作自由下落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3.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表示_____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而a表示___________。

4. 在【选择题4】的实验中,物体A瞬间速度大小的变化符合_________________。

5. 手机中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初中物理实验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实验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实验竞赛试题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弹簧秤2. 刻度尺3. 秒表4. 质量已知的物体5. 滑轮系统6. 细绳7. 钩码三、实验内容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重力1. 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

2. 记录数据并计算重力加速度。

3. 分析数据,讨论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误差来源。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1. 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距离和时间。

2. 绘制速度-时间图,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根据实验数据,推导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三:验证杠杆平衡条件1. 利用滑轮系统和钩码,设置不同的杠杆平衡状态。

2. 测量力臂长度和作用力大小。

3.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四、实验步骤1.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

2. 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

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检查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误差。

4.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六、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和分析。

2. 实验数据要清晰、准确,图表要规范。

3. 分析讨论要深入,能够反映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报告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理实验竞赛,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八、评分标准1. 实验操作规范性(20%)2. 实验数据准确性(30%)3. 实验分析和讨论深度(30%)4.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20%)请同学们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初中物理竞赛力学辅导-测量问题一

初中物理竞赛力学辅导-测量问题一

测量问题一1.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

从这个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思路点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正确的读法是读数的末位数字是估读的(注意:估读数字只能有一位),例如,如图,以最小刻度为1cm的米尺量一个长约为12 cm的物体的长度时,若该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超过12cm刻度线,其超过部分用目测若约为一个最小刻度长的南,则该长度应读为12.4cm,其中0.4cm的4这一位就是估读的,它不一定很准,也可能超过0.4cm,也可能少于0.4cm.对于这一数值,若只读为12cm或者读为12.43cm,则都是不对的.前者没有进行估读,会使人误以为12cm的2这一位是估读的;后者则由于4这一位就是估读的,若再在其更下一位估读一个数字,显然是没有意义的.由上可见,本题读得的长度是16.34cm,其中最末位的0.04cm即0.4mm是估读的,可见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答案:C2.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0。

思路点拨要将近千个小橡胶垫圈一个接一个地叠起来,实际上很难做到的,更不要说叠起来还要测量其总厚度了.因此,选项A和B所用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是简易可行的.理论上说,只要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则M/M1等就是这些垫圈的总数了.但实际上测一个垫圈的质量却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垫圈可能不很均匀,只取一个垫圈,则其质量可能偏大或偏小,这会使最后得出总数误差较大;二是一个垫圈质量很小,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相对误差会较大,也会导致最后结果误差较大.而如果是取10个垫圈测出其质量M10,再以M10/10为一个垫圈的质量,这样显然可以使上述的误差减小,并且也是可行的,故本题的最好办法是选项D提供的办法.答案:D。

初中物理竞赛题汇编

初中物理竞赛题汇编

3.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 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二是利 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 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 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 小亮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 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5.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臵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 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 际的示意图是( )
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实质就是相对于人所站的位臵竖 直向下. 石块下落的路径一定沿重力方向,即沿地球半径方向,
A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C.人站在斜坡上所受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D.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手拍桌子,在手对桌子有作用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手的 作用力,所以感到疼,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沿重锤线方向,不是垂直向下; 人站在斜坡上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斜坡向上;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8.从井中用绳提上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拉力的施力 物体是( )
D
A. 地球
B.水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和桶
D.绳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通过绳子提起水桶,与手接触的是绳子.手对绳子有一个向上 的拉力,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也会对手有一个向下 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绳 子.
9.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我 们用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 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 A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单位用来测量电流?A. 静电单位B. 安培C. 伏特D. 欧姆2. 以下哪个物理量在电路中代表电阻?A. RB. IC. VD. P3. 电阻的单位是?A. 欧姆B. 安培C. 伏特D. 瓦特4. 下列哪种物理量是标量?A. 力B. 速度C. 加速度D. 位移5. 在以下物理量中,是由大小和方向同时确定的是?A. 力B. 位移C. 质量D. 时间二、填空题1. 法拉第限制是?2. 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的关系为?3. 下列哪些物理现象与电磁感应无关?4. 一根电线中通有电流,在电流通过时,这根电线将产生一个?5. 位移的定义是?三、计算题1.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10s后速度为多少?2. 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5s后所走的距离是多少?3. 一个电阻为10欧姆的电子元件通有5A的电流,求其所受的电压是多少?4. 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4欧姆,求其电流大小是多少?5. 一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过10s的时间后,位移是多少?四、综合题1. 请解释万有引力定律,并简要描述其公式和意义。

2. 请描述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说明其原理和结果。

3. 请解释波长和频率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波动理论中的重要性。

4. 请列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说明其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5. 请解释牛顿第二定律,并说明它在物体运动规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上是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总共不少于1000字。

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竞赛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D
C.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 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只能减小偶然误差,而不能减小 系统误差。
测量时并非选用越精密的工具越好,而要根据实际情 况来选择测量工具。
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累计测量,零刻线磨损的尺子 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
]
A.毫米,毫米 C.毫米,厘米
B.厘米,厘米 D.厘米,毫米
选择测量工具时要根据被测对象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 来选择。
为了制作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准确到厘米就足够 了,因此我们选用厘米刻度尺。
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框的大小,就要准确到毫米, 因此要选用毫米刻度尺。
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决定的。
评述: 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即常所说的 “测多算少”的方法.
⒋(1999年广东赛区试题)小李用分度值是mm的尺测 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三次,测得的数 值分别是:12.41cm、12.42cm、12.44m,测量结果应表 示为( ).
A.12.41cm C.12.43cm
B.12.42cm D.12.44cm
例:(第5届初)公路路边每隔1千米有一个里程碑,标明公路起点 到此碑的距离,单位是千米。设计一种方法,利用里程碑和手表 测量自行车以中等速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并给出计算公式,计
算结果以千米/小时为单位。为了减少测量中的误差,请你至少 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4.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mm,则每张
评述:估测能力或直观印象的考查,是物理考试的一 个重点.本题设计精巧,容量大而题意简明,把几个常用 的质量、长度、时间单位都考查到.解此类题时,要注意 全面考,防止顾此失彼.
⒉(2000年全国竞赛试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20 寸”、“29寸”等来说明电视机的大小,这里“寸”是什 么制中的长度单位? “21寸”、“29寸”指的是电视机上 哪条线解段:的“长寸度”?是英制长度单位指,的是电视机荧光屏的对 角线的长度.
故选C
一块地板砖的面积约为 [ ]
A.1600微米2 C.1600厘米2
B.1600毫米2 D.1600分米2
一种常见的地板砖的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
故面积为1600厘米2。
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
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分析】这种测量方法叫累积法。用线圈总长度除以 线圈圈数即可。
【解】1.41毫米
【评注】1.41毫米是准确到了毫米的十分位,虽然用 的是毫米刻度尺,但这是允许的,也是可能的。
测量是用有效数字表示的,在计算中要遵守有效数字 的规则:
①不可靠数字与别的数字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 果也是不可靠的。
②最后的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但在计 算过程中,可以保留两位不可靠数字,最后四舍五入。
A.1.000米 C.1.020米
B.0.982米 D.0.978米
设读数为9.80米时的真实值为x米,根据所用刻度尺的
读数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有:
1米 1.002米
0.980米 x
小小 大 大
∴x=1.002×0.980米=0.982米。 B对。
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分别应该是[
【例4】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
为36.2毫米、36.3毫米、36.1毫米36.3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
应写为 A.36.2毫米
B.36.22毫米
C.36.225毫米
D.36.3毫米
【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平均值取几位数应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来确定。该同学的测
5.(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制作橡皮筋 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 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 下猜想(见图l6)。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是简易可行的.理论上说,只要 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则M/M1等就是这些垫圈的总数了.但实际 上测一个垫圈的质量却有两个问题:
一是这些垫圈可能不很均匀,只取一个垫圈,则其质量可能偏 大或偏小,这会使最后得出总数误差较大;
二是一个垫圈质量很小,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相对误差会较大, 也会导致最后结果误差较大.
六 、阅读理解型
阅读下面短文 ,请从中找出6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短 语和句子 ,并分别说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
学校运动会上,100 m短跑决赛正在进行。小明等六位同学穿 着短跑运动鞋 (这种鞋的底部安着钉子)站在起跑线上,口令声后, “啪 !”发令枪响了。六位同学用力蹬地后,一齐冲出了起跑线 ,你 追我赶,竞争激烈,最终小明用时最短,率先冲线以后向前跑了几 步。小明荣获第一名。
⒈(2000年全国竞赛试题)一个鸡蛋的质量;课本中一 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 分别为( ).故本题应选C.
A.60g、 0.8mm、 0.5 s B.10g、 80μm 、 5 s C.60g、 80μm、 0.5 s D.10 g、0.8mm、 5 s
解:8只鸡蛋约1斤(500g),一只蛋大约为60g。100张纸 的厚度约为8mm。橡皮从桌上落到地上不可能用5 s。
量准确到了毫米。平均值也应准确到毫米。
该同学所用刻度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测量结果中最后一位
数字是估计的。测量结果有三位有效数字,平均值也应有三位有
效数字。根据该同学的四次测量数据,平均值为
(36.2 36.3 36.1 36.3)毫米 36.225毫米 4
【解】选A
根据分析:测量结果取36.2毫米。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 点位置的,并不是有效数字。
本题中,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由于尺 子的准确程度是一定的,所以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也是 一定的。
题目中A项、B项、D项都是两位有效数字,而C项有 三位有效数字,可知C项错误。
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 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5_._6_铅_笔__长__,其中准确值为__5_铅__笔__长__,估计值为 ____0_._6_铅_笔__长。
解: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 方法,故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木块的长度.
12.41cm 12.42cm 12.44cm 12.42cm 3
评述:本题主要是考查测量的基本方法.求平均值时, 必须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决定保留的位数,可以先 计算到比直接测量多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在本题中,尺子的最小刻度是0.1毫米,所以,记录 结果时应估读到毫米的百分位,准确到毫米的十分位。
选项C估读到了毫米的千分位,是错误的。
【评注】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因此,测量结果是近似数。
在测量结果中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 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估计数字的近似数字就叫做有效数字, 在有效数字中,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意取舍。
【评注】计算过程中可以保留两位不可靠数字,然后四舍五入,
最后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 在本题中,最后平均值取
36.225毫米时,就会使人误认为是使用最小刻度是 1 毫米的刻
度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 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 1.0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 ]
C.用天平测出这L1些0 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 M1, 即为垫M圈总数.
M1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 10个垫圈的质量 M10。10M 即为垫圈总数.
M 10
思路点拨: 要将近千个小橡胶垫圈一个接一个地叠起来,实际 上很难做到的,更不要说叠起来还要测量其总厚度了.因此,选项 A和B所用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分析】在数5.6中,5是准确值,0.6是估计值。 铅笔长看成
长度单位。则桌子长记作5.6铅笔长, 准确值为5铅笔长, 估计值为 0.6铅笔长。
【评注】以铅笔长为单位长,就要在此次测量中将铅笔长看成 是一个长度单位, 切不可再估算铅笔长度,用米或其它做单位。
单位是人定的,如同m、cm等一样,铅笔长也可作为一个长度单位, 读数时应估读到“铅笔长”的下分位。
【例1】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
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A.0.52毫米 C.0.518毫米
B.0.53毫米 D.0.052厘米
答案:C
【分析】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 值和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最小 刻度值,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评述: 本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考查了对日常 用品的了解.
⒊(1998年河南赛区试题)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50圈,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7.05cm,那么细铜
丝的直径是
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解:50个直径的长度是7.05cm,则细铜丝的直径 =70.5mm/50=1.41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解析:这是一道以学校活动为切入点 ,以短文的形 式出现的 “阅读理解 ”题,要求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实 质,结合物理知识做出解答 .
⑴“lOOm”,是长度量 ;
⑵“啪!发令枪响了”,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⑶ “用力蹬地”,是物体间力的相互作 用 ;
⑷“你追我赶”,是相对运动;
⑸“小明用时最短 ,率先冲线”,是速度、路程 、时间的关系;
卷筒纸的总长度L=nc=π(R—r)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