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阅读答案
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
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在教学李商隐《马嵬(其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启发性提问: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3、军营内的声音和“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和“不复”,可以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6、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明确:对比7、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8、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9、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说明:卷面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君子生非异也C 赢粮而景从D 人非生而知之者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3.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 秦时明月汉时关B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 1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读《长恨歌》宋·李觏马嵬清·袁枚蜀道如天夜雨*,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⑴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以▲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分)⑵ 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2分)答:▲⑶ 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18.(本题共8分)⑴ 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每空1分,共2分)(详见课标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⑵ 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在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1分)。
(共2分)⑶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能指出相同的表达技巧给2分)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知识拓展]长恨歌读后感(一)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终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
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舵.(tuó)崔嵬.(wéi)荻.花(dí)环珮.(pèi)B.抚膺.(yīnɡ)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C.栈.道(zhàn) 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溯.源(sù) 惘.然(mǎnɡ)悯.然(mǐn)江渚.(zhǔ)答案:C解析:A项“舵”应读“duò”;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枫树林C.使人听此凋.朱颜D.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D解析:D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孤舟一系故园..声..心B.凄凄不似向前C.艰难苦恨..托杜鹃..繁霜鬓D.望帝春心答案:A解析:A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
B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
C项“苦恨”,古义为“极其遗憾”,今义为“痛苦愤恨”。
D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
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只是近黄昏推倒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
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四块玉·马嵬坡》是元代作曲家马致远的散曲·小令作品。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原文【南吕】四块玉·马嵬坡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题目8.本元曲前三句是如何通过刻画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叙事的。
9.结合全曲,试分析“霓裳便是中原乱”一句在本曲的作用。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诗词阅读答案8.刻画:运用比喻修辞,把杨贵妃比喻成睡海棠,掌上明珠,写出了杨贵妃的娇态妩媚,以及在唐明皇心中的珍贵可爱形象。
心理描写:“恨不得”把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传神逼真写出来了。
叙事: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
9.通过想象,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毫不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前面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
过渡自然。
【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要写出表现形象的关键词语,如“可爱”“美丽”等。
修辞手法也是得分点,通过“明珠”“睡海棠”这两种事物来描写人的特点,比喻修辞。
“恨不得”是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态,恨不得把杨贵妃当成掌上明珠,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
叙事方面,前面几句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由此引出诗歌的主旨,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
首先明确诗句内容、所用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禄山即安禄山。
《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
此句想象杨贵妃整日跳舞作乐,写出唐明皇沉醉其中,才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
李商隐《马嵬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马嵬二首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①,自埋红粉②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
【注】①冀马、燕犀:范阳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犀,犀利,指刀 剑兵器。这里指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②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 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14.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的两个“自”依次是指杨玉环和唐玄宗, 两个“自”高度概括了杨玉环自缢后唐玄宗最终郁郁而终的事。
B.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 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 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
C.“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 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 伤感情绪。
意象意境
三、意象、意境类(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意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声声慢》中表现寂寞伤感的梧桐、细雨。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
意境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氛围和境界,是一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如《登高》中的猿、鸟、落木、长江……构成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
(二)常见题型1、意象类:①这首诗(或者是“某一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②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边塞风光③本诗中的××意象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2、意境类:①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场景/场面)③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试分析其景与情的关系。
(三)解题技巧(自然物象的鉴赏)(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
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义。
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正确把握诗旨。
(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
(四)答题步骤1、意象类:①找出诗中描写的意象(景物、事物)②概括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抒发了(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意境类:①概括画面: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时间、地点、特点)。
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画面特点,)②结合诗句分析:通过描写××、××、××……意象,或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营造的意境。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③抒情的作用:抒发了(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嵬》检测(含解析)
《马嵬》检测解析版1、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你是怎样理解的?“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一)倒叙的方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颈联中“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
“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
(二)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三)立意的含蓄。
尾联用强烈的对比点明题旨。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讽意至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反衬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设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对这首诗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红对勾讲与练(新课标)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8古代诗歌鉴赏三维特训
红对勾讲与练(新课标)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8古代诗歌鉴赏三维特训专题8古代诗歌鉴赏一、(2023·山西省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峤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注:①此诗是崔日用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后所做。
②李峤,唐代诗人,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
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哪两个字使用的最为精妙?结合全诗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首联用“汉武帝抚恤戎臣,后将机女远嫁织皮”典故感慨过去,天意弄人,含有无奈之感;后从回忆历史回到现实,以哀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无奈及孤苦,讽刺了当朝统治者顾及政治利益而不顾其他的行为。
2.“怨”意为哀怨,笛声、歌声哀怨关山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说明关山难越;“消”为消失、消散的意思,妆容被尘埃渐渐抹去,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二、(2023·吉林省实验中学第六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马嵬》
5、 最后一联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 寻常百姓却能让莫愁幸福一生。见出玄宗可怜 可恨与可悲。 6、李商隐在诗中对玄宗的态度是怎样的? 讽刺。对玄宗的贪恋美色,荒淫误国给予 深刻的讽刺。
个性诵读
一展风采
李商隐
马
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记叙(或叙事) 角度来看,前三联属于 ,
最后一联属于
议论
。
赏析诗歌:
1、细细推想前三联,围绕玄宗与贵妃写到 了哪些事?分别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示例:1、贵妃已死,玄宗空念。(首联) 2、六军驻马,逼死贵妃。 3、七夕恩爱,嘲笑牵牛。 2、这几件事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怎么排?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简析妙处。 倒叙。先结果后原因,造成悬念,引起波 折。
赏析诗歌:
3、 “空闻”对“不复”,运用了哪种表现 手法?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对比 将逃亡途中与宫中生活相对比, 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今日“六军驻马”相逼之悲惨,当 时沉迷恩爱,七夕共度之欢乐对比,见出 玄宗贪色误国的恶果。
赏析诗歌:
背诵《锦瑟》《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赏析】
冀马燕犀” 是指安禄山从河北范阳起兵。犀,指 刀剑兵器。逃难路上,唐玄宗被逼下令缢死了“红粉” 杨玉环。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 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 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 要玉环使个媚眼,何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何必路 经马嵬仓皇逃难?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李商隐诗两首鉴赏《锦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
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以“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为题,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有过殷切的思念。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参考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诗人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
“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生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颔联说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马嵬其一阅读答案
⑤李密《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
五、(共8分)
16.请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句展开联想,写一段60字左右的场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b.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逾:过分的.
c.出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打开.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海边栈桥
王月鹏
①我忽略身边的海已经很久了。一支作为景点的锚默立海边,斑斑锈迹留下太多风浪的痕迹。游人熙来攘往,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存在。谁愿停下身来,听一支锈迹斑斑的锚的诉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逃脱艰辛希望b.逃脱艰苦企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诗歌鉴赏及散文阅读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及散文阅读参考答案诗歌鉴赏:1、瀑布联句:⑴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来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表达了赞美之情。
⑵第三句写瀑布不以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为满足,第四句写它志向高远、矢志不移的情怀。
读后使人产生弃燕雀之志慕鸿鹄高翔的联想,激励人们发愤图强。
2、观祈雨:⑴旱情(春旱);养殖(蚕)业、农业生产⑵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桑叶、土生烟)景中带情,第四句寓情于事,诗人的同情于愤慨,渗透其间。
3、画眉鸟:⑴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鸟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动听,鸟飞好看,有色彩绚烂的山花树林任意飞翔。
⑵后两句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追求。
4、马嵬:⑴运用比较、映衬的手法;用牛郎织女相爱相隔的典故,化用杜甫《石壕吏》的诗意。
⑵战乱年代的社会悲剧远比帝王的爱情悲剧惨痛。
5、孤桐⑴天生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老而益壮,穷(日晒)而益坚。
⑵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去;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
6、春望:⑴因为感伤时事,看见花开也流泪;怅恨与家人离别,听见鸟鸣也伤心。
(或:因为感伤时事,花儿也为之流泪;因为怅恨离别,鸟儿也为之惊心。
)寄情于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情于物、反衬、拟人也可。
)⑵感时(忧国、关心国运),恨别(思家,眷念家人),叹老。
7、鹊桥仙:词人认为,在金风露的银河之滨,双星的欢会肯定胜过人间儿女们朝朝暮暮的团聚;只要真诚相爱,即使是终年天各一方,也应该比朝夕相伴的世俗情趣可贵的多。
一反前人“七夕”之作的感伤情调,以清新之笔巧翻古人之意,解释了爱情真谛。
散文阅读报秋27.(5分)(l)(2分)没几天便是立秋(2)(3分)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意思对即可。
(2)如只答“时光飞逝”、“秋是收获的季节”、“真真的怎么得了”之类,得1分;只答“两手空空”得2分。
2025年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最新模考题精选
2025年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最新模考题精选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
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6分)【答案】15.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误,“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
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
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样描写壮丽景色外,还多了宁静的氛围。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商隐《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袁枚《马嵬》阅读答案
袁枚《马嵬》阅读答案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袁枚《马嵬》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枚《马嵬》阅读答案1马嵬莫唱当年,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相关试题及答案①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
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意对即可)②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与《》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意对即可)5、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剖析:C项中“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答案:C6、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马嵬》比较阅读
•
五十七、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
五十八、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
五十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
六十、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佚名
马 嵬 【清】袁枚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 虽然也以《马嵬》为题,但在内容上与李商 隐的两首诗似有不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一反前人着眼于皇家的生离死 别的写法,认为其实民间夫妻离散的悲惨,远 甚于帝王之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 情。
参考答案:两首诗歌都以安史之乱中李隆 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素材。
❖ 2.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哪一个更深刻?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4分)
(3)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3分)
⑵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3分)
(3)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却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
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谴责、批判的分量。
[说诗]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
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3)
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1.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沁园春长沙》)【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把握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参考答案】词的下片写了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达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答题思路】①列举词中描写人物的具体内容;②概括人物的思想情怀。
2.《采薇》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诗经〉两首》)【设题意图】准确、全面地把握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了解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紧张生活,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最后一章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忆,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答题思路】①分析每一章描写的具体内容;②分析最后一章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效果方面的具体作用。
3.《涉江采芙蓉》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诗三首》)【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抓住一个切入点来把握诗的关键之处和耐人寻味之处。
【参考答案】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因此,“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艳、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给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答题思路】①分析这种事物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意义;②分析这种事物对营造意境的作用;③分析这种事物具体体现的感情。
4.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蜀道难》)【设题意图】通过对本诗第一段的赏析,让考生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
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诗,都是以________事件为题材。
(2)
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
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
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之今日。
极具讽刺意味。
B.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如普通百姓长相厮守。
C.
《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
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不乏对其同情。
说说看哪些诗句表
现了同情?
阅读答案:
答案:2.C;
解析:
(1)
答案:咏史马嵬之变
思路解析:这两首诗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
史的见解。
(2)
C项《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玄宗
能当机立断,终属“圣明”,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
“圣明天子”扬得越高,却以昏昧的陈后主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
只不过话说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罢了。
而
不是直抒胸臆,也不是盛赞唐玄宗。
(3)
答案:诗中也包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同情,诗前两句暗示了玄宗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但仍不忘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思路解析:前两句暗示马嵬赐死杨贵妃,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
怀云雨旧情。
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