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到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指导。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日常积累对空气已经有了一些常识性的了解,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知道这些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
但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有一定困难,所以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空气的组成课时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课时1 空气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引入】空气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转动的风车、晃动的树叶和动植物的呼吸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吧!【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根据对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结合你的知识积累,说一说空气中有哪些成分?【总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根据研究资料可知,空气中还含有氮气和稀有气体等。
【过渡】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但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认识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人类对空气的认识及空气组成的探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空气第一课时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棠中外语学校 代倩
想一想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用 一个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是真实存验原理:汞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密闭装置 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汞压入钟罩, 进入钟罩汞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 组成,O2和N2的体积比为1∶4。
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发黄光、冒白烟、放热。 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中且约占瓶内 空气体积的1/5。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 瓶中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表达式: 点燃
红磷+氧气 O2 P
五氧化二磷 P2O5
空气的精确成分
你能举些生活实例证明水蒸气的存在吗?
混合物纯净物
课堂练习
氮气 4/5 1/5 氧气 养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练习与应用
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 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液体的液面高度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C ) A.实验时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B.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时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量太多
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 化学性质: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
探究新知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误差分析: 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可能小于1/5或大于1/5,请你分析是 哪些原因所引起的?
体积小于1/5原因: (1)红磷不足量; (2)装置漏气; (3)红磷熄灭后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体积大于1/5原因: (1)点燃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2)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TRANSITI 过渡页
ON PAGE
1.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氛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及其体积分 数。通过实验,知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3.通过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 趣。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燃烧匙
弹簧夹
实验药品: 实验器材:
红磷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含量。
2.分析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如氮气的稳定性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等。
3.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探究空气组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3.小组共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反思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问:“为什么食品包装袋里要充氮气?氧气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对空气成分性质的思考。
3.提出挑战性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P29讨论] ❖ (5)实验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
① 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不易溶于水; ③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3、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78% 21% 主要成分
空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0.94%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 的组成。
2、初步认识 纯净物和混合 物的概念。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一、空气的组成 ❖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探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拉瓦锡实验现象: 部分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课内训练]
❖ 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B ) A、4﹕1 B、1﹕4 C、1﹕5 D、4﹕5
❖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A、新鲜的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矿泉水 D、液氧
❖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 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积差不多减少了1/5。另加热得到的红色粉末,得到的 气体体积与空气体积减少量相等。
❖ 拉瓦锡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其中氧气占空气
体积的1/5。
汞 + 氧气 Hg O2
氧化汞 HgO
氧化汞 HgO
汞 + 氧气 Hg O2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 [实验2—1] 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瓶中先加少量水,为了使 反应后的温度迅速降低,还 能吸收生成的有害的白烟。 ③红磷应足量,使空气中氧 气充分反应。 ④点燃红磷后应立即入瓶塞紧瓶塞。 ⑤冷却后再打开夹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 示的。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 五氧化二磷(P2O5)等 混合物: 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河水、雨水、矿泉水、泥沙、汤水 等。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下一张)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2、氮气(下一张)
1)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红磷的量不足 4)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有
思考
上述这个实验如果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做上 述实验;要确保成功,应该如何改进?
温馨提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发应而不生成任何气体。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He、Ne、Ar、kr、Xe、Rn ):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02
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
6’39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试描述氮气的性质。
3、稀有气体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集气瓶
3、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
想一想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
你看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 气瓶中,水面上升至瓶内体 积的1/5。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压强 减小,致使 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冷却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 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有4/5体积的气体具有的性质为 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 难溶于水 。
10.(4分)(2016,重庆)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 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 B.19% C.25% ) B D.78%
11.(4分)(2016,泰州)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含有 氮气 。
18.(8分)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 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1)食醋、加碘盐、酱油、蔗糖 蔗糖 . 蒸馏水 . 空气 . 石灰水 .
16.(6分)(2016,烟台)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
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 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的水的 体积为45 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1.法国的化学家 拉瓦锡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氮气和 氧气 组成, 其中 氧气 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稀有气 体约占 0.94% ,二氧化碳约占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 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 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可以用 化学符号来表示。 3.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观看课件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
点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难
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
4,在食品袋内充入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可 延长食品保质期,这种物质可能是_氮_气
[自主提升] 1、冰水混合、水银这两种物 质分别属于 纯净物 、 纯净物 (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你的理由 是 。:他们都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自主检测]
1、D
2、C
3、AΒιβλιοθήκη 4、氧气 二氧化碳水蒸汽
5、① ④ ⑤ ⑦ ⑧ ⑩
[能力训练]
1、(1)气密性 充足
红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 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
5.为什么水会流进集气瓶中?
原因是:红磷燃烧,把集气瓶里的氧气 给消耗了,集气瓶里的气压减少了, 外界的大气压就把水从烧杯压入集气 瓶中。
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 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 成分。
[导学2] 阅读书本P27页第5段, 填表:空气的成分: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实验现象记录表:
现象 分析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 出热量。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占1/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 2.在装置装好后,要需要进行什么步骤才能
(1)清澈的河水 (2)澄清的石灰水
(3)矿泉水 (4)氮气
(5)清新的空气(6)蒸馏水
(7)红磷
(8)冰水共存物
(9)五氧化二磷 (10)二氧化碳 纯净物:(4)(6)(7)(8)(9)(10)
课题1空气板书及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发展史(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氧气的测定实验: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 O 2−−→−点燃P 2O 5 —实验原理,现象,误差分析(水面上升小于或大于1/5体积的原因)3.空气的组成:氮气(N 2)78% (约4/5) 氧气(O 2)21% (约1/5)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按体积计算) (氦、氖、氩、氙、氪等)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4.纯净物与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各成份相对固定,且不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空气 河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氧气 O 2第二课时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供给呼吸:航天航空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2.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化肥 (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3)提供低温环境:低温麻醉3.稀有气体 (氦、氖、氩、氙、氪等)(1) 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保护气 (2)能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重要思想: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②可吸入颗粒物(PM10)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①损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暧;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空气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大气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植树、造林。
★附学案练习1、分一分它们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空气, 氧气, 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 铁粉,氮气,海水。
纯净物分类混合物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第一课时)2.1 空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4.实验结论:5.注意事项:⑴红磷的量应取(少量或过量);⑵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要等才能打开弹簧夹。
6.实验反思:(1)若实验中进入瓶中的水小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3.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还有哪些?它们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空气组成的理解,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例,理解空气中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大气污染、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等。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如气体分析仪、气压计等)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空气组成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环境。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作业:
1.复习课堂笔记,整理空气组成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各成分的体积比例和用途。
2.完成课后习题:请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1、2、3,以及第27页的思考题1。这些习题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认真思考,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3.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1空气(第一课时)吴德康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空气的组成,并将相关的性质进行归纳。
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2.通过对红磷燃烧测定法的实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1.【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活离不了。(打一种我们身边的物质)
2.【讨论】我们身体周围包围着的都是空气,你能推断出空气的哪些性质?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主备人:吴德康备课时间:2012.9.14上课时间:2012.9.18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
过程
方法
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情感
态度
1.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分析,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现在我们能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呢?
【课前提供的信息】
点燃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
硫+氧气 二氧化硫(无色气体),
点燃
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
B.高山上缺氧说明高山上氧气的量比地面低
C.取1kg空气必有210g氧气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
10.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
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
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行
课
案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冰、 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4.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5.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答:
12. 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检
测
案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 5:4 C. 4:1 D. 5:1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2.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3.空气中含有、、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4.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组成纯净物的物质只能是。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以是两种也可以是,物质种数不固定。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7.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8.有六种物质:① 汽车排放的尾气;② 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 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 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 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2.1空气(第一课时)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学习
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习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预
习
案
1. 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
4.下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快鹿”牛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6.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7.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8.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9.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10.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11.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