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笔记大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通过记录脑部电活动,检测异 常脑电波,对癫痫、脑炎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
神经心理学测试
评估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辅助诊断神经心理障碍和认 知障碍相关疾病。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 查,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辅助 诊断感染、炎症等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
用于癫痫的治疗,通过控制癫痫发作,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癫痫病灶切除术
针对难治性癫痫,进行癫 痫病灶切除术,控制癫痫 发作。
脑积水引流手术
针对脑积水患者,进行脑 积水引流手术,缓解颅内 压增高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 刺激,缓解疼痛、肌肉紧张等
症状。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手术治疗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肿瘤切除手术
针对脑部肿瘤,进行手术 切除,缓解压迫症状,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麻 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 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 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大。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康复治疗等,早期治疗对预后至 关重要。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 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
力。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酮饮食等,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枢神经系统(175页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175页PPT课件)
4)靜脈竇壓跡:橫竇壓跡最常見,表現為帶 狀低密度影。主要是乙狀竇和橫竇,位於 枕內粗隆的兩側,較粗大。
5)導靜脈壓跡:最常見的是乳突後方導入乙 狀竇的導靜脈,在側位片上表現為短小彎 曲的管狀底密度影。
6)蛛網膜粒壓跡: 蛛網膜粒吸收腦脊液回靜 脈竇,對顱骨內板產生壓跡,而造成的骨 缺損或稀疏。 X線表現為邊緣銳利,大小 不等的低密度影,位於中線2~3cm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壓跡相當大,可達數
央有枕骨大孔,其前下方是斜坡。
二、腦
腦位於顱腔內,分為端腦、間腦、中腦、 後腦及延髓五部分。
端腦即大腦。大腦半球以外側溝,中央溝, 頂枕溝三條腦溝將大腦分為額葉、頂葉、顳葉、 枕葉、島葉五個葉.
間腦由上丘腦、背丘腦、後丘腦、底丘腦 和下丘腦組成。
腦幹由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
小腦位於幕下顱後窩內,包括半球和蚓部。
縫間骨亦稱Wormian骨,數目不定,為解剖 變異,無病理意義,好發於人字縫之間。
3.顱壁壓跡(markings of cranial parietes)
(1)腦回壓跡:(亦稱指壓跡)腦回生長壓迫 顱骨內板形成,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X線表現:多見於額顳部,為圓形或類圓形 的密度減低區 。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第二節 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方法比較 第三節 顱腦X線解剖 第四節 顱腦CT解剖 第五節 顱腦MRI斷面解剖 第六節 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影像解剖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一顱骨:
腦顱骨:額骨(1),頂骨(2) ,顳骨(2),枕骨(1),蝶骨(1),
篩骨(1)共八塊。顱底骨從前至後呈三個階梯狀 結構:顱前窩、顱中窩及顱後窩。
缺點:
1、腦血管造影檢查有一定 的創傷性、危險性。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 参与躯体核内脏运动调节
脑桥尾侧部核延髓的网状结构外侧核群-吸气、呼 气、升压和减压等呼吸和循环的中枢
• 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 •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2021
18
临床联系
• 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交叉性瘫痪 延髓内侧综合症-Dejerine Syndrome 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大脑脚底综合症-Weber Syndrome
舞蹈病 又称Huntington病,新纹状体损害 特点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足。肌张力降低,上肢和头部不自 主的舞蹈动作。舞蹈病主要是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 功能减退,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对功能亢进
• 认知功能 Parkinson病和Huntington病可引起认知障碍。
2021
57
2021
14
脑神经核
• 躯体运动柱SM 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 一般内脏运动柱GVM 头颈胸腹的平滑肌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 特殊内脏运动柱SVM 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包括咀嚼肌、软腭、表情肌和咽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2021
35
下丘脑的功能
• 摄食行为 饱食中枢(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外侧下丘脑)
• 饮水调节 刺激下丘脑外侧和前区产生饮水行为,损毁此区不再饮水
• 睡眠和觉醒 下丘脑前区与睡眠中枢相关,后区与醒觉相关
• 昼夜节律调节 通过视交叉上核行为联系进行昼夜节律调节。
2021
36
端脑的分叶
• 主要沟裂 大脑纵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 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 Syndrome 损伤节段同侧肢体瘫痪,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 失

(系统解剖学课件)2.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件)2.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恢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和膀胱功能,提高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康复方法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药 物治疗、电刺激疗法和康 复工程等。
康复时间
早期(受伤后2周内)和中 期(受伤后2周至6个月) 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脑电 图、脑脊液检查等。
系统解剖学课件:中枢神 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 脊髓 •脑 • 脑神经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案例研究
01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信息,控制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并参与情绪、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发出神经信号来控制 身体的运动,这些信号通过脊 髓传递到肌肉,使身体能够做 出协调一致的动作。
情感与行为
大脑的情感中心使我们能够体 验喜怒哀乐等情感,并影响我 们的行为反应。例如,当面对 威胁时,大脑会触发“战斗或 逃跑”反应。
内分泌与自主神经系统调 节
大脑通过分泌激素和调节自主 神经系统来影响我们的生理状 态。例如,在压力或焦虑时, 大脑会释放应激激素,导致心 跳加速和血压升高。
连接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 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分。大脑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维、感觉和 运动控制;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脑干负责基本生命功能的调节,如呼吸、心跳和觉醒;脊髓负责身体的运 动和感觉信号的传递。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实现信息的传递、处理和整合, 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并对外部环境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2
第一节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颅脑
1. 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切位 2. 脑血管造影 3. 脑CT 4. 颅脑MRI 5. 气脑造影及脑池造影:少用
-
12
-
13
-
14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颅脑CT
1.自颅底至颅顶轴位扫描可显示的重要结构:四脑室、 岩锥、内听道、桥小脑角池、垂体窝、鞍上池、四叠 体池、基底核、内囊、胼胝体、三脑室、丘脑、松果 体、侧脑室、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脑灰质、大脑 白质、大脑纵裂等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小病变、了解血供
3. MRA:脑血管病筛查 4. 特殊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
(DT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脑功能皮层定 位成像(fMRI)
-
5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一.脊髓
1. 脊椎X线平片:正位、侧位、双斜位,间接判断
脊髓异常,作用有限
2. X线椎管造影:有创,已被MRM替代 3. DSA检查:椎管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的辅助诊断
中等高 流空
-
23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五.脊髓CT
➢硬膜囊平扫呈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椎管内;神 经根鞘呈直径1~3mm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侧隐 窝内。
六.脊髓MRI
➢位于椎管中心的带状影,呈中等信号,周围环绕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

解剖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资料

解剖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资料
枢”,后两者一旦受损,可危及生命。 3.脑干网状结构 :有维持大脑皮质觉醒、引起睡 眠、调节骨骼肌张力,以及内脏活动等功能。
解剖学—中枢神经
三、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脑桥和延髓
(一)位置 的后上方。
小脑可分为:原小脑、旧小脑、新小脑三部。 (二)外形 主要有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
桃体等结构。
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的下面,邻近枕骨大
解剖学—中枢神经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主要包括屏状
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 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3.大脑髓质纤维束可分为三种 (1)联络纤维:连结同侧大脑半球 (2)连合纤维:即胼胝体。 (3)投射纤维:主要是内囊。
(2) 传导中继核 主要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
2.白质 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主要包括四个丘系。
(1)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躯干和 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
(2)外侧丘系:由蜗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听觉。
(3)脊髓丘系:由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成。
血液80%来自颈内动脉。
解剖学—中枢神经
解剖学—中枢神经
(2)椎动脉
1)行程:起自锁骨下动脉,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
大孔入颅腔,向上行至脑桥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2)主要分支:主要为大脑后动脉。
3)供应范围:延髓、脑桥和小脑。
2.白质
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解剖学—中枢神经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
髓前束。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ppt课件

入内听道;

MR图像清晰无骨伪影干扰,是后颅窝神经系统疾病最 理想的检查,但它对骨结构的评价能力远不及CT。
鞍上池层面

前颅窝可见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 马,呈五角形或六角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前外角
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鞍上池的第六
个角位于后缘中央是脚间池。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骨断面显示较厚;大脑镰清晰可辨; 镰旁脑灰质和脑沟显示更清晰; 顶叶范围最大,额叶次之,枕叶消失。
中线层面


图像中间见胼胝体,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和压部;
扣带沟的下方为扣带回,环抱胼胝体; 胼胝体下方是侧脑室; 侧脑室借穹隆柱与第三脑室相隔;


鞍上池内显示的结构:视交叉、视束、垂体柄、两侧颈内
动脉和基底动脉;

后颅窝见小脑半球、第四脑室等结构。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可见侧脑室额角的下部; 基底核的尾状核头贴于前角的外侧缘; 两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部的下方,稍后方为前连合及穹窿柱;

额叶位于前角的前方; 前角的后方中线为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颅后部可见Y形或V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幕 上结构(枕叶)在外侧。


侧脑室上部层面

侧脑室中央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中央部的外侧缘,可见一窄的稍高密度带,为尾状 核体部,其旁为低密度的白质纤维放射冠;

可见半球凸面的中央沟和顶枕沟。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越过胼胝体和侧脑室,大脑镰贯穿中线; 脑灰质和脑白质比上述诸层面显示更清晰; 白质为半卵圆中心; 中央沟的位置大约在大脑半球凸面前1/4和后3/4交界处; 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比例增大,枕叶甚小。

解剖学之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之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薄束核
楔束核
分别位于延髓下部,薄束结节
和楔束结节的深面,接受来自
薄束和楔束的终止。弯绕中央
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在中央
薄束核
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为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
在中线两侧转折上行,形成内
侧丘系。
传递躯干和四肢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疑核 迷走神经背核 舌下神经核
一般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位于:中脑上丘
中脑下丘
中脑水管腹侧 中脑水管腹侧 内
眼外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除外直肌、上斜肌)
出脑:大脑脚底内侧 脑干背侧
脑桥中下部
延髓上部
面神经丘深面 舌下神经三角
外直肌
舌内、外肌
桥延沟 锥体与橄榄之间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疑核(Ⅸ、Ⅹ、Ⅺ) 面神经核(Ⅶ) 副神经核(Ⅺ)
位于延髓橄榄位上于部脑桥中部,三 咀嚼至面肌内,侧三丘叉系神交经叉侧脊神,平束经加脑入茎桥下突核颌咽腹神肌内经 下颌核舌和骨下肌橄榄核之间 软腭 二腹的肌网前状入腹结Ⅸ构Ⅹ中Ⅺ,加 咽喉
食管上段
腭肌
喉内肌
位于锥面体肌交叉至 侧C区4-C。5二颈橄腹髓榄肌前前后角方腹外出
T9-12 同序数上3椎体
L1-5
10-12胸椎
S1-5
第1腰椎
Co1
颈神经 1-8
胸神经 1-12
腰神经 1-5
骶神经 1-5
尾神经
脊髓
五.内部结构 后角 前角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1.灰质
I层 后角边缘核
Ⅱ层 胶状质
Ⅲ层
Ⅳ层 后角固有核

人体解剖学_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_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ppt精选版
85
下丘横切面
上丘横切面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 中脑核
黑质
三叉神 红核
动眼神经核
经中脑核
动眼神经副核
ppt精选版
86
二、小 脑
位置 位于颅后窝,在延髓和脑桥的后方,借
ppt精选版
75
三叉神经根平面
ppt精选版
76
主要结构:
1.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运动核、中脑核 2. 丘系带
ppt精选版
77
下丘平面
ppt精选版
78
ppt精选版
79
主要结构:
1. 下丘 2. 中央灰质 3. 滑车神经核 4. 三叉神经中脑核 5. 丘系带 6. 大脑脚
ppt精选版
80
上丘平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ppt精选版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32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ppt精选版
33
(3)中脑
脚间窝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ppt精选版
34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
ppt精选版
35
(1)延髓
小脑下脚 舌下神经三角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