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高频率解答题型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一、 单项选择题: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电子在周长为L 的储存环中作轨道运动。
已知电子的动量是P ,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 C ) (A)eLP π; (B)eL P π4; (C) eLPπ2; (D) 0。
2.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取一边长为a 的立方形闭合面,则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D )(A) B a 2; (B) B a 22; (C) B a 26; (D) 0。
3.半径为R 的长直圆柱体载流为I ,电流I 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则圆柱体内(R r 〈)的一点P 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 B ) (A) r I B πμ20=; (B) 202R Ir B πμ=; (C) 202rIB πμ=; (D) 202RIB πμ=。
4.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 (A) 频率不变,光速变小; (B) 波长不变,频率变大; (C) 波长变短,光速不变; (D) 波长不变,频率不变.5.如图,在C 点放置点电荷q 1,在A 点放置点电荷q 2,S 是包围点电荷q 1的封闭曲面,P 点是S 曲面上的任意一点.现在把q 2从A 点移到B 点,则 (D )(A) 通过S 面的电通量改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B)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改变; (C) 通过S 面的电通量和P 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变; (D)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不变,但P 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6.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OA 和OB 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 ( C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7.在均匀磁场中有一电子枪,它可发射出速率分别为v 和2v 的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的速度方向相同,且均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则这两个电子绕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之比为 ( A )(A) 1:1; (B) 1:2; (C) 2:1; (D) 4:1.8.如图所示,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方向沿y 轴正向,欲要使电量为Q 的正离子沿x 轴正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必须加一个均匀电场E ,其大小和方向为 ( D )(A) E =νB ,E 沿z 轴正向; (B) E =vB ,E 沿y 轴正向;(C) E =B ν,E 沿z 轴正向; (D) E =B ν,E 沿z 轴负向。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 第八章
8-1.已知波源在原点(x=0)的平面简谐波的方程为)cos(Cx Bt A y -=式中A,B,C 为正值恒量.试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放向上距离波源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3)试求任何时刻,在波传播放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的位相差;解:(1) ∵A 、B 、C 为正值恒量,所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与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cos cxt A y -=ω比较系数,可得波的振幅为A ,B =ω, π2B f =, B T π2=, C c=ω,C B C c ==ω ,因为f c λ=,所以C B C B CT ππλ22=⋅==. 所以该波的振幅为A,波速为CB,频率为π2B ,周期为B π2,波长为C π2.(2)传播方向上距波源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为:)cos(Cl Bt A y -=.(3)设t 时刻,传播方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分别为x 1,x 2. 那么这两点所对应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cos(11Cx Bt A y -= )cos(22Cx Bt A y -= 所以这两点的相位差Δφ为CD x x C =-=-=∆1221φφφ.8-2. 一列横波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为)410cos(05.0x t y ππ-=,式中x,y 以m 计,t 以s 计.(1)求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2)求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3)求x=0.2m 处的质点在t=1s 时的相位,它是原点处质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 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1.25s 时刻到达哪一点?在t=1.5s 时刻到达哪一点?(4)分别图示t=1s,1.1s,1.25s,1.5s 各时刻的波形.解:(1)通过与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比较系数,可得 此波的振幅为:A=0.05m, 波速为:ππ410=c =2.5(m/s). 频率为:ππ210=f =5(HZ). 波长为:f c =λ=0.5(m).答:该波的振幅为0.05m, 波速为2.5m/s, 频率为5HZ,波长为0.5m.(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cos cxt A y -=ω.∴绳子上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 )(sin cxt A t y v --=∂∂=ωω.绳子上各质点的振动加速度为: )(cos 222c xt A ty a --=∂∂=ωω.∴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为 ωA v =max =0.5π=1.57(m/s). 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加速度为 2m ax ωA a = =52π=49.35(m/s 2). 答: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为1.57m/s ,最大加速度为49.35m/s 2. (3)X=0.2m 处的质点在t=1s 时的位相: φ=9.2π 设该位相是原点处质点在t 时刻的位相,可得 φ=9.2π=10πt t=0.92(s) 这一位相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1.25s 时距离原点的位置为: )(825.0)125.1(2.02.0m c t c x =-+=∆+=同理,在t=1.5s 时,该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距离原点的位置为: t c x '∆+=2.0=1.45 (m). (4)t=1s 时,x y π4cos 05.0=. t=1.1s 时,x y π4cos 05.0-=. t=1.25s 时,x y π4sin 05.0=. t=1.5s 时,x y π4cos 05.0-=.8-3. 已知平面余弦波波源的振动周期T=21s,所激起的波的波长λ=10m,振幅为0.1m,当t=0时,波源处振动的位移恰为正方向的最大值,取波源处为原点并设波沿+X 方向传播,求: (1)此波的方程;(2)沿波传播方向距离波源为2λ处的振动方程; (3)当4T t =时,波源和距离波源为 4λ,2λ,43λ及λ的各点各自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4)当4T t =时,波源和距离波源为 4λ,2λ,43λ及λ的各点自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并根据(3)(4)计算结果画出波形(y-x)曲线; (5)当4T t =和2T 时,距离波源4λ处质点的振动速度. 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平面余弦波的振幅 A=0.1m, 频率f =2(HZ),波速f c λ==20(m/s),初相位φ0=0. 当取波源为原点并沿该波沿+X 方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54cos(1.0x t y ππ-=.(2)沿波传播方向距离波源为λ/2处的振动方程为: )254cos(1.0λππ⋅-=t y =-0.1cos4πt.(3)距离波源分别为4λ,2λ,43λ和λ的各点的振动方程为 t y π4sin 1.0=, t y π4cos 1.0-= t y π4sin 1.0-=, t y π4cos 1.0=当4Tt =时,它们各自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44sin 1.01Ty ⋅=π=0.1(m), 2y =0(m),3y =-0.1(m), 4y =0(m)(4)与(3)的方法类似,易求得 4λ=x 时, y=0(m). 2λ=x 时, y=0.1(m).43λ=x 时,y=0(m). λ=x 时,y=-0.1(m).(5)各质点的振动速度,)54sin(4.0x t t y v πππ--=∂∂= 当4Tt =时,距离波源4λ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 )4544sin(4.0λπππ⨯-⨯-=T v =0(m/s)同理,当2T t =时,距离波源4λ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v =-0.4π(m/s)答:当4Tt =和2T 时,距离波源4λ处质点的振动速度分别为0m/s 和-0.4πm/s. 8-4. 一波源做简谐振动,周期为1001s,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设此振动以c=400m/s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求: (1)这波沿某一波线的方程;(2)距波源为16m 处和20m 处质点振动方程和初位相; (3)距波源为15m 和16 m 的两质点的位相差是多少?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简谐波的频率为ƒ=100(HZ), 波速c=400m/s, 初相位20πφ-=, 设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22cos(0φλπλπ+-=x ct A y 将上面的结果代入可得,)222cos(πλππ--=x t T A y =)22200cos(πππ--x t A(2)距波源为16m 和20m 处质点振动方程为:将x=16m 代入上式,得 )2200()2216200cos(1πππππ-=-⨯-=t Aos t A y同理,)2200cos()2220200cos(2πππππ-=-⨯-=t A t A y 初相位分别为:t=0时,210πφ-=,220πφ-=.(3)距波源为15m 和16m 的两质点的位相差: λπφ2⨯∆=∆x =2π. 8-5. 已知某平面简谐波的波源振动方程为)2sin(06.0πt y =,式中y 以m 计,t 以s计.设波速为2m/s,试求离波源5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这点的位相所表示的运动状态相当波源在哪一时刻的运动状态?解:离波源5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将X=5m 代入波动方程得 )5(2sin06.0c t y -=π=)452sin(06.0ππ-t 设该点的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相当波源在t ′时刻的运动状态,所以 t t '=-2452πππ可得 t ′=(t-2.5)(s).8-6.如图所示,A 和B 是两个同位相的波源,相距d=0.10m,同时以30Hz 的频率发出波动,波速为0.50m/s.P 点位于AB 上方,AP 与AB 夹角为30o ,且PA=4m ,求两波通过P 点位相差.解:依题意可知,PA=4m,AB=0.1m,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PB=3.91(m),两波通过P 点相位差: λπφ2)(⨯-=∆PB PA又∵fc=λ ∴Δφ=10.8π. 8-7. S 1和S 2是两个相干波源,相距41波长,S 1比S 2的位相超前2π.设两列波在 S 1,S 2连线方向的强度相同且不随距离变化,问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处的合成波的强度如何?又在S 2外侧各点的强度如何?解: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任意点P 所形成的振动的振幅为 α∆=cos A 2A +A +A 212221A其中Δα为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任一点所引起的两个振动的位相差 λπααα2)(1212⨯---=∆r r当P 点在S 1外侧时,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可得 πλλππλπααα-=⨯--=⨯---=∆4222)(1212r r∴0)cos(-2A 2A 2020=+=πA 又∵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I=0. 同理,当P 点在S 2外侧时, 02)4(22)(1212=⨯---=⨯---=∆λπλπλπαααr r ⇒A=2A 0 ∴04I I =答: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处的合成波的强度为0,而在S 2外侧合成波的强度为4I 0.8-8.图所示,设平面横波1沿BP 方向传播,它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cos 102.021-⨯=,平面横波2沿AP 方向传播,A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102.022ππ+⨯=-t y ,两式中y 以m计,t以s计,P处与B相距0.40m ,与A 相距0.05m,波速为0.20m/s.求: (1)两波传到P 处的为相差; (2)在P 处合振动的振幅;(3)如果在P 处相遇的两横波,振动方向是互相垂直的,则合振动的振幅又如何?解:(1)两波传到P 处的位相差Δα: λπααα2)(1212⨯---=∆r r由题中给出A,B 两点的振动方程可知,A 比B 的位相超前π ∴ππωππλππα5.22)(22)(-=⨯-⨯-=--=∆CPB PA PB PA (2)在P 处合振动的振幅为:α∆++=cos A 2A A A 2010220210A 21083.2-⨯= (m). (3)由于两列横波振幅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Δα=25π, 所以,当振动方向相互垂直时,合成的结果是圆周运动. ∴A=A 10=0.2×10-2(m).8-9. 一列正弦式空气波,沿直径为0.14m 的圆柱形管行进,波的平均强度为18*10-3J/s ·m 2,频率为300Hz,波速为300m/s,问: (1)波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是多少?(2)每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π的同相面(亦即相距1波长的两同相面)之间的波段中有多少能量?解:(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由C I ω= 则cI=ω=300/10183-⨯=5106-⨯(J ·m -3). 由)(sin 222c rt A -=ωωρω 可得ωωρω222max ==A =4102.1-⨯(J ·m -3)(2)V W ∆⋅=ωd r 2πω==9.23×710-(J)8-10. 为了保持波源的振动不变,需要消耗4W 的功率,如果波源发出的是球面波,且认为媒质不吸收波的 能量,求距离波源1m 和2m 处的能流密度. 解:因为IS P =,所以距离波源1m 处的能流密度为ππ1442111===r S P I =0.318(w ·m -2)距离波源2m 处的能流密度为222244r S P I π===0.08(w ·m -2). 8-11. 两个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方程设为 )4(cos 06.01t x y -=π,)4(cos 06.02t x y +=π,式中x,y 以m 计,t 以s 计;(1) 求各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和传播方向;(2) 试求这细绳上是做驻波式振动,求节点的位置和腹点的位置; (3)波腹处的振幅多大?在x=1.2m 处振幅多大?解:(1)与波动方程形式)cos(crt A y -=ω作比较,可得)4(4cos 06.01x t y -=π, )4(4cos 06.02xt y +=ππω41= ⇒πω211=f =2(Hz), s m c /41= 111T c =λ=2(m) 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 πω42=, ƒ2=2(Hz), C 2=-4m/s.222T c =λ =2(m). 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2)由于两列波同频率,同振幅,同振动方向,并且传播速率相同方向相反,故满足驻波条件,所以做的是驻波式振动t x y y y ππ4cos cos 12.021⋅=+= 节点的位置: 2)12(ππ+=k x (k=0,±1, ±2,………) ⇒2)12(+=k x . 腹点的位置: ππk x = (k=0,±1, ±2, ……) ⇒k x =. (3)波腹处的振幅为0.12m.x=1.2m 处的振幅: )2.1cos(12.0π=0.097(m). 8-12. 设入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cos 1λπxT t A y +=,在x=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自由端.求: (1)反射波的波动方程;(2)合成波(驻波)的方程,并由合成波方程说明哪些点是波腹,哪些点是波节.解:(1)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2cos 2λπxT t A y -=(2) )2cos()2cos(221T tx A y y πλπ⋅=+波腹点:πλπk x =2 (k=0,±1, ±2,………) ⇒2λk x =.波节点位置:2)12(2πλπ+=k x (k=0,±1, ±2,………) ⇒4)12(λ+=k x8-13. 在实验室中做驻波试验时,将一根长3米的弦线的一端系于电动音叉的一个臂上,这音叉在 垂直于眩线长度的方向撒谎那个以60Hz 的频率做振动,眩线的质量为60*0.001kg.如果使这根弦线产生有四个波腹的振动,必须给这根弦线施多大的力.解:由8.14题的结论可知 μυTl n n 2=(n=1, 2,3,………) 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可得 l =3m,n=44υ=60HZ, μ=60·10-3/3=kg 2102-⨯. 代入上式,解得24)2(nlT υμ==162(N).8-14. 把两端固定的一根弦线波动一下,就有横向振动弦线的两固定端传去,并被反射回来形成驻波图样, 一根长度为l 的弦线,它的驻波图样是一定的,所以它可按呈现一个波腹,二个波腹,三个波腹,……的形式做振动或这种基本振动叠加.试证明:一根长度为l 的弦线只能发出下列一些固有频率.μυTl n n 2=n=1,2,3,….. 式中μ是弦线单位的质量,T 是绳中的张力.证明:假设长度为l 的弦线,它的驻波图样可以产生n 个波腹,则n 2λ=l ① 又因波在弦线中传播的速率为 μTc =其中T 是绳中的张力,μ是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μυυλTc nn == ②联立①②,解得 μυTl n n 2=. 故结论得证. 8-15. (1)有一支频率未知的音叉和一支频率已知为384Hz 的标准音叉一起振动时每秒产生三个拍,当这音叉上涂上少量石蜡时,拍频减少,沃尔玛这支音叉频率是多少?(2)某一波形可以用下式表示:11sin sin 3sin 535Y A x A x A x =+++试分别作出该级数前三项的图形,并作出叠加之后的图形. 解:(1)由拍频的定义,可知 123υυυ-==∴ 312±=υυ 即2υ=387或381(Hz). (2)图如下:11。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波动
第十四章波动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
(1)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
画出x=1.0m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
14-1分析(1)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频率、振幅A及彼长 等),通常采用比较法。
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
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
(3)将不同时刻的t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从而作出波形图。
而将确定的x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从而作出振动图。
解(1)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与一般表达式比较,可得则(2)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则(3) t=1s和 t=2s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波形图如图14-1(a)所示。
x=1.0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振动图线如图14-1(b)所示。
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时间变化的情况。
14-2 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它所形成得波形以30m/s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
(1)求波的周期及波长;(2)写出波的方程。
14-2分析 已知彼源运动方程求波动物理量及波动方程,可先将运动方程与其一般形式进行比较,求出振幅地角频率及初相,而这三个物理量与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相应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同的。
2021届全国新高考物理精品复习 机械波的多解问题
突破二 由波的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 波的周期性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周期性:时间的周 期性表现为题目所给时间段和波的传播周期之间的关系;空间 的周期性表现为题目所给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例 2:如图 Z13-4 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 t1=0 时刻的 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 t2=0.5 s 时刻的波形,问:
【触类旁通】 3.如图 Z13-5,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 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 波在 t1 =0 和 t2 =0.06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 t=0 时刻,x= 1.5 m 处的质点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最小频率. (3)若 3T<0.06 s<4T,求该波的波速大小.
解:(1)质点 a 一个周期运动的路程 s0=4A=0.16 m 1 s 内的周期数是 n=T1=25 1 s 内运动的路程 s=ns0=4 m. (2)若波由 a 传向 b,sab=n+34λ,v=λf 所以 v=46n0+03 m/s(n=1,2,3,…) 若波由 b 传向 a,sab=n+14λ,v=λf 所以 v=46n0+01 m/s(n=1,2,3,…).
1,2,3,…),所以波速 v′=t2s-′t1=1600n+1200(m/s). (2)周期小于(t2-t1),则(1)中 n≥1;又有波速为 6000 m/s,
若波向右传播,则 n=600106-00400=72,不是整数,故不符合条 件;若波向左传播,则 n=60001- 6010200=3,所以,波的传播方 向为沿 x 轴负方向.
故波长有多个可能的值,不一定为 4 m,A 错误;从题图 中看出质点的振动周期为 4 s,故波的周期为 4 s,B 正确;根 据 v=Tλ,波长最大时波速最大,由选项 A 的分析可得最大波长 为 4 m,故最大波速 v=44ms =1 m/s,故 C 正确;若波向左传播 时,波长 λ=n+10.75(n=0,1,2,3,…),故波速 v=Tλ=4n1+3 m/s;
大学物理经典题型解析
大学物理经典题型解析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经典题型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物理经典题型进行解析。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例题: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方向的恒力 F 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和经过时间 t 后的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得加速度 a = F / m 。
经过时间 t 后的速度 v = at =(F / m) × t 。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明确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机械能守恒定律例题: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度为 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求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解析: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 mgh =(1/2)mv²,解得 v =√(2gh) 。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系统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从而确定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热学部分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例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为 P1 、体积为 V1 、温度为T1 时,经过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 V2 ,求此时的压强 P2 。
解析:对于绝热过程,有PV^γ =常数(γ 为比热容比)。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 / T1 = P2V2 / T2 ,且绝热过程中 T2 / T1 =(V1 / V2)^(γ 1) ,联立可得 P2 。
这道题需要综合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
2、热力学第一定律例题:一个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 Q1 的热量,向低温热源放出 Q2 的热量,对外做功 W ,求热机的效率。
解析:热机效率η = W / Q1 =(Q1 Q2) / Q1 。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内能的变化、热量和做功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
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例题习题(题型借鉴)
振动波动一、例题 (一)振动1.证明单摆是简谐振动,给出振动周期及圆频率。
2.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运动,振幅为12cm ,周期为2s 。
当t = 0时, 位移为6cm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
求: (1) 振动表达式;(2) t = 0.5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3)如果在某时刻质点位于x =-0.6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从该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 已知两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方程分别为:x 1= 0.05cos (10 t + 0.75π) 20.06cos(100.25)(SI)x t π=+ 求:(1)合振动的初相及振幅.(2)若有另一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x 3 = 0.07cos (10 t +ϕ 3 ), 则当ϕ 3为多少时 x 1 + x 3 的振幅最大?又ϕ 3为多少时 x 2 + x 3的振幅最小?(二)波动1. 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 cm ,频率为 50 Hz ,波速为 200 m/s 。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 求:(1)波动方程(2)x = 4 m 处媒质质点振动的表达式及该点在t = 2 s 时的振动速度。
2. 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m/s 8.0=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
已知原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求:(1)原点的振动表达式;(2)波动表达式;(3)同一时刻相距m 1的两点之间的位相差。
3. 两相干波源S 1和S 2的振动方程分别是1cos y A t ω=和2cos(/2)y A t ωπ=+。
S 1距P 点3个波长,S 2距P 点21/4个波长。
求:两波在P 点引起的合振动振幅。
4.沿X 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方程为:310cos[200(t )]200xy π-=- ,隔开两种媒质的反射界面A与坐标原点O 相距2.25m ,反射波振幅无变化,反射处为固定端,求反射波的方程。
大学物理练习题
大学物理练习题一、力学部分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10m/s。
求物体的加速度。
2.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6N的力作用,若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的加速度。
3. 一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倾角为30°,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0.3,求物体的质量。
4.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m,速度为4m/s,求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5. 一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1m,速度为5m/s,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向心力。
二、热学部分1. 某理想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从27℃升高到127℃,求气体体积的膨胀倍数。
2. 一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从300K升高到600K,求气体体积的变化倍数。
3. 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求在标准大气压下,1mol该气体的体积。
4. 一密闭容器内装有理想气体,温度为T,压强为P,现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求气体新的温度和压强。
5. 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压强从2atm变为1atm,求气体体积的变化倍数。
三、电磁学部分1. 一长直导线通有电流10A,距离导线5cm处一点的磁场强度为0.01T,求该点的磁感应强度。
2. 一矩形线圈,长为10cm,宽为5cm,通有电流5A,求线圈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3. 一半径为0.5m的圆形线圈,通有电流2A,求线圈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4. 一长直导线通有电流20A,求距离导线2cm处的磁场强度。
5. 一闭合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转动,磁通量从最大值减小到零,求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变化。
四、光学部分1. 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 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折射角为45°,求入射角。
3. 一平面镜反射一束光,入射角为60°,求反射角。
4. 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0cm,求像距。
5. 一凹透镜焦距为15cm,物距为30cm,求像距。
大学物理考题及答案剖析
一、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5题,合计30分) 1、简谐运动的概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如果做机械振动的质点,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这样
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又名简谐振动。
因此,简谐运动常用sin()x A t ωϕ=+作为其运动学定义。
其中振幅A ,角频率ω,周期T ,和频率f 的关
系分别为: 2T
π
ω= 、2f ωπ= 。
2、相干光的概念是什么?相干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频率相同,且振动方向相同的光称为相干光。
或满足相干条件的光也可称为相干光。
相干条件如下
这两束光在相遇区域;振动方向相同;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保持恒定; 那么在两束光相遇的区域内就会产生干涉现象。
3、高斯定理的定义是什么?写出其数学公式
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所有电荷量的代数和。
1
01
n
e i
i E dS q ε=Φ=
⋅=∑⎰
4、什么叫薄膜干涉?什么叫半波损失?
参考答案:由薄膜两表面反射光或透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做薄膜干涉;
波从波疏介质射向波密介质时反射过程中,反射波在离开反射点时的振动方向相对于入射波到达入射点时的振动相差半个周期,这种现象叫做半波损失。
5、元芳,此题你怎么看?
π
2r
即圆柱面外一点的磁场与全部电流都集中在轴线上的一根无限长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相同的。
0 (r<R)
B=
即圆柱面内无磁场。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 波 动1、一横波沿绳子传播,其波的表达式为 x)2- t 100050ππcos(.y = (SI) 求: (1) 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
(2) 绳子上各质点的最大振动速度和最大振动加速度。
(3) 在m .x 201=处和m .x 702=处二质点振动的位相差。
解:(1))0.02 (100cos 05.0) 2 100cos(05.0x t x t y -=-=πππ m A 05.0=∴,υππω 2 100 ==502/100==⇒ππυ(HZ) )(501-⋅=s m u , )(15050m u===υλ(2) ) 2 100sin(10005.0πππ-⨯-==∂∂t v tY, )(7.15510005.01max -⋅==⨯=s m v ππ) 2 100cos()100(05.02 22x t a t Yπππ-⨯-==∂∂∴ 8.4934500)100(05.022m ax ==⨯=ππa )(2-⋅s m(3)ππλπϕ=-=-=∆12.07.022 12x x2、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cm A 10=,波的圆频率-1s rad 7 ⋅=πω,当s .t 01=时,cm x 10=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而cm x 20=处的b质点正通过cm y 5=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设该波波长10c m>λ,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
解:设波动方程为:)2 7cos(1.0πϕπλ⋅-+=xt Yt=1(s)时, 05.0)2 7cos(1.0 ,0)2 7cos(1.02.01.0=⋅-+==⋅-+=πϕππϕπλλ b a Y Y∵0<a v ⇒ ππϕππλk 22 721.0+=⋅-+ ① ∵ 0>b v , ⇒ ππϕππλk 22 732.0+-=⋅-+ ② 且m 1.0 >λ,故b a ,两质点的位相差π2<①-②得:5λ=1.2, 即 λ=0.24(m ) 代入①得:πϕ317-= 所以 波动方程为:) 7cos(1.031325πππ+-=x t Y 3、图示一平面简谐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图,求: (1)该波的波动方程; (2)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1. 引言在物理高考中,电磁波题目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解决电磁波题目,尤其是关于频率和波长的问题,要求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的解题技巧。
2. 理论知识回顾在开始介绍解题技巧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频率和波长的基本概念。
频率通常用字母f表示,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
波长通常用字母λ表示,是指波的一个完整振动所占据的空间距离。
频率和波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v = f * λ,其中v表示波速。
3. 频率和波长的相互关系对于解决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首先需要理解频率和波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频率和波长是成反比例关系的。
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这种关系在解决题目时要进行合理运用。
4. 频率和波长的单位换算在解答电磁波题目时,频率和波长的单位经常需要进行换算。
常见的频率单位有赫兹(Hz)和千赫兹(kHz),常见的波长单位有米(m)和纳米(nm)。
需要注意的是,赫兹和千赫兹之间的换算是 1 kHz = 1000 Hz,纳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是 1 nm = 1 × 10^(-9) m。
5.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
例题:某电磁波的频率为2.4 GHz,求其波长。
解析:根据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式v = f * λ,我们可以将频率和波长代入公式进行求解。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换算。
将频率2.4 GHz换算为2.4 × 10^9 Hz,将波长的未知单位设为m。
根据公式可得:v = f * λ2.4 × 10^9 Hz = 2.4 × 10^9 Hz * λ解方程,可得:λ = 1 m所以,该电磁波的波长为1 m。
6. 注意事项在解决电磁波题目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单位要一致,如果题目中给出的频率单位是 kHz,那么在计算时也要将波长单位换算为 km。
大学物理考试常考题大题(含答案详解)
习题一1-2.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方程为22(m),48(m)x t y t ==-.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2)求=1 s =2 s t t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解:(1) 由2,x t = 得:,2xt =代入248y t =- 可得:28y x =-,即轨道方程. 画图略(2)质点的位置矢量可表示为22(48)r ti t j =+-则速度d 28d ri t j t ==+v 加速度d 8d a j t==v当t =1s 时,有1224(m),28(m s ),8m s r i j i j a j --=-=+⋅=⋅v当t =2s 时,有1248(m),216(m s ),8m s r i j i j a j --=+=+⋅=⋅v1-3.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2(1)x t y t ==-,,x 和y 均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求: (1)质点的轨迹方程;(2)在2s t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1)由题意可知:x ≥ 0,y ≥ 0,由2x t =,可得t =,代入2(1)y t =- 整理得:1 即轨迹方程(2)质点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22(1)r t i t j =+-则d 22(1)d rti t j t ==+-v d 22d a i j t==+v因此, 当2s t =时,有1242(m s ),22(m s )i j a i j --=+⋅=+⋅v1-12.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变化关系为324(rad)t θ=+.试求:(1) 在t =2s 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2) 当切向加速度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值为多少? (3) 在什么时刻,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恰好大小相等? 解 (1)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2d 12d t t θω== d 24d t tωβ==法向加速度22222n 0.1(12) 2.3010(m s )a r t ω-==⨯=⨯⋅切向加速度2t d 2.4 4.8(m s )d a r t tβ-====⋅v (2) 由 t /2a a =,2222t n t 4a a a a =+= 得22t n3a a = 22243(24)(12)r t r t =336t = 332424 3.15(rad)6t θ=+=+⨯= (3) 由 n t a a =,即22(12)24r t rt =,解得 0.55s t =习题二2-7. 5kg 的物体放在地面上,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30,至少要多大的力才能拉动该物体?解:受力分析如解图2-7所示cos (sin )F f N mg F θμμθ===-则 cos sin mgF μθμθ=+要求F 最小,则分母cos sin θμθ+取极大值所以 cos sin θμθ+ 对θ求导为零,类似题2-5解得tan θμ= 带入F 公式,则 14.08N mgF μμ=min 2=1+解图2-72-13.一质量为m 的小球最初位于如题图2-13所示的A 点,然后沿半径为r 的光滑圆轨道ADCB 下滑,试求小球到达C 点时的角速度和对圆轨道的作用力.解:小球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21cos 2mgr m α=v …………① 又 r ω=v ………② 由①、②可得2cos g rαω=法向 2cos N mg m rα-=v ……③由①、③可得 =3cos N mg α2-34.一人从10 m 深的井中提水.起始时桶中装有10 kg 的水,桶的质量为1 kg ,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 m 要漏去0.2 kg 的水.求水桶匀速地从井中提到井口,人所做的功. 解:选竖直向上为坐标y 轴的正方向,井中水面处为坐标原点. 由题意知,人匀速提水,所以人所用的拉力F 等于水桶的重量,即0.2107.8 1.96F mg gy y =-=-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 0d d HW W F y ==⎰⎰=10(107.8 1.96)d =980 (J)y y -⎰2-37.一沿x 轴正方向的力作用在一质量为3.0kg 的质点上。
高考物理精选高频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精选高频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部分(30道)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轿车行驶时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x v t ∆=∆t ∆x t∆∆t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变化率单位的是()A.m/sB.m/s2C.m/s3D.m2/s33.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在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B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为()A.始终水平向左B.始终竖直向上C.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D.斜向左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若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A,使之从C、B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拉力F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F>μ(2m+M)g B.F>μ(m+2M)gC.F>2μ(m+M)g D.F>2μmg5.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起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假设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l、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与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二大小之比值为()A.B.C.D.6.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连接一个小球,用手托起小球,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如图所示。
大学物理第六章习题解答和分析
6-1频率为Hz 41025.1⨯=ν的平面简谐纵波沿细长的金属棒传播,棒的弹性模量211/1090.1m N E ⨯=,棒的密度33/106.7m Kg ⨯=ρ.求该纵波的波长.分析 纵波在固体中传播,波速由弹性模量与密度决定。
解:波速ρ/E u =,波长νλ/u =0.4m λ==6-2一横波在沿绳子传播时的波方程为:))(5.2cos(04.0SI x t y ππ-= (1)求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 (2)求绳上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 的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画出x=1.0m 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的不同.分析 与标准方程比较即可确定其特征参量。
解:(1)用比较法,由)2cos()5.2cos(04.0x t A x t y λπϕωππ-+=-=得0.04A m = /2 2.5/2 1.25Hz νωπππ=== 2, 2.0m ππλλ== 2.5/u m s λν== (2)0.314/m A m s νω==(3)t=1(s)时波形方程为:)5.2cos(04.01x y ππ-= t=2(s)时波形方程为:)5cos(04.02x y ππ-= x=1(m)处的振动方程为:)5.2cos(04.0ππ-=t y6-3 一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T/4时的波形图如题图6-3所示虚线,若各点的振动以余弦函数表示,且各点的振动初相取值区间为(-π,π].求各点的初相.题图6-2分析 由t=T/4时的波形图(图中虚线)和波的传播方向,作出t=0时的波形图。
依旋转矢量法可求t=0时的各点的相位。
解:由t=T/4时的波形图(图中虚线)和波的传播方向,作出 t=0时的波形图(图中实线),依旋转矢量法可知 质点1的初相为π; 质点2的初相为π/2; 质点3的初相为0; 质点4的初相为-π/2.6-4 有一平面谐波在空间传播,如题图6-4所示.已知A 点的振动规律为)t cos(A y ϕ+ω=,就图中给出的四种坐标,分别写出它们波的表达式.并说明这四个表达式中在描写距A 点为b 处的质点的振动规律是否一样?分析 无论何种情况,只需求出任意点x 与已知点的相位差,同时结合相对坐标的传播方向(只考虑相对于坐标方向的正负关系)即可求解波的表达。
大学物理2,19.第十九章思考题
1、用频率为ν1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种金属时,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1;用频率为ν2的单色光照射另一种金属时,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2。
如果E K1 >E K2,那么ν1与ν2的关系如何? 【答案:ν1可能大于ν2,也可能小于ν2】解:依题意,得两种情况下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别为11K 1W E h +=ν 22K 2W E h +=ν由于E K1 >E K2,因此2211W h W h ->-νν由此解得hW W 2121->-νν 可见,如果W 1>W 2,则ν1>ν2,但是如果W 1<W 2,则ν1<ν2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ν1可能大于ν2,也可能小于ν2。
2、已知某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eV ,而钠的红限波长是540nm ,则入射光的波长是多少? 【答案:355nm 】解: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K λλhcE hc+=由此解得入射光的波长为1K 1(-+=λλhc E nm 355= 3、在均匀磁场B 内放置一张很薄的金属片,其红限波长为λ0。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发现有电子放出,有一些光电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其电荷的绝对值为e 。
则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答案:022)(λhcm eRB +】解:由电子在均匀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eBm R υ=得电子的动量为eRB m =υ因此光电子的动能为m m E 2)(2K υ=meRB 2)(2=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照射光光子的能量为0K 0λhcE E +=022)(λhcm eRB += 4、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 ;如果改用频率为2ν 的单色光照射这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变为多少? 【答案:νh E +K 】解:对两种情况应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别为W E h +=K ν W E h +'=K2ν 以上两式相减即得用频率为2ν的单色光照射这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νh E E +='K K5、用频率为ν1和ν2的两种单色光,先后照射同一种金属时均能产生光电效应。
高考物理声音频率题
高考物理声音频率题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源自于物体的振动,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到人耳中,产生听觉感受。
在高考物理中也经常会涉及到声音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题。
下面将详细解析几道高考物理声音频率题,并给予相关解答。
问题1:声速为340m/s,一辆车以15m/s的速度向东行驶,车上有人让起勒笛,警笛的频率是320Hz。
在行驶方向上有人静止听到警笛的频率为多少Hz?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相对速度对声源频率的影响。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f' = f * (v + vd) / (v + vs)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源的实际频率,v为声速,vd为观测者与声源的相对速度,vs为声源与介质的相对速度。
可知,观测者静止,因此vd为0,而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s为15m/s。
代入公式中计算可以得到:f' = 320 * (340 + 0) / (340 + 15)f' = 320 * 340 / 355f' ≈ 307.04 Hz (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所以,当有人静止听到警笛时,频率为307.04Hz。
问题2: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通过一个静止的观察者,车上的喇叭发出声音,频率为1500Hz。
如果观察者向东跑了25m/s,喇叭的频率变为多少Hz?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f' = f * (v + vd) / (v + vs)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源的实际频率,v为声速,vd为观测者与声源的相对速度,vs为声源与介质的相对速度。
观察者向东跑,因此vd为25m/s,而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s为60km/h,需要先转换成m/s,60km/h = 60 * 1000 / 3600 ≈ 16.67m/s。
代入公式中计算可以得到:f' = 1500 * (340 + 25) / (340 + 16.67)f' ≈ 1525.4 Hz (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所以,当观察者向东跑了25m/s时,喇叭的频率变为1525.4Hz。
高考物理电磁波频率题
高考物理电磁波频率题电磁波是高考物理中常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与频率相关的题目尤为常见。
在此,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高考题目,探讨电磁波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1. 2016年高考题目:已知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 m/s,一颗卫星每2.5分钟绕地球一周,即卫星的周期为2.5分钟,则该卫星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是多少?解析:题中提到卫星的周期为2.5分钟,频率的倒数即为周期。
首先我们要将周期的时间单位转换为秒,即2.5分钟=2.5×60秒=150秒。
然后利用频率的定义公式 f=1/T,其中 f 为频率,T 为周期。
将已知信息代入公式计算,得到 f=1/150 Hz。
2. 2011年高考题目:卫星通讯要使用较短的波长的电磁波,以便减少信号的衰减和发射能量的损耗。
某卫星通讯所用的电波波长为0.9 m,已知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计算该电磁波的频率。
解析:题中已知电波波长为0.9 m,我们要计算的是频率。
根据电磁波的速度公式v=fλ,其中 v 为电磁波的速度,f 为频率,λ 为波长。
将已知信息代入公式计算,得到f=3×10^8 m/s ÷ 0.9 m ≈ 3.33×10^8 Hz。
3. 2009年高考题目:在手电筒的玻璃前是否贴上或不贴上薄纸(在可见光范围内)对手电筒发出的光的波长、频率有何影响?解析:手电筒发出的光属于电磁波,其频率和波长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
根据电磁波的速度公式v=fλ,我们知道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是恒定的,即λ×f=v。
当光通过玻璃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的传播速度会改变,但波长和频率不变。
而当光线通过薄纸时,由于薄纸的折射率较低,光线的传播速度也会有所改变,但波长和频率依然不变。
因此,在手电筒的玻璃前贴上或不贴上薄纸对光的波长和频率没有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电磁波频率的计算中,常常要用到电磁波速度公式v=fλ。
大学物理难题集
V at t
qB0 r V at t t 2Tm
F qE
N
小球受的磁场力指向圆心
q 2 B0 r 2 FL BqV t 2 2T m
2
FL
B( t )
r
圆环对小球的法向支持力为N,则
V2 FL N m r
q 2 B0 r 2 N t 2 4T m
1 R 当 0 时电路处于阻尼振荡状态; 2L LC
2
2
由题目所给数据,有
1 R 0 ,所以电路处于阻尼振荡状态; LC 2L
2
(2)设电路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时的总电阻为R’,则
1 R 0 LC 2L
2
R 400
能量的来源电源做功
3 、把 10F 的电容器充电充到 100V, 再通过 100 的电阻和 0.4H 的电感串 联放电。试问:(1)此时电路处理于什么状态?(2)为使电路处理于 临界阻尼状态,应再串联或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或者应再串联或并联 一个多大的电容?
解、(1)这是一个RCL串联的放电电路,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1 J mr 2 2
a 2 0 nNqI mr 2
9 、静电天平可测定静电电势差 . 如图 , 一空气平板电容器 , 两 极板的面积均为S,相距x,下板固定,上板接到天平的左端.当电 容器没充电时,天平刚好平衡;若把电压V加到电容器的两极板 上,则需在天平的右端加上质量为 m的法码,天平才能平衡,设 S=10cm2,x=1mm,m=0.01g,求所加的电压V.
dQ ( x )dS U 0 r bdx h d x a a U Q ( x )dS 0 r bdx 0 h d x a a d h 0 r bU ln h d
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重点知识点出题频率分析
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重点知识点出题频率分析在高考物理试题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出题的频率相对较高,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考生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并通过分析出题频率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物理试题中较为重要的板块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力学相关的重点知识点:1.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经常在物理试题中出现。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1.2 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冲量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经常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和碰撞过程。
考生需要熟悉动量和冲量的定义,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1.3 集中力和重力集中力和重力是物理试题中常见的概念,考生需要掌握集中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与重力相关的物理问题。
2. 热学知识点热学是高考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板块,以下是一些与热学相关的重点知识点:2.1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热传递方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其中包括内能的变化、功和热量的传递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够解决与内能、功和热量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一大重点,以下是几个与光学相关的重点知识点: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高考物理试题中常见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考生需要了解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与干涉和衍射相关的物理问题。
高大学物理下试题及答案
高大学物理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
A. 波长与频率成正比B.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 波长与频率无关D.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不明确答案:B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
A. 系统对外做的功B. 系统对外做的功加上系统内能的增加C. 系统对外做的功减去系统内能的增加D. 系统对外做的功与系统内能的增加无关答案:B3.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场与磁场的关系是()。
A. 电场总是由磁场产生B. 磁场总是由电场产生C. 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产生D. 电场和磁场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4. 根据量子力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代表的是()。
A. 粒子的位置B. 粒子的速度C. 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D. 粒子的动量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答案:反比2.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其数值为________开尔文。
答案:03. 根据普朗克关系,能量量子与频率的关系是E=hν,其中h是________。
答案:普朗克常数4.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__米/秒。
答案:3×10^8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牛顿运动定律的主要内容。
答案: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描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开尔文表述指出不可能构造一种循环过程,其唯一结果就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高考物理大一轮专题:专题13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简介专题提升13机械波的多解问题(含答案)
专题提高十三机械波的多解问题一、多项选择题( 以下选项中有三个选项为正确答案)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的正向流传,振幅为 2 cm,周期为T.已知在t =0时辰波上相距 50 cm 的两质点a、 b 的位移都是如图 KZ13-1 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 cm,但运动方向相反,此中质点()a 沿 y 轴负向运动,图 KZ13-1A.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37.5 cmB.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 cmC.质点a﹑质点b的速度在某一时辰能够同样D.当质点b 的位移为+2 cm时,质点 a 的位移为负TE.在t=时辰质点 b 速度最大32. (2016年吉林实验中学模拟)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流传,t 时辰波形图如图KZ13-2 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恰巧传到P 点, t +0.6 s时辰,这列波恰巧传到Q点,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 b、 c、 P、 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KZ13-2A.这列波的波速为16.7 m/sB.这列波的周期为0.8 sC.质点 c 在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必定等于30 cm1 D.从t时辰开始计时,质点 a 第一次抵达均衡地点时,恰巧是t +3 s这个时辰E.当t +0.5 s时辰,质点b、 P的位移同样3.一列沿x轴正方向流传的简谐横波,t 0=0时辰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 =0.2 s时辰的波形如图KZ13-3 中的虚线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 KZ13-3A.质点P在t时辰向右运动B.质点P在t时辰向上运动C.波的周期可能为0.27 sD.波的频次可能为 1.25 HzE.波的流传速度可能为150 m/s4.一列简谐波在如图KZ13-4 所示的x 轴上流传,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 1=0和t 2=0.2 s 时辰的波形图,则()图 KZ13-4A.若该波在t1= 0 时辰沿+x方向恰流传到x= 6 cm 处,则波源起振方向向上B.若该波与另一频次为11.25 Hz的简谐波相遇时发生干预,则该波沿-x 方向流传C.若波向-x 方向流传,从t1=0和t2=0.2 s时间内,=2 m处的质点将沿-x方向x平移 (4 n+3) m( n=0, 1,2,3 )D.若该波在t2= 0.2s时辰, x=2.5 m处的质点向- y 方向运动,则该波向- x 方向传播E.若该波的流传速度是65 m/s ,则该波沿+x方向流传5.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流传,在t =0时辰的波形如图KZ13-5所示.已知介质中质点 P 的振动周期为 2 s,此时P点的纵坐标为 (0.5 m,2 cm),Q点的坐标为 (3 m,0 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KZ13-5 1A.当t=2 s 时,P点在波峰11B.当t=s 时,P点在波峰13C.当t=6 s 时,P点在均衡地点D.当t 3= s 时,P点在波谷2E.这列波的波速为 3 m/s6.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沿直线由a 点向b点流传,、两点的均衡地点相距 2.5 m,a b如图 KZ13-6所示,图中实线表示 a 点的振动图象,图中虚线表示 b 点的振动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 KZ13-6πA.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y=2sin (10π t+6) cmB.从 0 时辰起经过0.40 s ,质点a、b运动的行程均为16 cmC.在t= 0.45 s时质点b又回到均衡地点D.在 0.1 s ~0.15 s内,质点b向y轴负方向运动,做加快度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E.此波的流传速度可能为 1.2 m/s二、计算题7.如图 KZ13-7 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上A、 B 两点的振动图象,A、 B 两点相距8 m.求这列波可能的波长和波速.图 KZ13-78.如图 KZ13-8 所示是在竖直方向上振动并沿水平方向流传的简谐波,实线是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t =0.2 s时辰的波形图.(1)若波沿 x 轴负方向流传,求它流传的速度.(2)若波沿 x 轴正方向流传,求它的最大周期.(3)若波速是 25 m/s ,求t= 0 时辰P点的运动方向.图 KZ13-8专题提高十三机械波的多解问题1. BCD分析:依据质点的振动方程:x= A sinω t ,设质点的起振的方向向上,则bπ点: 3= 2sinω t 1,因此ωt 1=3,a 点振动的时间比 b 点长,因此3=2sinω t 2,则ω t 22ππ2π, ab 两个质点振动的时间差t = t 2- t 1=3π-33Tx=ω=ω=,因此 ab 之间的距离3ω6= vTλ1300t = v6=6则通式为 ( n+6) λ= 50 cm ;则波长能够为λ =6+5( n= 0,1,2,3 , ) ;n若波长为 37.5 cm,则n无解;故波长不行能为 37.5cm,故 A 错误;当n= 4 时,λ = 12 cm,故 B 正确;在两质点振动时,若两点分居于上下方时,则两物体的速度能够同样,故 C正确;当质点 b 的位移为+2 cm时, b 抵达最大正向位移处,此时 a 已过均衡地点位移为负,故D正确;由以上剖析可知,当经Tb 的速度最大,E错误.t =时辰质点 b 抵达均衡地点处,故32. BDE 3. BDE4.ADE分析:若该波在t 1=0时辰已沿+ x 方向恰流传到x=6 m处,由波形平移法判断可知,从 t =0时辰 x=6 m处的质点起振方向向上,则波源起振方向向上,故 A 正确;频率为 1.25 Hz的简谐波周期为11= 0.8 s ,则t=0.21T==1.250.8=,依据波的平移法得悉f T4波向右流传,即该波沿+ x 方向流传,故B错误;简谐波在 x 轴上流传时,质点只上下振动,不沿 x 轴方向挪动,故 C 错误;在t2= 0.2 s 时辰,x=2.5 m 处的质点向-y方向运动,波形向左平移,则波向-x 方向流传,故 D 正确;若该波的流传速度是65 m/s ,则波在 0.2 s流传的距离为s =vt1=65 m/s ×0.2 s = 13 m= 34λ,依据波的平移法,知波向左平移,即波向- x 方向流传,故 E 正确.5. BCE分析:P质点振动方程为y= A sin (ω t +φ0),由题意知此时辰 P 向下振动,π2ππt =0时,φ0 =-6,ω =T=π,即y=4sin( πt-6 ) ,P向下振动到均衡地点时( 令上述振动方程中y = 0) 所用时间为t= (+1) s,= 0,1,2 ,,当n=1 时,取t= 13s ,nT 6n6135第二次过均衡地点,选项C正确.P质点第一次抵达波峰,需要6+4T=3s,考虑周期性,得t = ( +5) s ,k= 0,1,2 ,,当k= 1时t=11s ,没法知足t=1s ,应选项 A 错误、kT3321T22选项 B 正确.第一次抵达波谷需要时间6+4=3 s ,知足t=( mT+3) s, m=0,1,2,,3λ没法取值知足t =2s,选项D错误.由颠簸图象可读得λ= 6 m,而T= 2 s,由v=T= 3 m/s,应选项 E 正确.2π6.ABD分析: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0.2s,则ω=T= 10π,则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y = 2sin (10 πt+π) cm ,选项 A 正确;从0 时辰起经过t= 0.40 s=2 ,质点a、b运6T动的行程均为s=2×4A=16 cm,选项B正确;由图线可知,在t =0.45 s时质点 b 在位移正向最大地点,选项 C 错误;由振动图象可知,在0.1s~ 0.15 s 内,质点b向y轴负方向运动,位移渐渐增大,做加快度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选项 D 正确;由振动图线可知,振动T1x 2.5由 a 传到 b 的时间为 t = nT+12=0.2 n+60(s),则此波的流传速度可能为v=t=0.2+1n60m/s =150m/s( = 0,1,2,3 , ) ,故此波的流传速度不行能为 1.2 m/s ,选项 E 错误.12n+1n7.解:若波由 A 传向 B时,由图有3x AB= nλ+4λ=8 m ( n=0,1,2,3, )32解得λ=4n+3 m ( n= 0,1,2,3, )λ80此时的波速v=T=4n+3m/s( n=0,1,2,3,).当波由 B 向 A 流传时有14λ+nλ=8 m( n=0,1,2,3, )32得波长λ=4n+1 m ( n=0,1,2,3, )λ80此时的波速v=T=4n+1m/s (n=0,1,2,3,).8.解: (1) 波沿x轴负方向流传时,流传的可能距离为3x=( n+)λ=4n+3(m)( n=0,1,2,3, )4流传的速度为v=x=20n+ 15 m/s( n=0,1,2,3,) .t(2)波沿 x 轴正方向流传,流传的时间与周期关系为1t =( n+) T( n=0,1,2,3, )44t0.8得 T=4n+1=4n+1s( n=0.1,2,3, )当 n=0时周期最大,即最大周期为0.8 s.(3) 波在 0.2 s内流传的距离x= v t =5 mx11流传的波长数,可见 n=λ=14,波形图平移了4λ的距离.由题图知波沿x 轴正方向流传,因此P 点在 t =0时辰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题(40分)分布:2章运动定律和力学中的守恒定律;7章热力学基础;8章静电场和稳合电场;12章
光的干涉
2-25 (1)先作闸杆和飞轮的受力分析图(如图(b)).图中N 、N ′是正压力,F r 、F ′r 是摩擦力,F x 和F y 是杆在A 点转轴处所受支承力,R 是轮的重力,P 是轮在O 轴处所受支承力.
题2-25图(a )
题2-25图(b)
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对A 点的合力矩应为零,设闸瓦厚度不计,则有
F l l l N l N l l F 1
211210)(+='='-+ 对飞轮,按转动定律有β=-F r R/I ,式中负号表示β与角速度ω方向相反.
∵ F r =μN N=N ′
∴ F l l l N F r 121+='=μ
μ 又∵ ,2
12mR I = ∴F mRl l l I R F r 1
21)(2+-=-=μβ ① 以F=100 N 等代入上式,得 234010050.025.060)75.050.0(40.02-⋅-=⨯⨯⨯+⨯⨯-=
s rad β 由此可算出自施加制动闸开始到飞轮停止转动的时间为
s t 06.740
60329000=⨯⨯⨯=-=πβω 这段时间内飞轮的角位移为 rad
t t ππππβωφ21.53)49(340214960290021
220⨯=⨯⨯-⨯⨯=
+= 可知在这段时间里,飞轮转了53.1转.
(2)ω0=900×(2π)/60 rad ·s -1,要求飞轮转速在t=2 s 内减少一半,可知
20
21522-⋅-=-=-=s rad t t π
ωωωβ
用上面式(1)所示的关系,可求出所需的制动力为
N
l l mRl F 1772
)75.050.0(40.021550.025.060)(2211=⨯+⨯⨯⨯⨯⨯=+-
=πμβ 2-26 设a ,a 2和β分别为m 1m 2和柱体的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方向如图(如图b).
题2-26(a)图 题2-26(b)图
(1) m 1,m 2和柱体的运动方程如下:
⎪⎩⎪⎨⎧='-'=-=-3
212111112222βI r T R T a m T g m a m g m T 式中 T 1′=T 1,T 2′=T 2,a 2=r β,a 1=R β
而 I=(1/2)MR 2+(1/2)mr 2
由上式求得
2
2
2222
2212113.68.910.0220.0210.042
120.010212
1.02
2.0-⋅=⨯⨯+⨯+⨯⨯+⨯⨯⨯-⨯=++-=s rad g r m R m I rm Rm β
(2)由①式
T 2=m 2r β+m 2g=2×0.10×6.13+2×9.8=20.8 N
由②式
T 1=m 1g-m 1R β=2×9.8-2×0.20×6.13=17.1 N 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沿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
(1)若沿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系统由状态沿曲线返回状态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
传递是多少
? a acb adb b ba a
题7-10图
解:由过程可求出态和态的内能之差 过程,系统作功
系统吸收热量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
系统放热
7-11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 K 加热到350 K ,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作了多少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吸热
对外作功 (2)等压过程
吸热
内能增加
对外作功 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 和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
(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
解:(1)卡诺热机效率
abc b a A E Q +∆=224126350=-=-=∆A Q E J abd 42=A J 26642224=+=+∆=A E Q J ba 84-=A J 30884224-=--=+∆=A E Q J E Q ∆=)(2)(1212V T T R i T T C E Q -=-=∆=υυ25.623)300350(31.823=-⨯⨯=
∆=E Q J 0=A )(22)(1212P T T R i T T C Q -+=-=υυ75.1038)300350(31.825=-⨯⨯=
Q J )(12V T T C E -=∆υ25.623)300350(31.823=-⨯⨯=∆E J 5.4155.62375.1038
=-=∆-=E Q A J 121T T -
=η%7010003001=-=η
(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要求 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 (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要求 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
8-29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1R 和2R (2R >1R ),且l >>2R -1R ,两柱面之间充有介电常数ε的均匀电介质.当两圆柱面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Q 和-Q 时,求:
(1)在半径r 处(1R <r <2R =,厚度为dr ,长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的电场能量密度和整个薄壳中的电场能量;
(2)电介质中的总电场能量;
(3)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 取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S
则 rlD S D S π2d )(=⋅⎰
当)(21R r R <<时,Q q =∑
∴ rl
Q D π2=
(1)电场能量密度 2222
2π82l
r Q D w εε== 薄壳中 rl r Q rl r l r Q w W εευπ4d d π2π8d d 22222=== (2)电介质中总电场能量
⎰⎰===211
222ln π4π4d d R R V R R l Q rl r Q W W εε (3)电容:∵ C
Q W 22
= ∴ )/ln(π22122R R l W Q C ε==
12-2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联线方向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8030011=-
=T η15001=T 500K %80100012=-
=T η2002=T 100K
12-7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试求:
(1)若第二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mm ,计算此单色光的波长;
(2)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
解: (1)由λk d D x =明知,λ22
.01010.63⨯⨯=, ∴ 3106.0-⨯=λmm o
A 6000= (2) 3106.02
.010133
=⨯⨯⨯==∆-λd D x mm 12-8 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若入射光的波长为5500o
A ,求此云母片的厚度.
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 e n e ne )1(-=-=δ
按题意 λδ7=
∴ 610
106.61
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另有老师讲过要点
6-5 速率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n 为分子数密度,N 为系统总分子数).
(1)v v f d )( (2)v v nf d )( (3)v v Nf d )(
(4)⎰v
v v f 0d )( (5)⎰∞0d )(v v f (6)⎰2
1d )(v v v v Nf 解:)(v f :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1) v v 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v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2)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密度.
(3) v v Nf d )(:表示分布在速率v 附近、速率区间dv 内的分子数.
(4)
⎰
v v v f 0d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5)⎰
∞0d )(v v f :表示分布在∞~0的速率区间内所有分子,其与总分子数的比值是1. (6)⎰21d )(v v v v Nf :表示分布在21~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