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F u j i a n P o s t&T e l e c o m P l a n n i n g-D 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o.,L t d.2010年08月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1、概述精确送风是指通过风管、送风器、调节器等装置将空调冷风直接送入机柜内,对机柜冷却后排出。
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通过对送风区域及送风量的精确控制,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
精确送风可以分为下进风和上进风方式,所谓下进风方式,就是在机柜底部开一个可调节风量的进风口,将架空地板下的冷空气输送到机柜前面专门冷气通道而不流失;而上进风方式从气流组织原理上基本与下进风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进风口设在机柜顶上。
精确送风适用于原为风帽送风或风管送风的机房,特别是有局部过热现象、且机房层高及走线架的布置能满足上送风精确送风改造要求的机房。
设备发热量大、分布密集的大型通信机房和IDC数据中心机房改造节能效果更佳。
本规范书规定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要求等,适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的依据。
2、总体技术要求2.1系统组成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及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
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
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
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机柜温度及送风量监控系统及新风监控系统。
2.2精确送风实现方式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
冷气流经的通道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1所示。
图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各支风管均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个机柜的冷风量。
风机技术规范书

通风机技术规范书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新疆中浩阿塞拜疆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离心风机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及检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技术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保证提供符合技术规范书和现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疑义,那么需方可认为供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4合同签订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要求、规范或标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评审后确定。
1.5技术规范书所使用或引用的标准,如与需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设计选型2.1供方根据招标书的设备清单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选型,提供能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性能、技术要求及配套件。
2.2上述选型中,所列风机性能为通风机进口标准状态下的参数,即介质为空气,压力为95920Pa,温度为293K(20℃),相对湿度φ为50%,密度为1.14kg/m3。
3技术要求3.1供方提供的离心通风机符合GB/T13275-91“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按供需双方协议要求制造。
3.2供方提供的通风机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通风机及辅助设备按使用寿命至少为10年(易损件除外)设计,第一次大修前的安全运转时间,通风机不少于18000h。
3.3供方保证满足需方提出的风机性能设计参数,并能在规定环境下长期安全运行。
3.4风机性能3.4.1通风机的实测性能曲线与典型曲线的偏差满足:a.在额定转速下,在工作区域内,在规定的全压下所对应的流量偏差:±2%;b.在额定转速下,在工作区域内,在规定的流量下所对应的全压偏差:±2%;c.在额定转速下,在工作区域内,在对应点的全压效率,不得有负偏差。
3.4.2 供方保证风机从满负荷至最小负荷的全部运行条件下,工作点均落在失速线的下方,工作点对于失速线的偏离值为运行条件的10%以上。
智能通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及基站智能通风系统技术规范书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F u j i a n P o s t&T e l e c o m P l a n n i n g-D 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o.,L t d.2010年07月通信机房、数据中心智能及基站通风系统技术规范书1.概述本规范书适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及基站智能通风系统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的依据。
本规范提出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及基站智能通风系统的应用、性能设计和工艺技术要求,并就该系统在现网局站机房及基站的实际应用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参考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及基站智能通风系统。
本规范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家、行业和中国电信集团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2.技术要求2.1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1智能通风系统(简称新风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将外部冷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入机房,排除机房内部热空气的空气调节系统。
其本身不带任何制冷元件,利用室外自然冷空气实现室内风冷降温,减少局站的能耗。
2.1.2标准测算工况室内温度为(26-30℃),室内外温差为10℃,室内外相对湿度为45%(带过滤装置,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注:室内温度为26-30℃是YD/T 1821-2008中规定的一、二、三类通信机房的最高温度,测试时只取其中一个温度值计算显冷量。
2.1.3额定风量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新风系统吸入或排出机房的冷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
2.1.4额定功率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新风系统(包含其风机及系统外围控制器件)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W。
2.1.5噪声在标准测试工况下,距离新风系统(室内机、室外机)1m处,按A计权声压级测得的平均等效连续声级(Leq)。
2.1.6能效比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内换热的换热量,单位W。
变电站汇控柜智能精准送风系统设计

变电站汇控柜智能精准送风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变电站汇控柜作为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功能和性能的优化对于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变电站汇控柜智能精准送风系统的设计展开讨论,以期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智能精准送风系统的重要性2.1 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变电站汇控柜是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负责监控和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状态。
而智能精准送风系统可以通过精确控制送风量和风速,提高变电站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2.2 提升变电站安全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智能精准送风系统可以通过精确控制送风量和风速,保持变电站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提升变电站的安全性。
三、智能精准送风系统设计要点3.1 系统结构设计智能精准送风系统的结构设计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系统结构应包括送风装置、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其中,送风装置负责产生气流,传感器负责感知变电站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精确控制送风装置的运行,执行器负责将控制信号转化为实际的送风动作。
3.2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对于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因素。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选择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
3.3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是智能精准送风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策略有基于PID控制算法的闭环控制和基于模糊逻辑的开环控制等。
在设计控制策略时,应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4 执行器选择执行器的选择对于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上海移动某数据机房空调精确送风系统

r
… l " 麓 上Z 4节
2I 6
E ∞臼
节 能 技 术
低 于设 计指 标 。
3 原 因分 析 )
通过精 密 空调调 整送 风 的温度 和风 压 ( 风速 )给每 , 个机 柜安 装一 套精确 送风 分 配系统 , 照 每个 机柜 按 的 实 际设 备 发热 量 ,实 时调 整 送风 量 以及送 风 温 度 , 底解 决 了机 房 过热 问题 并降低 了空调能 耗 。 彻
2 )送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控 制原理
经 过对 目前 空调 送风 系统 的研 究 发现 , 某机 房
采用上送风方式 , 通过静压箱再将冷风送到分支风
管, 每个 风 管做 了若 干 个 送风 散 流 器 , 均 分 布在 平
机 房 上空 。这 样 的布 局造 成 l 备 密度 高 的 区域 T设
冷 量分 配不 够 , 造成 了局部 过 热。
风量 达 到 需 求风量 后 , 机转 速 恒定 在 S 风 2继 续运 转。 控制器 由变频部 分和 控 制部分 组成 , 两部分 相 互 隔离 ,如控 制部分 失效 变频 部分 仍 能继 续运 行 ,
不影响空调设备。如变频部分失效 , 控制部分即刻 可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精 密空调 ,控制精密空调关
按 照一般 I 备 的耗 能情 况 ,散 热 风扇 占用 T设 的 能耗 比例 在 2 %~ 0 0 3 %之 间 , 因此一 般 厂 家设 备
的 能耗发 热量 在 7 %~ 0 , 照 8 %的发 热量 估 0 8% 按 0
算 , 设 备 的 发 热 量 为 : 88 W 8 % = l T 1 .k x 0 1
装机 容量 远低 于 1W/ 的一般标 准 。 m k
通信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的介绍

通信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的介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景夏春华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现有通信机房的精确送风系统,总结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对精确送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达到全网共享与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通信机房精确送风发展趋势0 引言随着网络通信的更新换代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在通信机房里的设备密集度越来越高,耗电量和发热量也越来越大。
机房恒温恒湿专用空调传统的“先冷环境,再冷设备”的送风方式已不适应高功耗设备的散热需求,难以解决机房内局部过热问题,导致机房空调冷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投资和能源的浪费。
据统计,通信机房中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40%~60%。
因此,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信机房内采用精确送风系统,根据设备的冷量需求合理分配风量,达到“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目的,以解决机房内局部过热问题,并提高空调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这对通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现有通信机房的精确送风系统,总结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对精确送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达到全网共享与交流的目的。
1 通信机房空调及送风方式概述通信机房空调属工艺性空调,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控制精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目前,通信机房内一般要求采用恒温恒湿空调,它需要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过滤等功能,同时要求空调常年制冷且具备高显热比、大风量、小焓差的特点,以满足机房制冷需求和所需的冷风循环次数(30~60次/小时),保证机房内温、湿度的均匀性。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主要分上送风和下送风两种。
上送风方式又分为风管上送风和风帽上送风,因加湿水管、冷凝水管明敷,可及时发现并排除漏水隐患,同时房间内没有架空地板,不易积尘,便于日常的维护管理等特点,传统的通信机房内使用较多。
下送风主要是架空地板下送风,因符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空气梯度分布规律,气流组织合理,制冷效果好,有利于解决高热密度机房的散热问题,同时施工方便、扩展性强等特点,在新建通信机房中广泛应用。
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F u j i a n P o s t&T e l e c o m P l a n n i n g-D 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o.,L t d.2010年08月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1、概述精确送风是指通过风管、送风器、调节器等装置将空调冷风直接送入机柜内,对机柜冷却后排出。
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通过对送风区域及送风量的精确控制,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
精确送风可以分为下进风和上进风方式,所谓下进风方式,就是在机柜底部开一个可调节风量的进风口,将架空地板下的冷空气输送到机柜前面专门冷气通道而不流失;而上进风方式从气流组织原理上基本与下进风方式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进风口设在机柜顶上。
精确送风适用于原为风帽送风或风管送风的机房,特别是有局部过热现象、且机房层高及走线架的布置能满足上送风精确送风改造要求的机房。
设备发热量大、分布密集的大型通信机房和IDC数据中心机房改造节能效果更佳。
本规范书规定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要求等,适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的依据。
2、总体技术要求2.1 系统组成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及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
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
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
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机柜温度及送风量监控系统及新风监控系统。
2.2 精确送风实现方式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
冷气流经的通道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1所示。
图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各支风管均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个机柜的冷风量。
风机技术规范书

Xxxxxx公司1×220t/h锅炉工程风机技术协议2013年1月3日一、总则1.本规范书用于Xxxxxx公司1×220t/h锅炉项目锅炉配套送风机、排粉风机、引风机的采购。
它包括风机的本体及其调节装置、驱动装置、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本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现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3.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4.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设计要求1. 风机设备设备名称:锅炉送风机、引风机、排粉风机每炉各两台,引风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
2.风机旋转方向锅炉送风机,左右旋90°各一台;引风机,左右旋135°各一台,排粉风机左右旋90°各一台;3. 风机参数1)风机参数的计算分界截面,即风机的进风口是本体进口风门反法兰,出风口是风机本体出口反法兰。
(送风机)消音器、入口调节风门并配带电动执行机构、地脚螺栓、接口法兰及反法兰等由制造厂供货。
2)各风机出口膨胀节由风机厂家设计供货,供至膨胀节反法兰及附件3)风机参数锅炉送风机引风机(配变频电机)送粉风机(配变频、防爆电机)4. 风机图纸风机图纸标注尺寸要求按照真实尺寸比例绘制。
三、设备运行环境条件1. 安装地点:送风机、排粉风机室内,引风机室外。
2. 海拔高度: 5 m。
3. 地震烈度:6度。
4. 气象条件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明显。
由于北部面临渤海,属于山东省海岸线西北段。
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和大陆性过渡型的气候特征,春季冷暖多变、多风干燥;夏季湿热多雨、多雾;秋季冷暖适中、天高气爽、降水锐减;冬季天气严寒、大地封冻、海水结冰、降水稀少。
空调及通风系统技术规范

成都环球贸易广场A地块空调、采暖及通风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章工程范围1. 1 发展项目简介本发展项巨为成都环球贸易广场A地块。
位于成都市汇源北路的东南方,通源街的东北方及古雅坡路的西北方。
总建筑面积约为217,355.00平方米,当中住宅为149,378.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为55,641.00平方米,地下设备用房为6,397.00平方米,其余5,939.00平方米为非住宅面积、地下非机动停车库面积等等。
本发展项目由l0栋楼高为25至40层的塔楼(A1-1,A1-2,A1-3a/3b,A1-4a/4b,A1-5a/5b,A2-la/1b)及两层地下停车库组成,建筑高度约100至120米。
1.2 系统简介1.2.1概述本工程按照功能分为(i)地下室停车场;(ii)住宅及(iii)主客会所本合同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系统:(1) 变冷媒流量空调及采暖系统及分体式空调系统(2) 机电房通风系统(3) 机械防、排烟系统(4) 相关电气系统(5) 自动控制系统1.2.2 室内外计算参数(1) 室外计算参数(A) 夏季:空调温度:31.9℃(干球)/湿球温度:26.4℃通风温度:28.6℃(干球)(B) 冬季:采暖温度:2.8℃(干球)通风温度:3.0℃(干球)(C) 室外风速:冬季1.0米/秒夏季l.4米/秒(2) 室内计算参数(A) 公寓(B) 住客会所(c) 设有空调设备之机房1.2.3 采暖/空调区冷负荷/采暖负荷计算参数(1)住客会所(2) 设有空调设备之机房1.2.4 机械通风系统计算参数1.2.5 空调、通风及采暖系统(1) 住宅空调、采暖系统(A) 住宅搂首层大堂及地下室大堂(通向停车场)采用分体式空调系统(冷暖型号),室外机分别设置于每栋住宅搂的首层大堂(室外)及地下室大堂外面的停车场指定位置。
(B) 住宅单元为无胚房交楼,不设计空调系统。
但建筑方面作下列预留:(a) Al-1,Al-2,Al-3a,Al-3b,Al-4a,A1-4b:预留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外平台。
送风机技术规范书.doc

4X330MW机组工程锅炉送风机技术规范书2010年3月本卷目录附件1 技术规范 (1)附件2 供货范围 (1)附件3 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5)附件4 交货进度 (11)附件5 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12)附件6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16)附件7 分包商/外购部件情况 (19)附件8 大件部件情况 (20)附件9 差异表 (21)附件1 技术规范3 设计和运行条件3.1 系统概况和相关设备3.1.1 锅炉规范3.1.1.1锅炉为亚临界参数、四角切向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露天布置、全钢构架的∏型汽包炉,锅炉由华西能源工艺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
空气预热器式为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每台炉配2台送风机,本工程共8台送风机。
3.1.1.2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1190t/h3.1.1.3 锅炉保证效率(THA):92.2%3.1.1.4 锅炉(B-MCR)燃煤量:152.206t/h(设计煤种)164.876t/h(校核煤种)3.1.1.5静电除尘器,型式:双室五电场;数量:每台炉配置两台除尘器3.1.1.6 空气预热器型式:三分仓、回转式3.1.1.7 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B-MCR):1.25(设计煤种)/1.20(校核煤种)3.1.1.8 锅炉运行方式:主要承担基本负荷并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
锅炉最低稳燃负荷(不投油助燃时)为50%B-MCR,锅炉在此负荷下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3.1.1.9 机组运行模式负荷小时/年额定出力420075%额定出力36003.1.1.10锅炉主要参数锅炉主要参数:(设计煤种)名称单位BMCR 50%THA 过热蒸汽流量t/h 1190 503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g) 18.4 8.87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543 543名称单位BMCR 50%THA 再热蒸汽流量t/h 975.5 435.3 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MPa(g) 4.12 1.78 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g) 3.95 1.70 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329.3 283.9 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543 543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286 236.8锅炉热力特性(设计煤种):锅炉热力特性B-MCR工况THA工况干烟气热损失L G% 5.27 5.04 灰渣热损失L HZ%0.07 0.07 未完全燃烧热损失L uc% 2 2表面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Lβ%0.2 0.21 总热损失L Z%7.54 7.33 锅炉计算热效率(按低位发热量)%92.46 92.67 制造厂裕度%0.47 锅炉保证热效率(按低位发热量)(THA%92.20 工况)机械未燃尽损失% 2 2炉膛容积热负荷KW/m3106.85 96.67 炉膛断面热负荷MW/m2 4.79 4.33 燃烧器区炉壁面积热负荷MW/m2炉膛燃尽区容积热负荷KW/m3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温度℃343.8 339.5 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温度℃357.9 351.6 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fo 1.25 1.25锅炉热力特性B-MCR工况THA工况锅炉空预器出口飞灰份额 fh0.9 0.9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修正前温度℃124.53 117.97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修正后温度℃3.1.1.11 煤质资料名称及符号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工业分析收到基全水分 Mar % 6.42 6.00 空干基水分Mad % 1.08 0.8 收到基灰分 Aar % 27.31 32.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 14.00 20.04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kJ/kg 21642 20040元素分析收到基碳 Car % 56.80 52.638 收到基氢 Har % 2.49 2.837 收到基氧 Oar % 3.65 3.686 收到基氮 Nar % 1.02 0.645 收到基全硫 St,ar % 2.31 1.867灰熔融性变形温度 DT ℃1200 1320 软化温度 ST ℃1270 1340 流动温度 FT ℃1340 1400煤粉气流着火温度……………IT ℃/ 可磨系数HGI 68 冲刷磨损指数Ke /灰分分析二氧化硅 SiO2% 52.30 氧化钙 CaO % 2.68 氧化镁 MgO % 2.31 三氧化二铁 Fe2O3% 5.33 三氧化二铝 Al2O3% 33.12 氧化钾 K2O % 0.76 氧化钠 Na2O % 0.24 氧化钛 TiO2 % 0.00 三氧化硫 SO3% 0.723.1.1.12 点火及助燃用油:油种#0轻柴油运动粘度(20℃时) 3.0~8.0mm2/s凝固点小于0℃闭口闪点不低于65℃机械杂质无含硫量≤0.25%水份痕迹灰份≤0.25%低位发热值Q net,ar41870 kJ/kg3.1.1.13冷却水系统型式:闭式循环冷却水冷却水最高工作温度:38℃冷却水工作压力:0.5~0.7MPa,设计压力:1.0MPa 3.2 工程主要原始资料3.2.1气象资料平均温度12.9℃极端最低温度-22.5℃极端最高温度41.2℃最热月(七月)日最高平均气温31.1℃最冷月(一月)日最低平均气温-8.4℃安装在室外的钢结构设计温度-10.5℃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设计值) 66%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1%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56%湿球温度25.3°干球温度30°相对湿度72%大气压P=746mmHg 历年平均降水量628mm最大日降水量(设计值) 117mm年平均风速(设计值) 2.9m/s瞬时最大风速(地面以上10米处)40m/s风荷载(地面以上10米处)0.4 kpa夏季主导风向S-SSW(南到南西南)冬季主导风向SSW(南西南)全年主导风向SSW(南西南)年平均气压101.09kPa最大积雪深度270mm最大冻土深度0.55m3.2.2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智能新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2013年中国联通湖南节能技改工程(智能新风系统)设备投标规范书第一部分技术规范书一、概述1.本部分为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基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
本次采购的基站智能新风系统额定送风量要求为2000m3/h,要求额定送风量偏差≤±10%。
2.投标方必须对本规范书的每一款作出明确答复,应答方式为“优于”、“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并给出详细的技术数据和指标且提供有效依据。
否则视为无效应答。
3.投标方参加投标的设备应充分考虑基站的实际环境情况。
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二、主要技术要求以下规定了本工程所采购的基站智能新风系统的技术要求。
投标方必须对以下要求点对点应答,所提出的任何替代指标应不低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规范性引用文件YD/T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GB 10080-2001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891-89 空气处理机组安全要求YD/T 282-2000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T 1173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 1363.3-200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YD/T 1429-2005 通信局站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 1821-2008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 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2. 系统组成新风系统主要由进风装置、过滤装置、排风装置、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其它安装附件组成。
3. 技术要求3.1环境条件3.1.1适用环境条件新风系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室内环境温度:5℃~45℃;室外环境温度:-30℃~45℃;相对湿度:≤90%;海拔高度:<2000m,超过2000m需降额使用或与用户协商。
3.1.2电源本次采购的智能新风系统要求按直流-48V和交流220V两种供电方式报价。
通风系统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详]
![通风系统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6ac46ce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2.png)
通风系统施工技术方案及规范一 通风系统介绍1.通风就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经适当地处理(如过滤净化、加热或降温等)后送进室内.把室内的废气经消毒、除害后排至室外.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至使排放的废气符合标准。
而对于空气调节(空调).不仅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洁净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干湿度和速度。
2.通风系统按方法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按通风范围分为局部通风.全面通风.事故通风。
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 或利用室外风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所形成的压差. 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 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不需动力. 经济;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排风不能净化. 污染周围环境; 且通风效果不稳定。
机械通风是靠风机动力使空气流动 包括送排风系统.进风和排风可进行处理. 通风参数可根据要求选择确定. 可确保通风效果. 但通风系统复杂. 投资费和运行管理费用大。
3.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室外空气通过百页窗——保温阀——过滤器——空气加热器——通风机——通风管网——出风口——调节阀——送风室。
通风系统主要由风机.风管.风口.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组成。
. .二 风管通风管道的几种分类1.我国目前常用的风管种类1镀锌薄钢板风管.2无机玻璃钢风管.3复合玻纤板风管。
2.三种风管的基本特点镀锌薄钢板风管:最早使用的风管之一,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有易生锈,无保温和消声功能,制作安装周期长的特点。
无机玻璃钢风管:较新的风管类型,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无机材料制作,无保温和消声性能,制作安装周期长。
复合玻纤板风管:近年最新的风管类型,以离心玻纤板为基材,内复玻璃丝布,外复防潮铝箔布.用专用防火粘接剂复合干燥后,再经切割、开槽、粘结加固等工艺而制成.玻镁风管就属于复合玻纤板一种.具有消声、保温、防火、防潮、漏风量小、材质轻、易施工、节省安装空间、使用寿命长、经济适用等优点。
技术规格书-通风空调系统

合同编号:KMGD-SQ-A-JD-SG—EX-2011-344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北段车站设备(风、水、电)施工安装总承包及设备区装修项目(标段五)通风空调系统技术规格书发包人: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包人: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月ﻬ一、概述1、工程概况本次招标工程为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北段车站设备安装及设备区装修项目,标段五,工程范围:展览中心站、日新环岛站、巫家坝站、奥体中心站及相应区间(里程左ⅠDK14+505.378~左ⅠDK18+806。
161,右ⅠDK14+521.868~右ⅠDK18+810。
110)。
工程内容包括车站及相应区间的车站低压动力、照明配电工程,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工程,通风空调系统工程的设备采购(不含风机、风阀、消声器、多联空调)、安装、调试、设备区装修等工程。
其中包括四个地下车站及区间。
2、工程范围⑴低压动力照明系统的施工范围包括动力配电工程、照明配电工程、防雷工程的安装、调试。
各车站均设有降压变电所或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采用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单母线分段,分列运行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和TN-S接地保护系统(即三相五线制)。
动力设备供电方式主要采用放射式,照明供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电缆夹层安全照明采用AC36V。
地下车站和高架车站应急照明均采用EPS 不间断交流电源设备(AC220/380V)供电.地下车站、地下区间和高架车站设置智能消防安全应急疏散照明系统,火灾时引导乘客安全疏散。
车站在各配电室的配电箱(包括照明和动力配电箱)进线处设置剩余电流监测装置,以在线监测220/380V供电线路的绝缘状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主机通过以太网通信接口接入综合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可以监测全线各车站电气设备剩余电流信息。
车站公共区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达到节能和安全的目的.根据各类设备用途和重要性,车站用电设备负荷分为三级。
精密空调技术规范文件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规范要求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机械性能1)外观工艺:机柜表面喷涂均匀、无破损;信号灯、开关、测量显示装置布局合理。
2)操作及维修安全、方便。
3)结构工艺:机组应采用金属框架;部件排列合理、整齐;导线颜色和截面合理,布放平整;接插件牢固;进出线符合工程需要;具备抗震措施。
4)标牌、标记:应平整清晰。
5)机组的所有面板和门都能拆卸,后面板及侧面板应用螺栓固定,机组的前侧门应有锁定装置来防止外人打开机组。
6)机组的面板及门都应安装B1级或以上级别的隔热材料。
2、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电气性能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2)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 +10% -15%3)频率:50HZ 1%3、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运行环境室内温度: -10℃ +30℃室外温度: -10℃ +40℃湿度: ≤95%RH4、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温度、湿度控制性能1) 机房专用空调应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功能。
2) 机组应具有控制器对机组进行自动控制。
3) 温度调节范围:+17℃ +32℃4)温度调节精度:1℃ ,温度变化率< 5℃/小时5)湿度调节范围:30% 60%RH6)湿度调节精度:5 %RH7)温度、湿度波动超限应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5、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机组性能:1) 机组选型要求:机房空调专用机组的总制冷量工况为回风温度24℃,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以及冷凝温度45℃测得,本项目制冷容量规格见下表(★为必须满足项);具体精密空调参数要求如如(采用下送风上回风机组):机组尺寸宽深高(mm)175********机组尺寸宽深高(mm)1880770870(单组)序号项目招标产品参数投标产品响应情况压缩机功率(KW)8.4压缩机C.O.P 4.91适应制冷剂R22/R407C19通讯接口RS485/RS2322)单台机组的机外余压:采用低噪音方式,室内机噪音值≤54.9(离主机2米处)。
风机技术规范

技术要求1.1 风机1.1.1 总则1.1.1.1 说明本节规定图纸所示或设备表内的风机的制造和安装要求。
风机的技术参数须满足设计要求及消防验收要求。
1.1.1.2 一般要求根据图纸及设备表之数量及负荷提供所需的风机,暖通专业应根据实质安装条件,设备阻力等检定风机压头。
图纸/ 设备表所列压力只供参考,任何更改以达致系统要求皆由暖通专业负责。
在运送时,仓库内及安装时应采取正确的保护设施保护风机。
如无特别指示,所有风机的出风口风速不能超过10 m/s。
1.1.1.3 质量保证制造厂资格:风机的生产商应有五年以上生产同类型的风机的经验。
所有风机,驱动型式及配件的设计及试验,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风机的调试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或其它经审批的试验标准。
风机噪音应达到国家、当地政府标准。
每一风机应有制造商铭牌列出系列,型号,生产日期资料等。
排烟风机应符合珠海市消防局要求。
1.1.1.4 资料呈审提供原厂的技术资料,特性曲线,有关风机的总能量,空气流量与压头,风机功率,噪音水平,都应在特性曲线内显示出来。
提供完整的配件表及后备配件表。
提供厂方及工地的试验报告及证书,应明确指示试验时的结果。
提供每一风机的特性曲线或数表,把指定的工作压力位频带功率级(dB re 10-2 watt)指出,由63Hz 到8000Hz。
1.1.2 产品1.1.2.1 概述风机应是超负荷特性,功率超过7.5 KW,其效率不可少于75%。
离心式及轴向流式风机须有吊眼。
所有离心式风机的驱动轴末端的设计应可安装转速表。
如无特别指示,电动机转速不可超过1500 转/ 分钟。
1.1.2.2 轴流风机按图纸和设备表要求,安装轴流式风机、机翼型叶片风机。
风机外壳应是L 形,风机的电动机及叶轮同时安装在外壳内。
外壳在制成后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
叶轮叶轮应是压铸铝合金制成。
叶片应可手动调校,而毋须把叶片拆出。
叶片与钢烘之间应有刻度显示出风机叶片的调校角度,并有调校范围的限制,防止风机过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开度调节范围:0~100%;开度调节精度:±5%;供电电压:48VDC 或220VAC。 3.4 送风器 3.4.1 送风器的结构类型 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送风器分为两类:门板式送风器和悬挂式送
风器,其结构如图7、图8所示。
图7 门板式送风器
图8 悬挂式送风器 3.4.2 门板式送风器的适用条件 1) 改造机柜的前门可以拆除; 2) 机柜安装接口符合下节尺寸要求。 3.4.3 悬挂式送风器的适用条件 1) 改造机柜的前门不能或不便拆除; 2) 改造机柜前门的开孔率≥50%,且分布规则。 3.4.4 门板式送风器结构 门板式送风器规格如下: 1) 送风器材料规格:Fe,08,T1.5,即冷轧板,材质符合我国的 优质碳素冷轧钢08材料,板材厚度为1.5mm; 2) 进风孔有效通风直径≥Φ177mm;
主送风 管
径形式,以保证内部静压的 稳定
面包裹橡塑保温材料的厚度 ≥20mm 镀锌钢板螺旋圆风管,其外 表面包裹橡塑保温材料的厚 度≥20mm 柔性风管,如玻纤布聚脂薄 膜铝箔复合金属钢带螺旋软 管、铝箔聚脂复合夹丝螺旋 软管等 轻质阻燃塑胶,阻燃等级 UL94-FV0,厚度≥2mm,最外 面覆盖保温棉(如:聚氨脂泡 沫塑料),厚度≥10mm
图3 单机柜送风量与功耗关系图
2.3.2 机房环境要求 机房冷热通道应进行隔离,在机房实施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后,机 柜前面安装的送风器实现了冷热气流的隔离,整个机柜外部空间形成热 通道。 为了保证机房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维护人员的舒适性,机柜进风 口空气温度范围为20~30℃,相对湿度35%~65%,空调回风温度 ≤35℃。 2.3.3 机柜列间走道要求 机柜列间距以满足单列开门为基本条件,并尽量增大间距。 对于老机房:两列机柜间距D≥0.8m,参见图4所示。 对于新建机房:当两列机柜朝向相同时,间距D≥1m(含单个送风器 厚度O.2m);当两列机柜朝向不同时,前门间距D1≥1.2m(含两个送风器 厚度O.4m),后门间距D2≥O.8m,即除去送风器厚度后,机柜间距大于 O.8m。参见图5所示.
(W1) 备注:优选机柜的宽度尺寸为600mm,其它尺寸规格的机柜适配送 风器,需要进行特殊定制。 3.5 门板式送风器与机架安装接口 3.5.1 机架的轮廓尺寸 送风器安装在机柜进风侧,送风器安装深度为D1,机架轮廓如图12 所示。
图12 机架的三维尺寸示意图 3.5.2 门板式送风器安装尺寸 门板式送风器的尺寸系列如表5所示: 表5 门板式送风器安装尺寸表 适配机柜高度(H) 送风器安装高度 (H1) 送风器安装宽度 (D1) 1800mm 1680mm 2000mm 1880mm 30mm 2200mm 2080mm
在机柜门上; 8) 悬挂送风器的上端通过进风口与伸缩软管连接,下端封闭,结 构详见图11:
图11 悬挂送风器示意图 3.4.8 悬挂式送风器尺寸系列 悬挂式送风器的尺寸系列如表4所示: 表4 悬挂式送风器的尺寸系列表 适配机柜高度 (H) 送风器高度 (H1) 送风器宽度 1800mm 1675mm 2000mm 1875mm 400mm 2200mm 2075mm
图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 各支风管均 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个机柜的冷风量。
图2 上送风方式工作原理示意图 2.3 总体技术要求 上送风方式风管设定:梁下净高度≥3.7m,送风距离≤15m。若送 风距离>15m,应核算最远端的空调送风风压、风量等能否满足工艺设备 散热需求,如不能满足,可考虑通过提高空调风机风压以及增加回风管 道、诱导风机等辅助手段来满足设备散热需求。 送风主管应满足单列机柜平均3KW的送风量,对于单机柜功耗>5KW 的机柜,建议采用独立集中区域布置方式,并对其进行冷源的专门配 备、强化散热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 系统通电要求:空调系统、调节和监控系统为双路交流市电供电, 监控系统宜采用UPS电源。 2.3.1 机柜风量要求 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要求≤15℃,单机柜所需风量大于图 3(或表1)给出的送风量。机柜最小送风量按下式计算: Q=P/(Cp×p×△t)m3/h
备注:优选机柜的宽度尺寸为600mm,其它尺寸规格的机柜适配送 风器,需要进行特殊定制。
图9 上送风门板送风器示意图 3.4.6 门板式送风器门锁的高度尺寸 门锁距下基准面的距离为1100mm永远保持不变,门锁高度与机柜高 度无关。其结构如图10所示:
图10 上送风门板送风器示意图 3.4.7 悬挂式送风器结构 悬挂送风器规格如下: 1) 送风器材料规格:Fe,08,T1.5,即冷轧板,材质符合我国的 优质碳素冷轧钢08材料,板材厚度为1.5mm; 2) 进风孔有效通风直径≥Φ177mm; 3) 内侧贴附隔热棉(如:聚氨脂泡沫塑料,厚度≥10mm),减少热 交换; 4) 机柜内部风压通过上下两排风压调节孔进行调节; 5) 挡风板的默认安装间距为200mm,且等间距规则分布,其作用 是:改变风向,确保冷风流向设备侧。现场可根据送风方式的不同,手 动调整挡风板的安装方向; 6) 送风器的有效通风截面为400mm×200mm的梯形结构; 7) 悬挂送风器背面均布压铆螺母,用螺钉直接将送风器悬挂固定
图14 机房智能温控系统原理图 机架温度和送风阀监控系统:检测机架进风口温度,对机架送风阀 门进行开度智能调节控制,将机架排风口温控控制在一定的合适范围
内。 机房温控管理系统:配置各机架和机房的温湿度值等参数、收集并 上报给上位机相关信息:每台机架的排风温度、机房内的温湿度值、空 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及告警信息;控制方式选择以及运行日志的报表输 出等。 3.6.2 配置方式和控制方式 单独选配空调系统,由机房温控管理系统来进行自动调节。 3.6.3 系统构件规格 1) 机房温控管理系统由控制系统和上位机系统组成; 2) 空调系统、机架温度和送风阀监控系统规格请参考本规范第四 章。 3.6.4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机房管理系统上位机配置端采用友好界面,显示直观, 易于操作,主要功能应包括: 1) 配置空调系统控制方式; 2) 显示每台机架的排风温度、机房内的温湿度值、空调系统的运 行参数以及告警信息; 3) 输出运行日志报表和告警日志报表。 3.6.5 监测与控制系统应能就近纳入本地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 4、超大功率机架冷却方式 对于大于5KW的超大功率机架冷却问题,送风冷却系统需要进行相 应改进,根据机架功耗配置特点和最小送风量选用合适的支风管、伸缩 软管以及送风器。 超大功率机架(大于5KW)建议在机房中集中于某个区域安装,并尽 可能靠近冷源布置,并相应配置充足的制冷设备。 4.1 风量需求与机架功耗的关系 在送风温度为25℃,机架温升为15℃的情况下,单机架最小送风量 与其功耗成线性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P——机柜功耗,单位:W Cp——空气的比热容,单位:kJ/kg·℃ p——空气的密度,单位:kg/m3。 △t——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可取15℃ 当机柜进风温度为25℃时,上式可简化为Q=3×P/△t=p/5。 表1 单机柜送风量与功耗关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机柜功耗(KW)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最小送风量(m3/h)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图4 老机房机柜列间距说明
图5 新机房机柜列间距说明 3、各构件技术要求 3.1 空调系统 为了满足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送风的控制需求,机房空调需要 作如下技术改进: 空调系统由原来的回风温湿度控制策略改为送/回风温湿度同时控 制策略,空调电控系统必须留有相应的RS485接口,可通过远端控制, 相关通讯协议需遵从万能主从节点协议。 空调系统送风量变化范围应不导致空调蒸发器表面结冰,且送风量 能够无级调节,推荐送风量调节范围:70%~100%。 3.2 送风管道 送风管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主送风管、支风管、伸缩软管和送风 接头。 设计主送风管、支风管、伸缩软管和送风接头的尺寸和材质要求如 表2: 表2 送风管道尺寸和材质要求列表 名称 尺寸 矩形,主风管推荐设计风速 为8~lOm/s,其截面积根据 所需输送风量及设计风速确 定,风管长短边比小于4: 1,长宽与静压箱匹配;主 送风管应设计为长度方向变 材质 推荐酚醛铝箔复合材料,保 温材料密度≥60kg/m3,燃烧 性能B1级,弯曲强度 ≥1.05MPa,厚度≥20mm;如 采用镀锌钢板风管,其外表
3) 内测贴附隔热棉(如:聚氨脂泡沫塑料,厚度≥10mm),减少热 交换; 4) 机柜内部风压通过上下两排风压调节孔进行调节; 5) 挡风板的默认安装间距为200mm,且等间距规则分布,其作用 是:改变风向,确保冷风流向设备侧。现场可根据送风方式的不同,手 动调整挡风板的安装方向; 6) 送风器的有效储风截面为400mm×200mm的梯形结构; 7) 送风器通过门锁及门轴与机柜连接; 8) 门板送风器的上端通过进风口与伸缩软管连接,下端封闭,结构 如图9所示。 3.4.5 门板式送风器尺寸系列 门板式送风器的尺寸系列如表3所示: 表3 门板式送风器的尺寸系列表 适配机柜高度 (H) 送风器高度 (H1) 送风器宽度 (W1) 1800mm 1675mm 2000mm 1875mm 594mm 2200mm 2075mm
通ujian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Post&Telecom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 2010年08月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规范书
1、概述 精确送风是指通过风管、送风器、调节器等装置将空调冷风直接送 入机柜内,对机柜冷却后排出。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通过对 送风区域及送风量的精确控制,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精确送风 可以分为下进风和上进风方式,所谓下进风方式,就是在机柜底部开一 个可调节风量的进风口,将架空地板下的冷空气输送到机柜前面专门冷 气通道而不流失;而上进风方式从气流组织原理上基本与下进风方式相 同,唯一不同的是进风口设在机柜顶上。 精确送风适用于原为风帽送风或风管送风的机房,特别是有局部过 热现象、且机房层高及走线架的布置能满足上送风精确送风改造要求的 机房。设备发热量大、分布密集的大型通信机房和IDC数据中心机房改 造节能效果更佳。 本规范书规定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要求等,适 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 的依据。 2、总体技术要求 2.1 系统组成 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及监测与控制 系统组成。 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 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 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机柜温度及送风量监控 系统及新风监控系统。 2.2 精确送风实现方式 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冷气流经的通道 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 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