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_庄福龄
一脉相承原则永恒
一脉相承原则永恒作者:周萍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6期[摘要]《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尽管遭受了挫折,中国共产党人以其为指导,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发展。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都秉承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科学发展观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作者简介:周萍(1974-),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基础课部讲师,哲学硕士。
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德国学者沃尔夫冈 ·豪格来说,《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其他著作中的一些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其现实性,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些大段的章节,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仿佛马克思当年有一架时间机器,可以让他飞到当代,描述今天发生的事情。
对于和马克思同时代的人来说,这些肯定是很难想象的。
这段话既引起我们深思,又催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宣言》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飙歌行进、胜利辉煌。
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它跌入低谷。
有些人乘机大肆鼓噪“马克思主义失灵”、“社会主义失败”;有些同志也陷入困惑迷茫,甚至信念动摇、理想破灭。
然而,事实上《宣言》的基本原则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它将永存于它所开创的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中,永存于指导我们事业的科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中,永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
重温《宣言》,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而这代代相传的“脉”,正是《宣言》所揭示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作者:秦祎姗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10期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要继续深入做好“结合”文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人心、指导实践,让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也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70年。
回首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70年,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的仁人志士从救国救民真理中逐渐认识、接受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中国工人运动和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1949年成立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扎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契合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近现代以来中国国情的迫切需要。
中国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史发展,足矣雄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信仰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在一大上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最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1.毛泽东同志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
1964年1月,毛泽东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路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路研究作者:梁亚敏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历史和逻辑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科学称谓,在理论上包含着一系列重大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阶段的理论精要;传承列宁对社会主义全新思考的理论要义;承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研判。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序列上凝结成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发展理路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以来党全部工作的核心目标。
基于这一目标旨向,需要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序列上,“脉”代表着必须遵循和延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这种一脉相承性即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由一个血脉、一个系统承接流传下来,承传的“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而与时俱进的“时”则指向于时代主题、时代特征和时代中心任务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科学把脉这些变化的基础上立足特有的制度基础,不断回答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的伟大进程中,只要始终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就把握住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理路,也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阶段的理论精要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科学预判和现实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全面进步,最终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和预断。
特别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形成了完备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学说,即未来社会发展要历经三个基本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没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就无从谈起;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主要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根本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主要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相互联系、交相辉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材料 二
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自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料 一
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没有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2002-11-07 14:09:53南方网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大成果。
它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认为,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们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理论主题、共同的理论形成机制和共同的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
一、共同的哲学基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以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从而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生形态,但其哲学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列宁曾经说过: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
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列宁主义正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
毛泽东思想也不例外。
他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路线,以及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等,都无不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
而且毛泽东始终把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认识工具来使用,使辩证精神渗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具体领域。
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权”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以及“两手抓”思想也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想。
同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首先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姓名:孙* 学号:09****** 专业:****[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适用性[摘要]本文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马克思文本中某个论点的过时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指出尽管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但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它仍然是我们时代最具真理性、最具影响力的学说[正文]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其产生直到现在的发展,它始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并不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论断可能过时。
但要把它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区分开来。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说的,是一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至于说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某些论断过时,这完全可能。
相反着力强调自己的某个论断因为客观情况变化而过时。
马克思恩格斯宣称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预测失效,甚至某些论断存在错误,这种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可以说相反相成。
正因为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证了这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宣布永远不包含任何错误或失误的理论,不是科学而是神学。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同,它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论断,而是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都打着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的烙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第二次浪潮即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现在是信息社会,是后工业社会,现在再使用马克思主义,就像在电子显微镜时代还使旧式的放大镜一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s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庄福龄主编导言一、世纪之交的启迪与呼唤马克思主义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原则的整体是正确的�但是它的实际运用要依据历史条件而转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作用�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得到发展�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启蒙运动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辟道路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历史�总是同中国革命和中国过程发展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也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清晰地表明�凡是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的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成就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航向拨正之时�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历史性飞跃之日�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真正活跃和兴旺之时�马克思主义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品质是与时俱进�是理论上永不停顿和创新�党在指导思想上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与发展创新�总是同党所经历的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从领导国家建设所经历的从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上不能停顿。
因此�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续发展和开拓新的境界�也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尊重历史潮流�尊重实践。
尊重历史就是要坚持经过历史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不能丢掉老祖宗�而尊重实践就要适应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在思想理论上搞僵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作到四个一定�一是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二是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三是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四是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整理]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答: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答:内容: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作者:董德刚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于狭义马克思主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其科学内涵是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
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其原因在于: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论断存在错误,人们的认识在深化。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包括依靠群众实践、遵循分工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06-04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却存在许多偏差。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
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有巨大推进。
以此为指导,进一步从总体上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端正指导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含义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东欧和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等。
仅就中国而言,至少也有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1.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这是列宁所下的定义,并为世人所公认。
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同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狭义上也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
群众路线——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家宝
・
1 ・
群众路线
既一脉相承 , 又 与时俱进 的传家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群众路线是马 克思普遍 真理 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 大成果 , 是 建党九十 多年 来既一脉相承 , 又与 时俱进 的党的 生命 线 和根本 工作路 线 , 十八 大以来以 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 中央领导集体 围绕 密切党群 关系 , 深入 开展 党的群众路 线教 育 实践 活动 , 就是 为了提 高党的执 政能力 , 解决人 民群众反 映强烈的 突出问题 , 保持 党 同人 民的血 肉关 系, 发挥 党密切联 系群 众的优势 , 为 实现 国家富强 , 民族复兴 。 人 民幸福 , 社会和谐的 中国梦提供 坚强保证 , 具有 巨大战略 意义与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群 众路 线 ; 中 国共 产 党 ; 人 民 力量 源泉 , 就一定要失败 , 就会被人 民抛弃 。” 1 9 8 0年 , 在中央工作 1 群 众 是真 正 的铜 墙 铁 壁 。 什 么 力量 也 打 不 破 群 众 路 线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与 中 国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国情 离 会议 上 , 邓小 平说 : “ 群众是 我们力量 的源 泉 , 群众 路线和群 众观点
不开 。 建立不久的共产党要面对帝国主义 , 买办资本主义 , 封建主义 是我们 的传家宝 。[ 4 1 ” 1 9 8 1 年党 的十一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 关 于建 国 这三座大山如此强大的敌人 ,没有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 想 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 的决议》 实事求是 的评价 了毛泽东 、 毛泽东 要壮大党 的力量并且 成为执政党是不可能 的。1 9 2 7年 国共分裂后 思想 的历史地位 , 在此基础上指 出了“ 毛泽东思想活 的灵魂 , 是贯穿 到1 9 3 7年的十年 间, 虽历经三 次“ 左” 倾, 但是党也从未 割裂 与群众 于上诉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 、 观点和方法 , 有三个基本方 面, 即实事 之间在价值与组织上应有 的紧密关联 。1 9 3 4年 , 毛泽东将关于群众 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 自主。 ” “ 群众路 线 ,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 一切依 讲过这样一段话的话 : “ 正 真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 是 千百万 靠群众 , 从群众来 , 到群众 中去。” 这 一重 要论 断对 群众路线 的内容 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 是真正的铜墙 铁壁 , 什么力量也 打不 做 出了严格的完整的表述 。一切从群众中来 , 到群 众中去是 党的群 破 的, 完全打不破 的。” f l 哒 一论述很直接 的体现 出党对群众 的价值 众观 , 从 群众 中来 , 到群众中去是党对群众观的实践 , 是党工作的根 取 向。在 1 9 3 8 年 的《 论持久 战》 里, 毛泽 东明确阐述了“ 战争 的胜利 本方法 。也 就是基于群众路线 , 1 9 9 2年 , 邓小平南巡 时 , 针对改革开 之最深厚的根源 , 存在于 民众之 中” , “ 只要军队和 民众打成一片 , 使 放 , 提 出“ 三个有利 于” 标准 , 即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 主义社会 的生 产 军 队在 民众眼睛中看成是 自己的军 队 ,这个 军队便无 敌于天下” 目 。 力 , 是否有利 于增 强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 合 国力 , 是否有 利于提高 人 1 9 4 3年 , 延 安整风运 动时期 , 毛泽东 在其《 关于领 导方法 的若干 问 民的生活水平 , 这三个标准是社会 主义本质属性 的内在要求 , 也 是 题》 中深人 的阐述 了“ 从群众 中来 , 到群众 中去” 的工作 方法 , 他具体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具体体 现。同年 l O月份召开党 的十四大 的讲了 : “ 这就是 说 , 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 的无 系统 的意见 ) 集 中起来 通过 的《 中国共产 党章程》 里指 出了 : “ 党在 自己的工作 中实行群 众 ( 经过研究 , 化为集 中的系统意见 ) , 有到群 总中去作宣传解 释 , 化为 路线 , 一切为 了群众 , 一切依靠群众 , 从群众 中来 , 到群众中去 , 把党 群众的意见 , 使群众坚持下去 , 见之 于行动 , 并在群众行动 中考研这 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 的 自觉行动 。 ” 之后 的十五大一直到 2 0 1 2年十 些 意见 是否正确 。 然后再从群众 中集 中起来 , 再到群众 中坚持下去。 八大 , 党章关 于群众路线从 未做过任何变 动。 如此无 限循 环 , 一次 比一次地更 正确 、 更生动 、 更丰富。” 【 引 并且强调 3 代 表 最 广 大 人 民根 本 利 益? 了 “ 在我党 的一切实 际工作 中都必须实行 的方法 ” , “ 是基本的领导 切为 了群众是群众路线 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2 0 0 0年 2月 2 5 方法 ” l 引 。在 1 9 4 5年党的七大上 , 党 的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 中, 毛 日,江泽 民在 广东省考察工作 时指出 : “ 总结我 们党七 十多年 的历 泽 东更 加深入 的论述 了我们党 “ 和人民群众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 史 , 可以得 出一个重要 结论 , 这就 是 : 我们党所 以赢得人 民 的拥 护 , 风” 、 “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 一切从人 民的利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 、 建设 、 改革 的各个 时期 , 总是代表着 中国先进 益 出发 , 而不是从个人 和小 集团利益 出发 ; 向人 民负责和党 的领导 生产力 的发展要 求 , 代 表着 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 向 , 代表 着 中国 机关 负责的一致性 ; 这些就是 我们的 出发点 ” , 他还提 出“ 共产 党的 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 利益 , 并 通过制定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 , 为实现 切言论行为必须 以合乎最广大人 民群众 的最大利益 , 为人 民群众 l 家 和人 民 的根 本 利 益 而 不 懈 奋 斗 。 ” 这 是 江 泽 民首 次 提 出 “ 三 个 代 所拥 护为最高标准 ” 四 。这是毛泽东群 众路线思想 的最完备理论 。 表” 的重 要 思 想 。5月 1 4日 , 他在江苏 、 浙江 、 上 海 党 建 工 作 座谈 会 党 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也就 是确 立了党的群众 上讲话 时就 “ 三个代表 ” 的重要意义作了精辟 的阐述 : “ 始终做到 ‘ 三 路线 。毛泽东是创立群众路线 的代 表 , 毛泽东 的群众路线 思想是 中 个代表 ’ ,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 执政之基 、 力 量之源” 四 , 并指 出 : “ 按 国革命 时期具体基本 国情 同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相结合 的具有独 照‘ 三个代表 ’ 的要求抓党的建设 , 同新 时期党 的建设新 的伟 大工程 创性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它从产生到现在都发挥着 重要 的总 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2 0 0 1 年7 月 1日, 江泽民在 2 0 0 1 年 7月 作用 。 1日, 在庆 祝 中国共产 党成立八 十周年大会 上 , 江泽 民同志发表 重 2 群 众 路 线 和 群 众 观 点是 我们 的传 家 宝 要讲话 , 全面阐述 了“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讲到代表 中国最广 大人 1 9 4 9年 , 中共 七大上刘少 奇作 的《 关 于修改党 的章 程的报告 》 民根本 利益时 , 指 出“ 就 是党的理论 、 路线 、 纲领 、 方针 、 政策和各项 指 出了群众路 线的重要性 : “ 党 的群众路线是 我们党 的根 本政治路 工作 , 必须坚 持把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出发点和归 宿 , 充 分发挥人 线, 也是党 的根 本组织路线。” 1 9 5 6 年, 中共八 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 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 。不 断推 动社会 生产力 的解 放和发展 , 代 党章程 》 规定 了: “ 必须不断地 发扬党 的工作 中的群众路线的传 统。 ” 表 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 向 , 都是为 了满足人 民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 邓 小平在党 的八 大上作的《 关于修改党 的章程的报告 》 指 出群 众路 化生活需要 ,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 [ 6 1 。“ 三个代表 ” 的提 出 线是党章 中的根本 问题 。1 9 7 8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 , 邓小平成为党 是对党的性 质的创新性表述 , “ 本” 、 “ 基” “ 源”归根到底就是人 民群 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 党的中央领导 集体 结合 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和 众的支持与拥护 , 这一重要思想将群众观点赋予党性之中。 改革开放 的实际情况 , 对 群众路线进行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 指出“ 党 4权为 民所用 , 情为 民所 系, 利为 民所谋 。 以人为本 的组织 、 党 员和党 的干部 , 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 , 绝对 不能同群众相 2 0 0 2 年l 2月 ,胡锦涛在西柏 坡学习考察时候发表讲话 ,他指 对立 。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 , 那就丧失了 出 : “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的宗 旨, 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 民谋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黄静婧3
内容摘要: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是党的生命力所在。
毛泽东创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体现了内在统一、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一脉相承与时俱进Abstract: China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is the id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activities,is the Party’s vitality .Mao Zedong created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ng Xiaoping re-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he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Jiang Zemin raised the request of promotion in line of time , and further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 are at the cor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leadership collective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reflect the inherent unity,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direct succession Promotion in line of time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经历了与时俱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史上的丰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体会
作者: 庄福龄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页码: 1-6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经济理论;中国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面旗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作为现时代和新世纪的旗帜,是由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历史地位、时代特色和划时代贡献决定的,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因此,只有既从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中、又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来学习邓小平理论,才能把这一理论学深,学透,学好。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史论结合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作者: 庄福龄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46-51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论结合;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经验批判主义;唯物史观;本来面貌;列宁;历史条件
摘要: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国内外研究者中间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学科的建设也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是教材编写、学术讨论、资料汇集、专题研究、论著出版、人材培养以至在国家确定的重点研究课题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不同程度的进展。
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它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人们要求从历史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貌分不开的,也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基本要求和我们正确总结哲学战线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分不开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预见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预见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在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杰出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在一种特殊条件和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她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引,既面对现实,又开辟未来;以列宁和毛泽东为典范,既敢于从原则上继承传统,又善于从理论上突破创新;十六年光辉实践是对邓小平理论科学预见性的有力验证。
庄福龄(1929—),男,江苏镇江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
(北京100872)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在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杰出的重大贡献。
开创社会主义事业艰难曲折,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在俄国是由列宁实现的,在中国是由毛泽东实现的。
但社会主义毕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历史给列宁的条件是何等艰难,反对社会主义的内外势力使列宁肩负着沉重的压力,面对严峻的挑战,而历史给予列宁的时间又是何等苛刻,短暂的七年仅仅用来恢复元气和休养生息尚且不足,更何谈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由毛泽东在长达二十多年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基础上迎来的,如何认识国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还是一个未曾经历过的全新课题,毛泽东曾经提出过许多富有创意的设想和理论,也作过若干大胆的尝试,但毕竟缺少反复的试验、比较和验证,缺少党内外民主的发扬和升华,而党的领袖和领导干部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局限和不足,使失误得不到彻底纠正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曲折,在经验中含有教训,在胜利后出现失败。
中国社会主义走到了十字路口,思想认识路线需要重新端正,经验教训需要重新总结,道路需要重新开辟,理论需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
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邓小平推上了历史舞台。
邓小平理论是在一种特殊条件和特殊背景下形成的。
三代领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 /2003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周由强[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密切相联的重大理论问题。
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
中共十六大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我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又迈开了一大步,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被中国化了的、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①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一)较早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他投身革命并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他就十分重视群众的实践斗争,重视考察中国国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从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本与个别词句,不为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模式所束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JOU R NA L OF REN M IN U N IV ER SIT Y O F CH IN A No 3 2011马克思主义史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庄福龄[摘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奠基、探索和振兴作出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各有特点,但社会主义事业却长盛不衰,代有传承,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 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的实事求是的传统。
这是新中国长期保持稳定的奥秘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战胜一切敌对势力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根本保证,是马克思主义史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光辉范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创新;成功范例[作者简介] 庄福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中国共产党以90年的理论和实践,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世所罕见的壮丽画卷。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战胜的政党,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屡创奇迹的政党,也是力求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政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全新事业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的。
实现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理想。
他们对于仅仅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倍加赞扬,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深湛的理论思维总结了巴黎公社所创造的历史经验,对于其中有关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相结合的经验、废除军事官僚机器、消除特权、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和制度、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等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们为永存的公社原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时,他们也告诫人们不要把公社神秘化,不要认为公社的每一个举措都是正确无误的。
当然,公社的失败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愿望未能在19世纪实现,但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消灭不了的。
在后继者的努力下,社会主义事业终于在20世纪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世纪初,在俄罗斯大地上树起了列宁高举的社会主义红旗,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史上70多年的辉煌业绩;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又树起了毛泽东高举的革命红旗,中国共产党是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
新中国所谱写的60年社会主义辉煌史证明:所谓 社会主义大失败的世纪 ,不仅被20世纪的历史车轮所碾碎,而且社会主义中国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喜讯谱写了新世纪的开篇,以社会主义特有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中国国力强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的艰1苦探索,邓小平的拨乱反正,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在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决策的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
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问题。
他认为,现在的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途径。
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到过中国革命会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夺取胜利。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没有从马列经典著作中寻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答案和固定模式,而是强调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也强调,搞改革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科学、先进管理,归根到底,中国的建设方针还是毛泽东过去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他甚至果断地认定,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有毛泽东等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作准备和铺垫,后有邓小平等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开拓前进,前后相连近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继往开来既必须坚持和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有所创新和发展,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这是我们在创造性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过程中总结出的最宝贵、最根本的经验。
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坚持一脉相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体现自己的特色。
毛泽东在谈到学习苏联经验时说过: 搬,要有分析,不要硬搬,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忘记了历史上教条主义的教训。
教训就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这个道理没有运用到经济建设上。
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唯物论;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也就是辩证法。
为什么硬搬,就是不讲辩证法。
苏联有苏联的一套办法。
苏联经验是一个侧面,中国实践又是一个侧面,这是对立的统一。
苏联的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
把苏联的经验孤立起来,不看中国实际,就不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1](P950)毛泽东在这里反对照抄照搬,提倡独立思考,要求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看待苏联经验,看待中国实际。
他在随后的另一次讲话提纲中说: 马、列是指导,不是教条,教条论是最无出息的,最可丑的。
他要求 产生自己的理论 [2](P951)。
他身体力行,为形成自己的理论而呕心沥血。
他在1963年写的 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 的文章中提出: 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
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者说苏联一切都对,不把苏联的经验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口号就是在延安整风时提出的。
这个口号写进了1957年莫斯科宣言,那里面说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外国经验,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只能供参考。
[3](P952)可以说,上述论述简明扼要地回顾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但认识中国的要求、产生自己理论的要求、同本国特点相结合的要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独立自主的要求等等,都已经跃然纸上。
从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可以看出,邓小平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反复强调的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
一句话,邓小平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必然结果。
所以,由党的代表大会把全党的指导思2想冠以领袖的名字绝非偶然。
众所周知,从党的七大开始,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从党的十五大开始,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
三、寻求中国特色需要理论上的成熟寻求中国特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问题。
理论上的成熟归根到底要靠全面把握和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一要看到肩负任务的艰巨和繁重世所罕见;二要看到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三要看到前进中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
世所罕见,意味着历史上无先例可循,只能求助于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世所罕见,意味着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只能求助于自力更生来解决问题;世所罕见,也意味着困难和风险往往突如其来,难以预测,只能调动一切力量在解决困难中求发展,化险为夷,变坏事为好事。
总之,面对复杂的矛盾,面对突然的风险,面对艰巨的任务,只能求助于科学的理论,依靠优良的传统,依靠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来解决。
经验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上述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宝贵经验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4]为此,理论上的成熟需要破除迷信,实现社会主义观的拨乱反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理论上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力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国民经济安排上却犯有严重错误。
他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使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他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是靠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发展动力前进的;他武断地把某些人民内部矛盾归结为从国外打入的敌我矛盾,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压制社会主义民主等错误。
毛泽东针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斯大林的有关失误,要求人们不要迷信,要从中吸取教训,独立思考,端正认识。
他在1961年明确指出: 苏联的经验是苏联的经验,他们碰了钉子是他们碰了钉子,我们自己还要碰。
好比人害病一样,有些病他害过就有了免疫力,我还没有害过就没有免疫力。
[5](P276)他针对斯大林过分强调重工业、忽视农业的缺点,提出要工农业同时并举,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经济工作。
他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一切都好、否认矛盾的观点,强调十大关系都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矛盾的方法。
他指出: 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
他告诫人们: 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
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6](P64)他认为各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为此,他高度赞赏1848年的 共产党宣言 和1957年的 莫斯科宣言 ,肯定这两个宣言关于 每一个 国家都 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 的观点,肯定它们 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 [7](P116)。
毛泽东的上述言论表明他对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对于各国特点的探索、关于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理论,为邓小平拨乱反正、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