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对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5.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7.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8.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9.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0.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3.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

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名词解释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选择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项群分类:疲劳:填空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简答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体能训练意义:A.基础(技战术训练提高运动成绩)B.条件(大负荷高强度)C.保证(良好心理状态)D.保障(增健预疾延寿)体能训练要求:A.合理安排(体能.专项体能)B.有机结合(技战术.心理智能)C.主要内容(运动素质)D.意识兴趣(针对枯燥疲劳.有效培养)运动成绩因素:运动成绩=(竞技水平+名次)A.表现(对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比赛发挥)B.比赛结果评定(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道德业务水平)运动训练原则:A.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的内容,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式和手段)B.系统训练与周期排原则(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C.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D.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E.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三观教育,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训练当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间的关系:特长技术(概念)在训练中。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1.竞技体育的构成:①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②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同时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③运动竞赛: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员通过运动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④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了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竞争性是竞技体育日益发展的杠杆,它既增加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竞技运动更具吸引力。

②集群性:竞技体育活动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由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③规范性:高度的技艺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但高度的技艺又是建立在对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为基础之上的。

④公平性:竞技运动中的竞争应该是在高度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没有公平性竞争,竞技运动比赛就无法正常进行。

⑤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的社会活动更加明显的公开性和外向性特点。

⑥观赏性:竟技体育本来就是从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发展而来的,现代竟技体育日益加强的竞争性,更大大加强了其可观赏性。

⑦功利性:竞技体育这一社会活动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功利价值。

3.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⑤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的综合实力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⑦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一、基本知识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阐明运动训练过程普通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超量恢复原理: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恢复到最高水平上实施训练负荷,就是超量恢复。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没有恢复完全时实施训练负荷,就会出现劣变性。

3、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体能。

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5、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6、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它由5方面,7要素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

其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3方面。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9、运动训练手段: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它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0、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2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心率在110/分以下)11、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心率在120/分以上)12、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5、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20世纪30年代源于北欧山林中)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0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0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0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0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0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0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0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0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学全部

运动训练学全部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3.竞技体育构成(竞技体育活动有?):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开性;公平性;集群性;观赏性。

5.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7.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③运动训练的原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计划的组织和控制⑨运动员选材⑩负荷与恢复8.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竞技水平: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9.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参赛能力。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11.训练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12.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1)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意义: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2)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3.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14.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的学科,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运动训练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运动训练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研究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主要涉及到能量代谢、肌肉力量、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身体能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训练。

二、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技术,主要包括运动姿势、运动力学、运动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运动技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研究饮食对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能量供给、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分补给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康复至关重要。

五、训练计划设计训练计划设计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目标设定、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等方面的知识。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

六、训练评估与监测训练评估与监测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常用的评估和监测手段包括体能测试、运动心理测量、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

七、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促进损伤的康复。

运动训练学考查要点概要

运动训练学考查要点概要

《运动训练学》考查要点: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概述(2)运动训练的概念(3)运动训练学的概念(4)运动训练理论的内涵(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
2.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3.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数(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数。

4.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3)动机激励原则(4)有效控制原则(5)系统训练原则(6)周期安排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适宜负荷原则(9)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5.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6.运动员体能及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身体形态及训练(3)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7.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
素。

(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及基本要求(4)运动技术评价
8.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概述(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定与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9.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2)运动智能及其训练(3)运动智能概述。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主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3、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得基本原则。

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采用的具体练习。

6、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7、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参赛准备:就是为参加比赛预先进行的筹划与安排。

9、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成绩的准备状态。

10、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1、战术观念:是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的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12、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13、竞技体育的构成?答:(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14、竞技体育的特点?答: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15、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答:(1)运动员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6、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答: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休息方式有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

17、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答: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建组成。

18: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答:(1)动力性练习:(2)静力性练习。

19、战术训练的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要求:(1)深刻把握项目制胜规律,(2)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3)着重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

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

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运动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运动的训练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述一些常见的运动训练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运动训练的要点。

一、训练目标与计划运动训练的第一步是明确训练目标。

无论是增强体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还是改善耐力,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设计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持续时间以及适当的休息时间。

二、热身与拉伸在进行任何运动训练之前,热身是必不可少的。

热身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血液循环,并预防运动伤害。

拉伸则能够增加肌肉的灵活性,防止肌肉拉伤。

在热身和拉伸时,应该注意动作正确、幅度适当,并且逐渐增加运动范围和强度。

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强度和心率,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难度。

四、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体型,并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

力量训练可以采用器械训练或者自重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选择适当的重量和次数,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以避免受伤。

五、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身体的灵活性。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舞蹈、拉伸运动等。

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要注意逐渐增加伸展的幅度,同时要避免过度伸展,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六、饮食与营养运动训练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并促进肌肉修复与生长。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应该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七、休息与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充足的睡眠、减少疲劳、恢复力量。

合理的休息间隔和恢复方法可以帮助预防过度训练以及相关的运动损伤。

总结: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包括了训练目标与计划、热身与拉伸、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饮食与营养以及休息与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训练知识点

运动训练知识点

运动训练知识点运动是一项受欢迎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提升心理素质。

然而,要达到最佳运动效果,掌握一些运动训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运动训练知识点,帮助读者优化自己的运动方式。

一、训练前的准备在运动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训练前准备事项。

1.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运动训练成功的关键。

明确自己的运动目标,无论是提高体力、增加肌肉或是减少体重,然后为之制定合理的计划。

2. 热身运动:热身运动对于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操和拉伸运动可以帮助肌肉和关节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

3. 合理饮食:提供足够的能量对于运动训练至关重要。

根据个人需求,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

二、运动时的技巧正确的运动技巧可以提高运动效果,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运动技巧。

1. 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并提高运动效果。

例如,跑步时保持直立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脚步着地方式。

2. 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供应,增加运动耐力。

在运动中,尽量通过鼻子吸气,通过口呼气,保持均匀的呼吸。

3. 注意力集中: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感受和掌控运动。

避免分心,专注于运动细节,以便做出正确的动作。

三、锻炼后的恢复锻炼后的恢复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恢复事项。

1. 饮食补充:在运动后,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对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至关重要。

饮用足够的水和适量的蛋白质可以帮助恢复疲劳。

2. 休息充足:休息是肌肉生长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给予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充足的休息来进行修复。

3. 轻度活动:在剧烈运动后,进行一些轻度的拉伸运动或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和提高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掌握运动训练的关键知识点对于提高运动效果至关重要。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运动时的技巧和锻炼后的恢复都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运动训练基础知识

运动训练基础知识

运动训练基础知识运动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能力、改善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康的体魄,提高运动表现,预防受伤,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进行运动训练前,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对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运动训练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训练原则、训练周期、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等。

1. 训练原则:1.1. 达到适应性:根据个体的特点和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使身体逐渐适应训练刺激。

1.2. 逐步负荷:通过逐渐增加训练量和强度,使身体逐渐适应较高的负荷,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能力。

1.3. 可逆性原则:如果停止训练或减少训练量,身体的适应性将逐渐消失,体能水平将下降。

1.4.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都有所不同,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1.5. 全面发展:训练计划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不同方面的训练,以促进身体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训练周期:2.1. 微周期:微周期是训练计划的最小单位,通常为1周,包括每周的具体训练安排和休息安排。

2.2. 中周期:中周期是由若干个微周期组成的,通常为4周到12周不等,用于达到某一特定的训练目标。

2.3. 宏周期:宏周期是整个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通常为半年到1年不等,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 训练强度:3.1. 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年龄,用于计算不同强度的训练心率区间。

3.2. 有氧训练:有氧训练是指持续运动时间较长,强度较低的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3.3. 无氧训练:无氧训练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爆发性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4. 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有氧和无氧训练的结合,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4. 训练方法:4.1. 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以低至中等强度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体育训练基础知识

体育训练基础知识

体育训练基础知识体育训练是指通过系统性的运动训练,提高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的过程。

了解和掌握体育训练的基础知识对于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评估、训练器材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原则1.个体差异性:每个体育训练者的体质、技能、兴趣等都不同,因此,训练计划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2.渐进性:体育训练应该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量,以适应身体的适应性能力和改善训练效果。

3.超负荷:在正常负荷基础上,适度增加训练量和强度,以刺激身体适应性改变。

4.恢复与休息:训练后的合理休息和恢复对于避免过度训练和提高训练效果至关重要。

二、训练计划的制定1.目标设定:明确训练的目标,如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等。

2.训练周期划分:将整个训练过程划分为多个周期,如基础期、准备期、竞技期等,每个周期有不同的训练目标。

3.训练内容选择:根据目标设定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敏性训练等。

4.训练强度和量的控制:根据训练者的能力和目标设定,控制训练的强度和量,采取适当的负荷并逐渐增加。

5.训练周期评估:定期对训练计划进行评估,检查训练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三、训练器材的选择1.有氧运动器械:如跑步机、椭圆机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

2.力量训练器材:如哑铃、杠铃、器械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灵敏性训练器材:如平衡板、蹦床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4.安全设备:如护具、头盔等,保证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5.个性化辅助器材:根据训练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辅助器材,如鞋垫、护腕等。

四、训练评估1.运动生理指标评估:通过检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训练者的身体适应能力。

2.体能测试:通过进行体能测试,如跑步测试、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评估训练者的运动能力。

3.动作分析:通过录像分析、动作捕捉等技术,评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否规范、优化训练效果。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形成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基本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运动训练概念: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运动训练学概念: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主要任务: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应用: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特点: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成绩:概念: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运动训练学必备知识

运动训练学必备知识

运动训练学必备知识1.什么是运动技能《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义:“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教科书中就是采用的这个定义。

运动技能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一些简单的或不随意的外显肌肉反应,如人的眨眼反射或摇头动作不属于运动技能,只有那些后天学得的,并能相当持久地保持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才属于运动技能。

(2)运动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从运动技能的外部结构来看,应是由若干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

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具有在时间上的先后动作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

动作的顺序性是不变的。

例如,原地推铅球这一运动技能,从持球、蹬腿、转体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动作顺序是不变的;动作的空间结构也具有稳定性。

不过,它在原型的基础上有多种变式。

例如,篮球的运球动作这种空间结构,有时幅度大些,有时幅度小些;有时节奏快些,有时节奏慢些,但运球的基本样式是不变的。

(3)运动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始动人对运动技能的运用是主动的,它主要由当前的任务所始动,也就是说,当任务需要时才表现出来某种运动技能。

例如,篮球场上带球的队员是进行运球,还是传球或者投篮,是依据在比赛场上的任务需要而决定的。

(4)熟练程度越高,运动技能越自动化和愈加完善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从低层次的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调关系向高层次的协调关系发展,最终达到高度自动化和完善的熟练程度。

熟练程度越高的运动技能,越能自动化地轻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

例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少。

自动化并非没有意识的参与,只是意识的程度较低。

事实上,在活动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人就会提高意识程度来调整动作,排除障碍。

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运动技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确性和越少耗费能量,即符合节省力量的原则,从而使完成该运动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地降低。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的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着“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5个板块。

运动训练内容对应练什么、运动训练负荷对应练多少、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对应怎么练。

8.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10.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体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变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素质:力量、速度、耐力。

1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1.2.1运动训练学概述知识点

1.2.1运动训练学概述知识点

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一)《运动训练学》及其研究任务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活动有着自身特有的属性,也就有着自身运动的规律。

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律,在训练中认真遵循这些规律,训练活动就会取得成功,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训练活动就不会取得成功,运动训练学就是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科学。

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了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任务,(二)《运动训练学》主要学科特征1、本源性特征运动训练学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它没有承接和移植其他领域的成熟学科作为构建自己学科的母学科,直接相伴于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运动训练实践的活动是从一个个具体运动项目开始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在思考总结合理的技术动作、有效的训练方法、比赛获胜及失利的原因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田径运动、篮球运动、体操运动等不同项目的理论知识。

一些从事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工作的学者,注意到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有许多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覆盖所有项目的角度,进行了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等方面的研究,也从人体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等多领域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构建了一般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本源性是运动训练学最具特色的学科特征。

2、综合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而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却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回答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动训练学理论也就需要从众多理论学科中吸取营养,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表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征。

3、实践性特征运动训练活动是以最终产出的运动成绩的水平来作为效益评价的。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应用。

所以说,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重要的学科特征专项训练理论紧密联系专项训练和参赛活动,直接服务于专项训练与比赛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体能训练意义:A.基础(技战术训练提高运动成绩)B.条件(大负荷高强度)C.保证(良好心理状态)D.保障(增健预疾延寿)
体能训练要求:A.合理安排(体能.专项体能)B.有机结合(技战术.心理智能)C.主要内容(运动素质)D.意识兴趣(针对枯燥疲劳.有效培养)
运动成绩因素:运动成绩=(竞技水平+名次)A.表现(对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比赛发挥)B.比赛结果评定(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道德业务水平)
运动训练原则:A.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的内容,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式和手段)B.系统训练与周期排原则(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C.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D.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E.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三观教育,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训练当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间的关系:特长技术(概念)在训练中。

对这类技术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使其成
为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高分或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

一名运动员(队)是否有绝招,是其能否跻身于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条件。

而特长技术就是绝招的核心构成部分。

至于专项运动技术群中,哪些技术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可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位置要求,出色技术动作类别,关键性技术,技术特点及器械
同时,还应当力求全面的掌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这是因为:
其一,专项运动技术群中的各种技术之和,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影响的作用。

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运动技术的转移。

所这种转移的影响,有时,一个视乎不太重要的辅助性技术的掌握,亦往往可能影响特长技术的提高。

其二,在动作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障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

运动员技术系统在竞赛中所能发挥出的整体效应应有时服从木桶原理,即往往不取决于水平最高的技术而取决于其他水平相对较低的技术。

这说明,现代运动训练的实践发展,不但要求运动员有精湛的特长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全面技术,为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

论述
战术方案的制定: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攻防心理3.确定战术原则4.已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
作,向对手提供假情报,迷惑对手的战术目的注意事项:1.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项群理论:分类:
项群新发展:1.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 2.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 3.训练大周期划分的特点。

意义:有利于准确认识不同项群的项目特点竞技规律,从而确定训练
理论和方法。

训练学(B)
名词解释:
力量素质: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填空:
课时训练计划基本机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竞技体育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训练课按照任务类型划分为:基本.赛前.准备.比赛.恢复
运动员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智能
综合训练当中先练技术,后练()
简答
如何贯彻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的内容,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论述:项群理论分类与新发展:
项群理论应用: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1对现有不同水平级的运动员运动项目进行对应的项群分析,能够从宏观
上把握运动项目现状,便于从不同学科角度科学分析原因2可以确定现有优势项目与同一项群组暂时落后的项目,便于教练员运动员借鉴经验转优二,项群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项群划分项群体系建立有利于训练管理与训练组织协调一致三,对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通过研究项群理论建立项群体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训练规律在很大程度利于跨项群规律研究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方法的移植创新发展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理论技术方法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