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和政策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城市供热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包括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效率等,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在规模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力不断提升。
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被建设并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机组多数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使得供热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在技术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许多先进的供热技术被应用于热电联产领域,如高温高压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热质量。
在政策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同时,还加大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1. 热电联产行业概述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简称CHP)是一种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同时发电和利用余热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系统通常由燃料供应系统、发电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和热能利用系统组成。
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2.1 全球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全球范围内,热电联产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热电联产市场之一,其CHP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
北美地区也有较大规模的CHP项目运营。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则在近年来加大了对热电联产的推广力度。
2.2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迫切需求。
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方式,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中国的热电联产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了5000万千瓦左右。
其中,工业领域是热电联产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
商业和居民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
2.3 现有问题尽管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此外,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 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与提升随着科技进步和能源转型的推进,热电联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升。
先进的发电设备、余热回收技术以及热能利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高效燃气轮机、蓄热技术和废弃物能源利用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区域集中供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区域对供暖需求不断增加。
热电联产系统具备分布式供热能力,可以满足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的需求。
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全景速览
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全景速览摘要:一、发展环境:政策经济双向推动,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城市供暖作为社会民生服务,主要由政府主导。
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部政策及加大财政补贴,来持续推动供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加快供热设施设备节能改造、煤炭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供热管网建设、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和供热改造等,为实现集中供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现状:供暖需求持续提升,供暖面积稳定增长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度高、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用热。
集中供热具备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多种优势。
受益于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支持、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加速、社会消费升级和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等,全国用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集中供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持续增长。
三、市场格局:国有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传统热电及新能源企业崛起迅速在我国政策红利和社会用热需求增加的推动下,集中供暖行业前景广阔,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从我国集中供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情况来看,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主要是国有电力公司和能源公司,其资金、规模、热力技术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处在第二梯队的主要是传统热电、新能源企业,其在业务经营、盈利模式、技术经验上也由一定积累。
第三梯队主要是微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由于受成本、技术、渠道、经验等壁垒限制,其业务主要在局部地区,竞争形势激烈。
四、发展趋势:供暖清洁化转型加快,行业智能水平不断升级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部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要求提升清洁能源在集中供暖中的使用,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
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的政策总体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智能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供热体系的建设。
一、绿色低碳供热政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供热。
首先,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
其次,鼓励合理利用废弃物和生物质能源,将其转化为热能。
此外,还将加强热电联供、余热利用和储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清洁能源供热政策为了加快能源结构的优化,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供热。
首先,将继续推广燃气、液化天然气和其他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燃煤供热比例。
其次,将加强电能与热能的协同供应,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能效。
另外,还将推进热力电联产项目的建设,鼓励电厂利用锅炉燃烧煤炭时所产生的余热供热。
三、智能化供热政策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供热。
首先,将推广智能调节阀、流量计等设备,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和运行优化。
其次,将推动供热系统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实现供热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此外,还将加强供热管网的无损检测和智能维护,提高供热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市场化供热政策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将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价格机制。
首先,将强化对供热市场的监管,加强市场主体的约束和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次,将推动供热企业的差别化竞争,鼓励多元化的供热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
另外,还将加强供热价格的监管,确保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五、多元化供热体系建设政策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023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将进一步推动多元化供热体系的建设。
首先,将加强以集中供热为核心的供热体系的建设,提高供热系统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联产即热电联合生产,是一种兼顾热能和电能的综合能源利用方式。
通过利用燃气、煤炭等燃料来发电,并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提供供暖、供热等热能。
热电联产具有高效能源利用、减少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城市供暖、高能耗行业等领域。
为了促进热电联产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政策。
以下是对这些规定的详细解释:1.《热电联产法》《热电联产法》是我国关于热电联产的基本法规,于2024年正式实施。
该法规旨在鼓励和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明确了热电联产的定义、发展原则、制度建设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它对热电联产项目的审批、融资、运营和管理等都有详尽的规定。
2.国家发改委关于热电联产项目审批的规定为了确保热电联产项目的规范运营和高效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热电联产项目审批的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热电联产项目的准入条件、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投资计划、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热电联产项目才能获得审批通过。
3.热电联产项目的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热电联产项目,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贷款利率补贴、投资补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措施。
例如,国家发改委设立了热电联产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热电联产项目。
此外,对于部分重点地区和行业,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4.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技术的规定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推广应用,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各地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产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进行热电联产。
5.加强热电联产技术研究和创新的规定为了提高热电联产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我国还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热电联产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力度。
我国热电联产现状与问题
以全 国单 机 6 MW 及 上 机 组 台数 总 容 量 平 均 每 台 容量 按 压 力 分 厶 口 万 千 瓦 万 千 瓦 20 0 0正 20 正 2 0 正 2 0 正 2 0 01 02 03 0 4正 2 0 钷 05 19 48 10 66 13 97 20 30 40 80 207 . 8 1 9 90 6 8 91 35 .
万千 瓦 13 . 7 1 7. 1 7691 8371 万千 瓦 厶 口 598 .0 10 24 583 . 7 18 27
每 台容量 台
中 压 容
数
量
万 千 瓦 15 . 3 1 5. 8 1 3 . 7 2 3 6 9 3 0 3 9 6 92
每 台容量
仍有 5 万台, 0 共计 5 0 0 多万蒸吨的容量 , 只供热 ,
不 发 电 , 中 8 以上 是 燃 煤 锅 炉 , 燃 原 煤 4 其 5 年
亿多吨 , 造成一次能源紧张, 环境 污染严重 , 以 所
在 有条件 的地 区实现 热 电联产 是非 常必要 的 。
中锅炉房年供热量 1. 6 08 亿吉焦 ; 中供热面积 集
逐 年减少 , 而容 量 则 逐 年 增 加 , 明淘 汰 部 分 小 表 机组 新装 了容量较 大和 一些 大型 两用 机组 。
・
5 MW 及 以上 高压 机组 逐 年增 加 , 明 热 0 表
・ 4 ・ 9
2 MW 及 不足 5
5MW 机 组 0
每台容量
台 数
万 千瓦
厶 口
25 5 . 2
8 8
254 . 3
9 6
254 . 9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比较大,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它作为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研究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所谓的热电联产指的是将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它无论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还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上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以燃煤方式的热电分产和热电联产为例进行比较,热电联产要比热电分产节约更多的能源。
由此可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1.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热电联产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这项事业的发展。
从1990年到2000年,仅10年的时间就由10GW增长到29.9GW,平均每年增长11.6%,到2005年年末我国的热电联产装机的容量进一步增大,达到69.8GW,2001~2005 年这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8.5%。
之后它的容量一直是以上升的趋势在发展着,而且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已经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量的81.2%,热水采暖供热量的 29.5%。
同热电分产相比,它具有能源效率高、节约潜力大等特点。
2.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2.1相关体制有待于完善相关的体制是确保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否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社会公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想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节约更多的能源,首先就要有完善的体制。
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体制还十分薄弱,具体体现在:2.1.1是能源价格政策缺乏一定的章程虽然我国的煤炭价格已经顺应市场的发展轨道,但是就电价和热价这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们还未摆脱政府的干扰,需要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很重视。
2001年,美国政府提出“美国能源政策”报告,在这项能源战略性计划中共提出了105条建议,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改善与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能源供给等三个方面。
报告在节能现代化中提出:为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简便的审批程序。
1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考虑1.1节约能源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 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总之,热电联产机组在整个发电机组中所占的比例,会在日后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热电联产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1.2保护环境从下表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统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的比例除2001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在得到遏制。
但是,空气污染程度仍然严重,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污染就更为严重。
颗粒物仍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2001年与2002年,分别有64.1%和53.5%的统计城市年平均颗粒物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占统计城市29.2%的城市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过三级,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占统计城市的19.4%。
表11998-2002年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改善城市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改善锅炉供热的方式。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城市集中供热形式在城市供热过程中,我国最常用的是煤炭这种能源,这与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国有直接关系。
除了煤炭,电力能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中。
常见的城市集中供热形式有热电联产、燃煤锅炉供热、电力供热、天然气供热。
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当属热电联产,其次是燃煤锅炉、天然气,最低的为电力供热。
二、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
城市集中供热根据供热的物质可以分为蒸汽供热和热水供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为103471吨/小时,同比上升2.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647827兆瓦,同比上升31.34%。
2017年以后中国热水供热能力整体上保持稳定,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566181兆瓦,同比上升2.84%。
三、城市集中供热总量蒸汽供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多,相对于热水供热,不论是在供热能力还是在供热稳定性上,都处于下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同比下降0.02%。
热水供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在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都是热水供热,热水供热还能够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热水供热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总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量上升至345004万吉焦,同比上升5.35%。
四、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黄河以南很多城市建筑都不采用供热措施,但是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城市建筑的集中供热。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浅谈我国的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摘要】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关键词】热电联产;汽轮机;集中供热;节能;环境保护发展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很重视。
2001年,美国政府提出“美国能源政策”报告,在这项能源战略性计划中共提出了105条建议,主要集中于提高能效、改善与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能源供给等三个方面。
报告在节能现代化中提出:为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和简便的审批程序。
1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考虑1.1 节约能源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
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
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
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总之,热电联产机组在整个发电机组中所占的比例,会在日后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热电联产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1.2 保护环境从下表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2年我国统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的比例除2001年略有下降外,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说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在得到遏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建科[2010]45号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各地区在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细则和相关地方法规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
第二条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126 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
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
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第三条热电联产规划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以供热为主要任务,并符合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计委负责热电联产的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各级经贸委负责热电联产的生产管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审批,各级建设部门是城市供热行业管理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要依照相关的环保法规对热电联产进行监督。
第五条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各地区应根据能源供应条件和优化能源结构的要求,从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出发,优化热电联产的燃料供应方案。
燃煤热电联产政策
燃煤热电联产政策燃煤热电联产政策:历史、现状与未来一、引言燃煤热电联产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燃煤热电联产的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合理的燃煤热电联产政策,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燃煤热电联产的历史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燃煤热电联产设施。
这一时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和城市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到了70年代,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凸显,燃煤热电联产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了燃煤热电联产的快速发展。
然而,燃煤热电联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对燃煤热电联产行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
三、当前燃煤热电联产政策分析目前,我国燃煤热电联产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能置换政策:为控制燃煤热电联产规模,国家推行了产能置换政策,即新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置换淘汰落后产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环保政策:国家对燃煤热电联产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要求企业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并逐步推行超低排放改造,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 价格政策:政府通过制定电价、热价等价格政策,对燃煤热电联产企业进行调控。
一方面鼓励企业提高能效和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4. 技术创新政策:国家鼓励燃煤热电联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高效、清洁的燃煤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四、未来燃煤热电联产政策的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未来燃煤热电联产政策将朝着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未来政策的几个可能趋势:1. 严格控制产能:未来国家将继续推行产能置换政策,严格控制燃煤热电联产规模,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推进集中供暖的相关政策
推进集中供暖的相关政策集中供暖是指在城市或大区域范围内,通过集中建设供热设施,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用户,为居民和机构提供取暖和生活热水。
集中供暖的优势包括节能、环保、便利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为了推进集中供暖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支持该行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和政策:1. 促进设施建设:政府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增加对供热设施的投资。
可以提供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以吸引私人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此外,政府可以与能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兴建供热设施,以确保供热能力的增加。
2. 制定规范标准:政府需要出台规范标准,明确供热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要求,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还应包括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供热过程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完善配套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居民和机构使用集中供暖。
例如,提供补贴或优惠措施,降低用户的供热费用。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推动机构和住宅小区选择集中供暖,或者要求新建建筑必须安装供热设施。
4. 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供热设施的合规运行。
监管部门应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供热设施存在的问题。
政府还应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管理,确保其运营和维护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5. 拓宽供热能源选择:政府可以推动多能源供热,例如利用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多种燃料。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供暖的稳定性,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推进集中供暖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支持该行业。
这将促进集中供暖设施的建设,减少用户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供热设施的安全和性能达到标准。
2023年我国及部分省市热电联产行业相关政策 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
政策影响
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在我国,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是一项重要的能源转型举措,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该政策的推广和实施对热电联产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将燃煤电厂的余热用于供热,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有助于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缓解环境压力。
3. 技术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热电联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此外,政府还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4. 能源市场开放: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类能源企业参与热电联产改造项目,包括天然气、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企业。
5. 激励政策:对于进行热电联产改造的企业,政府将对其上网电量实行优先购电政策,并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为了推动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
2. 财政补贴: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热电联产改造。例如,对改造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的改造成本。
3. 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进行热电联产改造。例如,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等,提高企业的改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The impact of policies on cogeneration transformation
part three
政策对热电联产改造的影响
政策背景
Policy background
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政策
政策目标
热电联产政策背景:政府推动解决能源利用、环境污染问题
十四五 热电联产 政策
十四五热电联产政策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电联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为了推动我国热电联产产业的发展,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我国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一、背景概述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
同时,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能源转型的战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
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可以同时提供电力和热能,因此备受关注。
二、政策刺激热电联产行业发展为了推动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经济激励和法律法规等方面:1.经济激励:(1)财政补贴:对于符合热电联产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帮助企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税收优惠:对于热电联产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负担。
(3)信贷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会提供更加优惠的信贷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4)电价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电价政策,提供合理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热电联产项目。
2.法律法规:(1)法律保障:相关部门将会加大对热电联产行业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2)产业规划:相关部门将会制定详细的热电联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指导。
三、促进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技术挑战:热电联产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市场挑战:热电联产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推广应用。
3.资金挑战:热电联产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寻找资金来源,提高项目的融资能力。
十四五 热电联产 政策
十四五热电联产政策1. 引言热电联产是指通过一种能源转换技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力和热能的过程。
热电联产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
为了推广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2. “十四五”规划中的热电联产政策目标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的《国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关于推进热电联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热电联产技术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以下目标:•提高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到2025年,全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将达到XXX万千瓦。
•促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大对热电联产项目的投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推动热电联产技术创新:加强热电联产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热电联产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热电联产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热电联产的优势和应用领域热电联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高效节能: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的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电力和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减少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将电力和热能同时供应给用户,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热电联产技术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工业领域:热电联产技术可以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和热能供应,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商业领域:热电联产技术可以用于商业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电力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居民领域:热电联产技术可以用于居民小区的集中供暖和热水供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热电联产政策措施为了推动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资支持:加大对热电联产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完善政策法规:完善热电联产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一、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城市供热是以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用热为目的的。
生活用热主要包括供暖和生活用热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夏季集中供冷(空调)也划为城市供热的范围。
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网向热用户输送热能。
中国城市供热绝大多数以保证城市供暖为主,用于生活热水供应仅是很少一部分,用于夏季供冷就更少了,目前刚刚在江苏、浙江等省兴起。
城市供热发展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8)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6540万平方米,比1997年增加9.96%。
城市供热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还有山东、河南两省,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开始起步。
“三北”地区城市供热普及率以达25%以上。
1998年各省市集中供热状况详见下表1-2-2。
表1-2-2集中供热状况(1998年)1、热源的发展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分散锅炉房、地热、核能、太阳能、热泵、家庭用小燃煤炉和电暖气等。
中国供热所用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气、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用能源目前仍以煤炭为主,北京和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和燃油。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城市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他占1.35%截至1998年中国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
在中国城市供热热源供应的总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为2493.85万千瓦(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年供热量为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40.39千克/千焦。
中国目前热电联产的主要技术特征是:(1)热电联产的建设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热电厂建设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企业自备热电厂为热源兼顾周围联片供热为补充;(3)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机组陈旧、耗煤高的不适应电力事业发展的部分老发电厂,纷纷改扩建为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4)过去供热机组小于20MW的中小型机组为主,影响热电联产综合效益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发展特点、已达到的水平、发展趋势、设备制造简况,热电联产对改善环境的贡献,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电力法》修订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热电联产的影响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执行情况与国外发展热电联产的优惠政策以及建议制订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环保方针政策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1、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简史(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
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
一般是城市建筑密度低。
热网投资大,工业热负荷为主,民用采暖热负荷很少,而工业热负荷一般是提出的偏大偏早,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
热电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1,因而实际经济效益不高。
这一时间由于以供工业为主,绝大多数热电厂选了抽汽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
这一时间新投产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居世界第2位。
(2)1971-1980年期间在1971年-1975年期间,由于中央政策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订热电厂的发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
1976年-1980年仍然没有相对稳定的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后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投产供热机组97.5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6.8%,但公用的供热机组只占23%,也就是说该阶段自备热电厂的比重增大了。
(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1981年以后,中央提出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
“六五”和“七五”期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共参与节能基建热电项目291个,总容量688万千瓦(其中小热电221万千瓦),总投资91.6亿元,其中节约基建投资52.6亿元。
1998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原电力部、建设部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以计交能(1998)220号文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文件提出了考核热电企业的新标准。
为适应燃料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的发展,2000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加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和有关方针政策性内容。
2、我国热电联发展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过50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
(1)以前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较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各省市都建设一批开发区,为统一解决入住企业供电供热问题,各开发区都将热电厂做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因而又促进热电联产的新发展。
(2)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
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
(3)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4)热电厂的建设已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发展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企业共同建设的兴旺发达局面。
(5)建国初期甚至建国前建设的中低压凝汽电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电厂已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机组老旧煤耗高,纷纷改建为热电厂向城市供热,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
(6)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扩大,开始采用20和30万千瓦抽汽冷凝供热机组,这些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非采暖期与凝汽机组效率基本相同,在采暖期明显的节能,因而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发挥巨大作用。
(7)一些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形势需要统一解决电和热的供应问题,因而一些县、镇形成建设热电的高潮。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与《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电力工业“十五”规划》,国家经贸委《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中均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
(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和小型分散电源实现热电冷联产与热电煤气三联产提到建设日程。
3、现在热电联产已达到的水平到2001年底为止,我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 128743万吉焦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583台总容量达3184.21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3.2%。
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秦皇岛和太原这些中心城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514公里。
(其中蒸汽网38公里,汽管和凝结水管合计其余全为热水网供回水管)。
供热面积7000万平米,供应蒸汽105个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共1223个。
已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 n1000,热水管直径d n1400。
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664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18%,2001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72242吨/时,热水126249兆瓦/时。
供热量:蒸汽37655万gj/年,热水100192万吉焦/年。
2001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146329万/平米。
比上年增长32.1%。
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9183公里,热水43926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2万人。
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67.11%,热水占27.38%。
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59.76%,其它占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51.97%。
(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均已有集中供热,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5%,安徽为39.55%。
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4、热电联产在我国体现的优越性(1)节能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3年开始至今,年发电煤耗均在300克/千瓦·时以下,最好的1986年曾达261克/千瓦·时,供热标煤耗为36~37公斤/吉焦。
多数热电厂的供电标标煤耗可在360克/千瓦·时以下。
分散小锅炉供热的标准煤耗率55~62.1公斤/吉焦,20万千瓦凝汽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率为350克/千瓦·时(2001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标准煤耗357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385克/千瓦·时),因而热电厂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2)改善环境质量分散供热的小锅炉一般是单台容量小,烟囱低,除尘效果差,有的小锅炉甚至无正规的除尘设备。
而热电厂的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烟囱高、除尘效率高。
一般可在90%以上,最近几年推广使用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还可在炉内脱硫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由于热电联产节省大量燃料,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除尘效果好并能高空排放,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当地的电力紧张以前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电力工业的发展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大范围地形成电力紧张的局面。
近年来才得到缓和,热电联产的建设有效地缓和了当地电力紧张的被动情况,有的热电厂已形成当地的重要电源点。
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而电力系统的大型电厂则要远距离输电,由热电厂供电减少的线路损失也是可观的经济效益。
(4)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分散小锅炉房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和煤质变化,不易保证供热质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会影响工艺生产。
居民采暖的小锅炉,一般为间断供热,供热时间短,温度低,热电厂集中供热为连续运行,稳定可靠供热质量高。
(5)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散供热时灰渣不好集中利用,热电联产则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6)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工业企业中的锅炉房连同煤场、渣场要占用比较大的面积,对上海、天津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有的连扩建一台锅炉的地方都很紧张,因而想尽快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原来的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可移做他用以扩大再生产。
5、热电联产建设经验(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争取各方支持。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涉及能源、城建、环保、电网、交通运输、水源、银行、环卫、市政和各热用户等多方面的关系。
因此必须由有权威的地方综合部门领导协调。
各部门齐心协力才会办好。
要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发展热电联产有较深刻的认识。
(2)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为促进热电联产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3)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①做好前期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和形成了关于前期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
集中力量编制出版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使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评审走向规范化。
强调和加强了热力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落实热负荷。
坚持“以热定电”,合理确定装机方案,确定工程采用“招标方式、专家评审、层层把关”的模式,引入竞争机制。
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择优评选。
因而近年来确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②加强建设期管理、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一个热电工程能否如期实施或提前投产,建设期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