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

合集下载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

故答案为D 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城”的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是为保护民众抵御外来进攻。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含解析)

1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关于中央机构的改革,早在大国争霸时就已经开始。

中央主要长官称相、压相、相邦、令尹,为“百官之长”。

军事长官有国尉、司马、将军、柱国等。

在七大国中,虽都选贤任能,但关东六国,以用本国贵族为主,秦则不论出身、用人唯才。

据此可知( )A .官僚机构的调整加强了中央集权B .各国依据宗法用人的原则逐步被取代C .关东六国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秦国D .秦国率先消除世卿世禄制走向新体制2.西汉出现了祸犁耕作法,“用祸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

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

据此可以推知,西汉( )A .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B .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C .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D .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3.谏官是中国古代专门谏净和讽议皇帝言行的官员。

唐代的谏官属于门下省,他们随从宰相身旁,称“谏议大夫”“拾遗”“补阀”等。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议机构一谏垣,且谏官不准由宰相荐举任用,谏垣逐渐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

这一变化说明( )A .谏官是对宰相负责的行政官员B .谏议机构与政府分权制衡C .谏官有利于提高了宰相的权威D .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4.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2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

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注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

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

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27.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28.下图是1953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

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9.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预测试卷(5月份)(二)(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预测试卷(5月份)(二)(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预测试卷(5月份)(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如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这反映了()A. 商业发展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B. 齐鲁之地已成为商业发展中心C. 商人的社会地位获得明显提高D. 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大量出现2.公元前220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

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

道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

驰道的修建()A. 促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导致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3.宋代学者李觏主张:“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也,如使同族犯之而不刑杀,是为君者私其亲也;有爵者犯之而不刑杀,是为臣者私其身也……故王者不辨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

”这表明他()A. 赞成法律平等原则,追求公平正义B. 侧重注释阐述法理,解答法律疑难C. 强调谨慎执法用刑,传承民本思想D. 主张法律因时而变,恪守法治原则4.1380年,明太祖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让他们每月按旬轮值,辅导自己行政。

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没能在实际政治中发挥作用,两年后即被废除。

由此可知()A. 丞相制度的重建大势所趋B. 君主专制的强化受到挑战C. 官僚体制的改革陷入绝境D. 内侍机构的调整迫在眉睫5.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规定:“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

”这反映出当时()A. 民族资产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B. 民族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C. 列强的在华经济特权受到了抑制D. 国内的官僚资本由此走向萎缩6.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府引进的法袍用玄色绸布制作,在白色的缂带后面衬以略宽的乌黑的章绒。

湖南省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研讨会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研讨会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9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研讨会试卷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2、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3、秦代始创传国玉玺。

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

这反映出()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4、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5、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

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6、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7、《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开学摸底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开学摸底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高三开学摸底考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关于中央机构的改革,早在大国争霸时就已经开始。

中央主要长官称相、压相、相邦、令尹,为“百官之长”。

军事长官有国尉、司马、将军、柱国等。

在七大国中,虽都选贤任能,但关东六国,以用本国贵族为主,秦则不论出身、用人唯才。

据此可知( )A .官僚机构的调整加强了中央集权B .各国依据宗法用人的原则逐步被取代C .关东六国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秦国D .秦国率先消除世卿世禄制走向新体制2.西汉出现了祸犁耕作法,“用祸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

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

据此可以推知,西汉( )A .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B .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C .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D .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3.谏官是中国古代专门谏净和讽议皇帝言行的官员。

唐代的谏官属于门下省,他们随从宰相身旁,称“谏议大夫”“拾遗”“补阀”等。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议机构一谏垣,且谏官不准由宰相荐举任用,谏垣逐渐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

这一变化说明( )A .谏官是对宰相负责的行政官员B .谏议机构与政府分权制衡C .谏官有利于提高了宰相的权威D .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4.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 ) 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2. 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

这反映出秦律( ) A. 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 B. 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C. 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D. 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3. 如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 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 情景再现,返璞归真C. 以形写神,诗画合一D. 对比强烈,气势雄壮4. 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

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 ) A.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B.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5.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其所纂内容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基本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 ) A. 商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商业知识开始累积和传播 D. 商业日趋繁荣的社会状况 6.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 ) A. 禁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 B. 贩卖鸦片现象基本杜绝 C. 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 D. 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7.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

湖南省2019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2019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2019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p2.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音乐发展迅速D. 社会等级森严3.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D.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5.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 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B. 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C. 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D. 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6. 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7.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畲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解析版)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解析版)

永州市2019年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表中)1.李冰修建都江堰,“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千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留下了“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角堆截弯”的治水箴言。

这反映了A. 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秦汉各地农田水利系统成熟C. 春秋时期的李冰是水利工程专家D. 古人“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兴修水利工程与“重农”有关,但与“抑商”无关,排除A;B项中的“秦汉各地”不准确,排除;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修建尊重自然法则,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治水理念,故D正确。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B. 认为科制要优越于察举制C.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D.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未提到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所以不能得出作者对察举制和科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比较,故排除AB;材料强调的是察举制原始用意的积极作用,排除C;材料中“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是作者对察举制以品行代替血缘的肯定,故选D。

3.元代行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A.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分的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非选择题(计52分)25. (25分)(1)原因:在专制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法律主要为皇权而非为国民服务;讼师受官府打压,发展空间受限;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重视道德修养,缺乏法律意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2分)(2)特点:以法律专家的身份出现;随着法律制度的改革逐渐专业化、职业化;得到官方认可并受到政府规范。

(6分)意义: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有利于英国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7分)26.(12分)答案示例: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2分)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

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10分)27.(15分)(1)原有教育体制存在明显弊端;教育战线“左”的思想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

(任答三点得9分)(2)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使我国教育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任答两点得6 分)28.(15分)(1)确保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战败被占领的历史教训;美苏“冷战”的压力;对美国核保护的疑虑;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刺激。

(任答四点得8分)(2)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7分)29.(15分)(1)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文以载道,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士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李冰修建都江堰,“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千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留下了“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角堆截弯”的治水箴言。

这反映了 A .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秦汉各地农田水利系统成熟 C .春秋时期的李冰是水利工程专家 D .古人“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B .认为科制要优越于察举制 C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D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3.元代行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分的依据4.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5.历史学家唐德刚说:“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庙堂之议,牛皮夸夸,都成为‘政府档案’,也是史学家著史的第一手资料;那闾巷的小民窃窃私议,就只是‘小说’或‘小道消息’,而算不得‘历史’了吗?此吾平民、愚民不平也。

2019-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2020 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2 小题)1.以下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绘。

联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医生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医生②通判③内阁大学士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政治制度,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依据①项中“受公卿奏事,举劾(劾:告发)按章”可知该官职拥有监察职能,为御史医生,②项中“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可知该官职掌管地方财政以供中央所用,是转运使,③项中“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可知是指内阁大学士,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C 项。

2.有学者以为,“”均匀地权、克制资本的思想并不是孙中山所开创,在必定程度上是受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

以下各项能为此看法供给论据的是()①奖赏耕织②盐铁官营③方田均税④闭关锁国A.①④ B .②③C.①② D .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案: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经济政策,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方田均税是指经过测量田亩,整理地籍,以实现均平税收负担,增添财政收入;盐铁官营是指汉武帝时,为增添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推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详细管理,两者都表现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切合题意的是 B 项,①项是重农政策的表现,④项是国家的对外政策,ACD 项不切合题意。

3.以下图为中国人龚容(1538~ 1603,福建人,移居菲律宾,是当时最有名的从事印刷第一版业的华侨)在马尼拉第一版的汉文木刻本《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

它可用于研究()①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域的影响②印刷术对欧洲宗教改革的推进③中西之间的文化沟通④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A.②④ B .①③C.①② D .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答案: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外文化沟通,旨在考察剖析比较有关所学的能力。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永州市2019年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表中)1.李冰修建都江堰,“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千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留下了“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角堆截弯”的治水箴言。

这反映了A. 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秦汉各地农田水利系统成熟C. 春秋时期的李冰是水利工程专家D. 古人“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兴修水利工程与“重农”有关,但与“抑商”无关,排除A;B项中的“秦汉各地”不准确,排除;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修建尊重自然法则,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治水理念,故D正确。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B. 认为科制要优越于察举制C.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D.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未提到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所以不能得出作者对察举制和科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比较,故排除AB;材料强调的是察举制原始用意的积极作用,排除C;材料中“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是作者对察举制以品行代替血缘的肯定,故选D。

3.元代行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A.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分的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城”的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是为保护民众抵御外来进攻。

故答案为A项。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

这说明战国时期A. 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B.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 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居于行政位置上……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君主任命官僚的现象,体现了君主集权的特点,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世袭贵族特权尚未完全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选拔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故C项错误。

故选D。

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

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在北方,才出现漕运为南北方向,A不是全面的原因,排除;B不符合史实,并且也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的扩大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分析解答即可。

3.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城”的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是为保护民众抵御外来进攻。

故答案为A项。

材料关于“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关键信息“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得出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从而确定答案。

3.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

这反映出秦律A. 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 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 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 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来看,说明秦朝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保障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反映出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故答案为C项。

规定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是为了粮食收成,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 项;这一规定不能反映条目繁杂琐细,也没有涉及苛酷的刑罚,排除B项;这一规定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处置,也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

4.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

这一次转向A.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 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 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D. 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答案】A【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故答案为A项。

董仲舒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人文主义理想,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恢复重建分封制,排除C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对心性形而上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排除D项。

【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御用之学,成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和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A. 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 情景再现,返璞归真C. 以形写神,诗画合一D. 对比强烈,气势雄壮【答案】B【解析】【详解】《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作品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

作品线条简洁,忠于生活,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情景再现、返璞归真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

该作品构图并非复杂,排除A项;该作品没有表现出诗画合一的特点,排除C 项;该作品不能体现出气势雄壮的特点,排除D项。

6.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

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A.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蒙古人、色目人在镇守云南的将官中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七分之一,说明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从而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且涌现出一些杰出官员。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排除D项。

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

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A. 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B. 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C. 明义理、扶植纲常的价值取向D. 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故答案为D项。

李贽的思想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排除B项;顾炎武的主要学术成就不是表现在明义理、扶植纲常,排除C项。

【点睛】顾炎武反对空谈性命,要求经世致用,解决国计民生等实际问题。

顾炎武所理解的圣人之道,就是要求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保持自己的人格。

他还认为,学术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以致用,经世利民,否则就会成为“空虚之学”。

顾炎武一方面认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另一方面将先秦儒学的历史哲学智慧落实于实践实用,学用一致。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

8.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其所纂内容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基本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A. 商人民权意识的觉醒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 商业知识开始累积和传播D. 商业日趋繁荣的社会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出现专门性的商业用书,且内容涉及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说明这一时期商业日趋繁荣、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影响日益广泛的社会状况。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涉及民权意识,排除A项;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中的“开始累积和传播”不符合史实,排除。

9.下表是1842—1845年清政府奏报毒品犯罪文件情况统计表。

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A. 禁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B. 贩卖鸦片现象基本杜绝C. 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D. 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清政府奏报的毒品犯罪数量越来越少,而联系所学史实可知,当时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输入并没有减少,因此只能说明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C 项。

禁烟运动没有取得巨大成果,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基本杜绝”不符合史实,贩卖鸦片现象仍然存在,排除;查处的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排除D 项。

【点睛】解答图表型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再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确定正确答案。

10.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

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上述言论A. 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论证模式B. 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 反映了对传统与变革冲突的迷惘D. 表明了反对学习西方的坚定立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张之洞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的评价,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论证模式。

故答案为A项。

张之洞的言论没有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张之洞从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吸取教训,不是对传统与变革冲突的迷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学习西方的态度和立场,排除D项。

11.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

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

这一现象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 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 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D.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答案】C【解析】【详解】从海外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改变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性,从而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