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互感器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方案设计与计算机仿真-本科毕业论文 精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方案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班别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技术也必须不断发展,使得它能适应中国农工商业的用电需求。
电力系统输电容量的不断扩大,远距离输电迅速增加,电网等级的不断提高。
为了使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进一步改善,互感器不断的改良更新,使二次系统起到更精确的测量和监控作用。
常规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有着很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使新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结合了光纤通信和集成电路的一些特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数字输出,便于与计算机连接,性价比高,而且采用非磁性材料作为传感器,无饱和,无谐振,克服了传统互感器先天不足的缺陷。
本文通过对几种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阻容式电压互感器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初步电路设计,原理分析,参数计算,确定阻容式分压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出其测量准确度高,暂态相应特性好,线性无饱和等一系列优点。
然后通过有源光学电压传感器设计,使其满足电力系统测控和继电保护对电压信号的取样要求。
最后通过对传感头和信号处理器的屏蔽,系统悬浮接地,在电路板上的电源与地线间加去耦电容等方法,使其电磁兼容措施得到完善,让系统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和提高。
关键词:阻容式分压器;信号处理;电磁兼容性。
AbstractWith socialism in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wer technology must continue to develop, make it to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trade dem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apacity continues to expand, a rapid increase in long-distance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grids levels rising. For subst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nsformer constantly improved update so that the second system has played a more precise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roleConv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voltage transformer have many Overcome shortcomings, new-concept voltage transformer is a popular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world today. The electron type voltage transformer combined the some features of the optical fiber corresponden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have the small volume, the light weight, the wide band of frequency, numeral output, linking with the computer easily, the good quality in low cost, and adopt the non- magnetic material as sensor, have no saturation, have no resonance, overcame the traditional transformer inborn shortage.Based on several voltage transformer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ir respective merits, finally chose the RCVT transformer, as this study. The initial circuit design, principle analysis, parameter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R-pressure sensor structure an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has demonstrated this kind of AOVT has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better transie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well linearity and no saturation etc. Then through an ideal project in the design of AOVT, make it responsive to the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voltage signal sampling requirements.Finally, the sensor and signal processor shielding, grounding suspension system, circuit filter into the methods, EMC measures to enable it to be perfect, so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further assured and improved.Keywords: resistor-capacitor type voltage divider; signal processing; electromagnetism compatibility.目录1 绪论 (1)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1)1.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3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3)2 互感器结构及参数计算 (5)2.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 (5)2.2 电阻式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 (6)2.3 阻容分压型互感器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 (7)3 阻容分压型互感器计算机的仿真 (10)3.1 前言 (10)3.2 阻容分压器暂态响应特性仿真 (10)3.3 不同元件对阻容分压器输出的误差影响 (12)3.4 阻容分压器的阶跃响应仿真 (13)3.5 频率对阻容分压器的影响 (15)4 实验部分 (17)4.1 试验目的 (17)4.2 试验样品介绍 (17)4.3 阻容分压互感器的元件 (18)4.4试验仪器 (19)4.5 安全要求 (20)4.6 实验建模和实验天气条件 (21)4.7 波形观察试验 (22)4.8 变比测试试验 (23)5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27)5.1 引言 (27)5.2滤波电路 (27)5.3积分电路 (28)5.4 模数转换环节的设计 (30)6 电磁兼容设计 (32)6.1 电磁兼容的分类 (32)6.2 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体系 (32)6.3 部分电磁兼容技术介绍 (32)6.4 电磁兼容初步设计 (33)7 总结 (35)参考文献 (3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压器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变压器优化设计软件开发摘要:本软件编程语言为Visual Basic和C++,编程语言和变压器设计原理相结合。
采用分层遗传算法实现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并以220kV两圈变压器为实例进行验证,改进的MLGA比单层传统GA成本节省了3.02%,比手工设计方案节约9.48%。
开发了10-220kV等级变压器的优化设计软件及界面,实现变压器设计人员由手工计算向计算机软件计算转变。
关键词:Visual Basic;变压器设计原理;分层遗传算法;变压器优化设计1 概述变压器优化设计软件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将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于设计中去,快速设计其结构方案,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企业形象和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基于知识工程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对变压器制造企业在“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激烈竞争中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对我国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分层遗传算法的原理本软件采用改进的分层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传统的遗传算法是将所有设计优化变量进行编码形成一个向量(染色体),然后由染色体组成一个种群进行进化操作;分层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设计优化变量根据工程实际权重或优化先后顺序分类并进行独立编码,放置在不同的层中,每层中可以有多个种群进行并行的遗传操作,因此每个种群可以采用不同的遗传算子、不同的遗传参数,并行的设计。
不失一般性,这里以三层遗传优化算法为例,简要介绍分层遗传算法原理[2]。
如图1所示。
第一层GA1是控制其他模块的独立遗传算法,第二层GA2和第三层GA3分别由一系列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对应一个独立的GA,且同一层中的各个模块的编码相同。
一个独立的GA可以用以下格式来描述:GA=(PO,PS,IS,FIT,SO,CO,MO)(1)其中PO、PS、IS、FIT,分别表初始种群、种群大小、编码长度以及适应度值,SO、CO、MO分别代表选择、交叉、变异,故分层遗传算法可以用下式描述:GAij=(POij,PSij,ISij,FITij,SOij,COij,MOij)(2) 其中下标i和j表示分层遗传算法第i层第j个模块,GAij表示用独立遗传算法求解第i层第j个模块。
ANSYS软件在电压互感器设计中应用
0引言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互感器内部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作出的合理科学分析基础上,其核心工作是研究互感器的电磁场和损耗分布[1]。
人工设计计算在效率和经济等方面显然不能满足目前设计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设计计算是十分必要的。
有限元法是一种求解微分方程的系统化数值计算方法,现已成为电磁场问题求解的主要方法之一[2-3]。
有限元计算结果已成为各类工业产品设计和性能分析的可靠依据[4]。
本文将有限元技术应用到电压互感器电磁场分析中,在初步设计的结构尺寸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35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内部电磁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分析影响互感器内部磁场分布的因素,对电压互感器的线圈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运用该方法可实现从磁路计算到电磁场分析计算的转变[5-6],计算精度高,设计周期短,达到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1有限元分析过程1.1建立模型ANSYS软件的前处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工具[7],实体单元LINK68、PLANE53、SOLID5等多种类型,本文采用PLANE53单元模拟绞线型线圈,建立了电压互感器的二维模型,由于磁场分布是对称的,只建立了1/2模型,并定义单元的实常数来描述绞线型线圈导体,几何模型图如图1所示(图中,w1-1、w1-2分别为一次绕组相同的2个部分、w2为二次绕组,A为铁心)。
由于互感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在分析时对其结构作了一定简化,结构的简化不会影响内部电磁场的分布情况[8-9]。
1.2材料特性电压互感器内部所用材料性能参数如下[10]:空气的相对磁导率μr1=1.0;铁心的相对磁导率μr2=5000;绕组的相对磁导率μr3=1.0;绕组的电阻率ρ=1.86×10-8Ω・m。
1.3网格剖分采用智能网格剖分对模型进行划分,网格划分后,将有限元模型中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分别定义成组件p-side(单元+节点)和s-side(单元+节点)。
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创新设计与改进
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创新设计与改进引言:电压与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装置,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电压与电流互感器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互感器通过磁耦合原理将高电压放大转换为低电压,并提供给测量和保护设备使用,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流互感器通过引入次级线圈将高电流转换为低电流,以提供给测量和保护装置使用。
2. 传统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庞大、重量重、精度不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创新设计:数字化互感器为了解决传统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创新设计:数字化互感器。
数字化互感器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数字化互感器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和材料,使得其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安装和维护。
(2)高精度:数字化互感器采用了先进的电路和算法设计,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3)抗干扰能力强:数字化互感器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了其抗干扰能力。
(4)信息输出多样化:数字化互感器可以输出多种信息,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谐波等,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和保护。
(5)可远程监测:数字化互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远程监测,并实现远程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4. 改进方向:非接触式互感器除了数字化互感器外,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改进方向是非接触式互感器。
传统的电流互感器采用铁芯绕组的形式,容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非接触式互感器通过无铁芯原理,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来测量电流,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5. 创新设计与改进的挑战创新设计与改进电压与电流互感器面临着一些挑战。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兼容性能的优化设计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兼容性能的优化设计李振华;于洁【摘要】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数据采集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测量的准确度及运行的稳定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实际运行中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较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容分压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维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进行电磁场计算,通过分析外屏蔽结构、主电容量以及周围电场变化对电容分压器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能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互感器抗干扰强度高,研制的样机性能优异,挂网运行中可满足0.2级准确度要求.【期刊名称】《电网与清洁能源》【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场计算;数值分析;有限元【作者】李振华;于洁【作者单位】湖北省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15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互感器由于存在铁磁谐振、绝缘性差、动态范围窄等缺点,已无法满足电网的发展要求。
为适应高容量、高电压等级的发展需求,具有无磁饱和现象、测量精度高、频率响应宽等优越性的电子式互感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电力系统测量的主要发展方向[1-4]。
由于电容分压型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分压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技术成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电压系统中。
然而,其在实际运行中也凸显出了不少问题。
其设计、制造以及主电容量的选择主要是借鉴传统电容分压型电压互感器,从而造成主容量比较大,低压侧电容也比较大,而低压侧存在各类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与低压侧电容间存在着静电和电磁的联系。
当电网中出现暂态冲击时,例如隔离开关开合、雷电冲击等,使得耦合到低压侧的过电压幅值比较大,容易造成二次系统故障,降低互感器的可靠性。
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与优化
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变压器站(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传输、分配和转换的重要功能。
而电压互感器(VPT)作为变电站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变电站的电压测量与监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电压互感器的应用1. 电压测量:电压互感器作为变电站中的重要测量设备,能够将高压信号转换为低压信号进行测量。
它通常与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实现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测量。
通过电压互感器的准确测量,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提供相关数据供系统监控、控制和保护装置使用。
2. 功率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计量通常依赖于电压互感器进行功率测量。
通过与电流互感器和电能表配合使用,电压互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电力计费提供基础。
3. 系统保护: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的系统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电压信号的准确采集和测量,电压互感器能够检测出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欠电压、瞬时电压等异常情况,及时触发保护装置的动作,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电压互感器的优化1. 提高测量准确性:为了提高电压互感器的测量准确性,需要通过校准和校验等手段对其进行精细调整和监测。
同时,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应注重提高电压互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减小温度、频率和负载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
2. 优化电压分压比:变电站中的电压互感器通常采用电阻分压原理进行测量,而电压分压比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优化电压分压比的选择,可以提高电压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动态特性。
3. 提高抗干扰能力: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干扰源,如电力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这些干扰对电压互感器的测量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中,应考虑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减小外部因素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引入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中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误差特性研究与参数优化设计
( .广东电网公 司电 力科 学研 究 院 ,广 东 广 ,5 0 8 ;2 1 ・ 1 0 0 .哈 尔滨 工 业 大学 电气 工程 及 自动 化 学 院 ,黑 龙 江 哈 尔滨 I I
1 0 01 50 )
摘要 :通过 分析 电容分压型电子 式电压互 感器(l t nccp ct ev l g rnfr r,E VT) e cr i a aiv ot et somes C e o i a a 的传 感原 理和 工作 环境 ,建立 了电力 系统 中E T的数 学模 型 ,指 出影响互感器精度 的重要 因素是 分布 杂散 电容 的存在 ,并 CV 运用 电路 理论 分析 该电容分压器的误 差特性 ,诠释 了杂散 电容和相 间干扰 引起 E VT测量误 差的作 用机 理。利 C
WA G H n-i Z A G G oq f, A i —uz G OZ ih n N o g n , H N u—i C I n go , U h zof xg n X g —
( .ElcrcP we s ac n ttt fGu n d n we i r o ain。Gu n z o 1 0 0 1 e ti o rRee rh I si eo a g o gPo rGrd Co p r t u o a g h u5 0 8 。Chn ;2 c o l fE— ia .S h o o
关键 词 :电容 分压 型 电压 互 感 器 ; 电容 分 压 器 ;杂 散 电容 ;相 间 干 扰 ;参数 优 化
中图分类 号 :T 5 M4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9 x( O 1 1—050 0 72 0 2 1) 20 8 —7
S u n r rCh r c e itc fEVT n Po rS se n tm u t dy o Er o a a t rsiso i we y tm a d Op i m De i n o sg fEVT r m e e Pa a t r
高压超高压电缆的设计与优化软件开发
高压超高压电缆的设计与优化软件开发随着电力传输和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的设计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开发一款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的开发,并呈现其重要性和潜在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压超高压电缆的设计与优化过程。
高压电缆主要用于输送高电压电力,而超高压电缆可输送更高电压的电力,通常用于长距离电力传送。
在设计电缆时,需要考虑其电气、力学和热力学性能,以确保电缆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过去,电缆设计通常依赖于经验和试错。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使得电缆设计和优化变得更为精确和高效。
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的开发可以基于计算机模拟和分析,将设计过程转化为数值计算和可视化优化。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设计结果,并且可以快速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电缆性能的影响。
在开发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需建立电缆的数学模型,包括电气和力学特性。
接下来,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这些模型,并分析设计参数的影响。
可以使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数值方法,在电缆内部和周围进行电场和温度分布的计算。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用于优化设计,找到最佳的设计参数组合。
对于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开发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软件可以快速分析大量的电缆设计参数,并给出最佳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软件可以进行多个设计参数的综合优化,找到最佳的电缆设计。
第三,软件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电缆的电气和力学特性,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设计。
高压超高压电缆设计与优化软件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
首先,该软件可以用于电力工程领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电力输送系统。
其次,该软件可以应用于电力公司和电缆制造商,提供高效和可靠的电缆设计方案。
此外,软件还可以用于研究机构和大学,用于电缆性能的研究和开发。
总的来说,该软件对电力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并且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压互感器传感头电场仿真与优化设计
科 技 前 沿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压计量和电网保护所必需的电压测量设备[1]。
高精度的电压互感器和电压的精确测量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极为重要[2]。
随着电力系统向超高电压、大容量、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压互感器存在体积大、质量大、造价高等诸多缺点[3]。
光学电压互感器利用干涉原理来实现高电压的测量,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精度,因而备受关注,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对于光学电压互感器,其传感头电场分布的均匀性对电压互感器的绝缘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这对电压测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4]。
因此,该文将主要研究不同互感器传感头结构下的电场分布,并仿真分析优化的传感头结构设计。
1 电压互感器传感头结构图1所示是电压互感器传感头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由铜电极、压电陶瓷、传感干涉仪以及周围环境的油组成。
压电陶瓷和油可以增加传感头的绝缘性,传感干涉仪则感受交流电压并产生输出相对应大小的信号。
在以下仿真过程中,假定在两个铜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为10k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传感干涉仪和周围的油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4和2.35。
同时,假定压电陶瓷截面为1cm×1cm,两个铜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c m。
2 传感头电场分布仿真以下采用A N S Y S 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仿真研究不同形状结构的传感头,主要是不同形状的铜电极情况下,其周围电场分布情况,同时仿真比较压电陶瓷参数对电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2.1方块电极图2表示传感头两端电极为1.5cm×1.5cm×0.3cm的方块电极,压电陶瓷介电常数为1000,损耗角正切为0.5时电场分布。
2.2半圆边电极图3表示传感头两端电极为1.5cm×1.5cm×0.3cm加半圆边电极,压电陶瓷介电常数为1000,损耗角正切为0.5时电场分布。
电压互感器设计方案
电压互感器设计方案 方案名称:电压互感器方案摘要:本方案意在通过设计一个反馈转化装置来实现计算机对中频炉加热系统温度的实时监控,即电压传感器。
通电线圈里的交变电流产生同频率的磁场,将传感器置于磁场中会在传感器关键器件上产生感应电动势(法拉利电磁感应),通过对感应电动势的检测来间接反映磁场强度,从而建立起计算机与被控对象之间的桥梁。
本文准备两套方案来设计电压互感器。
一种是基于霍尔效应的霍尔线性集成传感器,当外加磁场时,霍耳元件产生与磁场成线性比例变化的霍耳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
另一种利用磁敏晶体管,此类晶体管是继霍尔元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磁电转换器件,它具有磁灵敏度高、响应快、无触点、输出功率大等特点,因此在电磁测量、工业控制及检测技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磁敏晶体管中主要有磁敏二极管,磁敏三极管。
方案内容:方案一:霍耳线性集成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外加磁场成线性比例关系。
这类传感器一般由霍耳元件和放大器组成,当外加磁场时,霍耳元件产生与磁场成线性比例变化的霍耳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出。
霍尔效应原理:将一块半导体或导体材料,沿Z 方向加以磁场B,沿X 方向通以工作电流I ,则在Y 方向产生出电动势H V ,如图1所示,这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H V 称为霍尔电压。
(a) (b)图3 霍尔效应原理图I ——控制电流 Ih ——霍尔电流 Vh ——霍尔电压 V ——控制电压 R ——输入电阻 R3——负载电阻图中控制电流I 由电源E 供给,R 为调节电阻,保证器件内所需控制电流I 。
霍耳输出端接负载R 3,R 3可是一般电阻或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或表头内阻等。
磁场B 垂直通过霍耳器件,在磁场与控制电流作用下,由负载上获得电压。
设霍耳片厚度d 均匀,电流I 和霍耳电场的方向分别平行于长、短边界,则控制电流I 和霍耳电势V H 的关系式—霍耳系数,由载流材料物理性质决定。
基本特性:1. 直线性 指霍耳器件的输出电势V H 分别和基本参数I 、V 、B 之间呈线性关系。
应用VB语言开发单相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计算软件
, (A) & $’@ ! "( / 3$. 01( #. / / 5$. ()* #. ) (- ) , !’@ ! +, 6 , #( / 3$. ()* #. " / 5$. 01( #. ) (B) 我们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 通过采用铁心计 算软件, 给出了铁心直径在 !?% C !.%%04 之间的所 有铁心叠片的优化尺寸, 并输入到数据文件中, 可供 设计人员随意选取。 由铁心和铁轭截面积我们可分 别计算出铁心和铁轭相应的额定磁密 $ 0 和 $ D 为: $0 ! $D ! 式中 3E 4 "0 "D 3 E # $%, , F , 6 ,, 4" 0 3 E # $%, , F , 6 ,, 4" D 每匝电势, :G 匝 额定频率, HI 铁心柱截面积, 04. 铁轭截面积, 04.
图 !&
一次排线的输入界面
图 !"
技术参数的输入界面
图 !$
初始数据
$
结束语
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可以说是产品设计方面
的一场革命。就我们目前所开发的电压互感器计算 软件而言, 也只是前进中的一个驿站。随着技术的 不断进步与发展, 开发智能化的计算软件将是我们
图 !% 铁心计算
追求的下一个目标。
!"#$% &’ ()$%*)%+ ,- .+/+0-1#$% ) 2)03*0),#-$ 4-5,6)7+ 5-7 4#$%0+ ’ 89)"+ :0+3,7-;)%$+,#3 <=1+ &-0,)%+ <7)$"5-7;+7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压线路的保护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电子式互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压测量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传统的CT和PT在高压线路保护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们的实际应用效果有时无法满足需要。
而电子式互感器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使得它们在高压线路保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电子式互感器在高压线路保护中的应用,一些相关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目前市场上缺少一款成熟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无法充分发挥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电子式互感器,尝试研究和设计一款高效、精确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以满足电力系统对高压线路保护的需求。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 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特点2. 高压线路保护的原理及应用3.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保护方案设计4. 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的开发及实现三、研究的预期目标1. 掌握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特点,具备相关的实验技能。
2. 熟悉高压线路保护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不同的保护方案。
3. 在理论基础上,设计出适用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保护方案。
4. 成功研发一款高效、精确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特点,了解高压线路保护的原理及应用,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 联合导师,确定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保护方案,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
3. 根据选定的方案,编写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
4.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对所研究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改进和完善高压线路微机保护软件。
五、预期结果和成果1. 掌握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习高压线路保护的原理及应用。
2. 设计出适用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线路保护方案,提高对高压线路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0.1级高精度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发
0.1级高精度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发
任春阳
【期刊名称】《电力电容器》
【年(卷),期】2003(000)B10
【摘要】电力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CVT向0.1级高精度方向的发展。
如何保证准确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0.1级CVT设计中关键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附加误差对总误差的影响程度,并讨论了中间电压对输出容量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关键问题的解决措施。
【总页数】4页(P40-42,57)
【作者】任春阳
【作者单位】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51.2
【相关文献】
1.基于一起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振情况分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维护 [J], 宋欢
2.765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J], 王香芳
3.0.1级高精度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发 [J], 任春阳
4.高精度电压放大系统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的应用 [J], 张方军;温长胜;徐振
5.浅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运行 [J], 马开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ATP软件建立电压互感器仿真模型
利用ATP软件建立电压互感器仿真模型
饶忠兰
【期刊名称】《贵州电力技术》
【年(卷),期】2009(12)12
【摘要】介绍了电压互感器在ATP仿真软件中的使用,由于初期建立的电压互感器模型未考虑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绕组,因此结果不很准确,特别在铁磁谐振过电压研究方面带来了不便,在此基础上利用ATP原有模块建立了与实际相符的电压互感器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饶忠兰
【作者单位】贵州省电力职工教育培训中心,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TrueGrid软件的射孔弹有限元仿真模型参数化建立方法 [J], 罗宏伟;郭鹏;王树山;徐豫新
2.用MATRIXx仿真软件建立飞机六自由度仿真模型 [J], 马文彪;王育平
3.TTCAN协议软件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J], 周亦敏;张生;陆伟成
4.110KVVT事故ATP-EMTP仿真模型建立 [J], 荆潇
5.基于电子电路仿真软件(PSPICE)的MOV全电流仿真模型的建立 [J], 刘艳;张其林;李祥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软件开发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软件开发
赵靖英;张哲;郭卉;张乃宽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32)001
【摘要】由于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计算过程烦琐复杂,人工计算在速度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上很难实现最优,因此,为了改进产品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在确定了串级式电压互感器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铁心、绕组、误差、短路及结构等基本设计计算方法和优化设计计算方法--工程"穷举法")之后,进行了优化软件开发.该软件利用Visual C++的强大功能,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运行可靠,同时实现了产品的优化设计计算.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赵靖英;张哲;郭卉;张乃宽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天津,300130;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BAT;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天津,300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51.1
【相关文献】
1.“末屏法”对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介损试验 [J], 廉志;顾明哲
2.基于改进末端加压法的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介损测试研究 [J], 张慧慧
3.110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介损测试方法改进 [J], 徐贵;江庆霞;王飞龙;王包玉
4.串级式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对介损试验的影响 [J], 侯峰
5.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介损测量结果分析 [J], 蔡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