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抗菌的基本概念
抗菌防毒概念
抗菌防毒概念抗菌防毒概念:抗菌防毒又称抗菌、杀菌、防霉、防污染和抗生素。
所谓抗菌就是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使之不再危害人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医疗器械和制药工业中,在食品行业中亦有应用,目的是消灭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以免由此产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比如在牛奶制造过程中采取巴氏消毒法消灭牛奶中的各种微生物。
因为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大量繁殖,并分泌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而当环境温度达到30 ℃时,微生物就会很快死亡。
因此巴氏消毒法可以使食品的微生物总数下降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除了巴氏消毒法,还有加热灭菌法,即在食品加热至沸腾时立即停止加热,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便可杀死食品中的细菌。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乳制品、肉类及水果等热敏感食品。
另外常用的灭菌方法有辐照灭菌、化学药物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微波灭菌等。
在防毒中,通常指用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浸泡处理来杀死微生物。
最常用的消毒剂为含氯的消毒剂,包括次氯酸盐、次氯酸钙、二氧化氯等。
这类消毒剂无味无色,但属强烈的氧化剂。
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使微生物死亡。
近年来还研究出新型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和戊二醛。
前者是以过氧化氢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在水中起氧化作用,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目的;后者则以具有较强活性的戊二醛为主,兼具有氧化作用。
两者联合使用,则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对于有害的微生物,可用过氧乙酸或戊二醛进行熏蒸,其有效浓度与常规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相同。
此外,由于口服抗菌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发现含左旋咪唑的复方制剂在肠道形成保护膜,阻止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被称为“抗菌防毒”制剂。
在广泛的抗菌防毒概念中,我们认为消毒仅是抗菌防毒措施的一种。
消毒剂只能杀灭微生物,它对于细菌的芽孢、病毒以及真菌无效。
而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以及许多病毒的DNA则仍然存活。
因此单纯的消毒是不能完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织物的功能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织物抗菌和防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菌和防霉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物品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2. 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面料抗菌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杀菌、光照杀菌和高温杀菌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锌离子、氯酚等。
这些抗菌剂会与细菌的细胞膜或酶发生反应,进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乳酸菌、益生菌等。
3. 面料的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抑制霉菌滋生的能力。
常见的防霉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热风处理和高温处理等。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防霉剂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防霉剂有氯酚、浸渍剂等。
这些防霉剂会破坏霉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真菌菌种等。
4. 面料抗菌和防霉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和微生物测定等。
4.1 细菌抑制率测试细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细菌的抑制率。
4.2 霉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防霉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霉菌,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霉菌的抑制率。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一、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原因真丝绸作为内衣、衬衣是最舒适、最高档的面料之一,其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残基有适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种卫生性纺织面料。
不过由于真丝绸本身是蛋白质纤维,是霉菌和细菌的良好食料。
当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5~50℃,pH值5以下时,霉菌在丝纤维上极易繁殖,pH值在6以上细菌最易生长。
真丝绸含水多,或精练后残留丝胶、肥皂、油或印花绸残留淀粉浆较多时,在湿热条件下都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导致蛋白质纤维降解断链,强力受损。
使真丝织物发霉的霉菌有很多种,例如黑曲霉、桔青霉、灰绿青霉、分支孢子菌属、曲霉属、新月菌属、胶霉属、链孢霉属、木霉属等数十种。
在丝织物上生长黑曲霉时,其孢子团块呈黑色,致使丝纤维着黑色,而桔青霉为黄色,灰绿青霉为绿色,分支孢子菌属为褐色等。
霉菌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生成乙二醇、柠檬酸、草酸、乳酸、醋酸等,从而产生恶臭,使织物温度上升,光泽减退,出现霉斑,因此在练染织物的存储、运输、售前存放过程中,为防止发霉,必须加入杀菌防霉剂处理,使霉菌不能滋生。
易滋生在真丝纤维上的细菌有数十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发癣霉菌、附发癣菌等,真丝织物上的这些细菌有的是来自污染的环境,有的则是使用过程来自病体或皮肤感染。
因此,经过抗菌防霉剂整理,可使真丝纺织品更具医疗卫生功能二、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技术♦精练、染色时的工艺控制鉴于丝绸精练、染色车间高温高湿,而真丝绸精练用的油酸皂及染整过程中在丝绸上施加的某些添加剂,如增塑剂、油剂、色素等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会引起发霉,日本丝绸印染厂的防霉措施有:经精练、染整加工后的丝绸,出水要清;保持精练、染整车间操作环境的整洁;在丝绸加工时添加一定量的防霉剂;印染后的丝绸要充分烘干,烘干后经冷却才打包。
♦纤维表面改性将蚕丝纤维乙酰化和氰乙基化,使之不能成为霉菌的饲料。
真丝绸氰乙基化的方法是:浸渍氢氧化钠或氰化钠0.1%~1%水溶液,或用气相法与丙烯腈反应。
塑料制品的抗菌防霉
21 聚 氯 乙 烯 (VC) 品 的 防 霉 . P 制
质 量 、卫 生健 康问 题 已经 逐渐 成 为人 类 可持 续性
发 展 面临 的挑 战之一 。
1 细 菌 和 霉 菌
如 罔 1所 示
菌 无 所 不在 。尤 其 是在 温 暖 、 潮湿 、 含有机 物 质 富
的地 方 .都 会 南于 细 菌繁 殖 代谢 产 生特 殊 的臭 味 或 者 酸 败味 道 。覆 盖 有 细菌 的物 体 表 面 也 有 湿 、
粘 、 的感觉 。霉 菌是 一类 代 表性 的真 菌 , 滑 是丝 状 真 菌 的 俗称 。霉 菌 在 工、 生 产上 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 I 作H , 于多种酶制刹 , j川 以及青 霉 素 、 孢 霉 素 等 头
基 本 特 点 是 具 有 细 胞 壁 和 拟 核 区 。在 我 们 周 围 , 细
剂 等 这些 “ 食物 ” 含营 养 , 供 了霉 菌 生长 的必 富 提 要 养 分 , 潮 湿 的环境 中 . 菌逐 渐 啃 食掉 这些 添 在 霉
加 剂 分子 , 在甥 料 表面 生 长 、 代谢 、 殖 。 同时 . 增 霉 菌 的进 一 步 增殖 也会 分解 P C链 , 而导 致 P C V 从 V 制 品 的物理 性 能受 损 , 出现 变硬 、 化 、 良 不够 老 强 等 问题 严 重时 , 菌在制 品表 面的 生长造 成 表 面 霉 大 片霉 斑 的形成 、 响制 品外 观 霉 菌代谢 产 物 中 影 的色 素会造 成产 品表 面 发绿 、 发黑 , 有些 菌 种还 会 分泌 粉红 色素 . .一些 P C制 品受霉 菌污 染的 照 片 V
防霉抗菌剂的种类
对人体具有保护功能的化纤或棉质面料服装。 1. 2. 4 酚氯化物 三氯新( 2,4,4 '-三氯-2'-羟基二苯醚) 也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很多常 见菌种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1. 2. 5 联二铵环 1. 2. 6 聚乙烯吡啶 1. 2. 7 铜化合物类抗菌剂 1. 2. 8 苯酚类抗菌剂 该类抗菌剂的特点是: 特殊刺激性气味,价廉,高效,稳定而不易变质,处理方法简便,
杀菌剂、抗菌剂、防霉剂的种类介绍
卫生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有关创造卫生条件的知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活的 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往往会被抗菌、 抑菌、灭菌、杀菌几个概念所混清。
抗菌、抑菌、杀菌、消毒概念的区别 抗菌(anti-microbial):是一泛指名词,包括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 杀菌(sterilization):是指的是杀灭物体中的致病菌的过程,但物体中还含有芽孢、嗜 热菌等非致病菌,杀菌与灭菌的区别在于此。灭菌为消灭一切菌类。 消毒(disinfection):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程一般对微生物孢 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灭体系中所有的微生物,只要达到预定的要求,一般需要将体 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除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抑制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 , 使之繁殖能力将低或体质繁殖的过程。
(1)增稠剂为提高涂料贮存稳定性,防止颜料填料沉淀,提高颜料的分散性、施工流 变性等,必须在配方中加入增稠剂 (2)颜料分散、润湿剂:在分散过程中对颜料润湿,降低颜料的表面张力;分散剂一 般用阴离子表而活性剂 参考文献:杀菌(防霉)涂料防霉剂——奥斯盾生物科技(orston) 涂料 抗菌防霉剂 1 抗菌剂类型 1. 1 无机抗菌剂 1. 1. 1 金属离子型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中银系抗菌剂占据主导地位。 常见的银离子抗菌剂包括磷酸盐系抗菌剂、沸石抗菌剂、溶解性玻璃系抗菌剂、膨润 土抗菌剂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沸石抗菌剂 1. 1. 2 光催化氧化型抗菌剂
真丝纺织品抗菌防霉技术分析
▲家庭存放時的防黴抗菌措施
⊙絲綢外衣穿著後經輕刷,掛在通風處,便於消除潮氣及汗臭。
含有油皂、澱粉等的真絲綢易發黴,應經洗滌後再存放。
黴菌的活動期主要是每年4至10月份。存放的容器要密封,以防黴菌。放置存放絲綢容器的房間,通風要好,溫度要低,溫濕度變化要小。如果懷疑已有黴菌附著在絲綢服裝上,可用60℃左右熱水浸洗,熨燙後晾乾,再存放。
用單寧酸處理的絲素蛋白纖維在銀(I)水溶液以及鋅(Ⅱ)、銅(Ⅱ)、鎳(II)氨絡合物的溶液中反應製備金屬絡合化絲素蛋白纖維,對黃色葡萄球菌和克雷氏菌有較強的殺菌效果。其製備方法為:
絲素蛋白纖維的製備:從家蠶鮮繭中除去蛹,把繭層放在乾燥器裡乾燥後,用0.5%(質檢濃度,下同)的絲光皂溶液精煉。再放人濃度為0.05%的Na2CO3。溶液中浸漬10min,取出後用蒸餾水清洗乾淨,乾燥後,在乙醚中經48h抽出蠟狀物得到純絲素蛋白。
經精練、染整加工後的絲綢,出水要清。
保持精練、染整車間操作環境的整潔。
在絲綢加工時添加一定量的防黴劑。
印染後的絲綢要充分烘乾,烘乾後經冷卻才打包。
▲纖維表面改性
將蠶絲纖維乙醯化和氰乙基化,使之不能成為黴菌的飼料。真絲綢氰乙基化的方法是:浸漬氫氧化鈉或氰化鈉0.1~1%水溶液,或用氣相法與丙烯腈反應。這種技術是通過化學反應,於蠶絲纖維中加上具有抗菌性的基團,使蠶絲纖維獲得永久性的抗菌效果。但此法對抗菌基團有較高要求,mR技術也比較複雜,所以目前應用還不很廣泛。
全球
真絲紡織品抗菌防黴技術分析
▲真絲紡織品抗菌防黴技術
真絲綢作為內衣、襯衣是最舒適、最高檔的面料之一,其蛋白質肽鏈的氨基酸殘基有適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種衛生性紡織面料。不過由於真絲綢本身是蛋白質纖維,是黴菌和細菌的良好食料。當相對濕度85以上,溫度5~50℃,pH值5以下時,黴菌在絲纖維上極易繁殖,pH值在6以上細菌最易生長。真絲綢含水多,或精練後殘留絲膠、肥皂、油或印花綢殘留澱粉漿較多時,在濕熱條件下都易滋生黴菌和細菌,導致蛋白質纖維降解斷鏈,強力受損。
防霉抗菌板是什么
制作工艺:
选用“100%原木”进行烘干、铺装、成型、高温、高压等制成,板材及饰面引入德国先进的防霉抗菌技术,经过权威机构SGS合成高分子材料抗真菌性的测定,样品表面没有观察到霉菌生长,其抗菌防霉性能为最高级E0级。
防霉抗菌板具有显著的低吸水率的特点,其吸水率只有硅酸钙板的1/10,霉菌的滋生需要潮湿的“土壤”,低吸水率则能够有效地降低霉菌滋生的可能性。
功能优势:
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疾病,改善家居环境,通过对板芯和饰面进行了特殊的抗菌防霉处理,可有效地抑制细菌、霉菌的滋生,起到杀菌除螨作用,保证家具产品不会因霉变而泛黄、变黑,保护家居产品美观和环境的舒适健康,延长家具使用寿命。
防霉抗菌板与普通板材对比:
(结合图片)通过实验对比,使用防霉抗菌板的家居用品与普通板材的家具用品,各种致病菌类明显减少99%以上,有效保护了您家人的健康。
在防霉试验中,使用防霉抗菌板的家居用品表面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任何长霉迹象,而普通板材的家具用品在12小时内明显有黑点,长霉迹象非常明显。
权威机构检测:
防霉抗菌性能达到E0级,SGS权威机构检验标准,低吸水率,耐潮抑菌,耐磨抗变形;健康环保,防水易清洁。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 介绍1.1 防霉抗菌剂的定义防霉抗菌剂是一种用于抑制霉菌和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居用品、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1.2 防霉抗菌剂的作用原理防霉抗菌剂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破坏其细胞结构或干扰其生命周期,从而使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下去。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膜的合成、扰乱细胞壁的合成和破坏微生物DNA等。
1.3 防霉抗菌剂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可分为有机防霉抗菌剂和无机防霉抗菌剂两大类。
有机防霉抗菌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但对环境较为敏感;而无机防霉抗菌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无毒性,但抗菌性能相对较差。
二. 主要成分2.1 有机防霉抗菌剂有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三氯生(Triclosan):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医疗设备和家居用品等,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2. 氯硝柳胺(Chloronitroaniline):常用于油漆、胶黏剂等建筑材料中,对霉菌和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 异氟草胺(Fluorophosphate):主要用于木材和纤维制品的防腐,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4. 苯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如邻苯酚、间苯酚等,常用于漆器和塑料制品中,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2 无机防霉抗菌剂无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银离子(Silver Ions):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医疗用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可通过光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对细菌和霉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3. 硫化锌(Zinc Sulfide):常用于橡胶、塑料和油漆等制品中,对霉菌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4. 氧化锌(Zinc Oxide):在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中具有广泛应用,能有效杀灭霉菌和细菌。
三. 应用领域3.1 建筑材料防霉抗菌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 - 涂料和油漆: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涂料和油漆中,以防止墙面和家具的发霉和细菌滋生; - 塑料制品: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如地板、窗帘和家居用品等,以抑制细菌的滋生; - 玻璃纤维: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玻璃纤维中,以防止墙面面板和天花板板材的霉菌感染。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防霉抗菌剂或使用含有防霉抗菌剂的纺织材料,在布料中形成一种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
以下我将详细说明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防霉原理:布料防霉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霉菌的生长,二是防止霉菌扩散繁殖。
首先,通过在布料中添加具有抗霉菌活性的防霉剂,可以直接抑制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能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磷酸锌等。
这些防霉剂可影响霉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酶活性等,从而阻断霉菌的生长周期。
同时,防霉剂也可以增加霉菌细胞内的氨基酸浓度,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对霉菌产生抗菌作用。
其次,布料的结构和面料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布料的纤维结构可以影响湿度和通风情况,而霉菌适应生长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
如果布料纤维结构呈现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那么布料上的水分会更容易散发,减少霉菌的滋生。
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纤维上的细菌附着面积,同时它们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水分在纤维表面的分布。
通常来说,亲水性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疏水性纤维会减少水珠与纤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抗菌原理:布料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来抑制布料上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物质,如银离子、二氯苯酚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细菌的细胞壁、膜或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抗菌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方法。
抗菌纤维是指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使得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纤维、抗菌涤纶纤维、抗菌棉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释放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来抑制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在靠近细菌的位置释放抗菌物质,通过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或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引言防霉抗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和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防霉抗菌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防霉抗菌剂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包括丙酸、乙酸、柠檬酸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和消毒领域的化学品,包括三氯异噻唑啉和五氯异噻唑啉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4. 咪唑类咪唑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的化学品,包括异丙咪唑、丙硫咪唑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三、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pH值,使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4. 咪唑类咪唑类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四、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在医药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制造药品;在化妆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纺织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防止纺织品霉变;在建筑材料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防霉杀菌剂
一、产品简介:
防霉杀菌剂是高效、低毒、广谱高效的新型杀菌剂。
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而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
二、性能优点:
防霉杀菌剂杀生效率高,降解性好,具有不产生残留、操作安全、配伍性好、稳定性强、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并且防霉杀菌剂使用浓度低,药效持续时间长,不产生泡沫;适用范围广。
对环境保护,可自行降解为无毒物质,长期使用不会造成环境危害。
三、作用用途:
防霉杀菌剂广泛运用于油田、造纸、农药、切削油、皮革、油墨、染料、制革等行业。
推广在涂料、胶粘、纺织、皮革、造纸、饲料、炼油、发电、绿色农药及日用化学工业等领域。
防霉杀菌剂的使用既提高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又大大延长产品保质期,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用水场合延续使用率。
防霉杀菌剂还广泛应用于洗发护发香波、浴液和各种润肤、护肤霜、膏、乳、唇膏等高级营养化妆品及洗手液、洗涤灵、餐具洗洁精、染发剂、皮衣上光剂、柔软剂、胶水、外用药膏农药等产品中。
四、包装储存:
防霉杀菌剂采用25KG或200KG塑料桶装,或根据客户需求包装。
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期为十二个月。
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
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乳胶漆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室内装饰材料,其环保性能和功能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防霉抗菌功能是乳胶漆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有效防止霉菌和细菌在墙面上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乳胶漆的防霉抗菌等级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定义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是指乳胶漆在特定条件下,对霉菌和细菌的抑制能力。
防霉抗菌等级越高,乳胶漆的防霉抗菌性能越强。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有0级、1级、2级、3级等。
三、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划分标准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霉菌抑制率:霉菌抑制率是指乳胶漆在一定时间内,对霉菌生长的抑制程度。
霉菌抑制率越高,乳胶漆的防霉性能越强。
2. 细菌抑制率:细菌抑制率是指乳胶漆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
细菌抑制率越高,乳胶漆的抗菌性能越强。
3. 耐久性:耐久性是指乳胶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防霉抗菌性能的稳定性。
耐久性越好,乳胶漆的使用寿命越长。
4.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乳胶漆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性越高,乳胶漆的使用越放心。
四、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应用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室内装修:在室内装修中,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防止墙面发霉、细菌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益。
2. 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空气质量要求较高。
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降低霉菌和细菌的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 食品加工、酿造等特殊行业:食品加工、酿造等特殊行业对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和细菌在墙面上滋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五、如何选择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在选择乳胶漆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乳胶漆的防霉抗菌等级:购买乳胶漆时,应向销售人员了解产品的防霉抗菌等级,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等级。
amt防霉抗菌原理
AMT防霉抗菌原理
3. 抑制酶活性:AMT 可以抑制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阻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从而影响 其生长和繁殖。
4. 破坏核酸和蛋白质:AMT 可以与微生物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 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AMT防霉抗菌原理
AMT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 是一种防霉抗菌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
AMT 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细胞膜:AMT 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部物质外泄,从而 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总的来说,AMT 的防霉抗菌原理是通过多种方式干扰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从而达到抑 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效果。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如建筑材料、纺织品、塑料制 品等,以提供长期的防霉抗菌保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霉片原理
防霉片原理
《防霉片原理》
防霉片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片,它能够有效地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及扩散,从而形成一个抗菌的环境。
它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物品的方法。
防霉片的主要原理是,它富含铝元素,当防霉片接触水分子时,会催化水分子产生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从而杀死微生物。
活性氧不仅能杀死微生物,而且还能形成一个保护膜,把细菌拒之门外。
现代防霉片也采用其它元素,比如硅元素,它能够吸收病毒、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从而有效地杀死它们。
防霉片能够帮助防止食物变质、药物失效、医疗器械失效等问题,在医疗、食品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
除了不同的原理,防霉片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吸湿性、去味等等。
防霉片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并可以有效的延长物品的质量保证期。
- 1 -。
合成纤维窗帘的抗菌与防霉特性
合成纤维窗帘的抗菌与防霉特性合成纤维窗帘是现代家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提供各种功能,如抗菌和防霉。
抗菌和防霉特性对于保持窗帘的卫生和持久使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合成纤维窗帘的抗菌与防霉特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来实现这些特性。
抗菌特性是合成纤维窗帘的一个重要功能,因为窗帘可能会暴露在各种细菌的环境中。
抗菌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合成纤维窗帘中,最常见的抗菌技术是添加抗菌剂。
抗菌剂可以通过与微生物的细胞壁相互作用,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抗菌剂可以是有机物或无机物,如硅酮化合物、银离子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通过涂覆或加入纤维材料中的方式施加在窗帘上,以实现持久的抗菌效果。
另外,合成纤维窗帘还可以具备防霉的特性。
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容易滋生在湿润和潮湿的环境中。
当窗帘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可能会积聚湿气,为霉菌的生长创造条件。
为了防止霉菌的生长,可以在窗帘制造过程中添加防霉剂。
防霉剂可以通过抑制霉菌的细胞分裂和代谢来阻止霉菌的生长。
常见的防霉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有机胺盐等。
这些防霉剂可以为窗帘提供长期的防霉保护,确保窗帘的卫生和持久使用。
除了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使用特殊的纤维材料也是实现合成纤维窗帘抗菌与防霉特性的一种方法。
例如,一些纤维材料本身就具备抗菌和防霉的性质。
纳米纤维素纤维材料就具有抗菌和防霉的性质,因为纳米纤维素具有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的能力。
使用这种纤维材料制造窗帘可以确保长期的抗菌和防霉效果。
另外,合成纤维窗帘的抗菌和防霉特性还需要注意窗帘的清洁和保养。
即使窗帘具有抗菌和防霉的属性,定期的清洁和保养仍然是必要的。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窗帘表面的细菌和霉菌,保持窗帘的卫生和持久使用。
总之,合成纤维窗帘的抗菌与防霉特性在保持室内卫生和持久使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使用特殊的纤维材料以及定期清洁和保养,可以确保窗帘具备有效的抗菌和防霉效果。
防霉的名词解释
防霉的名词解释防霉是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物品受到霉菌繁殖和生长的损害。
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往往耐寒、耐热、耐干旱等特性使得其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够生存和繁殖。
霉菌的生长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更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霉菌生长的条件主要包括湿度、温度和养分等因素。
通常来说,湿度在60%以上、温度介于20°C至30°C之间,以及适量的营养物质都是霉菌滋生的理想条件。
而为了有效地防止霉菌的滋生和繁殖,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控制湿度是防霉的关键。
空气中的湿度过高会导致物品表面积聚水分,从而提供了霉菌繁殖所需的水源。
因此,保持室内湿度在40%至50%的范围内对于防霉至关重要。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可以包括在潮湿季节使用除湿器、保证适量的通风,以及解决潮湿问题等。
其次,控制温度也是防霉的一项重要措施。
霉菌在20°C至30°C的温度下最容易生长和繁殖,因此保持室内温度在这个范围内是防霉的关键。
对于未使用的房间或存放物品的地方,可以通过控制空调或采用其他降温措施来防止湿热环境滋生霉菌。
此外,防霉还需要注意养分的控制。
霉菌寄生在含有充足养分的物质表面,如有机物、纤维素等。
因此,在存放物品时,要确保它们保持清洁,尽量减少附着在物品表面的有机材料。
特别是食物存储,保持食物干燥、清洁,并妥善包装,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感染。
另外,使用防霉剂也是防霉的一种常见方法。
防霉剂通常含有抑制霉菌生长的成分,如杀菌剂、抗真菌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用于处理墙壁、天花板等有机物质多且容易受潮的场所,从而防止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一些日常小窍门可以帮助防治霉菌。
首先是定期清洁,尤其是潮湿环境或易受潮物品的清洁。
清洁可以去除霉菌的营养来源,减少其滋生的可能性。
另外,避免堆积物品,保持空气流通也是重要的措施。
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可以帮助减少湿度,从而降低霉菌生长的机会。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技术手册,它包含了抗菌防霉技术的相关知识,如何预防和处理霉菌感染的技巧以及常用的抗菌防霉方法。
以下是有关抗菌防霉技术手册的一些重要内容。
1. 抗菌防霉的基础知识抗菌防霉的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微生物,种类和分布,生长和繁殖的条件,重点是如何防止霉菌生长和繁殖。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抗菌防霉技术非常重要。
2. 内部环境控制内部环境控制是防止霉菌滋生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内部环境控制,需要对环境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包括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因素。
如果环境出现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建筑设计和维护建筑设计和维护对于预防霉菌的滋生和繁殖有很大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和维护中,应该考虑防止水分进入建筑物,改善室内通风条件,使用抗菌材料等措施来提高室内的健康状况。
4. 消毒和清洁消毒和清洁是抗菌防霉技术最基本的措施。
消毒可彻底杀死霉菌,它是在已经出现霉菌污染的情况下最好的措施。
清洁可以将霉菌污染的表面清除,从而防止霉菌滋生和繁殖。
在消毒和清洁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化学品,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材料抗菌材料是预防和减少霉菌污染的有效手段。
这些材料可以在建筑内和生活用品中使用,包括墙壁面板、地面材料、抗菌地板等。
这些材料通过抑制或杀灭霉菌的生长,防止霉菌污染的发生。
6. 必要的抗菌处理流程在生产和保养物品的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抗菌处理流程。
这些流程包括保存、清洁、消毒和防潮等,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发生和繁殖。
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物品自身的防霉能力、用自然的方式代替化学药品等方法,达到抗菌防霉的目的。
抗菌防霉技术手册是一个极其有用和重要的技术手册,应该被广泛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贡献。
防霉抗菌纳米膜
防霉抗菌纳米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衣物、家具、食品等的霉菌滋生。
霉菌不仅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出了防霉抗菌纳米膜。
防霉抗菌纳米膜是一种应用纳米技术制备而成的新型材料。
其主要成分是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具有极小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纳米颗粒的小尺寸使得它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与周围环境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其抗菌性能。
防霉抗菌纳米膜的制备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纳米颗粒的合成和纳米膜的制备。
纳米颗粒的合成通常采用化学合成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比例,可以得到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纳米颗粒。
而纳米膜的制备则可以通过溶液浸渍、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实现。
制备好的防霉抗菌纳米膜可以涂覆在衣物、家具等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从而起到抑制霉菌滋生的作用。
防霉抗菌纳米膜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多种常见的霉菌和细菌。
其次,纳米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不易被外界环境破坏。
此外,防霉抗菌纳米膜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除了抗菌作用,防霉抗菌纳米膜还具有其他功能。
例如,它可以起到防水、防油、防尘的作用,保护物体表面免受污染和腐蚀。
此外,纳米膜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保持物体的透气性,不影响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防霉抗菌纳米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纺织品行业,涂覆在衣物、床上用品等上面,起到抑制霉菌滋生的作用,保持衣物的洁净和健康。
其次,防霉抗菌纳米膜也可以应用于家具制造业,涂覆在家具表面,防止霉菌侵蚀,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用于食品保鲜和防止霉菌滋生。
防霉抗菌纳米膜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出现为解决霉菌滋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科学家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防霉抗菌纳米膜,以提高其抗菌性能和应用效果,为人们创造更加洁净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健康室内环境 抗(抑)菌防霉材料及制品应用指南 第一部分
健康室内环境抗(抑)菌防霉材料及制品应用指南第一部分(实用版)目录1.健康室内环境的重要性2.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定义和分类3.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应用范围4.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效果评估正文一、健康室内环境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室内环境的特殊性,如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从而影响室内环境的健康。
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定义和分类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是指那些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材料和制品。
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抗菌材料、防霉材料和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材料是指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材料,防霉材料是指可以杀死或抑制霉菌生长的材料,抗菌防霉材料则是指既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又可以杀死或抑制霉菌生长的材料。
三、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应用范围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建筑装饰、家电产品等领域。
例如,医疗机构的病房、手术室等需要保持高度清洁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食品工业中,食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以保证食品的安全。
四、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在选择和使用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时,需要考虑其抗菌、防霉效果、安全性、耐用性等因素。
首先,要选择具有国家认证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其次,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如抗菌防霉涂料、抗菌防霉瓷砖等;最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操作,以保证其效果的实现。
五、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效果评估抗菌防霉材料及制品的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方法和现场应用效果来评估。
实验方法包括抗菌试验、防霉试验等,现场应用效果则通过实地观察和用户反馈来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霉抗菌的基本概念摘要:本文根据生物科学资料介绍细菌和霉菌的一些最基本的构造和特性,对常见霉腐微生物的繁殖条件做了概括叙述,最后对防霉抗菌问题研究的状况做了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的防霉抗菌涂料发展有些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细菌、霉菌、繁殖、防霉抗菌涂料、海洋防污涂料。
一、前言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己廷续相当长的历史了。
文明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史,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不被自然界中突然而来的巨大细菌灾难所毁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过由于细菌所带来的灾祸。
在我们涂料界中,一代又一代涂料专家不顾困难重重,前赴后续,想研制出具有防霉抗菌的涂料。
祈求利国利民、造福人类、净化环境。
但是在涂料中要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还要花费大量的人才和物力,还要从基础科学入手。
二、常见霉腐微生物的基本构造和特性这里主要介绍细菌、霉菌这两类引起霉腐变质的微生物,自然界中常常是十分复杂和混合出现各种微生物的,为了将最基本的概念弄清楚,有利于我们涂料配方设计时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将根据文献和资料来对它们分别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细菌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微生物。
食品的变质,食物中毒,墨汁发臭,抹布发黏,化妆品产气发胀,某些传染病的发生,铁、铜、铝等金属制品的腐蚀等,主要是细菌活动的结果。
下面对细菌的构造繁殖方式以其菌藻形态分别做介绍:(1)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个体很小,它的大小通常以µm表示。
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常随着菌龄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各种细菌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表现正常的形态。
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的直径约为0. 5~2µm,杆菌约为(0. 5 ~1) µm×(1 ~5) µm,弧菌约为(0. 3 ~O.5) µm×(1~5) µm,螺旋菌约为(0. 3~l) µm×(l~50) µm。
①球菌这类细菌单个存在时,呈圆球形或扁圆形。
几个球菌联合在一起,其接触面常呈扁平状态。
如尿素小球菌(Micrococcus ure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②杆菌杆状的细菌,多数细菌为杆菌。
杆菌的长短、形态差别很大。
杆菌按其形态有短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状杆菌和芽孢杆菌等。
如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痢疾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iae,)等。
③螺旋菌细胞呈弯曲、螺旋状的细菌。
弯曲不足一圈的称为弧菌,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玫瑰色螺菌(Spirillum roseum)等。
(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可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类。
一般结构,这是任何细菌都具有的共同构造,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体组成。
鞭毛、荚膜和芽孢等,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
下面分别做介绍:①细胞壁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厚度一般在lO~80nm,细菌的细胞壁约占菌体干重的10%~2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黏质复合物)。
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N-乙酰羧乙基氨基葡萄糖)以及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
其中的短肽一般由4~5个氨基酸组成,如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等,而且短肽中常有D-氨基酸与二氨基庚二酸存在。
不同种类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的结构与组成不完全相同。
肽聚糖是细菌、放线菌所特有的成分,它使细胞壁具有坚韧的特性。
细胞壁上有许多微细的小孔,可容许直径1nm 的可溶性物质通过,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拦作用。
②细胞膜细胞膜也称细胞质膜或原生质膜,或简称为质膜,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
细胞膜厚度一般为5~8nm,细菌细胞膜约占细胞干重的10 %。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60%~70%)和脂质(主要是磷脂,含20% ~30%)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物质、固醇类物质以及核酸等,构成精细的膜结构。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在液体的脂质双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
脂质双层由两排脂质分子排列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每个脂质分子是由一个可溶于水的“头部”(亲水部分)和两条脂肪酸链(疏水部分)组成。
在脂质双层中,所有脂质分子的亲水端都朝向膜内外两表面,疏水端则朝向膜中央。
镶嵌在腊质双层内的膜蛋白,称嵌入蛋白质,对膜的通透性起着重要作用。
附着在脂质双层内表面的膜蛋白,称外在蛋白质,含有许多呼吸酶系、三羧酸循环酶系和脱氢酶系。
③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是包于细胞膜内、除核质体之外的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物。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及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类。
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的含量较高,可达固形物的15%~20%。
细胞质是细菌的内在环境,具有生命活动的所有特性,含有各种酶系统,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细胞质使细菌细胞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
④核质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一个结构完整的核,不具有核膜和核仁,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只有一个核质体。
细菌核质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脱氧核糖核酸),细菌的核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环状双链DNA分子,长达lmm,比细菌本身长1000倍。
⑤鞭毛某些细菌的表面,长着一种从细胞内伸出的纤细而呈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着生在接近细胞膜的细胞质中的基粒上,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而伸出体外。
鞭毛的长度常可超过菌体的若干倍,但直径很细,一般为10~2Onm 。
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只含有少量的多糖,或可能有脂类。
鞭毛蛋白类似于动物肌肉中的肌球蛋白,能收缩。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极其纤细易于脱落,细菌在幼龄时期运动活泼,衰老的细胞鞭毛脱落而不运动。
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
杆菌中有的生鞭毛,有的不生鞭毛。
弧菌与螺旋菌都生有鞭毛。
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与排列是细菌种的特征,有鉴定意义。
⑥荚膜有些细菌在其细胞壁表面覆盖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荚膜的厚度一般可达200nm。
荚膜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90 %以上。
其化学成分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多糖,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荚膜是单一的多肽。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如炭疽杆菌只是在被它所感染的动物体内才形成荚膜;而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只有在含糖量高、含氮量低的培养基中,才会产生大量的荚膜物质。
⑦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由于细菌芽孢的形成都在细胞内,故又称内生孢子。
由于每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所以芽抱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主要以裂殖的方式,由1个细胞分裂为2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子细胞。
细菌细胞分裂可分为核与细胞质分裂、模隔壁形成和子细胞分离等过程。
首先核分裂,同时在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从外向中心作环状推进,然后闭合而形成一个垂直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隔膜,使细胞质分开,其次形成横隔壁。
细胞壁向内生长,把细胞质隔膜分成两层,每一层分别形成子细胞的细胞质膜。
随后横隔壁也分成两层,这样每一个子细胞就各具一完整的细胞壁,最后是子细胞的分离。
除无性繁殖外,细菌存在着有性结合(繁殖)。
但细菌有性结合频率较低,主要以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3. 细菌的菌落形态细菌的形态很小,肉眼看不见单个细菌细胞。
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如果条件适宜,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
由于大量子细胞不能像在液体培养基中那样自由弥散,势必会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子细胞群体。
这种由单个细菌细胞(或少数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有时在内部)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不同种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形态不同。
同一种细菌常因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等不同,菌落形态也有变化。
但是,各种细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对菌种的识别和鉴定有一定意义。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圆形、假根状、不规则状等)、隆起形态(如扩散、台状、低凸、凸面、乳头状等)、边缘(如边缘整齐、波状、裂叶状、圆锯齿状等)、表面状态(如光滑、皱褶、颗粒状、龟裂状、同心环状等)、表面光泽(如闪光、不闪光、金属色泽等)、质地(油脂状、膜状、黏、脆等)、颜色以及透明程度(如不透明、半透明等)等项。
(二)什么叫霉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辗广,大量存在于土壤中,比其他微生物更能耐受较酸的环境,空气中也含有大量霉菌孢子。
人们可以轻易地用肉眼看到这些生长在阴暗潮湿处,呈绒毛状、絮状或丝状的“霉”。
霉菌是引起各种工业原料、农副产品、仪器设备、衣物、器材、工具和食品等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1. 霉菌的形态和构造霉菌的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可无限止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有两类:一类菌丝中无隔膜,整个菌丝体可看作是一个多核的单细胞,如低等种类的根霉、毛霉、犁头霉等霉菌的菌丝均无隔膜;另一类菌丝体有横隔膜,每一段就是一个细胞,整个菌丝体是由多细胞构成,多数霉菌都属这一类。
霉菌的菌丝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其他内含物组成。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2~lOµm,比细菌或放线菌宽几倍至几十倍。
细胞壁的厚度为100~250nm,成分各有差异,大部分霉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占干重的2%~26%)。
2. 霉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孢子繁殖无性孢子主要有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等。
①孢子囊孢子是一种内生孢子,为毛霉、根霉、犁头霉等一些低等霉菌无性繁殖产生。
②分生孢子在菌丝顶端或分生孢子梗上,以类似于出芽的方式形成单个或成簇的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是青霉、曲霉、木霉等大多数霉菌所具有的一种外生孢子,其形状、大小、结构以及着生的情况多种多样。
③节孢子亦称粉孢子,为白地霉等少数种类所产生的一种外生孢子。
由菌丝中间形成许多隔膜,顺次断裂成许多竹节状的短圆柱形的无性孢子。
④厚垣孢子又称厚壁孢子,很多霉菌可形成这类孢子。
它们形成的方式类似于细菌的芽孢。
这种厚垣孢子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⑤芽孢子由菌丝细胞如同发芽一般产生的小突起,经过细胞壁紧缩形成的一种耐受体,形似球状,如某些毛霉或根霉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被称为酵母型细胞的,亦属芽孢芋子。
(2)有性孢子繁殖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