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运用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报告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期共同探讨,互相提高。
1、个案情况来访者为女性,25岁,供职于某大型台资企业IT部门,为软件开发人员。
主要困扰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同居男朋友对自己很好,但还是怎么看男朋友都不顺眼,总想着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又觉得分手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此在分手与不分手这两种想法中反反复复,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觉很痛苦。
来访者是二次寻求治疗,因为在一年前因为自己提出分手,男朋友做出开煤气自杀的过激行为而找一咨询机构陪男朋友去治疗,结果治疗师说问题并不在男朋友的身上,而是在她的身上,并和她进行了初步的同感和探索,但是因为300元/小时的费用,首次咨询后没有在继续。
结果这次咨询后男朋友因为听咨疗师说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问题马上就好了,从此象没事的人一样了。
而自己因为分手的想法一直盘绕在脑海,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而十分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感觉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没精神,十分痛苦。
来访者再次求助希望通过治疗能消除自己莫名其妙的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快乐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初次谈话中来访者显的有些焦虑,但整体情绪反应正常。
来访者自述其莫名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从他们恋爱开始不久就有,持续快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谈婚论嫁问题的日益紧迫,最近两年这种想分手的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
依据DSM一IV,把来访者的情况诊断为“因未完成事件而焦虑”,严重水平为中度。
来访者感觉最后无明显的起因。
从小做事认真,并且因为自己父母是学校老师,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就一直很优秀,因此常受到长辈的表扬,在研究和举动中都是伙伴中的带领者。
初中卒业后以优秀的成就从一个小镇考入一个地级城市的重点中学研究,到了地级城市的这所重点高中当前很快就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全没了,而且因为自己来自农村,生活惯和言谈举止都比四周的同学差了良多,因此她感觉十分自卑,无法融入同学当中去,感觉十分孤单。
一例大学生考前焦虑认知疗法咨询案例报告
摘 要 : 询 师 根 据 一 名 考前 焦 虑 的 大学 生 求 助 者 的症 状 , 用 阿 伦 ・ 克 的认 知 疗 法 和 行 为 主 义 的放 松 训 练 技 术 , 咨 采 贝
设 计 了 一个 四次 时 间 的 咨询 方 案 。经 过 咨 询 , 助 者焦 虑症 状 明显 改 善 。 求
1 临 床 资 料
大 四准 备考 研 , 随着研 究生 入学 考试 时间 临近 , 理 心
1 1 一般 资料 陈某 , ,3岁 , 安 某 高 校 大 四 . 男 2 西
压力增 加 , 最近 一个 月 出现 心情 烦 躁 、 眠 , 习 效 失 学 率下 降 。到 医 院检 查 身 体 情 况 正 常 。 心 理 测 验 结 果 : 1 S L9 : 分 16 因 子 分 : 虑 2 6 ( ) ( ) C .0 总 5。 焦 . 。 2 S S 标 准分 6 。诊断 见表 1 A: 4 。 12 评估 与诊 断 . 参 照心 理问题 的评定 标 准 , 步 初 诊 断为 : 一般 心理 问题 , 具体 为焦 虑情绪 问题 。根据
医学检 查各 项 生 理 指标 正 常 。根 据 求 助 者 烦 躁 、 紧 张情绪 , 眠 , 习效率 下 降等 表现 , 分析 原 因 , 失 学 并 最 终 诊断 为 : 一般 心理 问题 , 体 为焦 虑情 绪 问题 。 具
心 理正 常 与不正 常 的三 原 则 , 助者 精 神正 常 , 除 求 排 精 神病 。根 据 许 又 新 教 授 对 神 经 症 的临 床 评 定 方 法, 评分 小 于 6分 , 除 神经 症 。根 据严 重心 理 问题 排 的诊断 标准 , 助 者 症 状 较 轻 , 除 严 重 心 理 问题 。 求 排
cbt认知行为疗法案例逐字稿
【概述】1.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者接受CBT认知行为疗法的个案,通过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逐字记录和分析,以了解CBT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作用。
【患者个案介绍】2. 患者尊称:李小姐3. 芳龄:32岁4. 主要症状:抑郁和焦虑5. 就诊原因:患者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和家庭问题导致情绪低落、经常焦虑不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过程记录】6. 2019年10月1日患者首次接受CBT认知行为疗法治疗。
治疗师首先对患者的情绪进行了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诉求。
患者表达了她长期以来的焦虑和抑郁感,以及在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困扰。
7. 2019年10月15日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治疗,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制定了具体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治疗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放松和缓解焦虑的方法,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8. 2019年11月1日患者进行了第三次治疗,治疗师和患者讨论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进展和困难。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学会了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等。
9. 2019年11月15日患者进行了第四次治疗,治疗师和患者一起总结了治疗的效果和未来的计划。
患者表示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更好地应对焦虑和抑郁,找到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治疗效果分析】10. 经过3个月的CBT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显著改善。
患者学会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自我调节方法,提高了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韧性。
11.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师的指导和支持感到满意,明显减少了负面情绪和症状的出现频率。
患者在工作和家庭中也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与他人的关系有所改善。
【总结与展望】12. 本文通过患者接受CBT认知行为疗法的个案介绍,展示了CBT在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中的有效性和作用。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3.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CBT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篇一: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摘要:女医生张某的父亲突然心梗去世,两月前张某开始担心自己会得心脏病,睡眠不好。
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张某情绪高度焦虑,咨询师根据张某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张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不再害怕得病,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疑病倾向,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女性,现年31岁,汉族,大学文化,北京某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未婚,生活状况尚可。
身高160公分左右,体态适中。
张某从小生活在干部家庭,有两个哥哥,父亲从事文化工作,母亲从事医务工作,由于父母双方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张某,上学前她一直和老保姆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父亲比较溺爱她,母亲管教较严厉,张某平素很任性,常和母亲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每次争吵不论事情原因,最后总是由父亲动怒,出面干预,要求张某向母亲赔礼道歉而告终,对此,张某深感压抑,记得张某6岁左右时,一患滴虫性阴道炎的女性患者到家里请张某的母亲看病,张某当时在场,病人走后,母亲严厉的警告她:“看见了,洗澡时千万别乱坐,传染上滴虫很难治好,一辈子痛苦!”张某当时感到滴虫是个很可怕、很难对付的虫子,从此外出从不乱坐,洗手很注意,很怕生病,内心深处有一种恐惧。
上中学时学习优秀,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做任何事对自己要求很严,不允许自己做错事,老师和同学都很维护她,高考考入医学院,毕业后从事内科大夫工作,事业顺利。
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其父于4个月前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母亲身体健康。
求助者做了SAS、SDS心理测试,结果:SAS标准分75、显示高度焦虑、SDS 47、抑郁情绪不明显。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害怕患病,担心身体健康问题,睡眠不好2月余个人陈述:四个月以前父亲突发心梗去世,自己和父亲感情很好,所以心情一直不好,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张某早上醒来,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心电图却又一切正常,自此开始经常觉得身体不适,有时怀疑自己的肝有毛病,有时感觉是肺有毛病,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会不会得上这种病。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案例报告(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案例报告(认知行为疗法)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文章题目: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案例报告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摘要】一例初中学生因对中考及未来过分担心、学习成绩长期不能到达自己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
求助者性格内向,进入初四以来成绩下滑后一直不能得到改善,中考日渐临近,很是焦急,自觉食欲下降、少眠、烦躁、胸闷、头痛,乏力,精神紧张,无法安心学习,不想上学了,否则精神会濒临崩溃。
咨询师通过给予求助者共情,尊重与无条件关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有效缓解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取得预期的咨询效果,达到了促进来访者自我接纳、人格成长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焦虑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求助者贾某,独生女,16岁,重点中学初四学生,生于山东淄博市,父母在大型企业工作。
自幼成长过程较为顺利,父亲温和,母亲脾气急躁、争强好胜。
2、成长史求助者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均为高中毕业,家庭条件一般。
小时聪明伶俐,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家境虽然一般,但是求助者成长过程中衣食无忧,父母为其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后性格渐渐内敛,儿时的活泼现象渐渐消失。
上初中后,由于青春期的发育,体重越来越重,由于自尊心强,对自己的体型自信心不足。
小学毕业选择初中时,在爸爸的帮助之下进入了本地区的重点初中上学,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努力。
为了能在中考中增加有利的砝码,参加了绘画和奥术辅导班。
在初三结束时,父母为了能后升入更好的高中,费尽周折,将其转入一所市重点中学读初四。
在新的学校读初四以来,成绩一直排在班内二十名以后,自认为非常努力,却不见成绩有所长进,感觉周围的同学学习状态比自己好,觉得同学们慢慢瞧不起自己,老师也不再关注自己;在特长班中的学习也到了瓶颈阶段,总是努力学习但是长进不大,担心父母的付出会打了水漂。
中考一天天临近,心情越来越急躁,总是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会辜负祖父母、外祖父母、家长的期望,更觉得对不起父亲为自己择校付出和帮助。
认知治疗技术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来访者情况:孙某,男,30岁,事业单位办事员。
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即使一件事做得很成功,受到领导或他人称赞,也认为是事件太容易自己偶然.朋友很少,至今仍无女朋友。
他很苦恼,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行呢?因此前来咨询.咨询师了解情况:孙某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直至上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因为工作忙,对他物质要求能充分满足,但在情感上关心很少,还经常批评他,这养成了孙某胆小怕事的性格。
而且没有什么朋友,包括女朋友。
他感觉其他人个个比他强,怕交朋友朋友会嘲笑他。
也不敢交女朋友,担心女孩看不上他,所以在向他表示好感的女孩面前总是逃开。
他是害怕与女孩走近之后被女孩发现自己的弱点,抛弃自己。
分析:心理学中有一个规律,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忽视他、惩罚他,他首先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好,父母才不喜欢?父母也会传达给他这样的信息:“是你不好,所以父母才不喜欢你。
”因为小的孩子没有道德判断标准,仅是成人的态度来判断的。
还不会自我评价,他的评价也是通过成人来确立的。
这个时候,成人一句贬低的话语,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孙某这种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害怕犯错误,害怕被批评,拒绝尝试新事物,人际关系不良,可以说就是源自童年时期父母的错误教养。
这样的孩子,往往羡慕别人家的父母给孩子的温暖,自怨自艾,为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家,自己也不如别人,而且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这种自卑又来来一种不自信,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评价,所以,他时刻感觉到自己不行。
所以,本案中,来访者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缺少自卑与缺少自信。
本案的咨询,首先要让孙某了解自己性格产生源自家庭教养,并不是他不行,而是他存在一种固有的信念,这种信念是负面的,是消极的。
这种信念,是功能失调的,深深扎根在他的意识中,并且会派生出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影响到孙某的情绪和行为。
采用认知疗法,查找自动负性思维,并挖掘问题的产生的根源。
同时,采用自信训练,提升孙某的自信心。
一例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后入狱服刑 。入监后 , 0
1 . 一般资料
1 人 口学资料 . 1
因路途遥远家庭 困难 ,家人一直未到监狱来探望, 但求职者能认罪服法 ,服从管理教育 ,遵守监规 纪律 ,能力所能及 的参加生产劳动 ,但完成生产
该求助者虽然有胸 闷、失眠、食欲减退等躯
观 、价值观上缺乏正确引导 ,在一定程度上 ,导 体症状 ,但是经过监狱医院检查 ,无明显器质性 致求助者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 。存在家 中房子倒 病变和躯体疾病,因此 ,可排除躯体疾病。 塌 、母亲病故 、四个儿女没人抚养 、没有书读等
家庭变故等现实原因。
标 准 范 文 。特 此 说 明 。
摘 要 :欧某 ,男,3 岁,近 3 5 个月以来 ,情绪低落,总感觉焦虑、紧张、心情郁闷,睡不着,悲观
失望 ,感觉活着没意思,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有想死的念头,做什 么事情都没精神。本案 例诊 断为严 重 心理 问题 。运 用认知行 为 疗法进行 心 理咨询 后 ,求助 者 痛苦情 绪得 到缓 解 ,消
4评估与诊 断 .
41心理状 态 的评估 .
求 助者 入 狱后 ,家 中出现 一 系列 变故 ,产 生
很担 心 我 的小 孩 ,觉得 活 着没 意 思 。我 总感 觉脑 强烈的无助和痛苦 。因得知家 中先后发生房子倒
袋 “ 几百斤” ,很难过 ,全身没劲 ,总感觉焦虑 、 塌 、母亲病故 、四个儿女没人抚养 、没有书读 ,
每当看到电视里演一些家庭 的电视 ,我就会想到
求助者 自 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精 家里 ,感觉很难过。前几天 ,分监区警官带我到 神异常现象,家族无精神病史。白天劳动时精力无 医院检查了一下 ,身体没有什么问题 ,医生叫我 法集中,晚上睡不着觉 ,食欲减退 ,自感身体不 安心改造 ,不要胡思乱想 ,要吃饭 ,睡好觉 ,但
心理健康实践成果案例
心理健康实践成果案例
案例一: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抑郁症患者
背景:一名30岁的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和个人生活问题,出现了持续的低落情绪、失眠、食欲减退等抑郁症状。
实践过程:经过评估,心理治疗师为患者制定了一套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并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
成果:经过12周的CBT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得到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案例二:心理干预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
背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在战场上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创伤事件,导致他长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困扰,表现为闪回、噩梦、易怒等症状。
实践过程:心理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名为“暴露疗法”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回忆和面对创伤经历,帮助他们逐渐减轻对创伤的恐惧和回避。
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疗法,患者的PTSD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创伤经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心理干预帮助焦虑症患者
背景:一名大学生,因为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出现了持续的紧张、担忧、恐慌等焦虑症状。
实践过程:心理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名为“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放松。
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训练,患者的焦虑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学习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案例)
ABC理论自我分析案例毕业季到来,大家都处于各种压力综合的高压状态,因此情绪都比较浮躁,遇事都不够冷静。
有一天A老师找我帮他整理了一些发票,我非常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老师说我很较真。
后来选导师的时候我抽签抽到A老师,可是我把名额让出去了。
后来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说“XXX啊,别再给我提她了,较真的很。
”以至于我再也不敢去见这位老师。
后来导师选定了,是大三的时候某专业课的一个男老师B。
当年上课时他的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化,言谈举止有点女性化,因此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X娘娘”。
有一次我们没完成作业,他当着班上同学发了火,一副很讽刺的表情,很讽刺的哼哼了几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尖酸刻薄的印象。
前段时间“X娘娘”让我们几个同学帮他校对一些文字,我又非常认真的把每一个细小语病都揪出来,并注明错误原因。
其中一处标注“严重语病问题”,写过之后我就后悔了。
开会时老师看了我一眼,回去之后我越想越不对,好像老师当时是白了我一眼,一定是不满我昨天的话。
再联想,以前A老师认为我太较真了,这次“X娘娘”被我说严重语病肯定会认为我较真的,肯定会和同学们说:“不要再给我提XXX了!”我都可以想象他的那种哼哼的语气,肯定恨死我了。
以后毕业论文有问题需要请教,他一定会用鼻子哼哼回答。
最后肯定也不会让我论文通过了。
我最后肯定比不了业了。
真是越想越恐怖,都不敢再去开会了,翻来覆去一晚都睡不着,做事更是毛焦火辣的。
情绪ABC理论分析A:诱发事件。
我给老师B批注“严重语病问题”,老师B开会时看了我一眼。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过分概括的评价: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喜欢较真的学生;认为老师B对所有的事都会出言讽刺。
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和老师心意就会被老师讨厌,只要被老师讨厌就毕不了业、前途无望了。
C: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内心恐惧,不敢去开会,晚上失眠,做事毛焦火辣。
认知疗法改变B——不合理信念。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认知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认知疗法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焦虑症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王是一位25岁的年轻人,最近因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分担心失败和他人的评价,导致了焦虑情绪的产生。
治疗师通过与小王的交谈,帮助他逐步改变了对待失败和他人评价的认知方式,让他学会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并且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王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李是一位40岁的家庭主妇,最近因家庭矛盾和工作压力,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她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分负面的思维模式,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导致了自己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治疗师通过与小李的交谈,帮助她逐步改变了对待问题的认知方式,让她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情,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李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认知疗法。
小张是一位退伍军人,因为战争创伤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接受认知疗法治疗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分回避和恐惧的情绪,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持续存在。
治疗师通过与小张的交谈,帮助他逐步改变了对待恐惧的认知方式,让他学会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创伤经历,并且学会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和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张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到了明显缓解,重新融入了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认知疗法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中的有效应用。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认知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认知疗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呈现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CBT)个案概念化报告。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且过度的担忧和紧张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焦虑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详细阐述个案的概念化过程,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问题的识别与评估、治疗目标的设定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我们将关注患者的认知过程、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通过收集患者的自我报告、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数据,全面了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通过个案概念化,我们期望能够帮助治疗师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焦虑障碍,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这一治疗过程,为其他治疗师在处理类似案例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模式,有效应对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二、患者背景患者李华(化名),男,43岁,已婚,育有一子,目前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李华自幼学习成绩优异,人际关系良好,性格开朗,但近年来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家庭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
他自诉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工作失误、家庭不和等问题,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华的症状逐渐加重,他尝试过多种方法来缓解焦虑,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但效果均不明显。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我院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
经过初步评估和诊断,李华被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为了更好地了解李华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李华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过度担心,同时伴有一定的抑郁情绪和自卑感。
他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一例运用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报告
什么都不想做 ,所 以前来求 助 。
() 缺乏沟通 与交流 。 3 43诊 断与诊断依 据 .
() 是较 为强 烈 、对个 体 威胁 较大 的现 实性 1
作者简介:周竹 ,广东省广州监狱 ,国家二级 心理咨询师。
7 5
・
心理 咨询师论坛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4 4 O 期 20 年第 4 09 期 总第 48 2页
导 症 状 ,按 照 郭念 锋 正 常与 异 常 心理 “ 三原 则 ”
2主诉与个人陈述 .
主诉 :心情 低落 ,失 眠 ,做 噩梦 ,头 痛 ,吃
13精 神状态 . 求 助 者衣 着 整洁 ,举 止 拘谨 ,眼神 迷 离 ,精 神萎靡 ,神情 略显 紧张不 安 。
14身体状态 .
求 助者 罗某 ,男 ,现 年 3岁 ,状 族 ,广 西 鹿 1 寨县导 江乡人 ,身高 1 0 右 ,中等偏瘦 ,中专 米7左 文化 。故 意 伤 害罪 ,刑 期 8 ,2 0 年 2 年 0 7 月入 监 ,
431 .. 诊断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
咨询师 观察 到该求 助 者精 神较 差 ,憔 悴 ,倦 怠 ;身材 中等 ,消瘦 ,囚服整 洁 ,说话谈 吐清晰 ,
无 明显 的生 理 缺陷 ;意识 清 楚 ,行 为 举 止 正 常 ;
严重 心理问题 ( 抑郁情绪)
43 .- 2诊断依 据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4 4 o 期 20 年第 4 o9 期 总第 47 2 页
例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李某心理问题的解释和分析
2、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步骤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基本原理,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起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运用细致的认知分析技术、行为矫正等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和行为,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并获得对生活的更加宽容和理智的态度。
首先,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一例情绪困扰问题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
一例情绪困扰问题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摘要】一名高三学生。
因参加专业考试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而诱发其内心冲突,情绪烦乱,经咨询师了解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综合采用了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学会面对现实,改善认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的各种事情。
经过四次咨询,最终使求助者走出了情绪的困境,烦乱情绪明显减轻。
【关键词】情绪烦乱;支持性疗法;认知疗法1一般资料范某;女;18岁高三艺文类往届生,独生女,父亲给人打工开车,母亲务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学习中等,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
有爱心,善解人意。
2个人成长史身体发育正常,没有遗传病史。
范某出生于山村,后来爷爷做买卖,挣了钱在县城买了房子,于是全家都搬进了城里。
在这件事情上她特别敬佩爷爷的智慧和坚强。
父亲一直给人打工,曾经因车祸小脑受伤。
范某在家很懂事,特别体贴父母。
经常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
小学学习优秀,上了初中,第一次考试后被分到普通班,当时认为老师只关注学习好的,感觉不公,产生抵触心理,后来成绩明显退步,父亲很理性,从来不责骂她,她与父亲经常沟通,母亲偶尔唠叨她的学习。
上了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游,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到本县城最好的私立学校复读,并参加了艺文类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辅导。
在班里作文经常被列为范文传阅,喜欢文学,复读时学习刻苦,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能考上艺文类的对口大学,对她很有信心,她自己也有信心。
老师专门把她和一名优秀女生安排为同桌,坐在第一排,有意帮助她提高学习效率。
在班级与同学关系友好,乐于助人,一向乐观,很受同学们喜欢。
一直觉得父母不容易,尤其父亲出车祸后,很关心他的身体,尤其佩服爷爷和父亲的创业精神,害怕浪费家里的钱,所以能考上大学,是她最大的愿望。
3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3.1一般情况求助者被同学搀着,低着头,头发盖住了脸,身体颤抖,情绪非常激动,泣不成声,无法正常陈述。
3.2同学反映近段时间,求助者情绪反常,不是发呆,就是发脾气,摔东西。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无价值感的心理咨询案例
智库时代·270·智者论道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无价值感的心理咨询案例马瑞佶(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案例报告了一位存在的无价值感的大三学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使用,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不良的核心信念是导致来访者目前处境的重要原因,经过六次的咨询增加了来访者的自信心,缓解了焦虑感并提高了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低价值感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6-0270-002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杨某,女,21岁,大三学生,未婚,父母为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有一位亲哥哥。
(二)个人成长史杨某的父母很开明,但对自己也有较高的要求,初中杨某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三在亲戚的推荐下就读于所在县城的某私立高中,高中开学后第一次月考发挥失利考了倒数第一,被高中的班主任“打压”,被划分成“三六九等,分别对待”。
高二以后情况稍好,但当时的班主任已经把杨某当做“透明人”,就像“自己不存在一样”,杨某为此利用空余时间发奋学习,在高三成绩再次名列前茅。
大学后,仍努力学习,并辅修双学位,身兼学校很多职务并担任负责人,但仍旧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善社交。
(三)身体状况杨某无既往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器质性病变。
(四)精神状态杨某入睡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情况间断持续6个月,并因此感到白天疲乏无力,影响了学习与生活的效率,饮食方面无问题。
杨某的思维很连贯,感知觉正常,自知力完整,系主动前来咨询。
(五)社会功能来访者的性格很严谨,也很好强,希望别人能主动发现自己的优点。
另外,杨某自述对学校团委的工作汇报或提问环节感到很焦虑,在类似的需要提出自己意见的工作场合难以开口,与同学相处时感到焦虑,在意别人的看法,情况持续半年。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主诉:近半年睡眠不好,身体乏力,焦虑,很难与同学维持良好关系。
个人陈诉:受高中经历影响,大学开学后来访者想要得到保研的机会,每天除了用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在辅修双学位,在多个校园组织、活动中任职,也因此每天被“QQ、微信的信息压的喘不过气”。
一例轻度抑郁的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报告
·97·一例轻度抑郁的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报告刘 娟,姜喜双,詹天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葫芦岛 125105)摘 要:来访者3个月前因毕业论文开题这一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无力感、失眠、身体不适以及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开展工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主观困扰程度(SUDs)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经过8次咨询,来访者产生了更具适应性和功能性的信念,其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咨询预期目标。
任何人一旦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都应及时干预、积极治疗,早期干预疗效更好。
关键词:轻度抑郁;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20)04-0097-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20.04.25收稿日期:2020-07-11作者简介:刘 娟,女,四川眉山人,讲师。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抑郁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障碍[1],目前多采用药物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2],对于轻中度抑郁的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3],且求助者更愿意接受心理干预而非药物治疗[4]。
本文在CBT 结构框架下构建个案概念化,对一例轻度抑郁的来访者进行干预,以期为同行提供个案概念化及 CBT 技术的实践参考。
1 个案基本情况1.1 基本信息 小D,男,26岁,某高校研二学生,未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第一次来访时咨询师观察到小D 中等身高、身材偏瘦,穿着整洁干净,言谈举止礼貌客气,眼睛里有轻微血丝,面容憔悴,语言较少,说话声音较小。
1.2 来访原因及主要问题 来访者3个月前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由于其所研究领域校内老师和同学无人涉及,且导师长期不在学校,孤立无援,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感到情绪低落,觉得孤单无助,生活单调乏味;睡眠质量不好、感到疲惫,白天精力不好,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毕业论文进程缓慢;身体出现较重的湿疹和痔疮,身体不适,心情烦躁。
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
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第一次认知治疗方方第一次见到咨询师,是这第说的。
开学这两个月,我过得一点也不开心,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无法交流。
生活很压抑,想做的事想说的话都不敢说,总是犹豫不决,感觉很自卑。
心情不好,有时候想哭。
我很穷,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多,所以不敢和他们一起吃住,逛街,同学肯定看不起我。
我很妒忌,那些处处表现很好,又很有看法的人,心理希望他们出洋相,不希望他们一直好,我想过上很体面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自私。
刚才我回寝室,听见同学,说我脏,我好几天没洗澡了,可是他们说得太过分,我马上去洗澡,但是心里难受。
就来这里了。
一、日程设置:Z:我现在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你的情况。
我希望先和你一起讨论今天我们会做些什么,这在咨询中叫做日程设置。
日程设置后,我们就会按照设置好的安排进行咨询。
以后每一次咨询我们都会这么做,这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安排,从而更好的利用咨询时间,今天是第一次讨论,可能对你这个过程还不熟悉,所以今天的日程设置以我为主,你可以补充我没有提到的,在将来,也可以由你来主导日程设置,可以吗?L:好Z:我今天想要多了解一些你来咨询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的情绪状况如何,我还想听捉摸来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期望。
然后,我还会跟你谈认知疗法是什么,包括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治疗过程,家庭作业也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之一,最后我会来概括本次咨询的重点,也会想要听一听你对于本次咨询的反馈,也就在于你认为我们这次咨询怎么样,这是我设置的日程,你有需要补充的吗?L:我想知道家庭作业的事。
Z:很高兴你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的家庭作为为所不同,谈到家庭作业的时候,我会再和你详细解释。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你想要放到今天的日程安排吗。
L:没有了,我们开始吧Z;好,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会随时作一些笔记,目的是为了帮助我记住那些重点信息,现在我们就按照刚才所说的顺序开始吧。
二、心境评估:Z:我们来看看你在过去一周的情况,总体来讲,你的心情怎么样?L:不好,我很难过,很郁闷,想哭,恨自己不争气?Z:你觉得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其它的吗?L:其他的没有什么,我一想到现在面对那么多人,他们看不起我,我感觉特别难过。
运用系统脱敏及认知疗法的心理咨询治疗案例
运用系统脱敏及认知疗法的心理咨询治疗案例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男初中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及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明了系统脱敏及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一、一般资料魏某,男,初中二年级学生。
身高1.68米,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父母为大学教师,家庭和睦。
小学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学升学考试时由于突然发高烧受影响而未能进入重点中学。
父母对其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对他这次考试失利批评较多。
此后每逢考试必紧张、焦虑、不安,总觉得自己又要考不好了。
尤其近半年,就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
常常想到中考问题,感觉更加强烈,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在每次模拟考试的前几天就开始坐立不安;经常做有关考试的梦,并且梦见成绩不理想。
常会设想:如果这次考试成绩又不好怎么办。
临近考试时胃部不舒服,想上厕所的次数也比平时多;当听到开考的铃声时,心跳马上加速。
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来回走动或注视自己,便无法答题;常常发现考试时自己的手指或双腿在发抖;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目。
为此感到很痛苦,希望能在中考前克服这个问题。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魏某说:“考试前我会非常紧张,前几天就会连续失眠,。
睡不着觉,考试时经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
并且考试时心跳得厉害,头很痛。
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毛病也出来了。
我非常着急,每次都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找来找去问题还是存在。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1、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讲话时双腿不停抖动,双手紧握,多数时候低头,声音小而略微颤抖,有时抬起头,双眉紧皱,表情痛苦。
2、父母主诉:近一个时期,孩子吃饭不多,与父母老师很少交流,朋友交往也较以前少了,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
不愿提到考试,一提到就显得有些烦躁了。
一例情绪困扰问题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
一例情绪困扰问题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摘要】一名高三学生。
因参加专业考试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而诱发其内心冲突,情绪烦乱,经咨询师了解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综合采用了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学会面对现实,改善认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的各种事情。
经过四次咨询,最终使求助者走出了情绪的困境,烦乱情绪明显减轻。
【关键词】情绪烦乱;支持性疗法;认知疗法1一般资料范某;女;18岁高三艺文类往届生,独生女,父亲给人打工开车,母亲务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学习中等,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
有爱心,善解人意。
2个人成长史身体发育正常,没有遗传病史。
范某出生于山村,后来爷爷做买卖,挣了钱在县城买了房子,于是全家都搬进了城里。
在这件事情上她特别敬佩爷爷的智慧和坚强。
父亲一直给人打工,曾经因车祸小脑受伤。
范某在家很懂事,特别体贴父母。
经常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
小学学习优秀,上了初中,第一次考试后被分到普通班,当时认为老师只关注学习好的,感觉不公,产生抵触心理,后来成绩明显退步,父亲很理性,从来不责骂她,她与父亲经常沟通,母亲偶尔唠叨她的学习。
上了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游,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到本县城最好的私立学校复读,并参加了艺文类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辅导。
在班里作文经常被列为范文传阅,喜欢文学,复读时学习刻苦,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能考上艺文类的对口大学,对她很有信心,她自己也有信心。
老师专门把她和一名优秀女生安排为同桌,坐在第一排,有意帮助她提高学习效率。
在班级与同学关系友好,乐于助人,一向乐观,很受同学们喜欢。
一直觉得父母不容易,尤其父亲出车祸后,很关心他的身体,尤其佩服爷爷和父亲的创业精神,害怕浪费家里的钱,所以能考上大学,是她最大的愿望。
3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3.1一般情况求助者被同学搀着,低着头,头发盖住了脸,身体颤抖,情绪非常激动,泣不成声,无法正常陈述。
3.2同学反映近段时间,求助者情绪反常,不是发呆,就是发脾气,摔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运用认知疗法的咨询案例报告广东省广州监狱心理矫治科调研组求助者罗某,减刑后没有受到家人的回信,近三个月以来忧心忡忡,产生了苦闷、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了饮食、睡眠以及改造生活,主动申请咨询。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试以及综合性分析,作出了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抑郁情绪,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求助者罗某,男,现年31 岁,状族,广西鹿寨县人,中专文化。
故意伤害罪,刑期8 年,2007 年2 月入监,现在某监狱服刑。
(二)个人成长史罗某在农村长大,父母中年得子,是家中的独子,顺产,从小父母对他要求严格,读书成绩较好,后来考入中专,毕业后自谋职业,2001 年经人介绍和妻子结婚,育有1 名子女。
广西鹿寨县有毒品走私活动,罗某于2003 年一次好奇染上了毒瘾,其妻劝其戒毒,罗某于2003 年底一人到广东打工,主要是想脱离不良环境远离毒品。
在服装厂工作了3 年,其间认识了另一女子并同居,2006 年底回老家离婚,打算和女友结婚,回广东后女友改变了主意不仅不结婚,而且也不愿继续交往,一气之下将女友砍成重伤,自己也进了监狱。
该犯刑期较长,入监后不久其妻抛下离婚书出走,小孩留给了年迈的父母照看。
(三)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及社会功能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拘谨,眼神迷离,精神萎靡,神情略显紧张不安。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家庭无精神病遗传史。
基本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劳动,和同改能够进行必要的交往。
(四)心理测验结果S C L -90 测试结果显示,躯体化1.9,强迫症状2.0、人际关系敏感1.8、抑郁2.9,焦虑2.4、其他2.4,可以看出,求助者抑郁因子分最高,其次是焦虑因子、其他因子以及强迫症状。
SAS 测试结果显示,SAS 标准分为58 分,提示有焦虑症状。
S D S 测试结果显示,S D S 标准分为69 分,提示抑郁症状明显。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心情低落,失眠,发噩梦,头痛,吃饭也没胃口。
个人陈述:到监狱服刑已经快两年了,我差不多每两个月就写一封信给前女友,希望得到对方的原谅,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估计她是不肯原谅我了,这也是我罪有应得。
3 个月前我获得了减刑,我把消息写信告诉家里和前女友,可是我一直等不到他们任何一方的回音。
这是我第一次给家里写信,我担心家里,我想父母可能很恨我,也不认我这个儿子了。
我恨我自己,我太不孝顺了,我觉得活得没意思,开始失眠,发噩梦,经常头痛,全身没力气,什么都不想做,所以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到该求助者精神较差,憔悴;身材中等,消瘦,囚服整洁,意识清楚;行为举止正常,无明显的生理缺陷;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均较强,掩饰性不高,基本配合较好。
求助者所在监区的警察在其心理咨询申请表中写道:罗某获减刑后心事重重,近三个月以来沉默少言,睡眠差,对周围的事情反应淡漠,目前尚能适应学习和劳动;罗某爱好写歌,喜欢音乐。
四、评估与诊断(一)心理状态评估求助者因未收到回信导致近期情绪低落,并影响改造和睡眠,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求助者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导致主观上的情绪紊乱,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且对症状及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有很好的自知和理解并主动求治,因此求助者的情绪变化是主导症状,按照郭念锋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判断,属于正常心理变化。
(二)诊断与诊断依据诊断:严重心理问题(抑郁情绪)。
诊断依据:(1)是由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性刺激引起,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动求医。
(2)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学习、劳动。
(3)病程在三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5)心理测验结果提示,求助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伴有轻度焦虑。
五、咨询目标及咨询方案的制定(一)与罗某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咨询目标近期与具体目标: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方式,降低抑郁、焦虑程度,改善求助者饮食、睡眠状况,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适应监狱改造环境。
长远及终极目标:通过以上具体目标的实现与整合,构建其社会支持系统,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
(二)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1、方法的选择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收不到父母回信,自认为被父母抛弃,产生强烈的自责、失落、悲观、抑郁情绪,心理问题根源于错误的认知与自动化思维,在咨询实践中选择了针对性较强的认知疗法,运用了演示、语义分析、行为矫正等技术。
2、原理贝克与雷米的认知疗法(C T)是一种强调识别和改变消极想法与适应不良信念的领悟疗法。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
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
他的理论假设是:(1)通过内省可以触及人们的内部信息;(2)求助者的信念带有高度的个人意义;(3)这些意义可以被求助者发现而不是被咨询师所传授或解释。
A. 贝克与CT 的基本理论认为,要想理解一个具体的情绪体验或困扰的实质,就必须关注个体对不良事件反应的认知内容或一系列想法,其目标是改变求助者的思维方式,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情绪困扰的实质正是源于他不正确的认知即图式,并因此产生了抑郁情绪和行为,咨询的重点在于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避免不良循环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六、咨询过程咨询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访关系。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
第三阶段:巩固结束。
具体咨询过程:(一)第一次咨询(第一阶段,2008 年12 月6 日)1、目标收集资料,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共同协商制定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
良好的咨询关系对任何种类的心理治疗都非常重要,是治疗赖以持续下去的基础。
2、过程介绍咨询有关事项和规划,收集相关资料,选择SCL-90、SAD、SDS 量表进行了心理测验,综合各种临床资料以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
3、布置作业在咨询中了解到罗某爱写歌唱歌,建议他以自己的感受为素材写一首歌。
音乐也是个人内心感受的流露,它通过对情感以及事件积淀的回忆整理, 审视自己心灵过往的故事, 能使人获得新的感悟。
大多数人都拥有某些会释放出强有力感情的记忆,表达这些感情本身就将是积极的,某些记忆还会发掘出深层的、尚未解决的痛苦,这一痛苦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更持久的反思。
(二)第二次咨询(第二阶段,2008 年12 月13 日)1、目标确定问题、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2、过程确定问题,接触到求助者的认知过程及观念,通过对求助者的看法进行引导,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动化思维,使其认识到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基础,并对这些体验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使求助者发现自己的认识过程的错误根源。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问题在于没有收到回信,觉得被父母抛弃,并且深受这种被抛弃感的折磨。
检验表层错误观念:通过演示技术,使求助者通过投射,将自己的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察体验“角色”使求助者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问题,通过引导求助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问题。
本案例中通过投射引导求助者转换角色进行思考:父母和孩子快两年都没有得到求助者的消息,他们的感受会如何?3、布置作业介绍一些认知疗法的书籍,给求助者阅读。
让其转换角色,体会家人两年都联系不到他的心情,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第三次咨询(第二阶段,2008 年12 月20 日)1、目标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进一步改变认知。
2、过程通过语义分析技术,使求助者认识到错误的自我概念在于自认为不孝,却没有意识到不和家里联系才是真正的不孝。
帮助求助者认识到,父母不会抛弃他,正如求助者也不会抛弃自己的儿子一样,进行一个新的认知重建过程。
3、布置作业通过反思和换位思考,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带给他人的影响,尝试重建正确认知,完善自己创作的歌曲。
(四)第四次咨询(第二阶段,2008 年12 月28 日)1、目标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
2、过程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
对于抑郁感受较强烈的求助者,他的愉快情绪相对较少,因此,可以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让求助者通过行为的改变获得愉快情绪体验,从而改善认知。
在本案例中,结合求助者爱好写歌的特点,在监区的配合下,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演唱会”,鼓励求助者走上舞台,唱出自己在咨询期间所写的歌曲《面对过去》,表达心声,在群体的掌声中,使其获得愉快情绪体验,以期求助者可能做出更多的主动性行为。
通过行为矫正技术的运用,求助者已经能够走出悲观、抑郁,勇敢地面对过去的自己,给家人写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寻求原谅,表明认知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五)第五次咨询(第三阶段,2009 年1 月3 日)1、目标巩固咨询效果。
2、过程求助者看起来神情较轻松,称已经向监区警察汇报了思想的转变,得到了肯定,监区特别安排求助者给家里打了电话,年迈的父母两年来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悲喜交加。
求助者觉得咨询减轻了困扰他很久的心理压力。
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的理性认知,对其他的错误认知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对求助者就认知疗法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辅导,对他在人际沟通方面的努力做出了鼓励,认为他已经适应了监狱的生活。
3、结束咨询求助者目前的情绪与行为状态均有一定改善,咨询目标基本实现,可以结束咨询。
七、咨询小结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咨询中得到求助者很好的配合,求助者自我的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此案例中的长远目标有待进一步在追踪回访中完善。
在监狱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针对有一定文化程度和领悟力的服刑人员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矫正技术等开展分类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