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HLSSSAASSASASAAAS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AB∥CD.求证:∠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中,AB=AC.求证:∠B=∠C(2)倍长中线法:3、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 +举一反三: 【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 6B.5 <x < 7C.2 <x < 12D.无法确定(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2016秋•诸暨市期中)如图,已知∠1=∠2,P 为BN 上的一点,PF ⊥BC 于F ,PA=PC . 求证:∠PCB +∠BAP=180°.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且CE ⊥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BD于点B,ED⊥BD于点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中,BC=AC,△CDE中,CE=CD,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点重合,且使∠BCA=∠ECD,连接BE,AD.求证:BE=AD.若将△DEC绕点C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与AD还相等吗?为什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2.(2015春•平顶山期末)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 SA C.A AS D.SSS3.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 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的中点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6.在△ABC 与△DEF 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 =DE ,BC =EF ,AC =DF ;(2)AB =DE ,∠B=∠E,BC =EF ;(3)∠B=∠E,BC =EF ,∠C=∠F;(4)AB =DE ,AC =DF ,∠B=∠E.其中,能使△ABC≌△DEF 的条件共有( )组.A .1组B .2组C .3组D .4组7. 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 相等B.不相等C.互补D.相等或互补8. △ABC 中,∠BAC =90° AD ⊥BC ,AE 平分∠BAC ,∠B =2∠C ,∠DAE 的度数是( )A.45°B.20°C.、30°D.15°二.填空题9.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 △ABC 和△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 =AD ;②∠BAC =∠DAC ;③BC =DC .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平分∠BAC ,CD=2cm ,则BD 的长是 .12. 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13. 如右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4.(2016秋•扬中市月考)如图,AC ⊥AB ,AC ⊥CD ,要使得△ABC ≌△CDA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15.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6.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DE⊥AB于E.若AB=20cm,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已知:如图,CB=DE,∠B=∠E,∠BAE=∠CAD.求证:∠ACD=∠ADC.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 于D.求证: AC=AD19.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BD=CD.求证:BE=CF.20.(2015•北京校级模拟)感受理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自主学习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学以致用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基础巩固训练(一)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基础巩固训练(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底边和顶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图,在△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点E,BE=BC,连接BD,若AC =8cm,则AD+DE等于()A.6cm B.7cm C.8cm D.9cm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B′C′的是()A.AB=A′B′,∠A=∠A′,AC=A′C′B.AB=A′B′,∠A=∠A′,∠B=∠B′C.AB=A′B′,∠A=∠A′,∠C=∠C′D.AB=A′B′,AC=A′C′,∠C=∠C′4.如图,已知∠ABC=∠DCB.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仍不能判定△ABC≌△DCB,则这个条件是()A.AB=CD B.AC=BD C.∠A=∠D D.∠ACB=∠DBC5.如图,点B,E,C,F在条直线上,AB=DE,∠B=∠DEF,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BE=CF B.∠BCA=∠F C.∠A=∠D D.AC=DF6.△ABC中,若AC=7,AB=9,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2<AD<16B.4<AD<32C.1<AD<16D.1<AD<87.小明发现有两个结论:在△A1B1C1与△A2B2C2中,①若A1B1=A2B2,A1C1=A2C2,B1C1=B2C2,且它们的周长相等,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A1C1=A2C2,B1C1=B2C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错误B.①,②都正确C.①正确,②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8.已知⊙O的半径为3,A为圆内一定点,AO=1,P为圆上一动点,以AP为边作等腰△APQ,AP =PQ,∠APQ=120°,则OQ的最大值为()A.1+3B.1+2C.3+D.39.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AC=DF,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ABC=∠DEF B.∠A=∠D C.BE=CF D.BC=EF10.如图,在△ABC中,∠B=∠C,BF=CD,BD=CE,∠A=50°,则∠FDE的度数为()A.75°B.70°C.65°D.60°二.填空题11.如图,如果AD∥BC,AD=BC,AC与BD相交于O点,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一共有对.12.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0°,∠2=25°,则∠3=.13.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13cm,CF=7cm,则BD=cm.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a的范围是.15.(多选)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则当△ACP与△BPQ全等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A.;B.1;C.1.5;D.2.三.解答题16.如图,已知AE=BD,AC⊥BC,DF⊥EF,垂足分别为点C,F,且BC=EF.求证:△ABC≌△DEF.17.已知,△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E在△ABC的外部,连接AD、AE、CE,且AD =AE,∠BAC=∠DAE.(1)如图1,求证:BD=CE.(2)如图2,当∠B=45°,∠BAD=22.5°时,连接DE交AC于点F,作DG⊥DE交AB于点G,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18.已知△ABC中,AC=BC;△DEC中,DC=EC;∠ACB=∠DCE=α,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E与BC相交于点F,连接BE.(1)如图1,当α=60时,①请直接写出△ABC和△DEC的形状;②求证:AD=BE;③请求出∠AEB的度数;(2)如图2,当α=90°时,请直接写出:①∠AEB的度数;②若∠CAF=∠BAF,BE=2,线段AF的长.19.如图,在△ABC中,AB=AC=2,∠B=36°,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36°,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28°时,∠EDC=,∠AED=;(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0.如图,△ABC,AB=AC,点D、E、F分别是AB、BC、AC边上的点,BE=CF.(1)若∠DEF=∠ABC,求证:DE=EF;(2)把(1)中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即:若DE=EF,则∠DEF=∠ABC;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B、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C、底边和顶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所以C选项的说法正确;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2.解:∵DE⊥AB,∴∠DEB=90°,在Rt△BCD和Rt△BED中,,∴Rt△BCD≌Rt△BED(HL),∴CD=DE,∴AD+DE=AD+CD=AC,∵AC=8cm,∴AD+DE=AC=8cm.故选:C.3.解:A、根据SAS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确定.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ASA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确定.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AAS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确定.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SSA不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确定.本选项符合题意.4.解:∵∠ABC=∠DCB,BC=CB,∴若AB=CD,则△ABC≌△DCB(SAS),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AC=BD,则无法判断△ABC≌△DCB,故选项B符合题意;若∠A=∠D,则△ABC≌△DCB(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ACB=∠DBC,则△ABC≌△DCB(AS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5.解:已知AB=DE,∠B=∠DE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E=CF,得出BC=EF,根据SA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已知AB=DE,∠B=∠DE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A=∠F,根据AA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已知AB=DE,∠B=∠DE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ASA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已知AB=DE,∠B=∠DE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C=DF,根据条件不能证明△ABC≌△DEF,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解:如图,延长AD至E,使ED=AD,连接CE,∵AD为△ABC的中线,∵∠ADB=∠EDC,∴△ABD≌△ECD(SAS),∴AB=EC,∵AB=9,∴EC=9,∵AC=7,∴9﹣7<AE<9+7,即2<AE<16,∴1<AE<8.故选:D.7.解:在△A1B1C1与△A2B2C2中,,∴△A1B1C1≌△A2B2C2(SSS);∴①正确.若∠A1=∠A2,A1C1=A2C2,B1C1=B2C2,SSA不可以判定△A1B1C1≌△A2B2C2.∴②错误.故选:C.8.解:如图,以点P为顶点作等腰三角形OPM,OP=PM,∠OPM=120,∵∠APQ=120°,∴∠OPM=∠APQ,∵∠OPA+∠APM=∠MPQ+∠APM,∴∠OPA=∠MPQ,∵AP=PQ,OM=PM,∴△AOP≌△QMP(SAS),∴MQ=OA=1,∵∠POM=30°,∴OM=2×OP•cos30°=3,∴OQ≤OM+MQ=3+1,当且仅当M在OQ上时,取等号,则OQ的最大值为1+3.故选:A.9.解: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C=∠DEF,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 ≌△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SA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EB=CF,可得到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解:∵在△BFD和△CDE中,,∴△BFD≌△CDE(SAS),∴∠BFD=∠CDE,∵∠B=∠C,∠A=50°,∴∠B=∠C=(180°﹣∠A)=65°,∴∠FDB+∠CDE=∠FDB+∠BFD=180°﹣∠B=115°,∴∠FDE=180°﹣(∠FDB+∠EDC)=180°﹣115°=65°,故选:C.二.填空题11.解:共4对,△ABD≌△CDB,△ACD≌△CAB,△AOD≌△COB,△AOB≌△COD,理由是:∵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在△ABD和△CDB中,,∴△ABD≌△CDB(SSS),同理△ACD≌△CA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AOB=∠COD,∴△AOB≌△COD(SAS),同理△AOD≌△COB,故答案为:4.12.解:∵∠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ABD=∠2=25°,∴∠3=∠1+∠ABD=25°+20°=45°.故答案为:45°.13.解:∵AB∥CF,∴∠ADE=∠EFC,∵∠AED=∠FEC,E为DF的中点,∴△ADE≌△CFE(ASA),∴AD=CF=7cm,∵AB=13cm,∴BD=13﹣7=6cm.故答案为614.解:如图,延长中线AD到E,使DE=AD,∵AD是三角形的中线,∴BD=CD,在△ACD和△EBD中,∵,∴△ACD≌△EBD(SAS),∴AC=BE,∵三角形两边长为2,3,第三边上的中线为x,∴3﹣2<2x<3+2,即1<2x<5,∴0.5<x<2.5.故答案为:0.5<x<2.515.解:当△ACP≌△BPQ时,则AC=BP,AP=BQ,∵AC=3cm,∴BP=3cm,∵AB=4cm,∴AP=1cm,∴BQ=1cm,∴点Q的速度为:1÷(1÷1)=1(cm/s);当△ACP≌△BQP时,则AC=BQ,AP=BP,∵AB=4cm,AC=BD=3cm,∴AP=BP=2cm,BQ=3cm,∴点Q的速度为:3÷(2÷1)=1.5(cm/s);故选:B、C.三.解答题16.证明:∵AC⊥BC,DF⊥EF,∴∠C=∠F=90°,∵AE=BD,∴AB=DE,在Rt△ABC和Rt△DEF中,,∴Rt△ABC≌Rt△DEF(HL).17.证明(1)∵∠BAC=∠DAE,∴∠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BD=CE;(2)∵∠B=45°,AB=AC,∴∠B=∠ACB=45°,∴∠BAC=90°=∠DAE,又∵AD=AE,∴∠ADE=∠AED=45°,∵DG⊥DE,∴∠GDE=90°,∴∠GDA=45°,∵∠BAD=22.5°,∴∠DAF=67.5°,∠BGD=∠BAD+∠ADG=67.5°,∴∠BDG=180°﹣∠B﹣∠BGD=67.5°=∠BGD,∠AFD=180°﹣∠ADF﹣∠DAF=67.5°=∠DAF,∠ADC=180°﹣∠ACB﹣∠DAC=67.5°=∠DAC,∴△BDG,△ADC,△ADF都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BAD≌△CAE,∴∠B=∠ACE=45°,又∵∠AFD=∠CFE=67.5°,∴∠CFE=∠CEF=67.5°,∴△CEF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18.解:(1)①∵AC=BC,DC=EC,∠ACB=∠DCE=60°,∴△ABC和△DEC是等边三角形;②∵△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DCE=60°,CA=CB,CD=CE,∴∠ACD=∠BCE,在△CDA和△CEB中,,∴△CDA≌△CEB(SAS),∴AD=BE,③∵△CDA≌△CEB,∴∠CEB=∠CDA=120°,又∵∠CED=60°,∴∠AEB=120°﹣60°=60°;(2)①∵△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C,CD=CE,∠ACB﹣∠DCB=∠DCE﹣∠DCB,即∠ACD=∠BCE,∠CDE=45°=∠CED,∴∠ADC=135°,在△ACD和△BCE中,,∴△ACD≌△BCE(SAS),∴∠ADC=∠BEC=135°,∴∠AEB=90°,②∵△ACD≌△BCE,∴BE=AD=2,∵∠CAF=∠BAF=22.5°,∠CDE=45°=∠CAD+∠ACD,∴∠ACD=∠CAD=22.5°,∴AD=CD=2,∵∠DCF=90°﹣∠ACD=67.5°,∠AFC=∠ABC+∠BAF=67.5°,∴∠DCF=∠AFC,∴DC=DF=2,∴AF=AD+DF=4.19.解:(1)∵AB=AC,∵∠ADE=36°,∠BDA=128°,∵∠EDC=180°﹣∠ADB﹣∠ADE=16°,∴∠AED=∠EDC+∠C=16°+36°=52°,故答案为:16°;52°;(2)当DC=2时,△ABD≌△DCE,理由:∵AB=2,DC=2,∴AB=DC,∵∠C=36°,∴∠DEC+∠EDC=144°,∵∠ADE=36°,∴∠ADB+∠EDC=144°,∴∠ADB=∠DEC,在△ABD和△DCE中,,∴△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08°或72°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①当DA=DE时,∠DAE=∠DEA=72°,∴∠BDA=∠DAE+∠C=72°+36°=108°;②当AD=AE时,∠AED=∠ADE=36°,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合题意;③当EA=ED时,∠EAD=∠ADE=36°,∴∠BDA=∠EAD+∠C=36°+36°=72°;综上所述,当∠BDA的度数为108°或72°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20.解:(1)如图1所示:∵AB=AC,∴∠ABC=∠ACB,又∵∠DEC=∠ABC+∠BDE,∠DEC=∠DEF+∠CEF,∠DEF=∠ABC,∴∠BDE=∠CEF,在△DBE和△ECF中,,∴△DBE≌△ECF(AAS),∴DE=EF;(2)成立.理由如下:过点E、F分别作EM⊥AB,FN⊥BC相交于点M、N两点,如图2所示:∵EM⊥AB,FN⊥BC∴∠BME=∠CNF=90°,又∵AB=AC,∴∠ABC=∠ACB,在△MBE和△NCF中,,∴△MBE≌△NCF(AAS),∴ME=FN,又∵DE=EF,∴Rt△DME≌Rt△ENF(HL),∴∠MDE=∠NEF,又∵∠DEC=∠DEF+∠CEF,∠DEC=∠MDE+∠ABC,∴∠DEF=∠ABC.即若DE=EF,则∠DEF=∠ABC此命题成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本文是一份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重难点突破的精品文档,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研究目标包括: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图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重点梳理了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其中包括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包括高、中线、角平分线)等。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包括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求已知两边长的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等。
同时,三角形还可以按边分类,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包括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作垂线、分割三角形、平分角度等。
此外,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分别是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最后,本文还提到了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可以求出它的内角和。
反之,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出它的边数。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无关。
根据外角和公式,可以求出正多边形的边数,也可以根据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外角度数。
初二年级数学八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及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5.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6.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7.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中线倍长法、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八上数学之《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岳阳)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C.3cm,4cm,8cm D.3cm,3cm,4cm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27条,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8 B.9 C.10 D. 11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4 cm和9 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 cm B.6 cm C.5 cm D.4 cm5.下列不能够镶嵌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 B.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与正方形 D.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7.(四川绵阳)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所示,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订上几根木条?( )A.0根 B.1根 C.2根 D.3根8.(2015•郑州模拟)如图,△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50°,则∠BOC等于()A.110°B.115°C.120°D.130°二、填空题9.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的倍;2013边形的外角和是.10.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和6 cm,第三边长是奇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_cm.11.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这个多边形一共有条对角线.12.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18°,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3.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已知AD=5cm,CE=6cm,则△ABE和△ABC的面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14. (2016•南京一模)如图,∠1+∠2+∠3+∠4+∠5=°.15.(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C的∠B和∠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A=40°,那么∠D=度.16.在△ABC中,∠B=60°,∠C=4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判断下列所给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1)5cm,5cm,a cm(0<a<10);(2)a+1,a+2,a+3;(3)三条线段之比为2:3:5.18.(2015春•丹江口市期末)如图,试求∠A+∠B+∠C+∠D+∠E的度数.19. 多边形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是1350°,求多边形的边数.20.利用三角形的中线,你能否将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四部分(给出3种方法)?【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2. 【答案】C;【解析】三个三角形:△ABC, △ACD, △ABD.3. 【答案】B;【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公式列式,把所给数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求解.4. 【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定.5. 【答案】B;【解析】A、正六边形的内角是120°,正三角形内角是60°,能组成360°,所以能镶嵌成一个平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正六边形的内角是120°,正方形内角是90°,不能组成360°,所以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正三角形的内角为60°,正方形的内角为90°,能组成360°,所以能镶嵌成一个平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正五边形的内角为108°,正十边形的内角为144°,能组成360°,所以能镶嵌成一个平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6.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与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都在三角形内部,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不确定: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则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7. 【答案】B;8. 【答案】B;【解析】解:∵∠A=50°,∴∠ABC+∠ACB=180°﹣∠A=180°﹣50°=130°,∵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OBC=∠ABC,∠OCB=∠ACB,∴∠OBC+∠OCB=(∠ABC+∠ACB)=×130°=65°,∴∠BOC=180°﹣(∠OBC+∠OCB)=180°﹣65°=115°.故选B.二、填空题9.【答案】2,360°;【解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10.【答案】5 cm或7 cm;11.【答案】5 ,5;【解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关于n的方程∴(n﹣2)•180°=540°,解方程求得n,然后利用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计算即可.12.【答案】3240°;【解析】由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18°,根据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多边形的边数n,然后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13.【答案】15cm2,30cm2;【解析】△ABC的面积是△ABE面积的2倍.14.【答案】540°;【解析】连接∠2和∠5,∠3和∠5的顶点,可得三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2+∠3+∠4+∠5=540°.故答案为540.15.【答案】70°.【解析】解:∵∠A=40°,∴△ABC的∠B和∠C的外角和为:180°﹣∠1+180°﹣∠2=360°﹣(∠1+∠2)=360°﹣(180°﹣40°)=360°﹣140°=220°.由于CD、BD的平分线交于点D,则∠4+∠5=×220°=11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180°﹣110°=70°.16.【答案】10°.三、解答题17.【解析】解:(1)5+5=10>a(0<a<10),且5+a>5,所以能围成三角形;(2)当-1<a<0时,因为a+1+a+2=2a+3<a+3,所以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a=0时,因为a+1+a+2=2a+3=3,而a+3=3,所以a+1+a+2=a+3,所以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a >0时,因为a+1+a+2=2a+3>a+3.所以此时能围成三角形.(3)因为三条线段之比为2:3:5,则可设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2k,3k,5k,则2k+3k=5k 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18.【解析】解:连结BC,∵∠E+∠D+∠EFD=∠1+∠2+∠BFC=180°,又∵∠EFD=∠BFC,∴∠E+∠D=∠1+∠2,∴∠A+∠B+∠C+∠D+∠E=∠A+∠ABD+∠ACE+∠1+∠2=∠ABC+∠A+∠ACB=180゜.19.【解析】解:设这个外角度数为x,根据题意,得(n﹣2)×180°+x=1350°,解得:x=1350°﹣180°n+360°=1710°﹣180°n,由于0<x<180°,即0<1710°﹣180°n<180°,解得8.5<n<9.5,所以n=9.故多边形的边数是9.20.【解析】解: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2. 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 ∠AB. ∠BC. ∠CD. ∠B或∠C3. 如图,△ABC≌△AEF,若∠ABC和∠AEF是对应角,则∠EAC等于()A.∠ACB B.∠CAF C.∠BAF D.∠BAC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 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的中点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6.在△ABC与△DEF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DE,BC=EF,AC=DF;(2)AB=DE,∠B=∠E,BC=EF;(3)∠B=∠E,BC=EF,∠C=∠F;(4)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组.A.1组 B.2组 C.3组 D.4组7. 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 相等B.不相等C.互补D.相等或互补8. △ABC中,∠BAC=90° AD⊥BC,AE平分∠BAC,∠B=2∠C,∠DAE的度数是( )A.45°B.20°C.、30°D.15°二.填空题9.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 △ABC 和△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 =AD ;②∠BAC =∠DAC ;③BC =DC .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 如图,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的面积为____.12. 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13. 如右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4.如图,已知AB⊥BD, AB∥ED,AB =ED ,要说明ΔABC≌ΔEDC ,若以“SAS”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若添加条件AC =EC ,则可以用_______公理(或定理)判定全等.15.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6.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DE⊥AB于E.若AB=20cm,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已知:如图,CB=DE,∠B=∠E,∠BAE=∠CAD.求证:∠ACD=∠ADC.18.已知:△ABC中,AC⊥BC,C 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 于D.求证: AC=AD19. 如图(1),AB⊥BD于点B,ED⊥BD于点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20. 已知如图所示,PA=PB,∠1+∠2=180°,求证:OP平分∠AOB.【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C =AC -AE =5-2=3;2. 【答案】A ;【解析】如果选B 或者C 的话,三角形内角和就会超过180°.3. 【答案】C ;【解析】∠EAF =∠BAC ,∠EAC =∠EAF -∠CAF =∠BAC -∠CAF =∠BAF.4. 【答案】D ;【解析】A 项应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 项如果腰不相等不能证明全等;C 项直角三角形至少要有一边相等.5. 【答案】D ;【解析】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6. 【答案】C ;【解析】(1)(2)(3)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7. 【答案】A ;【解析】高线可以看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进而用HL 定理判定全等.8.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B =∠DAC =60°,∠C =30°,所以∠DAE =60°-45°=15°.二.填空题9. 【答案】10,16;【解析】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10.【答案】①②③;11.【答案】8;【解析】1162BD h = ,h =4,1482AE ⨯=. 12.【答案】①③【解析】②不正确是因为存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与某一个三角形不全等的情况.13.【答案】ab 21; 【解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D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CD =b ,所以△ADB 的面积为ab 21. 14.【答案】BC =DC ,HL ;15.【答案】45°;【解析】Rt △BDH ≌Rt △ADC ,BD =AD.16.【答案】20cm ;【解析】BC =AC =AE ,△DBE 的周长等于AB.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BAE =∠CAD ,∴∠BAE -∠CAE =∠CAD -∠CAE ,即∠BAC =∠EAD .在△ABC 和△AED 中,BAC EAD B E BC ED ∠∠⎧⎪∠∠⎨⎪⎩=,=,=, ∴△ABC ≌△AED . (AAS )∴AC =AD .∴∠ACD =∠ADC .18.【解析】证明:∵AC⊥BC,CE⊥AB∴∠CAB +∠1=∠CAB +∠3=90°,∴∠1=∠3又∵FD∥BC∴∠2=∠3,∴∠1=∠2在△CAF 与△DAF 中CAF=DAF 1=2AF=AF ∠∠⎧⎪∠∠⎨⎪⎩∴△CAF 与△DAF (AAS )∴AC =AD.19.【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20.【解析】证明:如图所示,过点P作PE⊥AO,PF⊥OB,垂足分别为E、F.∵∠2+∠1=180°,又∵∠2+∠PBO=180°,∴∠1=∠PBO.在△AEP和△BFP中,∴△AEP≌△BFP(AAS).∴PE=P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OP平分∠AOB(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巩固提高(Word版,含答案)
实验中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巩固提高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第分一.选择题(共 9 小题)1.如图,△ABC ≌△AED ,点 E 在线段 BC 上,∠1=40°,则∠AED 的度数是()A .70°B .68°C .65°D .60°2.如果△ABC ≌△DEF ,△DEF 的周长为 12,AB =3,BC =4,则 AC 的长为( )A .2B .3C .4D .53.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 AB ,AC 上的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E ≌△ACD 的是()A .∠B =∠CB .BE =CDC .AD =AED .BD =CE4.如图,D 、E 、F 分别为△ABC 边 AC 、AB 、BC 上的点,∠A =∠1=∠C ,DE =DF ,下面的结论一 定成立的是()A .AE =FCB .AE =DEC .AE +FC =ACD .AD +FC =AB5.如图,AB ⊥CD ,且 AB =CD ,E 、F 是 AD 上两点,CE ⊥AD ,BF ⊥AD .若 CE =8,BF =6,AD =10,则 EF 的长为()A .4B .72C .3D .526.如图,AD 是△ABC 的高,下列不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A .BD =CDB .∠BAC =90° C .∠B =∠CD .AB =AC7.如图,AB =DB ,∠ABD =∠CBE ,①BE =BC ,②∠D =∠A ,③∠C =∠E ,④AC =DE ,能使△ABC ≌△DBE的条件有()个.A .1B .2C .3D .48.如图,在△ABC 中,∠C =90°,AC =8,DC =13AD ,BD 平分∠ABC ,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等于( )A .4B .3C .2D .19.如图,OB 平分∠MON ,A 为 OB 的中点,AE ⊥ON ,垂足为点 E ,EA =3,D 为 OM 上的一个动点,C 是 DA 的 延长线与 BC 的交点,BC ∥OM ,则 CD 的最小值为()A .6B .8C .10D .12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10.如图,△ABC ≌△DCB ,A 、B 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 D 、C ,如果 AB =6cm ,BC =12cm ,AC =10cm ,DO =3cm ,那么 OC的长是 cm .11.如图,△ACB ≌△A ′CB ′,∠BCB ′=37°,则∠ACA ′的度数为 .12.如图,△ACF≌△ADE ,AC =6,AF =2,则 CE 的长 .13.如图,点 P 是∠AOB 内一点,PE ⊥OA ,PF ⊥OB ,垂足分别为 E 、F ,若 PE =PF ,且∠OPF =72°, 则∠AOB 的度数为.14.如图所示,AB =AD ,∠1=∠2,在不改变图形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ADE ,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15.如图,AB ∥FC ,E 是 DF 的中点,若 AB =20,CF =12,则BD = .16.如图,AB ∥CD ,∠ABC 和∠DCB 的角平分线 BP ,CP 交于点 P ,过点 P 作PA ⊥AB 于 A ,交 CD 于 D .若 AD=10,则点 P 到 BC 的距离是 ,∠BPC = °.17.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CAB 交 BC 于点 D ,DE ⊥AB 于点 E ,如果 AC =6cm ,BC =8cm ,那 么 EB 的长为cm ,DE 的长为cm .18.如图,∠C =90°,∠1=∠2,若 BC =10,BD =6,则 D 到 AB 的距离为.19.如图,△ABC 的周长是 12,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 D ,且 OD =3,则△ABC 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20.如图,已知△ABE ≌△ACD .(1)如果 BE =6,DE =2,求 BC 的长;(2)如果∠BAC =75°,∠BAD =30°,求∠DAE 的度数.21.如图,已知△ABC ≌△DEF ,∠A =30°,∠B =50°,BF =2,求∠DFE 的度数和 EC 的长.22.如图,△ACF ≌△ADE ,AD =9,AE =4,求 DF 的长.23.如图,在五边形 ABCDE ,∠BCD =∠EDC =130°,∠BAC =∠EAD ,AC =AD .(1)求证:△ABC ≌△AED ;(2)当∠BAE =120°时,求∠B 的度数.24.如图,在△ABC 中,∠BAC =90°,E 为边 BC 上的点,且 AB =AE ,D 为线段 BE 的中点,过点 E作 EF ⊥AE ,过点 A 作 AF ∥BC ,且 AF 、EF 相交于点 F .(1)求证:∠C =∠BAD ;(2)求证:AC =EF .25.如图,四边形 ABCD 中,∠B =90°,AB ∥CD ,M 为 BC 边上的一点,且 AM 平分∠BAD ,DM 平分∠ADC .求 证:(1)AM ⊥DM ;(2)M 为 BC 的中点.26.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 BC ,DE ⊥AB 于 E ,DF ⊥AC 于 F .(1)说明 BE =CF 的理由;(2)如果 AB =5,AC =3,求 AE 、BE 的长.27.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 E ,F 在 AC 上,BD =DF ,证明:(1)CF =EB .(2)AB =AF +2E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 小题)1.【分析】依据△ABC≌△AED,即可得到∠AED=∠B,AE=AB,∠BAC=∠EAD,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 的度数,进而得出∠AED 的度数.【解答】解:∵△ABC≌△AED,∴∠AED=∠B,AE=AB,∠BAC=∠EAD,∴∠1=∠BAE=40°,∴△ABE 中,∠B=70°,∴∠AED=7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求出△ABC 的周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EF,△DEF 的周长为12,∴△ABC 的周长为12,又AB=3,BC=4,∴AC=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分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 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解答】解:∵AB=AC,∠A 为公共角,A、如添∠B=∠C,利用ASA 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C、如添加AD=AE,利用SAS 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D=CE,可证明AD=AE,利用SAS 即可证明△ABE≌△ACD;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类添加条件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CDF=∠AED,由AAS 证明△ADE≌△CFD 得出AE=CD,AD =CF,得出AE+FC=CD+AD=AC,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1,∠CDE=∠1+∠CDF=∠A+∠AED,∴∠CDF=∠AED,在△ADE 和△CFD 中,A CADE CDFDE EF∠=∠⎧⎪∠=∠⎨⎪=⎩,∴△ADE≌△CFD(AAS),∴AE=CD,AD=CF,∴AE+FC=CD+AD=A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由题意可证△ABF≌△CDF,可得BF=DE=6,CE=AF=8,可求EF 的长.【解答】证明:∵AB⊥CD,CE⊥AD,∴∠C+∠D=90°,∠A+∠D=90°,∴∠A=∠C,且AB=CD,∠AFB=∠CED,∴△ABF≌△CDF(AAS)∴BF=DE=6,CE=AF=8,∵AE=AD﹣DE=10﹣6=4∴EF=AF﹣AE=8﹣4=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6.【分析】添加AB=AC,∠B=∠C,可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再利用SSS 定理可判定△ABD≌△ACD.【解答】解:当∠B=∠C 时,可得AB=AC,△ABD≌△ACD,或直接添加AB=AC,∵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AB=AC,∴BD=CD,∵在△ABD 和△ADC 中AD ADBD CDAB AC=⎧⎪=⎨⎪=⎩,∴△ABD≌△ACD(SSS),或直接添加BD=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判定即可.【解答】解:∵AB=DB,∠ABD=∠CBE,∴∠ABC=∠DBE,∵BE=BC,利用SAS 可得△ABC≌△DBE;∵∠D=∠A,利用ASA 可得△ABC≌△DBE;∵∠C=∠E,利用AAS 可得△ABC≌△DBE;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分析】过点D 作DE⊥AB 于E,求出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 作DE⊥AB 于E,∵AC=8,DC=13 AD,∴CD=8×113+=2,∵∠C=90°,BD 平分∠ABC,∴DE=CD=2,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根据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可知当CD⊥OM 时,CD 取最小值,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C =AD=AE=3,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CD⊥OM 时,CD 取最小值,∵OB 平分∠MON,AE⊥ON 于点E,CD⊥OM,∴AD=AE=3,∵BC∥OM,∴∠DOA=∠B,∵A 为OB 的中点,∴AB=AO,在△ADO 与△ABC 中,B DOAAB AOBAC DAO∠=∠⎧⎪=⎨⎪∠=∠⎩∴△ADO≌△ABC(SAS),∴AC=AD=3,∴CD=AC+AD=3+3=6,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C =AD=AE=3.二.填空题(共10 小题)1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B=AC=10cm,∠ABC=∠DCB,∠DBC=∠ACB,求出O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BC≌△DCB,∴DB=AC=10cm,∠ABC=∠DCB,∠DBC=∠ACB,∴OB=DB﹣DO=7cm,∠OBC=∠OCB,∴OC=OB=7cm,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CB′,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ACA′=∠BCB′=37°,∴∠ACA′=37°,故答案为:3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CE 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转化为CE=AC﹣AE,可利用已知的AC 与AE 的差求得.【解答】解:∵△ACF≌△ADE,∴AE=AF,∴AC﹣AE=AC﹣AF,∴CE=AC﹣AF=6﹣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难点在于根据图形得到线段AE=AF,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分析】据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平分线上可得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可得∠AOP=∠BOP,即可求得∠AOB.【解答】解:∵点P 是∠AOB 内一点,PE⊥OA,PF⊥OB,垂足分别为E、F,若PE=PF,∴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AOP=∠BOP.∴在Rt△OPE 中,∠AOP=180°﹣∠OEP﹣∠OPE=180°﹣90°﹣72°=18°,∴∠BOP=18°∠AOB=∠AOP+BOP=18°+18°=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关键是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2,∴∠1+∠DAC=∠2+∠DAC,即∠BAC=∠DAE,∵AB=AD,∴根据SAS 只要添加AC=AE 即可,根据ASA 只要添加∠B=∠D 即可,根据AAS 只要添加∠C=∠E 即可.故答案为:AC=AE 或∠B=∠DA 或∠ACB=∠AE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求得内错角相等,已知对顶角相等,又知E 是DF 的中点,所以根据ASA 得出△ADE ≌△CFE,从而得出AD=CF,已知AB,CF 的长,那么BD 的长就不难求出.【解答】解:∵AB∥FC,∴∠ADE=∠EFC,∵E 是DF 的中点,∴DE=EF,在△ADE 与△CFE 中,ADE EFCDE EFAED CEF∠=∠⎧⎪=⎨⎪∠=∠⎩∴△ADE≌△CFE(ASA),∴AD=CF,∵AB=20,CF=12,∴BD=AB﹣AD=20﹣12=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求证△ADE≌△CFE.16.【分析】作PH⊥BC 于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A=PH,PD=PH,得到PA=PD;证明Rt△ABP≌Rt△HBP,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作PH⊥BC 于H,∵AB∥CD,PA⊥AB,∴PA⊥CD,∵BP 是∠ABC 的平分线,PA⊥AB,PH⊥BC,∴PA=PH,同理,PD=PH,∴PA=PD=5,则点P 到BC 的距离为5,在Rt△ABP 和Rt△HBP 中,PA PHPB PB=⎧⎨=⎩∴Rt△ABP≌Rt△HBP(HL)∴∠APB =∠HPB , 同理,∠CPH =∠CPD , ∴∠BPC =∠HPB +∠HPC =12×180°=90°, 故答案为:5;9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7.【分析】依据△ACD ≌△AED (AAS ),即可得到 AC =AE =6cm ,CD =ED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的长,进而得出 EB 的长;设 DE =CD =x ,则 BD =8﹣x ,依据勾股定理可得,Rt △BDE 中,DE 2+BE 2=BD 2,解方程即可得到 DE 的长.【解答】解:∵AD 平分∠CAB ,∴∠CAD =∠EAD , 又∵∠C =90°,DE ⊥AB , ∴∠C =∠AED =90°, 又∵AD =AD ,∴△ACD ≌△AED (AAS ),∴AC =AE =6cm ,CD =ED ,∵Rt △ABC 中,AB 22AC BC 10(cm ),∴BE =AB ﹣AE =10﹣6=4(cm ), 设 DE =CD =x ,则 BD =8﹣x , ∵Rt △BDE 中,DE 2+BE 2=BD 2,∴x 2+42=(8﹣x )2, 解得 x =3, ∴DE =3cm , 故答案为: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利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分析】由已知条件首先求出线段 CD 的大小,接着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点 D 到边 AB 的距离等于 CD 的大小, 问题可解.【解答】解:∵BC =10,BD =6,∴CD =4,∵∠C =90°,∠1=∠2,∴点 D 到边 AB 的距离等于 CD =4, 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题目较为简单,属于基础题.19.【分析】过点 O 作 OE ⊥AB 于 E ,作 OF ⊥AC 于 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 OE =OD=OF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 O 作 OE ⊥AB 于 E ,作 OF ⊥AC 于 F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OE =OD =OF =3,∴△ABC的面积=12×12×3=18. 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20.【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BE =CD ,根据 BE =6,DE =2,得出 CE =4,从而得出 BC 的 长;(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AE =∠CAD ,即可得出∠BAD =∠CAE ,计算∠CAD ﹣∠CAE 即得出答案.【解答】解:(1)∵△ABE ≌△ACD ,∴BE =CD ,∠BAE =∠CAD , 又∵BE =6DE =2,∴EC =DC ﹣DE =BE ﹣DE =4,∴BC =BE +EC =10;(2)∠CAD=∠BAC﹣∠BAD=75°﹣30°=45°,∴∠BAE=∠CAD=45°,∴∠DAE=∠BAE﹣∠BAD=45°﹣30°=1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CB 的度数,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DF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BC,然后推出EC=BF.【解答】解:∵∠A=30°,∠B=50°,∴∠ACB=180°﹣∠A﹣∠B=180°﹣30°﹣50°=100°,∵△ABC≌△DEF,∴∠DFE=∠ACB=100°,EF=BC,∴EF﹣CF=BC﹣CF,即EC=BF,∵BF=2,∴EC=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分析】DF 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转化为AD=AC,而使AF+DF =AC﹣AE 可利用已知的AD 与AE 的差求得.【解答】解:∵△ACF≌△ADE,∴AE=AF,AD=AC,∴AD﹣AF=AD﹣AE,∴DF=AD﹣AF=AD﹣AE=9﹣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难点在于根据图形得到线段AE=AF,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分析】(1)由“ASA”可证△ABC≌△AED;(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五边形内角和,可求∠B 的度数.【解答】证明:(1)∵AC=AD∴∠ACD=∠ADC∵∠BCD=∠EDC∴∠ACB=∠ADE,且AC=AD,∠BAC=∠EAD∴△ABC≌△AED(ASA)(2)∵△ABC≌△AED∴∠B=∠E∵∠B+∠E+∠BAE+∠BCD+∠EDC=540°,且∠BAE=120°,∠BCD=∠EDC=130°∴∠B=∠E=8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多边形内角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24.【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由余角的性质可得∠C=∠BAD;(2)由“ASA”可证△ABC≌△EAF,可得AC=EF.【解答】证明:(1)∵AB=AE,D 为线段BE 的中点,∴AD⊥BC∴∠C+∠DAC=90°,∵∠BAC=90°∴∠BAD+∠DAC=90°∴∠C=∠BAD(2)∵AF∥BC∴∠FAE=∠AEB∵AB=AE∴∠B=∠AEB∴∠B=∠FAE,且∠AEF=∠BAC=90°,AB=AE∴△ABC≌△EAF(ASA)∴AC=E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2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D+∠ADC=1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AD+∠ADM=90°,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答案;(2)作NM⊥A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M=MN,MN=CM,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解:(1)∵AB∥CD,∴∠BAD+∠ADC=180°,∵AM 平分∠BAD,DM 平分∠ADC,∴2∠MAD+2∠ADM=180°,∴∠MAD+∠ADM=90°,∴∠AMD=90°,即 AM ⊥DM ;(2)作 NM ⊥AD 交 AD 于 N ,∵∠B =90°,AB ∥CD ,∴BM ⊥AB ,CM ⊥CD ,∵AM 平分∠BAD ,DM 平分∠ADC ,∴BM =MN ,MN =CM ,∴BM =CM ,即 M 为 BC 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 等是解题的关键.26.【分析】(1)连接 BD ,CD ,由 AD 平分∠BAC ,DE ⊥AB 于 E ,DF ⊥AC 于 F ,根据角平分线的 性质,即可得 DE =DF ,又由 DG ⊥BC 且平分 BC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BD =CD ,继 而可证得 Rt △BED ≌Rt △CFD ,则可得 BE =CF ;(2)首先证得△AED ≌△AFD ,即可得 AE =AF ,然后设 BE =x ,由 AB ﹣BE =AC +CF ,即可得方程5﹣x =3+x ,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1)证明:连接 BD ,CD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DE =DF ,∠BED =∠CFD =90°,∵DG ⊥BC 且平分 BC ,∴BD =CD ,在 Rt △BED 与 Rt △CFD 中,CD BDDF DE =⎧⎨=⎩,∴Rt △BED ≌Rt △CFD (HL ),∴BE =CF ;(2)解:在△AED 和△AFD 中,90AED AFD EAD FAD AD AD ⎧∠=∠=⎪∠=∠⎨⎪=⎩∴△AED ≌△AFD (AAS ),∴AE =AF ,设 BE =x ,则 CF =x ,∵AB =5,AC =3,AE =AB ﹣BE ,AF =AC +CF ,∴5﹣x =3+x , 解得:x =1,∴BE =1,AE =AB ﹣BE =5﹣1=4.【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 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利用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求解.27.【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 D 到 AB 的距离=点D 到 AC 的距离即 CD =DE .再根据 Rt △CDF ≌Rt △EDB ,得 CF =EB ;(2)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 Rt △ADC ≌Rt △ADE ,AC =AE ,再将线段 AB 进行转化.【解答】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DE =DC ,在 Rt △CDF 和 Rt △EDB 中,BD DFDC DE =⎧⎨=⎩∴Rt △CDF ≌Rt △EDB (HL ).∴CF =EB ;(2)∵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CD =DE .在 Rt △ADC 与 Rt △ADE 中,CD DEAD AD=⎧⎨=⎩,∴Rt△ADC≌Rt△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点D 到AB 的距离=点D 到AC 的距离,即CD=DE,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及测试题、总复习题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 4. 角平分线推论:例 1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2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 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 4.(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OEDCBA第十二章 轴对称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数学中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研究目标包括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首先,文章介绍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一定理的应用可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同时可以求出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接着,文章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同时,文章介绍了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最后,文章提到了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在解决多边形问题时,可以先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求解;3)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将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2.外角和公式: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n≥3,n是正整数).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推导:每个顶点的外角之和为360°,因此n边形的外角和为n·360°;2)外角和公式的应用:在解决多边形问题时,可以利用外角和公式求解一些问题,如求一个n边形的某个内角的补角或余角等.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可通过公式计算出其内角和;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可通过公式计算出其边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和巩固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为()A. B.C.D.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答案与解析】对应边:AN与AM,BN与CM对应角:∠BAN与∠CAM,∠ANB与∠AMC3、已知:如图所示,Rt△EBC中,∠EBC=90°,∠E=35°.以B为中心,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求∠ADB的度数.解:∵Rt△EBC中,∠EBC=90°,∠E=35°,∴∠ECB=________°.∵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________≌△_________.∴∠ADB=∠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由旋转的定义,△ABD≌△EBC,∠ADB 与∠ECB是对应角,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答案】55;ABD,EBC;ECB,55【解析】旋转得到的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升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4、如图,已知AD,BC相交于点O,OB=OD,∠ABD=∠CDB求证:△AOB≌△COD.【变式】如图,AB∥CD,AF∥DE,BE=CF.求证:AB=CD.已知:如图,△RPQ中,RP=RQ,M为PQ的中点.求证:RM平分∠PRQ.已知:如图,AB⊥AE,AD⊥AC,∠E=∠B,DE=CB.求证:AD=AC.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CD:(2)AD∥BC.【变式】已知:如图,AE⊥AB,BC⊥AB,(2)由∠ADB=∠CBDAE=AB,ED=AC.求证:ED⊥AC.。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提高)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正多边形能够进行镶嵌的是()A.正三角形与正五边形 B.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方形与正八边形 D.正六边形与正八边形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5和9,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4.(2016•乐山)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35° B.95° C.85° D.75°5.如图,AC⊥BC,CD⊥AB,DE⊥B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B.在△BCD中,DE是BC边上的高C.在△ABE中,DE是BE边上的高D.在△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6.每个外角都相等的多边形,如果它的一个内角等于一个外角的9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A.19 B.20 C.21 D.227.给出下列图形:其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① B.③ C.②③ D.②③④8.(2015春•历城区期中)下面有关三角形的内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B.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大于70°C.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小于50°D.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二、填空题9. (2016春•南陵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 .10.若a、b、c表示△ABC的三边长,则|a-b-c|+|b-c-a|+|c-a-b|=________.1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12 cm,第三边与前两边中的一边相等,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3.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AH⊥BC于H,图中以AH为高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个.14. 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镶嵌平面,每一个顶点处有个正三角形和个正方形.15.(2015•金平区一模)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b﹣4)2=0,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是用四根木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AB=8cm,AD=6cm,使AB固定,转动AD,当∠DAB=_____时,ABCD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7.(2015春•福泉市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BEF 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EP⊥FP.18.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求原多边形边数.19.已知AD是△ABC的高,∠BAD=70°,∠CAD=20°,(1)求∠BAC的度数.(2)△ABC是什么三角形.20.(2014春•苏州期末)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写出你所观察得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如图,△ABC中,P为边BC上一点,试观察比较BP+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将(1)中点P移至△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将(2)中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下图,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将(3)中的点P1、P2移至△ABC外,并使点P1、P2与点A在边BC的异侧,且∠P1BC <∠ABC,∠P2CB<∠ACB,得图,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5)若将(3)中的四边形BP1P2C的顶点B、C移至△ABC内,得四边形B1P1P2C1,如图⑤,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1P1P2C1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⑤⑥满足.2. 【答案】C;【解析】解: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5=108°,60m+108n=360°,m=6﹣n,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够进行镶嵌,不符合题意;B、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90m+120n=360°,m=4﹣n,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够进行镶嵌,不符合题意;C、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80°﹣360°÷8=135°,∵90°+2×135°=360°,∴能够组成镶嵌,符合题意;D、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80°﹣360°÷8=135°,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135m+120n=360°,n=3﹣m,显然m取任何正整数时,n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够进行镶嵌,不符合题意.3. 【答案】B;【解析】5+9=14,所以第三边长应为偶数,大于4而小于14的偶数有4个,所以4. 【答案】C;【解析】∵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A=∠ACD﹣∠B=120°﹣35°=85°,故选:C.5. 【答案】C;【解析】三角形高的定义.6. 【答案】B;【解析】设外角为x则内角为9x,因为每一个内角与它的外角互为邻补角∴x+ 9x=180°;x=18°∵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360°÷18°=20∴ 此多边形为20边形7. 【答案】C;【解析】均是由三角形构成的图形,具有稳定性.8. 【答案】D;【解析】解:∵三角形内角和=180°,90°+90°=180°,∴一个三角形中不可以由两个直角,∴A不正确;∵三角形内角和=180°,70°+70°+70°=2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能都大于70°,∴B不正确;∵三角形内角和=180°,50°+50°+50°=15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能多小于50°,∴C不正确;∵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9. 【答案】50°;【解析】解:∵AE平分∠BAC,∴∠1=∠EAD+∠2,∴∠EAD=∠1﹣∠2=30°﹣20°=10°,Rt△ABD中,∠B=90°﹣∠BAD=90°﹣30°﹣10°=50°.++;10.【答案】a b 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去掉绝对值,再对原式进行化简.11.【答案】29cm;12.【答案】7;13.【答案】6;14.【答案】3;2;【解析】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3×60°+2×90°=360°,∴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镶嵌平面,每一个顶点处有3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15.【答案】5<c<13.【解析】解:根据题意得:,解得:,则9﹣4<c<9+4,即5<c<13.16.【答案】90°, 48 cm2.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AB∥CD,∴∠BEF+∠EFD=180°,又EP、FP分别是∠BEF、∠EFD的平分线,∴∠PEF=∠BEF,∠EFP=∠EFD,∴∠PEF+∠EFP=(∠BEF+∠EFD)=90°,∴∠P=180°﹣(∠PEF+∠EFP)=180°﹣90°=90°,即EP⊥FP.18.【解析】解:设新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2520°,解得n=16,①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增加1,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5,②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不变,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6,③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减少1,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7,所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为15,16或17.故答案为:15,16或17.19.【解析】解:(1)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1)).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90°.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2)).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50°.综上可知∠BAC的度数为90°或50°.(2)如图(1),当AD在△ABC的内部时,因为∠BAC=∠BAD+∠CAD=70°+20°=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当AD在△ABC的外部时,因为∠BAC=∠BAD-∠CAD=70°-20°=50°,∠ABC=90°-∠BAD=90°-70°=20°,所以∠ACB=180°-∠ABC-∠BAC=180°-50°-20°=110°.所以△ABC为钝角三角形.综上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0.【解析】解:(1)BP+PC<AB+AC,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P交AC于M,在△ABM中,BP+PM<AB+AM,在△PMC中,PC<PM+MC,两式相加得BP+PC<AB+AC,于是得:△BPC的周长<△ABC的周长.(3)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延长BP1、CP2交于M,由(2)知,BM+CM<AB+AC,又P1P2<P1M+P2M,可得,BP1+P1P2+P2C<BM+CM<AB+AC,可得结论.或:作直线P1P2分别交AB、AC于M、N(如图),△BMP1中,BP1<BM+MP1,△AMN中,MP1+P1P2+P2M <AM+AN,△P2NC中,P2C<P2N+NC,三式相加得:BP1+P1P2+P2C<AB+AC,可得结论.(4)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将四边形BP1P2C沿直线BC翻折,使点P1、P2落在△ABC内,转化为(3)情形,即可.(5)比较四边形B1P1P2C1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图,分别作如图所示的延长线交△ABC的边于M、N、K、H,在△BNM中,NB1+B1P1+P1M <BM+BN,又显然有,B1C1+C1K<NB1+NC+CK,及C1P2+P2H<C1K+AK+AH,及P1P2<P2H+MH+P1M,将以上各式相加,得B1P1+P1P2+P2C+B1C1<AB+BC+AC,于是得结论.附录资料:【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2016•长沙模拟)如图所示,△ABC≌△DEC,则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 AB=DEB. ∠A=∠DC. BC=CDD. ∠ACD=∠BCE2. 如图,△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6cm,AC=4cm,BC=5cm,则AD的长为()A. 4cmB. 5cmC. 6cmD. 以上都不对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②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若△ABC≌△DEF,△DEF ≌△MNP,△ABC≌△MNP.A.0个B.1个C.2个D.3个4. (2014秋•庆阳期末)如图,△ABC≌△A′B′C,∠ACB=90°,∠A′CB=20°,则∠BCB′的度数为()A.20°B.40°C.70°D.90°5. 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A.6cmB.7cmC.8cmD.9cm6.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分别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 B.75°C.90°D.95°二、填空题7.(2014秋•安阳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OB≌△COD,∠AOB=∠COD,∠A=∠C,则∠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016•成都)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___.9. 已知△DEF ≌△ABC ,AB =AC ,且△ABC 的周长为23cm ,BC =4cm ,则△DEF 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10. 如图,如果将△ABC 向右平移CF 的长度,则与△DEF 重合,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若∠A =46°,则∠D =________.11.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 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2. △ABC 中,∠A ∶∠C ∶∠B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三、解答题13.如图,已知△ABC ≌△DEF ,∠A =30°,∠B =50°,BF =2,求∠DFE 的度数与EC 的长.14. (2014秋•射阳县校级月考)如图,在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A 和D 、B 和E 是对应点.(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2)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3)写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15. 如图,E 为线段BC 上一点,AB ⊥BC ,△ABE ≌△ECD.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因为△ABC≌△DEC,可得:AB=DE,∠A=∠D,BC=EC,∠ACD=∠BCE,故选C.2. 【答案】B;【解析】AD与BC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 【答案】C;【解析】③和④是正确的;4. 【答案】C;【解析】解:∵△ACB≌△A′CB′,∴∠ACB=∠A′CB′,∴∠BCB′=∠A′CB′﹣∠A′CB=70°.故选C.5. 【答案】A;【解析】EF边上的高=1826 6⨯=;6. 【答案】C;【解析】折叠所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到对应角可解.二.填空题7. 【答案】∠OBA,OA=OC、OB=OD、AB=CD;【解析】解:∵△AOB≌△COD,∠AOB=∠COD,∠A=∠C,∴∠D=∠OBA,OA=OC、OB=OD、AB=CD,故答案为:∠OBA,OA=OC、OB=OD、AB=CD.8. 【答案】120°;【解析】∵△ABC≌△A′B′C′,∴∠C=∠C′=24°,∴∠B=180°﹣∠A﹣∠B=120°.9. 【答案】4cm或9.5cm;【解析】DE=DF=9.5cm,EF=4cm;10.【答案】AB=DE、AC=DF、BC=EF、BE=CF, 46°;11.【答案】10,16;【解析】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12.【答案】40°;【解析】见“比例”设k,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解.三.解答题13.【解析】解:在△ABC中,∠ACB=180°-∠A-∠B,又∠A=30°,∠B=50°,所以∠ACB=100°.又因为△ABC≌△DEF,所以∠ACB=∠DFE,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所以∠DFE=100°EC=EF-FC=BC-FC=BF=2.14. 【解析】解:(1)△ABC≌△DEF;(2)AB=DE,BC=EF,AC=DF;∠A=∠D,∠B=∠E,∠ACB=∠DFE;(3)BC∥EF,AB∥DE,理由是:∵△ABC≌△DEF,∴∠A=∠D,∠ACB=∠DFE,∴AB∥DE,BC∥EF.15. 【解析】 AE=DE ,且AE⊥DE证明:∵△ABE≌△ECD,∴∠B=∠C,∠A=∠DEC,∠AEB=∠D,AE=DE又∵AB⊥BC∴∠A+∠AEB=90°,即∠DEC+∠AEB=90°∴AE⊥DE∴AE与DE垂直且相等.。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巩固训练
证明:如图,连接 AD.
∵DE⊥AB,DF⊥AC,DE=DF, ∴∠BAD=∠CAD.
AB=AC, 在△ABD 和△ACD 中,∠BAD=∠CAD,
AD=AD,
∴△ABD≌△ACD(SAS).∴BD=CD.
20. 【答案】
解:∵BO,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点 O 到 AB,AC,BC 的距离相等.
A.40°
B.50°
C.55°
D.6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道小题) 9. 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 =DB,③AB=DC,其中不能判定△ABC≌△DCB 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
10. △ABC 的周长为 8,面积为 10,若其内部一点 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 O 到 AB 的距离为________.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B [解析] 选项 A,D 均可由“AAS”判定 Rt△ABC≌Rt△DEF,选项 C 可由“HL”判定 Rt△ABC≌Rt△DEF,只有选项 B 不能判定 Rt△ABC≌Rt△DEF.
6. 【答案】C [解析] 如图,过点 P 作 PQ⊥AC 于点 Q,PW⊥BC 于点 W,PR⊥AB 于点 R.
A.3 C.5
B.4 D.7
1/9
5. 在 Rt△ABC 和 Rt△DEF 中 , ∠C = ∠F = 90°, 下 列 条 件 不 能 判 定
Rt△ABC≌Rt△DEF 的是( )
A.AC=DF,∠B=∠E C.AB=DE,AC=DF
B.∠A=∠D,∠B=∠E D.AB=DE,∠A=∠D
6. 如图,△ABC 的外角平分线 BD,CE 相交于点 P,若点 P 到 AC 的距离为 3, 则点 P 到 AB 的距离为(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重点题型精选(复习)
⼈教版初⼆数学上册第⼗⼆章三⾓形全等重点题型精选(复习)⼈教版初⼆数学上册第⼗⼆章重点题型讲解(复习)本章主要内容是三⾓形全等的判定,它是培养学⽣逻辑思维、推理的主要途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何运⽤三⾓形的全等的判定来判定两个三⾓形全等,本⽂通过对⼀些常见题型进⾏整理,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对这⼀问题给予作答,进⽽达到复习巩固深化本章所学的知识,进⼀步形成解题能⼒。
1.如图,N,C,A三点在同⼀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MNC≌△ABC,则∠BCM:∠BCN等于()A.1:2B. 1:3C. 2:3D. 1:4解析:设其中⼀份为x,∠A:∠ABC:∠ACB=3:5:10,知∠A=3x,∠ABC=5x,∠ACB=10x.由∠A+∠ABC+∠ACB=180得3x+5x+10x=1800,解得x=100,∴∠A=300,∠ABC=500,∠ACB=1000∵∠BCA+∠BCN=1800,∴∠BCN=1800-1000=800.⼜△MNC≌△ABC,∴∠MCN=∠ACB=1000,∴∠BCM=∠MCN-∠BCN=1000-800=200.∴∠BCM:∠BCN=20:80=1:4,答案选D2.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BAC=1500,求∠α的度数。
解析:因为△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0形成的,∴△△ABC≌△ADC≌△ADE,∴∠EDA=∠CDA=∠CBA,∠ACD=∠ACB,即∠EDC=2∠CBA,∠BCD=2∠BCA∵∠CBA+∠BCA+∠BAC=1800,∠BAC=1500∴∠CBA+∠BCA=300,∵∠α=∠EDC+∠BCD∴∠α=2(∠CBA+∠BCA)=6003.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求点D的坐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重难点突破课外机构补习优秀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 条边就叫做n 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2016•长沙模拟)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2a-1,6,则整数a的值可能是( ).A.2,3 B.3,4 C.2,3,4 D.3,4,5【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B【解析】解:∵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2a-1,6,∴21 219 aa-⎧⎨-⎩>3<解得:2<a<5,则整数a的值可能是3,4,故选B.【总结升华】主要考察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a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孝感月考)已知a、b、c是三角形三边长,试化简:|b+c-a|+|b-c-a|+|c-a-b|﹣|a-b+c|.【答案】解:∵a、b、c是三角形三边长,∴b+c-a>0,b-c-a<0,c-a-b<0,a-b+c>0,∴|b+c-a|+|b-c-a|+|c-a-b|-|a-b+c|,=b+c-a-b+c+a-c+a+b-a+b-c=2b.2.如图,O是△ABC内一点,连接OB和OC.(1)你能说明OB+OC<AB+AC的理由吗?(2)若AB=5,AC=6,BC=7,你能写出OB+OC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中,AB+AE>BE;在△EOC中,OE+EC>OC,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BE+OC.由图可知,AE+EC=AC,BE=OB+OE.所以AB+AC+OE>OB+OC+OE,即OB+OC<AB+AC.(2)因为OB+OC>BC,所以OB+OC>7.又因为OB+OC<AB+AC,所以OB+OC<11,所以7<OB+OC<11.【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例1】类型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3.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思路点拨】因为中线BD的端点D是AC边的中点,所以AD=CD,造成两部分不等的原因是BC边与AB、AC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设AB=x,AD=CD=12 x.(1)若AB+AD=12,即1122x x+=,所以x=8,即AB=AC=8,则CD=4.故BC=15-4=11.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为8,8,11.(2)如图(2),若AB+AD=15,即1152x x+=,所以x=10.即AB=AC=10,则CD=5.故BC=12-5=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总结升华】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哪部分是12cm,哪部分是15cm,问题中没有交代,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例5、】举一反三:【变式】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供选择.【答案】解:方案1:如图(1),在BC上取D、E、F,使BD=ED=EF=FC,连接AE、AD、AF.方案2:如图(2),分别取AB、BC、CA的中点D、E、F,连接DE、EF、DF.方案3:如图(3),取AB中点D,连接AD,再取AD的中点E,连接BE、CE.方案4:如图(4),在 AB取点 D,使DC=2BD,连接AD,再取AD的三等分点E、F,连接CE、CF.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4.(2015春•石家庄期末)已知△ABC中,AE平分∠BA C(1)如图1,若AD⊥BC于点D,∠B=72°,∠C=36°,求∠DAE的度数;(2)如图2,P为AE上一个动点(P不与A、E重合,PF⊥BC于点F,若∠B>∠C,则∠EPF=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即可;(2)成立,首先求出∠1的度数,进而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EPF=180°﹣∠2﹣∠3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如图1,∵∠B=72°,∠C=36°,∴∠A=180°﹣∠B﹣∠C=72°;又∵AE平分∠BAC,∴∠1==36°,∴∠3=∠1+∠C=72°,又∵AD⊥BC于D,∴∠2=90°,∴∠DAE=180°﹣∠2﹣∠3=18°.(2)成立.如图2,∵A E平分∠BAC,∴∠1===90°﹣,∴∠3=∠1+∠C=90°﹣+,又∵PF⊥BC于F,∴∠2=90°,∴∠EPF=180°﹣∠2﹣∠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练习(3)】【变式】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答案】3,2.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你知道它能收缩的原因和固定方法吗?【答案与解析】解:这种衣帽架能收缩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挂钩间的距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基础巩固练习(共5份)
班级: 姓名: 期末复习基础巩固练(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为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现在的图书馆不单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下列图书馆标志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有两根长分别为6 cm,11 cm的木棒,要想以这两根木棒为其中两边做一个三角形,可以选用第三根木棒的长为( )A.3 cmB.16 cmC.20 cmD.24 cm3.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4.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C 于点E.若∠A =54°,∠B=48° ,则∠CDE的大小为( )A.44°B.40°C.39°D.38°(第4题图)5.如图,点D在△ABC边AB的延长线上,DE//BC.若∠A=35°,∠C=24°,则∠D 的度数是( ) .A.24°B.59°C.60°D.69(第5题图)6.有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如图, 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a+∠β的度数是( )A.180°B.220°C.240°D.300°(第7题圈)8.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 20° ,则∠ACE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第8题图)9.如图, △A0B∠△ADC,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0=∠D =90° ,记∠OAD=a,∠AB0=β,当BC//0A时,a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a=βB. a=2βC.a +β = 90°D.a+2β=180°(第9题图)10.如图,在OABC中,∠BAC=115° ,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 )A.50°B.40°C.30°D.25°(第10题图)二、填空题11.已知点A(a+b,2),点B( -b,a-b)关于y轴对称,则6a= .12.如图,若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有一边重合,则∠BAC=(第12题圈)13.如图, △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D,AB=4,BC=6,AC=8,则S△ABD:S△BCD:S△ACD=(第13题图)14.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DP与∠BA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垂足为P,若∠BAC=84°,则∠BDC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复习与巩固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与训练一、知识要点:1、能够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____________,重合的边叫_________,重合的角叫_________.2、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105=∠=∠AED ACB , 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例2.如图,AB=AC,BE 和CD 相交于P ,PB=PC,求证:PD=PE.例3. 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AM 上,AB=AC , DB=DC 。
求证:MB=MC例 4.如图,AD 与BC 相交于O,OC=OD,OA=OB,求证:DBA CAB ∠=∠例5.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
且B ADE ∠=∠,AD=DE求证:ADB ∆≌DEC ∆. 三、巩固训练:1、如图,已知AE =CE , BD ⊥AC .若AD=5cm ,BC=3cm ,则CD+AB=2、如图,DO 垂直AC ,且AO=OC 交AB 于点D ,若AB=7cm ,BC=5cm , 则△BDC 的周长是第3题3.已知如图,∠B=∠DEF ,AB=DE ,要说明△ABC ≌△DEF ,(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4.已知△ABC ≌△DEF ,BC=EF=6cm ,△ABC 的面积为18cm 2,则FE 边上的高为 cm..5.王师傅在做完门框后,常常在门框上斜钉两根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6.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巩固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巩固训练(有答案) 一、知识要点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或2.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和 就完全确定了3.利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其理论依据是二、双基训练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与△ABC 全等的是( )2.如图所示,如果AB=AC′,BC=B'C′,AC=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A.△ABC≌△A 'B'C'B.△ABC≌△A 'C'B'C.△ABC≌△B'A'C'D.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3.如图所示,AD=BC,AC=BD,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可证明 ≌ 或 ≌4.如图,AB=AC, DB=DC,EB=EC(1)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2)选择(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5.如图所示,在△ABC 和△DBC 中,已知AB=DB,AC=D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C≌△DBCB.∠A=∠DC.BC 是∠ACD 的平分线 D ∠A=∠BCD6、如图,△ABC 中,AB =AC ,EB =EC ,则直接由“SSS ”可以判定( )A .△ABD ≌△ACDB .△ABE ≌△ACEC .△BDE ≌△CDED .以上答案都不对7、如图,11AB A B =,11BC B C =,11AC A C =,且∠A =110°,∠B =40°,则1C ∠=( )第1题图 第2题图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A.110° B.40° C.30° D.20°8、如图是雨伞的中截面,伞骨AB= AC,支撑杆OE=OF,AE=AB,AF=AC,当O沿AD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与∠CA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9、△ABC和△DEF中,AB=2,BC=3,CA=4,DE=4,EF=3,要使△ABC与△DEF全等,则DF等于( )A.2 B.3 C.4 D.不能确定10、如图,已知AC=BD,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三、综合训练11、如图所示,示,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是∠BAD的平分线吗?为什么?12、已知∠AOB,点C是OB边上的一点.用尺规作图画出经过点C与OA平行的直线第11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2题图13、如图所示,AB=AC,BD=CE,AD=AE,求证:△ABE≌△ACD14、如图所示,△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作(C)A.2个B.3个C.4个D.5个15.如图,已知AB=AC,D为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ABD≌△ACD;②∠B=∠C;③AD平分∠BAC;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D)A.1个B.2个 3个 D.4个16.如图,以△ABC的顶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再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接AD、CD.若∠B=65°,则∠ADC的大小为17、已知:如图,AB=CD,AD=BC,求证:∠A=∠C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18.如图,已知AB=AC,AD=AE,BD=CE,B、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1)∠BAC=∠DAE(2)∠3=∠1+∠2第18题图19.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AB=DE,BC=EF(1)求证:△ABC≌△DEF(2)若∠A=55°,∠B=88°,求∠F的度数第19题图20.如图,AD=CB,E,F是AC上的两动点,且有DE=BF(1)若E,F运动至如图①所示的位置,有AF=CE,求证:△ADE≌△CBF(2)若E,F运动至如图②所示的位置,仍有AF=CE,那么△ADE≌△CBF还成立吗?为什么?(3)若E、F不重合,且AF=CE,那么AD和CB平行吗?请说明理由一、知识要点1、边边边 SSS2、形状 大小3、SSS二、双基训练1、C2、B3、SSS △ADC △BCD △ABD △BAC4、解:(1)3对,△ABD≌△ACD△ABE≌△ACE△DBE≌△DCE(2)以△ABD≌△ACD 为例,证明:在△ABD 与△ACD 中,AB ACDB DC AD AD=⎧⎪=⎨⎪=⎩△ABD≌△ACD(SS S)5、D6、B7、C8、解:∠BAD =∠CAD ,理由:证△AEO ≌△AFO(SSS )9、A 10、AB=DC11、解:AE 是∠BAD 的平分理由:在△ABC 和△ADC 中AB ADBC DC AC AC=⎧⎪=⎨⎪=⎩∴△ABC≌△ADC(S SS)12、解:①以点O 为圆心,任惫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E,交OB 于点D;②以点C 为圆心,O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B 于点G③以点G 为圆心,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H,连接CH,则CH∥OA13、证明BD=CEBD+DE=CE+ED∴BE=CD在△ABE 和△ACD 中AB ACBE CD AE AD=⎧⎪=⎨⎪=⎩∴△AB E ≌△A CD(SSS)14、C 15、D 16、65°17、证明:如图,连接BD在△ABD 和△CDB 中AB CD AD CB BD DB =⎧⎪=⎨⎪=⎩△ABD≌△CDB(SSS)∠A=∠C18、证明:(1)在△ABD 和△ACEAB AC AD AE BD CE =⎧⎪=⎨⎪=⎩△ABD≌△ACE(SSS)∠BAD=∠1∠BAD+∠DAC=∠1+∠DAC即∠BAC=∠DAE(2)由(1)知△ABD≌△ACE,∠2=∠ABD,∠1=∠BAD ,∠3=∠ABD+∠BAD,∠3=∠1+∠219、(1)证明:AD=CFAD+DC=CF+DC即AC=DF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 =⎧⎪=⎨⎪=⎩∴△ABC≌△DEF(S SS)(2)解:在△ABC 中,∠A=55°,∠B=88°,∠ACB=180°-∠A -∠B=180°-55°-88°=37°又∵△ABC≌△DEF,∴∠F=∠ACB=37°20、(1)证明AF=CE. AF+EF=CE+EFAE=CF,在△ADE 和△CBF 中, AD CB AE CF DE BF =⎧⎪=⎨⎪=⎩△ADE△CBF(SSS)(2)解:成立,理由同(1)(3)解:AD∥CB理由:由(1)(2)知,△ADE≌△CBF ∠A=∠C,,AD∥CB。
专题05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学案(人教版)
专题05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1如图,△ABC≌△A′B′C,∠ACB=90°,∠A′CB=20°,则∠BCB′的度数为()A.20°B.40°C.70°D.90°【答案】C;【解析】解:∵△ACB≌△A′CB′,∴∠ACB=∠A′CB′,∴∠BCB′=∠A′CB′﹣∠A′CB=70°.故选C.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分别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 B.75°C.90°D.95°【答案】C;【解析】折叠所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到对应角可解.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A平分∠BCD,AE⊥BC于点E,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E≌△ADF.【解答】证明:∵CA平分∠BCD,AE⊥BC于点E,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AE=AF.在Rt△ABE与Rt△ADF中,,∴Rt△ABE≌Rt△ADF(HL).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边边边(SSS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例题精讲例1、“三月三,放风筝”.下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在△DEH和△DFH中,DE DF EH FH DH DH ⎧⎪⎨⎪=⎩==∴△DEH ≌△DFH(SSS) ∴∠DEH =∠DFH .【总结升华】证明△DEH ≌△DFH ,就可以得到∠DEH =∠DFH ,我们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数学模型,这道题用“SSS ”定理就能解决问题.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 和△EFD 中,AD =FC ,AB =FE ,当添加条件_______时,就可得△ABC ≌△EFD (SSS )【答案】BC =ED ;2、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答案】 证明:连接DC ,在△ACD 与△BDC 中()AD BC AC BDCD DC ⎧=⎪=⎨⎪=⎩公共边∴△ACD ≌△BDC (SSS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例题精讲例2、已知:如图,AB =AD ,AC =AE ,∠1=∠2.求证:BC =DE .【思路点拨】由条件AB =AD ,AC =AE ,需要找夹角∠BAC 与∠DAE ,夹角可由等量代换证得相等. 【答案与解析】 证明: ∵∠1=∠2∴∠1+∠CAD =∠2+∠CAD ,即∠BAC =∠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ABC ≌△ADE (SAS )∴BC =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总结升华】证明角等的方法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巩固练习1.如图,AB、CD、EF相交于O,且被O点平分,DF=CE,BF=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A. 1对B. 2对C. 3对D. 4对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边角”例题精讲例3、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答案】证明:∵MQ和NR是△MPN的高,∴∠MQN=∠MRN=90°,又∵∠1+∠3=∠2+∠4=90°,∠3=∠4∴∠1=∠2在△MPQ 和△NHQ 中,12MQ NQMQP NQH ∠=∠⎧⎪=⎨⎪∠=∠⎩∴△MPQ ≌△NHQ (ASA ) ∴PM =HN巩固练习1.如图,AB =DE ,∠B =∠E ,∠A =∠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C ≌△DEF B. BF =EC C.AC ∥DE D.AC =DF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角角边”例题精讲例4、如图,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点A 、C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EF 的长是___________.【答案】3;【解析】由AAS 证△ABF ≌△CBE ,EF =FB +BE =CE +AF =2+1=3.例5、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CE 的延长线与D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BCE ≌△AFE ;(2)连接AC 、FB ,则AC 与F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1)证明:∵AD ∥BC , ∴∠1 =∠F .∵点E 是AB 的中点, ∴BE =AE. 在△BCE 和△AFE 中,1F 32BE AE ∠∠⎧⎪∠∠⎨⎪⎩===,∴△BCE ≌△AFE (AAS ). (2)相等, 平行.巩固练习1.已知,如图,AB ∥CD ,AF ∥DE ,AF =DE ,且BE =2,BC =10,则EF =________.321FE BCA D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例题精讲例6、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答案】(1)全等,“AAS”;(2)全等,“AAS”;(3)全等,“SAS”;(4)全等,“HL”.例7、如图,BD,CE分别是ΔABC的高,且BE=CD,求证:RtΔBEC≌RtΔCDB.【解答】证明:∵BD,CE分别是ΔABC的高,∴∠BEC=∠CDB=90∘,在RtΔBEC和RtΔCDB中,{BC=BCBE=CD,∴RtΔBEC≅RtΔCDB(HL).巩固练习1.如图 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答案】证明:在Rt△ABD与Rt△ACE中∴Rt△ABD≌Rt△ACE(AAS)∴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Rt△ADF与Rt△AEF中∴Rt△ADF≌Rt△AEF(HL)∴∠DAF=∠E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F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1.如图,△ABC≌△ECD,AB和EC是对应边,C和D是对应顶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AB=CEB. ∠A=∠EC. AC=DED. ∠B=∠D【答案】D2. 如图,△ABC ≌△BAD ,A 和B ,C 和D 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 =6,AC =4,BC =5,则AD 的长为( )A. 4cmB. 5cmC. 6cmD. 以上都不对【答案】B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②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若△ABC ≌△DEF ,△DEF ≌△MNP ,△ABC ≌△MNP.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4.如图,将两根钢条'AA ,'BB 的中点O 连在一起,使'AA ,'BB 可以绕着点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 的长等于内槽宽AB ,那么判定△OAB ≌△''OA B 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答案】A5. 如图,已知AB ⊥BD 于B ,ED ⊥BD 于D ,AB =CD ,BC =ED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cm cm cmA.EC⊥ACB.EC=ACC.ED +AB =DBD.DC =CB【答案】D6. 在△ABC和△DEF中(1)AB=DE;(2)BC=EF;(3)AC=DF;(4)∠A=∠D;(5)∠B=∠E;(6)∠C=∠F从这六个条件中选取三个条件可判定△ABC与△DEF全等的方法共有____种.【答案】13;【解析】ASA类型3种,AAS类型6种,SAS类型3种,SSS类型一种,共13种.7.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C,在条件①AB=AC,②AD=AE,③BE=CD,④∠AEB=∠ADC 中,不能使△ABE≌△ACD的是_______.(填序号)【答案】④【解析】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8.在Rt△ABC,∠ACB=90∘,AC=BC,分别过A、B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求证:△AMC≌△CNB;【解答】(1)证明:∵AM⊥l,BN⊥l,∠ACB=90∘∴∠AMC=∠ACB=∠BNC=90∘,∴∠MAC+∠MCA=90∘,∠MCA+∠NCB=180∘−90∘=90∘,∴∠MAC=∠NCB在△AMC和△CNB中,{∠AMC=∠BNC ∠MAC=∠NCB AC=BC∴△AMC≌△CNB(AAS)课后巩固1.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2.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重难点突破课外机构补习优秀资料【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2.(2015春•平顶山期末)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 SA C.A AS D.SSS3.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 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的中点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6.在△ABC 与△DEF 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 =DE ,BC =EF ,AC =DF ;(2)AB =DE ,∠B=∠E,BC =EF ;(3)∠B=∠E,BC =EF ,∠C=∠F;(4)AB =DE ,AC =DF ,∠B=∠E.其中,能使△ABC≌△DEF 的条件共有( )组.A .1组B .2组C .3组D .4组7. 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 相等B.不相等C.互补D.相等或互补8. △ABC 中,∠BAC =90° AD ⊥BC ,AE 平分∠BAC ,∠B =2∠C ,∠DAE 的度数是( )A.45°B.20°C.、30°D.15°二.填空题9.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 △ABC 和△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 =AD ;②∠BAC =∠DAC ;③BC =DC .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平分∠BAC ,CD=2cm ,则BD 的长是 .12. 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13. 如右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4.(2016秋•扬中市月考)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15.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6.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DE⊥AB于E.若AB=20cm,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已知:如图,CB=DE,∠B=∠E,∠BAE=∠CAD.求证:∠ACD=∠ADC.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 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 于D.求证: AC=AD19.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BD=CD.求证:BE=CF.20.(2015•北京校级模拟)感受理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自主学习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学以致用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C=AC-AE=5-2=3;2. 【答案】D;【解析】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B′=OB,C′D′=CD,∴△OCD≌△O′C′D′(SSS).故选D.3. 【答案】D;【解析】∵∠B=∠DEF ,AB=DE ,∴添加∠A=∠D ,利用ASA 可得△ABC ≌△DEF ; ∴添加BC=EF ,利用SAS 可得△ABC ≌△DEF ;∴添加∠ACB=∠F ,利用AAS 可得△ABC ≌△DEF ;故选D .4. 【答案】D ;【解析】A 项应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 项如果腰不相等不能证明全等;C 项直角三角形至少要有一边相等.5. 【答案】D ;【解析】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6. 【答案】C ;【解析】(1)(2)(3)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7. 【答案】A ;【解析】高线可以看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进而用HL 定理判定全等.8.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B =∠DAC =60°,∠C =30°,所以∠DAE =60°-45°=15°.二.填空题9. 【答案】10,16;【解析】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10.【答案】①②③;11.【答案】4cm ;【解析】解:∵∠C=90°,∠B=30°,∴∠BAC=90°﹣30°=60°,∵AD 平分∠CAB ,∴∠CAD=∠BAD=×60°=30°,∴AD=2CD=2×2=4cm ,又∵∠B=∠ABD=30°,∴AD=BD=4cm .故答案为:4cm.12.【答案】①③【解析】②不正确是因为存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与某一个三角形不全等的情况.13.【答案】ab 21; 【解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D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CD =b ,所以△ADB 的面积为ab 21. 14.【答案】AB=CD ;AD=BC【解析】(1)若以“SAS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B=CD ;△ABC ≌△CDA (SAS );(2)若以“HL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D=BC ;Rt △ABC ≌Rt △CDA (HL ).15.【答案】45°;【解析】Rt △BDH ≌Rt △ADC ,BD =AD.16.【答案】20cm ;【解析】BC =AC =AE ,△DBE 的周长等于AB.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BAE =∠CAD ,∴∠BAE -∠CAE =∠CAD -∠CAE ,即∠BAC =∠EAD .在△ABC 和△AED 中,BAC EAD B E BC ED ∠∠⎧⎪∠∠⎨⎪⎩=,=,=, ∴△ABC ≌△AED . (AAS )∴AC =AD .∴∠ACD =∠ADC .18.【解析】证明:∵AC⊥BC,CE⊥AB∴∠CAB +∠1=∠CAB +∠3=90°,∴∠1=∠3又∵FD∥BC∴∠2=∠3,∴∠1=∠2在△CAF 与△DAF 中CAF=DAF 1=2AF=AF ∠∠⎧⎪∠∠⎨⎪⎩∴△CAF 与△DAF (AAS )∴AC =AD.19.【解析】证明:∵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已知)∴DE=D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又∵BD=CD∴△BDE ≌△CDF (HL )∴BE=CF20.【解析】解:感受理解EF=FD .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BCA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DAC=∠ECA ,∠BAD=∠BCE ,∴FA=FC .∴在△EFA 和△DFC 中,,∴△EFA ≌△DFC ,∴EF=FD;学以致用:证明:如图1,在AC上截取AG=AE,连接FG.∵AD是∠BAC的平分线,∴∠1=∠2,在△AEF和△AGF中,,∴△AEF≌△AGF(SAS),∴∠AFE=∠AFG,FE=FG,∵∠B=60°,∴∠BAC+∠ACB=180°﹣60°=12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2=∠BAC,∠3=∠ACB,∴∠2+∠3=(∠BAC+∠ACB)=×120°=60°,∴∠AFE=∠CFD=∠AFG=60°.∴∠CFG=180°﹣∠AFG﹣∠CFD=180°﹣60°﹣60°=60°,∴∠CFG=∠CFD,∵CE是∠BCA的平分线,∴∠3=∠4,在△CFG和△CFD中,,∴△CFG≌△CFD(ASA),∴FG=FD,∴FE=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