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的方法。

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岩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认知。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名词解释:岩石:由矿物质构成的固态地壳物质。

标本:用于检视、研究和展示的岩石样品。

矿物:自然界中固态的无机物质。

2.基础知识:岩石的分类:(1)火成岩: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化物质凝固而成。

例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经历变化而形成的。

例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3)沉积岩:由沉积物质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例如,砂岩、石灰岩等。

3.识别方法:(1)观察颜色和质地。

(2)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状和结构。

(3)进行酸碱偏振光实验。

4.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环境:火成岩:由于地壳上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

沉积岩:由于沉积物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地理环境对岩石的形成和类型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一个岩石标本,引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岩石?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操作与实验(15分钟)(1)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岩石标本和显微镜。

(2)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标本的颜色和质地。

(3)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标本中的矿物颗粒,并记录下来。

3.知识讲解与巩固(20分钟)(1)教师讲解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区别。

(2)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并归类。

4.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岩石,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岩石的形成过程感到困惑,这成为了他们理解的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实物模型等,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
此外,学生在描述岩石特征时,术语使用不够准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专业术语的讲解和训练还不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特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岩石的分类: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图表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常见岩石的识别:学会识别花岗岩、砂岩、板岩、大理石等常见岩石,并能描述其特征。教师应提供岩石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辨别和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岩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联系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这表明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岩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岩石的分类、常见岩石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岩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岩石的分类和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第三课则更深入地让学生分析构成岩石的颗粒即岩石构成岩石的矿物。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对页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二是怎样识别岩石。

要求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岩石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岩石的显著特征,并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岩石资料来识别岩石,最后验证自己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科学概念方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部分对岩石的了解,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知道需要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如何比较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特征,知道岩石在颜色、花纹、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

科学探究方面:通过近两年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观察、描述、交流能力;已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特别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能具有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三种岩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增强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的特点。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各一份。

2.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岩石切片等。

3.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岩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岩石,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各种岩石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岩石的形成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岩石的认识。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第二节《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第二节《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4.强化区域认知与评价:使学生能够结合本地区岩石分布情况,进行区域认知和评价,提升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5.增进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本节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新时代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树立:学生可能对人地关系、资源保护等方面缺乏深刻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的石头和岩石?”比如,我们常见的河边的鹅卵石、建筑用的花岗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岩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是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岩石的种类繁多,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雕塑、地质勘探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岩石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石材。
3.岩石与生活的联系:探讨岩石在建筑、雕塑、工艺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岩石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学会使用放大镜、地质锤等工具,观察岩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要描述。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引言: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用途。

一、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 描述它们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火成岩a. 形成过程: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 特征:晶粒细致、均匀、颜色多为灰白、黑色;c. 用途:火成岩中的花岗岩、玄武岩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和地质工程中;d.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展示,学生观察并描述火成岩的形态和质地。

2. 沉积岩a. 形成过程:由岩石颗粒经过风、水、冰等作用搬运沉积产生;b. 特征:层状分布,颜色多样,常含化石;c. 用途:石灰石用于建筑、水泥和肥料制造,煤炭是化石燃料;d. 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沉积岩,用实物和图片比较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3. 变质岩a. 形成过程:原有岩石受高压、高温等变质作用改变而形成;b. 特征:变质岩的颗粒重新排列,晶粒较大,颜色多样;c. 用途:大理石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板岩可制成屋顶瓦片;d.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对比变质岩和其他岩石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块岩石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并启发学生思考岩石的特征。

2. 火成岩的认识:a. 展示火成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火成岩的形态、质地等特征。

b.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并讨论各自带来的火成岩实物,分享观察结果。

c. 概念巩固: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火成岩的理解,并总结形成过程和用途。

3. 沉积岩的认识:a. 展示不同类型的沉积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各类沉积岩中的化石,解释化石对认识过去生物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一)本单元内容概述:本课属于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单元。

本单元围绕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展开。

本单元内容包括:1.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有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

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构成。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3.岩石的组成。

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

4.观察、描述矿物(一、二)物体有不同的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等。

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

(二)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中卫市城乡结合部,四年级共有5个班,每班人数在60人左右。

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推测能力,学会了基本的搜集、整理方法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探索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科学课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学生人数多,给实验操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分组实验:分成每组10人,每班在6组,这样,每组人数多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有依赖思想难免偷懒,不能主动参与实验;如果分成6人一组,这需要开10组实验,给教师实验指导、组织调控课堂带来很多问题。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及其形成过程是学习地质学的重要一环。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与思考相统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岩石的知识。

一、岩石分类探究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并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样本。

2. 观察与比较将收集到的岩石样本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3. 探索特殊岩石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特殊的岩石样本,例如变质岩和沉积岩,帮助学生发现其不同之处,并理解其形成过程。

4. 实验室测试利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等实验室设备,让学生通过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和化学特性,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分类与特征。

二、岩石的形成过程演示1. 模拟火山爆发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到火山岩的形成过程。

2. 模拟压力和温度变化通过小型试验装置,模拟岩石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让学生理解变质岩形成的原理。

3. 沉积岩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沉积作用的实验,通过堆积不同颗粒大小的材料,观察其变化,从而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三、岩石的应用与保护1. 岩石用途的探索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在建筑、雕塑、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

2. 岩石保护意识培养组织学生参观岩石保护区或采矿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岩石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珍贵的地质资源。

3. 岩石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利用岩石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结语:通过以上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及其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岩石教学设计有所启发,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杭州2022-2023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杭州2022-2023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分工要求。

③学生思考岩石观察记录表中的学习要求,思考怎样去观察,如何完成。

(2分钟)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观察岩石化石标本实验盒中的花岗、砂岩、大理岩,按下列要求和步骤观察,并展开讨论,完成岩石观察记录表。

(15分钟)
①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条纹,层次,是否有半点、小孔。

②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
看出是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
吗?
③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
❹用手电筒照射这三种岩石,看一看它们有没有光泽。

(5)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3)小组展示交流。

(8分钟)
2.小组合作,自主完成以上学习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3.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1)【呈现】随机选取一或二个小组成果展示汇报。

4.查看报表,达成测评,并指导点拨。

【呈现】选择题
(1).用铜钥匙刻划岩石,不能刻画出痕迹,但用钢钉可以划出划痕,我们可以判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2课第 1课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到处都有岩石。

对于岩石他们有许多问题,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本课是通过对花岗岩、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本课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观察的方法学生应该可以掌握,但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生活中的岩石进行识别还有点困难,因此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形成对岩石进行初步识别的概念。

学情分析:岩石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能见到岩石,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

但是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是非常浅显和表面的,对于岩石的特征没有形成清晰的科学的认识。

本课主要抓住学生对于岩石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岩石的奥秘,从而获得探究的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验经验和科学水平进行教学设计。

经历探索六种常见岩石的特征过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岩石的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知识,让孩子们在充满好奇的石头世界中充分展开科学地研究科学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对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石、花岗岩外表特征的感知,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探究岩石的物理性质。

例如用眼睛观察岩石的层次,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等方法归纳整理出各种岩石的特点,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第2-4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岩石展开。

本课是研究岩石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对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课开始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共有三个活动:1.引导学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们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3.根据探究中记录的表格,总结归纳出三种岩石的特征,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和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岩石的结构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岩石。

在上一课的学习后,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观察岩石还有一些更细致、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但也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相信学生已经能区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但对于完成岩石特征知识的迁移,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思维]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探究实践]借助感官和简单工具,由浅入深地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科学的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在观察岩石的过程中,保持对岩石的探究热情,意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让学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岩石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2.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岩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准备岩石分类图示和资料。

3. 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岩石,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 讲解岩石的基本知识:介绍岩石的定义、分类和形成过程。

3. 观察岩石样本: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描述其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6.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岩石标本,增强实践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岩石,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岩石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岩石之间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岩石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和地质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地质考察,亲身体验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3. 引导学生进行岩石采集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也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岩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分类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岩石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岩石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辨别并区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地壳的组成,强调岩石的重要性。

-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地壳结构知识,引出岩石的定义。

- 分类介绍岩石的三大类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火成岩-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火成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3.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如砂岩、石灰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沉积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4. 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变质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三、教学活动1. 观察岩石标本- 提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其颗粒质地、颜色等特点。

- 学生自由讨论,尝试分类和描述这些岩石。

2. 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到周边的山脉、河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 学生观察和采集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回到教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描述。

3. 制作岩石模型- 提供黏土和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制作不同种类的岩石模型。

- 学生通过塑造和上色,加深对不同岩石特点的理解。

4. 团队竞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出题形式可以是辨认岩石标本、描述岩石特征等。

-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报道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的文章,可以包括观察到的实例和自己的见解。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第一章:岩石概述1.1 岩石的定义与分类1.2 岩石的形成与变化1.3 岩石的重要性第二章:沉积岩2.1 沉积岩的定义与特征2.2 沉积岩的分类与实例2.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三章:火成岩3.1 火成岩的定义与特征3.2 火成岩的分类与实例3.3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第四章:变质岩4.1 变质岩的定义与特征4.2 变质岩的分类与实例4.3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第五章:常见岩石鉴赏5.1 鉴赏方法与技巧5.2 我国著名岩石景点介绍5.3 岩石收藏与保护第六章:岩浆岩6.1 岩浆岩的定义与特征6.2 岩浆岩的分类与实例6.3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第七章:火山岩7.1 火山岩的定义与特征7.2 火山岩的分类与实例7.3 火山岩的形成过程第八章:侵入岩8.1 侵入岩的定义与特征8.2 侵入岩的分类与实例8.3 侵入岩的形成过程第九章:碳酸盐岩9.1 碳酸盐岩的定义与特征9.2 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实例9.3 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第十章:金属矿床岩石10.1 金属矿床岩石的定义与特征10.2 金属矿床岩石的分类与实例10.3 金属矿床岩石的形成过程第十一章:沉积岩的生态环境与应用11.1 沉积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1.2 沉积岩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11.3 沉积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火成岩的地质意义12.1 火成岩与地壳构造的关系12.2 火成岩与地质事件的研究12.3 火成岩在地学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变质岩的形成与改造13.1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与过程13.2 变质岩的地质意义13.3 变质岩的应用与价值第十四章:岩石的风化与侵蚀14.1 岩石风化的类型与过程14.2 岩石侵蚀的作用与影响14.3 岩石风化与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十五章:岩石的科学考察与研究15.1 岩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15.2 岩石科学考察的实践案例15.3 岩石研究的未来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岩石的定义与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质单元,根据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区分各种岩石,并了解它们形成的过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各种岩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岩石的图片和实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的图片和实物,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材料,如显微镜、岩石样本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岩石?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奥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岩石的特征。

例如,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样本,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纹理等。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帮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不同的岩石。

3. 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2.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 石英岩、花岗岩、页岩等常见岩石的特点和用途4.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不同的岩石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物展示: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岩石的外观特点。

2. 互动式进修:设计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进修效果。

3. 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岩石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观点和分类。

2. 进修:分别介绍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常见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岩石的颜色、硬度等特点,用简单方法鉴别不同岩石。

4.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加深对岩石的理解。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对岩石的认识。

五、教学评判1. 设计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岩石的理解水平。

2. 观察实验评判:评判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

3. 教室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教室互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或矿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2.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提供相关书籍、资料,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和探索。

3. 设计岩石展览: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岩石,并设计岩石展览,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岩石,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对地质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进修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2021年新版】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2021年新版】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利用感官与工具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使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榔头、钳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观察前,明晰观察方法。

(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更细致地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①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条纹、层次,是否有斑点、小孔。

②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③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④用手电筒照射这三种岩石,看一看它们有没有光泽。

⑤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⑥矿物的硬度。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3)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观察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了更细致的观察岩石,我们可以利用什么工具?(2)为了更细致的区别岩石,我们可以从哪些观察角度入手做区分认识?(3)怎么判断岩石是由一种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3.观察后,汇报交流结果。

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方法: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粗细;用手电筒照射光泽;用小刀、铜钥匙观察软硬。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增强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师准备几种常见的岩石样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和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物质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岩石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观特点。

然后,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岩石的分类图解,让学生了解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硬度和颜色,巩固对岩石特点的认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汉阳区建港小学项雯【教材解读】《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而本节课则是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一个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另一个是怎样识别岩石。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对六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从中了解岩石的构造,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第二个活动则是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材共提供了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岩石的种类,初步了解地质学家利用岩石颗粒大小、结构的不同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

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栏目中最后一项是填写岩石的名称,它需要学生在识别岩石特点后再给出其名称,因此,这两个科学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1、关于选择岩石材料的问题。

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七种岩石,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部分材料呢?2、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有的雷同,也有的不便操作,需要再斟酌。

如:(1)《岩石观察记录表》中“岩石颜色”和“颗粒的颜色”的雷同。

(2)岩石的气孔和生物痕迹学生并不容易发现。

特别是生物痕迹,教材中提到的岩石虽然有一部分是沉积岩,但其中并没有生物痕迹;而气孔用一般的放大镜不容易看到。

这两个特征如何观察?(3)关于用岩石相互敲击听声音的问题,我做过一些尝试,敲击后的确会有声音发出,但这些声音的区别并不明显,也很难准确表述。

(4)对颗粒结构的理解。

“颗粒结构”在《教师用书》中是用“紧密”和“松散”进行描述的,代表着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如何确定什么情况下是紧密,什么情况下是松散呢?学生很难判断。

(5)观察滴稀盐酸后的反应问题,由于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容易产生岐义(滴稀盐酸后岩石颜色有变化或者岩石有打湿的现象),与“冒泡”与“不冒泡”这一结果相左。

(6)表格的最后一项是要求填写岩石种类问题,而实际上是要学生给岩石命名,我以为不妥。

3、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教材通过岩石学家研究的流程图来予以说明,这个流程图有各种图示和多方向的箭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看懂。

【设计说明】根据教材提供的两个实验活动,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形成其教学思路。

一、开课。

采用“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从上节课学到的利用感官观察引入到这节课的利用工具观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主要从了解各项观察内容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这两个部分展开教学。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教师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并介绍表格中各项观察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对照着《岩石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记录。

本课中的观察内容有很多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内容,如:层理、气孔、颗粒结构等等。

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去猜,不如由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相授。

课件中将岩石的这些特点用图片和声音行了展示和说明,浅显易懂,同时还提供了一段自制的录像,将使用稀盐酸的步骤清楚地进行了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

表格的内容根据之前提出的困惑做了如下设计:(1)在观察岩石这项活动中,我把六种岩石压缩到四种岩石,去掉了砂岩和板岩,增加了砾岩。

这五种岩石是从许多常见的岩石中挑选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征.如:大理岩和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有较剧烈的反应;砾岩的颗粒非常粗;页岩有非常明显的层理结构等等。

板岩敲击出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清脆,而砂岩各方面特点都不是太突出,让学生按照“确定观察步骤-选取工具-细致地观察-做好记录”的步骤有条理地观察岩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观察任务。

(2)对表格里的观察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将“颜色”与“颗粒颜色”合并为“岩石的颜色”;去掉“气孔”和“生物痕迹”这两个不易观察的内容;由于“颗粒结构”这个词很难理解,故去掉“颗粒结构”;增加“用铁钉刻软硬”的内容;由于敲击所产生的声音区别不明显,很难用语言描述,去掉了“敲击听声音”这一项;在“滴稀盐酸后的反应”中增加了“冒气泡”和“不冒气泡”这两个选项,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录;将“岩石种类”改成“岩石名称”,使之更加准确。

(见下图)岩石观察记录表第实验小组2、学生分组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夹子等工具,学生在组内通过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工具对五种常见岩石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从查阅资料和通过岩石学家介绍的方法进行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识别。

观察活动结束后,借助课件出示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根据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岩石特点,你能判断它们是其中的哪一种岩石吗?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岩石观察记录表》的最后栏目的填写,并在全班进行反馈与交流。

花岗岩和大理岩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识别,而另外三种岩石(砾岩、页岩和石灰岩)的识别容易出现分岐,我设想在反馈与交流中让学生有冲突,并针对这些冲突来陈述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取新知。

2、通过颗粒大小与结构进行识别。

出示地质学家常用的一种辨认岩石种类的方法——用颗粒大小与结构来识别岩石。

看懂流程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进行的。

流程图中箭头非常多,而且图示与方向都很复杂,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

如果单单把这张图展示给学生,很难达到准确识别岩石的目标。

于是,我把流程图进行了处理(见教学设计),让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

这样设计并不是否定流程图的作用,因为学生学会认识流程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之前他们很少接触,这节课也并没有时间从头学起,所以只能简化这张图,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慢慢地学习如何认识和使用流程图,让它成为我们学习上的有利工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5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砾岩、夹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铁钉、盘子、水槽、抹布。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感官来观察岩石,还给它们分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板书课题)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1)引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常见的岩石,每块岩石上都编了号,各组里相同编号的岩石是同一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时,一般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出示表格)。

(2)师简介表格中各项观察内容,同时用课件进行补充说明,重点介绍:层理、斑点、条纹、颗粒大小、使用稀盐酸的方法。

强调:我们一般把滴稀盐酸的实验放在观察活动的最后一步。

(3)上次课我们已经学过用感官直接观察岩石,比如说用眼睛看、用手摸等方法,可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工具来辅助。

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放大镜等工具,大家可以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1、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五种岩石的基本特点,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哪种岩石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份有关岩石的资料,这份资料中向我们罗列了七种岩石的特点。

(出示课件)2、提问:你能借助这份资料提供的信息,联系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岩石特点,判断出这五种岩石是什么岩石吗?我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最后一项。

4、全班交流。

(1)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全班评议交流,将有争议的结论进行板书。

(3)各组针对有争议的结论说出自己小组的理由。

(4)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形成统一的认识。

5、通过岩石颗粒大小及结构识别岩石通过对照资料,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5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的过程中还经常通过岩石颗粒的粗细程度来进一步鉴别岩石。

(课件出示颗粒鉴别图,以花岗岩为例说明)粗粒→砾岩松散→砂岩颗粒大小较粗多种颜色→花岗岩紧密晶莹、滴稀盐酸冒泡→大理岩滴稀盐酸冒泡→石灰岩细粒多孔→浮石有层理→页岩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关于岩石的什么知识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岩石。

【教学反思】刚接触到《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时,给我的感受就是这课很难上。

石头本身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观察岩石的特点在众多科学实验中也属于比较枯燥的一类。

如何在这种平淡的课中上出闪光点?如何将枯燥的实验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碰撞出火花?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一一解决的问题。

第一次着手备课,我尽量地忠于教材,按照教材所列的活动精心安排,岩石选取了六种,分别是花岗岩、板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石灰岩,其中,花岗岩有斑点、板岩有层理、声音清脆、页岩有层理、大理岩和石灰岩遇稀盐酸会冒泡、砂岩像很多沙黏在一起。

互相有共性,也有自己独有的特性。

同时准备了课件解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名词,如: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生物痕迹、颗粒等等。

也精心调制了稀盐酸,使其腐蚀性降到最低,又能达到使岩石冒泡的实验效果。

还把教材的文字资料和图全放到课件里进行展示。

所有的教具和学具全准备妥当后,我信心满满地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结果这次试教我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才上完。

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到最后我连提问的劲头都没有了,学生也十分疲惫。

问题到底出在哪?经过反思和总结后,我开始重新整理思路。

首先,第一个活动用时过长,学生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是15分钟、然后进行反馈时是分组反馈的,学生照着记录单念出自己的结论,内容很多。

其他组的同学一开始还很认真听,多了后,就没有这个耐心听下去了,也很难从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这部分时间也很长,课堂完全没有激情,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开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