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家庭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协调性解析——基于CHIP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金融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金融排斥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家庭无法充分享受金融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的普惠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家庭的金融知识状况及其与金融排斥的关系,以期为提高金融普及率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中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同时分析金融排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剖析金融知识与金融排斥的内在联系,本研究期望揭示金融知识对减少金融排斥、促进金融普惠的重要作用,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首先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排斥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通过对CHFS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将详细描述中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排斥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知识与金融排斥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他可能影响金融排斥的因素。

本文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金融排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日益多样化,金融排斥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进行实证研究。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将从金融排斥的定义、测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金融知识在金融排斥中的角色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关于金融排斥的定义和测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金融排斥通常指的是个体或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以合适的方式和价格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保险和支付等。

在测量方法上,多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通过构建金融排斥指数来量化评估金融排斥程度。

背景风险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影响--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背景风险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影响--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背景风险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影响--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张兵;赵雪蕊【摘要】In this paper,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classical portfolio theory, the author made a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risk assets allocation, which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in the labor income risk,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ommercial an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prospective of background risk. He used the CHFS data from th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mak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labor income risk of family financial managers played the reverse role in hold percentage of financial risks assets. On the contrary, physical condition and health secure level played the positive role. Commercial an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showed the performance of Crowding Effect on the risk financial assets. Furthermore, the wealth and income effects existed in family risk asset allocation obviously, credit constraints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s were not obvious.%以经典资产组合理论为延伸,探讨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着重基于背景风险的视角,分析劳动收入风险、健康状况、商业及房产投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土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土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本次演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土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但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CHIP数据只涵盖了部分地区和家庭,可能存在一定的 抽样误差。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更多的微观数据,以更全面地了解失地农民的 就业和福利状况。
其次,本次演示未考虑到土地征收后的社会发展状况,如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就业培训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的作用, 为政策制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机会、工 资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土地征收会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 提高工资水平,但也有研究指出土地征收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收入水平下降。 此外,关于土地征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现有研究尚不多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CHIP数据是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包 含了大量失地农民家庭的信息。通过筛选、匹配与变量计算,本次演示将对这些 家庭的就业和福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土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 响。一些学者认为,土地征收使得农户失去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导致就业机会减 少、收入下降,从而对农户的福利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土地 征收虽然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它也为农户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 源,对农户的福利状况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理论分析, 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机械,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2、降低生产成本: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 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 而提高生活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差异化分析——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差异化分析——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差异化分析——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差异化分析——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进行差异化分析。

首先,我们从资产配置比例、风险偏好和金融知识水平等方面比较了城乡居民家庭的差异。

然后,通过对城乡居民家庭的测度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的差异化原因。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均衡发展。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逐渐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城乡居民的差异化特点,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的差异化分析,有助于了解城乡居民的金融行为和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数据描述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该数据覆盖了我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城乡居民家庭,包含了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信息。

我们从2014年的数据中选取了一部分样本,并对城乡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差异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居民家庭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于股票、基金和房地产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家庭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于存款和贷款等较为保守的金融产品,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

这说明了城乡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差异除了资产配置比例的差异外,城乡居民家庭的风险偏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调查数据,城市居民家庭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追求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而农村居民家庭更注重保值增值,对风险较为敏感。

信任度、人力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

信任度、人力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

信任度、人力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作者:李琳逯进陈阳来源:《金融理论探索》2018年第01期摘要:基于2013年CHIP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并应用系统耦合模型,从家庭微观视角全面解析了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特征。

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都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状态,且绝对水平较低,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整体上呈现由东到西递减态势。

第二,家庭的脑力素质水平越高,对外部的信任度越低,则其金融资产配置越合理。

第三,总体看,家庭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对三系统耦合度的影响大于信任度对三系统耦合度的影响,人力资本对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任度;人力资本;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系统耦合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8)01-0014-10DOI:10.19631/ki.css.2018.01.003Abstract:Based on CHIP’s household survey data i n 2013, the paper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systemic coupling model and mad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ive features of degree of trust, human capital and the rationality of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se provinces is imbalanced and remains at an absolute low level. Second, the higher level of mental quality of the familyis, the lower level degree of trust they have in the outside, the mor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they have. Third, in general,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o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ree systems is greater than the influence of trust degree on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ree systems. Human capita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ationality of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Key words: trust; human capital; family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systemic coupling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逐步推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潜力得以强力释放,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进而在短时间内促使家庭财富总量持续上升。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居民金融知识的日益丰富和家庭金融资产的快速积累,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心如何在日趋复杂的金融活动中做出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选择。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能够反映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情况,居民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活动将有力地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如果一个家庭不了解基础的金融知识,往往要为其做出的短期或长期金融决策的后果付出昂贵的代价。

因此,研究如何进行家庭金融资产的有效配置变的非常重要,本文以金融素养为探寻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切入点,对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试图达到帮助居民改善家庭金融决策的效果。

本文根据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把家庭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的不同划分为无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金融资产。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造金融素养这一虚拟变量,并对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不同风险类型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的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家庭资产配置的话题。

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研究的基础,通过梳理有关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资产的相关文献,认识到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三部分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资产的理论分析,这部分主要对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得出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第四部分数据描述与统计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核心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的选取方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简要说明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并主要对比了不同年龄段和城乡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情况。

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研究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研究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3、促进城乡教育交流。通过开展城乡学生交流、城乡教师交流等活动,加 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互动和合作。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学生接触城市教育的机会, 还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确保城乡居民在就业 方面得到公平待遇。同时,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和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实证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城 市居民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学条件,农村 则相对匮乏。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农村居民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进而影 响了其未来收益。
然而,本次演示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CHIP数据的时间跨度较 短,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其次,本次演示 主要了教育回报率的差异,而未考虑到教育投资的成本问题以及个人选择接受教 育的决策过程。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教育投资成本及个人教育决策方面, 以期为缩小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提供更为全面的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教育回报率是指通过教育投资所获得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国内外学者针对 教育回报率开展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回报率均较高。然而, 对于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为本次演示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次演示采用了 CHIP数据,该数据涵盖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教育、健 康等多方面信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首先,以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小时工资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然后,以 城乡虚拟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为自变量,以上述回归残差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收入、幸福与城乡差别——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入、幸福与城乡差别——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究方向 :福利经济学。
基金 项 目: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 :1 5 B J Y1 1 2 ;湖南省教 育厅科研 项 目,项 目编 号 :1 5 C 0 2 1 8 ;上 海财经 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 :C X J J - 2 0 1 5 - 3 6 3 。
总第 4 7 5期
对 收入 。收入差距对 幸福感 的影 响 , 目前还没有得
因此 ,人们在反 思 中逐渐意识 到 ,发展经 济只是手
段 ,实现 民生 的幸福才是终极 目的。 经济学对幸 福感 的持续关 注 ,源于 E a s t e r l i n的
到一 致 的结 论 。李 军 ( 2 0 0 3 )认 为 收 入 差距 扩 大
实却并 非如此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持续 快速
增长 ,人 民群众 的收入水平不 断提高 ,但居 民的幸
福感并 没有 明显 的上升 ,相反 ,还 出现 了下 降的趋
势 ,呈 现 出令 人 担 忧 的 “ 无 幸 福 增 长 ” 格 局… 。
C a r b i n e l l( 2 0 0 5 ) 、贺京 同 等 ( 2 0 1 4 ) ¨ 。 。 的 研 究 发现 ,与绝对 收入相 比,人们 的幸 福感更取决 于相
会产 生许多 问题 ,比如降低社会 消费倾 向 ,导致 消
开创性 研究 。经济增长带来 收入水平 的上升 ,但 不一定 会 导致 幸 福 感 的提 升 。在 收入 达 到 某 一 点 之前 ,幸福感 随着收入 的增加 而提升 ,但 是 ,超过
该 点 以 后 ,这 种 关 系 不 再 明 显 ,这 就 是 著 名 的
费需 求不足 ,影 响经济增长 ,引起 社会不满 ,影 响 社会 稳定 ,收 入差 距 扩大 是 造 成居 民幸 福感 降低 的主要 原 因 。但 K n i g h t( 2 0 斯 特林 悖 论 ” 。在 收入 与 幸福 感 的关 系上 ,经

我国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特征的实证分析r——基于2013年CHIP调研数据

我国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特征的实证分析r——基于2013年CHIP调研数据

我国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特征的实证分析r——基于2013年
CHIP调研数据
蒋志强;刘畅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16(027)021
【摘要】基于CHIP2013中15省9940户农户调研数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资金借贷需求比较旺盛,民间金融在解决农户资金借贷需求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农户资金借贷排斥方面,主观认识偏差、不了解信贷申请程序以及认为利息较高是导致农户排斥正规信贷的主要原因;认为亲戚或朋友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借钱以及碍于情面等方面是排斥民间借贷产生的重要原因.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蒋志强;刘畅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F323.9
【相关文献】
1.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 CHIPS 8000农户数据 [J], 胡霞;丁浩
2.我国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r——基于CHIP2013数据 [J], 蒋志
强;刘畅
3.农户耕地生态补偿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河南南阳农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马文博; 陈昱
4.地形对农户就业的影响
——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付红雪;付雪娇;闵园园
5.宅基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郭贯成;韩小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信任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基于CHFS2015数据的证据

社会信任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基于CHFS2015数据的证据

摘要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决策是近年来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而股票,作为一类重要的资产,在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互联网与金融有机结合、和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与推广的环境下,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开始扮演起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传统理论对家庭参与股市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家庭财富、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特征上,对社会文化方面影响因素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而社会信任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任,作为投资者主观感受的一种体现,对于其投资决策行为一直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因此,研究社会信任对于家庭股市参与行为的作用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启发。

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本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 CHFS ) 2015年的数据,通过建立了一个两资产均值-方差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推导提出假说,使用OLS与Tobit模型,并通过引入2000年地区超生率的指标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了以下发现: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家庭参与股市投资的可能性与程度将会越大;年龄、婚姻状况、户口、金融教育和风险态度等因素都对家庭股市参与行为有影响;而家庭对风险的偏好水平会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与家庭股市参与之间的敏感性。

在风险偏好较高的群体中,信任对于家庭股市参与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社会信任;股市参与;风险偏好ABSTRACTFamily financial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is one of the hot areas of financi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Stocks, as an important class of assets, have begun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ousehold asset alloc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finance, and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of fintech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he more critical role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alysis of family particip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wealth, education, age, gender, etc.,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social tru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ulture. Trust, as an embodiment of investors' subjective feelings,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ole of social trust in family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nd it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uture financial market.This paper uses the 2015 data from th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enter (CHFS)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establish a two-asset mean-variance optimization model, propose a hypothesis through model derivation, use OLS and Tobit models, and introduce the 2000 regional super-birth The index of the rate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of social trust addresses the endogenous problem, an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re obtaine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al trust,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and degree of family participation in stock market investment; age, marital statu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risk Factors such as attitudes have an impact on househol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and the family's level of risk appetite affects the sensitivity between the level of social trust and househol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groups with higher risk appetite, the impact of trust on househol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Key words: Social Trust;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Risk Preferenc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引言 (4)1.1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研究内容与框架 (6)1.3创新及不足之处 (8)2文献综述 (10)2.1国内外宏观层面 (10)2.2国内外微观层面 (11)2.3文献评论 (12)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3)3.1两资产均值-方差理论模型 (13)3.2理论模型的推导与分析 (14)3.3研究假说 (15)4研究设计与数据 (16)4.1 计量模型的设计 (16)4.2数据来源与变量构造 (16)4.3描述性统计 (20)5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22)5.1 社会信任对家庭股市参与的影响 (22)5.2 异质性分析 (24)5.3 稳健性检验 (25)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6.1本文结论 (31)6.2政策启示 (32)参考文献 (33)1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增长、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与推广,而同时互联网浪潮也带来大量新的应用技术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可以说是越来越“金融化”。

主观幸福感、风险异质性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主观幸福感、风险异质性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段相域【内容简介】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数据,使用Binary Probit 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正,对股票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基于家庭风险偏好分类的实证分析发现:家庭主观幸福感与储蓄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异质性,与股市参与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而在商业保险参与概率上风险异质性不显著。

指出各金融机构应与居民建立完善、高效的沟通机制,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消费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为投资者搭建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风险异质性;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主观幸福感、风险异质性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家庭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的投资行为不仅反映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过去十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范围大幅增加。

然而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我国家庭普遍存在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低、结构单一、高风险资产配置比重过低等问题。

2015年CHFS 数据显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仅为12.4%,同期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为68.8%,日本为61.1%,瑞士、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均在50%以上;甘犁等(2013)[1]同样运用CHFS 数据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银行存款与现金资产合计占比高达75.7%,股票资产仅占15.5%,高风险资产配置比重远低于国外同期水平。

导致我国家庭高储蓄倾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引导家庭实现金融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本文试图从上述问题出发,剖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内在机制。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相较于过去实证文献以客观变量分析为主,本文选择以情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2)在研究方法上,考虑到主观幸福感与金融资产选择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进而产生内生性偏误。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张君慧;陈正康;马恒运;郭德玥【期刊名称】《科学决策》【年(卷),期】2022()2【摘要】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条件代际收入弹性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在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不同性别子代和不同年代出生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父代认知性社会资本仅能够提升男性子代、以及70后和90后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

此外,从代际收入流动模式来看,不管子代是从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低收入阶层,还是由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等以上收入阶层,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

【总页数】15页(P53-67)【作者】张君慧;陈正康;马恒运;郭德玥【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相关文献】1.农村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实证分析2.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r影响因素分析r——基于CHIP2013调研数据3.电子商务发展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IP2013农村居民数据的实证分析4.收入、财富与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5.教育、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居民金融知识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村居民金融知识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现有文献看,家庭在经济活动的诸多方面存在非 科学多样化的资产选择行为。 2019 年我国发布 理性行为。 根据甘犁等[1]的研究结果,当前中国 《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
家庭资产总量分布严重不均,家庭资产结构较为 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增
单一,总资产中绝大多数为非金融资产,其中住 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
二、模型与变量 本文使用的是 2013 年和 2015 年中国家庭 金 融 调 查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混合截面数据。 上述两轮中国家庭调查问 卷均设计了关于受访者金融知识等一系列问题, 为研究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 产选择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微观数据支撑。 本文 选取居住地为农村(rural=1)的家庭样本数据,同 时剔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负的样本观测值,并对 家庭人均年收入进行 Winsorize 处理[14],剔除最 大 1%和最小 1%的极端样本观测值;同时剔除存 在关键变量数据缺失或明显异常的样本,最后筛 选得出 15334 户农村家庭的有效样本。 (一)模型设定 主要采用 Probit 模型和 Tobit 模型研究农村 居民金融知识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 首 先, 用 Probit 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对家庭 参与金融资产中风险资产的影响。 Probit 模型设 定如下:
关于家庭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背景风险、家庭人口特征和其他因素如社会 互动、流动性约束、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6-14]。 投 资风险性金融资产市场要求投资者具备更丰富和 专业的金融知识。 因此,不少文献对金融知识与家 庭资产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金融知识是指 基本经济和金融概念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 其他金融技能来有效管理金融资源的能力 。 [15] Lusardi 和 Mitchell[16-18]通过系列研究,针对金融 知识的基本概念设计了一套标准的问题集,依据 利率、通货膨胀和风险分散三个维度,将金融知 识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 研究发现,诸如座 谈会等基础的金融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储蓄 的可能性和比重[19],但也正是较低水平的金融知 识和相关金融建议的缺乏导致了储蓄成为农村居 民最主要资产选择的重要原因[20]。 缺乏专业的金 融知识会降低投资者投资组合多元化的程度[21-22], 且金融知识水平较低的人投资股票的可能性明 显较低[23]。 而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能提高家庭 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并增加风险性金融资产

城乡分割与居民收入——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乡分割与居民收入——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乡分割与居民收入——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照生【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是目前收入差距问题中比较显著的一个问题,我们从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分割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实证发现:(1)在控制了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情况下,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收入高17%.(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教育对收入的影响高25%.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不同.可能原因是城镇的教育资源更优质.(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工作年限对收入的影响高4%.农村居民可能工作更不稳定,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在教育方面,完善基础教育,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和就业政策方面的倾斜的基础上逐步放开户籍制度.【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6页(P115-120)【关键词】城乡分割;居民收入;教育差距;工作稳定性【作者】管照生【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30 引言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新常态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国在1959~1978年、1979~1999年和2000~2013年间,中国经历了3次户籍制度变革。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演化至今,已经完成了人口的城乡禁锢到自由迁移,但尚未全面调整户籍背后的经济利益[1]。

由于户籍职业选择差异,农户个体的收入将会减少3.5%[2]。

拥有城镇户口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

劳动力市场的进入障碍是造成行业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除了教育、工龄和性别这些可能表征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外,社会关系网络、父亲的教育、政治身份以及城镇户籍也是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因素[4]。

运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5]。

农村社会保障发挥了收入再分配效应吗——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分析

农村社会保障发挥了收入再分配效应吗——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济44社会科学文摘 | SOCIAL SCIENCES DIGEST农村社会保障发挥了收入再分配效应吗——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分析文/吕承超 邵长花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绝对额逐渐增加,需要政府干预加以缓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较窄及政府投入力度小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证实。

社会保障收入分别占南欧、北欧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80%和40%以上。

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我国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了作用,缩小了收入差距,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农村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一)农村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机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

收入再分配是由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目标是减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农村社会保障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可以分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四个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包括风险设置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同类社会保障项目的收入再分配和保障待遇的收入再分配。

农村社会保障给付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包括个体成员之间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和代际之间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

农村社会保障筹资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包括财政筹资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和保险筹资的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

(二)农村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度方法本文采用MT指数的扩展方法来测度农村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具体公式如下:(1)其中,re 表示农村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gx 表示农村社会保障前的基尼系数,gn 表示农村社会保障后的基尼系数。

此后,Urban和Lambert提出了比较完善的UL 收入再分配效应测度方法,即UL 模型,公式如下:其中,vul 、hul 、rul 分别表示纵向效应、横向效应和再排序效应,横向效应表示对同水平收入群体提供相同的社会保障;纵向效应表示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差别的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较高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再排序效应表示实施社会保障所引起的收入排序变化。

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选举与财务支出——基于CHIP村委会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选举与财务支出——基于CHIP村委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主决策机制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 民主选举和决策实施以来,根据笔者的梳理,已有研
究集中于考察民主选举对村集体财务支出的影响,所得结 论基本上均认为民主选举促使村集体财务支出和村委会 决策朝着服务于村民利益的方向发展。Zhang et al.[2]基 于实证分析,发现民主选举和权力分担的共同作用提高了 村集体支出透明度,减少了支出的随意性,使得支出安排 更加注重其所带来的公共品供给效率。罗仁福等[ 3 ]通过对 全国样本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村主任直接选举可 有效促进农村公共投资增加,直接选举出来的村主任能更 多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Luo et al.[4]不仅得到了相似 的 结 论 ,还 发 现 实 行 民 主 选 举 的 村 庄 行 政 性 支 出 相 对 更 少。王淑娜和姚洋[ 1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主选举提高了村 庄预算中公共支出占比,降低了行政性支出和上缴乡镇的 份额。刘荣[ 5 ]也发现选举能够有效提高村庄公共支出,减 少管理费用。孙秀林[6]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村庄民主的实 行可以促使村干部更加关注村集体事务和村民的利益。杨 丹和章元[ 7 ]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选举产生的村领导确实 会对选民的公共品需求作出积极反应。王海员和陈东平[ 8 ]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发现随着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选 举的规范程度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正向影响会得到强化; 有所不同的是,该文发现选举的竞争程度对公共品供给数 量的影响呈倒 U 型,即不是选举的竞争程度越高,公共品 供给数量越多。Foster 和 Rosenzweig[9]发现,印度的村庄
关于村集体民主决策对村集体财务支出行为的影响, 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
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已有文献很少涉 代表参加;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召集村民会议。

人力资本、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基于CHIP2013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基于CHIP2013的实证分析

第12卷第'期2018年%月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2 No. 1Mar.2018文章编号:2095 -0365(2018)01 -0074-07人力资本、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基于C H I P2013的实证分析尤伟,郑逸芳,许佳贤(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O L S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当 前农户的人力资本、社会保障水平与农户土地流转参与行为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 资本方面,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土地转入的作用并不明显,但能促进土地转出户转出更多的土 地,而身体健康的农户愿意转入更多的农地;参与养老保险的农户愿意转入更多土地,而农户 享有低保以及社会救济、劳保福利会明显抑制土地的转入,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愿意转出更多 土地,文章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农户土地流转中图分类号:U293. 1文献标识码:A DOI:10. 13319/ki.sjztddxxbskb.2018. 01. 13_、弓I言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影 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并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 度加快,导致农村土地闲置撂荒或粗放经营,土地 利用率下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既不利于农村发 展又不利于保护我国粮食安全。

同时,农业产业 结构的调整又对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提出了 要求,加速了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D]。

党的十 七大提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 相继推出土地流转政策及方案,鼓励土地承包经 营权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 经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土 地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沿 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确权颁证,以及 土地流转的路径演进2。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

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家庭金融研究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分支。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金融决策和资产配置行为不仅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也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从资产配置视角出发,对家庭金融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揭示家庭金融决策的内在规律,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家庭金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家庭金融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资产配置理论在家庭金融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决策机制以及优化策略。

文章将关注家庭资产配置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分析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对家庭资产配置决策的反作用。

还将探讨家庭资产配置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政策调整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文章将总结家庭金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家庭金融研究的综合分析,揭示家庭金融决策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学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参考。

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家庭金融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家庭金融理论基础家庭金融研究作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重要交叉领域,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现代金融理论和家庭经济学。

家庭金融理论致力于探讨家庭如何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通过金融市场的参与和资产配置来实现家庭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金融理论为家庭金融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其中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资产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家庭无法通过特定的投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现实中的市场往往存在各种摩擦和不完全性,如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市场准入限制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金融决策和资产配置。

家庭经济学则强调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在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的决策行为。

家庭金融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还受到家庭结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得以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正进一步改善着农村金融环境,持续提升着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

而在微观层面,金融改革则更倾向于有效平衡农村家庭的资产配置与消费倾向。

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普遍提高,农户理财观念和意识不断强化,家庭财富管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较之城市家庭,农村家庭投资规模小,投资模式单一,投资更为低效。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提升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点恰好有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有关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农村金融需求侧质量的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农村家庭金融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是宏观金融环境激励与家庭个体选择双力作用的结果,其受制于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除了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个体的理性选择、金融生态的逐步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其它因素,如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中国农村家庭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协调性解析——基于CHIP的实证分析李琳1逯进1陈阳2(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摘要:基于2013年CHIP入户调查数据,文章构建并运用系统耦合模型,从农村家庭微观视角全面解析了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特征。

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的信任度、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三者之间的耦合水平较低,各省份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状态和轻度失调衰退状态,同时,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整体上呈现由东到西递减态势;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信任度越高,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越合理,三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总体看,人力资本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对三系统耦合度的影响大于信任度对三系统耦合度的影响,人力资本对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大于信任度对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的影响程度。

因此,提高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将有效促进农村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信任度;人力资本;资产配置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18)02-0022-10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7LZ42)。

收稿日期:2017-12-09作者简介:李琳,女,山西长治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研究。

逯进,男,甘肃兰州人,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宏观经济。

陈阳,女,江苏无锡人,博士,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宏观经济。

《区域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知与个体投资能力的高低,则显得尤其重要。

前者涉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后者则涉及投资主体专业化素质的提升。

从这两个方面看,信用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个体对外部对象信任度的高低,后者则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高。

因此,从这一逻辑出发,从家庭的信任度、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讨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此,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构建并运用多系统耦合模型,基于中国农村家庭微观数据(CHIP),尝试对典型省份农村家庭的信任度、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做出讨论。

本文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研究回顾,第三部分为系统耦合机制的理论解析与建模,第四部分是指标说明与数据处理,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二、研究回顾从已有研究看,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信任是构成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元素,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Luhmann(1979)认为信任与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联系在一起。

Coleman(1988)认为信任他人意味着可以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自己信任的人进行处理,被信任者的诚实与否决定了资产的利得和损失。

Stout(2002)认为投资者的信任水平会影响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参与率,投资者会因为相信市场而提高金融资产的持有水平。

近期有代表意义的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关系到投资者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运用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选择;而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保护与提升社会的信任程度,这将有力促进人们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积极性(Asgharian,2015;Gurun,2016)。

有关经济发展进程中信任问题的讨论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相关投资者的信任度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王淑湘(2012)认为信任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度发展的经济水平也会显著提高社会的信任水平。

崔巍(2013)探讨了信任度的高低对于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的影响,认为信任度与投资收益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李正图(2014)认为,熟人关系等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接受诚信教育的年限、社会诚信环境、社会征信系统和法律制度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信任的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

王红丽(2015)将传统经济中的信任度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上,揭示了不对称信任的进化过程。

从农村层面看,高虹和陆铭(2010)认为,在中国农村,作为一种整合型社会资本,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的负向影响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在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反而会起到促进劳动力流动的作用。

蔡起华和朱玉春(2015)认为社会信任与收入水平均对农户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

吴玉锋(2015)认为村域信任对农民参保有正效应,村域信任水平越高,农民越可能缴费参保,而这一行为会影响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唐立强和周静(2017)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其发现信任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一个综合化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还包括健康状况和工作经验等。

自20世纪60年代Schultz正式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后,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得以极大繁荣。

外国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已有相当多的研究。

Mankiw and zldes(1991)认为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参与股市。

Rosen and Wu(2001)发现健康状况对金融资产配置和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健康状况差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比较低。

Bern⁃heimh and Garrett(2003)发现居民参与股市受其教育程度的影响,更高的教育程度使得投资者更了解股票投资有关信息,这降低了其投资股市的固定成本,促进了其参与股市。

Berkowitz and Qiu(2006)认为健康状况对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影响并不是对称的,当健康状况下降时,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会减少,从而会减少风险资产的持有,但是当控制健康家庭与非健康家庭所拥有金融资产的差额,健康状况与家庭资产组合关系就会不显著。

Camp⁃bell(2006)认为受教育程度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股票以及投资股票的比例。

Vogl(2014)重点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指出健康水平的提高《区域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果,而寿命的延长则促使人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资产配置。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金融资产配置关系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结论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意义。

汪伟(2008)认为农村家庭中出现的高比例“风险资产零选择”现象难以通过人力资本的“理性选择”进行解释。

人们的实际决策并非完全理性,存在的偏差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家庭金融行为差异。

吴卫星等(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投资者的健康状况不会影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参与率,但会对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的比例有显著的影响。

肖作平和张欣哲(2012)认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收集和提取相关金融知识的能力越强,投资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黄小明(2014)认为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和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深化,并加快城乡融合。

魏先华(2014)认为,人力资本对家庭资产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越高,家庭资产配置越合理。

胡振和臧日宏(2016)也证实了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在经济生活中面临着对金融资产中风险资产与非风险资产的决策。

如何鼓励家庭利用金融手段,合理通过储蓄和资产选择来进行金融资产合理配置,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金融相关研究中所关注的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成为这一领域核心问题研究之一(Camp⁃bell ,2006)。

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这一主题方面,国内外学者已从理论和实证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Tobin (1958)完善了投资组合的选择理论,发现所有理性经济人的资产组合相同,个人流动性偏好的差异决定了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例。

Samuelson (1969)最早考虑了连续时间下的最优消费-投资组合决策问题,提出了关于对无风险债券与风险股票的投资决策模型,根据此模型,投资应当将一定比例的财富投资于所有风险资产,这一最优的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应该独立于年龄、投资者所拥有的财富、投资期限等变量,仅仅由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差异决定。

Mankiw and Zeldes (1991)认为家庭资产选择的复杂性使得许多家庭未参与股票投资,及时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也并非持有市场中的所有股票。

Heaton and Lucas (1997)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考虑交易成本,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交易成本较低的投资。

而Hong 等(2004)通过研究发现家庭更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金融产品。

Alan (2006)认为投资者在首次进入股市要发生的一次性费用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一次性进入成本大概占劳动收入永久部分的2%。

正是由于进入成本的存在,降低了那些低储蓄者投资股票的可能性。

国内的专家学者针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现状及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罗旋(2004)从总量、结构和收益率三个方面研究了居民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会导致居民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上投资不同的比例,同时投资者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偏爱程度也会影响其对金融资产的选择配置。

孙克任(2006)用最优化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银行储蓄高的原因,提出扩展金融投资渠道,合理进行金融资产的选择可以使储蓄分流,更好地进行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

郭树清(2012)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与日本相似,虽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趋于风险化,但是风险化程度较低,主要以储蓄为主。

从现有研究看,有关分别讨论信任度、人力资本以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研究已形成有效而全面的分析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