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为了逃避税收,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业务,非法逃税。

二、案件经过2019年,某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实际业务中应纳税额。

2. 逃税:通过虚开发票,公司减少了实际应纳税额,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3. 漏税:公司未按规定申报税款,存在漏税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李某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税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了相应的税款,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某公司逃税数额较大,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行为的危害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可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 会计人员在防范虚开发票中的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防范虚开发票行为的重要力量。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会计信息失真、虚开发票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5000余万元。

在税务机关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虚开发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企业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了上述规定。

(2)偷税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虚开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属于偷税行为。

(3)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某企业作出了以下处罚:①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税款;②处所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③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2. 案例启示(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发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防止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3)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案例以某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该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与不足。

二、案例概述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销售业绩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在2013年,某公司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调查,某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报利润总额达数亿元。

该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涉及面广,涉及多家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给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三、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1)会计准则的规范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虚构交易、虚增收入,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会计监督机制的保障作用我国《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监督机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预防和发现。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现和制止财务造假行为。

(3)法律责任追究的震慑作用我国《会计法》对财务造假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2.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不足(1)会计准则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不断变化,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日益凸显。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逃避了法律制裁。

(2)会计监督机制的缺失我国部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发现和制止。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考核:原始凭证金额错误+不相容职务+财政监督+借款收据明光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发生以下事项:(1)2月14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货物,收到发票后,经办人员王某发现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相符,便将发票退回给出具单位,要求对方重开。

(2)3月22日,公司从事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吴某休产假,公司决定由出纳员李某临时顶替其工作,并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

(3)5月15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张某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原从事总账登记工作的陈某被调到稽核岗位协助另一位稽核员进行稽核工作,使该岗位一岗两人。

(4)6月8日,市财政部门要求到该公司进行检查,公司领导以“分管财务工作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出差”为由,予以拒绝。

(5)9月22日,公司供销科钱某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700元,同时将多余现金300元退回给出纳员李某,李某随即退还给钱某2000元借款收据。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及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退回金额错误的发票,要求出具单位重开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2)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临时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成本、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部分会计工作岗位,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答案】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会计工作岗位并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状况逐渐恶化,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

经审计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涉及虚报收入、隐瞒成本、非法避税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1. 虚报收入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虚报收入。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构销售合同,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虚开发票: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开发票,将虚开发票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3)隐瞒退货: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隐瞒退货情况,将退货后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 隐瞒成本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列成本、虚报支出等手段隐瞒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列成本: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列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降低当期利润。

(2)虚报支出: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报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降低当期利润。

3. 非法避税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转移利润、虚列费用等手段非法避税。

具体表现为:(1)转移利润:公司内部人员通过将利润转移至关联公司,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2)虚列费用: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列广告费、研发费用等费用,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隐瞒、虚报、伪造、变造、故意少报、漏报等违法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论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论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法律作为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法律问题日益突出,会计法律案例分析成为法学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一起会计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会计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业务。

2018年,该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问题被当地税务机关查处。

经调查,科技公司自2016年起,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成本等手段,虚开发票、偷税漏税,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案件涉及公司财务负责人、销售经理等多名员工。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分析(1)虚开发票科技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客户开具虚假发票,将发票金额计入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具虚假发票。

”科技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偷税漏税科技公司通过虚增成本、少计收入等手段,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科技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 案例法律责任分析(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科技公司应承担行政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此外,公司财务负责人、销售经理等涉案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会计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提高企业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本文将从会计法律制度角度对该企业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会计核算不规范(1)收入确认不及时。

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而是延后至收到货款时确认。

这种做法导致企业收入虚增,虚减利润,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评价。

(2)成本核算不准确。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

(3)会计凭证管理混乱。

该企业在会计凭证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凭证遗失、篡改、伪造等,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财务报告不规范(1)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如关联方交易、或有事项等,导致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2)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导致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3)财务报告不及时。

该企业在财务报告方面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未能按时提交,影响了企业的合规性。

3. 会计法律意识淡薄(1)缺乏会计法律知识。

该企业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缺乏会计法律知识,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

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改进措施1.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1)规范收入确认。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成本核算。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XX公司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分析。

二、案例概述1. 舞弊行为(1)虚构收入:XX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方式,虚报营业收入,虚增公司业绩。

(2)虚增资产:XX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误导投资者。

(3)隐瞒费用:XX公司通过隐瞒真实费用、虚增费用等方式,降低公司净利润,误导投资者。

2. 舞弊原因(1)公司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业绩,满足投资者期望。

(3)监管缺失: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敢于铤而走险。

三、会计法律制度分析1. 违反了《公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关于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2. 违反了《证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3. 违反了《会计法》(1)违反了会计真实、完整原则:XX公司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八条关于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的规定。

(2)违反了会计监督原则: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违反了《会计法》第十七条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2019年,甲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机关查处。

经调查,甲公司自2017年以来,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因涉嫌虚开发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构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进出口贸易业务,将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利用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

3. 骗取税收优惠: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将虚假的出口业务纳入申报范围,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虚开发票的;(二)伪造、变造发票的;(三)非法购买发票的;(四)非法提供发票的;(五)其他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件处理1.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进行查处,追缴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 公安机关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立案侦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3. 人民法院依法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进行审判,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

三、案例启示1.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得虚开发票、骗取税收优惠。

2.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典型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会计典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会计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会计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会计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会计违法行为的成因、危害及法律责任,以期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会计行为。

二、案例简介(一)案情简介某公司财务部会计小李,因工作压力较大,为减轻工作负担,未经领导批准,擅自修改了公司部分财务报表。

在修改过程中,小李将公司实际亏损金额虚报为盈利,以此掩盖公司经营困境。

经查,小李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同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二)案件审理1. 审理过程该案件经当地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小李的行为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小李赔偿公司经济损失,并处以罚款。

2. 审理结果法院判决小李赔偿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并处以罚款5万元。

同时,小李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案例分析(一)会计违法行为的成因1. 法律意识淡薄本案中,小李作为公司财务部会计,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

然而,由于自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其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

2. 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审批流程缺乏有效监督,使得小李有机会擅自修改财务报表。

3. 工作压力大小李因工作压力较大,为减轻负担,采取违法行为,反映出公司对员工的心理关爱和职业发展关注不足。

(二)会计违法行为的危害1. 侵害公司利益小李的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2. 损害公司信誉公司财务报表失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

3. 影响国家税收公司财务报表失真,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三)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行为构成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业绩有所下滑。

为了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公司管理层决定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销售业务。

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虚开发票的行为。

经过深入调查,税务机关认定该公司虚开发票金额高达1000万元,涉及发票数量1000余份。

此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对我国税收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案件分析1. 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发票是指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无关的发票的行为。

在本案中,该公司为了虚增收入,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并开具了相应的发票,属于典型的虚开发票行为。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责令其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同时,该公司相关人员也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3. 原因分析(1)公司管理层法律意识淡薄。

该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公司走上了违法道路。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该公司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虚开发票的行为。

(3)外部环境的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违法手段虚增收入,导致整个行业风气恶化。

三、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

3. 加强税收征管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销售。

甲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被税务机关查处,涉嫌虚开发票。

经过调查,甲公司虚开发票的金额高达500万元,涉及多家企业。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秩序,还侵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2. 虚开发票的原因甲公司虚开发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利益驱动。

甲公司为了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

(2)监管不力。

甲公司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对发票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3)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甲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发票开具、保管、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虚开发票的金额高达500万元,已构成犯罪。

4. 案件处理结果经调查,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构成犯罪,被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同时,税务机关依法追缴了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违法所得。

三、启示与建议1. 加强发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开具、保管、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提高法律意识。

企业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因不了解法律而触犯法律。

3. 加强税务监管。

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发票管理的监管力度,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建立诚信经营体系。

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会计法律知识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知识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报表失真,引起了股东和投资者的不满。

为此,我国某市财政局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以下是对该案例的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经调查,科技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虚列成本。

公司为了逃避税收,虚列了大量的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导致利润虚增。

(2)隐瞒收入。

公司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导致收入虚减。

(3)虚假记账。

公司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故意篡改凭证、虚增费用、虚减收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2. 违法行为分析(1)虚列成本虚列成本是公司为了逃避税收、虚增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违法行为。

在我国,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不得采取任何手段逃避税收。

科技公司通过虚列成本,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逃避了应缴纳的税款。

(2)隐瞒收入隐瞒收入是公司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增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违法行为。

在我国,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不得隐瞒收入。

科技公司通过隐瞒收入,使得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数据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

(3)虚假记账虚假记账是公司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故意篡改凭证、虚增费用、虚减收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科技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改正。

要求科技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虚假的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进行改正。

(2)罚款。

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对科技公司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3)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刑事责任。

如果科技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案例启示1. 加强会计法律知识学习。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

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

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

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年8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万元。

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2005年10月10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

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

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2017年,公司因涉嫌虚报成本被当地税务局和审计部门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情概述1. 虚报成本经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构工程量、虚增材料价格等方式,虚报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构工程量:公司虚构部分工程项目,虚增工程量,导致成本虚增。

(2)虚增材料价格:公司虚构部分材料采购合同,虚增材料价格,导致成本虚增。

2. 虚构收入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收入确认:公司虚构收入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逃避税收该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具体表现为:(1)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少计应纳税所得额,逃避税收。

(2)少缴企业所得税:公司通过逃避税收,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的;(四)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六)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七)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发票管理系统,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发票管理系统的;(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九)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十)未按照规定报送发票的;(十一)未按照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的;(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销登记的;(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的;(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的;(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的;(二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三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销售业务。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

然而,在2018年的一次税务稽查中,XX公司被查出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情简介1. 违法事实:经查,XX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表现为:(1)虚构交易:XX公司与多家供应商签订虚假采购合同,以虚假交易的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XX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部分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不符,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3)虚列支出:XX公司利用虚开发票,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违法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税务机关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补缴税款:XX公司应补缴税款人民币XX万元。

(2)罚款:XX公司被处以罚款人民币XX万元。

(3)滞纳金:XX公司被处以滞纳金人民币XX万元。

(4)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XX公司相关责任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二)虚列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三)虚构交易,虚列收入,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四)其他逃避税款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会计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会计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

2017年,甲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机关稽查。

经查,甲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假申报等手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共计1000余份,涉及金额达2亿元。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进行了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究。

二、案件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业务。

甲公司在没有实际交易的情况下,虚构业务内容,向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2)虚假申报。

甲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隐瞒实际销售额,虚报销售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3)虚开发票。

甲公司利用虚构的业务和虚假的申报,向下游企业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税款、骗取出口退税等非法目的。

2. 法律依据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以下违法行为:(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二)虚开发票的;(三)伪造、变造发票的;”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以下社会危害性:(1)损害国家税收利益。

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缴纳,使国家税收收入受到损失。

(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可能导致下游企业虚列成本、虚增利润,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破坏社会诚信体系。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损害了企业间的诚信关系,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

2. 法律责任的追究针对甲公司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对其进行了查处,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非法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此案于2019年被当地税务局和公安机关联合查处,成为我国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会计法律制度违规案例。

二、违法事实1. 虚开发票XX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为了虚增收入、逃避税收,与多家供应商签订了虚假购销合同,并向供应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经查实,虚开发票金额累计达到2.5亿元。

2. 伪造财务凭证XX公司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伪造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包括购销合同、入库单、出库单等,以掩盖虚开发票的事实。

这些伪造的凭证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3. 隐瞒收入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以减少应纳税额。

经查实,隐瞒的销售收入金额达到1亿元。

4. 虚报成本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以降低利润总额。

经查实,虚报的成本费用金额达到5000万元。

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XX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以下法律责任:1. 税务机关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追缴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5亿元;(2)没收违法所得200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2. 会计主管部门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严重性虚开发票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扰乱了税收秩序,还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案中,XX公司虚开发票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

2. 伪造财务凭证的危害伪造财务凭证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本案中,XX公司伪造财务凭证,掩盖了虚开发票的事实,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案例分析题会计法律(3篇)

案例分析题会计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该公司被审计部门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舞弊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对该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分析1. 舞弊行为概述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以下手段进行会计舞弊:(1)虚增收入:该公司将部分未完成的订单提前确认收入,虚构销售收入;(2)虚减成本: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增库存等手段,减少成本费用;(3)隐瞒费用:将部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计入下期,以降低当期费用;(4)虚构资产:将部分已报废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虚构资产价值。

2. 舞弊原因分析(1)内部控制缺陷: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会计舞弊行为得以实施。

(2)管理层舞弊动机: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粉饰业绩,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从而实施会计舞弊。

(3)外部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会计舞弊。

3. 舞弊后果分析(1)损害投资者利益:会计舞弊行为导致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造成投资风险。

(2)损害债权人利益:会计舞弊行为导致债权人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加大债权风险。

(3)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会计舞弊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例揭示了某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严重性,以及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以下是对本案例的总结:1. 会计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平正义,应引起高度重视。

2.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会计舞弊行为。

3. 企业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诚信经营为基础,追求可持续发展。

4.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四、启示与建议1.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法律制度真实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2018年,该公司因涉嫌违规操作被当地税务局稽查部门查处,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此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该企业违规操作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

二、案例经过1. 违规操作原因(1)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力等。

(2)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法律制度了解不足,缺乏法制观念,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规操作。

(3)税务部门监管不力。

在该公司违规操作期间,税务部门对该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其违法行为。

2. 违规操作过程(1)虚开发票。

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供应商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虚假申报。

该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隐瞒实际销售额,虚报销售收入,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3)隐瞒收入。

该公司通过设立“小金库”,将部分收入不入账,逃避纳税。

3. 违规操作后果(1)企业被罚款。

当地税务局对该企业作出罚款决定,涉及金额数千万元。

(2)企业声誉受损。

该企业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企业声誉受损。

(3)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负责人因涉嫌偷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原因分析(1)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该案例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力。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规操作。

企业负责人应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税务部门监管不力。

该案例反映出税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

税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

2. 违规操作过程分析(1)虚开发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重点讲解(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2)全国通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重点讲解(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2)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
考核:原始凭证金额错误+不相容职务+财政监督+借款收据
明光公司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发生以下事项:
(1)2月14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货物,收到发票后,经办人员王某发现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相符,便将发票退回给出具单位,要求对方重开。

(2)3月22日,公司从事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吴某休产假,公司决定由出纳员李某临时顶替其工作,并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

(3)5月15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张某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原从事总账登记工作的陈某被调到稽核岗位协助另一位稽核员进行稽核工作,使该岗位一岗两人。

(4)6月8日,市财政部门要求到该公司进行检查,公司领导以“分管财务工作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出差”为由,予以拒绝。

(5)9月22日,公司供销科钱某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700元,同时将多余现金300元退回给出纳员李某,李某随即退还给钱某2000元借款收据。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及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退回金额错误的发票,要求出具单位重开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答案】该公司经办人员王某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规定,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2)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临时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成本、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答案】该公司决定由出纳人员李某顶替吴某兼管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部分会计工作岗位,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答案】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调整会计工作岗位并使稽核岗位一岗两人的做法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该公司领导拒绝市财政部门检查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答案】该公司领导拒绝市财政部门检查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5)该公司出纳员李某退回原借款收据的做法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为什么?
【答案】该公司出纳员李某退还借款收据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职工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

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2
考核:档案销毁+不相容职务+违法行为
2008年1月,某机械制造厂发生如下事项:
(1)5日,该厂会计科同档案科销毁了一批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未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也未报经厂领导批准。

销毁后未履行任何手续。

(2)16日,该厂会计人员郑某脱产学习两个星期,会计科长指定出纳王某兼管郑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未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3)该厂2007年度亏损50万元。

20日,会计科长张明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将本年度利润调整为盈利60万元,并将调整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经厂长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后向有关单位报送。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该机械厂会计科会同档案科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答案】不符合规定。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需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销毁,销毁后,监销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

(2)出纳王某临时兼管郑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规定?
【答案】不符合规定。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会计人员郑某脱产学习两个星期,是否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答案】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4)该机械厂厂长对会计科长张明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答案】应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