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浅层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产开采逐步向深部转移。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岩石力学、采矿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揭示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行为和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针对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理论方面,建立了深部岩体应力场、位移场分析方法,提出了多种数值计算模型和数值求解技术,为准确预测岩体动态行为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各种高效、安全的采矿技术和装备,为实现深部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给理论研究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揭示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

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应力场、位移场的调控技术和装备亟待研发,以实现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控。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矿种的开采技术需要进一步集成和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矿产资源需求。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以适应矿产资源开采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推动我国矿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需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采矿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构思和预期成果展望。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目标包括: a.深入了解深部岩体的应力场和变形特征; b.探究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提出有效的开采技术和方法,提高开采效率; d.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国内近年来随着埋藏在中、浅部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深部煤炭资源。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大型国有矿井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如大同、平顶山、阳泉等煤矿,未来几年内将不断有更多的˚大型煤矿进入800m以上的深部开采。

在深部开采中,煤岩体的力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破坏机理也随之改变,最常见的是煤岩体流变和热损伤问题。

因此碰到了许多与浅部开采不同的工程问题。

随着采深的增加,矿山压力与温度都随之不断增加。

在深部条件下,地温常达到30˚C~50˚C,围压达到很大,工人作业条件差,巷道维护困难,发生冲击矿压的次数与强度将显著增加,但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

岩石圈及岩石流变已成为大陆岩石圈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受到国内外的科学家的重视。

1、高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在三向压缩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屈服极限强度、强度峰值和残余强度都随之增大。

大部分岩石在一定的临界围压下出现屈服平台呈现塑性流动现象。

因此随着采深的增加,围压变大,煤岩体的极限强度变大,承载能力变强,岩石的韧性加强,使一些在浅部表现为比较坚硬的岩石在深部表现出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难维护特征。

深部开采中,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围压相比浅部高出很多,岩石承载能力和参与强度变大,脆性向延性转化,流变现象明显,破坏机理与浅部有较大区别。

王绳祖等对岩石的脆——韧性及塑性流动网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他指出,随着矿物组成、粒度、流变、压力、应变速率、液体介质因素的变化,岩石有脆性—>半脆性——>半延性——>延性转化,这种变化过程涉及力学行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物理机制,尤其是岩石共轭剪断网络和塑性流动网络的实验成果不仅深化了脆-韧性转化认识,同时为岩层多层模和塑性流动网络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对辉绿岩、辉长岩和石灰岩的脆-韧性转化,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

岩体力学 s

岩体力学 s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现状摘要:在深部开采工程中产生的岩石力学问题是目前国内外采矿及岩石力学界研究的焦点,“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是深部开采面临的挑战性、高难度课题。

虽然目前对于深部开采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对深层次、注重个案、侧重技术的基础研究重视仍然不够。

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深部岩石力学基本特性、深部开采工程稳定性控制、深部开采地表环境损伤控制以及深部厚煤层综放开采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深部开采;岩石力学;三高一扰动深部开采岩石力学,主要是指在进行深部资源开采过程中引发的与巷道工程及采场工程有关的岩石力学问题。

目前,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增加,开采强度也不断加大,这些都造成了浅部资源的日益减少,因而国内外的矿山都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采状态。

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工程灾害也随之增多,这对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的开采造成了巨大威胁。

1 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特点1.1 开采环境深部开采和浅部开采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深部岩石所处的特殊环境,也就是“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

“三高”主要是指高地温、高地应力和高岩溶水压。

“一扰动”主要是指强烈的开采扰动。

当进入深部开采后,岩体呈现塑性状态,即由各向不等压的原岩应力引起的压、剪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并且对岩石造成破坏。

1.2 力学行为特性深部岩石的“三高一扰动”复杂环境,对深部岩体的组织结构、基本行为特征和工程响应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深部岩体动力响应的突变性,深部岩体应力场的复杂性,深部岩体的大变形和强流变性,深部岩体的脆性一延性转化,深部岩体开挖岩溶突水的瞬时性等五个方面。

2 深部开采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目前对于深部开采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侧重技术、注重个案的深层次基础研究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深部开采“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使深部岩石力学行为及其深部灾害的特征与浅部开采明显不同,因而在浅部开采基础上建立的传统理论不能适应现在的研究环境。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_何满潮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_何满潮

理论研究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何满潮1,2 谢和平1 彭苏萍1 姜耀东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摘 要 深部开采工程中产生的岩石力学问题是目前国内外采矿及岩石力学界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总结分析了深部开采与浅部开采岩体工程力学特性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三高一扰动"的恶劣环境、五个力学特性转化特点、四个方面的矿井转型、六大灾害表现形式。

针对深部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力学环境,通过对深部工程岩体非线性力学特点的深入研究,指出进入深部的工程岩体所属的力学系统不再是浅部工程围岩所属的线性力学系统,而是非线性力学系统,传统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经部分或相当大部分失效,深入进行深部工程岩体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开采 三高一扰动 工程特性 灾害控制1 引 言地下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有效、稳定开发和利用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国内外矿山都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采状态。

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量占世界总量的11.1%,石油和天然气仅占总量的2.4%和1.2%。

而我国埋深在1000m 以下的煤炭资源为2.95万亿t ,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1]。

根据目前资源开采状况,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m 的速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每10年100~250m 的速度发展[2-3]。

近年来己有一批矿山进入深部开采。

其中,在煤炭开采方面,沈阳采屯矿开采深度为1197m 、开滦赵各庄矿开采深度为1159m 、徐州张小楼矿开采深度为1100m 、北票冠山矿开采深度为1059m 、新汶孙村矿开采深度为1055m 、北京门头沟开采深度为1008m 、长广矿开采深度为1000m 。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

深部煤岩体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理论研究国内近年来随着埋藏在中、浅部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深部煤炭资源。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大型国有矿井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如大同、平顶山、阳泉等煤矿,未来几年内将不断有更多的˚大型煤矿进入800m以上的深部开采。

在深部开采中,煤岩体的力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破坏机理也随之改变,最常见的是煤岩体流变和热损伤问题。

因此碰到了许多与浅部开采不同的工程问题。

随着采深的增加,矿山压力与温度都随之不断增加。

在深部条件下,地温常达到30˚C~50˚C,围压达到很大,工人作业条件差,巷道维护困难,发生冲击矿压的次数与强度将显著增加,但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

岩石圈及岩石流变已成为大陆岩石圈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受到国内外的科学家的重视。

1、高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在三向压缩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屈服极限强度、强度峰值和残余强度都随之增大。

大部分岩石在一定的临界围压下出现屈服平台呈现塑性流动现象。

因此随着采深的增加,围压变大,煤岩体的极限强度变大,承载能力变强,岩石的韧性加强,使一些在浅部表现为比较坚硬的岩石在深部表现出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难维护特征。

深部开采中,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围压相比浅部高出很多,岩石承载能力和参与强度变大,脆性向延性转化,流变现象明显,破坏机理与浅部有较大区别。

王绳祖等对岩石的脆——韧性及塑性流动网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他指出,随着矿物组成、粒度、流变、压力、应变速率、液体介质因素的变化,岩石有脆性—>半脆性——>半延性——>延性转化,这种变化过程涉及力学行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物理机制,尤其是岩石共轭剪断网络和塑性流动网络的实验成果不仅深化了脆-韧性转化认识,同时为岩层多层模和塑性流动网络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对辉绿岩、辉长岩和石灰岩的脆-韧性转化,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

第五讲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

第五讲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南非政府、大学与工业部门密切配合,从1998年7 月开始启动了一个“Deep Mine”的研究计划,耗资 约合1.38亿美元,旨在解决深部的金矿安全、经 济开采所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加拿大联邦和省政府及采矿工业部门合作开展了为 期10年的两个深井研究计划,在微震与岩爆的统计 预报方面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以及针对岩爆潜在区 支护体系和岩爆危险评估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
4 深部开采工程岩体力学特性
地质力学历史
现代地质力学特点
未来力学行为
区域构造
成分
微组构 宏观结构 强度力学行为
工程构造
深部岩体
变形力学行为
岩体结构
地应力场 水渗流 温度场
图 深部岩体地质力学特点
采矿扰动
采矿扰动主要是指强烈的开采扰动。进入深部开采后, 在承受高地应力的同时,大多数巷道要经受硕大的回采空间 引起强烈的支承压力作用,使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围岩压力数 倍、甚至近十倍于原岩应力,从而造成在浅部表现为普通坚 硬的岩石,在深部却可能表现出软岩大变形、大地压、难支 护的特征;浅部的原岩体大多处于弹性应力状态,而进入深 部以后则可能处于塑性状态,即有各向不等压的原岩应力引 起的压、剪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造成岩石的破坏。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石破坏机理也随之转化,由 浅部的脆性能或断裂韧度控制的破坏转化为深部开采 条件下由侧向应力控制的断裂生长破坏
实际上就是由浅部的动态破坏转化为深部的准静态破 坏
由浅部的脆性力学响应转化为深部的潜在的延性行为 力学响应。
与此观点相反,有些人则认为深部岩体的破坏更多地 表现为动态的突然破坏,即岩爆或矿震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发现,至今为止人们还没有重视 对于在高应力状态下的岩石的动态特性与碎裂机理的研究。有 限的研究也主要限制在脆性材料在高应力与应力脉冲组合下的 理论分析上。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已成为矿业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力学行为、稳定性以及开采工艺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难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研究,为深部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所受到的高地应力、高温、高渗流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岩体稳定性和开采工艺的影响。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深部开采岩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特性、破坏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行为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破坏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文章还探讨了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优化深部开采工艺和提高开采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总结了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深部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矿业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基础随着矿业资源的不断开采,深部开采已成为矿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作为研究深部岩体在采动影响下力学行为及稳定性的科学,对于确保深部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基础在于对岩体的基本性质、赋存环境以及采动影响下的响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岩体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强度、变形特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这些都是影响深部岩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岩体的赋存环境,如地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等,也是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岩体的力学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如高地应力可能导致岩体破裂、高温高压环境可能改变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现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现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现状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现状摘要:在深部开采工程中产生的岩石力学问题是目前国内外采矿及岩石力学界研究的焦点,“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是深部开采面临的挑战性、高难度课题。

虽然目前对于深部开采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对深层次、注重个案、侧重技术的基础研究重视仍然不够。

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深部岩石力学基本特性、深部开采工程稳定性控制、深部开采地表环境损伤控制以及深部厚煤层综放开采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深部开采;岩石力学;三高一扰动深部开采岩石力学,主要是指在进行深部资源开采过程中引发的与巷道工程及采场工程有关的岩石力学问题。

目前,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增加,开采强度也不断加大,这些都造成了浅部资源的日益减少,因而国内外的矿山都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采状态。

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工程灾害也随之增多,这对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的开采造成了巨大威胁。

1 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特点1.1 开采环境深部开采和浅部开采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深部岩石所处的特殊环境,也就是“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

“三高”主要是指高地温、高地应力和高岩溶水压。

“一扰动”主要是指强烈的开采扰动。

当进入深部开采后,岩体呈现塑性状态,即由各向不等压的原岩应力引起的压、剪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并且对岩石造成破坏。

1.2 力学行为特性深部岩石的“三高一扰动”复杂环境,对深部岩体的组织结构、基本行为特征和工程响应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深部岩体动力响应的突变性,深部岩体应力场的复杂性,深部岩体的大变形和强流变性,深部岩体的脆性一延性转化,深部岩体开挖岩溶突水的瞬时性等五个方面。

2 深部开采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目前对于深部开采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侧重技术、注重个案的深层次基础研究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深部开采“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使深部岩石力学行为及其深部灾害的特征与浅部开采明显不同,因而在浅部开采基础上建立的传统理论不能适应现在的研究环境。

对于矿山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

对于矿山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

对于矿山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摘要:深部采矿岩石力学问题是当前我国有关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随着我国地下能源开采的深入,其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特殊性,致使当前的工程灾害十分严峻。

为了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深部采矿的岩体力学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今后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从而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关键词:深部;岩体力学;工程灾害一、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特性随着中国地下矿产开采的持续发展,它逐渐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地下能源和矿物的开发,所以我们国家的相关机构也在逐步地开展深度采矿和工程灾难控制,为了加快该领域的进展,需要对深部岩石的基本机械特性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其得到切实的应用。

1.1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特性研究表明,由于岩石本身的内向变化,地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会给岩石带来不同的伤害,而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岩石本身的内部变化。

尤其是岩石内部的颗粒运动、生长破裂和颗粒之间的断裂与融合,对岩石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岩石整体的断裂是因为岩石的内部结构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岩石的断裂是因为岩石的内部构造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因此,它的物理性质就是:岩石的开裂是因为岩石的热量被消耗到了某种地步。

结果表明,在压力和湿度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存在差异,0.3%以下岩石具有弹力,大于0.3%时岩石具有弹性特征。

同时,在对岩体进行升温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明显的热烈现象,但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岩体本身就会开裂;这是由于在冷却过程中,局部的岩石内部结构颗粒的特性发生了不均匀的改变,导致了岩石的非均质性。

1.2深部巷道围岩峰后破裂变化与失稳措施研究在岩石的挤压和变形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岩石断裂的可玩性,通过对岩石断裂和岩石的破坏和变形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可以确定松软塑性岩石的延展特征。

关于深部岩石力学综述

关于深部岩石力学综述

关于深部岩石力学的综述采矿1201班学号:020******* 姓名:张伟摘要: 深部地层防斜打直问题和深部硬地层快速钻进问题是深井、超深井钻井中两大技术难题, 是制约深井、超深井钻井发展的技术关键。

深部井眼岩石力学的研究, 特别是深部井眼岩石可钻性和岩石各向异性的研究, 是解决深井、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的重要课题。

文章充分调研了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状况, 分析深井、超深井钻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钻井岩石力学在深井、超深井中的应用、深井、超深井钻井的关键技术及钻井岩石力学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中的作用, 分析了深部岩石力学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中的井眼稳定技术、井斜控制技术、高效破岩技术和地层压力的钻前定量预测等关键技术上的发展前景。

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4500 ~ 6000 m 的井, 超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6000 m 以上的井, 超过9000m的井称为特超深井, 井底地层岩石的温度将超过200 e , 压力将大于50 M P a。

因此, 深部岩石受到高应力场和变化的温度场的共同影响。

一方面温度场影响岩石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温度场的变化导致热应力问题; 另一方面是与岩石材料变形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变化以及内部能量耗散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

井下地层岩石性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 1 ) 井底围压将使岩石硬度增加, 塑性增强。

当井眼打开后, 井底岩石受到上覆岩层压力、钻井液液柱压力和由上覆岩层压力产生的水平地应力的作用。

在这些压力的作用下, 必然导致岩石的硬度增加和塑性增大, 并且在一定的液柱压力下, 岩石将从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

因此, 在深井钻井过程中, 随着井眼的加深或钻井液密度的增大, 岩石硬度和塑牲的增大以及钻头齿每次与岩石的作用所破碎岩石的体积减小, 引起钻进速度下降[ 3]。

( 2 ) Wong TE总结了8种岩石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看出, 岩石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下降, 而下降的趋势与岩石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深部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以及这些理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深部岩体的基本特性,包括其力学行为、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深部岩体力学领域取得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理论在指导矿产资源开采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目标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进展概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深部岩体力学特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力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深部岩体不仅承受着巨大的上覆岩层压力,还受到高地应力、高温度、高渗透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力学行为更加复杂。

深部岩体的强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深部岩体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其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微观裂隙和缺陷得到了有效的愈合和压缩。

深部岩体的变形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在深部高应力环境下,岩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均有所增大,表现出更强的刚性。

同时,岩体的蠕变特性也变得更加显著,长期载荷作用下岩体的变形量随时间逐渐增加。

深部岩体的破坏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浅部开采中,岩体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而在深部开采中,由于高应力和高温度的作用,岩体的破坏模式逐渐转变为延性破坏和剪切破坏。

这使得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的变化,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其内在机理。

其中,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弹塑性力学等理论在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展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等手段来深入研究深部岩体的力学特性。

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

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

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一、本文概述《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一文旨在深入剖析和探讨深部岩体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探索方向。

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深入,深部岩体力学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地下工程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对深部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支撑。

在概述过程中,本文将重点介绍深部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深部岩体的力学特性、本构关系、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还将探讨深部岩体力学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如隧道、矿井、水电站等地下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本文还将关注深部岩体力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深部岩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探索思路,推动深部岩体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为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部岩体的基本特性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岩体的力学特性相较于浅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岩体的物理性质上,更体现在其力学行为和响应机制上。

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由于上覆岩层的重量增加,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逐渐由低应力状态转变为高应力状态。

这种高应力状态使得岩体的力学行为更加复杂,变形和破坏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深部岩体的温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升高,这使得岩体的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发生变化。

同时,高温环境还可能导致岩体的热损伤和热软化,进一步影响岩体的力学行为。

深部岩体的赋存环境也更为复杂。

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深部岩体往往存在大量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

这些不连续面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岩体的整体强度,还使得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模式更加复杂。

因此,深部岩体的基本特性与浅部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资料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资料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及其进展
1. 2. 3. 4. 5. 6. 7. 8. 引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部开采与浅部的区别 深部开采工程岩体力学特性 深部开采工程灾害表现形式 深部开采六个矿井转型 深部开采十大理论问题 结语
1
引言
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量占世界总量的 11.1% 石油和天然气仅占总量的2.4%和1.2% 我国的煤炭资源埋深在1 000m以下的为 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 m的速 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每10年100~250 m的 速度发展。
1
引言
国外矿产资源的开采已进入深部开采 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开采超千米深 的金属矿山有80多座,其中最多为南非。 南非绝大多数金矿的开采深度大都在 1 000 m以下。其中,Anglogold有限公司 的西部深井金矿达3700m,West Driefovten金矿矿体赋存于地下600 m,并 一直延伸至6 000 m以下。 印度的Kolar金矿区,己有三座金矿 采深超2 400 m,其中钱皮恩里夫金矿共开 拓112个阶段,总深3 260 m。
(1)深部岩体的脆–延转化 岩石脆–延转化临界条件的诸多成果 还来自于地壳岩石圈动力学中,普遍认 为,随着深度的增加当岩层中压力和温 度达到一定条件时,岩石即发生脆–延转 化,所以存在转化深度的概念,当然该 深度还与岩石性质有关。研究认为当摩 擦强度与蠕变强度相等时岩石即进入延 性变形状态。研究给出了地球岩石圈各 种强度的推测曲线,还发现在脆性向延 性转换深度上存在着很高的应力释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一些长 深铁路、公路隧道的修建,深部开采事 故的预防应用和发展了许多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理论,在软岩支护、岩爆防治、 超前探测、信息化施工等方面,隧道工 程部门、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东 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 通大学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开展相关研 究的基础与条件。

深部开采模拟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

深部开采模拟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

深部开采模拟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章节提纲:一、引言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3. 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相关理论1.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2. 岩体力学参数及其意义3. 岩石力学行为分析方法三、实验与数据分析1. 实验设计2. 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展示四、数值模拟1. 模拟原理和方法2.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及其影响因素3. 模拟结果分析五、结论与展望1. 结果总结2. 研究不足和今后工作展望3. 对深部开采的启示与建议注:以上提纲是一篇深部开采模拟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的论文提纲,仅供参考。

具体实施时应按照研究内容和方法来具体拟定章节内容。

第一章节:引言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深部开采已经成为了现今最重要的采矿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岩石力学问题。

岩石力学是煤矿、金属矿、石油等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岩石在不同应力环境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掌握岩石的物理特性、机械性质,可以有效地指导深部开采的方向和节约采矿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是,现实情况中,岩体实际受到的载荷极其复杂,导致岩石力学参数的取值异常困难,给深部开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深部开采和岩石力学研究工作,通过对大量的现场测试数据和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出了较为合理的参数取值,能够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深部开采的进行。

但是,国内在深部开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实际案例和数据的支撑,且普遍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

3. 研究目的和意义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深部开采模拟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进行分析,目的是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深部开采提供合理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以数值模拟为工具,研究深部岩体状况,实现对岩体控制全过程的精确预测,并对未来深部开采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我国的深部开采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

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

浅析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摘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

结合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我们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较为全面、系统地识别、描述和利用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

文中对围岩强度、变形特性、孔隙结构、压密性能等力学特征做了详细的探讨,探究不同变形特性对深部围岩的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运用深部围岩力学特征的实际意义,并根据实践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强度,变形特性,孔隙结构,压密性能正文: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性是深部开采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围岩的力学特性包括其强度、可塑性、孔隙结构、压密性能等方面内容,其中变形特性的研究是围岩力学特性的重点。

文献研究表明,多孔砂岩围岩属于高强度、高弹性、低抗压变形特性弱的类型,它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受力时可以形成空隙,减小受力;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等围岩属于低强度、低弹性、低抗压变形特性强的类型,它们具有较少的变形能力,在受力时容易出现裂缝。

此外,建立地质围岩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技术逐渐完善,受试体的粒度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以上研究为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深部围岩力学特性进行变形控制和开采稳定性研究是深部围岩力学特性研究的实践目标。

根据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对具体情况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行准确的把握,有效地改进和优化工程设计,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施工风险。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很重要。

文中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不同变形特性对深部围岩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运用深部围岩力学特征的实际意义和改进建议。

围岩力学性质又可以分为硬度、可塑性、摩擦特性和密实度等4个方面。

硬度指的是材料的抗弯抗压能力,可塑性指的是材料的变形能力,摩擦特性指的是材料的抗滑能力,密实度指的是材料的孔隙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深部开采围岩中极度可塑性材料会使地质环境失稳,而极度硬度材料会导致巷道或井壁破坏,这些都会对开采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Fig.2 Development trends of average mining depth of key
coal mines in China
3 国内外深部研究现状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国外已经开始注意对 深井问题的研究。1983 年,原苏联的权威学者就提 出对超过 1 600 m 的深(煤)矿井开采进行专题研究。 当时的西德还建立了特大型模拟试验台,专门对 1 600 m 深矿井的三维矿压问题进行了模拟试验研 究。1989 年岩石力学学会曾在法国专门召开“深部 岩石力学”问题国际会议,并出版了相关的专著。 近 20 a 来,国内外学者在岩爆预测、软岩大变形机 制、隧道涌水量预测及岩爆防治措施(改善围岩的物 理力学性质、应力解除、及时施作锚喷支护、合理 的施工方法等)、软岩防治措施(加强稳定掌子面、 加强基脚及防止断面挤入、防止开裂的锚、喷、支, 分断面开挖等)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一些有深井开采矿山的国家,如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政府、工业部
4深部工程岩体的地质力学特性和浅部岩体相比深部岩体更突显出具有漫长地质历史背景充满建造和改造历史遗留痕迹并具有现代地质环境特点的复杂地质力学材料图i地质力学历史ii现代地质力学特点ii未来力学行为1图3深部岩体地质力学特点深部工程岩体产生冲击地压岩爆瓦斯突出流变底板突水等非线性力学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深部岩体因其所处的地球物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应力场的复杂性所致
1引言
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主要是指在进行深部资
源开采过程中而引发的与巷道工程及采场工程有关 的岩石力学问题。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 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国内外矿山都相继进入深
收稿日期:2005–03–05;修回日期:2005–04–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490270);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资助项目(5022140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0405) 作者简介:何满潮(1956–),男,博士,198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 项目(50490270)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岩石力学理论及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hemanchao@。

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

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

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摘要】岩体力学不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它属于地质学与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现如今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本文首先介绍了岩体力学的时代背景,其次又从三方面探讨了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分别是:对于深部开采所带来的灾害预测、矿山地应力场测量、大型深凹露天矿边坡设计优化。

【关键词】岩石力学;采矿工程;应用1.简述采矿工程中岩体力学的特点①采矿工程多处于地下较深处,而其它地下工程多在距地表较近(几十米)的范围内;②对矿山工程,只要求在开采期间不破坏,在采后能维持平衡状态不影响地表安全即可,故其计算精度、安全系数及加固等方面均低于国防、水利工程的标准;③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又受矿床赋存条件限制,故采矿工程的位置选择性不大,同时采掘工作面不断变化,因而采矿工程岩石力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在岩体表面或其内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营的原则。

以露天采矿边坡坡角选择为例,坡角选择过陡,会使边坡不稳定,无法正常采矿作业,坡角选择过缓,又会加大其剥采量,增加其采矿成本。

然而,要使岩体工程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必须通过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正确的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等来保证。

其中,准确地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选择相对优良的工程场址,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是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岩石力学理论服务于采矿活动,其目的有四个方面。

(1)充分利用地壳内部各种应力来进行落矿、运矿以减少崩矿费用。

(2)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

(3)控制崩落矿石块度,减少二次破碎(4)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规模,创造矿山经济效益。

2.1矿山地应力场测量地应力是存在于底层中的天然应力,它是引起采矿水利水电、土木建筑、铁道、公路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沿途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实现采矿和岩土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摘要:深部开采岩体力学是我国国内目前相关专家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联系。

同时由于我国不断加深地下工程的深度,使得工程的地质环境过于复杂和特殊,导致目前的工程灾害极其严重。

为保证我国深部开采岩体力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解决存在的工程灾害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深部岩体力学的相关问题,并希望借此提出能顾解决工程灾害的问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深部;岩体力学;工程灾害一、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特性由于我国地下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已经逐渐与我国的经济相联系。

我国经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凭借地下能源和矿产的开发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逐渐展开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和工程灾害控制这一课题的研究。

为更好的加快这一研究进度,需要深入分析深部岩体基本力学的特征,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1.1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特性相关研究人员曾指出,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对于深部岩石在脆-延转化当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更加内部的影响因素则是岩石自身的内部结构变化。

尤其是岩石内部颗粒的运动、生长以及颗粒内部键之间的分裂和融合,都对岩石的转变起到了作用。

岩体的整体裂变过程包含内部能量释放和消耗,岩石发生破裂是因为内部已经消耗了一定的能量。

因此具体到物理特性即为:岩体发生破裂是因为内部材料的能量消耗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发生的一种现象。

相关研究还表明,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压力及温度的共同作用下会有所不同,在小于0.3%的作用下岩体具有弹性,而在大于0.3%的作用下岩体会出现非线性的弹性特性。

同时,如果为岩体进行升温,岩体并未出现突出的热开裂情况,但是如果对岩体进行降温则其本身会出现开裂情况,这是因为岩体在冷却中部分内部颗粒性质变化不均引起岩体变形不均。

1.2 深部巷道围岩峰后破裂变化与失稳措施研究岩体弹性变形条件之一是岩体破裂所产生的自由度,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岩石的破裂与变形的发生是相互伴随出现的,这样就可以确定较软质岩石出现延性特性的大致变化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部资源开采状态。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工程灾害日趋增多,如矿井冲击地压、瓦斯爆炸、矿压显现加剧、巷道围岩大变形、流变、地温升高等,对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深部资源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岩石力学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卜IlJ。

2国内外深部工程现状据不完全统计[12 ̄16|,国外开采超千米深的金属矿山有80多座,其中最多为南非。

南非绝大多数金矿的开采深度大都在1000m以下。

其中,Anglogold有限公司的西部深井金矿,采矿深度达3700m,WestDriefovten金矿矿体赋存于地下600m,并一直延伸至6000m以下。

印度的Kolar金矿区,己有三座金矿采深超2400m,其中钱皮恩里夫金矿共开拓112个阶段,总深3260m。

俄罗斯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已有捷尔任斯基、基洛夫、共产国际等8座矿山采准深度达910m,开拓深度到1570m,预计将来达到2000~2500m。

另外,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一些有色金属矿山采深亦超过l000m。

国外一些主要产煤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入深井开采。

1960年前,西德平均开采深度已经达650m,’1987年已将近达900m;原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一半以上产量来自600m以下深部。

国外深部工程开采现状如图1所示。

图1国外深部工程开采现状Fig.1Presentsituationofdeepminingengineeringabroad根据目前资源开采状况,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m的速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100~250m/(10a)的速度发展卟17,181。

近年己有一批矿山进入深部开采。

其中,在煤炭开采方面,沈阳采屯矿开采深度为1197m、开滦赵各庄矿开采深度为1159m、徐州张小楼矿开采深度为1100m、北票冠山矿开采深度为1059m、新汶孙村矿开采深度为1055m、北京门头沟开采深度为1008m、长广矿开采深度为1000m。

在金属矿开采方面,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己进入900~1100m深度,冬瓜山铜矿现已建成2条超1000m竖井来进行深部开采,弓长岭铁矿设计开拓水平750m,距地表达1000m,夹皮沟金矿二道沟坑口矿体延深至1050m,湘西金矿开拓38个中段,垂深超过850m。

此外,还有寿王坟铜矿、凡口铅钵矿、金川I镍矿、乳山金矿等许多矿山都将进行深部开采。

可以预计在未来20年我国很多煤矿将进入到1000~1500m的深度。

同时,在今后10~20a内,我国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山将进入1000~2000m深度开采。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平均采深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平均采深变化趋势Fig.2DevelopmenttrendsofaverageminingdepthofkeycoalminesinChina3国内外深部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已经开始注意对深井问题的研究。

1983年,原苏联的权威学者就提出对超过1600m的深(煤)矿井开采进行专题研究。

当时的西德还建立了特大型模拟试验台,专门对1600m深矿井的三维矿压问题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

1989年岩石力学学会曾在法国专门召开“深部岩石力学”问题国际会议,并出版了相关的专著。

近20a来,国内外学者在岩爆预测、软岩大变形机制、隧道涌水量预测及岩爆防治措施(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解除、及时施作锚喷支护、合理的施工方法等)、软岩防治措施(Dil强稳定掌子面、加强基脚及防止断面挤入、防止开裂的锚、喷、支,分断面开挖等)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些有深井开采矿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政府、工业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作者:何满潮, 谢和平, 彭苏萍, 姜耀东, HE Man-chao, XIE He-ping, PENG Su-ping,JIANG Yao-dong作者单位:何满潮,HE Man-chao(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谢和平,XIE He-ping(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彭苏萍,姜耀东,PENG Su-ping,JIANG Yao-dong(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2005,24(16)被引用次数:387次1.Sellers E J.Klerck P Modeling of the effect of discontinuities on the extent of the fracture zone surrounding deep tunnels 2000(04)2.Kidybinski A.Dubinski J Strata Control in Deep Mines 19903.Fairhurst C Deformation, yield, rupture and stability of excavations at great depth 19904.Malan D F.Spottiswoode S M Time-dependent fracture zone behavior and seismicity surrounding deep level stopping operations 19975.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问题 20046.钱七虎深部地下工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20047.钱鸣高20年来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回顾[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01)8.Sun J.Wang S 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n China:developments and current state-of-the-art 2000(37)9.古德生金属矿床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 200210.谢和平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现状、基础科学问题与展望 200211.何满潮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的现状及其展望 200412.Diering D H Ultra-deep level mining:future requirements 1997(06)13.Gurtunca R G.Keynote L Mining below 3 000 m and challenges for the South African gold mining industry 199814.Diering D H Tunnels under pressure in an ultra-deep Wifwatersrand gold mine 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gold mine 200015.Vogel M.Andrast H P Alp transit-safety in construction as a challenge,health and safety aspectsin very deep tunnel construction[外文期刊] 2000(04)16.Johnson R A S Mining at ultra-depth,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 199617.晏玉书我国煤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618.Paterson M S Experimental deformation and faulting in Wombeyan marble 195819.Mogi K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rocks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of some rocks 196520.Mogi K Pressure dependence of rock strength and transition from brittle fracture to ductile flow 196621.Paterson M S Experimental Rock Deformation-the Brittle Field 197822.Heard H C Transition from brittle fracture to ductile flow in Solenhofen limestone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confining pressure, and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196023.Singh J Strength of rocks at depth 198924.Kwasniewski M A Laws of brittle failure and of B-D transition in sandstone 198925.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 200126.Meissner R.Kusznir N J Crustal viscosity and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lower crust 1987(5B)27.Ranalli G.Murphy D C Rheolog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lithosphere[外文期刊] 198728.Shimada M Lithosphere strength inferred from fracture strength of rocks at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外文期刊] 199329.Sibson R H Fault rock and sand fault mechanism 197730.Sibson R H Power dissipation and stress levels on faults in the upper crust 198031.Blacic J D Importance of creep failure of hard rock joints in the near field of a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198132.Pusch R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creep in crystalline rock 199333.Malan D F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deep level tabular excavations in hard rock[外文期刊] 199934.Malan D F Simulation of the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excavations in hard rock[外文期刊]2002(04)35.Muirwood A M Tunnels for roads and motorways 197236.Barla G Squeezing rocks in tunnels 199537.Aydan O.Akagi T.Kavamoto T The squeezing potential of rock around tunnels:theory and prediction with examples taken from Japan[外文期刊] 199638.Malan D F.Basson F R P Ultra-deep mining: the increase potential for squeezing conditions 199839.Malan D F.Spottiswoode S M Time-dependent fracture zone behavior and seismicity surrounding deep level stopping operations 199740.Kwon S.Park B Y.Kang C H Structural stability analysis for a high-level underground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in granite 200041.Pusch R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creep in crystalline rock 199342.Bridgman P W Volume changes in the plastic stages simple compression 194943.Matsushima S On the flow and fracture of igneous rocks and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granite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196044.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 199045.李世平岩石力学简明教程 199646.Shimada M.Liu J 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granite strength seismogenic zones in the crust 199947.Cleary M Effects of depth on rock fracture 198948.Gibowicz S J.Kijko A An Introduction to Mining Seismology 199449.Ortlepp W D High ground displacement velocities associated with rockburst damage 199350.Marcak H The structure of seismic events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Polish deep mines 199751.Tang C A.Tham L G.Lee P K K Numerical tests on micro-macro relationship of rock failur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200052.冯夏庭.王泳嘉深部开采诱发的岩爆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1998(05)53.谢和平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 199054.Kirzhner F.Rosenhouse G Numerical analysis of tunnel dynamic response to earth motions 2000(03)55.Chen S G.Cai J G.Zhao J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of an underground explosion in a jointed rock mass 2000(02)56.李夕兵.古德生岩石冲击动力学 199457.Li X B.Lok T S.Zhao J Oscillation elimination in the Hopkinson bar apparatus and resultant complete dynamic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rocks[外文期刊] 2000(07)58.Zhang Z X.Kou S Q.Jiang L G Effects of loading rate on rock fractur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partitioning 2000(05)59.古德生金属矿床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 200260.李夕兵.古德生深井坚硬矿岩开采中高应力的灾害控制与碎裂诱变 200261.Dyskin A V On the role of stress fluctuations in brittle fracture 199962.付国彬巷道围岩破裂范围与位移的新研究 1995(03)63.方祖烈软岩巷道维护原理与控制措施 199664.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题的研究 2004(07)65.翟新献.李化敏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性的研究 1995(05)66.付国彬.姜志方深井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199667.靖洪文深部巷道破裂围岩位移分析及应用 200168.潘一山.李忠华.章梦涛我国冲击地压分布类型机理及防治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11)69.Wagner H Support requirements for rockburst conditions 19841.王思敬.WANG Sijing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3)2.贺永年.韩立军.邵鹏.蒋斌松.HE Yong-nian.HAN Li-jun.SHAO Peng.JIANG Bin-song深部巷道稳定的若干岩石力学问题[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3)1.刘泉声.刘学伟.黄兴.刘滨深井软岩破碎巷道底臌原因及处置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3(4)2.孟庆彬.韩立军.乔卫国.林登阁.范加冬极弱胶结地层开拓巷道围岩演化规律与监测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学报2013(4)3.刘泉声.黄兴.时凯.刘学伟超千米深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卡机机理[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3(1)4.陈贵祥.冯士安.张振飞青东矿8-2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稳定性评价[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1)5.王正一深部开采煤层及其围岩损伤过程数值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3(28)6.张伟.惠兴田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的巷帮稳定性分析[期刊论文]-煤炭技术 2013(1)7.杨威.曹旭.张小刚.王启飞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综合预警指标建立及效果考察[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13(6)8.高如高.郭忠林深部巷道受开采扰动破坏机制评述[期刊论文]-黄金2013(9)9.彭刘亚.崔若飞.任川多参数岩性地震反演在识别煤层顶板砂岩中的应用——以新景煤矿为例[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4)10.乔卫国.韦九洲.林登阁.王立华.程少北侏罗白垩纪极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期刊论文]-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11.韩立军.王延宁.蒋斌松.张后全.宗义江泥质砂岩蠕变特性与锚固控制效应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2012(1)12.杨永刚.张海燕.甘犬财深井高地压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2(6)13.代军.刘凯.梁彦军返修巷道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3)14.李男男.顾士坦.于凤海.蒋邦友复杂条件下深井软岩开拓巷道变形破坏分析[期刊论文]-金属矿山 2012(7)15.张华.郜余伟.武守锋混凝土材料SHPB主动围压实验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6.王东.刘长武.王丁.曹磊.杜新亮三向应力下典型岩石破坏预警及峰后特性[期刊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1)17.刘洪涛.樊龙.宋高峰.赵海啸.汤达.韩斌巷道顶板岩层沉积稳定性分析[期刊论文]-煤矿开采 2012(2)18.杨本生.耿学良.孙利辉.宋献忠.张利五阳矿厚煤层巷道底鼓机制及控制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1)19.王晋海.孙闯软岩巷道变形机制及支护参数设计[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5)20.张志康.王连国.单仁亮.陆银龙深部动压巷道高阻让压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1)21.谢兴楠.叶根喜测井“静态”探测与微震“动态”监测技术在矿井突水综合预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12(1)22.蒋斌松.杨乐.龙景奎基于对数应变的圆形巷道围岩开挖应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5)23.梁翠云.王宁波.漆涛.蒋东晖.崔峰急倾斜煤层深部煤岩动力失稳原因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2(9)24.靳纯峰.王红新.姚小昭.靖洪文.宋锦虎香山矿倾斜煤层动压巷道支护方法[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2(5)25.郭建伟深井节理化围岩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2(9)26.李志深.孙广京.刘金海深井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技术[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2(9)27.曾昭友平煤股份一矿深部地应力现场测试与分析[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2(7)28.王其洲.谢文兵.荆升国.郝光生断层构造带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2(3)29.刘泉声.黄兴.时凯.刘学伟煤矿超千米深部全断面岩石巷道掘进机的提出及关键岩石力学问题[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2(12)30.曾昭友水压致裂法测试矿井软岩巷道地应力研究[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2(12)31.周敏.黄兴.时凯深井井底车场高地应力硐室群稳定性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2(2)32.孟庆彬.韩立军.乔卫国.林登阁.范加冬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流变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6)33.曹平.张科.万琳辉.郭慧高.王永才金川矿山深部采掘条件下岩石力学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7)34.汪洋.曾雄辉.尹健民.肖国强考虑卸荷效应的深埋隧洞围岩分区破坏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12(4)35.范广建千米深井中央水泵房围岩控制技术[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2(7)36.Wang Yijiang.Zhou Guoqing.Wu Lei.Zhou Yang.Lu Yong An analytical study of unsteady heat transfer in the rock surrounding a deep airway[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2(3)37.吕祥锋.潘一山.肖晓春抗爆缓冲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微观破裂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z1)38.杨灵.韩立军.蔚立元.孟庆彬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巷道整体安全系数探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5)39.孟庆彬.韩立军.乔卫国.林登阁.魏烈昌唐口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2)40.胡伟深井高应力大断面软岩交岔点支护技术[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21)41.蔡洪林.尹贤坤.汤朝均.杨岳皎.张国峰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2(5)42.刘倩数值分析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2(5)43.田梅青.黄兴千米深井软岩巷道挤压变形力学特性及控制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2(11)44.赵麦来.王飞.王尧突水微震监测预警技术在演马庄煤矿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州煤炭 2012(12)45.唐礼忠.周建雄.张君.李夕兵.舒计步动力扰动下深部采空区围岩力学响应及充填作用效果[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6)46.Guo Zhibiao.Yang Xiaojie.Bai Yunpeng.Zhou Feng.Li Erqiang A study of support strategies in deep soft rock: The horsehead crossing roadway in Daqiang Coal Mine[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2012(5)47.李俊兵.贾万伟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研究[期刊论文]-科学与财富 2012(12)48.罗升鼎深部矿井巷道底鼓治理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9)49.郜进海.镐振.吕兆恒构造应力区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50.袁瑞甫.李化敏.李怀珍煤柱型冲击地压微震信号分布特征及前兆信息判别[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1)51.陈新明.郜进海高应力大断面破碎围岩巷道二次强力支护支架设计[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2(6)52.闫玉彪.吴军银.刘达新立煤矿深部巷道耦合支护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2(2)53.李新强煤矿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创业家 2012(13)54.王成.张念超.臧英新千米深井软岩煤巷支护方式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煤矿开采 2011(1)55.蓝航.毛德兵.潘俊锋.彭永伟.夏永学.王书文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应用[期刊论文]-煤矿开采 2011(3)56.张后全.韩立军.贺永年.邵鹏.蒋斌松构造复杂区域膨胀软岩巷道底鼓控制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1)57.武志德.周宏伟.刘金锋.张涛.师俊泽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在鹤煤八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金属矿山 2011(6)58.Pu Hai.Zhang Jian Mechanical model of control of key strata in deep mining[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2)59.郭延辉.侯克鹏.孙华芬.谢富英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1(5)60.穆磊深埋巷道围岩变形现场实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11(2)61.Qi Ping.He Manchao.Meng Li.Chen Chen Work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HEMS with lack of a cold source[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3)62.董艳军软岩巷道联合支护结构研究及工程应用[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1(8)63.李坚.付建军.朱元广.时凯-790m水平近距离后开挖巷道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1(1)64.刘晓明.罗周全.孟稳权.张保.王国焘深井采场大规模垮塌三维探测及可视化计算[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65.陈规艇.张明建.部进海三软煤巷位置及支护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中州煤炭 2011(7)66.吕建为.牟宗龙济三煤矿深部采区冲击矿压综合治理技术[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11(1)67.刘明.章青.刘仲秋.范颖考虑渗透系数变化的地下结构温度-渗流耦合分析[期刊论文]-力学季刊 2011(2)68.孙惠民.周明.马立强.王龙生深部高应力大断面岩巷快速钻爆成套技术[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1(8)69.Guo Pingye.He Manchao.Yang Qin.Chen Chen Wellhead anti-frost technology using deep mine geothermal energy[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4)70.于峰.尹润生.毛增雪.李磊下沟矿特厚煤层锚杆支护实践[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0(12)71.李涛.张宏伟.韩军.吕有厂.兰天伟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6)72.张国锋.何满潮.金龙.杜昌隆煤巷倾斜层状顶板变形失稳机理及支护技术[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1(5)73.蓝航.齐庆新.潘俊锋.彭永伟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1(1)74.赵庆涛.郜进海.程宝军不同水平应力作用下的倾斜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工矿自动化 2011(5)75.赵鹏.谢凌志.熊伦无煤柱开采条件下煤岩体支承压力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11(12)76.Lu Yinlong.Wang Lianguo.Zhang Be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yielding support for roadways constructed in deep broken soft rock under high stress[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6)77.傅清国.邹朝阳大屯矿区深部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程科学 2011(11)78.张国锋.曾开华.张春.金龙旗山矿倾斜煤夹层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设计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1)79.金淦大断面软岩硐室锚网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矿业 2011(12)80.任明博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煤炭科技 2011(4)81.郭平业.朱艳艳深井降温冷负荷反分析计算方法[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3)82.张国锋.何满潮.孙晓明.何鹏飞深部矿井泵房硐室变形破坏原因及稳定控制方法[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1(3)83.何满潮.郭宏云.陈新.张春.韩六平基于和分解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的深部软岩巷道开挖大变形数值模拟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z2)84.刘泉声.卢兴利煤矿深部巷道破裂围岩非线性大变形及支护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10(10)85.王春林煤矿深部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研究现状及其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10(21)86.刘业科.曹平.衣永亮.张向阳.陈锐基于地下深部工程岩体特性的RMR系统修正[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87.郑玉友.王占成.杨子祥.赵厚春星村煤矿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88.陈武装.张明建.郜进海.李国栋高应力破碎顶板煤巷围岩破坏机制及复合支护设计[期刊论文]-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89.周喻.丁剑锋.梅金某金矿深部开采地压研究[期刊论文]-勘察科学技术 2010(1)90.付建军.刘泉声.赵海斌.邱山鸣.时凯煤矿深部巷道底臌发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矿冶工程2010(5)91.何满潮.郭平业.陈学谦.孟丽.朱艳艳三河尖矿深井高温体特征及其热害控制方法[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z1)92.孙强.刘茂华高地应力金属矿山开采方案优化及数值模拟[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11)93.HE Manchao.NIE Wen.HAN Liqiang.LING Lijing Microcrack analysis of Sanya grantite fragments from rockburst tests[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0(2)94.WANG Yijiang.ZHOU Guoqing.WEI Yazhi.ZHOU Yang Fractal analysis of thermal conduction of loose coal[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0(6)95.邓志国.刘立明煤矿深部巷道支护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10(14)96.ZHANG Qiang.WANG Shuilin.GE Xiurun.WANG Hongying Modified Mohr-Coulomb strength criterion considering rock mass intrinsic material strength factorization[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2010(5)97.苗素军.牟宗龙.窦林名.彭蓬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10(9)98.王应启.马良.游卫勇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冲击危险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0(8)99.于峰.尹润生.毛增雪.李磊下沟矿特厚煤层锚杆支护实践[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0(12)100.SUN Xiaoming.WU Chuangzhou.CAI Feng Failure mechanism of pump chambers and their optimized design in deep mining at Qishan Coal Mine[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0(6)101.袁文华.马芹永煤矿深部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与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z1)102.勾攀峰.韦四江.张盛不同水平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模拟研究[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2) 103.李琰庆.何礼品.崔宁宁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优化实践[期刊论文]-中国矿山工程 2010(2)104.HE Manchao.CAO Xiuling.XIE Qiao.YANG Jiahua.QI Ping.YANG Qing.CHEN Xueqia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for stepwis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for mitigating deep mine heat hazards[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0(1)105.何满潮.王春光.李德建.刘静.张晓虎单轴应力-温度作用下煤中吸附瓦斯解吸特征[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5)106.张连福.谢文兵深井大断面软岩硐室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07.王兆其.李保恩.包良成深部井巷锚网带+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16) 108.孙晓明.何满潮.张国峰.蔡峰鹤壁五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及对策[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109.马永庆.郜进海.张明建倾斜软岩平巷位置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5)110.王方汉.曹维勤.张文如.张伯虎.徐小敏南京栖霞山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1)111.李利萍.潘一山.章梦涛基于简支梁模型的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理论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z1)112.何满潮.张国锋.王桂莲.许运良.吴创周.唐强达深部煤巷底臌控制机制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z1)113.韩立军.贺永年.蒋斌松.张后全环向有效约束条件下破裂岩体承载变形特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1)114.张明建.郜进海.王大顺"三软"煤巷围岩移动规律研究[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5)115.刘德乾.姜振泉.李建硕.冯海英深埋煤层开采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z2) 116.HE Man-chao.TAO Zhi-gang.ZHANG Bin Applic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landslides in the Luoshan mining area[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09(5)117.郭志飚.李乾.王炯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桁架耦合支护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z2)118.韩雪峰.尹小军.张占国全封闭定点通风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新思路[期刊论文]-煤炭技术 2009(10)119.郭平业.赵菲菲.林万旭.孙新庄.杜建军深部硐室群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9(8) 120.张春华.刘泽功.王佰顺.李连崇.祝兴虎高压注水煤层力学特性演化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z2)121.陈夫科.沈荣喜.刘建庄深部综放沿空巷道断面优化[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9(7)122.张立新.李长洪.赵宇矿井突水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09(1)123.高富强.杨军.甯尤军围压对脆性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2) 124.何满潮.王晓义.刘文涛.杨生彬孔庄矿深部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数值模拟与控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4)125.涂心彦.柏建彪.王襄禹超前采动支承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2) 126.李清.刘文江.杨仁树.郝继威.苏鹏深部岩巷二次锚喷耦合支护技术[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8(3) 127.姜福兴.叶根喜.王存文.张党育.关永强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9)128.李剑光.王永岩.王皓深部岩体多孔介质流变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8(9)129.韩立军.贺永年.蒋斌松.张后全环向有效约束条件下破裂岩体再破坏特性分析[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z2)130.郭万龙.李文社千秋矿深部大断面底板煤巷失稳原因治理对策[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5)131.柏建彪.王襄禹.贾明魁.侯朝炯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及应用[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 2008(5)132.王汉军.杨仁树.李清深部岩巷爆破机理分析和爆破参数设计[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7(4)133.谢本贤.陈沅江.史秀志深部岩体工程围岩质量评价的IRMR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134.韩嵩.蔡美峰深部地应力场下砂岩力学性质的变化[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7(6)135.何满潮.齐干.程骋.张国锋.孙晓明深部复合顶板煤巷变形破坏机制及耦合支护设计[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5)136.何满潮.齐干.许云良.白雪松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及施工技术[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