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优秀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清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前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始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思考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发达,就好像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活,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一般来说,那些野生的鹦鹉都不会说话,那些家养的鹦鹉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说话。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应用语文教学渗透道德教育,通过选取具有高度道德意义的教材和作品,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2. 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语言训练活动,如朗读、背诵、表演、写作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示范引导法:通过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学生学情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觉性。

3.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以上为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的完整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公正意识和诚信的重要性,认识货币的属性和作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活动、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借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思维活跃、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货币数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规律性和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2.练习法: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4.思维导图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1. 单位换算1.概念: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计数单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2.基本换算关系:1 元 = 10角 1 角 = 10分 1 元 = 100分3.练习:1.12元3角7分等于多少分?2.520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3.16元2分等于多少角几分?4.5元8分等于多少分?5.356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2. 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1.概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我们在交往、学习、工作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正意识是指对待社会资源、公平竞争等问题的态度和观念。

2.内容:1.守信用: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承诺要有诚信。

2.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3.公平竞争:不采取欺骗、打击竞争对手的不正当手段、认真工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态观。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阐述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3. 分析实例:展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4.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态观。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并谈谈自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原理的理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分析实例,表明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表明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收集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2. 第3-4周: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政治德育渗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政治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珍爱生命》,第一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珍爱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生物的生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珍爱生命?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爱生命的具体做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关于生命救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珍爱生命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珍爱生命的感悟文章。

2. 制定自己的生命计划,关注身心健康,关爱他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感悟,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行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等。

2. 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3. 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名人名言、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

我与地坛德育渗透教案

我与地坛德育渗透教案

我与地坛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地坛的深厚感情,对生命的感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
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
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内容:
1.深入阅读《我与地坛》全文,理解作者对地坛的深厚感情和对
生命的感悟。

2.通过阅读,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
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3.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情境式教学: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营造出一个与文章内容相符
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

3.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增强师生、生生之
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一些公园或景
区,激发学生对地坛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全文: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教师巡
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情感,分享自己
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提问环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疑问,进一步帮助学生理
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标题:德育渗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将德育渗透融入课程的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质,并促进整体发展。

教学内容:1. 德育渗透的定义与重要性- 解释德育渗透的含义,即将德育目标融入到课程中的过程。

- 强调德育渗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品德培养、心理素质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 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提供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德育渗透策略,例如通过故事、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深入学生的心灵。

- 强调德育渗透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德育目标的贯穿性和系统性。

-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3. 德育渗透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德育渗透成功的案例,包括对学生的正向引导、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塑造等。

- 分析这些案例中运用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 启发教师思考如何适应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特点的德育渗透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解释:- 简要介绍德育渗透的概念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德育渗透对他们的成长和培养重要。

2. 理论学习:- 结合PPT展示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意见。

3. 小组讨论:-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德育渗透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4. 案例分享:- 学生报告并分享一个与德育渗透相关的案例,展示策略和取得的成效。

- 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5. 课堂总结:- 总结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策略。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德育渗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案例分享的表现和反馈。

3. 学生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表现。

4. 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提出的问题和见解。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的活动,分阶段实施,并汇报实施结果。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1.德育理念和核心要素的介绍;2.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和策略;3.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德育评价与考核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德育理念和核心要素的介绍1.引入:介绍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理念:讲解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3.要素:详细解读德育教育的核心要素,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第二步: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和策略1.渗透理念:介绍德育渗透的概念和目的;2.方法和策略:分析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如生活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教育等;3.案例分享: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德育渗透的成功经验和效果。

第三步: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介绍德育教育在课堂管理中起到的作用;2.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3.教学实践:分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的成功案例。

第四步:德育评价与考核方法1.评价目标:明确德育评价的目标和依据;2.考核方式:介绍德育评价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如日常表现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3.评价结果的应用:探讨评价结果的应用,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如何与家长沟通等。

四、教学评估1.提问:提出与德育教育相关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德育教育中的问题;3.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教学中展示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4.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成果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指导和提升。

同时,通过德育渗透教育的介绍和讨论,教师也对自身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教案一: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3. 掌握并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行为等在团队中表现自己。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
1. 提出任务:班级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班级任务,例如布置教室、校园环境整理等;
2.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任务总结:每个小组结合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任务布置:教师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
3.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4. 展示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完成的任务,并总结合作中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导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思考。

六、教学评估:
1. 小组任务评估: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和贡献度;
2. 学生印象评估: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自评和互评。

七、教学延伸:
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提升爱心与责任感。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实验守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

3. 强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守则和安全知识
3. 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等。

2. 讨论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遵守实验室规定,细心严谨地进行实验。

3. 介绍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减少
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

3.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评价方式:
1. 实时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实验守则进行操作。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感想体会等作业,评价学生对化学德育渗透的理解
和认识。

六、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化学德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美术课《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美术课《德育渗透》教案
在学生成果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觉得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的基本概念。家是一个充满爱、温暖和美德的地方,是我们生活的港湾。了解家的意义对我们珍惜家庭、传承美德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描绘家庭和谐场景的画作。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家的美好,以及美术技法在表现家庭氛围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课《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德育渗透》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美好的家园》。课程内容包括:理解“家”的概念,通过绘画表达家的美好;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美德,如孝顺、和睦、勤劳等,将这些德育元素融入美术创作中;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基本技法,创作一幅表现家庭和谐美好场景的画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强化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家庭、传承美德的思想感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画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画作中表现家庭美德”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色彩和构图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将家庭美德融入画作,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doc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doc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doc主题:数学中的责任与担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并明确自己在学习数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启发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如何展现自己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1.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 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 数学竞赛与团队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提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解释今天的教学将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二、学习与讨论(30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感悟和体会,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三、实践与运用(20分钟)1. 设计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如何展现自己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小组任务成果,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 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记录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责任和担当,并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PPT,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自己在学习数学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德育渗透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渗透德育教案》

《渗透德育教案》

《渗透德育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3. 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4.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树立5. 德育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素材。

2. 设计好小组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3. 准备教学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道德判断力。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道德行为和价值观。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德育书籍和文章,拓展知识面。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等活动,将德育融入社会实践中。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教学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七律长征德育渗透教案》
师生同行长征路,德育之旅展宏图。

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教案精心整理心律。

一、教材选材要讲求,重视长征历史价值。

红军精神勇敢追求,毅行万里嘹亮诗篇。

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观看纪录片了解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氛围激发共鸣,班级活动增加互动。

小组讨论红军精神,开展模拟长征实践。

四、教师角色发挥重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探讨长征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五、德育渗透各科目,跨学科教学深入。

语文写长征英雄事迹,地理解释长征路线。

六、德育活动多样化,延伸长征教学内容。

参观红军纪念馆,感受真实长征历史。

七、评价方式多元化,突出德育目标评定。

以长征精神为标准,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

通过以上七部分的设计,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长征历史的过程中,深入领会红军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通过德育渗透各科目,使长征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将更加坦荡,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物理学科: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三种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敲鼓、吹笛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学生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三种介质中的传播。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3. 学生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德育教育渗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2. 强调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精神方面的表现。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在德育教育渗透方面,教师要抓住时机,结合具体实验和现象进行教育。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完整)三年级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美术德育渗透教案三年级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德育的关系,理解美术德育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通过美术作品的评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展示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

2.分析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德育意义。

3.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4.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听说读写结合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表达和写作,加深对美
术德育的理解。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的艺术创作活动和团队合作项目,培
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
1.上课前:准备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准备艺术创作材料。

2.上课时: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

3.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德育意义,让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5.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6.总结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的艺术德育知识。

五、评价与展望
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创作,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思考道德价值观,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的艺术作
品和德育主题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德育渗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德育渗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德育渗透教案大班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

德育渗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促进学生情感智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德育主题引导: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主题,如友善、守纪律、尊重他人等;2. 个案分析:通过讲述或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困境,提出解决方法,并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境;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场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4. 情感教育: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

三、教学方法1. 以情感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3. 结合课外实际情境,让学生将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通过互动游戏及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德育主题的兴趣;2. 德育主题引导: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道德主题,如友善、守纪律等,开展小组讨论;3. 个案分析:教师讲述或呈现一个道德困境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4.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体验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5. 情感教育: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资源1. 视频素材:选择一些与德育主题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2. 故事书籍:准备一些包含道德故事的书籍,作为个案分析教学的资源;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德育的重要性。

坐井观天德育渗透教案

坐井观天德育渗透教案

坐井观天德育渗透教案教案标题:坐井观天德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2. 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广阔的视野,鼓励他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区。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谦虚、勇敢和乐于接受新事物。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坐井观天”这一成语,并让他们猜测其含义。

2. 通过讲述成语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坐井观天”这一成语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坐井观天”如何与现实生活中的局限性和偏见相关联。

5. 视频展示:播放与“坐井观天”主题相关的视频,如一些探险家或科学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他们从视频中学到的东西,并分享他们对于超越自己局限性的看法。

拓展活动:7.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并思考如何突破这种限制。

8.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超越自己的舒适区的文章,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9. 分享与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并进行总结讨论。

强调重要的道德品质,如谦虚、勇敢和乐于接受新事物。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

-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 学生写作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或社区服务活动,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读物,以加深对“坐井观天”主题的理解。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辩论或演讲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4学年度上学期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吕丽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4、儿童防被拐卖安全教育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
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
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

(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5.全班讨论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

(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

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A、(出示第二次对比):
●指名读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错在哪儿?
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
(出示“圣诞节”)
C、师: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

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

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指名读。

(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读出他的那种坚定的决心!)
●挑战读。

D、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

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

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E、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齐读小男孩的话。

3.
A、(出示最后2节)
指名读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

心情怎样?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平静。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B、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
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相机板书: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

(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四、总结深化
1.过渡: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出示)
2.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

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行安全教育
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地方容易出安全事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不能随便坐上陌生人的车去兜风?
请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不能随便坐上陌生人的车,防止被拐卖
六、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帮助
防被拐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