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
1【设计意图】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光靠读文章、口头的描述学生的体会不会深刻,而且势必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字词说教中。因此我们决定这样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请说一说。
(如果学生没提到泸定桥,)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如果学生提到泸定桥,)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看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它是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这座桥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7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请看大屏幕,用心观看一个电影片段,留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看后谈一谈你的的感受和你从影片中得到的信息,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然后质疑提问,接着对问题进行梳理,利用上述问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里把泸定桥“夺”过来。
师:对于这个故事,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呢/
教师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补充板书:飞夺。)
2【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可贵”,儿童的脑中永远装满了“为什么”,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当问题催化剂,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搭建平台、从而激发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官”。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提问。看谁提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出示梳理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
(4)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大家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识字,学词,并汇报读文自学情况,学生合作交流解决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并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自己解决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新词。然后齐读巩固。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交流自己已解决的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避免阅读过程中的无目的性和随意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夺桥的必要性,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二、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大渡河之所以被称为天险是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桥就是红军要夺桥的泸定桥。”
敌人的诡计是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因为“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板书:必须夺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翻开书63页,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师:我们还学习了1、2自热段,让我们知道了北上抗日,就必须夺桥。(板书:必须夺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者激起作品情感太多的理解。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以读促情,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避免了语文课上空洞的说教,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自然地融入。
三、讲读3——5自然段
1、“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齐答——“抢在前面!”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红军战士克服千难万险抢在前面?(4、5自然段)
2、自读4、5自然段,红军战士为了抢在敌人援兵的前面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把有关语句勾画下来,并在重点词语下面打上着符号,再带着体会读一读。
(1)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途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战士们翻越了一座座山岭,马不停蹄地向泸定桥挺进。途中还不断与阻击的敌人狭路相逢,击溃了敌人的好几次阻击。指读,齐读。
(1)“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但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整整一天,战士们都饿着肚子,淋着雨,全身湿透,奋力急奔,能带着你的感受读吗?女生读,齐读,读出你的感动。
(2)“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想象: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了,在瓢泼大雨中踩着泥泞前进的情景?(瓢泼大雨哗哗的下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让战士们筋疲力尽,此时天色已经一片漆黑,前进的道路完全看不清楚了,在又湿又滑的路上,战士们一次次的摔倒又一次次的爬起来,飞速的前进着。)分组读,读出你的感动吧。齐读。
(3) “突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索性”换个词。此时战士们敢于点燃火把前进,说明了什么?
(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远。雨越下越大,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几十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