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十大军事原则

合集下载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瓦窑堡会议)*(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政治局通过)(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的现状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的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做抗日军的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智识出智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的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的估计敌我力量,党在1936年军事部署方面的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

因此,1936年主力红军作战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的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的战斗(晋绥察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廿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的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分享_细数毛概的重要会议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分享_细数毛概的重要会议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分享:细数毛概的重要会议万学海文毛概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虽然不是最大,但由于它的学科特点,想取得毛概的高分不是一件难事,并且可以再短时间内获得。

不过,毛概涉及中国近代史部分的知识,历史知识的繁琐又使毛概的复习要具备一定的方法。

万学海文政治教研组老师总结了下毛概的重要会议,理清思路记下这些重要的会议,基本上毛概的脉络就清楚了。

具体的总结如下:1、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2、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革命纲领的因素)(主观)马中结合;国情认识(客观)时局变化;列宁帮助(意义)分析社会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明确两步走(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反帝反封革命纲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3、三大(1923.6)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遇事协商(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4、四大(1925.1)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功绩)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资产阶级分为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的萌芽标志(特点)首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各阶级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首次资分买办和民族(内容)分清敌友是首要;地主和买办是敌;资分官僚和民族,民族(中间、团结)革命、软弱、妥协;小资是基本动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工业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5、五大(1927.4)纠正陈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没有真正改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内容)农民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必要性;富、中、贫(贫农最革命);相信、依赖、放手发动群众。

【最新文档】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文档】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文档】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而***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实际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本。

中国***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1日,**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的名义公开发表。

这个宣言是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的。

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

在中国***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1月下旬,**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人民民主专政》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共产党人>发刊词》内容的掌握。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 B.工人运动C.农民运动 D.青年运动 (A)【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

外不独立,党必须一开始就建立并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装,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而且敌人非常强大、残暴,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来夺取胜利。

因此,备选项A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3.我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A)【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掌握。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4.1929年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一重要思想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基本形成的掌握。

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做出了最主要的、杰出的贡献。

同时党的其他领导人也为这个理论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1929年周恩来在委托陈毅起草由他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方针透析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方针透析

主 义 是 不 可 能 放 肆 到 这 步 田 地 的 。他 们 是 帝 国 主 义 的 走
狗 。”11 一 些 中共 党 史 的论著 在 谈 到瓦 窑堡 会 议 的抗 E民 [P4 14 l
争 取 的 力量 参 加 , 么蒋 介 石 也 应 包括 在 内 。 那 我们 党 正是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采 纳 了 张学 良 的意 见 。 将 “ 蒋 抗 日” 为 “ 才 反 改 逼 蒋 抗 日” 。 ] 然 , 的 [ 2 显 当时 如 仍 继 续 坚持 把 “ 反蒋 ” “ 日” 与 抗 并 列。 对扩 大统 一 战 线 是不 利 的 。
“ -J ” 变 后. 九 k事 由于蒋 介 石 始终 坚 持 “ 外 必 先 安 内 ” 攘 的方 针 。因此 , 我们 党 采 取 了反 蒋 抗 日的立 场 。 直 以“ 蒋 一 反 抗 日” 为基 本 政 策 方 针 。在 日本 帝 国 主义 发 动 “ 北 事 变 ” 华
后 ,中华 民 族 面 临着 亡 国灭 种 的危 机 。为 了 红 军 的 发展 壮
( 于 目前 形 势 与 党 的任 务 决 议 》 关 ,这 就 是 中共 历 史 上 著 名
的确 定 建 立 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 线 的 “ 窑堡 会 议 ” 这 次会 议 瓦 。
帝 国 主义 的矛 盾也 仍 然 是 尖 锐 的 。因此 , 当时 的历 史条 件 在 下 。 然 把 “ 日” “ 蒋 ” 绑 在 一 起 显 然 与 我 们 党 要 建 仍 抗 与 反 捆 立最 广 泛 的抗 日统 一 战线 的 要求 是相 矛 盾 的 。
利 的 只 是 日本 , 而 有悖 于 建 立 抗 日统 一 战线 的初 衷 。 至 从 甚 连 张 学 良这 样 愿 意走 联 合 抗 日道 路 的人 对 “ 蒋 ” 反 也都 难 以 接 受 。“ 安 事 变 ” 西 之前 , 恩 来 、 克农 同张 学 良会 谈 时 , 周 李 张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于12月27日代表中央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瓦窑堡会议决议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给全党全军和全国革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瓦窑堡会议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基本战略方针,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和工作。
党中央召开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订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和热河之后,又步步进逼,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进而变全中国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制订新形势下的正确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打开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深入讨论并制订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和战略方针。
军事决议根据全国形势和党的总政策,提出了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即: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同时,规定红一方面军应把自己的行动部署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上,把主要发展方向放在东面的山西,根据情况的发,再转向北面的绥远等省。这个决议,在红军行动问题上,体现了毛泽东“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经过后来的作战实践和进一步统一认识,行1936年3月晋西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为战略方针正式确定了下来。决议重申和强调了作战指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战略防御时,要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战略进攻时,既要反对对革命形势的估计不足,又要反对冒险主义和冒进政策;不论防御或进攻,基本地是打运动战,反对只打不走,寸土不让的阵地战;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实行战略上的一个拳头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实行战略内线中的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反对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击溃战;指挥上要有通盘计划,反对走一步看一步,并容许统一决心下的分割指挥等。

党建知识_200题

党建知识_200题

党建知识200题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的代表在上海秘密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他们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会议召开期间,由于受到暗探侦察和巡捕骚扰,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

4、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6、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

7、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8、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省港大罢工。

9、表明蒋介石集团公开叛变革命的事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在北伐战争中,由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英勇善战,屡破强敌,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1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这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继续领导党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斗,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3、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爆发“秋收起义”。

1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义后,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并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2017考研政治:抗日战争相关三大要点

2017考研政治:抗日战争相关三大要点

2017考研政治:抗日战争相关三大要点考研政治史纲的考查特别注重周年纪念,而今年恰恰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

所以,这极有可能就是今年的考点之一,大家要重视,多看多记多联系知识点。

下面是总结的三类抗战相关知识点,考生最好系统化复习一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提出: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2、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特征: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4、内容:第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第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第三,对待顽固势力要坚持又联合又斗争政策。

第四,在和顽固派斗争时,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1、政权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2、经济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

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瓦窑堡决议和毛报告

瓦窑堡决议和毛报告

《决议》指出,当前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从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政党以及武装势力,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开始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战线上去”。

《决议》主张以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广泛和最高组织形式。

《决议》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并调整了党的各项政策,以团结、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

《决议》指出, 党内关门主义的实质是“惧怕敌人、惧怕群众与对自己力量的不相信,因此,就惧怕运用广泛统一战线的策略”, 其危害性就是“使党脱离群众,使党放弃争取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任务”。

《决定》号召全党与关门主义倾向作斗争,以便在全党执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会议确定了上层统战工作和下层统战工作相结合、以上层统战工作为主的工作方针,包括争取各界爱国领袖、争取地方实力派、直接做蒋介石的工作。

瓦窑堡会议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迅速转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轨道,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特别是成功地做好了争取张学良、杨虎城的工作,形成了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新局面,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把“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变为“联蒋抗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时局的根本转折点。

这是瓦窑堡会议的第一大历史性贡献。

瓦窑堡会议的第二大历史性贡献,是批判了党内发展组织中的关门主义倾向,鲜明提出“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任务。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瓦窑堡会议《决议》鲜明地提出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瓦窑堡基础策略

瓦窑堡基础策略

瓦窑堡基础策略
瓦窑堡会议所提出的策略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策略强调了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

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不仅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还着重指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当而且必须掌握领导权。

同时,会议也强调了要与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地主买办阶级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统一战线。

这种策略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总结了过去革命成败的经验,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运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瓦窑堡会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历史学家。

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瓦窑堡会议是1940年5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红军高级指挥部、陕甘宁边区政府和敌后各地地方武装负责人参加,共有约50人。

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抗战初期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制定新的战略和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以极大的决心、力量和速度,打击敌人的要害,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力量”的方针,并强调了党的军事领导的重要性。

瓦窑堡会议的意义非常重大。

一方面,会议确定了党的抗日战略和方针,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瓦窑堡会议也标志着中共中央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逐步形成。

同时,会议还推动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

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

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

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会议认为,国共合作是当前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同时,会议也提出了一些有关国共合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如继续加强统一战线,深化合作形式等。

2.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议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该是广泛的,包括不同政治派别和社会阶层的人,必须坚决打击敌人,保卫祖国。

同时,会议也明确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3. 审查和总结红军的经验教训。

会议认为,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会议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军事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建议。

4. 讨论土地革命问题。

会议认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力推进土地革命。

同时,会议对土地革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土地革命的具体措施。

5. 确定新的革命根据地建设方针。

会议认为,新的革命根据地应该坚持人民战争的原则,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和组织体系,为革命事业提供牢固的后盾。

同时,会议也提出了一些有关根据地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总之,瓦窑堡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主要内容涵
盖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经验教训、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瓦窑堡会议内容

瓦窑堡会议内容

瓦窑堡会议内容
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历史意义: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瓦窑堡会议的过程:
与会者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采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决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以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扭转了党因“左”倾错误而长期陷于孤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继续发展。

瓦窑堡会议心得体会

瓦窑堡会议心得体会

瓦窑堡会议心得体会1. 瓦窑堡会议就像一场及时雨,让中国革命的方向找到了清晰的路。

就好比旷野中迷失的旅人,突然看见了远方的灯塔,整个革命队伍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2. 这个会议就像是革命的指南针,明确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

之前各路人马像是各自为战的拳手,瓦窑堡会议让大家齐心协力,拳头终于朝着同一个方向出击。

3. 你看啊,瓦窑堡会议的精神就像是一个闹钟,提醒当时的共产党人必须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抗击外敌。

就好像我们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要开始新一天的奋斗,那时候的革命者也被唤醒,要肩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

4. 会议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就像给革命的车队加上了四驱动力。

各个阶层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就像不同的车轮一起发力,推动整个革命的列车不断向前。

5. 如果说当时的中国革命是一片乱草丛生的荒地,那么瓦窑堡会议就是那把锋利的镰刀。

它把革命中的迷茫和犹豫割去,让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目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

6. 瓦窑堡会议还像是大伙儿的一个火堆,大家围在一起,互相取暖,共同面对严寒。

当时的局势充满挑战,但通过团结一致,革命者们得以鼓舞士气,一起应对前方的困难。

7. 你可以想象,瓦窑堡会议就是一个动员大会,就像村里的大喇叭,广播着团结的重要性。

它告诉大家,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对抗侵略,把革命的火种燃烧得更旺。

8. 当时的局势就像是一条湍急的河流,而瓦窑堡会议就好像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它帮助革命队伍渡过了险滩,把原本分散的力量集结到了一起,向着民族解放的彼岸进发。

9. 瓦窑堡会议还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掌舵着革命的航船。

面对风浪,它的方针政策就是那稳稳的船舵,帮助大家在抗日战争中找准航向,不至于迷失在风暴中。

10. 这次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的力量在于团结。

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但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一样,瓦窑堡会议让各阶层人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11. 瓦窑堡会议就像是革命的催化剂,迅速激发了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

革命时期中国重要著作汇总

革命时期中国重要著作汇总

革命时期中国重要著作汇总毛泽东思想成熟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时期1935-1945)六、《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1.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2.对组织发展问题上存在的“左”予以更正,以扩展统一战线。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八、《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九、《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主要内容: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意义:1.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2.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4.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十、《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把长期经过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起来;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窑堡十大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总结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指导的十项基本原则。

它是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于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是: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④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

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⑧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

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

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⑩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不久提出的,集中地体现了建立在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基础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大军事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围绕这个核心,毛泽东就作战方针、歼击目标、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作战准备、战斗作风及补充休整等方面的问题,规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科学地解决了以下几个关系
①打弱敌与打强敌的关系。

强敌与弱敌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转化的,选择攻歼目标的基点,一般应放在先打弱敌上。

首先歼灭了孤立分散、守备薄弱和据守中小城市之敌,则集中强大、守备坚固和据守大城市之敌即变弱了,这就为下一步攻而歼之创造了条件。

若先打强敌,则不仅强敌难以迅速解决,弱敌也会变成强敌,反而使我方陷入被动。

当然,有时在
确有把握的情况下,也可视机先打强敌。

②歼敌有生力量与保守和夺取地方的关系。

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条件下,歼灭敌人和夺取地方这两个目标,一般不可能同时达到。

只有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后,才能最后保守或夺取地方。

尤其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即使有些地方一时被敌占领,但只要消灭了敌人,失地就能收复。

因此,夺取地方是歼灭敌人的结果。

从人民解放军各个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来看,战争初期一般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到战争中后期,随着敌我军事力量总对比的强弱转化,则逐步转变为歼灭敌人与夺取地方并重。

就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言,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敌情变化或全局需要,也可实行半歼灭半击溃的方针。

③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的关系。

集中优势兵力,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普遍法则,而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要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集中兵力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集中兵力实行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才能逐步改善战略形势,粉碎敌之战略进攻,并使自己转入战略反攻或进攻。

但集中兵力不是绝对的。

通常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必要而主动的分遣使用兵力,为在决战的时间和地点达成集中优势兵力创造条件。

例如,为了保证打大歼灭战,须以小部兵力牵制敌之其他部分,以便集中大部歼击一个主要目标。

④运动战与阵地战的关系。

二者是正规战的两种主要作战形式,它们互相渗透,相互作用。

人民解放军从游击战争转为正规战争之后,作战形式主要是运动战,辅以必要的和可能的阵地战。

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后,根据夺取敌人据点和城市任务的需要,阵地进攻的地位明显上升。

这时,只有提高阵地战的比重,才能大量歼灭敌人,以加快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

当然,大规模的运动战仍是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要把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大规模的阵地战结合起来。

⑤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关系。

没有事先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做到打有把握之仗。

人民解放军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

因此,一切作战行动预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部署的出发点。

有时,在无把握的情况下,宁可推迟作战时间而不浪战。

但又绝不容许以准备为借口消极避战。

⑥补充休整与连续作战的关系。

补充休整是为了养精蓄锐、总结经验,更好地连续作战。

在战争形势迅猛发展、作战频繁和必须进行连续作战的情况下,部队的人力物力补充和休整等更要同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相适应。

人民解放军人力物力的补充则主要强调取之于敌和依靠根据地的支持。

利用战役间隙整顿训练部队,提高军政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是实行再战的必要条件。

但是,为了不让敌人喘息,给敌连续歼击,有时即使在未得到补充休整的情况下,亦须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作风,实现连续作战。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来自战争实践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检验。

它所体现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将是长期适用的。

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而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做适当的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