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型专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动手操作题(附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动手操作题(附答案)
【分析与解答】本题开放性较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答案千变万化,如图15就是一种作图方案:以O为位似中心把Rt△OAB放大2倍→沿y轴翻折→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5个单位.
同步测试4
(2020最新模拟·南宁)已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6所示.画出 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答案】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7.
动手操作题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一类新题型--动手操作题.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5.将任意三角形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方法如下(如图23—1):
请你类似上面图示的方பைடு நூலகம்,解答下列的问题:
(1)对任意三角形(如图23—2),设计一种与上例不同的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2)对任意四边形(如图23—3),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答案】1.
类型二: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
图形拼接问题,就是将已知的若干个图形重新拼合成符合条件的新图形.
例2(2020最新模拟·安徽)如图5,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中x<y)剪成①②③④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能拼成一个矩形(非正方形).请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分析与解答】我们观察图5中的4块图形各边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能拼接在一起的边,如图6就是一种拼接方法.
中考数学试题中动手操作题可分为图形折叠型动手操作题、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图形分割型动手操作题和作图型动手操作题等四种类型.

专题二 动手操作题

专题二  动手操作题

专题二动手操作题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实验,获得数学结论的研究性活动. 这类活动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理猜想和验证。

例1、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纸板,量得周长为32 cm,底比一腰多2 cm,若把这个三角形纸板沿其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四边形,请画出能拼成的各种四边形的示意图,并计算拼成的各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的和.例2、生活中有人喜欢把请人传送的便条折成图丁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的(阴影部分表示纸条反面):(1)如果信纸折成的长方形纸条宽为4 cm,为了保证能折成图丁形状(即纸条两端均刚好到达点P),纸条长至少多少厘米?纸条长最小时,长方形纸条面积是多少(2)假设折成图丁形状纸条宽x cm,并且一端超出P点2 cm,另一端超出P点3 cm.①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信纸折成的长方形纸条长y;②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折成的图丁所用的平面图形的面积S.例3、在Rt△POQ中,OP=OQ=4.M是PQ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以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1)求证:MA=MB;(2)连结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课堂练习:1、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 )2、如图①所示,用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三块直角三角形木板,恰好能拼成如图②所示的四边形ABCD ,若AE =4,CE =3BE ,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3、如图,将矩形纸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 ,若EH =12厘米,EF =16厘米,则边AD 的长是( )A .12厘米B .16厘米C .20厘米D .28厘米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5,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D 分别落在矩形ABCD 外部的点A1、D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5 B .20 C .25D .30课后作业:1、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 ∠B=50°º.现将△ADE 沿DE 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 1,则∠BDA 1的度数为________ °.2、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3,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将AB 、AD 分别和AE 、AF 折叠,点B 、D 恰好都将在点G 处,已知BE=1,则EF 的长为( )A .B . C.. D .33、如图,在方格纸中,△PQR的三个顶点及A,B,C,D,E五个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现以A,B,C,D,E中的三个顶点为顶点画三角形,(1)在图甲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全等;(2)在图乙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面积相等但不全等.4、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1)当A′与B重合时(如图①),EF=________;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②),求线段EF的长;(2)观察图③和图④,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AEA′F是菱形.。

动手操作类问题答案

动手操作类问题答案

• 本专题主要研究操作型问题中的等积变换问题.
四巧板这个好玩的游戏,是建立在几个 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它们的组合基础之上的。 这些简单几何图形通过巧妙拼接,可以构 成许多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虽然形状不 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等量关系:
面积相等.
挑战中考
1.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课标A卷): 22.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1,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 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画出分割线并在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 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x0 ).依题意,割补前后图 小东同学的做法是: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2 形的面积相等,有 x 5,解得 x 5.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个正 方形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如图2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3所示 的新正方形.
挑战中考
4.
中点 ① ② 中点 ③
① ③

转 化
挑战中考
5. (2010门头沟一模)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图1—图4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2b,且边 AD和AE在同一直线上. 小明的做法:当2b<a时,如图1,在BA上选取点G,使BG=b,连结FG和CG,裁掉 △FAG和△CGB并分别拼接到△FEH和△CHD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小明在操作 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绕点F逆时针旋转90°到△FEH的位置,易知EH与 AD在同一直线上.连结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BG,故△CHD≌△CGB,从而又可 将△CG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HD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 (如图1),过点F作FM⊥AE于点M(图略),利用SAS公理可判断△HFM≌△CHD, 易得FH=HC=GC=FG,∠FHC=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 FGCH是正方形.解决下列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动手操作能力》(附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动手操作能力》(附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动手操作能力》(附答案)一、我会画。

(每题6分,共24分)1.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

2.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各点的对称点。

3.画出下面各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4. 笑笑已经画出了一组图形的35,请你接着把这组图形画完整。

二、我会涂。

(每题8分,共16分)1.涂一涂,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34。

2.按要求涂一涂。

转动转盘,转到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可能性同样大。

转动转盘,转到阴影部分的可能性大,转到空白部分的可能性小。

三、我会分。

(第1题10分,第2题8分,共18分)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3个三角形。

2.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出正方形的1 4。

四、我会连。

(每题6分,共12分)1.将下列分数按要求连一连。

2.一些装有球的盒子,3个小朋友每人摸了30次,并做了记录。

请你猜一猜,他们最有可能摸的是哪个盒子里的球?(连一连)五、动手操作,开发大脑。

(每题10分,共30分)1.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20 cm2,边长是整厘米数。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1) 一共有( )种画法。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20的全部因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底和高分别是5 cm 和3 cm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再画一个上底是2 cm、下底是5 cm、高是4 cm的梯形。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3.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下图形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2格后的图形。

答案一、1.2.3.4.二、1.(涂法不唯一)2.【点拨】涂法不唯一,第一个转盘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范围相同,第二个转盘阴影部分范围大,空白部分范围小。

三、1.(答案不唯一)【点拨】这是一道练习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多个图形的题目。

以梯形的一条边为底,向相对的边上同一个点画两条线段,都可把梯形分成3个三角形。

分法有无数种,只要能把梯形分成3个三角形即可。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专题训练试题[1]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专题训练试题[1]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专题训练试题江苏 文页一、选择题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沿CD 折叠,B 点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A 等于( )A.25°B.30°C.45°D.60°2,如图,小亮拿一张矩形纸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下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3).按图(4)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A .都是等腰梯形B .都是等边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3,Rt △ABC 中,斜边AB =4,∠B=60º,将△ABC 绕点B 旋转60º,顶点C 运动的路线长是( )A.3π B .3π2 C .π D .3π4 4,用一把带有刻度尺的直角尺, ①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a 和b, 如图(1); ②可以画出∠AOB 的平分线OP, 如图(2); ③可以检验工件的凹面是否为半圆, 如图(3); ④可以量出一个圆的半径, 如图(4). 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图(1) 图(2) 图(3) 图(4)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如图1所示,将长为20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2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A .234cmB .236cmC .238cmD .240cm6,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如图,已知矩形ABCD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1)以点A 所(4)(3)沿虚线剪开对角顶点重合折叠(2)(1)图1 图2A B CD在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 落在AD 上,折痕与BC 交于E ;(2)将纸片展平后,再一次折叠纸片,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 上,折痕EF 交AD 于F .则∠AFE =( )A .60︒B .67.5︒C .72︒D .75︒7,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FPH =90°,PF =8,PH =6,则矩形ABCD 的边BC 长为( )A.20B.22C.24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B.16C.12D.89,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对折两次后,再挖去一个小圆孔,那么展开后的图形应为10,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 1、 A 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A .41cm 2 B .4n cm 2 C .41-n cm 2D .n )41( cm 2 二、填空题11,在同一平面内,用两个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纸片不能裁剪)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___.① ② ③ ④ ⑤A .B .C .D .12,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提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底角(指锐角)是 度.13,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 =45°,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1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MN BC ∥分别交AB CD ,于点M N ,,在MN 上任取两点P Q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5,如图,一宽为2cm 的刻度尺在圆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为“2”和“8”(单位:cm ),则该圆的半径为 cm.16,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其中∠BAC = 度.17,如图所示为农村一古老的捣碎器,已知支撑柱AB 的高为 0.3米,踏板DE 长为1.6米,支撑点A 到踏脚D 的距离为0.6米,现在踏脚着地,则捣头点E 上升了 __米.A图 (2)图(1)DM N18,小华将一条直角边长为1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沿它的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再将图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它的对称轴折叠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则图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____;同上操作,若小华连续将图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n+1)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是一个食品包装盒的侧面展开图。

2019年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及答案解.析

2019年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及答案解.析

中考冲刺: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中考展望】1.对于实践操作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情趣与价值,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近年来实践操作性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多次出现.2.估计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实践操作类题目依旧是出题热点,仍符合常规题型,与三角形的全等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查.需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图形的设计与操作问题,主要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已知设计好的图案,求设计方案(如:在什么基本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何种图形变换等).2.利用基本图案设计符合要求的图案(如:设计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面积或形状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形等).3.图形分割与重组(如:通过对原图形进行分割、重组,使形状满足特定要求).4.动手操作(通过折叠、裁剪等手段制作特定图案).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运用各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外,还需要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计算、证明,以获得重要的数据,辅助图案设计.另外,由于折叠操作相当于构造轴对称变换,因此折叠问题中,要充分利用轴对称变换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图形信息.必要时,实际动手配合上理论分析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为快捷有效.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题,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查.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方法点拨】实践操作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学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基本步骤为:从实例或实物出发,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问题,检验猜想.在解答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想象、推理、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等实践活动过程,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去感知发生的现象,从而发现所得到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动态几何问题:1、动态几何常见类型(1)点动问题(一个动点)(2)线动问题(二个动点)(3)面动问题(三个动点)2、运动形式平移、旋转、翻折、滚动3、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4、解题思路(1)化动为静,动中求静(2)建立联系,计算说明(3)特殊探路,一般推证【典型例题】类型一、图形的折叠1.如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E,F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将纸片沿AE,EF折叠,使B,C 的对应点B′,C′及点E在同一直线上,则∠AEF=________.【思路点拨】纸片沿AE折叠,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关于直线AE对称,所以△AEB与△AEB′全等,对应角相等.同理沿EF 折叠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也相等.【答案】∠AEF=90°.【解析】解: 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EB=∠AEB′,∠CEF=∠C′EF,而∠AEB+∠AEB′+∠CEF+∠C′EF=180°.所以∠AEF-∠AEB′+∠C′EF=90°.【总结升华】图形的折叠实质上就是轴对称的一种变形应用.解题时应抓住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找出对应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纸片ABCD ,现需将该纸片剪拼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如果限定裁剪线最多有两条,能否做到:________ (用“能”或“不能”填空).若填“能”,请确定裁剪线的位置,并说明拼接方法;若填“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解:能.如图所示,取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E ,F ,G ,H ,连接EG ,FH ,交点为O .以EG ,FH 为裁剪线,EG ,FH 将四边形ABCD 分成Ⅰ,Ⅱ,Ⅲ,Ⅳ四部分,拼接时图中的Ⅰ不动,将Ⅱ,Ⅳ分别绕E ,H 旋转180°,将Ⅲ平移,拼成的四边形OO 1O 2O 3即为所求.沿CA 方向平移,将点C 平移到点A 位置.类型二、实践操作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AB =高CE =对角线AC 、BD 交于H ,平行于线段BD 的两条直线MN 、RQ 同时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ABCD 的边于M 、N 和R 、Q ,分别交对角线AC 于F 、G ;当直线RQ 到达点C 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等腰梯形ABCD 被直线MN 扫过的面积为1S ,被直线RQ 扫过的面积为2S ,若直线MN 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 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x 秒.(1)填空:∠AHB =____________;AC =_____________; (2) 若213S S =,求x ;(3) 若21S mS =,求m 的变化范围.【思路点拨】(1) 如例2图-1所示,平移对角线DB,交AB的延长线于P.则四边形BPCD是平行四边形,BD=PC,BP=DC因为等腰梯形ABCD,AB∥CD,所以AC=BD. 所以AC=PC.又高CE=AB=所以AE=EP=所以∠AHB=90°AC=4;⑵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32x<<及322x≤≤,需要分类讨论.①当32x<<时, 有2214S AGS AF⎛⎫==⎪⎝⎭. ∴213S S≠②当322x≤≤时,先用含有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1S,2S,然后由213S S=列出方程,解之可得x的值; (3) 分情况讨论:①当32x<<时, 214SmS==.②当322x≤≤时,由21S mS=,得()222188223xSmS x--===2123643x⎛⎫--+⎪⎝⎭.然后讨论这个函数的最值,确定m的变化范围. 【答案与解析】解: (1) 90°,4;(2)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302x <<和322x ≤≤. ①当302x <<时,∵MN ∥BD,∴△AMN ∽△ARQ,△ANF ∽△AQG. 2214S AG S AF ⎛⎫== ⎪⎝⎭. ∴213S S ≠ ②当322x ≤≤时, 如例2图-2所示,CG =4-2x,CH =1,14122BCDS ∆=⨯⨯=. ()22422821CRQ x S x ∆-⎛⎫=⨯=- ⎪⎝⎭2123S x =,()22882S x =-- 由213S S =,得方程()22288233x x --=⨯, 解得165x =(舍去),22x =. ∴x =2. (3) 当302x <<时,m =4 当322x ≤≤时, 由21S mS =,得()2288223x m x --==2364812x x -+-=2123643x ⎛⎫--+ ⎪⎝⎭. M 是1x 的二次函数, 当322x ≤≤时, 即当11223x ≤≤时, M 随1x 的增大而增大. 当32x =时,最大值m =4. 当x =2时,最小值m =3.∴3≤m ≤4. 【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几何代数综合压轴题,重点考查等腰梯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及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等的综合应用.解题时,(1)小题,通过平移对角线,将等腰梯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是我们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2) 小题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302x <<及322x ≤≤,需要分类讨论.这点万不可忽略,解题时用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 小题仍需要分情况讨论.对于函数2123643m x ⎛⎫=--+ ⎪⎝⎭,讨论它的增减性和最值是个难点. 讨论之前点明我们把这个函数看作“M 是1x的二次函数”对顺利作答至关重要.3.已知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的边长为8,D 为AB 边上的点,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DE ⊥BC 于点E ,过点G 作GF ⊥BC 于点F ,把三角形纸片ABC 分别沿DG 、DE 、GF 按图①所示方式折叠.点A 、B 、C 分别落在A ′、B ′、C ′处.若点A ′、B ′、C ′在矩形DEFG 内或其边上.且互不重合,此时我们称A B C '''△ (即图中阴影部分)为“重叠三角形”.(1)若把三角形纸片ABC 放在等边三角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点A 、B 、C 、D 恰好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如图②所示,请直接写出此时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2)实验探究:设AD 的长为m ,若重叠三角形A ′B ′C ′存在,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备用图供实验探究使用).【思路点拨】本题是折叠与对称类型操作题,折叠实质为对称变换,故轴对称的性质运用是解本类型题的关键.另外,本题对新概念“重叠三角形”的理解正确才能求得m 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解:(1)重叠三角形A ′B ′C理由:如题图,△A ′B ′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122⨯=(2)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重叠三角形A ′B ′C 2)m -,m 的取值范围是83≤m <4. 理由:如图(1),AD =m ,则BD =GC =8-m , 由轴对称的性质知DB ′=DB =8-m .DA ′=DA =m . ∴A ′B ′=DB ′-DA ′=8-m —m =2(4-m),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及折叠过程知AA ′B ′C ′是等边三角形.2(4))m m -=-.212(4)))2A B C S m m m '''=⨯--=-△.以下求m 的取值范围:如图(1),若B ′与F 重合,则C ′与E 重合.由折叠过程知BE =EB ′=EF . CF =FC ′=FE .∴BE =EF =FC =83. ∵∠B =60°,BD =2BE =163, 168833AD =-=,即83m =.若83m <,如图(2),点B ′、C ′落在矩形DEFG 外,不合题意.∴83m ≥. 又由A ′B ′=2(4-m)>0,得m <4.∴m的取值范围是84 3m≤<.【总结升华】亲自操作实验有助于突破难点.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图形的设计与操作及运动变换型问题例2 】【变式】阅读下面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已知△ABC中,P为BC边上一定点,过点P作一直线,使其等分△ABC的面积.解决:情形1:如图①,若点P恰为BC的中点,作直线AP即可.情形2:如图②,若点P不是BC的中点,则取BC的中点D,联结AP,过点D作DE∥AP交AC于E,作直线PE,直线PE即为所求直线.问题解决:如图③,已知四边形ABCD,过点B作一直线(不必写作法),使其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并证明.【答案】解:如图③,取对角线AC的中点O,联结BO、DO、BD,过点O作OE∥BD交CD于E,∴直线BE即为所求直线类型三、动态数学问题4.如图①,有一张矩形纸片,将它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CD和△A′BC′.(1)如图②,将△ACD沿A′C′边向上平移,使点A与点C′重合,连接A′D和BC,四边形A′BCD是形;(2)如图③,将△ACD的顶点A与A′点重合,然后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B在同一直线上,则旋转角为度;连接CC′,四边形CDBC′是形;(3)如图④,将AC边与A′C′边重合,并使顶点B和D在AC边的同一侧,设AB、CD相交于E,连接BD,四边形ADBC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即可;(2)利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直角梯形判定得出即可;(3)利用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得出BD∥AC,AD=CE,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平行四边形;证明:∵AD=AB,AA′=AC,∴A′C与BD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DA由垂直于AB,逆时针旋转到点D、A、B在同一直线上,∴旋转角为90度;证明:∵∠D=∠B=90°,A,D,B在一条直线上,∴CD∥BC′,∴四边形CDBC′是直角梯形;故答案为:90,直角梯;(3)四边形ADBC是等腰梯形;证明:过点B作BM⊥AC,过点D作DN⊥AC,垂足分别为M,N,∵有一张矩形纸片,将它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CD和△A′BC′.∴△ACD≌△A′BC′,∴BM=ND,∴BD∥AC,∵AD=BC,∴四边形ADBC是等腰梯形.【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剪拼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等腰梯形的判定、直角梯形的判定方法等知识,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图形的设计与操作及运动变换型问题例1 】【变式】△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4,2),C(6,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使变换后得到的△DEF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则线段AC的中点P变换后对应的点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22,)或(3-2-2,).5.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秒(结果保留根号).【思路点拨】根据图②判断出AB、BC的长度,过点B作BE⊥AD于点E,然后求出梯形ABCD的高BE,再根据t=2时△PAD 的面积求出AD的长度,过点C作CF⊥AD于点F,然后求出DF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D的长度,然后求出AB、BC、CD的和,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得解.【答案】(4+2).【解析】解: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cm,BC=2cm,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cm,∵∠A=60°,∴BE=ABsin60°=2×=,AE=ABcos60°=2×=1,∴×AD×BE=3,即×AD×=3,解得AD=6cm,∴DF=AD-AE-EF=6-1-2=3,在Rt△CDF中,CD===2,所以,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2=4+2,∵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1=4+2(秒).故答案为:(4+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图②的三角形的面积的变化情况判断出AB、BC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在梯形的问题中,作过梯形的上底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动手操作型问题

动手操作型问题
对应训练 3.(2012·青岛)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 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 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 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15 cm.
易错专攻
42.缺乏动手操作习惯造成错误
试题 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 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 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 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
归类探究 考点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归类探究 考点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归类探究 考点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找到 关键描述语,把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然后找到 等量关系,准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归类探究 考点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1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Hale Waihona Puke 考点1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考点1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3)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和 .
考点2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
【例 2】(2012·南充)在Rt△POQ中,OP=OQ=4, M是PQ的中点,把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 以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 △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 (1)求证:MA=MB; (2)连接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 △AOB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1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幼儿园中班动手操作能力检测试卷

幼儿园中班动手操作能力检测试卷

幼儿园中班动手操作能力检测试卷一、听力部分(共30分)请听音,完成下列各题。

1. 听录音,选出与所听内容相符的图片。

[音频播放]2.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音频播放]3. 听录音,判断图片与所听句子是否相符,相符的打“√”,不相符的打“×”。

[音频播放]二、观察力部分(共40分)请根据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 在横线上写出图片中动物的名称。

2. 画出与左边图片相对应的右边内容。

三、动手实践部分(共30分)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动手操作。

1. 用纸做一个小船,看看它能不能浮在水面上。

2. 给下面的图案上色,可以自由发挥你喜欢的颜色。

3. 用纸板剪出一只五角星,然后贴在指定位置上。

四、总结与评价通过这次幼儿园中班的动手操作能力检测试卷,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孩子们在动手操作方面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这项测试着重考察孩子们的听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旨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能够通过各类动手操作活动的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并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这次测试,我们也能发现孩子们在动手操作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动手操作技巧和能力。

总之,动手操作能力是孩子们综合素质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他们在动手操作领域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不断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听力部分答案一、听力部分(共30分)1. A2. C3. ×附参考答案:观察力部分答案二、观察力部分(共40分)1. 狗、猫、鸟、鱼2. (学生自行完成)附参考答案:动手实践部分答案三、动手实践部分(共30分)1. (学生自行完成)2. (学生自行完成)3. (学生自行完成)附参考答案:1. 纸板五角星示例图:[示例图]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请以学生实际操作为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五 操作实践题 含解析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五 操作实践题  含解析及答案

专题五操作实践题专题提升演练1.如图,贤贤同学用手工纸制作一个台灯灯罩,做好后发现上口太小了,于是他把纸灯罩对齐压扁,剪去上面一截后,正好合适.在下列裁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图示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部分,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α的度数应为()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3.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4.如图①,分别沿长方形纸片ABCD和正方形纸片EFGH的对角线AC,EG剪开,拼成如图②所示的▱KLMN,若中间空白部分四边形OPQR恰好是正方形,且▱KLMN的面积为50,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A.24B.25C.26D.275.小红用次数最少的对折方法验证了一条四边形丝巾的形状是正方形,她对折了次.6.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或87.课题学习:正方形折纸中的数学动手操作: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使BC与AD重合,折痕为EF,把这个正方形展平,然后沿直线CG折叠,使B点落在EF上,对应点为B'.数学思考:(1)求∠CB'F的度数;(2)如图②,在图①的基础上,连接AB',试判断∠B'AE与∠G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①图②解决问题:(3)如图③,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图③第一步:先将正方形ABCD 对折,使BC 与AD 重合,折痕为EF ,把这个正方形展平,然后继续对折,使AB 与DC 重合,折痕为MN ,再把这个正方形展平,设EF 和MN 相交于点O ;第二步:沿直线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对应点为B';再沿直线AH 折叠,使点D 落在EF 上,对应点为D';第三步:设CG ,AH 分别与MN 相交于点P ,Q ,连接B'P ,PD',D'Q ,QB'. 试判断四边形B'PD'Q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如图①,由对折可知,∠EFC=90°,CF=12CD.图①∵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D=CB. ∴CF=12CB.又由折叠可知,CB'=CB , ∴CF=12CB'.∴在Rt △B'FC 中,sin ∠CB'F=CF CB '=12. ∴∠CB'F=30°.(2)∠B'AE=∠GCB'.理由如下:图②如图②,连接B'D ,同(1)中解法二,得△B'CD 为等边三角形, ∴∠CDB'=60°.∵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CDA=∠DAB=90°. ∴∠B'DA=30°. ∵DB'=DA , ∴∠DAB'=∠DB'A.∴∠DAB'=12(180°-∠B'DA )=75°.∴∠B'AE=∠DAB-∠DAB'=90°-75°=15°. 由(1)知∠CB'F=30°,∵EF ∥BC ,∴∠B'CB=∠CB'F=30°. 由折叠知,∠GCB'=12∠B'CB=12×30°=15°. ∴∠B'AE=∠GCB'. (3)四边形B'PD'Q 为正方形. 证明:如图③,连接AB',由(2)知,∠B'AE=∠GCB'.图③由折叠知,∠GCB'=∠PCN , ∴∠B'AE=∠PCN.由对折知,∠AEB'=∠CNP=90°,AE=12AB ,CN=12BC.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AE=CN. ∴△AEB'≌△CNP. ∴EB'=NP.同理可得,FD'=MQ,由对称性可知,EB'=FD'.∴EB'=NP=FD'=MQ.由两次对折可知,OE=ON=OF=OM,∴OB'=OP=OD'=OQ.∴四边形B'PD'Q为矩形.由对折知,MN⊥EF于点O,∴PQ⊥B'D'于点O.∴四边形B'PD'Q为正方形.。

2012中考专题复习:动手操作题(含答案)(5页)

2012中考专题复习:动手操作题(含答案)(5页)

2012 中考 动手操作题 动手操作题展开与折叠 一. 展开与折叠 1.小宇同学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先把一张矩形纸片按图 1 的方式进行折叠,使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 . 部分短 1 ㎝;展开后按图 2 的方式再折叠一次,使第二次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长 1 ㎝,再展开后, 在纸上形成的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 .左 右 第一次折叠 左 右 第二次折叠 图2图12.小亮拿着一张如图①所示的矩形纸,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②,再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③,按图④沿 . 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满足〔 〕上折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A、都是等腰三角形 B、都是等边三角形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 3.将一个矩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2)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 所得到的图案是( )4.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 5. 如图 1 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 AB 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 CD 向下对折, .. 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A A C C B B 图1 D B(A) D )A.B.C.D.16.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按图 1-①所示的方式对折,再按图 1-②所示的虚线剪去一个小三角形,将余下纸 6. 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 )A①②ABCD7.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 B 和顶点 D 重合,折痕为 EF.若 BF=4,FC=2, 则∠DEF 的度数是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 如图,将长 8cm,宽 4cm 的矩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A 与 C 重合,则折痕 EF 的长为_____cm. 9. 如图,在Rt△ABC中,∠C=90°,BC =6cm,AC =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 落在 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 . 10. 如图,四边形 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B 恰好落在 CD 边的中点 E 处,折痕为 AF. 若CD=6,则AF等于 . 11. 取一张矩形纸片按照图 1、图 2 中的方法对折,并沿图 3 中过矩形顶点的斜线(虚线)剪开,那剪下的① 这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若平铺的这个图形是正六边形,则这张矩形纸片的宽和长之比为 .12. 如图,把长为 8cm 的矩形按虚线对折,按图中的虚线剪出一个直角梯形,打开得到一个等腰梯形,剪掉 部分的面积为 6cm2,则打开后梯形的周长是(3cm)3cm第 12 题 A. (10+2 13 )cm 13. 长为 1,宽为 a 的矩形纸片( B. (10+ 13 )cm C.22cm D.18cm1 < a < 1) ,如图示那样折一下, 2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 ; 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 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 ;如此反复操作下去. 若在第 n 此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终止. . 当 n=3 时,a 的值为第一次操作第二次操作214. 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B=3,AD=5.如图 1 所示,折叠纸片,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 A’处, 折痕为 PQ, 当点 A’在 BC 边上移动时, 折痕的端点 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 P、Q 分别在 AB、AD 边上移动,则点 A’在 BC 边上可 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B P AA'CQ图1D15.如图,将矩形纸片 ABCD 按如下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 EF(如图①);沿 GC 折叠,使点 B 落在 EF 上的点 B’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 GC(如图③);沿 GH 折叠,使点 C 落在 DH 上的点 C’处(如图 ④);沿 GC’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 GC’、GH(如图⑥). (1)求图②中∠BCB’的大小; A (2)图⑥中的△GCC’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A E D A G B F 图① C B F C 图② E B' D A G F C 图③ E D A G B D A C' H C 图④ G A' B C 图⑤ D A C' H G B 图⑥ D C'E F C GH CBDB16.如图,△ABC 中,已知∠BAC=45°,AD⊥BC 于 D,BD=2,DC=3,求 AD 16. 的长. 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巧妙地解答了此题. 请按照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 AB、AC 为对称轴,画出△ABD、△ACD 的轴对称图形,D 点的对称点为 E、F,延长 EB、FC 相交于 G 点,证明四边形 AEGF 是正方形; (2)设 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 x 的方程模型,求出 x 的值. 〖1. C. A. C. D . A. 60° . 2 5 . 6cm2 . 4 3 .3:2.A.3 3 或 = 2. 60°, 等边三角形 x=6〗 5 4 .)二. 拼图与画图 1. 如图,把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 18 ; B. 16 ; C. 12 ;D. 8 .①②③④⑤第 1 题图 2. 如右上图所示,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准备把每个花坛都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种不同花草,上边的两个 图案是设计示例,请你在下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图案. 3. 如图,有一张长为 5 宽为 3 的矩形纸片 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 A D 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1) 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2) 现要求只能用两条裁剪线.请你设计一种裁剪的方法. 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并简要说明剪拼的过程. B C34.(1)如图 1,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在图 1 中画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 分; (2)把图 2 中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四边形(请在图 2 中画出分割线) ,并把所得的四个全等的四边 形在图 3 中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或中心对称图形,使所得图形与原图形不全等且各个顶点都落在格点上.图1图2图35.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请你用七巧板中标号为○○○的三块板 1 2 3 (如图 1)经过平移、旋转拼成图形. (1)拼成矩形,在图 2 中画出示意图. (2)拼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图 3 中画出示意图. 注意:相邻两块板之间无空隙,无重叠;示意图的顶点画在小方格顶点上.6. 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沿斜边上的高 CD(裁剪线)剪一刀,从这个三角形中裁下一部分, 与剩下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见示意图 a). (以下探究过程中有画图要求的,工具不限,不必写画法和证明.) 探究一: 探究一: (1)想一想:判断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 想一想: ; 想一想 (2)做一做:按上述的裁剪方法,请你拼一个与图(a)位置或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在图(b)中 做一做: 做一做 画出示意图. A A A A D B D B (b) B C (c) C (d) BA′ CC(a)探究二: 探究二: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请你找出其他的裁剪线,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出不同类型的特殊四边形. (1)试一试:你能拼得不同类型的特殊四边形有 试一试: ,它们的裁剪线分别是 试一试 (2)画一画:请在图(c)中画出一个你拼得的特殊四边形示意图. )画一画: 旋转与 三. 旋转与平移;41.如图 2,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的直角边 AB 的长为 6cm,将△AB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15°后得到△AB′C′,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等于_________cm2.AA B'B′ C′ CA'图2 2. 如图 将⊿ABC 绕着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0° ,B 点落在 B ' 点的位置,A 点落在 A ' 点的位置, 若 AC ⊥ A ' B ' ,则 ∠BAC 的度数是 3. 如图,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B⊥BC,AD = 2,将腰 CD 以 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90°至 DE, 连接 AE、CE,△ADE 的面积为 3,则 BC 的长为 . (5) 4. 如图 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 2) ,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 10cm, 较小锐角为 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 3 的形状,但点 B、C、F、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 C 与 点 F 重合(在图 3 至图 6 中统一用 F 表示)BBC(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将图 3 中的△ABF 沿 BD 向右平移到图 4 的位置,使点 B 与点 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 (2)将图 3 中的△ABF 绕点 F 顺时针方向旋转 30°到图 5 的位置,A1F 交 DE 于点 G,求线段 FG 的长度; (3)将图 3 中的△ABF 沿直线 AF 翻折到图 6 的位置,AB1 交 DE 于点 H,请证明:AH﹦DH.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O 坐标原点.点 A(3.0),B(0,4).以点 A 为旋转中心,把△ABO 顺时针旋 转,得△ACD.记旋转转角为α.∠ABO 为β. (1) 如图①,当旋转后点 D 恰好落在 AB 边上时.求点 D 的坐标; (2) 如图②,当旋转后满足 BC∥x 轴时.求α与β之闻的数量关系; (3) 当旋转后满足∠AOD=β时.求直线 CD 的解析式(直接写出即如果即可),6. 在 △ ABC 中, AB = BC = 2,∠ABC = 120° △ ABC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角 α (0° α < 90° , 将 < ) 得 △ A1 BC1,A1 B 交 AC 于点 E , A1C1 分别交 AC、BC 于 D、F 两点. (1)如图1,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 EA1 与 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当 α = 30° 时,试判断四边形 BC1 D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情况下,求 ED 的长. C C D FC1AA1ED FC1A1AE B (图 1)B (图 2)5。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02 动手操作问题—拓展题目(含答案)全国通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02  动手操作问题—拓展题目(含答案)全国通用

动手操作问题拓展题目1、丹心向阳用 15 枚硬币排成下面的图形.请移动两枚硬币,使图形成为“丹”字形.2、重新排列把下面的 12 个苹果重新排列,使每边都有 4 个苹果.3、乐乐老师家的阳台上左边放了 4 盆红花,右边放了 4 盆黄花.乐乐老师想通过搬动,把红花、黄花交换位置,最少交换几次就可以使红花、黄花间隔排列呢?4、果汁迷宫5、把一个圆形纸片剪 5 刀,最多能剪()块.把一个圆形纸片剪 46 块,最少需要()刀.6、(2008 年“华罗庚金杯”试题)将等边三角形纸片按图 1 所示的步骤折叠 3 次(图 1 中的虚线是三边中点的连线),然后沿两边中点的边线剪去一角(如图 2).剪去,不要图 1 图 2将剩下的纸片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A )(B )(C )(D )7、用 9 个圆片组成一个三角形,要移动 3 个圆片,使这个三角形正好方向相反。

8、三只盛水的杯子放在左边,三只空杯子放在右边,如下图.请你移动两只杯子,使盛水的杯子与空杯子间隔排列.9、把 20 个棋子放到下图中的空白方格里,每个格子都要放,问怎样放才能使每边的棋子加起来都是 6 个?10、请你交换两个数的位置,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11、桌子上顺次放着 3 个白棋子和 3 个黑棋子(见图 1).请你将棋子移动三次,每次移动 2 个,而且 2 个棋子的前后顺序不能变动,把棋子的排列顺序变为黑白相间的(见图2).请动手做一做.12、请你从入口开始,按“快一乐一学一数一学”的顺序走到出口,要求只能横走、竖走,不能斜走,也不能走重复的路.动手操作问题答案与解析1、【答案与解析】2、【答案与解析】3、【答案与解析】第一次:2、7 交换第二次:4、5 交换(答案不唯一)4、【答案与解析】1 号吸管可以喝到柠檬汁,2 号吸管可以喝到蜜瓜汁,3 号吸管可以喝到葡萄汁,4 号吸管可以喝到橙汁,5 号吸管可以喝到西瓜汁,6 号吸管可以得到苹果汁.5、【答案与解析】(1)1 + 1 + 2 + 3 + 4 + 5 = 16 (块).(2)把一个圆形纸片剪 46 块,最少需要 9 刀.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66、【答案与解析】动手操作,应该是 A.7、【答案与解析】8、【答案与解析】第二个杯子和第五个杯子调换位置就可以了.9、【答案与解析】四个角各放 1 个,其余四格各放 4 个,这样数来每边都是 6 个.10、【答案与解析】只需要把第一组中的 6 和第三组中的 9 交换位置就行了,这样三组数的和都是 15.11、【答案与解析】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2、【答案与解析】。

动手操作题(含答案)

动手操作题(含答案)

OGFB DACE动手操作题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符合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微科研”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类型之一 折叠剪切问题折叠中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则所得的整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 求解特殊四边形的翻折问题应注意图形在变换前后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折痕是它们的对称轴.折叠问题不但能使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山东省)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 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2.(·泰州市)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 ,再以AB 的中点O 为顶点把平角∠AOB 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 3.(•济南市)如下左图:矩形纸片ABCD ,AB =2,点E 在BC 上,且AE=EC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则AC 的长是 .4.(•重庆市)如上右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展开后,折痕DE 分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tan ∠AED=2;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类型之二分割图形问题分割问题通常是先给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可能是规则的,也有可能不规则),然后让你用直线、线段等把该图形分割成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的几部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动手操作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动手操作专项练习题

四年
级下
册动
手操作专项练习题
2018、6
1.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前面上面左面
2.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3.在下面空白地方画一个三角形, 它既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并标出一组对应的底和高。

4.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5.画出小船向左平移10格, 再向上平移7格后的图形
6.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3格, 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
的图形.
四、五、六年级共植杨树多少棵?(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最喜欢吃()的人最多, 最喜欢吃()的人最少.
(3)女生中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少?
下面是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植树统计表, 请你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
一个横向复
式条形统计
图。

杨树柳树
四年级45 20
五年级60 22
六年级78 40 8.下面是沂
蒙小学四年
级同学们最
喜欢的水果
的情况调查
表.
西瓜桃子苹果草莓
男生12 20 30 24 女生30 28 8 22 种类
人数
性别
种类棵数
年级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第六章电压和电阻一、电压1.在图6.1-8中,用连线代表导线来连接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正常发光并且电压表能够测出小灯泡两端电压(估计在2-3V之间)。

答: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

课本中只给出了连接小灯泡的情况,实际教学中也可改用其他用电器,如小电机、音乐门铃等,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要多动手练才行。

另外,在如何选取量程方面也要得到训练。

2.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铝片放在盐水中(图6.1-9)。

试着用电压表测量这个自制电池的电压。

通过测量能否得知,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换用两种其他金属重做这个实验。

答:这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又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连接电压表,并能读取电压表上读数的技能性训练题目。

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采用“试触”,即在合上开关时要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而不是一下子将开关合到底长时间不断开。

“试触”在电学实验中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就可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本题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

3.图6.1-10中,三个电压表的读数各是多少?解答:这是个电表读数练习题。

学生已有电流表读数的基础,注意让学生分清不同量程下1个小格所代表的不同的量值,并要求学生在记录读取的测量数据时,务必将数值和单位一并写出。

具体读数是:甲2V,乙12.5V,丙0.6V。

4.图6.1-11是一位同学所连的电路,他要测量左边那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他的电路有什么错误?纠正之后画出正确的连接图,并画出电路图。

答: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电压表的题目。

初学者在连接电路时,容易犯顾头不顾尾的毛病,这里的错误是只想到要将电压表并联使用的原则,而没有注意与电源连接的问题。

2022中考数学专项五-动手操作

2022中考数学专项五-动手操作

2022中考数学专项五-动手操作1.(2011四川省乐山市)7、如图(4),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12㎝,∠A=30°,将三角板ABC 绕C 顺时针旋转90°至三角板A B C '''的位置后,再沿CB方向向左平移, 使点B '落在原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上, 则三角板A B C '''平移的距离为( )(A) 6㎝ (B) 4㎝ (C ) (6-23 )㎝ (D )(436-)㎝解:C2.(2011广东省广州市)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 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 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考点:剪纸问题。

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专门直观地出现出来,也可认真观看图形特点,利用对称性与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 ∴将第三个图形展开,可得,即可排除答案A ,∵再展开可知两个短边正对着, ∴选择答案D ,排除B 与C .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紧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关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专门直观地出现.3..(2011黑龙江省鸡西市)如图,在Rt △ABC 中,AB=CB ,BO ⊥AC ,把△ABC 折叠,使AB落在AC 上,点B 与AC 上的点E 重合,展开后,折痕AD 交BO 于点F ,连结DE 、EF.下列结论:①tan ∠ADB=2 ②图中有4对全 等三角形 ③若将△DEF 沿EF 折叠,则点D 不一定落在AC 上④BD=BF ⑤S 四边形DFOE =S △AOF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0°BA B'A'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动手操作类问题答案

动手操作类问题答案

挑战中考
3.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初三数学试卷 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初三数学试卷
挑战中考
4.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4.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方 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法如下: 法如下:
4 ,即 10
2; 5
其它类型
2. 2010房山一模 2010房山一模 请你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 请你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 (1)在图4中探究n=4时四边形MNPQ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在图4上画图并 在图4中探究n=4时四边形 时四边形MNPQ与正方形 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在图4 的面积比 直接写出结果); 直接写出结果); (2)图5是矩形纸片剪去一个小矩形后的示意图,请你将它剪成三块后再拼成正 是矩形纸片剪去一个小矩形后的示意图, 方形(在图5中画出并指明拼接后的正方形). 方形(在图5中画出并指明拼接后的正方形).
图1
图2
(2)如图4,在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 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 BC、CD、DA的中点,分别连结AF、 BG、CH、DE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 形MNPQ.请在图4中探究平行四边形 MNPQ面积的大小(画图并直接写出结果).
挑战中考
2.200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00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课标A卷): 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课标A 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类 比
挑战中考
2.200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00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2.阅读下列材料:图1图2,小明遇到一个 问题: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排列形式 如图1所示,将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 正方形.他的做法是:按图2所示的方法分 割后,将三角形纸片①绕AB的中点O旋转 至三角形纸片②处,依此方法继续操作, 即可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DEFG.请你 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动手操作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动手操作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动手操作题一、题目。

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 解析:- 画圆步骤: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为3厘米(即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 r(其中r为半径,π取3.14),则周长C=2×3.14×3 = 18.84厘米。

- 圆的面积公式S=π r^2,则面积S = 3.14×3^2=28.26平方厘米。

2.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 解析:- 画半圆步骤:先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作为半圆的直径;找到线段的中点作为圆心;以2厘米(半径)为半径,用圆规画半圆。

- 半圆的周长为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圆的周长公式C = π d(d为直径),半圆周长C=(1)/(2)×3.14×4 + 4=10.28厘米。

- 半圆的面积为圆面积的一半,圆面积公式S=π r^2,半圆面积S=(1)/(2)×3.14×2^2=6.28平方厘米。

3. 在方格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

- 解析:- 先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开始,沿着水平方向数4个小方格确定底的另一个端点;然后从底的一个端点向上垂直数3个小方格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高的顶点;最后连接各点画出平行四边形。

4. 画一个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并作出一条高。

- 解析:- 画三角形步骤: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作为底;在底的一侧找到一点,从这点向底作一条垂直的线段,长度为4厘米,作为高;连接高的顶点与底的两个端点,得到三角形。

- 作高的方法: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三角形相对的顶点,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手操作能力》专项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手操作能力》专项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方法技能分类评价
5.动手操作能力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题12分,共24分)
1.
(1)同同用手量了课桌的长,大约5拃,课桌长约()厘米。

(2)她从书房的左边走到右边,大约走了8步,书房宽约()厘米。

(3)她伸开双臂量了卧室的长,量了3次,卧室长约()厘米。

2.猜一猜,补全图案,并把完整图案的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二、动手操作,我能行。

(共76分)
1.估计门的宽度、游泳池的长度和数学课本的长度时,你会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测量?连一连。

(18分)
2.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下列算式。

(22分)
(1)(2)
3.图中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怎样移动图中人物,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出来?(20分)
我是这样移动的:
第一步:马超向()移动()格;
第二步:赵云向()移动()格;
第三步:关羽向()移动()格;
第四步:曹操先向()移动()格,再向()移动()格。

4.按要求画一画。

(1)每份4个○,有3份。

(5分)
(2)先画25个△,再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

(5分)
(3)先画6个□,再画○,○的个数是□的2倍。

(6分)
答案一、1.(1)50(2)320 (3)360
2.补全图案略房子蝴蝶树
二、1.
2.(1)略
(2)(答案不唯一)
3.上1上1上1右
3下1(部分空答案不唯一) 4.(1)
(2)
(3)□□□□□□
○○○○○○○○○○○○。

【七大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常识篇周周练答案

【七大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常识篇周周练答案

D C B A ③
②①
第十五讲动手操作:常识篇答案
1、下面左边 A 、B 两个杯子一样大,里面装的水也一样多,如果把 A 杯子里的水分别倒入 C 、D 两个空杯子里,C 、D 两个杯子里的水与 B 杯子里的水还是一样多吗?
答:一样多
2、三个杯子一样大,装的水不一样多。

往三个杯子里给放入一块石头,三个杯子的水变得一样高,你知道几号杯子里的石头最小吗?
答:①号石头最小,因为①号的水上升得最少。








3、把颜料放进杯子后,把水从浅到深编号,并说说为什么。

答:①<③<④<②;颜料一样时水越少颜色越深,水越多颜色越浅。

4、下面的三个杯子完全一样,现在在三杯水放入一样多的盐,哪杯最咸?答:②号;盐一样时水越少越咸。

3
5、小猪、大象和小虎乘同样的船去旅行,仔细观察下图,请你找出他们各乘几号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题答案1、解:(1)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C 的长(2分)又∵在Rt △ABC 中,斜边长为10cm ,∠BAC =30,∴BC =5cm , ∴平移的距离为5cm .(2分)(2)∵∠130A FA =,∴∠60GFD =,∠D =30°. ∴∠90FGD =.(1分)在Rt EFD 中,ED =10 cm ,∵FD =1分)∵2FC =.(2分) (3)△AHE 与△1DHB 中,∵130FAB EDF ∠=∠=,(1分) ∵FD FA =,1EF FB FB ==,∴1FD FB FA FE -=-,即1AE DB =.(1分)又∵1AHE DHB ∠=∠,∴△AHE ≌△1DHB (AAS )(1分). ∴AH DH =.(1分)2、解:⑵ ∵AP =13AD ,△ABP 和△ABD 的高相等,∴S △ABP =13S △ABD .又∵PD =AD -AP =23AD ,△CDP 和△CDA 的高相等,∴S △CDP =23S △CDA .∴S △PBC =S 四边形ABCD -S △ABP -S △CDP=S 四边形ABCD -13S △ABD -23S △CDA=S 四边形ABCD -13(S 四边形ABCD -S △DBC )-23(S 四边形ABCD -S △ABC )=13S △DBC +23S △ABC .∴S △PBC =13S △DBC +23S △ABC .⑶ S △PBC =16S △DBC +56S △ABC ;⑷ S △PBC =1nS △DBC +1n n-S △ABC ;∵AP =1nAD ,△ABP 和△ABD 的高相等,∴S △ABP =1nS △ABD .又∵PD =AD -AP =1n n-AD ,△CDP 和△CDA 的高相等,∴S △CDP =1n n-S △CDA .∴S △PBC =S 四边形ABCD -S △ABP -S △CDP=S 四边形ABCD -1n S △ABD -1n n -S △CDA=S 四边形ABCD -1n (S 四边形ABCD -S △DBC )-1n n-(S 四边形ABCD -S △ABC )=1n S △DBC +1n n-S △ABC . ∴S △PBC =1n S △DBC +1n n-S △ABC .问题解决: S △PBC =mnS △DBC +n m n -S △ABC .3、解:(1)△BMP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结AN∵EF 垂直平分AB ∴AN = BN由折叠知 AB = BN∴AN = AB = BN ∴△ABN 为等边三角形 ∴∠ABN =60° ∴∠PBN =30°又∵∠ABM =∠NBM =30°,∠BNM =∠A =90° ∴∠BPN =60°∠MBP =∠MBN +∠PBN =60° ∴∠BMP =60°∴∠MBP =∠BMP =∠BPM =60° ∴△BMP 为等边三角形 .(2)要在矩形纸片ABCD 上剪出等边△BMP ,则BC ≥BP在Rt △BNP 中, BN = BA =a ,∠PBN =30° ∴BP =cos30a∴b ≥cos30a ∴a ≤23b .∴当a ≤23b 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 (3)∵∠M ′BC =60° ∴∠ABM ′ =90°-60°=30°在Rt △ABM ′中,tan ∠ABM ′ =AM AB ' ∴tan 30°=2AM ' ∴AM ′∴M′(23,2). 代入y=kx中,得k=23=3设△ABM′沿BM′折叠后,点A落在矩形ABCD内的点为A'过A'作A'H ⊥BC交BC于H.∵△A'BM′≌△ABM′∴A BM''∠=ABM'∠=30°,A'B=AB =2 ∴A BH M BH''∠=∠-A BM''∠=30°.在Rt△A'BH中,A'H =12A'B=1 ,BH=3∴()3,1A'∴A'落在EF上.(图2) (图3)4.略5.(1)AB1∥CB,证略(2)AB1与CB平行(3)图略,(1)(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6.解:(1)在矩形ABCD中,AB=2,AD=1,AF=23,∠D=90°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EF=AF=23,∴DF=•AD-AF=13,在Rt△DEF中,DE=2221()()33-=3(2)设AE与FG的交点为O,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O=EO,•取AD的中点M,连接MO,则MO=12DE,MO∥DC,设DE=x,则MO=12x,在矩形ABCD中,∠C=∠D=90°,∴AE 为△AED 的外接圆的直径,O 为圆心. 延长MO 交BC 于点N ,则ON ∥CD , ∴∠DNM =180°-•∠C =90°, ∴ON ⊥BC ,四边形MNCD 是矩形, ∴MN =CD =AB =2,∴ON =MN -MO =2-12x , ∵△AED 的外接圆与BC 相切, ∴ON 是△AED 的外接圆的半径, ∴OE =ON =2-12x ,AE =2ON =4-x .• 在Rt •△AED 中,AD 2+DE 2=AE 2,∴12+x 2=(4-x )2. 解这个方程,得x =158,∴DE =158,OE =2-12x =1716.•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E ⊥FG ,∴∠FOE =∠D =90°.又∵∠FEO =∠AED ,∴△FEO ∽△AED ,∴,FO OE OEFO AD DE DE=∴=·AD . 可得FO =1730,又AB ∥CD ,∴∠EFO =∠AGO ,∠FEO =∠GAO ,∴△FEO ≌△GAO ,∴FO =GO ,∴FG =•2FO =1715, ∴折痕FG 的长是1715. 7.解:(1)(52),,()e c d +,,()c e a d +-,. 2分(2)分别过点A B C 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1111A B C D ,,,, 分别过A D ,作1AE BB ⊥于E ,1DF CC ⊥于点F .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D BA =,又11BB CC ∥,180EBA ABC BCF ABC BCF FCD ∴∠+∠+∠=∠+∠+∠= .EBA FCD ∴∠=∠.又90BEA CFD ∠=∠= ,BEA CFD ∴△≌△.AE DF a c ∴==-,BE CF d b ==-.设()C x y ,.由e x a c -=-,得x e c a =+-.由y f d b -=-,得y f d b =+-.()C e c a f d b ∴+-+-,. (此问解法多种,可参照评分)(3)m a c e +=+,n b d f +=+或m c e a =+-,n d f b =+-.)x(4)若GS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3)可得1(27)P c c -,.要使1P 在抛物线上, 则有274(53)(2)c c c c c =--⨯--,即20c c -=.10c ∴=(舍去),21c =.此时1(27)P -,. 若SH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3)可得2(32)P c c ,,同理可得1c =,此时2(32)P ,. 若GH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3)可得(2)c c -,,同理可得1c =,此时3(12)P -,. 综上所述,当1c =时,抛物线上存在点P ,使得以G S H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合条件的点有1(27)P -,,2(32)P ,,3(12)P -,. 8、解:(1)如图(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每种1分,共2分)(2)设ABC y ∠=,C x ∠=,过点B 的直线交边AC 于D .在DBC △中, ①若C ∠是顶角,如图1,则90ADB ∠>,11(180)9022CBD CDB x x ∠=∠=-=- ,180A x y ∠=-- .此时只能有A ABD ∠=∠,即1180902x y y x ⎛⎫--=--⎪⎝⎭, 34540x y ∴+= ,即31354ABC C ∠=-∠ .②若C ∠是底角,则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DB DC =时,则DBC x ∠=,ABD △中,2ADB x ∠=,ABD y x ∠=-.1.由AB AD =,得2x y x =-,此时有3y x =,即3ABC C ∠=∠.2.由AB BD =,得1802x y x --=,此时3180x y +=,即1803ABC C ∠=-∠.3 .由AD BD =,得180x y y x --=- ,此时90y =,即90ABC ∠=,C ∠为小于45 的任意锐角.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BD BC =时,BDC x ∠=,18090ADB x ∠=->,此时只能ABC备用图① 67.5 67.5 22.522.5A BC备用图②22.522.545 45有AD BD =,从而12A ABD C C ∠=∠=∠<∠,这与题设C ∠是最小角矛盾. ∴当C ∠是底角时,BD BC =不成立.9、解:(1)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理由如下: 设ABC △的边AB 上的高为h . 12AD CS A D h = △,12BDC S BD h = △,12ABC S AB h = △, 所以,ADC ABC S AD S AB =△△,BDC ADC S BDS AD=△△.又因为点D 为边AB 的黄金分割点,所以有AD BDAB AD=.因此ADC BDC ABC ADC S S S S =△△△△. 所以,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2)因为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此时1212s s s ==,即 121s s s s ≠,所以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3)因为DF CE ∥,所以DEC △和FCE △的公共边CE 上的高也相等, 所以有DEC FCE S S =△△.设直线EF 与CD 交于点G .所以DGE FGC S S =△△. 所以ADC FGC AFGD S S S =+△△四边形DGE AEF AFGD S S S =+=△△四边形,BDC BEFC S S =△四边形. 又因为ADC BDCABC ADCS S S S =△△△△,所以BEFC AEF ABC AEF S S S S =四边形△△△.因此,直线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4)画法不惟一,现提供两种画法; 画法一:如答图1,取EF 的中点G ,再过点G 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 ,DC 于M ,N 点,则直线MN 就是ABCD的黄金分割线. 画法二:如答图2,在DF 上取一点N ,连接EN ,再过点F 作FM NE ∥交AB 于点M ,连接MN ,则直线MN 就是ABCD的黄金分割线.图2图310、解:实践探究(1)a 2+b 2;(2)剪拼方法如图3—图5.(每图2分)联想拓展 能;剪拼方法如图6(图中BG =DH =b ).(注:图6用其它剪拼方法能拼接成面积为a 2+b 2的正方形均给分)11、解:(1)PQ QE =. 2分 (2)①(03),;②(66),. ③画图,如图所示.解:方法一:设MN 与EP 交于点F . 在Rt APE △中,PE =∵12PF PE ==∴390Q PF EPA ∠+∠=∵°,90AEP EPA ∠+∠=°, 3Q PF AEP ∠=∠∴.又390EAP Q FP ∠=∠=∵°, 3Q PF PEA ∴△∽△. 3Q P PFPE EA=∴. 315PE PFQ P EA==·∴. 3(1215)Q ∴,.方法二:过点E 作3EG Q P ⊥,垂足为G ,则四边形APGE 是矩形. 6GP =∴,12EG =.设3Q G x =,则336Q E Q P x ==+.在3Rt Q EG △中,22233EQ EG Q G =+∵. 222(6)12x x +=+∴.E A M (第27题答图1)E A M (第27题答图2)F 图3A B C(E ) DH G F图5AC DF图4A BC EH D G F图6ABC EDG H9x =∴. 3125Q P =∴. 3(1215)Q ∴,.(3)这些点形成的图象是一段抛物线.函数关系式:213(026)12y x x =+≤≤.12、解:(1)解法一:如图9-1延长BP 交直线AC 于点E∵ AC ∥BD , ∴ ∠PEA = ∠PBD . ∵ ∠APB = ∠PAE + ∠PEA , ∴ ∠APB = ∠PAC + ∠PBD .解法二:如图9-2过点P 作FP ∥AC , ∴ ∠PAC = ∠APF . ∵ AC ∥BD , ∴FP ∥BD .∴ ∠FPB =∠PBD .∴ ∠APB =∠APF +∠FPB =∠PAC + ∠PBD . 解法三:如图9-3,∵ AC ∥BD , ∴ ∠CAB +∠ABD = 180° 即 ∠PAC +∠PAB +∠PBA +∠PBD = 180°. 又∠APB +∠PBA +∠PAB = 180°, ∴ ∠APB =∠PAC +∠PBD . (2)不成立.(3)(a )当动点P 在射线BA 的右侧时,结论是∠PBD =∠PAC +∠APB .(b )当动点P 在射线BA 上,结论是∠PBD =∠PAC +∠APB .或∠PAC =∠PBD +∠APB 或 ∠APB = 0°,∠PAC =∠PBD (任写一个即可).(c ) 当动点P 在射线BA 的左侧时, 结论是∠PAC =∠APB +∠PBD .选择(a ) 证明:如图9-4,连接PA ,连接PB 交AC 于M ∵ AC ∥BD ,∴ ∠PMC =∠PBD .又∵∠PMC =∠PAM +∠APM , ∴ ∠PBD =∠PAC +∠APB . 选择(b ) 证明:如图9-5∵ 点P 在射线BA 上,∴∠APB = 0°. ∵ AC ∥BD , ∴∠PBD =∠PAC . ∴ ∠PBD =∠PAC +∠APB 或∠PAC =∠PBD +∠APB或∠APB = 0°,∠PAC =∠PBD . 选择(c ) 证明:如图9-6,连接PA ,连接PB 交AC 于F ∵ AC ∥BD , ∴∠PFA =∠PBD . ∵ ∠PAC =∠APF +∠PFA , ∴ ∠PAC =∠APB +∠PBD .13.(1)①BE =DF +EF ,②BE =DF -EF ,③EF =BE +DF .(2)•证明略.14.分析与解答 (1)∵抛物线过O (0,0)、A (1,-3)、B (-1,5)三点,∴⎧⎪⎨⎪⎩c=0a+b+c=-3a-b+c=5,解得140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y x x =-.(2)抛物线24y x x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C (4,0),连结EM .∴⊙M 的半径是2,即OM =DM =2.∵ED 、EO 都是的切线,∴EO =ED .∴△EOM ≌△EDM .∴12222OME EOMD S S OM OE m ∆==⨯= 四边形(3)设D 点的坐标为(0x ,0y ),则0012222OME EOMD S S OM y y ∆==⨯⨯=四边形.当DON EOMD S S ∆=四边形时,即022m y =,0m y =,故ED ∥x 轴,又∵ED 为切线,∴D 点的坐标为(2,3),∵点P 在直线ED 上,故设点P 的坐标为(x ,2),又P 在抛物线上,∴224x x =-.∴1222x x ==-(22)P或(22)P 为所求15.解: 函数(0my x x=>,m 是常数)图象经过(14)A ,, 4m ∴=.设BD AC ,交于点E ,据题意,可得B 点的坐标为4a a ⎛⎫ ⎪⎝⎭,,D 点的坐标为40a ⎛⎫ ⎪⎝⎭,,E 点的坐标为41a ⎛⎫⎪⎝⎭,,1a > ,DB a ∴=,44AE a=-.由ABD △的面积为4,即14442a a ⎛⎫-= ⎪⎝⎭, 得3a =,∴点B 的坐标为433⎛⎫ ⎪⎝⎭,.(2)证明:据题意,点C 的坐标为(10),,1DE =,1a > ,易得4EC a=,1BE a =-, 111BE a a DE -∴==-,4414AE a a CEa-==-. BE AEDE CE ∴=. DC AB ∴∥.(3)解:DC AB ∥,∴当AD BC =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AD BC ∥时,四边形ADCB 是平行四边形,由(2)得,1BE AEa DE CE==-,11a ∴-=,得2a =.∴点B 的坐标是(2,2).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 B ,的坐标代入,得422k b k b =+⎧⎨=+⎩,解得26.k b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26y x =-+.②当AD 与BC 所在直线不平行时,四边形ADCB 是等腰梯形,则BD AC =,4a ∴=,∴点B 的坐标是(4,1).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 B ,的坐标代入,得414.k b k b =+⎧⎨=+⎩,解得15k b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5y x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26y x =-+或5y x =-+. 16.(2) 若点D 的坐标为(1,0),求矩形DEFG 的面积. 解:⑴ 解法一:设2(0)y ax bx c a =++ ,任取x ,y 的三组值代入,求出解析式2142y x x =+-, 令y =0,求出124,2x x =-=;令x =0,得y =-4,∴ 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B (-4,0),C (0,-4) .解法二:由抛物线P 过点(1,-52),(-3,52-)可知,抛物线P 的对称轴方程为x =-1,又∵ 抛物线P 过(2,0)、(-2,-4),则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 A (2,0),B (-4,0),C (0,-4) .⑵ 由题意,AD DGAO OC=,而AO =2,OC =4,AD =2-m ,故DG =4-2m , 又 BE EF BO OC =,EF =DG ,得BE =4-2m ,∴ DE =3m , ∴S DEFG =DG ·DE =(4-2m ) 3m =12m -6m 2 (0<m <2) .⑶ ∵S DEFG =12m -6m 2 (0<m <2),∴m =1时,矩形的面积最大,且最大面积是6 . 当矩形面积最大时,其顶点为D (1,0),G (1,-2),F (-2,-2),E (-2,0),设直线DF 的解析式为y =kx +b ,易知,k =23,b =-23,∴2233y x =-,又可求得抛物线P 的解析式为:2142y x x =+-,令2233x -=2142x x +-,可求出x. 设射线DF 与抛物线P 相交于点N ,则N 的横,过N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H ,有FN HE DF DE ==233--, 点M 不在抛物线P 上,即点M 不与N 重合时,此时k 的取值范围是 kk >0.若选择另一问题:⑵ ∵AD DG AO OC =,而AD =1,AO =2,OC =4,则DG =2, 又∵FG CP AB OC =, 而AB =6,CP =2,OC =4,则FG =3, ∴S DEFG =DG ·FG =6.17.解:(1)回答正确的给1分(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2)答: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COE ∠). 四边形DBCE 是等对边四边形.(3)答:此时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DBCE .证法一:如图1,作CG BE ⊥于G 点,作BF CD ⊥交CD 延长线于F 点.因为12DCB EBC A ∠=∠=∠,BC 为公共边, 所以BCF CBG △≌△.BOAD E CF图1G所以BF CG =.因为BDF ABE EBC DCB ∠=∠+∠+∠, BEC ABE A ∠=∠+∠, 所以BDF BEC ∠=∠. 可证BDF CEG △≌△. 所以BD CE =.所以四边形DBCE 是等边四边形.证法二:如图2,以C 为顶点作FCB DBC ∠=∠,CF 交BE 于F 点. 因为12DCB EBC A ∠=∠=∠,BC 为公共边, 所以BDC CFB △≌△.所以BD CF =,BDC CFB ∠=∠.所以ADC CFE ∠=∠.因为ADC DCB EBC ABE ∠=∠+∠+∠,FEC A ABE ∠=∠+∠, 所以ADC FEC ∠=∠. 所以FEC CFE ∠=∠. 所以CF CE =. 所以BD CE =.所以四边形DBCE 是等边四边形.说明:当AB AC =时,BD CE =仍成立.只有此证法,只给1分.18.解:(1)如图2,点P 即为所画点.(答案不唯一.点P 不能画在AC 中点)(2)如图3,点P 即为所作点.(答案不唯一) (3)连结DB ,在△DCF 与△BCE 中, ∠DCF =∠BCE , ∠CDF =∠CBE , ∠ CF =CE .∴△DCF ≌△BCE (AAS ), ∴CD =CB ,∴∠CDB =∠CBD . ∴∠PDB =∠PBD , ∴PD =PB , ∵PA ≠PC∴点P 是四边形ABCD 的准等距点.(4)①当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任何一条对角线不平分另一对角线或者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不垂直时,准等距点的个数为0个;BOAD EC F 图2②当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又不互相平分,且有一条对角线的中垂线经过另一对角线的中点时,准等距点的个数为1个;③当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不互相垂直又不互相平分,且任何一条对角线的中垂线都不经过另一条对角线的中点时,准等距点的个数为2个;④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至少有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对角线时,准等距点有无数个.19.解:(1)由已知,得 A (2,0),B (6,0),∵ 抛物线216y x bx c =++过点A 和B ,则 221220,61660,6b c b c ⎧⨯++=⎪⎪⎨⎪⨯++=⎪⎩ 解得4,32.b c ⎧=-⎪⎨⎪=⎩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14263y x x =-+. 故 C (0,2).(说明:抛物线的大致图象要过点A 、B 、C ,其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相对准确)(2)如图①,抛物线对称轴l 是 x =4. ∵ Q (8,m )抛物线上,∴ m =2.过点Q 作QK ⊥x 轴于点K ,则K (8,0),QK =2,AK =6, ∴ AQ=又∵ B (6,0)与A (2,0)关于对称轴l 对称, ∴ PQ +PB 的最小值=AQ=.(3)如图②,连结EM 和CM .由已知,得EM=OC=2.CE是⊙M的切线,∴∠DEM=90º,则∠DEM=∠DOC.又∵∠ODC=∠EDM.故△DEM≌△DOC.∴OD=DE,CD=MD.又在△ODE和△MDC中,∠ODE=∠MDC,∠DOE=∠DEO=∠DCM=∠DMC.则OE∥CM.设C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CM过点C(0,2),M(4,0),∴40,2,k bb+=⎧⎨=⎩解得1,22,kb⎧=-⎪⎨⎪=⎩直线CM的解析式为122y x=-+.又∵直线OE过原点O,且OE∥CM,则OE的解析式为y=12-x.20.解(1)两个三角形全等∵△AOB、△CBD都是等边三角形∴OBA=∠CBD=60°∴∠OBA+∠ABC=∠CBD+∠ABC即∠OBC=∠ABD∵OB=AB,BC=BD△OBC≌△ABD(2)点E位置不变∵△OBC≌△ABD∴∠BAD=∠BOC=60°∠OAE=180°-60°-60°=60°在Rt△EOA中,EO=OA·tan60或∠AEO=30°,得AE=2,∴OE∴点E的坐标为(0(3)∵AC=m,AF=n,由相交弦定理知1·m=n·AG,即AG=m n又∵OC是直径,∴OE是圆的切线,OE2=EG·EF在Rt△EOA中,AE22=(2-mn)(2+n)即2n2+n-2m-mn=0解得m=222n nn++.21解 (1)直线AB 解析式为:y =33-x +3.(2)方法一:设点C 坐标为(x ,33-x +3),那么OD =x ,CD =33-x +3. ∴OBCD S 梯形=()2CD CD OB ⨯+=3632+-x . 由题意:3632+-x =334,解得4,221==x x (舍去) ∴ C (2,33) 方法二:∵ 23321=⨯=∆OB OA S AOB ,OBCD S 梯形=334,∴63=∆ACD S . 由OA =3OB ,得∠BAO =30°,AD =3CD .∴ ACD S ∆=21CD ×AD =223CD =63.可得CD =33. ∴ AD =1,OD =2.∴C (2,33). (3)当∠OBP =Rt ∠时,如图①若△BOP ∽△OBA ,则∠BOP =∠BAO =30°,BP =3OB =3,∴1P (3,33). ②若△BPO ∽△OBA ,则∠BPO =∠BAO =30°,OP =33OB =1. ∴2P (1,3).当∠OPB =Rt ∠时③ 过点P 作OP ⊥BC 于点P (如图),此时△PBO ∽△OBA ,∠BOP =∠BAO =30° 过点P 作PM ⊥OA 于点M . 方法一: 在Rt △PBO 中,BP =21OB =23,OP =3BP =23.∵ 在Rt △P MO 中,∠OPM =30°, ∴ OM =21OP =43;PM =3OM =433.∴3P (43,433).方法二:设P(x ,33-x +3),得OM =x ,PM =33-x +3 由∠BOP =∠BAO ,得∠POM =∠ABO .∵tan ∠POM ==OMPM =x x 333+-,tan ∠ABOC =OBOA =3.∴33-x +3=3x ,解得x =43.此时,3P (43,433). ④若△POB ∽△OBA (如图),则∠OBP =∠BAO =30°,∠POM =30°. ∴ PM =33OM =43. ∴ 4P (43,43)(由对称性也可得到点4P 的坐标).当∠OPB =Rt ∠时,点P 在x 轴上,不符合要求.综合得,符合条件的点有四个,分别是:1P (3,33),2P (1,3),3P (43,433),4P (43,43). 22解 (1)OA =∵AB AC ==(B ∴,C又在Rt AOD △中,AD =OA =3OD ==∴D ∴的坐标为(03)-, 又D C ,两点在抛物线上,23103c c =-⎧⎪⎨++=⎪⎩ ∴解得3b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33y x x =--当x =0y =∴点(B 在抛物线上 (2)21333y x x =--∵21(43x =- ∴抛物线21333y x x =--的对称轴方程为x =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 ,使PBD △的周长最小.BD ∵的长为定值 ∴要使PBD △周长最小只需PB PD +最小. 连结DC ,则DC 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使PBD △周长最小的点. 设直线DC 的解析式为y mx n =+.由30n n =-⎧⎪⎨+=⎪⎩得3m n ⎧=⎪⎨⎪=-⎩∴直线DC的解析式为33y x =-由33y x x ⎧=-⎪⎨⎪=⎩得2x y ⎧=⎪⎨=-⎪⎩ 故点P的坐标为2)-(3)存在,设)Q t为抛物线对称轴x =M 在抛物线上要使四边形BCQM 为平行四边形,则BC QM ∥且BC QM =,点M 在对称轴的左侧.于是,过点Q 作直线L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m M x t , 由BC QM =得QM =从而m x =-12t =故在抛物线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CQM 为平行四边形. 23解 (1)根据题意得到:E (3n ,0), G (n ,-n )当x =0时,y =kx +m =m ,∴点F 坐标为(0,m ) ∵Rt △AOF 中,AF 2=m 2+n 2, ∵FB =AF ,∴m 2+n 2=(-2n -m )2, 化简得:m =-0.75n ,对于y =kx +m ,当x =n 时,y =0, ∴0=kn -0.75n , ∴k =0.75(2)∵抛物线y =ax 2+bx +c 过点E 、F 、G ,∴ ⎪⎩⎪⎨⎧=-++=-++=c c nb a n n c nb a n 75.039022解得:a =n 41,b =-21,c =-0.75n∴抛物线为y =n 41x 2-21x -0.75n解方程组:⎪⎩⎪⎨⎧-=--=nx y n x x n y 75.075.075.021412 得:x 1=5n ,y 1=3n ;x 2=0,y 2=-0.75n∴H 坐标是:(5n ,3n ),HM =-3n ,AM =n -5n =-4n , ∴△AMH 的面积=0.5×HM ×AM =6n 2;而矩形AOBC 的面积=2n 2,∴△AMH 的面积∶矩形AOBC 的面积=3:1,不随着点A 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4.解:(1)相等理由是:因为四边形ABCD 、EFGH 是矩形, 所以,,EGH EGF ECN ECP CGQ CGM S S S S S S ∆∆∆∆∆∆===所以,EGH ECP CGM EGF ECN CGQ S S S S S S ∆∆∆∆∆∆--=-- 即:S S '= ………… (2)AB =3,BC =4,AC =5,设AE =x ,则EC =5-x ,34(5),,55PC x MC x =-=所以12(5)25S PC MC x x ==- ,即21212(05)255S x x x =-+≤≤ 配方得:2125()3252S x =--+,所以当52x =时, S 有最大值3(3)当AE =AB =3或AE =BE =52或AE =3.6时,ABE ∆是等腰三角形.25.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5522a x a -=-= (2)(30)A -, (54)B , (04)C , 把点A 坐标代入254y ax ax =-+中,解得16a =-215466y x x ∴=-++(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3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交于N ,与CB 交于M .过点B 作BQ x ⊥轴于Q ,易得4BQ =,8AQ =, 5.5AN =,52BM = ① 以AB 为腰且顶角为角A 的PAB △有1个:1P AB △.222228480AB AQ BQ ∴=+=+=在1Rt ANP △中,1PN ==== 152P ⎛∴ ⎝⎭, ②以AB 为腰且顶角为角B 的PAB △有1个:2P AB △. 在2Rt BMP △中,22MP ====252P ⎛∴ ⎝⎭③以AB 为底,顶角为角P 的PAB △有1个,即3P AB △.画AB 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对称轴于3P ,此时平分线必过等腰ABC △的顶点C .过点3P 作3P K 垂直y 轴,垂足为K ,显然3Rt Rt PCK BAQ △∽△. 312P K BQ CK AQ ∴==. 3 2.5P K = 5CK ∴= 于是1OK =3(2.51)P ∴-,26. 解:(1)点 M 1分(2)经过t 秒时,NB t =,2OM t = 则3CN t =-,42AM t =- ∵BCA ∠=MAQ ∠=45∴ 3QN CN t ==- ∴ 1 PQ t =+ ∴11(42)(1)22AMQ S AM PQ t t ==-+ △ 22t t =-++∴2219224S t t t ⎛⎫=-++=--+ ⎪⎝⎭∵02t ≤≤∴当12t =时,S 的值最大. (3)存在.设经过t 秒时,NB =t ,OM =2t 则3CN t =-,42AM t =- ∴BCA ∠=MAQ ∠=45①若90AQM ∠=,则PQ 是等腰Rt △MQA 底边MA 上的高 ∴PQ 是底边MA 的中线 ∴12PQ AP MA ==∴11(42)2t t +=- ∴12t =∴点M 的坐标为(1,0)②若90QMA ∠=,此时QM 与QP 重合 ∴QM QP MA ==∴142t t +=- ∴1t =∴点M 的坐标为(2,0)27.解:(1)由(1)2(m m -=+,得m =-,因此k =(2)如图1,作BE x ⊥轴,E 为垂足,则3CE =,BE =,BC =,因此30BCE = ∠.由于点C 与点A 的横坐标相同,因此CA x ⊥轴,从而120ACB = ∠. 当AC 为底时,由于过点B 且平行于AC 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B , 故不符题意.当BC 为底时,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D , 过点A D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F . 由于30DAF = ∠,设11(0)DF m m =>,则1AF =,12AD m =,由点(1A --,,得点11(1)D m --,.因此11(1)()m -+-=解之得1m =10m =舍去),因此点63D ⎛ ⎝⎭,.此时的长度不等,故四边形ADBC 是梯形.图1图2如图2,当AB 为底时,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D . 由于AC BC =,因此30CAB = ∠,从而150ACD = ∠.作DH x ⊥轴,H 为垂足, 则60DCH = ∠,设22(0)CH m m =>,则2DH =,22CD m = 由点(10)C -,,得点22(1)D m -+,因此22(1)m -+=.解之得22m =(21m =-舍去),因此点(1D .此时4CD =,与AB 的长度不相等,故四边形ABDC 是梯形.如图3,当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D 时,同理可得,点(2D --,,四边形ABCD 是梯形.综上所述,函数y x=图象上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点D 的坐标为:63D ⎛⎫⎪ ⎪⎝⎭,或(1D或(2D -.28.解:(1)在矩形OABC 中,OA =100OB AC ∴===PT OB ⊥ ,Rt Rt OPT OBC ∴△∽△. PT OP BC OB ∴=,即560100PT t=,3y PT t ∴==. 当点P 运动到C 点时即停止运动,此时t 的最大值为80165=. 所以,t 的取值范围是016t ≤≤.(2)当O 点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O '恰好在对角线OB 上时,A T P ,,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如答图2). A P O B ∴⊥,12∠=∠.Rt Rt AOP OCB ∴△∽△,图3(第28题答图2)OP AOCB OC∴=. 45OP ∴=.∴点P 的坐标为(450),.设直线AP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060)A ,和点(450)P ,代入解析式60045.a b k b =+⎧⎨=+⎩,解这个方程组,得4360.k b ⎧=-⎪⎨⎪=⎩, ∴此时直线AP 的函数解析式是4603y x =-+.(3)由(2)知,当4595t ==时,A T P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此时点A T P ,, 不构成三角形.故分两种情况:(i )当09t <<时,点T 位于AOP △的内部(如答图3). 过A 点作AE OB ⊥,垂足为点E ,由AO AB OB AE = 可得48AE =.APT AOP ATO OTP S S S S ∴=--△△△△211160544843654222t t t t t t =⨯⨯-⨯⨯-⨯⨯=-+.若14APT OABC S S =△矩形,则应有26541200t t -+=,即292000t t -+=.此时,2(9)412000--⨯⨯<,所以该方程无实数根.所以,当09t <<时,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OABC 面积的14. (ii )当916t <≤时,点T 位于AOP △的外部.(如答图4) 此时2654APT ATO OTP AOP S S S S t t =+-=-△△△△. 若14APT OABC S S =△矩形,则应有26541200t t -=,即292000t t --=.解这个方程,得192t +=,2902t =<(舍去). 由于288162525>=,17t ∴=>=. 而此时916t <≤,所以t =也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以,916t <≤时,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也不能达到矩形OABC 面积的14.(第28题答图3)综上所述,以A P T ,,为顶点的APT △的面积不能达到矩形OABC 面积的14. 29.解:(1)①2,60 ;2分 ②2;(2)12AO O △经过旋转相似变换)A ,得到ABI △,此时,线段12O O 变为线段BI ;C I B △经过旋转相似变换452C ⎛⎫⎪ ⎪⎝⎭,得到2CAO △,此时,线段BI 变为线段1AO .12=,454590+= ,122O O AO ∴=,122O O AO ⊥. 30.解:(1)令x =0,得y =-2 ∴C (0,一2).∵ACB =90°,CO ⊥AB ,.∴ △AOC ∽△COB ,.∴OA ·OB =OC 2;∴OB =22241OC OA == ∴m =4.31.解:(1)60BAO = ∠.2分(2)点P 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3)(10)P t -(05t ≤≤)1(22)(10)2S t t =+-2912124t ⎛⎫=--+ ⎪⎝⎭. ∴当92t =时,S 有最大值为1214,此时112P ⎛⎝⎭. (4)当点P 沿这两边运动时,90OPQ =∠的点P 有2个. 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90OPQ <∠,当点P 运动到与点B 重合时,OQ 的长是12单位长度, 作90OPM = ∠交y 轴于点M ,作PH y ⊥轴于点H ,由OPH OPM △∽△得:11.53OM ==, 所以OQ OM >,从而90OPQ >∠.所以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90OPQ =∠的点P 有1个.②同理当点P 在BC边上运动时,可算得1217.8OQ =+=. 而构成直角时交y轴于0⎛ ⎝⎭20.217.8=>, 所以90OCQ <∠,从而90OPQ =∠的点P 也有1个. 所以当点P 沿这两边运动时,90OPQ =∠的点P 有2个.32.解:(1)34PM =, (2)2t =,使PNB PAD △∽△,相似比为3:2 (3)PM AB CB AB AMP ABC ∠=∠ ⊥,⊥,,AMP ABC △∽△,PM AM BN AB ∴=即()PM a t t a t PM t a a--==,,第29题图①(1)3t a QM a-=-当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即()()22QP AD DQ MP BN BM++=()33(1)()22t a t t a a t t ta a -⎛⎫⎛⎫-+--+ ⎪ ⎪⎝⎭⎝⎭==化简得66a t a=+,3t ≤,636aa∴+≤,则636a a ∴<≤,≤, (4)36a <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CN PM =()3t a t t a ∴-=-,把66at a=+代入,解之得a =±a = 所以,存在a ,当a =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33.解(1) 抛物线2y x bx c =++过(20)A -,,24c b ∴=-点E 在抛物线上,112433y b c b b b ∴=++=+-+=-, ∴点E 的坐标为(133)b -,. (2)由(1)得33EF b =-,4560FAE ≤∠≤,3AF =,10b ∴≤.(3)BCE △的面积有最大值,2y x bx c =++ 的对称轴为2bx =-,(20)A -,,∴点B 的坐标为(20)b -,, 由(1)得(024)C b -,,而BCE EFB OCB OCEF S S S S =+-△△△梯形111()222OC EF OF EF FB OB OC =++- []111(42)(33)1(33)(1)(2)(42)222b b b b b b =-+-⨯+-----21(32)2b b =-+,21(32)2y b b =-+ 的对称轴是32b =,10b ≤∴当1b =时,BCE S △取最大值,其最大值为213(13(1222+⎡⎤--+=⎣⎦. 34.解:(1)解方程x 2-10x +16=0得x 1=2,x 2=8∵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B <OC ∴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0,8) 又∵抛物线y =ax 2+bx +c 的对称轴是直线x =-2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A 的坐标为(-6,0) (2)∵点C (0,8)在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上 ∴c =8,将A (-6,0)、B (2,0)代入表达式,得⎩⎪⎨⎪⎧0=36a -6b +80=4a +2b +8解得⎩⎨⎧a =-23b =-83∴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3x 2-83x +8(3)依题意,AE =m ,则BE =8-m , ∵OA =6,OC =8,∴AC =10 ∵EF ∥AC ∴△BEF ∽△BAC ∴EF AC =BE AB 即EF 10=8-m8∴EF =40-5m 4过点F 作FG ⊥AB ,垂足为G ,则sin ∠FEG =sin ∠CAB =45∴FG EF =45 ∴FG =45·40-5m 4=8-m ∴S =S △BCE -S △BFE =12(8-m )×8-12(8-m )(8-m )=12(8-m )(8-8+m )=12(8-m )m =-12m 2+4m 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是0<m <8 (4)存在.理由:∵S =-12m 2+4m =-12(m -4)2+8 且-12<0,∴当m =4时,S 有最大值,S 最大值=8∵m =4,∴点E 的坐标为(-2,0) ∴△BCE 为等腰三角形.35.解:(1) 利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出梯形OABC .∵A ,B ,C 三点与M ,N ,H 分别关于点O 中心对称,∴A (0,4),B (6,4),C (8,0)(2)设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关系式为2y ax bx c =++, ∵抛物线过点A (0,4),∴4c =.则抛物线关系式为24y ax bx =++. 将B (6,4), C (8,0)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得3664464840a b a b ++=⎧⎨++=⎩,. 第34题图(批卷教师用图) O MN HA C EFDB↑→ -8(-6,-4)xy解得1432a b ⎧=-⎪⎪⎨⎪=⎪⎩,. 所求抛物线关系式为:213442y x x =-++. (3)∵OA =4,OC =8,∴AF =4-m ,OE =8-m . ∴AGF EOF BEC EFGB ABCO S S S S S =---△△△四边形梯形 21=OA (AB +OC )12-AF ·AG 12-OE ·OF 12-CE ·OAm m m m m 421)8(21)4(2186421⨯-----+⨯⨯=)( 2882+-=m m ( 0<m <4)∵2(4)12S m =-+. ∴当4m =时,S 的取最小值. 又∵0<m <4,∴不存在m 值,使S 的取得最小值. (4)当2m =-+GB =GF ,当2m =时,BE =B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