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8b9f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1.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①,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寄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XXX,XXX,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XXX外形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XXX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第1页,共5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予)D.后更无盗(强盗)..3.XXX为何不惩罚梁上正人?(用原词句子回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b6efc59b6648d7c0c74602.png)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案】(1)大;读;出名、有名(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如动词,“出名”的意思;“阅”是多义词,这里是“读,阅读”的意思。
(2)①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说)、何(什么)、陋(简陋)”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前后并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的是世俗的乐曲,“调素琴”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⑴大;读;出名、有名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期中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期中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659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8.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1)及.鲁肃过浔阳()(2)即更刮.目相待()(3)肃遂.拜蒙母()(4)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翦①将伐楚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②。
将行,请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③。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④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而疑我邪?”(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注】①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②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白鹿原。
③五辈:五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b27894f78a6529647d53ed.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公亦以此自矜C. 徐以杓酌油沥之D.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53a358aa00b52acec7ca3e.png)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edcf331b765ce050814c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孙权劝学》)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③及为相④家人发箧视之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C.太祖/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二点)(5分)(二)登幽州台歌(5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
(2分)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cf0053f90f76c661371abf.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a9a4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4035bcbcd126fff6050b68.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6cd74551810a6f4248692.png)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3fd22960590c69fc37688.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011c0312b3169a451a4a0.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④之。
【注】①余浆:剩下的水。
②豚:小猪。
③翕赫:轰动。
④斫: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顾见空桑________②因植种________③意欲持去________(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B.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C.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就是,原来是;②仅仅、只。
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①个义项,就是、原来是。
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就是我种的呀!语气肯定而强烈,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
小希: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②个义项,仅、只。
因为①________。
小文: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②________。
【答案】(1)回头看;于是;打算(2)A(3)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4)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只是我种的呀!所以选择“仅、只”;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陋室铭》专项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陋室铭》专项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4ff0280b1c59eef8c7b4a8.png)
4 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善作者小档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11a6b84afe04a1b071deb7.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霍光传》)【注】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烟囱。
④上行(háng):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霍氏秉权日久________②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③客谓主人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答案】(1)执掌;同“悟”,醒悟;告诉,对……说(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寤”:同“悟”,醒悟。
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ab63eae45c3b3566ec8b60.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部编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9b78c6edb6f1aff001fac.png)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静以修身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
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解析】【分析】(1)“静以修身”翻译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
“年与时驰”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意思是“飞驰”。
(2)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确志向”,“宁静”意思是“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意思是“实现远大目标”。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484f6af1ffc4fff47ac3f.png)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及\鲁肃过寻阳C.曝麦\于庭D.不觉潦水\流麦(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③妻尝之田尝:________④时天暴雨时:________(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C.妻尝之田康肃笑而遣之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
【答案】(1)D(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3)B(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aaae6577f1922791788e845.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de3f6df90f76c661371aac.png)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答案】(1)pǐ;zhào(2)C(3)B(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专题训练卷: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专题训练卷:文言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823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8.png)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专题训练卷: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注] ①任:推荐。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稼,耕种。
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答案】(1)C(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
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断句。
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
”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
”见他乘船,就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杨生畜犬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B.生知其意/意暇甚C.犬时时顾/顾野有麦场D.遂应之/遂成枯落(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你怎样评价“犬夜走归杨生家”的行为?【答案】(1)D(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解析】【分析】(1)A.伸/ 拉。
B.意思/ 神情。
C.回头张望/ 环顾。
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翻译为“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
过去一看”据此断句为: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不诚信的行为。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⑶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
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
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
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
”杨生说:“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
”行人说:“你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
”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
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
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静以修身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
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解析】【分析】(1)“静以修身”翻译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
“年与时驰”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意思是“飞驰”。
(2)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确志向”,“宁静”意思是“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意思是“实现远大目标”。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慢”意思是“怠慢”,“励精”意思是“振奋精神,尽心,专心”,“险躁”意思是“冒险急躁,狭隘浮躁”,“治性”意思是“修养性情”。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C.“接下来先反后正”应为“先正后反”。
故选C。
故答案为:⑴①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 增长;③ 疾行,指迅速逝去⑵ 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⑶ C【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道之。
【乙】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
去柳叶子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某回:以毕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②,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③气力倦,弓拨矢钩④,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楚将,善射,②支左屈有:伸直左臂持弓。
弯曲右臂引弓持箭,是一种正确的射箭法。
③少焉:一会儿。
④弓拨矢钩:弓拉不开,箭歪斜。
拨:不正。
钩;弯曲。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尝射于家圃________ ②释担而立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④笑而遣之________⑤子乃曰可教射________(2)下列各组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钱覆其口以我酌油知之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百发百中C.睨之久而不去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