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还是封建制-(一)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发展迅猛。

本文主要讨论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变化。

一、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养蚕业、畜牧业、渔业、矿业和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秦朝时,统一中国后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比较平均地分配给每个农户。

汉武帝时期,实行“亩转租”制度,使得农民可以自由流动,这种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改进,农民增加了精神尺寸,增加了生产力,大量农产品的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秦汉时期商贸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商贸活动也非常繁荣。

由于秦统一天下和保护贸易的政策,各种商品可以自由流通,国内商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朝更是采取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政策,商业和手工业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胡经济的兴起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沿海诸侯国也以出产海产品为贸易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海陆联运的贸易网络。

三、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比较繁荣,关键在于手艺人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

汉武帝时期的铁冶业对中国标志性的,铁器的生产量大大增加,刀剑、铠甲等武器制品得到了重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技术的良匠,他们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受到朝廷、个人和地方官府的赏识。

秦汉时期,陶、木、织等手工业品制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染织业的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货币和税收秦汉时期货币制度比较完善,货币统一铸造,秦时实行贯通币,汉时实行五铢钱。

赋税制度也比较完善,秦朝实行丁输制,是一种人口普查根据丁田征收赋税的制度,赋税税额比较高,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征税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升田制”和“免田制”,对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此外,郡县官吏还负责孝敬老弱、扶贫济苦等民生救济工作。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变化,社会不再是奴隶制、封建主义和天命观决定的,社会关系逐渐变成数量象征奴隶订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和工商行业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它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背景、经济制度和商品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经济背景秦朝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社会生产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农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实行井田制,即把一块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实行季节轮作,不同农民分别按比例拥有这些块地。

在手工业方面,各地的手工业和生产都得到发展。

同时,蚕桑业也开始兴起,并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

汉朝时期,中国的纺织业技术比其他国家都要先进,黄河流域的棉纺织业成为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在商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商业十分活跃。

由于交通的便利,汉朝时期的商品物流开始形成。

同时,各地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也开始向全国流通。

二、经济制度秦朝时期实行过苛政,因此人民的财产和土地都被没收。

汉朝时期才开始逐渐调整各项经济政策。

在汉朝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徭役制度。

徭役制度是一种劳动力征集制度,指农民为了纳税和为国家做贡献而被征集进行的各种劳动,包括耕田、运输和戍边等。

这种制度的实行,对于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赋税制度。

赋税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税收制度,与井田制相配合,按照税收比例来对人们进行征税。

此外,汉朝时期还开始实行国家垄断的方法,比如对盐铁业实行国营化,对于国家财政的有力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商品经济在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首先,各地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得到了流通。

由于交通的便利,商品可以很快在短时间内到达各个地区。

同时,兵马仓的产生,也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秦汉时期劳动力和资本增加,对商品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好的生产力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劳动力的增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阶层分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阶层分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阶层分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以秦代楚、战国时期为背景的革命性变革和以汉代秦、汉朝成立后的统一和繁荣。

在这个时期中,社会制度和阶层分化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阶层分化。

一、社会制度1.封建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统一货币、重农抑商、墓室同制等,巩固了封建制度的地位。

而在汉朝时期,封建制度更加完善和发展,皇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并在地方政府中招聘官吏。

这些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和持续。

2.土地制度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土地的征用和公地私用等政策,破坏了社会稳定。

而汉朝时期,汉武帝实行了“均田制”,使土地得以重新分配,有利于缓解农民的矛盾和稳定社会。

此外,汉朝还开发土地,修筑灌溉工程和修建农业设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科举制度秦汉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巩固中央政府的地位。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曾经设立过三川学,培养了一批人才。

而在汉朝时期,汉武帝设立了太学、郡试和会试等多种考试来选拔人才。

此外,在汉朝时期,还有许多学派和思想流派兴起,如儒学、道家、墨家等,这些学派和思想流派追求的是人文精神和理想,有利于推进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巩固。

二、阶层分化1.皇帝和贵族阶层在秦朝和汉朝时期,皇帝和贵族阶层是社会中最高的阶层。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有着绝对的权力和威望。

而贵族阶层则主要包括诸侯、大臣和权臣等。

这些人物不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人力资源。

2.士人阶层在秦汉时期,士人阶层由于被选入官府和进入太学等途径得到了发展。

士人阶层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层,他们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有许多机会成为官僚或文化人。

世界古代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古代经济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古代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特点。

以下是对世界古代经济体系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经济发展。

一、古代经济体系的分类古代经济体系可分为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城市经济和交换经济等不同类型。

1. 奴隶制经济:奴隶制经济是古代社会最原始的经济形态之一,奴隶是生产的主要力量,劳动力被占有,生产资料由奴隶主垄断。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采用了奴隶制经济。

2. 封建制经济:封建制经济以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农耕劳动为基础,农民支付给地主一定的地租,地主提供保护和政治权力。

中国的周代、秦汉、唐代等历史时期采用了封建制经济。

3. 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模式,城市成为商品交换和手工业者的集中地。

古代腓尼基、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城市文明都有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

4. 交换经济:交换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人们通过买卖、贸易和商业活动进行资源的调配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以及古代印度洋商业网、古代丝绸之路等交通中心都是交换经济的代表。

二、古代经济体系的特点1. 分工合作: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劳动者之间互相分工协作,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古埃及的农民专门从事农耕劳动,而官员则从事政治和管理工作。

2. 内需为主:古代经济体系对内需的依赖较大,重点满足本地区的消费需求。

由于交通不发达,国际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国都是以满足本民族内需为主。

3. 手工业为主:古代经济生产主要以手工业为主,手工业者在城市中集中从事各种手工艺制造,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古代希腊的陶器工匠、古代中国的丝绸工匠等都是手工业者的代表。

4. 市场交换:古代经济体系中的市场交换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交往形式,各地通过市场交换商品,调配资源。

例如,古代罗马的市场集会和古代印度洋商业网的贸易活动,都是市场交换的典型案例。

秦汉经济的特点分析

秦汉经济的特点分析

秦汉经济的特点分析作者:张鸣雨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4期摘要: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主要先对秦汉时期的相关表现进行阐述,进而分析秦汉时期的经济特点。

关键词:秦汉经济;特点分析一、关于秦汉时期1.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赢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取其意见,下令“焚诗书”,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前202年十二月,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了中央集权;此外,他还控制了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

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雒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

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2.秦汉时期的相关表现2.1秦汉时期的政治表现秦汉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形成了政治和帝国的统一。

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在秦汉两朝,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而农民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来探讨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的特点。

首先是社会结构。

秦汉两朝的社会结构以农民为主体,大致可分为地主、富农、贫农和奴隶几个阶层。

地主和富农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享有许多特权和优待,对政权有较大的影响力。

贫农则经常处于生活困境,土地相对较少,劳动水平较高。

奴隶是最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自由,被地主随意买卖使用。

其次是生产方式。

秦汉时期,农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的主要职业是务农。

秦代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为主,以麦、稻、黍、菽为主要农作物,中国农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租佃制度,土地开始私有化。

汉代则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灌溉体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农田的耕种面积得以扩大,农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细节。

例如,农民的房屋多数是土坯或者夯土所建,简陋而耐用。

农民遵循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祭祀祖先、彩礼、宴席等,这些习俗传承了千百年。

农民还有自己的节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农历的春节,每到农历腊月,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欢乐祥和的假期。

农村中也有一些特色的手工艺,比如编织、染色等,这些手工艺术品也常常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总的来说,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是彼此交织着的,相互促进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稳定的农耕社会。

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来维持国家的粮食供应,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前的社会中,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回顾秦汉两朝的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秦汉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经济结构

秦汉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经济结构

秦汉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经济结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阶层和经济结构的发展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较为复杂的阶段。

本文将主要从社会阶层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历史。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阶层在秦汉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

这一时期,社会分层主要是按照家族的势力和地位来划分的。

在势力较大的家族中,大部分联姻结盟,自然形成一个庞大的统治阶层。

这一统治阶层被称为“士大夫”或“官僚阶层”,是该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表现。

这一阶层的成员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他们拥有极高的地位、权力和经济实力,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宰者。

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不仅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还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因为他们拥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行政能力。

同时,他们的生活也非常好,他们可以享受着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的种种优待。

而在社会基层,则主要是一些独立的农民、手工工匠、小商人等群体,他们居于社会底层,地位比较低,但是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体来说,在秦汉时期,虽然社会阶层分化比较明显,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和谐。

这一时期的社会阶层,既有稳定的统治阶层,又有对统治阶层有依赖的底层群众,这些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相对自由的意识和活动空间。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结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农业和手工业展开。

在农业方面,该时期实行了秦朝留下来的均田制,实现了对土地的统一分配和统一征收,这一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土地不公的问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农业生产的变化还导致了种养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医药等行业也得到了较为大的发展。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时的民生福祉和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和发达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长河。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逐一探讨秦汉时期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是以中央集权为主导的,它是国家统一和封建社会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天子为核心,辅以文武百官和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是秦汉时期特有的制度,是为了保证中央集权的贯彻执行而设置的。

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负责辅佐天子管理朝廷和国家的高级官员。

九卿则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包括太仆、太史、太常、少府、大理、光禄、侍中、中书监、尚书,他们具有行政、财政、司法、典礼等多方面的职能。

这种中央集权的体制,对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那个时期的经济背景是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完善。

农业是秦汉时期的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五谷、养殖牲畜和渔业为主。

在手工业方面,秦汉时期新兴的行业例如纺织、制药、制瓷、造船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且,在国际贸易上,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连接了西域和中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秦汉时期还发明了度牛车、套前式犁等农具并使用金属代替了木器,提高了生产率,同时这个时期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出现青铜钱,后出现轻重两钱制度,这表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三、社会秦汉时期社会的阶层结构相对稳定,贵族阶层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社会结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层:贵族和平民,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贵族阶层大多数家族都掌握了相对的权力和资源,富有和地位显赫,而平民阶层在财富和地位上与贵族阶层相比要低许多。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和贫富差距。

总之,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央集权政治、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稳定的社会结构都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涵盖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

首先,农业产量的提升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之前的诸侯时代,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劳动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下。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诸侯割据,实行统一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度,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使得农民有了稳定的生产土地,并得到适应自己经济地位的土地数量。

此外,秦朝还采取了伐山治水的措施,开垦了大量的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量。

在后来的汉朝,汉武帝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实行“永巳”的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田改良,加强农业耕作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手工业的发展也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制陶、铁器制作、纺织等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陶器的制作技术被不断改进和推广,制陶业在秦汉时期进入了繁荣期。

铁器制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器的种类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这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在生活和生产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与此同时,纺织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丝织品和棉织品的产量大幅增长,成为汉朝的重要贸易商品之一,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最后,商业的繁荣也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表现。

在秦朝时期,由于统一的货币制度和交通的畅通,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货币经济在秦朝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商人的地位在社会中得到了提升。

在汉朝时期,汉武帝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实行官营商业政策,建立了专门的官办商业机构,鼓励商人发展贸易。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原地区的商品得以远销到中国的西北和东南亚地区,也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产量的提升、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朝代的背景、石渠之宝、统一货币制度等方面详细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秦汉时期朝代背景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策,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全国尺度的发展。

但在秦朝灭亡后,农民起义和诸侯割据等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岁月的经济状况并不稳步,而秦始皇前后一度封建形制的巨大发展,因此,大量中小资本家被消灭。

在统一后的秦汉时期,政府发动改革,各地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对外贸易开展得更加广泛,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

二、石渠之宝石渠之宝是西汉时期商人司马迁所撰的《史记》的手稿,其价值无法想象。

石渠之宝不仅是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更是说明商业交流的重要性和秦汉经济的繁荣的证明。

石渠之宝中记述着丝绸之路、货币运作机制、各地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学价值。

根据石渠之宝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的商业交流活跃,各地货币制度统一等情况。

三、统一货币制度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封建形制以后,改革了货币制度,使之更为统一和完善。

在秦汉时期,采用的货币制度主要是青铜币和铜钱,其中青铜币是铸像币,主要被用作货物的绝对交换。

秦汉时期的货币货币制度在当时尚属于比较先进的程度,这也使得秦汉时期的经济得到了更明显的发展。

四、官营冶铁业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冶铁业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秦朝末期,秦二世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实力,大力发展了冶铁业。

而到了汉朝时期,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官营冶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秦汉时期,冶铁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手工业的发展,据统计,当时冶铁业所占的比重达到了手工业总产值的半数以上。

同时,冶铁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对各方面资源的需求,使得其他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统一货币制度、官营冶铁业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使得当时中国的商业交流活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

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

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亚文化期。

秦汉时期的阶级关系十分明显,由秦汉两朝统治者和大地主封建结构形成,营造出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秦汉时期的阶级结构由秦汉两朝统治者,大地主,士大夫,官僚,商贾,农奴和庶民等组成。

秦汉两朝的统治者,即是皇帝,居于最高层,他们拥有最大的统治权力,下一层是大地主,他们拥有很多土地和财富,可以支配百姓,控制劳动力和财富。

士大夫属于上层仕宦,可以在官层里发挥作用,控制资源。

官僚以上级官员为首,形成自上而下的劳动力和财富控制体系。

商贾是各地的商人,他们主要从事贸易,为地方经济带来很多财富。

农奴是秦汉时期的农民,也是该时期最底层的劳动力,他们的地位最低,受到严格的控制。

庶民是普通百姓,多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他们的地位较高,可以给予官僚一些报酬,但是没有私人财产和土地。

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可以从它的实质性和形式性细分出来。

从实质上看,社会阶层差异很大,对上层统治阶级产生了很大的益处,如他们拥有丰厚的财产和土地,享受到服务,获得更多的特权和待遇,而下层劳动者则因为收入低,下层农奴和庶民则处于很低的地位。

而从形式上来看,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是以官僚组织为基石,以黄庭组织的经济制度支撑,以州邑统治组织为代表,以政教分开为特征,以宗法制度为宗旨组成的。

总之,秦汉时期的阶级特征是一个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阶级关系的重要经历。

这种阶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绝对的权力,从上而下的统治结构,控制着一切财富和劳动资源,使上层统治者享受到了丰厚的特权,而下层劳动者却得不到任何利益。

另外,由于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是以官僚为基石,其阶级特征也决定了它的经济模式,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中国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中国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变革中国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秦汉时期的变革。

一、经济变革1.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中国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农业生产方面,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并进行土地均分,使得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保障,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秦朝还制定了统一的农业政策,推广水利灌溉、施肥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汉朝时期,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如实行田亩制、推广农业机械等,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城市的兴起与商业活动的发展秦汉时期,城市的兴起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尤其在汉朝时期,许多重要的城市如长安、洛阳、成都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城市的兴起使得商品交流和商业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各地的商品能够汇聚到城市中心,交易更加便捷,市场更加繁荣。

同时,城市的兴起也吸引了大量手工业和商业从业者,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3.交通运输的改善在秦汉时期,交通运输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朝统一的制度推动了交通建设的整体发展,如修筑万里长城、开通通济渠等,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汉朝时期,更是大力发展水运,开凿了众多的运河和渠道,这使得商品和信息能够更加便捷地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社会变革1.政治制度的变迁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实行了集权制度,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

而在汉朝时期,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治体制,同时积极吸收和融合了各地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2.社会阶级的形成与社会地位的改变在秦汉时期,社会阶级的形成和社会地位的改变也日益明显。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与贸易活动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与贸易活动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与贸易活动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颇为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和文化上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而且也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以及贸易活动,来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在秦汉时期,土地制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秦朝的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大量土地流入了平民百姓的手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汉初时期实行的新田制,鼓励人们在荒地上进行开发,大力扶持农业生产。

2.货币制度货币在秦汉时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

秦朝时期出现了轻钱和重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而汉初时期则开始使用铜钱作为流通货币,同时推行均输法,实行货币和物资相统一的政策。

3.市场制度在秦汉时期,市场制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秦朝对商业实行了限制政策,而汉初时期却开始了对商业的鼓励,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汉初时期,南方的苏州、长沙等地成为商业大城市,北方的雍州、相州等地也出现了许多商贾之家。

二、贸易活动1.内部贸易在秦汉时期,内部贸易的发展相当重要。

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内部贸易日益繁荣。

南北方之间、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得到了推动。

此外,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各地的特产也陆续走向全国。

比如巴蜀的竹、蜀锦、益州的丝绸、汉中的玉石等,都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特产。

2.对外贸易同时,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汉初时期,中国开始通向中亚、印度和罗马等地贸易,使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物质文明交流得以展开。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汉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中东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3.农产品贸易在秦汉时期,对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也相当活跃。

比如秦朝时期的榨油楼、碾米房等商业设施,在汉朝时期也得到了继续发展。

同时,山水间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势,也赋予各地独有的地产优势。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

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秦汉时期,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商业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秦朝以前,中国的土地制度采用的是分田制,即官田私田并存,土地分割开来,各自生产,土地权属不清,造成了土地的私有化和社会分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采取了面积制度,把土地统一划分为均等的田亩,并且实行了徭役制,强制百姓进行劳动和军役,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皇权统治。

这种土地制度在秦朝中期被废除,汉朝时代又推出分田制,即土地归国有,由中央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避免了私人占地和财富不公的情况,有利于统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税收制度的变革秦朝时期,实行的是徭役和赋税制,人民需要交纳重税和重劳动,严重限制了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社会动荡和不安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推出了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即由地方政府自主征收和管理税收,税收比例也有所降低。

此外,汉朝还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启动了以"农贾并举"的商业经济模式,推行收购政策,便于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三、商业制度的变革秦汉时期是中国经济制度中商业制度变革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商业模式多元化,以传统的个体户为基础,逐渐向商会、商代等企业集体组织的形式发展。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官营商铺,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在商业制度的变革中,汉朝还推出了货币制度,使用铜钱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货币制度。

总之,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在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商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与土地经营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与土地经营

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与土地经营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和土地经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后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制度的变化在秦汉时期,由于土地兼并和战争带来的人口减少等原因,封建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这也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更加完善,皇帝、王公贵族、士大夫、平民百姓、奴隶等各个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秦汉时期也发展起了官僚制度,官吏的地位与等级也逐渐上升。

二、土地经营的变化在秦汉时期,农业成为了最主要的生产力,土地经营的变化十分重要。

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对土地的管理也逐渐变得集中化。

大批农民的土地被收归国有,统一分配出租,基本实现了对土地的国家掌控。

由此开启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纪元。

三、封建社会的矛盾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然而,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使矛盾不断加剧。

土地兼并导致了家族势力的集中,与此同时,奴隶劳动、农民土地被剥夺等问题也逐渐浮现。

由此,封建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等待后世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四、秦汉时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秦汉时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汉时期奠定了统一中央制下的大一统国家框架、国土面貌和权威体系,为后世封建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同时,秦汉时期也奠定了中国封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规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结语封建社会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一段被矛盾交织的历史。

秦汉时期对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始终围绕着土地经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一时期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后世奠定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秦汉社会制度

秦汉社会制度

秦汉社会制度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其社会制度主要包括:
1. 帝国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事物,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 封建制度:秦汉时期,封建制度逐渐成型,皇帝把土地赏赐给将军和官僚,以此来维持其政治统治,这种形式被称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3. 科举制度:汉武帝时期首次推行科举制度,以文化程度为标准选拔官员,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才子佳人,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发展。

4. 地方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立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以州为最高行政区划,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有效沟通和管理。

5. 职业制度:汉朝建立了官员职业制度,官员职位具有等级区分,官衔越高,地位越崇高,福利待遇也越好。

总之,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为后代的社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经济制度

秦朝经济制度

秦朝经济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在秦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变革。

秦朝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基于农业生产,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农民们主要通过种植水稻、小麦、绿豆和豆类作物等来获得生活的主要来源。

同时,农民还会兼职从事手工业生产,如织布、制陶和烧铸铜铁等。

另外,秦朝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比如商业和采矿业。

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都城长安,这里有许多商店和市场。

采矿业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包括铜、铁、金和银等。

秦朝的经济制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首先,秦朝实行了一套统一的货币制度,即所谓的“贯”。

这套货币制度使得贸易和商业活动更加方便和顺畅。

其次,秦朝实行了一套统一的田赋制度,即农民要给政府纳税。

这套制度使得秦朝的政府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军队和公共工程等。

总的来说,秦朝的经济制度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指秦统一中国至东汉王朝的结束这一阶段,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

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

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向前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一、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但到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势头被扼杀了,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了起来。

由于重农政策的实行,农业得到大大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主要体现在:1。

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普遍化,如秦朝已出现全铁的犁铧,西汉时出现了三角形犁,发明了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西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东汉时,牛耕遍及全国,中原地区还出现了马耕,牛耕方式也由汉武帝时的“二牛三人”挽犁法发展为东汉时的“一牛一人”犁地法,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在灌溉方面发明了翻车、渴乌,使灌溉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石田塘2。

水利建设:秦汉时期非常重视水利事业,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秦修建了灵渠和郑国渠拦河坝等;汉代大规模治理黄河: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此外汉朝还修建灌溉、航运工程26处。

3。

农业耕作技术:“代田法”的发明与推广,是汉代耕作技术的一次突破。

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在代田法耕作下,产量“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的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还是封建制?(一)按照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来划分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所谓社会经济形态,即指各个历史时代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②阐述秦汉经济的发展,必须研究那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这种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秦汉社会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7页。

②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363页.从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何时过渡到封建社会这些问题长期聚讼纷纭,史学界始终没有取得共同认识。

有些学者由此产生了一种厌倦的感觉,认为讨论历史分期问题是浪费时间。

因而主张不用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而用其他标准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有的人甚至主张只以王朝断代来讲述历史而不必划分什么历史阶段。

这些意见都可以作为一家之言来看待。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抛弃了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也就丢掉了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基石。

王朝断代是历史的客观存在,讲述历史自然离不开新旧王朝的嬗代。

然而历史深层次的一些变动,常常是需要从比一个王朝更长的时段来加以考察,才能得到准确说明的。

我们可以沿用以往一些史书所采用过的“远古时代”、“上古时代”、“中古时代”和“近代”的概念来命名一个长时段,但对于每一个长时段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特征,仍然要有一定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①;认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37页。

②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关于秦汉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迄今为止,有的学者认为是封建社会,有的则认为是奴隶社会,还有的认为秦和西汉是奴隶社会,东汉才进入封建社会。

其所以有这样不同的认识,与秦汉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有关。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激烈变动。

旧的生产方式瓦解了,新的生产方式开始形成。

但是新旧生产方式的交替从来不可能一刀两断,泾渭分明,而是有一个比较长的消长过程,其间有时甚至还会有所反复。

秦汉紧接战国,就土地所有制而言,商周时代那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亚细亚财产形态”虽然已经解体,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通过秦朝“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最终得到了封建国家的确认,但是“亚细亚财产形态”的古老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式延续下来。

至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

秦汉的农业劳动生产者,既有授田制农民和非授田的自耕农,也有国家和私家的佃农;既有人身依附关系相当松弛或非常严格的庸客,也有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农奴和奴隶。

在官私手工业中,劳动者的身份也各种各样,从自由人身份的个体工匠和征发来的农民,到流浪汉、刑徒和奴隶。

正是由于这多种生产关系并存的局面,才使得学者们在判断秦汉社会性质时不容易取得共同的认识。

但是上述这些并存的生产关系,在秦汉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一样的。

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

①要确定秦汉的社会性质,关键就要从各种生产关系中,找出“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主导的生产关系。

与此同时,还要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本书认为,秦汉时代封建社会已经确立,它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与此后二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上一脉相传,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以下就几个主要的问题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9页.一、秦汉的刑徒并非都是奴隶秦汉时代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官私奴婢,这是大多数研究秦汉史的学者都承认的。

但是奴婢的数量究竟有多大,奴隶劳动在社会生产中占多大的比重,大家的认识则颇有出入。

如有的学者认为秦汉的刑徒都是奴隶,果真如此,奴隶的数量自然就很庞大了。

由于主张汉代是奴隶社会的学者都把刑徒当作奴隶,而秦汉刑徒的身份地位又确实比较复杂,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不先作一些辨析。

先秦时代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罪人及其家属充当奴隶。

《周礼·秋官·司隶》“掌五隶之法”,所谓“五隶”,即“蛮隶”、“闽隶”、“夷隶”、“貉隶”这四种外族奴隶再加上本族的“罪隶”。

《周礼·秋官·司厉》云:“其奴,男子人于罪隶,女子入于舂稿”。

郑众注:“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稿人之官也。

由是观之,今之为奴婢,古之罪人也。

”不仅罪犯本人被充当奴隶,他们的家属往往也因从坐而被没为官奴婢。

《吕氏春秋·精通》载:“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子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

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

是故悲也。

”这个击磬者和他的母亲一起沦为官奴婢,就因为其父杀人犯罪。

郑玄在前引《周礼·秋官·司厉》郑众注之后加注说:“奴,从坐而没人县官者,男女同名”。

他的补充是正确的。

这种以罪人及其家属充当奴隶的古老传统,在秦代尚未完全废除。

云梦秦简中的“隶臣妾”,就是一种具有官奴婢身份的刑徒。

①但是秦简的有关材料表明,有的隶臣之妻仍是自由人,还要供给隶臣衣服,据此可见秦代并非所有刑徒的妻子都没为官奴婢。

而且秦代也不是所有刑徒都具有奴隶身份。

秦始皇役使刑徒70万人分作阿房宫和骊山墓,骊山徒英布“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盗”②。

像英布和骊山徒中的“徒长豪桀”,就很难说具有奴隶身份。

到了汉代,刑徒和官奴婢已经有比较严格的区别。

《汉书·刑法志》载:“鬼薪白粲一岁,为隶臣妾。

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

这种隶臣妾和其他刑徒一样,都已不再具有奴隶的身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参看高恒:《秦律中“隶臣妾”问题的探讨》,《文物》1977年第7期。

又林甘泉主编:《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1卷,第l编第3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②《史记》卷91《黥布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汉书·食货志》说,汉武帝时“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

这里所说的“徒奴”、“徒奴婢”,即指刑徒与奴婢,二者联名,说明其身份虽相近而有区别。

汉代刑徒与官奴婢有时虽然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刑徒有服刑期限,而官奴婢未经放免则终身处于被奴役地位。

《汉书·平帝纪》:“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

”注引如淳曰:“令甲,女子犯罪,作如徒六月,顾山遣归。

说以为当于山伐木,听使人钱顾功直,故谓之顾山。

”这种女徒显然不能说是官奴婢。

官奴婢可以用来赏赐或买卖,如汉武帝赐其姊奴婢三百人,宣帝赐霍光奴婢百七十人;哀帝时,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①。

刑徒则未见有赏赐或买卖的。

前引《周礼·秋官·司厉》郑众注:“今之为奴婢,古之罪人也。

”又应劭《风俗通义》说:“古制本无奴婢,奴婢皆是犯事者。

”2]他们之所以强调古制以罪人为奴婢,正因为他们生活的东汉时代,刑徒和官奴婢的身份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

汉代有的官吏犯罪,罚为刑徒,但旋复起用的大有人在。

蔡邕以髡钳徒徙朔方,因思前在东观与卢植等撰补《后汉纪》,乃上书自陈,愿续先前所作,后来果被灵帝召还。

③奴隶就不可能有如此际遇。

这些都说明,汉代的刑徒不能和官奴婢混为一谈。

王莽代汉后,禁止民间私铸钱,“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人为官奴婢”④。

这种把罪人乃至邻伍又没为官奴婢的作法,与王莽喜欢复古有关,是一种违反历史潮流的倒退行为,并非汉代常制。

以罪人家属充当官奴婢的制度在汉代也有所变化。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载,毛玠“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

”曹操大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汉书》卷77《毋将隆传》。

②《意林》引《风俗通义》佚文,《初学记》卷19引作:“古制本无奴婢,即犯事者或原之”。

见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③《后汉书》卷60《蔡邕列传》。

④《汉书》卷99《王莽传》。

收玠付狱。

钟繇审讯毛蚧时说:“司寇之职,男子人于罪隶,女子人于舂稿。

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

汉法所行黥墨之刑,存于古典”①。

有的学者据此认为终汉之世一直实行罪人妻子没为奴婢的法律。

但钟繇所说的“存于古典”的汉律,实际上是有变化的。

《汉书·刑法志》载,文帝二年(前178年)诏:“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弗取。

其议。

”左右丞相周勃、陈平“奉诏,尽除收律、相坐法”。

说明文帝时已废除罪人家属相坐法。

此后不久,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

其少女缇萦上书文帝,表示“愿没人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②文帝为之感动,下令废除肉刑。

缇萦愿意自身为官婢以赎父刑,恰恰证明她并没有因为父亲犯罪而被没为官奴婢。

《毛玠传》所载罪人妻子没为奴婢一事,只能理解为对一部分重罪犯人家属的处理,而不是一般罪人家属都如此处理。

如上所说,秦朝刑法繁苛,尚未完全废除以罪犯充当奴隶的古老传统,因此秦代官奴婢的数量相当庞大。

但在秦朝,也并非所有刑徒都具有奴隶身份。

到了汉代,刑徒与官奴婢已有明显区别,而且并非所有罪人的家属都没为官奴婢,因此在估计汉代官奴婢的数量时,不应把刑徒及其家属与官奴婢混为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