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 第二讲 相互作用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二相互作用课件
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并由平衡条件有mBg= T,2解得mB= ,A正2m确。
答案 A
2
5-1 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2 kg,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小球
上。在小球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角的拉力F,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
范围。(g取10 m/s2)
第四十页,共42页。
解题思路 关键词:①光滑斜面,②A、B恰能保持静止。
(1)以物块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并结合平衡条件得出绳子的拉力。
(2)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并结合平衡条件得出结果。
解析 先以物块A为研究对象,由物块A受力及平衡条件可得绳中张力(zhānglì)T=mg sin 30°。再以动滑
到顶端的过程中,试分析绳
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
甲
乙
第三十六页,共42页。
解题(jiě tí)思路
解析 如图乙所示,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注意支持力FN总与半球面垂直,从图中可得到相似 三角形。
设半球面半径为R ,定滑轮到半球面的距离为h,定滑轮左侧绳长为L,根据三角形相似得 =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隔离法和整体(zhěngtǐ)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洁明快。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zhìliàng)为m1和m2 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D.以上结论都不对
高中物理专题二 相互作用(讲解部分)PPT课件
2.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力的效果可分
为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浮力、压力、支持力等。即使力的作
用效果相同,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也不一定相同。
栏目索引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所在的纬度、高度有 关。 (3)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 反。 (3)弹力的大小 Ⅰ.弹簧类——胡克定律 内容: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 度x成正比,即F=kx。 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用N/m表示。 Ⅱ.非弹簧类——依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求解。
栏目索引
三、力的合成 1.遵循的规律: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均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θ,其合力 的大小为F合,当夹角θ变化时,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合≤F1+F2。 当两个分力F1和F2大小相等,且它们之间的夹角θ=120°时,合力大小等于每 个分力的大小,合力的方向沿两个分力夹角的角平分线。
栏目索引
四、力的分解 1.遵循的规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矢量运算的规律,即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分解原则:分解某个力时,一般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 正交分解法的优点是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对力进行描述,其优点是几 何图形关系简单,容易求解。
对静止)
(1)静摩擦力为被动力,满足0<F≤Fmax 滑动摩擦力: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取
高考物理复习讲义课件2相互作用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力学知识的考查,同学们应特别注意建立物理模型能
力的培养。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4
相互作用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
相互作用 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一、力
1、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相互作用
考纲解读
考查内容 常见的三种力
考查频次 5年13考
考查题型 主要为选择题
所占分值 4~6分
命题规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5年18考 主要为选择题 4~6分
命题趋势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5年28考
主要为选择题
4~6分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3
相互作用
考纲解读
1.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的综合应用是高考 考查的热点,且常结合实例进行命题,题型将延续选 择题的形式,偶尔会出现在综合计算题中。 2.今后高考将会加强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对
一、力
1 2 3
按性质分类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
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引力相互作 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按作用效果分类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 复力等。
按研究对象分类
内力和外力。
4
所有理想化模型均忽略对所研究 问题无影响的因素,是研究问题的 ,即非接触力,弹力、摩 一种理想方法.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 在高中学习的理想 按作用方式分类 擦力为接触力。 模型还有:点电荷、理想气体、弹 簧振子、点光源等.
第2单元相互作用物理新课标优秀课件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本 单元知识时注意以下几点:
(1)加深概念理解: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 行深入地理解,如对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对重力 的大小、方向、重心以及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的理解; 对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理解,尤其是涉及绳、杆、弹簧模 型的具体问题;对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摩擦力的产生 条件的理解,尤其是在平衡问题中静摩擦力变化的问题.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2)根据物理规律解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力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之类的错误认识会经常地、不自觉地干扰 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教师要通过一定量的具体实例的 分析、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意义,养成通过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解题的习惯.
1.考查重点集中在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 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综合应 用等知识点上,每年必考.
2.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计算题,选择题一般考查重 力、弹力、摩擦力三力平衡问题,或与电场力、磁场力综 合考查,难度中等;计算题易结合曲线运动、电磁感应、 能量问题命题,难度中等或较难.
考试大纲
要求
滑动摩擦、静摩擦、 动摩擦因数
Ⅰ
形变、弹性、胡克定 律
Ⅰ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和分解、共 点力的平衡
Ⅱ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 关系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
说明
不要求知道静摩擦系数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等仪器
第二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 键.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计算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 繁出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本单元内容在高考命 题中的体现有如下特点:
高考物理(新课标) 相互作用 课件
2.高考预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件推论的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 衡又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相结合,有时还与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 运动相结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力学知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第1讲 重力 弹力
自主复习评估
4.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1)内容:在________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____. (2)表达式: F=____, k 是弹簧的________, 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 单位是________, 用符号______表示.x 是弹簧长度的______,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高考预测分析
1.考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 10%左右,题型非常全面,考查方式灵活多样,既有选择题、 实验题,也有计算题,题目难度以中等为主,但涉及到弹簧类问题时,由于弹簧形变而造 成的弹力变化的变力问题会使题目难度增大. 高考命题的热点集中在共点力平衡及摩擦力 问题,常以生活实际及科普知识为背景,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及电磁学相关知识 考查,例如 2015 年高考山东卷第 15 题、2014 年高考广东卷第 14 题、2013 年高考课标全 国卷Ⅱ第 15 题考查平衡和摩擦力;2013 年高考北京卷第 16 题考查了摩擦力及牛顿运动 定律;2014 年高考山东卷第 14 题、2013 年高考重庆卷第 7 题均考查了力的平衡;2013 年高考天津卷第 5 题考查了动态平衡分析;2015 年高考安徽卷第 21(2)题、2014 年高考江 苏卷第 11 题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2014 年高考浙江卷第 21 题、课 标全国卷Ⅱ第 23 题考查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精品课件
心的位置先降低后上升,A、B、C错误,D正确。
12 345 678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考点二 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 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弹力,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弹力是由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B. 水平桌面对物体的弹力是由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C. 水平桌面对物体的弹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D. 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弹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8. 一种倾斜放置的装取台球的装置如图所示。每个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圆筒直径略大于台球的直径,圆筒底部有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当将筒口处台球缓慢取走后,又会冒出一个台球,刚 好到达被取走台球的位置。忽略球与筒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圆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应满足( )
巧学 妙解 应用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考点一 重力
1. 以下关于重心及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 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小于在空 气中的重力 B. 根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 定较大 C. 当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 置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D. 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往往改变
12 345 678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2. 如图所示,一个空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现对空 杯缓慢加水,直至水加满,则此过程中,杯连同杯 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上升后降低
D. 先降低后上升
解析: 空杯子的重心在杯子中心偏下,对空杯缓慢加水的过程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复习课件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指出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是
理解力的传递和平衡问题的基础。
THANK YOU
多力平衡
总结词
多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则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多力平衡。
平衡条件的应用
总结词
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指利用平衡条 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 平衡条件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如分析天平的工作原理、解释 杠杆的平衡条件等。
0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定义
将两个或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即以两个力为邻边作出 的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角形法则
当一个合力产生时,可以将这个合力分解为其他几个分力,分解的方 法就是将合力作为起点,画出几个分力,形成一个三角形。
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9.8m/s²,但在两极地区略大,赤道 地区略小。
重力公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 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 式为G=mg。
物体的重心
01
重心定义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02 03
重心位置的确定
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规则而密度均匀的 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用 悬挂法来确定。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指出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是
理解力的传递和平衡问题的基础。
THANK YOU
多力平衡
总结词
多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则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多力平衡。
平衡条件的应用
总结词
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指利用平衡条 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 平衡条件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如分析天平的工作原理、解释 杠杆的平衡条件等。
0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定义
将两个或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即以两个力为邻边作出 的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角形法则
当一个合力产生时,可以将这个合力分解为其他几个分力,分解的方 法就是将合力作为起点,画出几个分力,形成一个三角形。
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9.8m/s²,但在两极地区略大,赤道 地区略小。
重力公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 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 式为G=mg。
物体的重心
01
重心定义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02 03
重心位置的确定
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规则而密度均匀的 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用 悬挂法来确定。
高三物理复习课件 相互作用复习
35
例 3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 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 说明:力是矢量,它的加减不是简单的代数 加减;不共线的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构 成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几何 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直观简捷!
30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及其运算技巧
31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物体的受力 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对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法,其主要步骤如 下:(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措施。 -3
• 对弱科失去信心,没有补救的愿望和行动。 -4
17
18
【重力】
A、C是正确 19
【弹力】 一、形变的概念
1、定义: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种类: 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3、弹性形变: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二、弹力的产生
接触有形变、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 0 F ≤ Fm 4、最大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刚要运动的静摩擦力, 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24
问题1
如图所示,长方形木块 F 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的过 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
化? 不变
问题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增大,
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如
何变化?
不变
25
【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
示。
50N
F=150N
例 3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 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 说明:力是矢量,它的加减不是简单的代数 加减;不共线的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构 成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几何 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直观简捷!
30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及其运算技巧
31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物体的受力 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对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法,其主要步骤如 下:(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措施。 -3
• 对弱科失去信心,没有补救的愿望和行动。 -4
17
18
【重力】
A、C是正确 19
【弹力】 一、形变的概念
1、定义: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种类: 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3、弹性形变: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二、弹力的产生
接触有形变、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 0 F ≤ Fm 4、最大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刚要运动的静摩擦力, 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24
问题1
如图所示,长方形木块 F 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的过 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
化? 不变
问题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增大,
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如
何变化?
不变
25
【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
示。
50N
F=150N
第2章 相互作用—2021年新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金属圆环、直角尺等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外.
3.弹力
发生形变
接触
(1)定义:弹力是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小恢复原状,对与它________的物体产生的
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__体__间__直__接__接__触__和_接__触__处__发__生__弹__性__形__变_______,二者缺 一不可,如磁铁引起铁制弹簧的形变,但磁铁与弹簧之间并无弹力,而是存在磁场 力.弹簧的弹力存在于弹簧各部分之间.
命题点2 摩擦力的计算
例5 [课标全国Ⅱ2017·16,6分]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 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 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解析】 当F沿水平方向时,物块受力如图甲所示,有F=f,f=μN,N=mg, 联立解得F=μmg① 当F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块受力如图乙所示,有Fcos 60°=f′,f′=μN′
笔记
方法1 弹力核有无心及方方法向的判重断难 突 破
例1 [北京第二中学2020届月考]如图所示,一小车的上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 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 B.球在a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 C.球在a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 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
【解析】
滑块上滑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由Ff=μFN和FN=mgcosθ联立解 得Ff=6.4 N,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沿 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μmgcosθ,滑块将静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 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f′=mgsinθ,代入数据解得Ff′=6 N,方向沿斜面 向上,故选项B正确.
3.弹力
发生形变
接触
(1)定义:弹力是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小恢复原状,对与它________的物体产生的
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__体__间__直__接__接__触__和_接__触__处__发__生__弹__性__形__变_______,二者缺 一不可,如磁铁引起铁制弹簧的形变,但磁铁与弹簧之间并无弹力,而是存在磁场 力.弹簧的弹力存在于弹簧各部分之间.
命题点2 摩擦力的计算
例5 [课标全国Ⅱ2017·16,6分]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 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 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解析】 当F沿水平方向时,物块受力如图甲所示,有F=f,f=μN,N=mg, 联立解得F=μmg① 当F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块受力如图乙所示,有Fcos 60°=f′,f′=μN′
笔记
方法1 弹力核有无心及方方法向的判重断难 突 破
例1 [北京第二中学2020届月考]如图所示,一小车的上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 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 B.球在a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 C.球在a点处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 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
【解析】
滑块上滑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由Ff=μFN和FN=mgcosθ联立解 得Ff=6.4 N,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沿 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μmgcosθ,滑块将静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 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f′=mgsinθ,代入数据解得Ff′=6 N,方向沿斜面 向上,故选项B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相互作用 课时2
2
=2FN1cos
90°-
������ 2
=2FN1sin
������ ,解得
2
FN= ������
2sin
������ 。所以
2
F
一定时,θ
越小,FN
越大;θ 一定时,F 越大,FN 越大,B、C 两项正确。
乙
考点巧讲
一 共点力的合成
1.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1)最大值: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 F1+F2+F3。
合力的计算
F= F12 + F22 tan θ =F1
F2
F
F=2F1cos
θ 2
与 F1 夹角为
θ 2
合力与分力等大,F 与 F1、F2 夹角均为 60°
考点巧讲
3.力的合成方法
(1)作图法:如图所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
(2)计算法:若两个力 F1、F2 的夹角为 θ,如图所示,
度作出两个分力 F1 和 F2 的图示,再以 F1 和 F2 的图 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到。
������
考点巧讲
例1 如图甲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 A、B 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
杆与水平面成 θ 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绳与杆的夹角为 θ,OB 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A 可能受到 2 个力的作用 B.B 可能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C.绳子对 A 的拉力大于对 B 的拉力 D.A、B 的质量之比为 1∶tan θ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知识清单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
=2FN1cos
90°-
������ 2
=2FN1sin
������ ,解得
2
FN= ������
2sin
������ 。所以
2
F
一定时,θ
越小,FN
越大;θ 一定时,F 越大,FN 越大,B、C 两项正确。
乙
考点巧讲
一 共点力的合成
1.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1)最大值: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 F1+F2+F3。
合力的计算
F= F12 + F22 tan θ =F1
F2
F
F=2F1cos
θ 2
与 F1 夹角为
θ 2
合力与分力等大,F 与 F1、F2 夹角均为 60°
考点巧讲
3.力的合成方法
(1)作图法:如图所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
(2)计算法:若两个力 F1、F2 的夹角为 θ,如图所示,
度作出两个分力 F1 和 F2 的图示,再以 F1 和 F2 的图 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到。
������
考点巧讲
例1 如图甲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 A、B 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
杆与水平面成 θ 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绳与杆的夹角为 θ,OB 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A 可能受到 2 个力的作用 B.B 可能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C.绳子对 A 的拉力大于对 B 的拉力 D.A、B 的质量之比为 1∶tan θ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知识清单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升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升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第二单元 相互作用
第7讲 重力 弹力 第8讲 摩擦力
第9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10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合成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第11讲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第10讲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11讲
第12讲
第12讲 单元小结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4 5~8
9
10
高端考势 课前自习
课前自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升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
课前自习 课前导学 课后提升
1~5 6~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