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PDF X页)

合集下载

第4章 中期天气统计预报

第4章 中期天气统计预报

二 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法
作中期预报
1 灰色预测模型的提出与建立
灰色预测模型提出 灰色系统理论定义:灰色系统理论是将随机量当作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将随机过程当作一定幅区一定时 区变化的灰色过程。
我们把信息完全确知的系统称之为白色系统,而把只知 部分信息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通常我们把大气系统视为灰 色系统来处理。 灰色系统理论处理预测问题的思路是设法 使系统由“灰”变白。灰色系统的白化过程就是根据观测 资料找出影响系统的诸因素,通过分析抓住主要影响因子, 并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尽可能消除未知的随机因素的影响, 建立能对系统作预报的灰色模型。
3 预报方程的建立
不同天气形势影响晴雨的因子通常也不同,预报的着 眼点也有差异。因此,在建立预报方程是首先分析影响 当地晴,雨天气不同的环流形势,然后按天气形势分类, 分别建立预报方程。
如浙江省气象台用晴,雨天气分类建立预报模型,具 体做法是:首先找出3~4月晴雨天气形势特点,分成以 晴为主和以雨为主两种天气类型,在91个样本中,主晴 型19个样本,主雨型54个样本,晴雨相间类18个样本。
以晴为主的天气形势的特点是:500ha在25~35N、 110~125E范围内为WNW-W风;30N、120E附近地面 有分裂高压,呈L型或北低南高,500ha为WNW-NW风
以雨为主型天气形势的特点是:500ha在115?~105E附 近有低槽,地面处在入海高压后部或受东高西低型或 北高南低或南北向高压脊控制。
缺点:当数值模式作了实质性变动或用一个新的更完善的 数值模式来替换旧模式时,就得重新求解MOS方程,这就 会给使用MOS法的单位带来一些麻烦
3 PPM与MOS相结合的方法
鉴于PPM和MOS法都有各自的缺点,促使人们去寻求一些 新的途径来弥补,其中之一就是预报方法采用MOS方法建 立,但其预报因子取自PP方程的预报结果。这种做法可理 解为用MOS法来修正PP预报以克服数值模式对大气变量预 报的某些系统误差。

第2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精品文档23页

第2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精品文档23页

初始阶段(爆发前20天左右)
高纬形成倒Ω流型
大西洋脊 向东 向极地 发展
桥式高压
极涡分裂 位于亚洲
阿拉斯-10天)
大西洋脊
极涡
负涡度 乌拉尔山脊加强
阿拉斯加脊 冷涡南下
鄂霍次克海脊发展
暖 平 流
亚洲形成倒Ω流型
亚洲 倒Ω流型
形成
爆发阶段(长波强扰动发展)
第二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内容)
第一节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与中期天气预报 的一般思路
中期天气过程的特点 中期天气预报的图表工具 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第二节 中期天气过程模式 建立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一般方法 天气过程模式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与 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比较,分析其异同点,作预报。并订正。 (4)参考数值预报结果。
四、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3、具体预报工作思路: (1)掌握天气、气候特点(刚到台站); (2)建立天气过程模式(刚到台站); (3)分析大型环流形势(具体预报时); (4)结合应用中期数值预报结果(释用); (5)应用单站气象要素实况演变曲线进行
三、中期天气预报的图表工具
图表工具
1、各种气候资料图表:了解气候背景。
(1)要素气候图:多年平均的各旬降水量图、雨季始迄时间、 多雨少雨时段分布、气温图、冷空气活动表等。
(2)环流气候图:旬或月的多年平均环流场、槽脊活动频率图、 副高位置和强度资料等。用于了解槽脊易于在什么位置发展 等。
(3)物理量气候图:平均基本气流分布图、急流分布图、低纬 合成风资料等。
倒Ω型寒潮中期过程分波动能综合平均图特征 (14页图2.2):
1、 初始阶段特征:寒潮爆发前21天,高纬度地区 (57.2oN~77.5oN)2波动能出现最大值(45m2/s2), 3波动能也相对较高,1波动能很小。对应高纬度倒Ω流 型发展。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优化与应用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已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是基于物理定律和数学方程,通过对大气状态的模拟和计算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

然而,要想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天气预报,就需要不断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进行优化,并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核心是一组描述大气运动、热力学和水汽变化等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

这些方程通常非常复杂,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求解。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对大气进行离散化处理,即将大气划分为一个个小的网格单元,并在每个网格单元上计算物理量的变化。

网格的分辨率越高,模型对大气细节的描述就越精确,但同时计算量也会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同化。

数据同化是将各种观测数据(如地面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获取的数据)与模型的初始场进行融合,以得到更准确的初始状态。

通过数据同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模型初始误差对预报结果的影响。

例如,利用卡尔曼滤波、集合卡尔曼滤波等方法,能够将观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最优组合,从而提高初始场的质量。

其次是物理过程参数化。

大气中的许多物理过程(如云的形成、降水过程、辐射传输等)由于其复杂性和尺度较小,无法在模型中直接求解,需要进行参数化处理。

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参数化方案,使其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物理过程,是提高模型预报能力的关键。

例如,对于云的参数化,新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考虑云的微物理过程和垂直结构,从而提高对降水和能量收支的模拟精度。

再者是模型分辨率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分辨率不断提高。

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更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和地形影响,从而提高对局部天气现象的预报能力。

例如,在城市天气预报中,高分辨率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城市热岛效应和复杂的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应对极端天气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

《中长期天气预报》每部分基本概念及思考题、图表分析题第一部分绪论1.什么是短、中、长期天气预报?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的特征时间尺度?2.简述长中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3.简述中长期天气预报理论的几大学派的基本思想。

第二部分中期天气预报一、基本概念1.中期天气过程2.天气过程模式3.模式大气与大气模式4、中期天气预报的图表工具。

5.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物理过程。

6.参数化及参数化方法7.完全预报方法(PPM)8.模式输出方法(MOS)9、什么是释用?为什么要释用?10、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二、思考题1.试比较中期天气过程和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2.简述中期天气预报的大凡思路。

3.简述建立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大凡方法。

4.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天气学模式。

5.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能量学模式特征。

6.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的思路。

7.简述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

8.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非绝热加热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9.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下垫面影响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10.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的原因及其基本思路。

11.为什么要进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有什么方法?12.请概述常用的中期天气预报的统计方法。

13.灰色预测模型提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14.试写出GM(1,1)的建模步骤,并分析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试比较完全预报方法(PPM)和模式输出方法(MOS)的基本思路的异同?16.灰色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图表分析题1.试由pp13页的图2.1分析东亚地区倒型的寒潮酝酿过程特征。

2.试分析例外阶段的分波波能变化特征(见pp14页图2.2)。

第三部分长期天气预报一、基本概念1.长期天气可预报性2.长期天气预报的大凡方法3.环流指数和指数循环4.西风指数公式5.经向环流指数公式6.副高特征量7.东亚槽特征量8.极涡特征量9.沃克环流10.哈德来环流11.南方涛动12.大气低频变化13.大气环流遥相关14.“西部强化”现象15.海气相互作用16.ENSO事件17.ENSO循环18.韵律及韵律分析法二、思考题1.试简述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第三章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三章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二)下垫面的影响 1下垫面的热力作用P29~31其中感热、水汽输 送。 2地形的动力影响(阻塞、摩擦)P31 其中还应有地形的热力作用(同期、滞后热 力作用P31 (三)行星边界层和边界条件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行星边界层的概念P31 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实质表现为动量通 量、热量通量和水汽通量(在行星边界层内) 边界层过程的参数化 边界处理(上、下 、侧边界)
释用方法
天气学释用、统计学释用、 动力学释用、 人工智能释用、 有限模式增强预报、专业数 值预报模式、动力延伸预报、 人机对话实时业务系统。
一、天气学预报方法的移植和应用P35~36 二、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 P36~39 两个时段:1982.5-8月48、72预报统 计结论,1988.3-4 72,96,120H预报统 计结论
二、控制大尺度大气运动的主要物理过程 及其参数化
(一)非绝热加热作用 1.辐射热流量 2.凝结热流量(1)含义 P27(2)大尺度凝 结P27 (3)对流参数化方法P27~29 概念P27 两种方案P28-29(对流调整方案 (空气饱和、空气未饱和)、水汽辐合方案 (郭晓岚方案及假设、积云产生的条件、模式 云、降水)) 3.湍流热量P29
4.短、中模式大气的含义比较P25~26
必须根据不同时空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和预报时效的长 短等设计各种能近似地考虑摩擦、非绝热加热和水气 源汇影响的大气模式。 时效是7-10天的预报,则初始时刻已经存的温带气旋会 有效地从低纬向极地输送热量。超过3-4天的预报就 必须考虑海面对大气的影响,这时所需要的初始资料 至少要北半球范围,由平流层中层一直扩展到海洋表 面层,甚至还要扩展到另一个半球。 对于一周以上的预报,则需要使用包括大气和海洋 各种 动力过程的完整的动力学模式,需要全球各层的观测 资料。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简介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简介

MM5模式系统的介绍 MM5模式系统的介绍
第五代NCAR/Penn State中尺度模式是此模式 第五代NCAR/Penn State中尺度模式是此模式 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它的前身是70年代Penn 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它的前身是70年代Penn State的Anthes使用的一种中尺度模式,后来 State的Anthes使用的一种中尺度模式,后来 (1978年)Anthes和Warner为此模式编写了 1978年)Anthes和Warner为此模式编写了 文档。从那时候起,为了拓宽模式的使用范围, 对其进行了许多改变。包括(I 对其进行了许多改变。包括(I)多重嵌套的能力 (II)非静力动力模式,以及(III)四维同化的 II)非静力动力模式,以及(III)四维同化的 能力和更多的物理选项,并能在更多的计算平台 上运行。这些变化已经对如何使用模式系统来建 立任务产生了影响。
MM5非静力模式与静力模式 MM5非静力模式与静力模式
历史上Penn State/NCAR的中尺度模式曾使用 历史上Penn State/NCAR的中尺度模式曾使用 静力模式,这是因为中尺度模式中典型的水平格 点大小与所关心的垂直厚度的特征值相当或比它 更大。因此可以使用静力假定而且气压完全可以 由其上的空气柱决定。然而当模式中可分辨特征 的尺度接近与1 的尺度接近与1的纵横比时,或者当水平尺度变得 比垂直尺度更短时,非静力效应就不能被忽略。 在非静力动力模式中需要添加的唯一一项是垂直 加速度项。它将对垂直的气压梯度有影响从而使 得静力平衡不再被准确地满足。相对于参考态的 气压扰动和垂直动量一起成为了必须加以初始化 的额外的3 的额外的3维预报变量。
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 mm5简介 式mm5简介
杨侃 2006年 2006年9月8日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
为了提高预报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通常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即在较粗的 网格上计算大尺度天气系统,在较细的网格上计算中尺度天气系统。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01 02
辐射过程
辐射过程是大气中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 展有重要影响。模式中通常采用辐射传输方案来计算太阳辐射和大气辐 射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边界层过程
边界层是大气中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一层,其中发生着复杂的湍流交换过 程。模式中通常采用边界层方案来计算湍流交换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03
微物理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物理过程是指云、降水等天气现象中发生的微观物理过程。模式中通
常采用微物理方案来计算云的形成、发展和降水过程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初始化和边界条件处理
初始化
要点二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技术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够模拟强 对流天气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微 物理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 制。结合雷达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 手段,可以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分析。
要点三
强对流天气过程防范 建议
针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突发性和破坏 性,公众应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 准备急救物资等。同时,政府和相关 部门也应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 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
入等方式进行改进。
边界条件误差
由于模式边界条件处理不当导致的 误差,可通过改进边界条件处理方 案、引入更准确的边界条件数据等
方式进行改进。
05 图文展示:中尺度数值天 气预报模式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预警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概述
简要介绍暴雨洪涝灾害的定义、成因及危害。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3.5)
q 1 Uq 1 Vq Dq q
t a(1 2 ) a
(3.6)
(6)地面气压的倾向方程
t
ln
ps
1
(D V
0
• ln
ps )d
(7) 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3.7)
1
0 (D V •ln ps )d 0 (D V • ln ps )d (3.8)
(8)P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2、地形的动力影响(阻塞、摩擦、绕流、 爬坡),如青藏高原、落基山(背风槽和龙 卷风)。 3、其它(植被、水面、土壤湿度和温度等)
地形描写不好是我国降水模拟不好的主要原因 之一。
(三)行星边界层和边界条件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1、行星边界层距离地面1~1.5km。 2、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实质表现为动量
一、天气学预报方法的移植和应用: 即根据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提供的天 气形势预报结果,应用天气学基本原理 进行物理分析,判断在这种天气形势下 可能出现怎样的天气过程。在结合预报 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作出具体 的要素预报。
二、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 系统误差。
第四节 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 自动化系统
(4)此后,数值天气预报迅猛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波谱技术的应用,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谱模式制作全 球或半球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
以ECWMF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水平最高。
2、国内:
(1)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
(2)1976年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发展了我国第一个原始方 程组数值预报模式,为我国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奠定 了基础,
2.凝结热流量(1)大尺度凝结(锋面),(2)小 尺度对流凝结。小尺度对流凝结参数化方法有两 种方案:(对流调整方案(空气饱和、空气未饱 和)、水汽辐合方案(郭晓岚方案及假设、积云 产生的条件、模式云、降水))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各个行业和个人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天气预报中,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集合预报模型。

集合预报模型是指通过使用多个不同的初始条件,利用数值模型生成多个可能的预报结果,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集成、分析和优化,得到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结果的一种方法。

集合预报模型构建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数值模型。

数值模型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它能够模拟大气和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常用的数值模型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欧洲模式(ECMWF-IFS)、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预报系统(GFS)等。

在选择数值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准确性、分辨率和计算效率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集合预报模型的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是集合预报的基础,它决定了预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初始条件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卫星数据和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不同的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设备中获取,并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后,作为集合预报模型的初始条件。

在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参数化方案。

参数化方案是数值模型中用来描述小尺度物理过程(如对流和辐射)的数学参数化方程。

通过优化参数化方案,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数化方案的优化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和数据同化等。

集合预报模型还需要进行集成和分析。

集成是指将多个预报结果进行组合,以得到更准确的预报结果。

常用的集成方法包括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多模型集成法等。

分析则是对集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以确定天气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分析方法包括比较观测数据和预报数据的差异、计算预报误差指标和建立预报不确定性模型等。

最后,对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优化是提高预报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典型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的综述与展望

典型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的综述与展望

典型中标准数值预报模式参数化方案的综述与展望摘要:中标准数值预报模式作为天气预报的核心工具,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对于气象预报的进一步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模式参数化方案则是数值预报模式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各种物理过程的描述和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旨在全面了解和探讨这一领域的探究进展和将来进步方向。

一、引言中标准数值预报模式是通过将大气运动方程离散化和数值化计算,模拟和猜测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的数学模型。

在模式计算过程中,由于地球大气过于复杂和多标准,不同标准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复杂性给模式的进步和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模式参数化方案则是对于中标准数值预报模式中各种物理过程的描述和计算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一些阅历公式和理论模型,将那些无法在模式网格标准内直接计算的物理过程进行近似和简化,实现对于过程的描绘和计算。

二、典型的模式参数化方案1. 热力方案在中标准数值模式中,热力方案是描述大气温度、湿度和辐射等过程的重要参数化方案之一。

它通过对大气不同层次的物理过程进行描述和计算,如辐射输送、大气垂直平流、湍流混合等等,从而实现对大气温度、湿度场的准确描绘和计算。

2. 动力方案动力方案是数值模式中模拟大气运动的重要参数化方案之一。

它通过对大气的水平输送和垂直加速度等过程进行描述和计算,如湍流和底层边界层的效应,风速和风向的改变等等。

这些参数化方案能够在限制计算区域范围内模拟大标准和小标准的动力过程,从而提高数值模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湍流参数化方案湍流参数化方案是模式中描述大气湍流运动和湍流输送过程的关键方案之一。

由于湍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标准性,直接计算湍流运动对于模式计算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湍流参数化方案将湍流运动和湍流输送过程以一些阅历干系和统计模型的形式进行描述和计算,从而实现湍流效应在模式计算中的近似和简化。

三、模式参数化方案的进步与挑战1. 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计算资源的增加,模式参数化方案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和改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集合预报简介

集合预报简介

2 扰动产生方法
初始扰动产生方法
随机方法 时间滞后方法 增长模培育法(NCEP方法) 奇异向量方法(ECMWF方法)
初始扰动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模式预报质量。 初始场扰动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1)扰动场特征与实际分析资料可能的误差分布 较一致,以保证每个初始场都可能代表大气实际 状态。 (2) 每个初始扰动场在模式中的演变方向尽可能 大地发散,以保证预报集合最大可能地包含实际 大气可能状况。
使用那些产品,依赖于我们对什么问题感兴 趣。
没有哪种单一产品能提供全部的信息。
集合预报系统使用建议
集合预报系统很好的表现了预报变量的不确定性 通常而言,集合预报系统对高层大气变量的预报技巧比地表变量
好; 随着模式分辨率和模式性能的提高,地面要素的预报能力也在不
断提高。 集合预报系统能力通常和它采用的模式的预报能力相当
用适当的方法构造一族不同初值的不同模式的预报样本在同一时效做出多个预报结果这一预报集就称为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简称集合预报ensembleprediction2天预报4天预报日本英国欧洲中心增长模培育法ncep方法奇异向量方法ecmwf方法最简单方法是montecarlo如将随机值加到格点场谱系数或经验正交函数中
面条图
只画出变量的的某些等值线。 所有的集合成员都显示在一张图上。 有效地得到预报的不确定性。
090512 0000 - 0517 0000 5280 和 5700等值线
优点:
简洁 所有成员 得到所关心的等值线预报的可能分布信息。
缺点:
不是预报可能分布的完整信息。 需要更多的信息。 可能会看上去很乱。
主要内容
1 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 2 扰动产生方法 3 集合预报可用性的基础 4 集合预报主要产品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的重要性
• 国家强天气预报中心(SWPC)简介
• 中尺度天气分析规范及技术方法
• 中尺度天气分析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 应用
下午课程的思考题
• 何谓干线,何谓显著流线,何谓边界线?分析干线的意 义何在?
• 按预测时间划分,天气预报可分为哪6种?
• 国家强天气预报中心(SWPC)对强对流天气的定义是 什么?
•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包括哪3部分?简述中尺度对流 系统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 按照尺度划分,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α(次天气尺 度),中β、中γ天气系统的空间尺度各约为多少公里?
一位资深院士的岁末寄语
矫梅燕同志: 您好!
偶读短文,感触颇多。复印一份,供您一阅。
现代医疗器械无疑是先进的,但它无法替代大夫深厚的专业知识 以及“望闻问切、视触叩听”的临床诊断水平。数值预报无疑是 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它同样无法替代天气预报员深厚的大气科学 知识以及亲身天气实践。自动化天气图自然省去不少劳力,但天 气预报员亲自画天气图,就要仔细分析每个测站的天气资料,获 得的是对局地到全局天气实况的了如指掌。数值预报在高水平天 气预报员手中才能如虎添翼。首先是虎,然后才能添翼。
预报研究技术路线:
展望
天 中短期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
探空 地面 RUC 卫星
警戒
小时 短时预报
警告
分钟 临近预报
天气型识别
天气图 (主观)
识别环境场条件
识别中尺度对流系统 推测其移动和发展
动力热力条件诊断
卫星图像识别
雷达图像识别
物理量诊断 (客观)
探空图分析 (主观)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路线框图:

第三章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三章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4.短、中模式大气的含义比较P25~26
必须根据不同时空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和预报时效的长 短等设计各种能近似地考虑摩擦、非绝热加热和水气 源汇影响的大气模式。 时效是7-10天的预报,则初始时刻已经存的温带气旋会 有效地从低纬向极地输送热量。超过3-4天的预报就 必须考虑海面对大气的影响,这时所需要的初始资料 至少要北半球范围,由平流层中层一直扩展到海洋表 面层,甚至还要扩展到另一个半球。 对于一周以上的预报,则需要使用包括大气和海洋 各种 动力过程的完整的动力学模式,需要全球各层的观测 资料。
第一节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数值预报模式的基本方程组概念P23 大气模式的概念P23 一、基本方程组 1.基本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1 dV dt p 2 V g F d V 0 dt p RT (1 0.608q ) dT 1 T dp cp ( ) dt p dt dq E dt
1 ___________ 2 2
2 P 2
2 1 ___________ 3 2
3 P 3
N 1 _________ 2

N
N PN
N
1 __________ N 1 0, 1, ln p0 , 0 2
(3)热力学方程
1 T0 RT0 T ' L ( Dd Dd ) Dd 0 0 t c p 0
(3.4)
(4)状态方程
s R Tv d ln
0

(3.5)
(5)水气通量方程
U q 1 Vq q 1 q Dq 2 t a(1 ) a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内容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

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

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有大型的计算机。

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

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

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这样,预报量的数目和方程的数目相同,因而方程组是闭合的。

发展历史国际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数值天气预报作为制作日常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其中不少国家和地区除制作1~2天的短期数值天气预报外,还制作一个星期左右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中国中国于1955年开始摸索作数值天气预报,1959年开始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值天气预报,1969年国家气象局正式发布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以后逐步改进数值预报模式并实现了资料输入、填图、分析和预报输出的自动化。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复习.docx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复习.docx

数值天气预报第一章1、名词解释数值天气预报: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就是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数值求解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由已知的初始时刻的大气状态预报未来时刻的大气状态。

因此,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是制作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就是初始时刻各因变量(即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

其一般形式为u=u(x,y,z,O) v=v(x,y,z,O)t=0, w=w(x,y,z,O)p=p(x,y,z,O)T=T(x,y,z,O)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就是所研究区域的大气边界上气象要素应满足的条件。

研究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如果大气内部各气象要素都是连续的,则只需给出大气的下边界条件和上边界条件;如果大气内部存在不连续面,则还需给出内边界条件。

尺度分析:所谓尺度分析就是根据某种类型运动的特征尺度来估计基本方程组中各项数量级的大小,从而使方程组得到简化的一种方法。

特征尺度:物理变量的特征尺度是指某种类型运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维持的时间、各场变量及时空变化的典型值。

大气模式:2、问答四种坐标系的优缺点?第二章1、名词解释地图放大因子:映像比例尺m是映像平面上的距离与地球表面上相对应距离的比值,称之为地图放大系数或地图放大因子。

正形投影:投影光源位于球心,映像面为圆锥面,映像面圆锥角为a (0<a<180),标准纬度为<Po 2、问答特点% —- *第二早1、名词解释平滑:所谓平滑就是用某点周围若干点的值进行加权平均来代替该点的值,经过这样处理的物理量场可以衰减或者滤掉短波分量。

2、问答什么是差分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截断误差是否随着网格距和时间步长趋于零而趋于零,称为解的收敛性问题。

舍入误差是否随着网格距和时间步长趋于零而在整个求解区域内保持有界,称为解的稳定性。

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即为克拉斯等价定理:对于一个线性微分方程的适定初值问题,若其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是相容的,则稳定性是收敛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基于集合预报和支持向量机的中期强降雨集成预报试验

基于集合预报和支持向量机的中期强降雨集成预报试验

基于集合预报和支持向量机的中期强降雨集成预报试验黄威;牛若芸【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7(043)009【摘要】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mode integrated dynamic-statistical objective forecast model (SVM multi-model integration forecast) based on the European Centres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Center (NCEP) ensemble forecast data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method,then carries out a forecast test for heavy rain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and its south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 2012,and finally the forecas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orecast and ensemble average forecast of ECMWF.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edium-term forecasting time-scale (4-7 days),the SVM multi-model integrated forecast method is the best for forecasting heavy rai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orecast of the ECMWF and the ensemble average forecas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 2012.Especially for the accuracy of rainstorm forecasting,it is more effective,and the advantage is that its forecast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eavy rain is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集合预报资料和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建立了多模式集成的动力-统计客观预报模型(SVM-多模式集成预报),继而选用2012年5 9月(共计153 d)发生在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大雨和暴雨开展了回报试验,并将所得预报结果与ECMWF的控制预报和集合平均预报进行了多角度比对评估.结果表明:在中期预报时效(4~7 d),SVM-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对2012年5 9月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效果最优,尤其对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强降雨中心分布范围和强度的预报更接近实况.【总页数】7页(P1110-1116)【作者】黄威;牛若芸【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相关文献】1.基于集合预报的四类持续性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应用技术分析 [J], 张恒;肖天贵;金荣花;牛若芸;胥丁凡2.2009年夏季西太平洋台风的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 [J], 智协飞;孙晶;周文友3.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J], 蔡其发4.基于T639集合预报的持续性强降水中期客观预报技术研究 [J], 刘琳;陈静;汪娇阳5.基于集合成员订正的强降水多模式集成预报 [J], 智协飞; 赵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
气象学科名词
目录
01 概念
03
新气候平均值在业务 中的应用
02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 性能评估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强度进行的预报。它的依据是地区的地震活动情 况及各种趋势性前兆观测资料。
概念
中期预报是为划分地震危险区、进行中期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3)年平均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小、中和大雨方面,无论从Ts还是预报偏差方面均明显好于T213,在 暴雨上的Ts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也随之比T213差。
(4)在夏季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Ts和预报偏差上,小到中雨,T639要明显好于T213,在大雨和暴雨上, T639第1~2天要好于T213,在第3~5天,虽然T639的Ts值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比T213差。
我们对1980—2001年最近22年的冷空气过程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北方寒潮3次,南方寒潮7次,全国类寒潮 7次,共计17次;其中1991—2001年11年的寒潮次数为:北方类3次,南方类3次,全国类2次;共出现8次。也就 是说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不到1次寒潮过程,寒潮过程次数比70年代明显减少。寒潮过程减少,不仅与暖冬现 象有关,而且与所用多年气温平均值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划分冷空气过程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降温幅度够, 而距平值不够,因此划不上寒潮过程。例如,2001年4月8—11日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南方仅差一站达寒潮标准 (武汉降温幅度为13℃,温度距平为-5.8℃),如按新气候平均值计算,武汉距平则为-6.3℃,达到距平小于或 等于-6.0℃的标准,则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就可以划上南方类寒潮。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性能评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 第4期1999年12月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4, No.4Dec . 1999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蔡其发 张立凤 张 铭(空军气象学院,南京 211101)摘 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谱模式,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随机数,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作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成员预报的等权平均或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明显优于单一的控制预报;不等权平均与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结果相比较,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优势较明显;在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中,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又比全球性不等权平均的预报稍好。

关键词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试验1 引言数值预报是以某个初始场为基础,通过逐日积分来做预报的,因而初始场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但是初始场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即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数值预报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对短期气侯预测而言。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Leith [1]提出了一种随机动力预报方法,建议用多个预报的集合来计算统计平均。

集合预报方法从提出至今,主要是用于短期气侯预测领域,如:Miyakoda 等[2]首先用大气环流模式做了30天平均的有意义的动力预报。

Murphy 等[3]也证实了用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的制作经过时间或空间滤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预报。

胡增臻等[4]利用动力、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带随机初值和随机强迫的简单动力模式作集合预报试验,获得了比单纯的动力模式或随机模式更好的结果。

Baumhefner [5]利用低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应用集合预报技巧制作10~30天的动力延伸预报,获得了与高分辨率气候模式预报质量相当的预报结果。

1992年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引进了集合预报方法[6],但目前的中国尚未见到将集合预报方法引入中期数值预报领域的报道。

集合预报的常用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某个时刻的观测初始状态(初始场)上叠加或扣除不同的随机扰动场,从而得到多个带有不同的随机扰动的初始场,再由这些不同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预报结果求平均,这种方法称为蒙特卡洛预报(Monte Carlo Forecast ,简写为M CF),也有人称做随机扰动预报(Random Perturbation Prediction);另一种集合预报方法是Hoffman 和Kalnay [7]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用相距6小时或12小时的不同时刻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相同时刻的预报结果求平均,称为落后平均预报(Lagged Average Forecast ,简写为LAF )。

具体做法又可分为两种,即不加权(L F)和加权(L F),加权时权重系数根据预报误差35收到,56收到修改稿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的资助a A t A 1998-0-21998-0-2决定。

对这两种预报方法,DalCher 等[8]强调了LAF 有许多优点。

首先,MCF 所用的随机误差的选择是很任意的,这些扰动在短时间内就会耗散掉,集合的自由度必然因之减少,而LAF 的误差是动力学性质的,因为这些扰动可能反映最难预报的那一部分变化,即预报误差,所以LAF 的平均是有效的;其次,MCF 是把当前观测分析做为集合平均,但观测分析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平均,而LAF 的集合平均是当前观测分析与预报场的平均,可以反映观测误差的分布。

根据以前的观测所做的预报,能够提供不同于当前观测分析的新的信息,所以,LAF 的平均初始部分可能优于MCF 的初始状态的平均,因而有更好的预报效果。

当然,这只是从原则上进行的讨论,事实上,目前的工作已经证明,这两种集合预报方法对10~30天的预报都是有益的。

然而,对中期数值预报而言,由于其预报时限为3~10天,且目前我国的预报水平为1周左右。

若用相距12小时的8个不同时刻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再将其预报结果做集成预报,预报完成后已是第4天了,所以用这些预报成员做集成预报其效果不一定好。

这说明单纯用LAF 方法做中期数值预报的集合预报可能会影响预报效果的提高。

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为了赶超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先进水平,在预报技巧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本文在微机上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中期谱模式T42L9[9],综合考虑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的特点,在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对集合预报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2 集合预报试验方案设计根据集合预报概念可知,要使集合预报达到理想的结果,必须产生多个合适的预报成员。

Leith 证实集合预报是最小平方意义上的最优预报,并用实例模拟表明,预报成员的个数在8个左右为宜[1],故本文预报成员的个数取9个。

根据顾震潮先生早在50年代就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引用初始时刻以前的多个时次历史资料的思想[10],为了作8天的逐日预报,这9个预报成员可这样取:每天用T42L9模式对12时(世界时)的初始场做10天的预报,再对该初始场加上或扣除反映初始误差的扰动场后做10天的预报(如图1所示)。

这样无需增加多少计算机资源即可在8天预报时段内有9个预报成员可供集合处理,并且每天只需作3个成员的预报。

3 资料来源和扰动场的生成本文所用的全球格点资料取自国家气象中心1991年7月1~27日,8月1~31日共58天的逐日12时(世界时)实况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度,温度场、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垂直分辨率为8层,相对湿度场的垂直分辨率为5层(见表1)。

该资料的垂直分辨率与本文所用的T42L9谱模式初始场所必需的垂直分辨率不同,因此利用该资料作初始场运行T L 谱模式还须对其作一些处理对位势高度场和风场所缺的资料利用其上下两层的资料,采用气压对数线性插值进行内插得到;对相对湿度场所缺的资料则根据气压作线性内插得到。

366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4卷429:图1 集合预报流程图表1 资料简况 由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初始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使中期预报产品具有“随机性”,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如果初始场上叠加一个能反映初始场的不确定性的扰动,则集合预报能够比用原始初始场所做的控制预报(control forecasting)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本文经试验比较后认为,集合预报中的扰动场取随机场σμ较好,这里σ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场的平均均方差(取值见表2),μ是服从[-1,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表2 T42L9谱模式24小时各层预报误差均方差之平均值4 诸成员预报集合平均的制作及效果检验 等权平均等权平均就是将个预报成员的权重简单地取为等值,作算术平均即得集合预报结3674期蔡其发等: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4.19果。

4.2 全球整体性不等权平均从图1中可知,9个预报成员既有MCF 成份,又含有LAF 的思想。

初始同一时刻的3个预报成员之间仅反映当前观测分析的集合平均,是MCF 的集合平均,因此它们之间应是等权的;而初始不同时刻的预报成员的集合平均是LAF 的集合平均,它们对未来某时刻的影响应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之间的权重系数应有区别。

本文把它们之间权重系数的选取与模式的预报准确率联系了起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梯度技巧得分的计算利用现有的58天实况资料计算T42L9模式预报第1~10天各物理量在各层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梯度技巧得分按下式计算[11]:S =∑Ni =1A f x -A o x +A f y -A o y i ∑Ni =1max A f x ,A o x +max A f y ,A oy i(1)式中,A f 、A o 分别表示某要素场的预报值、实况值,N 表示空间区域内总格点数,i 表示空间区域内格点序列号。

梯度技巧得分S 是以气压或高度的梯度预报误差为主要因子的统计量,表示对等压面或等高面上槽脊强度和形态模拟的精确度。

从S 的表达式可知,等压面或等高面上两个要素场的槽脊强度和形态越相似,S 的值越小。

表3给出了位势高度预报场的各层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表3 位势高度预报场的各层平均梯度技巧得分(2)权重系数的选取假设某要素Y (其成员预报Y i ,i =1、2、3、…、9分布如图2)在全球各网格点处处是等权的,它在第n -2、n -1、n 天在某层上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分别为a n -2、a n -1、a n ,则在第n 天该层要素预报场LAF 集合平均的权重系数在全球各网格点都为 1-a n(1-a n-2)+(1-a n-1)+(1-a n ),要素Y 在第天的加权平均Y 为 Y =3()+()+()(Y +Y +Y 3)368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4卷n 11-a n -21-a n -21-a n -11-a n 12+131-a n-1(1-a n-2)+(1-a n-1)+(1-a n )(Y 4+Y 5+Y 6)+131-a n (1-a n-2)+(1-a n-1)+(1-a n )(Y 7+Y 8+Y 9)(2)4.3 全球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张道民等对T42L9谱模式进行误差检验及订正发现,高度场沿纬圈方向平均预报误差随纬度变化;东、西半球的平均预报误差也不尽相同[12]。

因此,将全球划分成如图3所示的10个区域,然后利用现有的58天实况资料计算T42L9模式预报第1~10天各层物理量在各区域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表4为500hPa 位势高度预报场在各区域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最后,其权重系数的选取与全球整体性不等权平均方法中的权重系数取法相似:设某层要素Y 在第n -2、n -1、n 天在Sm 区域内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分别为a m ,n -2、a m ,n -1、a m ,n ,则在第n 天该要素预报场LAF 集合平均的权重系数在S m 区域内为图2 要素Y的成员预报示意图图3 全球区域划分示意图3694期蔡其发等: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1-a m ,n(1-a m ,n-2)+(1-a m ,n-1)+(1-a m ,n ),要素Y 在该区域内第n 天的加权平均Y 为 Y =131-a m ,n-2(1-a m ,n-2)+(1-a m ,n-1)+(1-a m ,n ),(Y 1+Y 2+Y 3)+131-a m,n-1(1-a m ,n-2)+(1-a m ,n-1)+(1-a m ,n ),(Y 4+Y 5+Y 6)+131-a m ,n (1-a m ,n-2)+(1-a m ,n-1)+(1-a m ,n ),(Y 7+Y 8+Y 9)(3)表4 500hPa 位势高度预报场在各区域平均梯度技巧得分4.4 集合平均结果与控制预报结果的比较利用1991年7月的资料作3~12日连续10天集合预报试验,分别计算出等权平均和不等权平均集合预报的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等10天的平均均方差及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并与控制预报10天的平均均方差及平均梯度技巧得分相比较(见表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