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9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含答案 共30讲 改好278页
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第十讲抛物线第十一讲双曲线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第二十讲直线与圆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第二十三讲圆与圆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第二十五讲辅助圆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形如()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例1】满足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是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的值等于( )A 、一4B 、8C 、6D 、0思路点拨:求出、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
【例3】 解关于的方程。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及两种情况讨论。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目录本内容适合八年级学生竞赛拔高使用重点落实在奥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提高本内容难度适中讲练结合由浅入深讲解与练习同步重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另外在本次培训中内容的编排和讲解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由任课教师适当的调整顺序和增删内容其中《因式分解》为初二下册内容但是考虑到它的重要性和工具性将在本次培训进行具体解读注有标注的为选做内容本次培训具体计划如下以供参考第一讲实数一第二讲实数二第三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第四讲一次函数一第五讲一次函数二第六讲全等三角形第七讲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第八讲株洲市初二数学竞赛模拟卷未装订在内另发第九讲竞赛中整数性质的运用第十讲不定方程与应用第十一讲因式分解的方法第十二讲因式分解的应用第十三讲考试未装订在内另发第十四讲试卷讲评第1讲实数一知识梳理一非负数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1几种常见的非负数1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0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实数a的绝对值用a来表示设a为实数则绝对值的性质①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②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a=ba=b③对任意实数a则a≥a a≥-a④a·b=ab b≠0⑤a-b≤a±b≤a+b2实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0n为自然数当n=1≥03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其中a≥0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0 =2非负数的性质1有限个非负数的和积商除数不为零是非负数2若干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个加数都为零3若非负数不大于零则此非负数必为零3对于形如的式子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4推广到的化简5利用配方法来解题开平方或开立方时将被开方数配成完全平方式或完全立方例题精讲◆专题一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例1已知实数xyz满足求x+y+z的平方根巩固1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2若的值拓展设abc是实数若求abc的值◆专题二对于的应用例2已知xy是实数且例3已知适合关系式求的值巩固1已知b=且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试求的平方根和立方根2已知则拓展在实数范围内设=求的个位数字◆专题三的化简及应用常用方法利用配方法将被开方数配成完全平方式或者立方式例4化简例5若实数x满足方程那么巩固1若且则2已知实数a满足a+=03设1求y的最小值2求使6<y<7的x的取值范围拓展若求的值课后练习1如果a 0 那么2已知和是数的平方根则求的值3设abc是△ABC的三边的长则=4已知xy是实数且则=5若0 a 1 且则为6代数式的最小值是7已知实数满足=则=8已知△ABC的三边长为和满足求的取值范围9已知求的值10实数满足求的值第2讲实数二知识梳理一实数的性质1设x为有理数y为无理数则x+yx-y都为无理数当x≠0时xy都是无理数当x=0xy 就是有理数了2若xy都是有理数是无理数则要使=0x=y=03xymn都是有理数都是无理数则要使成立须使x=ym=n常用方法直接法利用数轴比较平方法同次根式下比较被开方数法作差法作商法三证明一个数是有理数的方法证明这个数是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或可表示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的形式例题精讲◆例1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1 2 34 5 6巩固设◆例2若的小数部分为的小数部分为则的值为巩固1已知为的整数部分是9的平方根且求的值2设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试求的值拓展已知的整数部分为m小数部分为n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试计算的值◆例3已知是有理数且求的值巩固1已知ab是有理数且求ab的值2已知是有理数并且满足求的值◆例4设试用的代数式表示巩固已知试用的代数式表示◆例5求证是有理数◆例6a与b是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试判断实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拓展证明是无理数◆例5若ab满足的取值范围巩固已知求x和y的取值范围课后练习1比较大小2设ab是正有理数且满足求ab的值3设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试求的值4已知与的小数部分分别是ab求ab-3a+4b+8的值5已知ab为有理数xy分别表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且求a+b的值6证明是无理数第3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知识梳理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数轴的基础上为了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是学习函数的基础数形结合是本节最显著的特点2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P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何一对有序实数xy在平面内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与点P相对应的有序实数对xy叫做点P的坐标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特征1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内2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内3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内 4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内5若点Pxy在x轴上 6若点Pxy在y轴上4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点Pxy关于x轴对称或成轴反射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或成轴反射的点的坐标为P-xy3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5函数的有关定义1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每一个x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则x是自变量y是的函数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解析式6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有意义所以1使分母不为零2开平方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3为整式时其自变量的范围是全体实数另外当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题精讲◆例1若点M1+a2b-1在第二象限则点N a-11-2b 在第象限巩固1点Q3-a5-a在第二象限则=2若点P2a+43-a关于y的对称点在第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为◆例2方程组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内求m的取值范围巩固已知点Mab在第四象限且ab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点M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A1 B2 C3 D4拓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正方形ABCD它的4个顶点为A100B 010C -100D 0-10 则该正方形内及边界上共有_______个整点即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例4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如图在靠墙墙长为18m的地方围建一个矩形的养鸡场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总长为35m求鸡场的一边长y m与另一边长x 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巩固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②③2周长为10cm的等腰三角形腰长y cm 与底边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拓展若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一切实数求c的取值范围◆例6已知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求点AB的坐标巩固若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点P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升又知单开进水管20分钟可把空水池注满若同时打开进出水管20分钟可把满水池的水放完现已知水池内有水升先打开进水管分钟再打开出水管两管同时开放直至把水池中的水放完则能确定反映这一过程中水池的水量升随时间分钟变化的函数图象是巩固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的距离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课后练习1汽车由北京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天津它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则汽车距天津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S=120-30t0≤t≤4 BS=30t0≤t≤4CS=120-30tt 0 DS=30tt=42图1是韩老师早晨出门散步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若用黑点表示韩老师家的位置则韩老师散步行走的路线可能是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图的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下面那种方案能准确体现各容器所对应的水高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A.1~甲2~乙3~丁4~丙 B.1~乙2~甲3~丁4~丙C.1~乙2~甲3~丙4~丁 D.1~丁2~甲3~乙4~丙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n1-n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若P a+b-5 与Q 13a-b 关于原点对称则a+b a-b 的值为6已知点P3p-153-p在第三象限如果其坐标为整数点求点M的坐标第4讲一次函数一姓名知识梳理一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二一次函数的图象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三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①如图11-181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11-182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11-183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11-184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5由于k决定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的大小k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它们是平行的.另外从平移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例如直线y =x+1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y=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四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必经过原点2当k>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五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2x+20=0与函数y=2x+20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的值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关系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2解关于xy的方程组从数的角度看•相当于考虑当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多少从形的角度看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y=kx+b与y=mx+n的交点坐标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是当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解关于x的不等式kx+b mx+n可以转化为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直线y=k-mx+b-n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或2求当x 取何值时直线y=kx+b上的点在直线y=mx+n上相应的点的上方.不等号为时是同样的道理例题精讲◆例1已知一次函数则这样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第象限巩固1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BC D2若直线经过点Am-1B1m其中则这条直线不经过第象限拓展已知≠并且那么一定经过A第一二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一四象限◆例2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巩固过点P3作直线使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几条拓展设直线是正整数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则◆例3如图所示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B且两条直线的交点为P试求出△PAB的面积巩固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 156 直线恰好将长方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x+3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直线l经过原点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21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拓展若直线和直线k是正整数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则值为___________◆例4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k1>0b<0②k2>0③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巩固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kx-2 0k≠0的解集是x -3则直线y=-kx+2与x 轴的交点是_______.2如右图直线与直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例5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平行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并且过点-1-25则线段AB上包括端点AB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几个巩固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则的值为◆例6如图直线的解析式为且与轴交于点D直线经过点AB直线交于点C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课后练习1点A为直线上的一点点A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2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经过象限3一次函数是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A.B.C.D.4如图一直线L经过不同三点AabB ba C那么直线L经过A.第二四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5设直线为自然数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32000 则1+2+3++2000的值为A B C D6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且△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求a的值第5讲一次函数二知识梳理一次函数的应用就是从给定的材料中抽象出函数关系构建一次函数模型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问题的解例题精讲◆例1我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y1万件供应量y2万件与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满足下列函数关系式y1=x+60y2=2x36需求量为时即停止供应当y1 = y2 1求该商品的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2价格在什么范围该商品的需求量低于供应量3当需求量高于供应量时政府常通过对供应方提供价格补贴来提高供货价格以提高供应量现若要使稳定需求量增加4万件政府应对每件商品提供多少元补贴才能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巩固图11-30表示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全程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比赛开始多少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2这次比赛全程是多少千米3当比赛开始多少分时两人第二次相遇◆例2在购买某场足球赛门票时设购买门票数为张总费用为元.现有两种购买方案方案一若单位赞助广告费10000元则该单位所购门票的价格为每张60元总费用=广告赞助费+门票费方案二购买门票方式如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中与的函数关系式为方案二中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2如果购买本场足球赛超过100张你将选择哪一种方案使总费用最省请说明理由3甲乙两单位分别采用方案一方案二购买本场足球赛门票共700张花去总费用计58000元求甲乙两单位各购买门票多少张.元一月用水超过10吨的用户10吨水仍按每吨元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按每吨元收费设一户居民月用水吨应收水费元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3所示1求的值某户居民上月用水8吨应收水费多少元2求的值并写出当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已知居民甲上月比居民乙多用水4吨两家共收水费46元求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例3抗震救灾中某县粮食局为了保证库存粮食的安全决定将甲乙两个仓库的粮食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AB两仓库已知甲库有粮食100吨乙库有粮食80吨而A库的容量为70吨B库的容量为110吨从甲乙两库到AB两库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元吨·千米表示每吨粮食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1若甲库运往A库粮食吨请写出将粮食运往AB两库的总运费元与吨的函数关系式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库多少吨粮食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巩固我市某乡两村盛产柑桔村有柑桔200吨村有柑桔300吨.现将这些柑桔运到两个冷藏仓库已知仓库可储存240吨仓库可储存260吨从村运往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村运往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村运往仓库的柑桔重量为吨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桔运输费用分别为元和元.1请填写下表并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总计吨200吨300吨总计240吨260吨500吨2试讨论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较少3考虑到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村的柑桔运费不得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之和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例4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在甲乙两城市之间开通了动车组高速列车.已知每隔1h有一列速度相同的动车组列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如图所示OA是第一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 单位在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函数图象BC 是一列从乙城开往甲城的普通快车距甲城的路程s 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点B的横坐标05的意义是普通快车发车时间比第一列动车组列车发车时间_________h点B的纵坐标300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原图中直接画出第二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3若普通快车的速度为100 kmh①求BC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与普通列车相遇③直接写出这列普通列车在行驶途中与迎面而来的相邻两列动车组列车相遇的间隔时间.巩固某物流公司的快递车和货车每天往返于AB两地快递车比货车多往返一趟图中表示快递车距离A地的路程y 单位千米与所用时间x 单位时的函数图象.已知货车比快递车早1小时出发到达B地后用2小时装卸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果比快递车最后一次返回A地晚1小时.1请在图中画出货车距离A地的路程y 千米与所用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2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直接写出答案3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的路程和货车从A地出发了几小时课后练习1某车站客流量大旅客往往需长时间排队等候购票.经调查统计发现每天开始售票时约有300名旅客排队等候购票同时有新的旅客不断进入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新增购票人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每个售票窗口票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某天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的人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售票的前分钟开放了两个售票窗口.1求的值2求售票到第60分钟时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的旅客人数3该车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决定增设售票窗口.若要在开始售票后半小时内让所有排队购票的旅客都能购到票以便后来到站的旅客能随到随购请你帮助计算至少需同时开放几个售票窗口2如图工地上有AB两个土墩洼地E和河滨F两个土墩的土方数分别是781方1584方洼地E填上1025方河滨F可填上1390方要求挖掉两个土墩把这些土先填平洼地E余下的图填入河滨F填入F实际只有1340方如何安排运土方案才能使劳力最省提示把土方米作为运土花费劳力的单位第6讲全等三角形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HL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4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例题精讲◆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巩固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交AC于F求证 AF=EF◆例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BD平分∠ABC求证AB=BC+CD巩固1已知△ABC中AD平分∠BACAB>AC求证AB-AC=BD-DC2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AD=60°∠BCD=120°求证 BC+DC=AC◆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例4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PQ的垂直平分线PQ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PN⊥AB于NPM ⊥AC于点M求证BN=CM◆例5AD为△ABC的角平分线直线MN⊥AD于AE为MN上一点△ABC周长记为△EBC周长记为求证>拓展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 的度数课后练习1如图∠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C=求AEBE的长第7讲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知识梳理一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逆定理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数学-备课资料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解题技巧
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解题技巧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主要考察的地方,解析几何的方法与技巧也较多,其中一类的问题是设而不求,就是可以设出有关的点,或设出有关的变量,通过这些变量来解决问题,而设出的这些变量不用求出来,只是参与解题,通过这一桥梁作用求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常用的设而不求的类型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有所帮助。
一 遇到中点问题一般用设而不求例1 ,椭圆Q :)0( 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F (c,0),过点F 的一动直线m 绕点F 转动,并且交椭圆于A 、B 两点,P 为线段AB 的中点. (1)求点P 的轨迹H 的方程;(2)若在Q 的方程中,令θθsin cos 12++=a , ).20(sin 2πθθ≤<=b 确定θ的值,使原点距椭圆Q 的右准线l 最远. 此时,设l 与x 轴交点为D ,当直线m 绕点F 转动到什么 位置时,三角形ABD 的面积最大?(1)设椭圆),(1:112222y x A by a x Q 上的点=+、),(22y x B ,又设P 点坐标为),(y x P ,则),(y x P ,则⎪⎩⎪⎨⎧=++=++2222222222212212ba y a xb ba y a xb 1°当AB 不垂直x 轴时,21x x ≠,由①—②得)(.0,,02)(2)(22222222121212212*=-+∴-=-=--∴=-+- cx b y a x b cx yy a x b x x y y y y y a x x x b2°当AB 垂直于x 轴时,点P 即为点F ,满足方程(*) 故所求点P 的轨迹H 的方程为:022222=-+cx b y a x b(2)因为,椭圆Q 右准线l 方程是c a x 2=原点距椭圆Q 的右准线l 的距离为,2ca,1||),0,2(,1,1,2.,2,,2).42(2cos 1cos sin 1).20(sin ,sin cos 1,22222222======+=+++=≤<=++=-=DF D c b a l Q in c a b a b a c 此时最远的右准线原点距椭圆时所以当上式达到最大值时当则由于πθπθπθθθθπθθθθ),(112:1122y x A y x Q 上的点设椭圆=+、),,(22y x B.0,1,2484,11,)2()1(84)()(4,21,22.012)2(,112,1.||21||21||212222221221221222122122222121取等号当得令由韦达定理得得中代入的方程为设直线面积===≤≥+=++=-+=-=+-=+-=+=-++=++=-=+=∆k t t tS k t k k y y y y y y S k y y k k y y ky y k y x ky x m y y y y S ABD 因此,当直线m 绕点F 转动到垂直x 轴位置时,三角形ABD 的面积最大. 点评:求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轨迹问题时一般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即设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 ,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两式相减便可求出中点坐标与斜率的关系。
数学竞赛初级讲座 柯西不等式
竞赛园地 ○数学竞赛初级讲座○柯西不等式陕西省永寿县中学 安振平 柯西不等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等式定理,从近年来国内外各级竞赛中不难看出,许多涉及不等式的赛题,若能运用柯西不等式进行求解,便可获得较为简明的解法.一、基础知识1柯西(Cauchy)不等式定理 设a1、a2、…、a n,b1、b2、…、b n均是实数,则(a1b1+a2b2+…+a n b n)2≤(a12+a22+…+a n2)(b12+b22+…+b n2),等号当且仅当a i=λb i(λ为常数,i=1,2,…, n)时成立.这个命题的证明在一般的竞赛教程中都可以查找到,这里从略.21柯西不等式的推论推论1 设a1、a2、…、a n,b1、b2、…、b n为实数,则有a12+a22+…+a n2+b12+b22+…+b n2≥(a1+b1)2+(a2+b2)2+…+(a n+b n)2,当且仅当a i=λb i(λ为常数,i=1,2,…,n)时等号成立.推论2 设a1、a2、…、a n,b1、b2、…、b n为实数,则有|a12+a22+…+a n2-b12+b22+…+b n2|≤(a1-b1)2+(a2-b2)2+…+(a n-b n)2,当且仅当a i=λb i(λ为常数,i=1,2,…,n)时等号成立.推论3 设a1、a2、…、a n为实数,b1、b2、…、b n为正实数,则有a12b1+a22b2+…+a n2b n≥(a1+a2+…+a n)2b1+b2+…+b n,当且仅当a i=λb i(λ为常数,i=1,2,…,n)时取等号.例1 设a、b、c、d是4个不全为零的实数,求证ab+2bc+cda2+b2+c2+d2≤2+12.导析:为了使用柯西不等式(必要时还可以应用均值不等式),可从欲证不等式左边的分子入手,并将其进行适当的变形.ab+2bc+cd=(ab+cd)+(bc-ad)+(bc+ad)≤2[(ab+cd)2+(bc-ad)2] +(b2+a2)(c2+d2)=2·(a2+c2)(b2+d2) +(a2+b2)(c2+d2)≤2·(a2+c2)+(b2+d2)2 +(a2+b2)+(c2+d2)2=2+12(a2+b2+c2+d2).例2 已知a,b,c∈R+,求证aa+2b+c+ba+b+2c+c2a+b+c≥34.导析:从欲证不等式的结构看,可考虑应用推论3.为此,可给左边三项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以a、b、c.左边=a2a2+2ab+ca+b2ab+b2+2bc+c22ca +bc +c 2≥(a +b +c )2(a 2+b 2+c 2)+3(ab +bc +ca )=3(a +b +c )23(a +b +c )2+3(ab +bc +ca )≥3(a +b +c )23(a +b +c )2+(a +b +c )2=34.说明:本例的类似是a 2a +b +c +b a +2b +c +c a +b +2c ≤34.二、综合应用柯西不等式不仅应用于证明代数不等式,它在实数的大小比较、解方程、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求最值以及几何不等式的证明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3 设a 、b 、c 、d 、m 、n 都是正实数,P=ab +cd ,Q =m a +nc ·b m +d n,试确定P 与Q 的大小.(1983年高中联赛题)导析:由柯西不等式,得P =am ·bm+nc ·d n ≤am +nc +b m +d n=Q.例4 解方程4x +3+21-2x =15.导析:原方程变形为15=(2·2x +32+2·1-2x )2≤[(2)2+22][(2x +32)2+(1-2x )2]=15,其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2x +322=1-2x 2,解得x =-13.例5 求三个实数x 、y 、z ,使得它们同时满足下列方程2x +3y +z =13,4x 2+9y 2+z 2-2x +15y +3z =82.导析:将两方程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变形得 (2x )2+(3y +3)2+(z +2)2=108.由第1个方程变形,得2x +(3y +3)+(z +2)=18.于是由柯西不等式,得182=[1·(2x )+1·(3y +3)+1·(z +2)]2≤[12+12+12]·[(2x )2+(3y +3)2+(z+2)2]=182,从而由等号成立的条件可得2x =3y +3=z +2=6,故原方程的解为x =3,y =1,z =4.例6 设λ是实数,对任意实数x 、y 、z 恒有(x 2+y 2+z 2)2≤λ(x 4+y 4+z 4)成立,试求λ的取值范围.导析:由柯西不等式易求出参数λ的取值范围是[3,+∞).说明:本题由1990年全国高中联赛题改编.例7 已知正数x 、y 、z 满足x +y +z =xyz ,且不等式1x +y +1y +z +1z +x≤λ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导析:由2元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得1x +y +1y +z +1z +x≤12xy+12yz+12z x=121·zx +y +z +1·x x +y +z +1·yx +y +z≤12[(12+12+12) ·(z x +y +z +x x +y +z +y x +y +z )]12=32.故参数λ的取值范围是[32,+∞).例8 求实数x、y的值,使得(y-1)2+ (x+y-3)2+(2x+y-6)2达到最小值. (2001年全国初中联赛题)导析:由柯西不等式,得[12+22+12]·[(y-1)2+(3-x-y)2 +(2x+y-6)2]≥[1·(y-1)+2·(3-x-y) +1·(2x+y-6)]2=1,即 (y-1)2+(x+y-3)2+(2x+y-6)2≥1 6.当且仅当y-11=3-x-y2=2x+y-61,即x=52,y=56时,上式取等号.故所求x=52,y=56.例9 求函数f(x)=x-6+12-x 的最大值.导析:由柯西不等式,得 (x-6+12-x)2≤[12+12][(x-6)2+(12-x)2]=12,即 x-6+12-x≤23.故当x-6=12-x,即x=9时,函数f(x)取得最大值23.三、强化训练11已知|x|≤1,|y|≤1,试求x1-y2 +y1-x2的最大值.21已知椭圆x 2(a+1)2+y2(a-1)2=1(a>1)的切线交x轴、y轴的正半轴于M、N两点,试问:|M N|会小于2a吗?说明理由.31已知a,b,c∈R+,且a+b+c≤abc,求证 11+ab+11+bc+11+ca≤32.41若正数a、b、c满足abc=1,求证1a3b2+c2+1b3c2+a2+1c3a2+b2≥322.51在四面体AB CD中,各顶点到对面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4,四面体内切球半径为r,求证:d1+d2+d3+d4≥16r.61设a、b、c为△AB C的三边长,求证:12(a+b+c)≤a2b+c+b2c+a+c2a+b<a+b+c.71n为正整数,a、b为给定实数,0、x1、x2、…、x n为实数,且知6ni=0x i=a,6ni=0x i2=b,试确定x0的取值范围.81已知二次三项式f(x)=ax2+bx+c的所有系数均是正数,且a+b+c=1,求证:对于任何正数x1、x2、…、x n,当x1x2…x n=1时,必有f(x1)f(x2)…f(x n)≥1.参考答案或提示11最大值为1.21不会.这是因为|M N|min=2a.31左2≤3(611+ab),611+ab≤34.41令x=b-2+c-2,y=c-2+a-2,z=a-2+b-2,S=6a-2,则6x≤36x2=6S.5161d i=1r,6d i61di≥16.61由b+c>a等知,6ab+c<6aa=3.71Δ=4n(n+1)(b-a2n+1).Δ<0,x0不存在;Δ=0,x0=an+1;Δ>0,a-Δn+1≤x0≤a+Δn+1.81f(x1)f(x2)=(ax12+bx1+c)(ax22+bx2+c)≥[a(x1x2)2+b x1x2+c]2=f2(x1x2).。
设而不求,巧妙解答定点定值问题
)
,
所以
k BC
=
4k1
3
-
k2 1
,从 而 直 线
BC
的方程为
y-
-
6k1
k2 1
+
1
=
3
4k1
-
k2 1
(x
-
3k2
1
3k12 ) +1
,
化简得
y=
3
4k1
-
k2 1
(x
+
3 2
)
.
所以直线
BC
恒过一定点,该定点为
(-
3 2
, 0)
.
在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题意设出 B、C 方程组求得 B、C 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坐标.
解:(1) |MN| = 4(过程略);
(2)由题易知 A(-3,0) ,设 B(x1,y1),C(x2,y2) ,则直线
AB 方程为 y = k1(x + 3) ,
由
ìy = k1(x + 3) , íîx2 + y2 = 9,
思路探寻
设而不求,巧妙解答定点定值问题
曹兴阳 胡翠英
定点定值问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 其 性 质 、直 线 与 圆 锥 曲 线 的 位 置 关 系 以 及 消 元 的 方
令
ìy = 0, íîx2 + y2
-
6x
+
1
=
0,
解得x = 3 ± 2
2 .所以圆C'总
法,属于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其运算量一般都比 经过定点坐标为(3 ± 2 2 ,0).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9讲_绝对值与一元一次方程(含答案)
绝对值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纵横绝对值是初中数学最活跃的概念之一,•能与数学中很多知识关联而生成新的问题,我们把绝对值符号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简称绝对值方程.解绝对值方程的基本方法有:一是设法去掉绝对值符号,将绝对值方程转化为常见的方程求解;一是数形结合,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求解.前者是通法,后者是技巧.解绝对值方程时,常常要用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的符号法则,•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常用的基本性质等与绝对值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例题求解【例1】方程│5x+6│=6x-5的解是_______.(2000年重庆市竞赛题)思路点拨设法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原方程化为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解:x=11提示:原方程5x+6=±(6x-5)或从5x+6≥0、5x+6<0讨论.【例2】适合│2a+7│+│2a-1│=8的整数a的值的个数有( ).A.5B.4C.3D.2 (第11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思路点拨用分类讨论法解过程繁琐,仔细观察数据特征,借助数轴也许能找到简捷的解题途径.解:选B提示:由已知即在数轴上表示2a的点到-7与+1的距离和等于8,•所以2a表示-7到1之间的偶数.【例3】解方程:│x-│3x+1││=4; (天津市竞赛题)思路点拨从内向外,根据绝对值定义性质简化方程.解:x=-54或x=32提示:原方程化为x-│3x+1=4或x-│3x+1│=-4【例4】解下列方程:(1)│x+3│-│x-1│=x+1;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2)│x-1│+│x-5│=4.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思路点拨解含多个绝对值符号的方程最常用也是最一般的方法是将数轴分段实行讨论,采用前面介绍的“零点分段法”分类讨论;有些特殊的绝对值方程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迅速求解.解:(1)提示:当x<-3时,原方程化为x+3+(x-1)=x+1,得x=-5;当-3≤x<1时,原方程化为x+3+x-1=x+1,得x=-1;当x≥1时,原方程化为x+3-(x-1)=x+1,得x=3.综上知原方程的解为x=-5,-1,3.(2)提示:方程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1及5的距离和等于4,画出数轴易得满足条件的数为1≤x≤5,此即为原方程的解.【例5】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3│=a,研究a存有的条件,对这个方程的解实行讨论.思路点拨方程解的情况取决于a的情况,a与方程中常数2、3有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方程解的情况,所以,探求这种关系是解本例的关键,•使用分类讨论法或借助数轴是探求这种关系的重要方法与工具,读者可从两个思路去解.解:提示: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数轴上表示数2,3的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为1,由此可得方程解的情况是:(1)当a>1时,原方程解为x=52a;(2)当a=1时,原方程解为2≤x≤3;(3)当a<1时,原方程无解.学力训练一、基础夯实1.方程3(│x│-1)= ||5x+1的解是_______;方程│3x-1│=│2x+1│的解是____.2.已知│3990x+1995│=1995,那么x=______.3.已知│x│=x+2,那么19x99+3x+27的值为________.4.关于x的方程│a│x=│a+1│-x的解是x=0,则a的值是______;关于x的方程│a│x=│a+1│-x的解是x=1,则有理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使方程3│x+2│+2=0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 ).A.-2B.0C. 23D.不存有6.方程│x-5│+x-5=0的解的个数为( ).A.不确定B.无数个C.2个D.3个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7.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m-x)的解满足│x-12|-1=0,则m的值是( ).A.10或25B.10或-25C.-10或25D.-10或-25(2000年山东省竞赛题)8.若│2000x+2000│=20×2000,则x等于( ).A.20或-21B.-20或21C.-19或21D.19或-21 (2001年重庆市竞赛题)9.解下列方程:(1)││3x-5│+4│=8; (2)│4x-3│-2=3x+4;(3)│x-│2x+1││=3; (4)│2x-1│+│x-2│=│x+1│.10.讨论方程││x+3│-2│=k的解的情况.二、水平拓展11.方程││x-2│-1│=2的解是________.12.若有理数x满足方程│1-x│=1+│x│,则化简│x-1│的结果是_______.13.若a>0,b<0,则使│x-a│+│x-b│=a-b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武汉市选拨赛试题)14.若0<x<10,则满足条件│x-3│=a•的整数a•的值共有_____•个,•它们的和是____.15.若m是方程│2000-x│=2000+│x│的解,则│m-2001│等于( ).A.m-2001B.-m-2001C.m+2001D.-m+200116.若关于x的方程│2x-3│+m=0无解,│3x-4│+n=0只有一个解,│4x-5│+•k=0有两个解,则m、n、k的大小关系是( ).A.m>n>kB.n>k>mC.k>m>nD.m>k>n17.适合关系式│3x-4│+│3x+2│=6的整数x的值有( )个.A.0B.1C.2D.大于2的自然数18.方程│x+5│-│3x-7│=1的解有( ).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19.设a、b为有理数,且│a│>0,方程││x-a│-b│=3有三个不相等的解,•求b的值.(“华杯赛”邀请赛试题)20.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x-2│-│x-5│=a有一解?有无数多个解?无解?三、综合创新21.已知│x+2│+│1-x│=9-│y-5│-│1+y│,求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第15届江苏省竞赛题)22.(1)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有理数是a、b,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是否存在有理数x,使│x+1│+│x-3│=x?(3)是否存在整数x,使│x-4│+│x-3│+│x+3│+│x+4│=14?如果存在,•求出所有的整数x;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学力训练】(答案)1.±107、2或0 2.0或-1 3.54.-1,a≥0 提示:由│a+1│=│a│+1得a×1≥0,即a≥05.D6.B7.A8.D9.(1)x=3或x=13;(2)x=9或x=-37;(3)x=-43或x=2;(4)提示:分x<-1、-1≤x<12、 •12≤x≤2、x≥2四种情况分别去掉绝对值符号解方程,当考虑到12≤x≤2时,•原方程化为(2x-1)-(x-2)=x+1,即1=1,这是一个恒等式,说明凡是满足12≤x≤2的x值都是方程的解.10.当k<0时,原方程无解;当k=0时,原方程有两解:x=-1或x=-5;当0<k<2时,原方程化为│x+3│=2±k,此时原方程有四解:x=-3±(2±k);当k=2时,原方程化为│x+•3│=2±2,此时原方程有三解:x=1或x=-7或x=-3;当k>2时,原方程有两解:x+3=±2(•2+k).11.±5 12.1-x 13.b≤x≤a 提示: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14.7、21提示:当0<x<3时,则有│x-3│=3-x=a,a的解是1,2;当3≤x<10时,则有│x-3│=x-3=a,a的解为0,1,2,3,4,5,615.D 提示:m≤0 16.A 17.C 提示:-2≤3x≤4 18.B19.提示:若b+3、b-3都是非负的,而且如果其中一个为零,则得3个解;如果都不是零,则得4个解,故b=3.20.提示:由绝对值几何意义知:当-3<a<3时,方程有一解;当a=±3时,•方程有无穷多个解;当a>3或a<-3时,方程无解.21.提示:已知等式可化为:│x+2│+│x-1│+│y+1│+│y-5│=9,•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当-2≤x≤1且-1≤y≤5时,上式成立,故当x=-2,y=-1时,x+y有最小值为-3;当x=1,y=5时,x+y的最大值为6.22.(1)│a-b│;(2)不存在;(3)x=±3,±2,±1,0.。
初中培优竞赛 第9讲 特殊方程与不定方程
1 . (1)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选择题)设[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如[3.4]=4,[4]=4,[3.8]=4,[−3.8]=−3.则下列7个结论中,不成立的结论( )①x≤x;②x≤x+1;③x=x只有x为整数才成立;④x+2=[x]+2;⑤x−2=x−2;⑥2x=2x;⑦x2=x2A.不超过3个B.恰为4个C.刚好为5个D.至少有6个分析:易见①,②,③,④,⑤成立,但⑥,⑦不成立,其实令x=0.5便知⑥,⑦不成立.详解:A2. (1、2)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选择题)关于x的含有绝对值的方程|2x−1|−|x|=2的不同实数解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析:|2x−1|−|x|=2.若x≥12,则方程为2x−1−x=2,x=3;若0≤x<12,则方程为1−2x−x=2,x=−1,不合题意;若x<0,则方程为1−2x+x = 2. X=−1,故题设方程的不同实数解共有2个.详解: B技巧:分别讨论绝对值的正负性,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易错点:如果出现不合题意的结果,应该排除掉.3. (1、2)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选择题)方程组|x|+y=12x+|y|=6的解的个数为()A. 1B. 2C. 3D. 4分析:若x≥0,则x+y=12x+|y|=6,于是|y|−y=−6,显然不可能;若x<0,则−x+y=12x+|y|=6,于是|y|+y=18,解得y=9,进而求得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3y=9,只有1个解.详解:A4. (1、2)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填空题)方程组|x+y|+|x|=42|x+y|+3|x|=9的解共有________ 组.分析:令x+y=u,x=v,则u+v=42u+3v=9,解得v=1,u=3.于是x+y=±3,x=±1.(x,y)=(1,2),(1,−4),(−1,4)或(−1,−2).详解:4技巧:我们可以使用换元法,使题目更加简洁明了.易错点:讨论结果时,不要遗漏任何解.5. (2、3)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填空题)设x,y都是正整数,且x−116+x+100=y,则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分析:假设x−116=m2,x+100=n2(m,n为正整数),所以n2−m2=216.即(n+m)(n−m)=216,显然n+m>n−m,n+m与n-m只能同时为偶数,故n+m 的最大值为108.详解:108技巧:已知原式为a+b的形式,我们利用平方差公式,逆向思考可以化简原式,简单解题,.6. (2、3)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填空题)满足方程|||x−2006|−1|+8|=2006的所有x的和为________ .分析:因为x−2006−1+8>0 ,所以x−2006−1+8=||x−2006|−1|+8;由||x−2006|−1|+8=2006得:||x−2006|−1|=1998⋯①因为x−2006−1≥−1>−1998,所以由①得|x−2006|−1=1998.即|x−2006|=1999⋯②由②得x=2006+1999或2006−1999,即原方程有两个解,所有解的和是(2006+1999)+(2006−1999)=4012.详解:4012技巧: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先化简,再解题.易错点:需要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结果.7. (3、4)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解答题)求方程组xz−2yt=3xt+yz=1的整数解.分析:我们观察,方程组的两个等式左右两边先平方再相加,会消去相同的项,化简再分别讨论.详解:(xz−2yt)2+2(xt+yz)2=32+12,化简合并同类项得:x2+2y2z2+2t2=11故x2+2y2=1或z2+2t2=1.①当 x2+2y2=1时,z2+2t2=11,得y=0,x=±1,t=±.1,z=±3;②当 z2+2t2=1时,x2+2y2=11,得t=0,z=±1,y=±1,x=±3.经检验,满足方程的4组解为(1,0,3,1),(-1,0,-3,-1),(3,1,1,0),(-3,-1,-1,0).答:方程组xz−2yt=3xt+yz=1的整数解(x,y,z,t)为:(1,0,3,1),(-1,0,-3,-1),(3,1,1,0),(-3,-1,-1,0).技巧:我们通过化简,合并同类项,再分情况讨论.易错点:我们得到结果后,根据题意需代入原方程组验证,排除多余的解.8. (2、3)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解答题)已知实数x,y满足(2x+1)2+y2+(y−2x)2=13,求x+y的值.分析:原式是一个二元方程,但是只有一个等式,我们不妨先展开,移项,化简可以得到2个完全平方式,即可得解.详解:将原等式展开移项,得:24x2−12xy+6y2+12x+2=0分组可以化为两个完全平方式,得:3x+12+3y−x2=0,所以有:3x+1=0 y−x=0解得x=y=−13,因此x+y=−23⋅答:x+y的值为−23技巧:我们把有规律项数的分组组成完全平方式,可简便解题.9. (2、3) (数学、初中竞赛、特殊方程、不定方程、解答题)有甲、乙两种卡通玩具昆虫,每个甲种玩具昆虫有1只眼睛和40只脚,每个乙种玩具昆虫有3只眼睛,两种玩具昆虫共有26只眼睛和298 只脚,则每个乙种玩具昆虫有多少只脚?分析:我们把未知量都设成未知数,然后列方程.根据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来谈论,即可解题.详解:设甲种昆虫有x只,乙种昆虫有y只,每只乙种昆虫有k只脚.依题意有x+3y=26⋯①40x+ky=298⋯②由①可知x是被3除余2的自然数,即x可取2,5,8,11,14,…,由②可知40x<298,即x≤7.所以x=2或5.当x=2时,y=8,而8不能整除298−40×2=218,不合题意,舍去;当x=5时,y=7,而7k=298−40×5=98,所以k=14.答:每个乙种玩具昆虫有14只脚.技巧:根据题目中的未知数都是整数,来分析解题.虫有14只脚.(第18届五羊杯竞赛题)定义新运算△:aΔb=a+a+1+(a+2)+⋯+(a+ b−1),其中6为正整数.如果(xΔ3)Δ(2x)=13,则x的值为A.1或138B.1或0 C.138D.16.(2007年“数学周报”杯全国数学竞赛题)7.(1998年山东省竞赛题)方程|x|−4x =3|x|x的实根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8.(1999年重庆市竞赛题)某人计划使用不超过1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7元和9元的光盘x张和y张,每种光盘至少买3张,那么购买的方式共有,( )A.20种B.25种C.29种D.32种9.(第21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图9 -1为某三岔路口交通环岛的简化模型.在某高峰时段,单位时间进出路口A,B,C的机动车辆数如图所示,图中x1,x2,x3分别表示该时段单位时间通过路段AB,BC,CA的机动车辆数(假设单位时间内,在上述路段中,同一路段上驶入与驶出的机动车辆数相等),则x1,x2,x3的大小关系为( )A.x1>x2>x3B.x1>x3>x1C.x2>x3>x1 B.x3>x2>x1二、填空题10. 11.(上海市竞赛题)12.(上海市竞赛题)已知方程x+y+z=a,其中a为正整数,当a=3时,它的正整数解组数记为S3,当a=5时,它的正整数解组数记为S5,则S1993=13.(2001年北京市竞赛题)若a,b都是正整数,且143a+500b=2001,则a+b=________14.(第3届杭州市求实杯竞赛题)有一个两位数ab(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其中的a和b满足关系式a⋅b.ab=bbb(bbb表示三个数字都是b的3位数),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15.(第17届希望杯竞赛题)某种球形病毒的直径为0.01纳米,每个病毒每过1分钟就能繁殖出9个与自己相同的病毒.假如这种病毒在人体中聚集到一定数量,按这样的数量排列成一串,长度达到1分米时,人就会感到不活,那么人从感染第一个病毒后,经过________ 分钟,就会感到不适(1米=109纳米).16.(2005年湖州市竞赛题)李立、王望、钱谦三人去文具店买练习本、圆珠笔和橡皮,李立买了4本练习本、一枝圆珠笔和10块橡皮,共付了11元,王望买了3本练习本、一枝圆珠笔和7块橡皮,共付了8.9元,钱谦买了一本练习本、一枝圆珠笔和一块橡皮应该付________ 元.17.(第17届五羊杯竞赛题)以下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已知“神舟” = 25,“号” =4,那么六位数“飞天神舟六号”=________.六号飞天神舟=神舟号×飞天神舟六号18.(第11届华杯赛试题)满足方程|||x−2006|−1|+8|=2006的所有x的和为________ .三、解答题20.(第2届香港华杯赛试题)求方程(3x+2).τ+5=1的所有可能解.21.(第11届希望杯竞赛题)某书店积存了画片若干张,按每张5角出售,无人购买;现决定按成本价出售,一下子全部售出,共卖了31元9角3分,则该书店积存了这种画片多少张?每张成本价是多少?22.(2006年国际城市竞赛题)23.(2006年国际城市竞赛题)一辆汽车下坡的速度为72km/h,在平地上的速度为63km/h,上坡的速度为56km/h.这辆汽车从A地到B地用了4个小时,而返程用了4小时40分钟,则AB两地距离多远?24.(第12届江苏省竞赛题)甲、乙、丙三人共解出10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60道题,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问:难题多还是容易题多?(多的比少的)多几道题?25.(第2届香港华杯赛试题)已知方程组ax+by=−16cx+20y=−224的解应为x=8y=−10,小明解题时把c抄错了,因此得到的解是x=12y=−13,求a2+b2+c2的值.26.(2003年希望杯竞赛题)27.(第20届全俄中学生数学竞赛题)求使得方程x2+ax+a=0有整数根的所有整数 a.28.(第19届全俄中学生数学竞赛题)求方程19x+93y=4xy的所有自然数解.29.(第25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试题)30.(1999年全国初中联赛题)某班参加一次智力竞赛,共a,b,c三题,每题或者得满分,或者得0分,其中题a满分为20分,题b、题c 满分分别为25分.竞赛结果:每位学生至少答对了一题,三题全对的有1人,答对其中两道题的有15人,答对题a的人数与答对题b的人数之和为29,答对题a的人数与答对题c的人数之和为25,答对题b的人数与答对题c的人数之和为20,问: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31.(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某果品商店进行组合销售,甲种搭配:2kgA水果,4kgB水果;乙种搭配:3kgA水果,8kgB水果,lkgC水果;丙种搭配:2kgA水果,6kgB水果,lkgC水果.已知A水果每千克2元,B水果每千克1.2元,C水果每千克10 元,某天该商店销售这三种搭配水果共获利441.2元,其中A水果的销售额为116元,问:C水果的销售额为多少?答案与解析1.B 若x≥0,则|x|=3x+1⇒x=3x+1,解得x=−12,不符合.所以x<0,−x=3x+1,解得x=−14,从而(64x2+48x+9)2005=[(8x+3)2]2005=(−2+3)4010=1.2.C 当x=0时,y可取0,1,2,…,1999个值,相应可得出z,即有2000组解;当x=1时,y可取0,1,2,…,1998个值,即有1999组解;……;当x=1999时,仅有y=0,z=0,即有1组解.故所有解的组数为1+2+⋯+2000=2001000组.3.C 易见①,②,③,④,⑤成立,但⑥,⑦不成立,其实令x=0.5便知⑥,⑦不成立.4.B5.D由aΔb=ab+[1+2+⋯+(b−1)]=ab+(b−1)b2可知(xΔ3)Δ2x=(3x+3)Δ(2x)=(3x+3)(2x)+(2x−1)(2x)2=8x2+5x=13,(x−1)(8x+13)=0,解得x=1或−138.但x=−138使得2x不是正整数,与△运算的定义不符合,所以x=1.6.A 若x≥0,则x+y=12x+|y|=6,于是|y|−y=−6,显然不可能;若x<0,则−x+y=12x+|y|=6,于是|y|+y=18,解得y=9,进而求得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3y=9,只有1个解.7.A 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4x=3,x1=4,x2=−1(舍);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4x=−3,整理得x2−3x+4=0,Δ<0.8.C 依题意得7x+9y≤100,有x=100−9y7因为x≥3,y≥3,所以100−9y7≥3,得 3≤y≤8.当 y=3时,3≤x≤10;当 y=4时,3≤x≤9;当 y=5时,3≤x≤7;当y=6时,即3≤x≤6;当y=7时,3≤x≤5;当y=8时,3≤x≤4. 故购买方式共有8+7+5+4 +3+2=29(种).9.C 设x1=50+a(其中a表示A处X3向B处分流出来的机动车辆数),则由图可知x2=(x1−20)+30=60+a,x3=(x2−35)+30=55+a.10. 11. 108 设x−116=m2,x+100=n2(m,n为正整数),所以n2−m2=216.即(n+m)(n−m)=216,显然n+m>n−m,n+m与n-m只能同时为偶数,故n+m 的最大值为108.12. 1983036 易知x,y,z≤1991,当x=1时,y+z=1992,这时共有1991个解;当x=2时,y+z=1991,这时共有1990个解,……,当x=1991时y+z=2,这时有1个解,所以1991+1990+⋯+1=1991×19922=1983036.13.9 由已知可得a=2001−500b143=13−3b+142−716143,观察可得b=2,a=7于是不定方程的解为a=7+500t,b=2−143t(t为整数).因为a,b是正整数,所以7+500t>0,2−143t>0,得−7500<t<2143,可知t=0,a=7,b=2,a+b=9.14. 37 因为1≤a,b≤9,a,b为整数,且bbb=b⋅111=b×3×37.所以a⋅b.ab= b×3×37,所以a.ab⋅=3×37,故a=3,b=7,故所求两位数为37.15. 10 题意相当于每个病毒过1分钟就变成了10个病毒,过两分钟变成了102个病毒,……,如此过n分钟就变成了10n个病毒,则有10n×0.01=108,解得n=10.所以人从感染第一个病毒后,经过10分钟,就会感到不适.16.4.7 设练习本、圆珠笔、橡皮的单价分别为x元、y元和z元,依题意得4x+y+10z=113x+y+7z=8.9,可化为(x+y+z)+3(x+3z)=11 (x+y+z)+2(x+3z)=89.设x+y+z=a,x+32=b,则方程组即a+3b=11a+2b=8.9.解得a=4.7.所以钱谦应付4.7元.17. 102564 设“飞天” =x,“六号” =y,则题设算式可化为4×(10000y+ 100x+25)=25×(10000x+2500+y),化简得4×(400y+4x+1)=10000x+2500+ y,1599y=9984x+2496,533y=3328x+832.两边约去13得41y=256x+64,41y=64(4x+1),64与41互质,64整除y.故y=64,“号” =4⋅与题设符合,代入得41=4x+1,x=10.于是“飞天神舟六号” =102564.18. 4012 由||x−2006|−1|+8=2006得||x−2006|−1|=1998⋯①因为1−|x−2006|≤1<1998,所以由①得|x−2006|−1=1998.即|x−2006|=1999⋯②由②得x=2006+1999或2006−1999,即原方程有两个解,所有解的和是(2006+ 1999)+(2006−1999)=4012.19.6 因为0<a+130<a+230<⋯<a+2930<2,所以[a+130],[a+230],⋯,[a+2930]等于0或者 1.由题设可知,其中有18个等于1,所以[a+130]=[a+230]=⋯=[a+1130]=0,[a+1230]=[a+1330]=⋯=[a+2930]=1,所以0<a+1130<1,1≤a+1230<2.故18≤30a<19,于是6≤10a<193.所以[10a]=6.20.有三种可能:(1)x+5=0且3x+2≠0⇒x=−5;(2) 3x+2=1⇒x=−13;(3) 3x+2=−1且x+5为偶数⇒x=−1.21.设每张画片成本价为x元,书店积存了画片y张,依题意有xy=31.93.即y=31.93 x (y是整数,0<x<0.51),y=103×0.31x⋅所以当x=0.31时,y=103.故书店积存画片103张,每张成本价为0. 31元.22. 23.分别用x,y,z表示下坡,平地,上坡距离,则x72+y63+z56=4,x56+y63+z72=143,解得7x+8y+9z=4⋅7⋅8⋅9,9x+8y+7z=14⋅7⋅8⋅3.丙式相加约去16得x+y+z=273.所以AB两地距离273km.24.难题比容易题多20道,设共有难题x道,容易题y道,其余为正好两人解出的题为z道,由题意得x+y+z=100⋯①x+3y+2z=60×3⋯②由①×2-②得x−y=20.故难比易的多20道.25.题示方程组的解为x=8y=−10,所以8a−10b=−168c−200=−224.解题时抄错c,因此得到x=12,y=−13,所以12a−13b=−16成立.由三式易得a=3,b=4,c=−3.所以a2+b2+c2=34.26.设甲种昆虫有x只,乙种昆虫有y只,每只乙种昆虫有k只脚.依题意有x+3y=26⋯①40x+ky=298⋯②由①可知x是被3除余2的自然数,即x可取2,5,8,11,14,…,由②可知40x<298,即x≤7.所以x=2或5.当x=2时,y=8,而8不能整除298−40×2=218,不合题意,舍去;当x=5时,y=7,而7k=298−40×5=98,所以k=14.故每只乙种昆虫有14只脚.27.设方程的2个整数根为则x1+x2=−a,x1x2=a,所以x1+x2+x1x2=0.即(x1+1)(x2+1)=1所以x1+1=1x2+1=1或x1+1=−1x2+1=−1.解得x1=0x2=0或x1=−2x2=−2所以a=0或a=4.28.原方程转化为(4y−19)(4x−93)=19×93=1×3×19×31,有因子±1,±3,±19,±31,±3×19,土3×31,±19×31,±3×19×31.若4y - 19,为上述各值之一,则4x-93也相应地被确定,原方程又转化为93y=(4y−19)x.由于x,y是自然数,易知y≤4时方程无解,y≥5时y及4y -19均为自然数,因此4y -19可取前面8个正因子之一,可以验证当4y−19=1,57,93,589时,相应的y=5,19,28,152,x= 465,31,28,24,共4组解.29.由原方程组可得 30.设x a ,x b ,x c 分别表示答对题a 、题b 、题c 的人数,则有 x a +x b =29x a +x c =25.x b +x c =20所以x a +x b +x c =37.解得x a =17,x b =12,x c =8.答对1题的人数为37−1×3−2×15= 4,全班人数为1+4+15=20,故平均成绩为120[17×20+(12+8)×25]=42.31.如下表所示,设该天卖出甲种、乙种、丙种水果分别为x ,y ,z 套.则 2(2x +3y +2z)=116,(2×2+4×1.2)x +(3×2+8×1.2+1×10)y +(2×2+6×1.2+1×10)z =441.2.即 2x +3y +2z =58⋯①22x +64y +53z =1103⋯②由②一①×11得31(y +z)=465,.故y +z =15.所以共卖出C 水果15千克,C 水果的销售额为15 × 10= 150(元).,则。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例题练习及答案⑼应用问题选讲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第9讲应用问题选讲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我们在学校中学习数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其它学科和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打下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工农业生产以及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解答这个数学问题,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即:这里,建立数学模型是关键的一步。
也就是说,要通过审题,将实际问题与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联系起来,将其归结到某一类型的数学问题,然后解答这个数学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典型的数学模型。
一、两个量变化时,和一定的问题两个变化着的量,如果在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和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它们的差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面的表: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规律:两个变化着的量,如果在变化的过程中,和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它们的差越小,积就越大。
若它们能够相等,则当它们相等时,积最大。
这个规律对于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变量都是成立的。
例1农民叔叔阿根想用20块长2米、宽1.2米的金属网建一个靠墙的长方形鸡窝。
为了防止鸡飞出,所建鸡窝的高度不得低于2米,要使鸡窝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应是多少?解:如上图,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米和y米,则有x+2y=1.2×20=24。
长方形的面积为因为x和2y的和等于24是一个定值,故它们的乘积当它们相等时最大,此时长方形面积S也最大。
于是有x=12, y=6。
例2如果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那么每个的利润是10元,但只能卖出500个。
当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时,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
为了赚得最多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解:设每个商品售价为(50+x)元,则销量为(500-10X)个。
总共可以获利:(50+x-40)×(500-10x)=10×(10+X)×(50-X)(元)。
设而不求,巧解三类数学题
数学篇设而不求主要是指根据题目特征,恰当地设置未知数,然后找到有关等量关系,建立相应的代数式或方程式,再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简单地讲,设而不求就是只设未知数,不求其值,其本质是换元.这种解题方法能快速、准确、简捷地解答一些棘手的问题.下面举例说明“设而不求”在求解三类数学题中的应用方法.一、设而不求,求二次根式的值在解答二次根式求值问题时,当运用常规思路直接求值较为棘手时,可以将已知条件的某一参数作为变量,设出辅助未知数,借助虚设的参数对二次根式进行转化变形再求值.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既可以使已知与所求目标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朗,又可以避开繁杂的运算过程.例1若1993x 2=1994y 2,且1x +1y =1(x >0,y >0),则1993x +1994y 的值为_______.分析:本题是一道二次根式求值题,直接求1993x +1994y 的值,显然难度较大.若能引入参数,设1993x 2=1994y 2=t (t >0),那么很容易得知1993x =t x ,1994y =t y ,1993=t x2,1994=t y 2,再将其代入1993x +1994y 中进行化简和消参,即可求出目标根式的值.解:设1993x 2=1994y 2=t (t >0),则1993x =t x ,1994y =t y,1993=t x 2,1994=t y2,所以1993x +1994y===t =t ⋅(1x +1y )==1993+1994.评注:本题增设了辅助未知数t ,通过化简、变形、代换,设而不求,使问题化难为易.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t >0”这一隐含条件.二、设而不求,比较分数的大小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分数比较大小问题,运用一般解法直接求解会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此时,同学们若能结合分式特点适当引入辅助未知数,并将其带入分数中,利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间的关系与分数特征,设而不求,则可以使繁难的分数问题变得简单.例2比较1994197919941995与1994198019941996的大小.分析:本题两个分式中的分子和分母数字都较大,若按照常规思路直接比较大小,显然十分困难.观察分式特点,不难发现19941995与19941996、19941979与19941980均相差1,若能恰当引入未知数,设而不求,则可以避免复杂运算,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解:设19941995=a ,19941979=b ,则1994197919941995=b a ,1994198019941996=b +1a +1.b a -b +1a +1=b (a +1)-a (b +1)a (a +1)=ab +b -ab -a a (a +1)=b -a a (a +1).因为a >b >0,所以b -a a (a +1)<0,所以b a <b +1a +1,即1994197919941995<1994198019941996.评注:本题关键在于设19941995=a ,19941979=b ,然后通过b a -b +1a +1<0,得出设而不求,巧解三类数学题盐城景山中学倪娜解法荟萃32数学篇解法荟萃b a <b +1a +1,进而确定1994197919941995与1994198019941996的大小.整个过程设而不求,简洁明了,达到了避繁就简的目的.三、设而不求,解答实际应用题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所给已知条件不多,或者数量较多,各数量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倘若直接设元,很难提炼出复杂的数量关系式,此时可以通过引进辅助元,再依据题意提炼出含辅助元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有关方程式(组).而辅助元在求解过程中一般可以整体求出或在写出结果时被消去,这样问题就可以轻松获解.例3小红在网上购买甲、乙、丙三种型号的铅笔,已知买4支甲型、20支乙型、16支丙型的铅笔共需12元;买6支甲型、14支乙型、8支丙型的铅笔共需18元,试问买2支甲型、5支乙型、3支丙型的铅笔共需多少元?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方程应用题,按照解方程的步骤,需要先设甲、乙、丙三种型号的铅笔单价分别为x 元、y 元、z 元,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但是所列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均含有三个未知数,显然直接解出x ,y ,z 的值难度较大.注意到本题实际上是求2x +5y +3z 的值,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法予以求解.解:设甲型铅笔每支x 元,乙型铅笔每支y 元,丙型铅笔每支z 元,那么由题意可得ìíî4z +20y +16z =12,6z +14y +8z =18,将z 看作常数,解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就可以得到x =3+z ,y =-z ,所以2x +5y +3z =2(3+z )+5(-z )+3z =6.评注:本题借助设而不求法,设辅助元z ,将之视为已知常数,使三元一次方程组问题转化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得出x =3+z ,y =-z 后,再整体代入求解.总之,“设而不求”法不仅可以用于解答各类代数问题,还可以用于解答几何问题.当遇到用常规方法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同学们不妨另辟蹊径,根据题意灵活引入辅助参数,设而不求,从而简化问题,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效率.上期《<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等腰直角三角形;6.65;7.512;8.85;9.解:(1)AC 的长为6;(2)tan∠BAD 的值是176.10.解:(1)过B 作BH ⊥AE 于H ,图略,在Rt△ABH 中,i =tan ∠BAH =,∴∠BAH =30°,∴BH =12AB =10米;(2)∵BH ⊥HE ,GE ⊥HE ,BG ⊥DE ,∴四边形BHEG 是矩形.由(1)得:BH =10,AH =103米,∴BG =AH +AE =(103+30)米,在Rt△BGC 中,∠CBG =30°,∴CG =BG ⋅tan 30°=(103+=10+103.在Rt△ADE 中,∠DAE =45°,AE =30米,∴DE =AE =30米,∴CD +CG +GE -DE =10+103+10-3。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共23讲)
目录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第二讲绝对值第三讲求代数式的值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讲方程组的解法第六讲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第七讲含绝对值的方程及不等式第八讲不等式的应用第九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第十讲整式的乘法与除法第十一讲线段与角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第十三讲从三角形内角和谈起第十四讲面积问题第十五讲奇数与偶数第十六讲质数与合数第十七讲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第十八讲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第十九讲几何图形的计数问题第二十讲应用问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第二十一讲应用问题解题技巧第二十二讲生活中的数学(一)——储蓄、保险与纳税第二十三讲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1.括号的使用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例1计算: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计算下式的值: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3计算:S=1-2+3-4+…+(-1)n+1·n.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解S=(1-2)+(3-4)+…+(-1)n+1·n.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例4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 (1998)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2.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100+2)×(100-2)=100×100-2×100+2×100-4=1002-22.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a+b)(a-b)=a2-ab+ab-b2=a2-b2.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a+b)(a-b)=a2-b2,①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例5计算3001×2999的值.解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6计算103×97×10 009的值.解原式=(100+3)(100-3)(10000+9)=(1002-9)(1002+9)=1004-92=99 999 919.例7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n2-(n2-12)=n2-n2+1=1,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例8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22-1)(22+1)(24+1)(28+1)(216+1)×(232+1)=(24-1)(24+1)(28+1)(216+1)(232+1)=……=(232-1)(232+1)=264-1.例9计算: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a+b)(a-b)=a2-b2.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a2-b2=(a+b)(a-b).本题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例10计算: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3.观察算式找规律例11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1800-1=1799,平均分为90+(-1)÷20=.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S=500 000.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例13计算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4S=5101-1,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例14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练习一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5+7-9+11-…-1997+1999;(2)11+12-13-14+15+16-17-18+…+99+100;(3)1991×1999-1990×2000;(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6)1+4+7+ (244)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第二讲绝对值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求代数式的值、化简代数式、证明恒等式与不等式,以及求解方程与不等式时,经常会遇到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同学们要学会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关绝对值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认识,它与距离的概念密切相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结合相反数的概念可知,除零外,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它们恰好互为相反数.反之,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也成立.由此还可得到一个常用的结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例1a,b为实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1)|a+b|=|a|+|b|;(2)|ab|=|a||b|;(3)|a-b|=|b-a|;(4)若|a|=b,则a=b;(5)若|a|<|b|,则a<b;(6)若a>b,则|a|>|b|.解(1)不对.当a,b同号或其中一个为0时成立.(2)对.(3)对.(4)不对.当a≥0时成立.(5)不对.当b>0时成立.(6)不对.当a+b>0时成立.例2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1所示,化简|b-a|+|a+c|+|c-b|.解由图1-1可知,a>0,b<0,c<0,且有|c|>|a|>|b|>0.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有b-a<0,a+c<0,c-b<0.再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得|b-a|=a-b,|a+c|=-(a+c),|c-b|=b-c.于是有原式=(a-b)-(a+c)+(b-c)=a-b-a-c+b-c=-2c.例3已知x<-3,化简:|3+|2-|1+x|||.分析这是一个含有多层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可从里往外一层一层地去绝对值符号.解原式=|3+|2+(1+x)||(因为1+x<0)=|3+|3+x||=|3-(3+x)|(因为3+x<0)=|-x|=-x.解因为abc≠0,所以a≠0,b≠0,c≠0.(1)当a,b,c均大于零时,原式=3;(2)当a,b,c均小于零时,原式=-3;(3)当a,b,c中有两个大于零,一个小于零时,原式=1;(4)当a,b,c中有两个小于零,一个大于零时,原式=-1.说明本例的解法是采取把a,b,c中大于零与小于零的个数分情况加以解决的,这种解法叫作分类讨论法,它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很常用.例5若|x|=3,|y|=2,且|x-y|=y-x,求x+y的值.解因为|x-y|≥0,所以y-x≥0,y≥x.由|x|=3,|y|=2可知,x<0,即x=-3.(1)当y=2时,x+y=-1;(2)当y=-2时,x+y=-5.所以x+y的值为-1或-5.例6若a,b,c为整数,且|a-b|19+|c-a|99=1,试计算|c-a|+|a-b|+|b-c|的值.解a,b,c均为整数,则a-b,c-a也应为整数,且|a-b|19,|c-a|99为两个非负整数,和为1,所以只能是|a-b|19=0且|c-a|99=1,①或|a-b|19=1且|c-a|99=0.②由①有a=b且c=a±1,于是|b-c|=|c-a|=1;由②有c=a且a=b±1,于是|b-c|=|a -b|=1.无论①或②都有|b-c|=1且|a-b|+|c-a|=1,所以|c-a|+|a-b|+|b-c|=2.解依相反数的意义有|x-y+3|=-|x+y-1999|.因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所以必有|x-y+3|=0且|x+y-1999|=0.即由①有x-y=-3,由②有x+y=1999.②-①得2y=2002,y=1001,所以例8 化简:|3x+1|+|2x-1|.分析本题是两个绝对值和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同时去掉两个绝对值符号.若分别去掉每个绝对值符号,则是很容易的事.例如,化简|3x+1|,只要考虑3x+1的正负,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这里我们为三个部分(如图1-2所示),即这样我们就可以分类讨论化简了.原式=-(3x+1)-(2x-1)=5x;原式=(3x+1)-(2x-1)=x+2;原式=(3x+1)+(2x-1)=5x.即说明解这类题目,可先求出使各个绝对值等于零的变数字母的值,即先求出各个分界点,然后在数轴上标出这些分界点,这样就将数轴分成几个部分,根据变数字母的这些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化简,这种方法又称为“零点分段法”.例9已知y=|2x+6|+|x-1|-4|x+1|,求y的最大值.分析首先使用“零点分段法”将y化简,然后在各个取值范围内求出y的最大值,再加以比较,从中选出最大者.解有三个分界点:-3,1,-1.(1)当x≤-3时,y=-(2x+6)-(x-1)+4(x+1)=x-1,由于x≤-3,所以y=x-1≤-4,y的最大值是-4.(2)当-3≤x≤-1时,y=(2x+6)-(x-1)+4(x+1)=5x+11,由于-3≤x≤-1,所以-4≤5x+11≤6,y的最大值是6.(3)当-1≤x≤1时,y=(2x+6)-(x-1)-4(x+1)=-3x+3,由于-1≤x≤1,所以0≤-3x+3≤6,y的最大值是6.(4)当x≥1时,y=(2x+6)+(x-1)-4(x+1)=-x+1,由于x≥1,所以1-x≤0,y的最大值是0.综上可知,当x=-1时,y取得最大值为6.例10设a<b<c<d,求|x-a|+|x-b|+|x-c|+|x-d|的最小值.分析本题也可用“零点分段法”讨论计算,但比较麻烦.若能利用|x-a|,|x-b|,|x -c|,|x-d|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将显得更加简捷便利.解设a,b,c,d,x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D,X,则|x-a|表示线段AX之长,同理,|x-b|,|x-c|,|x-d|分别表示线段BX,CX,DX之长.现要求|x-a|,|x-b|,|x-c|,|x-d|之和的值最小,就是要在数轴上找一点X,使该点到A,B,C,D四点距离之和最小.因为a<b<c<d,所以A,B,C,D的排列应如图1-3所示:所以当X在B,C之间时,距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AD+BC,即(d-a)+(c-b).例11若2x+|4-5x|+|1-3x|+4的值恒为常数,求x该满足的条件及此常数的值.分析与解要使原式对任何数x恒为常数,则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合并时,必须使含x的项相加为零,即x的系数之和为零.故本题只有2x-5x+3x=0一种情况.因此必须有|4-5x|=4-5x且|1-3x|=3x-1.故x应满足的条件是此时原式=2x+(4-5x)-(1-3x)+4=7.练习二1.x是什么实数时,下列等式成立:(1)|(x-2)+(x-4)|=|x-2|+|x-4|;(2)|(7x+6)(3x-5)|=(7x+6)(3x-5).2.化简下列各式:(2)|x+5|+|x-7|+|x+10|.3.若a+b<0,化简|a+b-1|-|3-a-b|.4.已知y=|x+3|+|x-2|-|3x-9|,求y的最大值.5.设T=|x-p|+|x-15|+|x-p-15|,其中0<p<15,对于满足p≤x≤15的x来说,T 的最小值是多少6.已知a<b,求|x-a|+|x-b|的最小值.7.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a-b|+|b-c|=|a -c|,那么B点应为( ).(1)在A,C点的右边;(2)在A,C点的左边;(3)在A,C点之间;(4)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第三讲求代数式的值用具体的数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进行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具体求解代数式值的问题时,对于较简单的问题,代入直接计算并不困难,但对于较复杂的代数式,往往是先化简,然后再求值.下面结合例题初步看一看代数式求值的常用技巧.例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分析上面两题均可直接代入求值,但会很麻烦,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法则,如合并同类项,添、去括号等,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求值,这样会大大提高运算的速度和结果的准确性.=0-4a3b2-a2b-5=-4×13×(-2)2-12×(-2)-5=-16+2-5=-19.(2)原式=3x2y-xyz+(2xyz-x2z)+4x2[3x2y-(xyz-5x2z)]=3x2y-xyz+2xyz-x2z+4x2z-3x2y+(xyz-5x2z)=(3x2y-3x2y)+(-xyz+2xyz+xyz)+(-x2z+4x2z-5x2z)=2xyz-2x2z=2×(-1)×2×(-3)-2×(-1)2×(-3)=12+6=18.说明本例中(1)的化简是添括号,将同类项合并后,再代入求值;(2)是先去括号,然后再添括号,合并化简后,再代入求值.去、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各项符号的变化.例2已知a-b=-1,求a3+3ab-b3的值.分析由已知条件a-b=-1,我们无法求出a,b的确定值,因此本题不能像例1那样,代入a,b的值求代数式的值.下面给出本题的五种解法.解法1由a-b=-1得a=b-1,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a3+3ab-b3=(b-1)3+3(b-1)b-b3=b3-3b2+3b-1+3b2-3b-b3=-1.说明这是用代入消元法消去a化简求值的.解法2因为a-b=-1,所以原式=(a3-b3)+3ab=(a-b)(a2+ab+b2)+3ab=-1×(a2+ab+b2)+3ab=-a2-ab-b2+3ab=-(a2-2ab+b2)=-(a-b)2=-(-1)2=-1.说明这种解法是利用了乘法公式,将原式化简求值的.解法3 因为a-b=-1,所以原式=a3-3ab(-1)-b3=a3-3ab(a-b)-b3=a3-3a2b+3ab2-b3=(a-b)3=(-1)3=-1.说明这种解法巧妙地利用了-1=a-b,并将3ab化为-3ab(-1)=-3ab(a-b),从而凑成了(a -b)3.解法4 因为a-b=-1,所以(a-b)3=(-1)3=1,即a3+3ab2-3a2b-b3=-1,a3-b3-3ab(a-b)=-1,所以a3-b3-3ab(-1)=-1,即a3-b3+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由a-b=-1,演绎推理出所求代数式的值.解法5a3+3ab-b3=a3+3ab2-3a2b-b3-3ab2+3a2b+3ab=(a-b)3+3ab(a-b)+3ab=(-1)3+3ab(-1)+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添项,凑出(a-b)3,然后化简求值.通过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是很灵活的,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简便的算法.在本例的各种解法中,用到了几个常用的乘法公式,现总结如下:(a+b)2=a2+2ab+b2;(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3=a3-3a2b+3ab2-b3;a3+b3=(a+b)(a2-ab+b2);a3-b3=(a-b)(a2+ab+b2).解由已知,xy=2(x+y),代入所求代数式中,消去xy,然后化简.所以解因为a=3b,所以c=5a=5×(3b)=15b.将a,c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得解因为(x-5)2,|m|都是非负数,所以由(1)有由(2)得y+1=3,所以y=2.下面先化简所求代数式,然后再代入求值.=x2y+5m2x+10xy2=52×2+0+10×5×22=250例6如果4a-3b=7,并且3a+2b=19,求14a-2b的值.分析此题可以用方程组求出a,b的值,再分别代入14a-2b求值.下面介绍一种不必求出a,b的值的解法.解14a-2b=2(7a-b)=2[(4a+3a)+(-3b+2b)]=2[(4a-3b)+(3a+2b)]=2(7+19)=52.|x|+|x-1|+|x-2|+|x-3|+|x-4|+|x-5|的值.分析所求代数式中六个绝对值的分界点,分别为:0,1,2,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将有3个x和3个-x,这样将抵消掉x,使求值变得容易.原式=x+(x-1)+(x-2)-(x-3)-(x-4)-(x-5)=-1-2+3+4+5=9.说明实际上,本题只要x的值在2与3之间,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就是9,即它与x 具体的取值无关.例8若x:y:z=3:4:7,且2x-y+z=18,那么x+2y-z的值是多少分析x:y:z=3:4:7可以写成的形式,对于等比,我们通常可以设它们的比值为常数k,这样可以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便利.x=3k,y=4k,z=7k.因为2x-y+z=18,所以2×3k-4k+7k=18,所以k=2,所以x=6,y=8,z=14,所以x+2y-z=6+16-14=8.例9已知x=y=11,求(xy-1)2+(x+y-2)(x+y-2xy)的值.分析本题是可直接代入求值的.下面采用换元法,先将式子改写得较简洁,然后再求值.解设x+y=m,xy=n.原式=(n-1)2+(m-2)(m-2n)=(n-1)2+m2-2m-2mn+4n=n2-2n+1+4n-2m-2mn+m2=(n+1)2-2m(n+1)+m2=(n+1-m)2=(11×11+1-22)2=(121+1-22)2=1002=10000.说明换元法是处理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常用手法,通过换元,可以使代数式的特征更加突出,从而简化了题目的表述形式.练习三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4+3ab-6a2b2-3ab2+4ab+6a2b-7a2b2-2a4,其中a=-2,b=1;的值.3.已知a=,b=-,求代数式|6-5b|-|3a-2b|-|8b-1|的值.4.已知(a+1)2-(3a2+4ab+4b2+2)=0,求a,b的值.5.已知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例1解方程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去中括号得去大括号得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化简为去中括号得去小括号得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3(x+2)=5x,①4x-3(a-x)=6x-7(a-x) ②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4×3-3(a-3)=6×3-7(a-3),7(a-3)-3(a-3)=18-12,例3已知方程2(x+1)=3(x-1)的解为a+2,求方程2[2(x+3)-3(x-a)]=3a的解.解由方程2(x+1)=3(x-1)解得x=5.由题设知a+2=5,所以a=3.于是有2[2(x+3)-3(x-3)]=3×3,-2x=-21,例4解关于x的方程(mx-n)(m+n)=0.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是x,m,n是可以取不同实数值的常数,因此需要讨论m,n取不同值时,方程解的情况.解把原方程化为m2x+mnx-mn-n2=0,整理得m(m+n)x=n(m+n).当m+n≠0,且m=0时,方程无解;当m+n=0时,方程的解为一切实数.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解这类方程时,需要从方程有唯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例5解方程(a+x-b)(a-b-x)=(a2-x)(b2+x)-a2b2.分析本题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后产生x2项,但整理化简后,可以消去x2,也就是说,原方程实际上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将原方程整理化简得(a-b)2-x2=a2b2+a2x-b2x-x2-a2b2,即(a2-b2)x=(a-b)2.(1)当a2-b2≠0时,即a≠±b时,方程有唯一解(2)当a2-b2=0时,即a=b或a=-b时,若a-b≠0,即a≠b,即a=-b时,方程无解;若a-b=0,即a=b,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例6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199(m+x)(x-2m)+m的值.解因为(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2-1=0,即m=±1.(1)当m=1时,方程变为-2x+8=0,因此x=4,代数式的值为199(1+4)(4-2×1)+1=1991;(2)当m=-1时,原方程无解.所以所求代数式的值为1991.例7 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1)=3x-2无解,试求a的值.解将原方程变形为2ax-a=3x-2,即(2a-3)x=a-2.由已知该方程无解,所以例8k为何正数时,方程k2x-k2=2kx-5k的解是正数来确定:(1)若b=0时,方程的解是零;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零,则b=0成立.(2)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正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正数,则ab>0成立.(3)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负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负数,则ab<0成立.解按未知数x整理方程得(k2-2k)x=k2-5k.要使方程的解为正数,需要(k2-2k)(k2-5k)>0.看不等式的左端(k2-2k)(k2-5k)=k2(k-2)(k-5).因为k2≥0,所以只要k>5或k<2时上式大于零,所以当k<2或k>5时,原方程的解是正数,所以k>5或0<k<2即为所求.例9若abc=1,解方程解因为abc=1,所以原方程可变形为化简整理为化简整理为说明像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方程,求解时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可使方程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例10若a,b,c是正数,解方程解法1原方程两边乘以abc,得到方程ab(x-a-b)+bc(x-b-c)+ac(x-c-a)=3abc.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b[x-(a+b+c)]+bc[x-(a+b+c)]+ac[x-(a+b+c)]=0,因此有[x-(a+b+c)](ab+bc+ac)=0.因为a>0,b>0,c>0,所以ab+bc+ac≠0,所以x-(a+b+c)=0,即x=a+b+c为原方程的解.解法2将原方程右边的3移到左边变为-3,再拆为三个“-1”,并注意到其余两项做类似处理.设m=a+b+c,则原方程变形为所以即x-(a+b+c)=0.所以x=a+b+c为原方程的解.说明注意观察,巧妙变形,是产生简单优美解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例11设n为自然数,[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解方程:分析要解此方程,必须先去掉[ ],由于n是自然数,所以n与(n+1)…,n[x]都是整数,所以x必是整数.解根据分析,x必为整数,即x=[x],所以原方程化为合并同类项得故有所以x=n(n+1)为原方程的解.例12已知关于x的方程且a为某些自然数时,方程的解为自然数,试求自然数a的最小值.解由原方程可解得a最小,所以x应取x=160.所以所以满足题设的自然数a的最小值为2.练习四1.解下列方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a2(x-2)-3a=x+1;4.当k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3(x+1)=5-kx,分别有:(1)正数解;(2)负数解;(3)不大于1的解.第五讲方程组的解法二元及多元(二元以上)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主要是通过同解变形进行消元,最终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所以,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主要的消元方法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下面结合例题予以介绍.例1解方程组解将原方程组改写为由方程②得x=6+4y,代入①化简得11y-4z=-19.④由③得2y+3z=4.⑤④×3+⑤×4得33y+8y=-57+16,所以y=-1.将y=-1代入⑤,得z=2.将y=-1代入②,得x=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本题解法中,由①,②消x时,采用了代入消元法;解④,⑤组成的方程组时,若用代入法消元,无论消y,还是消z,都会出现分数系数,计算较繁,而利用两个方程中z的系数是一正一负,且系数的绝对值较小,采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解方程组消元时,是使用代入消元,还是使用加减消元,要根据方程的具体特点而定,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与技巧,使解法简捷明快.例2解方程组解法1由①,④消x得由⑥,⑦消元,得解之得将y=2代入①得x=1.将z=3代入③得u=4.所以解法2由原方程组得所以x=5-2y=5-2(8-2z)=-11+4z=-11+4(11-2u)=33-8u=33-8(6-2x)=-15+16x,即x=-15+16x,解之得x=1.将x=1代入⑧得u=4.将u=4代入⑦得z=3.将z=3代入⑥得y=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解法3①+②+③+④得x+y+z+u=10,⑤由⑤-(①+③)得y+u=6,⑥由①×2-④得4y-u=4,⑦⑥+⑦得y=2.以下略.说明解法2很好地利用了本题方程组的特点,解法简捷、流畅.例3解方程组分析与解注意到各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系数的关系,可以先得到下面四个二元方程:①+②得x+u=3,⑥②+③得y+v=5,⑦③+④得z+x=7,⑧④+⑤得u+y=9.⑨又①+②+③+④+⑤得x+y+z+u+v=15.⑩⑩-⑥-⑦得z=7,把z=7代入⑧得x=0,把x=0代入⑥得u=3,把u=3代入⑨得y=6,把y=6代入⑦得v=-1.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例4解方程组解法1①×2+②得由③得代入④得为原方程组的解.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解法1称为整体处理法,即从整体上进行加减消元或代入消为换元法,也就是干脆引入一个新的辅助元来代替原方程组中的“整体元”,从而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例5已知分析与解一般想法是利用方程组求出x,y,z的值之后,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计算.但本题中方程组是由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组成的,因此无法求出x,y,z的确定有限解,但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消元法将原方程组变形.①-②消去x得①×3+②消去y得①×5+②×3消去z得例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分别求出当a为何值时,方程组(1)有唯一一组解;(2)无解;(3)有无穷多组解.分析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含有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组求解时也要进行讨论,一般是通过消元,归结为一元一次方程ax=b的形式进行讨论.但必须特别注意,消元时,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去除方程的两边时,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解由①得2y=(1+a)-ax,③将③代入②得(a-2)(a+1)x=(a-2)(a+2).④(1)当(a-2)(a+1)≠0,即a≠2且a≠-1时,方程④有因而原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2)当(a-2)(a+1)=0且(a-2)(a+2)≠0时,即a=-1时,方程④无解,因此原方程组无解.(3)当(a-2)(a+1)=0且(a-2)(a+2)=0时,即a=2时,方程④有无穷多个解,因此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例7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1)x+(a+2)y+5-2a=0,当a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试求出这个公共解.解法1根据题意,可分别令a=1,a=-2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方程组将x=3,y=-1代入原方程得(a-1)·3+(a+2)·(-1)+5-2a=0.所以对任何a值都是原方程的解.说明取a=1为的是使方程中(a-1)x=0,方程无x项,可直接求出y值;取a=-2的道理类似.解法2可将原方程变形为a(x+y-2)-(x-2y-5)=0.由于公共解与a无关,故有例8甲、乙两人解方程组原方程的解.分析与解因为甲只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所以甲所得到的解4×(-3)-b×(-1)=-2.③a×5+5×4=13.④解由③,④联立的方程组得所以原方程组应为练习五1.解方程组2.若x1,x2,x3,x4,x5满足方程组试确定3x4+2x5的值.3.将式子3x2+2x-5写成a(x+1)2+b(x+1)+c的形式,试求4.k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无解;无穷多解5.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y=0,试求m的值.第六讲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和方程一样,也是代数里的一种重要模型.在概念方面,它与方程很类似,尤其重要的是不等式具有一系列基本性质,而且“数学的基本结果往往是一些不等式而不是等式”.本讲是系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下面先介绍有关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或式子去乘(或去除)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它与等式的类似性质上的差异,即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大于零时,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5));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小于零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性质(6)).2.区间概念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等式表示数集和点集.如果设a,b为实数,且a<b,那么(1)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开区间,记作(a,b).如图1-4(a).(2)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闭区间,记作[a,b].如图1-4(b).(3)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x的全体叫作一个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b](或[a,b)).如图1-4(c),(d).3.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像方程一样,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整理后,总可以写成下面的标准型:ax>b,或ax<b.为确定起见,下面仅讨论前一种形式.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数论部分9(费马小定理)
第9讲费尔马小定理一、基础知识:法国数学家费尔马在1640年提出了一个有关整数幂余数的定理,在解决许多关于某个整数幂除以某个整数的余数问题时非常方便有用,在介绍这个定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具体的同余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这些同余式符合什么规律.3≡1(mod 2),5≡1(mod 2),7≡1(mod 2)…22≡1(mod 3),42≡1(mod 3),52≡1(mod 3)…24≡1(mod 5),34≡1(mod 5),44≡1(mod 5)…26≡(23)2≡1(mod 7),36≡(33)2≡1(mod 7),46≡(43)2≡1(mod 7)…这些同余式都符合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费尔马小定理.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a,p)=1,那么a p-1≡1(mod p)与费马小定理相关的有一个中国猜想,这个猜想是中国数学家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且仅当2p-1≡1(m od p),p是一个质数。
假如p是一个质数的话,则2p-1≡1(m od p)成立(这是费马小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是对的。
但反过来,假如2p-1≡1(m od p)成立那么p是一个质数是不成立的(比如341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是一个质数)。
如上所述,中国猜测只有一半是正确的,符合中国猜测但不是质数的数被称为“伪质数”。
对于中国猜测稍作改动,即得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一个方法:如果对于任意满足 1 < b< p的b下式都成立:b p-1≡1(m od p),则p必定是一个质数。
实际上,没有必要测试所有的小于p的自然数,只要测试所有的小于p的质数就可以了。
这个算法的缺点是它非常慢,运算率高;但是它很适合在计算机上面运行程序进行验算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一)准备知识:引理1.若a,b,c为任意3个整数,m为正整数,且(m,c)=1,则当ac≡bc(mod m)时,有a≡b(mod m)证明:ac≡bc(mod m)可得ac–bc≡0(mod m)可得(a-b)c≡0(mod m)因为(m,c)=1即m,c互质,c可以约去,a–b≡0(m od m)可得a≡b(mod m)引理2.若m为整数且m>1,a1,a2,a3,a4,…a m为m个整数,若在这m个数中任取2个整数对m不同余,则这m个整数对m构成完全剩余系。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数论部分费马小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数论部分(费马小定理)————————————————————————————————作者:————————————————————————————————日期:第9讲费尔马小定理一、基础知识:法国数学家费尔马在1640年提出了一个有关整数幂余数的定理,在解决许多关于某个整数幂除以某个整数的余数问题时非常方便有用,在介绍这个定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具体的同余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这些同余式符合什么规律.3≡1(mod 2),5≡1(mod 2),7≡1(mod 2)…22≡1(mod 3),42≡1(mod 3),52≡1(mod 3)…24≡1(mod 5),34≡1(mod 5),44≡1(mod 5)…26≡(23)2≡1(mod 7),36≡(33)2≡1(mod 7),46≡(43)2≡1(mod 7)…这些同余式都符合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费尔马小定理.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a,p)=1,那么a p-1≡1(mod p)与费马小定理相关的有一个中国猜想,这个猜想是中国数学家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且仅当2p-1≡1(mod p),p是一个质数。
假如p是一个质数的话,则2p-1≡1(mod p)成立(这是费马小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是对的。
但反过来,假如2p-1≡1(mod p)成立那么p是一个质数是不成立的(比如341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是一个质数)。
如上所述,中国猜测只有一半是正确的,符合中国猜测但不是质数的数被称为“伪质数”。
对于中国猜测稍作改动,即得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一个方法:如果对于任意满足1 < b< p的b下式都成立:b p-1≡1(mod p),则p必定是一个质数。
实际上,没有必要测试所有的小于p的自然数,只要测试所有的小于p的质数就可以了。
这个算法的缺点是它非常慢,运算率高;但是它很适合在计算机上面运行程序进行验算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初中数学“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初探-精选教育文档
初中数学“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初探解题技巧形成于特殊的解法之中,初中数学特殊解法需要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归纳、提炼、形成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探索中掌握技巧。
下面是我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感悟出来的几种解题技巧,供同行们继续探究。
一、复杂分数比较大小时“设而不求”二、在几何问题代数化时“设而不求”例2:如果在一直线上顺次有四个点A、B、C、D三、在几何计算问题时“设而不求”例3:已知△ABC中,∠B=90°,P为△ABC内一点,且∠APB=∠BPC=∠CPA,若AP=10,BP=6,求PC的长。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PB、∠BPC、∠CPA的度数及AB 的长,若设PC为x,则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然后解之解:设PC=x,BC=a因为∠APB=∠BPC=∠CPA=120°,BP=6,AP=10所以用余弦定理得AB2=62+102-2·6·10·cos120°得AB=14所以AC2=142+a2又由余弦定理得:142+a2=x2+102-2·10x·cos120°a2=x2+62-2·6x·cos120°两式相减消去a并整理得:4x=132,x=33,即PC=33例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周长为2+√6,求其面积。
解:斜边上中线的长为1,故斜边长为2,又三角形的周长为2+√6,则两直角边的和为√6,即设两直角边为a、b。
有a2+b2=4① a+b=√6 ②②2-①得2ab=2 所以ab=1 S=1/2·ab=1/2例5:在△ABC中,AD、BE分别为BC、AC边上的中线,且AD⊥BE,若BC长为a,AC长为b,求AB边的长。
解:如图,因为AD、BE是BC、AC边上的中线,可知G是重心,四、几何证明中应用“设而不求”例6:如图,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园,P为上任一点求证PA+PC+PE=PB+PD分析:仅从所证等式无从着手,但从图形观之,有若干个四点共图,因而可通过托日密定理分析。
竞赛讲座(有理数的有关知识)
竞赛讲座(有理数的有关知识)一、 知识要点 1、绝对值x 的绝对值x 的意义如下:x =⎩⎨⎧<-≥0x x x x ,如果,如果x 是一个非负数,当且仅当x=0时,x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这个数对应的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由此可得:b a -表示数轴上a 点到b 点的距离。
2、倒数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3、相反数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和等于0。
二、 例题精讲 例1 化简 6312-+--+x x x分析:由2x+1=0、x-3=0、x-6=0求出零点,然后用零点分段法将绝对值去掉,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
解:由2x+1=0、x-3=0、x-6=0 分别求得:x= -1/2, x=3, x=6 当21-<x 时,原式= -(2x+1)+(x-3) - (x-6)= -2x+2 当321<≤-x 时,原式= (2x+1)+(x-3) - (x-6)= 2x+4 当63<≤x 时,原式= (2x+1)-(x-3) - (x-6)= 10当x ≥6时,原式= (2x+1)-(x-3) + (x-6)= 2x-2∴原式=⎪⎪⎩⎪⎪⎨⎧≥<≤<≤-+-<+-时当,时当,时当,时当,6x 2-2x 63 103 42 222121x x x x x评注:用零点分段法,通过零点分段将绝对值去掉,从而化简式子,解决问题是解决含绝对值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2 已知312351312+----≥--x x xx x ,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六届迎春杯决赛试题)分析:先解不等式,求出x 的范围,然后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解不等式2351312x x x --≥-- 得: 117≤x1131+--x x 的几何意义是x 到1的距离与x 到-3的距离的差,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当x ≤-3时这差取得最大值4,因117≤x ,则当117=x 时这差取得最小值1133-.评注:1、本题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题。
“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设而不求”的概念
结合某直角三角形的求面积问题对“设而不求”问题的概念进 行分析。已知该直角三角形周长为cm,其斜边中线的长度为lcm, 据此计算三角形面积。解题思路如下: 将该三角形的斜边长度设为Z,由于斜边中线的长度为 lcm,据此可以得出其斜边长z=2cm,那么再将两直角边的长度设 为x,y,总面积为S,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列出方程[11 x+y+2=2+如 (1)
求”解题技巧,一般隋况下为先设定未知数,再逐渐带入分式,利用
分数分子与分母间的关系和分数特质,得出多个解答方程式,联系 这些式子进行演算,进而得出最终答案。同
三、利用“设而不求”解答几何问题
以某几何问题为例,对解答分数方程时“设而不求”技巧的应 用进行分析: 题目:在某直线上一次存在四个点,分别为A、B、C、D,证明
x+y=2
(2)
(3) 32瓦1 由步骤(1)可知x+y=,/g 将等式两边进行平方可得x%y2+2xy=6 再将步骤(2)与(3)带入到方程式x%y%2xy=6中,简化可得
4+4S=6
综合该题解题步骤及思路,可知引入代数方面的知识可以使 得几何证明问题更加简单。灵活的运用代数知识解答几何问题,能 够有效简化原有的证明题,通过“设而不求”技巧的运用,能够有效 降低几何题整体难度,促进学生更快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思 路。上题中所设线段长度,在进行证明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桥 梁连接作用,优化了证明过程,要证明的问题更加明晰。圈 四、利用“设而不求”转化方程问题 以某方程题为例,对解答分数方程时“设而不求”技巧的应用 进行分析: 题目:现有方程X2一llx+(30+K)=0有两个根,且均大于5,求 实数K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 设v=X一5,贝0 x=y+5习B么 原方程可以变换为y2-y+K=0 又因为X>5,故而Y>0 所以原方程有两根且均为正根 那么(一1)2—4K≥0,且K>0,最终得出0<K≤0.25 综合上述解题思路及步骤,在方程问题的解题过程中,首先应 该找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通 过运用“设而不求”方法,把较为复杂的原方程式进行简化,最终解 题的方法就是寻找相应字母来代替代数式。在例题中,已知方程的 两根大于5,那么为了得出新方程,设根减5为新的未知数即可, 最终由两根均为正根得出实数K的范围m一。 另外,在实际运用“设而不求”解题技巧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 设立未知参数。在参数设置时,引导学生只求必要参数,找到关键 参数,还要培养学生准确总结关系式的能力,避免学生解题绕远 路。最终总结出关系式后,要进一步消除不必须的参数,结合韦达 定理等方程常见定理与计算方法,得出答案。Ⅲ 结束语: “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立足于数学问题的整体结构意义,又 注重后期的灵活变式与整体思想的合理运用Ⅲ。能够有效拓宽学 生的整体思维领域,培养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广泛发散思维,灵 活变通。尤其是针对代数与解析几何等数学问题,巧妙的“设而不 求”能够发挥明显作用,最大程度上减轻计算量,精简计算过程,有 效提高整体解题效率。在难度较大的应用题解题时,适当采用“设 而不求”方法也能让题目相对简化。随着数学教学方法的丰富化,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而不 求”解题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设未知数题的技巧
初中数学设未知数题的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数学中,设未知数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未知数题在形式上可能各式各样,但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却有一定的规律性。
掌握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提高解题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初中数学设未知数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理清问题的关键信息。
在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即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只有弄清了这些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未知数,并建立对应的方程式。
我们在解题时要细心阅读题目,将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提炼出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解题。
要选取合适的未知数。
在设未知数题中,选择合适的未知数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问题中的属性或者题目本身的意义出发选择未知数,使得未知数在问题中有明确的意义和作用,便于建立方程。
选择未知数时要尽量简洁明了,不要选择过多的未知数,以免增加解题难度。
建立方程,并解方程求解未知数。
在确定了未知数之后,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建立方程,进而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建立方程的过程需要注意将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得到方程的表达式。
在解方程时,可以采用代入法、消元法等各种方法,帮助我们解出未知数的值。
要及时检查答案,确保解答正确。
解完题目后,我们需要及时检查答案,确保解答没有错误。
可以通过代入原方程检验所得的未知数是否满足题目中的要求,以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也要审视解题过程,看看是否存在计算错误或者逻辑错误,及时修改并完善解答。
设未知数题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题型,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通过理清问题的关键信息,选取合适的未知数,建立方程并解方程,及时检查答案等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多加练习,不断积累解题经验,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希望大家在学习初中数学时,能够多加练习设未知数题,提高解题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竞赛讲座 35“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竞赛讲座35-“设而不求”的未知数所谓“设而不求”的未知数,又叫辅助元素,它是我们为解决问题增设的一些参数,它能起到沟通数量关系,架起连接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作用.例 1 若==求c十y十z的值。
分析已知条件是以连比的形式出现时,往往引进一个比例参数来表示这个连比.解令===k则:x=k(a-b),y=k(b-c),z=k(c-a).所以x+y+(a-b)+k(b-c)+k(c-a)=0.说明本例中所设的k,就是“设而不求” 的未知数.例 2 甲、乙二人在一圆形跑道上跑步,甲用 40秒钟就能跑完一圈,乙反向跑,每15秒钟和甲相遇一次,求乙跑完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要求乙跑完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就必须知道他的速度V米/秒,因此可以选择V 作参数.解设乙跑完一圈需x秒,乙跑步的速度是V米/秒,根据题意,则一圈的总路程可以用vx表示,甲的速度可用表示.∴(* 15) +15V= Vx.∵ V≠0 ,∴(* 15) +15V=x.∴ x=24 .答:乙跑完一圈需要24秒。
说明这里V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例 3 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在匀速生长 (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 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问如果放牧 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解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是x,草每天增长量是y,16头牛z天吃完牧草,再设牧场原有草量是a.根据题意,得②-①,得y=12x ④③-②,得(z-8)y=8x(2z-21). ⑤由④、⑤,得z=18。
答:如果放牧16头牛,则18天可以吃完牧草.说明列含参数的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情况下应用题的答案与参数的值无关,我们可以把参数消去,从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
2020年七年级数学竞赛 第09讲 “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七年级数学竞赛第九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让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三角形的面积.解设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c,因为斜边上的中线长是1,所以斜边长c=2.再设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是a,b,面积是S,那么a2+b2+2ab=6.④把②,③代入④式得4+4S=6,在这个题目中,只要求出未知数S的值,而我们却设了三个未知数:a,b,S,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也根本没求a,b的值.但是由于增设了a,b后,给我们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及方程组求S的值,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像这种未知数(如a,b)就是本讲所要介绍的“设而不求”的未知数.所谓“设而不求”的未知数,又叫辅助元素,它是我们为解决问题增设的一些参数,它能起到沟通数量关系,架起连接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作用.例2若求x+y+z的值.分析已知条件是以连比的形式出现时,往往引进一个比例参数来表示这个连比.解令则有x=k(a-b), y=k(b-c), z=k(c-a),所以x+y+z=k(a-b)+k(b-c)+k(c-a)=0,所以 x+y+Z=0.说明本例中所设的k,就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例3已知p,q,r都是5的倍数,r>q>p,且r=p+10,试求解不妨设p=5k1,q=5k2,r=5k3,由题意可知,k1,k2,k3都是整数.因为r>q>p,所以k3>k2>k1.又因为r=p+10,所以 5k3=5k1+10,k3=k1+2,①所以 k1+2>k2>k1,所以 k2=k1+1.②将①,②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得说明本题中k1,k2,k3均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a>1,并且设分子:n-13=ak1,①分母:5n+6=ak2.②其中k1,k2为自然数.由①得n=13+ak1,将之代入②得5(13+ak1)+6=ak2,即71+5ak1=ak2,所以a(k2-5k1)=71.由于71是质数,且a>1,所以a=71,所以n=k1·71+13.故n最小为84.例5甲、乙、丙、丁四人,每三个人的平均年龄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龄分别为29,23,21和17,这四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多少?解设四个人的年龄分别记为a,b,c,d,根据题意有由上述四式可知比较⑤,⑥,⑦,⑧知,d最大,c最小,所以⑤-⑧得所以d-c=18,即这四个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为18.说明此题不必求出a,b,c,d的值,只须比较一下,找出最大者与最小者是谁,作差即可求解.例6设有n个数x1,x2,…,x n,它们的值只能是0,1,2三个数中的一个,如果记试用f1和f2表示解设在x1,x2,…,x n这几个数中取值为0的有s个,取值为1的有t个,取值为2的有r个,则s+t+r=n,0≤t≤n,0≤s≤n,0≤r≤n,由此得f1=t+2r,f2=t+4r.所以=(2k-1)f2-(2k-1-2)f1.说明本题借助于s,t,r找到了f k与f1,f2的关系表达式.整除.根据一个数能被9整除的特征有6+2+α+β+4+2+7=9m(m为自然数),即α+β+3=9m1(m1为自然数).又由于0≤α≤9,0≤β≤9,则有3≤α+β+3≤21,从而有α+β=6或α+β=15.①同理,按照一个数被11整除的特征有α-β=-2或α-β=9.②①与②相结合,并考虑0≤α≤9,0≤β≤9,故只有α=2,β=4.所以原自然数为 6 224 427.例8 我手中的卡片上写有一个三位数,并且个位数不为零,现将个位与百位数字对调,取两数的差(大数减小数),将所得差的三位数与此差的个位、百位数字对调后的三位数相加,最后的和是多少?=a×100+b×10+c-(c×100+b×10+a)=99×a-99×c=100×a-100×c-100+90+10-a+c=100(a-c-1)+9×10+(10-a+c).因k是三位数,所以2≤a-c≤8, 1≤a-c-1≤7.所以2≤10-a+c≤8.差对调后为k'=(10-a+c)×100+9×10+(a-c-1),所以k+k'=100(a-c-1)+9×10+(10-a+c)+(10-a+c)×100+9×10+(a-c-1)=1089.故所求为1089.说明本例中a,b,c作为参数被引进,但运算最终又被消去了,而无须求出它们的值.这正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的典型例子.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更是经常用到增设参数的方法,下面再举几个例题.例9 从两个重量分别为12千克(kg)和8千克,且含铜的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块和另一块剩余的合金放在一起,熔炼后两个合金含铜的百分数相等.求所切下的合金的重量是多少千克?分析由于已知条件中涉及到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因此只有增设这两个合金含铜的百分数为参数或与合金含铜的百分数有关的其他量为参数,才能充分利用已知,为列方程创造条件.解法1设所切下的合金的重量为x千克,重12千克的合金的含铜百分数为p,重8千克的合金的含铜百分数为q(p≠q),于是有整理得5(q-p)x=24(q-p).因为p≠q,所以q-p≠0,因此x=4.8,即所切下的合金重4.8千克.解法2 设从重12千克的合金上切下的x千克中含铜m千克,从重8千克的合金上切下的x千克中含铜n千克(m≠n),则这两个合金含整理得 5x(n-m)=24(n-m).因为m≠n,所以n-m≠0,因此x=4.8,即所切下的合金重4.8千克.说明在解含参数的方程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参数消去,转化成只含有待求未知数的一般方程,也就是说应用题的解答与参数的数值无关.例10某队伍长1998米(m),在行进中排尾的一个战士因事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当这个战士回到排尾时,全队已前进1998米,如果队伍和这个战士行进的速度都不改变,求这个战士走过的路程.解法1 设这个战士走过的路程为s米,所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h),消去参数t得解之得解法2 设这个战士的行进速度为V1米/小时,队伍行进的速度为因此所以这个战士所走距离为说明在同一个问题中,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增设的参数也会有所不同(如上例中的两种解法).练习九字),又N是4的倍数,且N被11除余5,那么x+y等于多少?4.五个人要完成某项工作,如果甲、乙、丙三人同时工作需6小时;时;乙、丙、戊同时工作,需用5小时,问五个人同时工作需用多少小时完成?5.公共汽车每隔x分钟(min)发车一次,小红在大街上行走,发辆公共汽车,如果公共汽车与小红行进的速度都是匀速的,则x为多少?。
“设而不求”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初二)
“设而不求”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初二)
奚喜兵
【期刊名称】《数理天地:初中版》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例1如图1,点O是坐标原点,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对角线OB长为6,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奚喜兵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丹城中学,315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03
【相关文献】
1.\"设而不求\"纵横谈\r——对高中数学中\"设而不求\"解题思想探究和感悟
2.“设而不求”纵横谈——对高中数学中“设而不求”解题思想探究和感悟
3.“设而不求”在反比例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4.“设而不求”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5.“设而不求”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让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三角形的面积.
解设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c,因为斜边上的中线长是1,所以斜边长c=2.再设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是a,b,面积是S,那么
a2+b2+2ab=6.④
把②,③代入④式得
4+4S=6,
在这个题目中,只要求出未知数S的值,而我们却设了三个未知数:a,b,S,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也根本没求a,b的值.但是由于增设了a,b后,给我们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及方程组求S的值,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像这种未知数(如a,
b)就是本讲所要介绍的“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所谓“设而不求”的未知数,又叫辅助元素,它是我们为解决问题增设的一些参数,它能起到沟通数量关系,架起连接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作用.
例2若
求x+y+z的值.
分析已知条件是以连比的形式出现时,往往引进一个比例参数来表示这个连比.
解令
则有
x=k(a-b),y=k(b-c),z=k(c-a),
所以
x+y+z=k(a-b)+k(b-c)+k(c-a)=0,
所以x+y+Z=0.
说明本例中所设的k,就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例3已知p,q,r都是5的倍数,r>q>p,且r=p+10,试求
解不妨设p=5k1,q=5k2,r=5k3,由题意可知,k1,k2,k3都是整数.因为r >q>p,所以k3>k2>k1.又因为
r=p+10,
所以5k3=5k1+10,
k3=k1+2,①
所以k1+2>k2>k1,
所以k2=k1+1.②
将①,②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得
说明本题中k1,k2,k3均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a>1,并且设
分子:n-13=ak1,①
分母:5n+6=ak2.②
其中k1,k2为自然数.
由①得n=13+ak1,将之代入②得
5(13+ak1)+6=ak2,
即71+5ak1=ak2,
所以a(k2-5k1)=71.
由于71是质数,且a>1,所以a=71,所以
n=k1·71+13.
故n最小为84.
例5甲、乙、丙、丁四人,每三个人的平均年龄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龄分别为29,23,21和17,这四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多少?
解设四个人的年龄分别记为a,b,c,d,根据题意有
由上述四式可知
比较⑤,⑥,⑦,⑧知,d最大,c最小,所以⑤-⑧得
所以d-c=18,即这四个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为18.
说明此题不必求出a,b,c,d的值,只须比较一下,找出最大者与最小者是谁,作差即可求解.
例6设有n个数x1,x2,…,x n,它们的值只能是0,1,2三个数中的一个,如果记
试用f1和f2表示
解设在x1,x2,…,x n这几个数中取值为0的有s个,取值为1的有t个,取值为2的有r个,则s+t+r=n,0≤t≤n,0≤s≤n,0≤r≤n,由此得
f1=t+2r,f2=t+4r.
所以
=(2k-1)f2-(2k-1-2)f1.
说明本题借助于s,t,r找到了f k与f1,f2的关系表达式.
整除.根据一个数能被9整除的特征有
6+2+α+β+4+2+7=9m(m为自然数),即α+β+3=9m1(m1为自然数).
又由于0≤α≤9,0≤β≤9,则有
3≤α+β+3≤21,
从而有
α+β=6或α+β=15.①
同理,按照一个数被11整除的特征有
α-β=-2或α-β=9.②
①与②相结合,并考虑0≤α≤9,0≤β≤9,故只有α=2,β=4.
所以原自然数为6224427.
例8我手中的卡片上写有一个三位数,并且个位数不为零,现将个位与百位数字对调,取两数的差(大数减小数),将所得差的三位数与此差的个位、百位数字对调后的三位数相加,最后的和是多少?
=a×100+b×10+c-(c×100+b×10+a)
=99×a-99×c
=100×a-100×c-100+90+10-a+c
=100(a-c-1)+9×10+(10-a+c).
因k是三位数,所以
2≤a-c≤8,1≤a-c-1≤7.
所以2≤10-a+c≤8.
差对调后为
k'=(10-a+c)×100+9×10+(a-c-1),
所以
k+k'=100(a-c-1)+9×10+(10-a+c)
+(10-a+c)×100+9×10+(a-c-1)
=1089.
故所求为1089.
说明本例中a,b,c作为参数被引进,但运算最终又被消去了,而无须求出它们的值.这正是“设而不求”的未知数的典型例子.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更是经常用到增设参数的方法,下面再举几个例题.
例9从两个重量分别为12千克(kg)和8千克,且含铜的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块和另一块剩余的合金放在一起,熔炼后两个合金含铜的百分数相等.求所切下的合金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由于已知条件中涉及到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因此只有增设这两个合金含铜的百分数为参数或与合金含铜的百分数有关的其他量为参数,才能充分利用已知,为列方程创造条件.
解法1设所切下的合金的重量为x千克,重12千克的合金的含铜百分数为p,重8千克的合金的含铜百分数为q(p≠q),于是有
整理得5(q-p)x=24(q-p).
因为p≠q,所以q-p≠0,因此x=4.8,即所切下的合金重4.8千克.
解法2设从重12千克的合金上切下的x千克中含铜m千克,从重8千克的合金上切下的x千克中含铜n千克(m≠n),则这两个合金含
整理得5x(n-m)=24(n-m).
因为m≠n,所以n-m≠0,因此x=4.8,即所切下的合金重4.8千克.
说明在解含参数的方程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参数消去,转化成只含有待求未知数的一般方程,也就是说应用题的解答与参数的数值无关.
例10某队伍长1998米(m),在行进中排尾的一个战士因事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当这个战士回到排尾时,全队已前进1998米,如果队伍和这个战士行进的速度都不改变,求这个战士走过的路程.
解法1设这个战士走过的路程为s米,所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h),
消去参数t得
解之得
解法2设这个战士的行进速度为V1米/小时,队伍行进的速度为
因此
所以这个战士所走距离为
说明在同一个问题中,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增设的参数也会有所不同(如上例中的两种解法).
练习九
字),又N是4的倍数,且N被11除余5,那么x+y等于多少?
4.五个人要完成某项工作,如果甲、乙、丙三人同时工作需6小时;
时;乙、丙、戊同时工作,需用5小时,问五个人同时工作需用多少小时完成?
5.公共汽车每隔x分钟(min)发车一次,小红在大街上行走,发
辆公共汽车,如果公共汽车与小红行进的速度都是匀速的,则x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