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第三章 储层岩石多相流体渗流特性.
固、液和固的界面,都存在有上述的自由界(表)面能。
而完全互溶的两相(例如酒精和水、煤油和原油),由于它们之间不存在界面, 所以也就不存在自由界面能。 (2定律知,任何自由能都有趋于最小的趋势。
由于等体积物体以球体表面积最小,表面能也最小,所以水银滴掉在桌面上变成 球形,而不是其它形状,以使自由表面能居于最小。
•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界面自由能、界面张力、吸附现象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1、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2、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岩石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关系 。
3、油藏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
毛细现象和毛管力、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毛管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岩
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及换算、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特征、毛管压力曲线
一、两相界面的自由表面能
1、自由表面能的概念
以水的表面为例,进行自由表面能的分析:
b分子——水相内部分子。受到周围同类水分子力的作用,其分子力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分子——表面层水分子。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分子对其的作用力,所受的合力的方 向指向水相内部并与表面垂直。使分子a有向水相内部下沉的趋势(自动缩小)。 a、b分子受力分析结果说明:表面层分子a比水相内部分子b具有更多的能量。
二、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2、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分析 (1)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都是用来衡量两相界面层表面自由能的大小, 它们具有相同的本质。 (2)在两相系统的界面,表面张力只是自由表面能的一种表示方法, 两相系统的界面不存在真实的“张力”。
(3)在三相系统的周界上,有界面的张力存在,它是各自两相界面层
a、三相周界上有界面的张力存在; b、各该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小等于各自的比表面能; c、界面张力的方向确定:界面为平面时,则在界面上;界面为曲面时,则在 界面的切平面上; d、张力的作用点为三相周界的作用点。
第六章煤储层的渗透性特征
第六章煤储层的渗透性特征第六章煤储层的渗透性特征煤储层渗透率是进行煤层气渗流分析的主要参数,在煤层气资源已查明的前提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又是制约煤层气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外理论和实践表明,煤储层在排水降压过程中,随着水和甲烷的解吸、扩散和排出,有效应力效应、煤基质收缩效应,气体滑脱效应使煤储层渗透率呈现动态变化。
第一节渗透性的基本概念渗透性即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表征渗透性的量为渗透率。
与渗透率有关的概念有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等。
一、绝对渗透率若孔隙中只存在一相流体,且流体与介质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则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绝对渗透率。
多孔介质的绝对渗透率与所通过的流体无关,只与介质的孔隙结构有关。
煤对甲烷、水等流体存在较强的吸附性。
因此,甲烷、水等流体通过煤储层时,测得的渗透率不能称之为绝对渗透率,只有不与煤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流体才能测得绝对渗透率,如氦气等惰性气体。
但气体通过煤储层时,会引起Klinkenberg 效应(气体滑脱效应)即在多孔介质中,由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流体通道在一个数量级上,气体分子就与与流动路径上的壁面相互作用(碰撞),从而造成气体分子沿通道壁表面滑移。
这种由气体分子和固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滑移现象,增加了气体的流速。
因此,气体分子测得的渗透率需要经过滑脱效应校正才可得到绝对渗透率(克氏渗透率),即:+=m g p b K K 10 (6-1)式中,K 0—克氏渗透率;p m —平均压力(实验煤样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的平均值);K g —每一个测点的气测渗透率;b —与气体性质、孔隙结构有关的常数。
对于气体在一根毛管内的流动来说,b 可由下式得出:rpc b λ4=(6-2)md ρπλ221=(6-3)式中,λ—对应于平均压力p m 时的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r —毛管半径(相当于煤孔隙半径);c —近似于1的比例常数;d —分子直径;m ρ—分子密度,与平均压力p m 有关。
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目录第一篇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3)第一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 (3)三.选择题。
ACACBDB (4)四.问答题。
(4)五.计算题。
(5)第二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9)一、名词解释。
(9)二.判断题。
√√×√×√√××√ (9)三.选择题。
CDAC (9)四.问答题。
(10)五.计算题。
(11)第三章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13)一、名词解释。
(13)二.判断题。
√××√√× (13)三.选择题。
AADCBB (13)四.问答题。
(14)五.计算题。
(15)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9)一、名词解释。
(19)二.判断题。
√×√√√× (19)三.选择题。
CCBBC DDDDCD (19)四.问答题。
(21)五.计算题。
(22)第二篇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6)第一章砂岩的物理性质 (26)一、名词解释。
(26)二.判断题。
√√×√××× (27)三.选择题。
BDBACC (27)四.问答题。
(28)五.计算题。
(29)第二章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9)一、名词解释。
(29)二.判断题。
×××√√ (30)三.选择题。
ACAB (30)四.问答题。
(31)五.计算题。
(32)第三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4)一、名词解释。
(34)二.判断题。
×√√××√×√×√ (34)三.选择题。
DBCBCBC (35)四.问答题。
(35)五.计算题。
(36)第四章储层流体饱和度 (38)一、名词解释。
(38)二.判断题。
√×√ (38)12三.选择题。
第三章 储层岩石多相流体渗流特性
a、三相周界上有界面的张力存在; b、各该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小等于各自的比表面能; c 、界面张力的方向确定: 界面为平面时,则在界面上;界面为曲面时,则在
界面的切平面上; d、张力的作用点为三相周界的作用点。
三、油藏流体间的界面张力分析
油藏流体(油、气、水)间的界面张力取决 与流体的组成、油藏温度和压力。
由上面分析结果知道:表明水分子 a 比水相内部水分子 b具有更多的“自由能”。因此有: A、假若 把水分开使其产生新界面(界面积增大),就必须做功,做功的能量就转化为新
生界面(界面积增大)的自由表面能。 B、假若 把水的内部分子举升到水面,就必须做功。做功的能量就转化为自由表面能。 自由表面能性质: (1)只有存在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表面能才存在。
的应用。
4、油藏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相对渗透率曲
线的应用。
?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岩石润湿性及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关系
2、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及其应用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
一、两相界面层的自由表面能
界面:任何两相分界面通称为界面,如岩石-油(水)界面、油-水界面。 表面:当接触的两相中有一相是气相时,则把界面习惯称为表面,如空
气—水的分界面称为“水的表面”;岩石—气体的分界面称为“岩石 的
表面”。 内聚力:同一相的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吸附力(附着力): 界面两种不同相的分子间的作用力。 净吸力:净吸力=内聚力- 吸附力
一、两相界面的自由表面能
1、自由表面能的概念
以水的表面为例,进行自由表面能的分析:
b分子—— 水相内部分子。受到周围同类水分子力的作用,其分子力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分子 —— 表面层水分子。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分子对其的作用力,所受的合力的方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内容概要:油气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行的,因此学习渗流力学首先需了解油气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流体在地下渗流需要里的作用,故还要了解流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地层中有哪些能量;然后学习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流体渗流不总是遵循达西定律,就有了非达西渗流或称非线性渗流;对于地层中有多相流体同时参与流动的情况就是两相或多相渗流了,在本章也做一简单介绍。
非线性渗流及两相渗流规律内容概要:在大多数情况下,渗流是服从达西线性渗流定律的,但当流动压差继续增大,Q与p 就会偏离直线关系,而出现曲线段,这就是非线性渗流,它是达西定律的上限,而在低速渗流的条件下,由于吸附等物理化学现象的作用,也会出现非线性渗流的情况,这是达西定律的下限。
本节将介绍这两种偏离线性渗流的线性分析其原因及其描述形式;在多孔介质中存在2相多相流体同时流动的情况就是两相渗流或多相渗流,本节还将简要介绍两相渗流规律。
课程讲解:讲解ppt教材自学:第四节非线性渗流规律本节导学流体渗流不总是遵循达西定律,就有了非达西渗流或称非线性渗流;本节简要介绍非线性渗流的基本规律。
本节重点1、非线性渗流的概念★★★★★2、判断标准★★★3、非达西渗流的表达形式★★★Q 一、非线性渗流的概念当压差不断增大时,Q 与△P 就会偏离线性关系,此时的渗流称为非线性渗流或非达西渗流。
渗流分为三个区域:层流区:低速,粘滞力占优势,达西定律适用。
过渡区:流速增加,粘滞力变小, 惯性力增加,非线性层流, 达西定律不适用。
湍流(紊流)区:高速,惯性力占优势, 达西定律不适用。
Q 与△P 的关系曲线二、判断标准常用渗流雷诺数来判断渗流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渗流。
如前苏联的卡佳霍夫公式:NRe—雷诺数,其临界值为0.2~0.3;V —渗流速度,cm/s ; K —渗透率,μm 2;μ—粘度,mPa·s;ρ—流体密度,g/cm 3; ø——孔隙度,分数当N Re≤(0.2 ~0.3)时,渗流服从达西定律;当NRe>(0.2~0.3)时,渗流不服从达西定律,出现非线性渗流。
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
第10页
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亲水岩石: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大于50%; 亲油岩石: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小于50%。 随接触角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 依次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依次 升高。(如教材图10-13)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强水湿岩石 束缚水饱和度SWi 等渗点含水饱和度SW Krw(Swmax) >20% >50% <30%
第22页
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
第23页
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
1 1 K ro ( S we ) f o ( S we )[d ( d( ] V (t ) I (t ) V
uw f w ( S we ) K rw ( S we ) K ro ( S we ) uo f o ( S we )
第3页
例三:用油水同时流过此岩心,测得盐水的饱和度为 Sw=70%,和油的饱和度为So=30%时,盐水的流量为 0.30 cm3/s ,而油的流量为 0.02cm3/S,此时油、水的相渗透率为 多少?
解:(1)当Sw=70%时,盐水的有效渗透率Kw 为:
QW W L KW 10 1 0.225( m 2 ) AP
K K rw A P Qw w L
水的流度
油的流度
QW KW AP / W L KW / W W M QO KO AP / O L KO / O O
流度比:指驱替相的流度与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 M
流度: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反应了流体流动的难易 程度。
第15页
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 流体作为驱动相时的相对渗透率大于作为被驱动相时相 对渗透率。 Kr驱动>Kr被驱动。 对于同一饱和度,作为驱动相时是全部连续,而作为被 驱动相时只有部分连续,所以,Kr驱动>Kr被驱动。 驱动相流体争先占据阻力小的大孔道,并有沿大孔道高 速突进的趋势,所以, Kr驱动>Kr被驱动。
油层物理-杨胜来 油层物理学8
1 3 1 2 2 3
油层物理学 Petro-Physic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八章 储层岩石中的界面现象与润湿性
二、比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
图8-4三相周界界面张力示意图
也只有在争夺的过程中最后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才 有张力的表现。 界面张力的大小等于各自的比表面能; 界面张力的方向,界面为平面则在平面上,界面 为曲线,则在切线上; 力的作用点则为三相周界的接触点。
第八章 储层岩石中的界面现象与润湿性 第三篇 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储层中多相流体的特点 1、流体与岩石、流体与流体的接触面积相当大
油藏岩石是比面极大的多孔介质,即使孔道中 只含有一相流体时,它与岩石孔隙的接触面积已经相 当大。 而当油藏流体以油、气、水两相或三相同时存 在于岩石孔隙中时,在各相流体之间、流体与岩石颗 粒固相间就存在着多种界面——水和岩石、油和岩石 、油和水、油和气、气和水等多种接触面,这些界面 总面积极大。
油层物理学 Petro-Physic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八章 储层岩石中的界面现象与润湿性
一、 两相界面的自由界面能 (4)自由界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性质有关系。 两相分子的极性差越大,界面能越大。 水是液体中极性最大的,而干净的空气极性很小 ,因此水-空气界面的表面能最大。 原油和四氯化碳的极性差很小,乃至界面消失而 互溶,正因为如此,油层物理实验中用四氯化碳来提 取岩心中的石油。 (5)自由界面能还与两相的相态有关。 液相和气相界面的自由表面能一般比液相和液相 界面的自由界面能要大。 液和固之间的自由界面能大于液和气之间的自由 表面能。 液固>气液 1
油层物理学 Petro-Physic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层物理课件__第三章__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性质(共三章)
二 、结合功和附着功
结合功:将面积为1cm²的纯液体拉开所做的功。
需做功
液
液
释放能量
液
WLL 2Lg
W结 WLL 2Lg
附着功:将面积为1cm2的固液界面拉开所需所做的功。
气
液 固 需做功
气
液 固
W附 Lg Sg Ls
附着功可以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附着能力,附着 功越大,液体越不容易从固体表面上剥下来,固体 表面越亲该液体。 附着功可以用来表示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② 润湿是三相共存时,三种相界面上自由表面能平衡的结果。
③ 润湿现象主要表现在两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争夺面积,它与 三个相界面上各自的自由表面能大小有密切关系。其中固相
与那一相液体的界面张力低,固体就亲哪一相液体,或者说哪
一相液体容易沿固体表面流散。 ④ 润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种流体同A种流体相比较为 湿相,而同B种流体相比较又为非湿相了。如在石英表面上,当 油水两相存在时,油为非湿相;但当油气共存时,油又为湿 相了。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一、润湿现象(润湿性)的含义 二、结合功和附着功 三、润湿接触角 四、影响润湿性的因素 五、润湿滞后现象 六、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七、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八、润湿性对油水分布和驱油效率的影响
一、润湿现象(润湿性)的含义
润湿性:非混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流散现象。
通过实验不难得出几个结论: ① 润湿总是发生在三相体系中,一相为固体,另两相为流体。
五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
1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亲水(water wet)(地质学家) 亲油(oil wet)(化学家) 部分润湿或混合润湿 斑状润湿(斑点、斑状润湿)
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精)
• 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3)界面张力示意图
界面张力 的方向: 平面上或 曲线的切 线上
Wg
og
油
两相表面 张力的大 小为各自 的比表面 能
ow
界面张力 的作用点
Wg wg og
3、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 (1)物质的影响因素
• 两相间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表面能就越大。 某些物质与空气、水的界面张力
α相
β相
A S B
热 力 学 性 质
α相 β相 A S B
a-假想几何界面
b-界面热力学性质
两相物质的表面分子层性质示意图
(4)自由界面能具有如下性质:
• • • • • 只有存在两相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表面能才存在。 界面越大,自由表面能越大。 表面或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 两相界面层自由表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的性质有关。 还和物质的相态、密度、分子量有关。
一
界面自由能和界面张力
1、两相界面的界面自由能
(1)定义: 内聚力:同向分子间的力叫内聚力。 附着力:异向分子间的力叫附着力。 (2)净吸力与内聚力、附着力的关系: 净吸力=内聚力—附着力 (3)界面自由能
分子B 所受合力为 零,可以自 由运动
分子A 所受合力不 为零,合力 指向液体内 部
• 因此,分子B要移动到分子A的位置必须克服这 个合力而做功。 • 这种表面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多余的能量称为界 面自由能。
2、比表面能和界面张力
(1)定义: 比表面能:单位面积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也叫表面张力。 (2)皂膜拉伸试验
б
L
F
x
dx
做功的能量转化为新生界面的表面能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内容概要:油气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行的,因此学习渗流力学首先需了解油气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流体在地下渗流需要里的作用,故还要了解流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地层中有哪些能量;然后学习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流体渗流不总是遵循达西定律,就有了非达西渗流或称非线性渗流;对于地层中有多相流体同时参与流动的情况就是两相或多相渗流了,在本章也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节油气储集层及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内容概要:油气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行的,因此学习渗流力学首先需了解油气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掌握他们的特点。
流体在地下渗流需要力的作用,本节应掌握流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中哪些是动力、哪些是阻力;地层中有哪些能量为地层流体流入井底提供动力,理解油藏的驱动方式,了解各种驱动方式下油藏的生产特点。
课程讲解:讲解ppt教材自学:油气储集层本节导学油气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行的,因此学习渗流力学首先需了解油气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掌握他们的特点。
本节重点1、油气层的概念★★★★★2、油气层的分类和特点★★★3、多孔介质的概念★★★4、多孔介质的表征参数★★★一、油气层的概念油气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空间,在其中油气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系统,包括含油区、含水区、含气区及它们的过渡带。
在一个地质构造中流体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每一局部地区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
可分为:层状和块状 1.层状油藏往往存在于海相沉积和内陆盆地沉积中,厚度较小,分布面积大、多油层、多旋回。
水动力特点:流动只在平面进行,忽略垂向上流体的运动和物质交换。
按边界类型可分为:封闭边界油藏: 边界为断层或尖灭,没有边水供给定压边界油藏:层体延伸到地表,有边水供给区,在边界上保持一个恒定的压头。
定压边界油藏 封闭式油藏1-供给边缘;2-含油边缘;3-含气边缘 1-封闭边缘;2-含油边缘;3-含气边缘特点:边界压力保持不变。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一方面:温度升高,增大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 使液相分子间的引力减少; 另一方面:增加了液体的蒸发,加大了蒸气的密 度,使气相与液相间的引力增加。 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到的指向相内部的净 引力减小。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与压力有关;
压力升高:气相分子间距离减小,增大了与液相分子 间的引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液体密度减 小,分子间引力减少。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的 指向相内部的净引力减小。 压力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润湿角的改变与三种因素有关:
(的 现象称为静润湿滞后。
(2)与三相周界的移动速度有关 由于三相周界移动速度 变化引起的润湿角改变 的现象称为动润湿滞后。
(3)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和活性物质的吸附 粗糙的矿物表面和 有活性剂吸附的表 面对三相周界的移 动影响很大,使滞 后现象加重。
dC
d 若 <0,则比吸附G>0,称为正吸附; dC
它表示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
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 d 若 >0,则比吸附G<0,称为负吸附; 两相界面上并极巨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 dC 这种过程称之为“ 吸附” 。
d 若 =0, 则表明没有吸附发生。 dC
2、衡量润湿性的参数
润湿角θ
定 义
过气液固或液液固 三相交点对液滴表 面所作的切线与液 固表面所夹的角。
油水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平衡 1-水 2-油 3-固体
(从极性大的一端算起)
3、润湿性的判断
理论标准
θ =0° θ <90° θ =90° θ >90° θ =180°
岩石润湿性
岩石表面完全水湿 岩石表面亲水 岩石表面中间润湿 岩石表面亲油 岩石表面完全油湿
多孔介质流体力学特性与渗透性分析
多孔介质流体力学特性与渗透性分析引言多孔介质是指由一些固体颗粒或者纤维构成的空间结构,这些固体颗粒或者纤维之间存在着一些孔隙,孔隙内充满了流体。
多孔介质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石油开采、土壤水文学和岩石力学等。
研究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特性和渗透性是理解和优化多孔介质行为的关键。
本文将首先介绍多孔介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深入探讨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力学特性和渗透性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多孔介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多孔介质是由一些固体颗粒或者纤维构成的空间结构,这些固体颗粒或者纤维之间存在着一些孔隙。
多孔介质的性质由其孔隙结构和材料特性共同决定。
根据孔隙尺寸的不同,多孔介质可以分为微孔介质和介孔介质。
微孔介质孔隙的尺寸在纳米到亚微米的范围内,而介孔介质孔隙的尺寸在亚微米到毫米的范围内。
多孔介质的流体力学特性主要包括渗透性、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结构等。
渗透性是指单位面积的多孔介质对流体渗流的阻力。
孔隙度是指多孔介质中孔隙的体积占据整个多孔介质体积的比例。
孔隙连通性是指多孔介质中孔隙的互相连接情况。
孔隙结构是指多孔介质中孔隙的尺寸分布和形状分布。
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力学特性分析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力学特性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性质。
研究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力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并为各种应用提供依据。
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模型在研究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渗流模型来描述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
常用的渗流模型包括达西定律、碰撞流模型和Boltzmann方程模型等。
达西定律是最简单的渗流模型,它是根据实验观察到的渗流现象得出的经验公式。
达西定律认为渗流速度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碰撞流模型是一种微观模型,它将多孔介质看作是由许多固体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碰撞流模型通过考虑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流体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行为。
Boltzmann方程模型是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的渗流模型。
3.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润湿作用(Wettability) 现象 生活事例中的 生活事例中的润湿作用
�
在两相物质的界面上和相内部,其物化学性质不同。
由两相 界面层分子 引起的性质; 界面性质: 界面性质:由两相 由两相界面层分子 界面层分子引起的性质; 由相内分子 引起的性质。 体积性质: 体积性质:由 相内分子引起的性质。
3.1 储层岩石中的界面现象与润湿性
Interfacial phenomena and wettability in reservoir rock
本节内容 1.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 2.界面吸附现象 3.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物理学观点:能量是力的内在根源,力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 一、两相界面的界面自由能(Interfacial free energy energy)
238 - 2
238 - 3
徐波 讲授
Chapter 3 Seepage Mechanism of multiphase fluid
徐波 讲授
Chapter 3 Seepage Mechanism of multiphase fluid
物化医生、文和平
�
界面 (Interface) 和表面(Surface) ?
�
①膨化食品和干果包装里面的小白袋,其内装何物? 物理 吸附 或化学 吸附(即吸收 )水蒸气 的固体材料。 为能物理 物理吸附 吸附或 化学吸附 吸收) 水蒸气的固体材料。 Desiccant :为能 干燥剂或者防潮剂类型: SiO2 , CaO,CaCl2,CaCO 3等
�
问题②:两类物体受重力作用后,为何未沉入液体中?
徐波 讲授
Chapter 3
� �
Chapter 3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
(2)吸附的影响
①吸附:溶解在具有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 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上,并降低界面层的 界面张力的现象。
②表面活性物质:被吸附在两相界面上, 并能大大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③比吸附(G):
定义:界面层单位面积上比相内多余 的吸附量,叫比吸附,记为G。
吉布斯比吸附定律:
四、润湿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1.润湿性的影响
在孔道中各相 界面张力的作 用下,润湿相 总是力图附着 于颗粒表面, 并尽力占据较 窄小的孔隙角 隅,而把非润 湿相推向更畅 通的孔隙中间 部位去。
2.驱替和吮吸的影响
亲油岩石中水驱油
亲水岩石中水驱油
a.驱替 非湿相驱替湿相流体的过程。 b.吸吮 湿相流体驱替非湿相流体的过程。
本节难点: 1、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 2、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一、毛管压力
1、毛细现象和毛管压力
空气
水银
水 液体上升
液体下降
2.毛管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
Pc
气
h
θ
h
气 θ
水银
水
Pc
在毛管中产生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曲面附加压力,称为毛细管 压力,简称毛管力。
(1)气液表面
Pa
h
Pθw 空气
Pa
Pa
孔隙半径(μm)
100.000
毛管压力 Pc ,(MPa)
0.001
0.010
0.100
1.000
10.000
003-856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汞饱和度 SHg ,(%)
毛管压力曲线
10
1
第一篇 第四章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第四章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前面已经分别研究了储层岩石本身的一些渗储性质以及多相流体(油、气、水)的相态转化及其物理性质。
那么当这两者相结合,即多相流体在高度分散、弯弯曲曲的毛细孔道所构成的岩石中,其分布及流动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岩石—流体综合特性呢?岩石颗粒细、孔道小,使得岩石具有巨大的表面;流体本身又是多组分的不稳定体系,在孔道中又有可能同时出现油、气、水三相,这种流体分散储集在岩石中会造成流体各相之乱流体与岩石颗粒固相间存在着极大的多种界面(气一固、气一液、液一液、液一固界面)。
因此,界面现象极为突出,表现出与界面现象有关的界面张力、吸附作用、润湿作用及毛管现象、各种附加阻力效应等等,对流体在岩石中的分布和流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地下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既不同于油、气、水在管路中的流动,更不同于水在河床中的流动而具有其特定的性质。
通常,人们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流。
渗流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岩石孔隙中油水究竟是怎样分布的?流动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实用中采用哪些参数来描述地层中各种阻力的变化?如何减少和消除这些附加阻力?只有研究了渗流物理特性,才能找出油井生产指标(如产量、压力)变化的原因,也只有研究了渗储机理、岩石的润湿性等,才能对部分原油不能采出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本章研究的内容也是如何提高采收率的部分基础。
此外,本章中有关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毛管压力曲线的研究,是油藏工程计算分析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和资料,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第一节储层岩石中的各种界面现象无论在天然原始油层中存在有束缚水的情况还是注水开发的油层,其中流体至少存在着油水两相,当地层压力降到泡点压力后,还会因原油脱气而出现油气水三相。
因此,可以认为油层是一个由固相和两个不互溶的液相,以及有时还有气相等所构成的比面极大的高度分散系统。
而在这一系统中,所呈现的有关界面性质的一些问题,诸如水驱洗油问题,互溶混相驱油时的油水界面消失的问题,以及由于存在油水界面时的毛细管附加阻力问题等,都是与两相界面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的。
第四节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第四节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2.相对渗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3.流度(mobility):4.产水率fw(water production rate):5.退汞效率(efficiency of mercury ejection):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在相对渗透率曲线上,若交点含水饱和度大于50%,则可判定岩石亲水。
()2. 流度比是被驱替相流度与驱替相流度之比。
()3.就非湿相流体而言,自吸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必定高于驱替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4.在油气水三相共存的油藏中,不可能出现单相流动。
()5.两相流体流动时,并联孔道中较大孔道内的流速一定大于较小孔道内的流速。
()6.同一油藏中,油气过度带的宽度大于油水过度带的宽度。
()7.两相渗流时,随含水饱和度上升,产水率也上。
()三.选择题1.在残余油饱和度时,产水率为,产水率随含水饱和度的上升率为。
A.1,1B.1,0C.0,1D.0,0 ( )2.自由水面为100% 的 界面,水淹界面为100%的 界面。
A.含水,含水B.产水,产水C.含水,产水D.产水,含水 ( )3.若某油藏束缚水饱和度为30%,水驱残余油饱和度为35%,则其水驱采收率为 。
A.30%B.40%C.50%D.65% ( )4.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相比,前者的交点含水饱和度较 ,前者的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较 。
A.大,大B.大,小C.小,大D.小,小 ( )5.若某油藏油水过度带中平均毛管力Pc 为0.3kg/2cm ,油水重度差g 为0.2g/3cm ,则油水过度带平均为 。
A.1.5cmB.15mC.2/3mD.2/3cm ( )6.岩石润湿性发生显著变化后,下列参数中哪项的测定结果将发生显著变化 。
A.比面B.孔隙度C.绝对渗透率D.相对渗透率 ( )7.根据排驱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出某油藏产纯油所需的最小闭合度为h30,油藏的实际高度为H,当____________时,该油藏可以生产无水石油.A. H>h30 B. H<h30C.H=h30D.不能确定( )8.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所确定的油水在构造纵向上的分布,得到某井为100%产水,它意味着该储层。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doc)-下载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Pt=V p/V t*100%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直径>0.5mm,相应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宽度0.25~0.0001mm,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液体不能自由流动。
3. 微毛细管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液体在非常高的剩余流体压力梯度下流动。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 e/V t*100%二、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国际单位为μm2,常用单位为达西(D)。
国际单位:μ=1Pa.s △P=1Pa F=1m2 L=1m Q=1cm3/s则:K=1μm2常用单位:μ=1厘泊△P=1大气压F=1cm2 L=1cm Q=1cm3/s则:K=1D=1000md1D=0.987μm21D=987*10-6μm2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Kg/K、Kw/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相 相
(4)自由界面能具有如下性质:
• • • • • 只有存在两相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表面能才存在。 只有存在两相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表面能才存在。 界面越大,自由表面能越大。 界面越大,自由表面能越大。 表面或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 表面或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 两相界面层自由表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的性质有关。 两相界面层自由表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的性质有关。 还和物质的相态、密度、分子量有关。 还和物质的相态、密度、分子量有关。
分子B 分子 所受合力为 零,可以自 由运动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子A 分子A 所受合力不 为零, 为零,合力 指向液体内 部
• 因此,分子B要移动到分子A的位置必须克服这 因此,分子B要移动到分子A 个合力而做功。 个合力而做功。 • 这种表面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多余的能量称为界 面自由能。 面自由能。
热 α相 相 力 A S B 学 性 质 α相 相 β相 相 A a相 bS B
2、比表面能和界面张力
(1)定义: 定义: 比表面能:单位面积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比表面能:单位面积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也叫表面张力。 也叫表面张力。 (2)皂膜拉伸试验
б L F
x
dx
做功的能量转化为新生界面的表面能
W外 = F • dx
= σ • (2 L) • dx
б亦表示形成单位面积 亦表示形成单位面积 所消耗的功, 所消耗的功,即比表面 能。
• (3)比吸附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
•
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较小时,随浓度的增加, 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较小时,随浓度的增加, 表面张力的减小和比吸附的增大都较快, 表面张力的减小和比吸附的增大都较快,当浓度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比吸附不再增加,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比吸附不再增加,趋于最大 值 G ∞
• 3、比吸附 、 • (1)定义:单位面积界面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定义:单位面积界面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 (2)计算公式 )
1 ∂σ G=− ⋅ C ⋅ ( )T RT ∂C
• • • • G—吸附量,亦称比吸附。 吸附量,亦称比吸附。 吸附量 溶质的质量浓度。 ρ—溶质的质量浓度。 界面张力。 б—界面张力。 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T,R—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脱气原油
饱和氮的原油
• b.油气水系统 • P<Pb时:P↑→Rs↑→σ↑ Pb时 P↑→Rs↑→σ↑ T ↑→ Rs ↓→σ↓ • P>Pb时:P↑→ ρo ↑→ σ↓(不明显) Pb时 P↑→ σ↓( T↑→ Rs ↓→σ↓
二 界面吸附现象
• 1、吸附的概念 • 溶解于两相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 溶解于两相系统中的物质, 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降低该界面层的表 面张力的现象。 面张力的现象。 • 2 、表面活性剂 • (1)定义:被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且 )定义:被吸附在两相界面上、 能大大降低界面张力的的物质叫做表面 活性物或称表面活性剂。 活性物或称表面活性剂。
一 界面自由能和界面张力 1、两相界面的界面自由能
(1)定义: 定义: 内聚力:同向分子间的力叫内聚力。 内聚力:同向分子间的力叫内聚力。 附着力:异向分子间的力叫附着力。 附着力:异向分子间的力叫附着力。 净吸力与内聚力、附着力的关系: (2)净吸力与内聚力、附着力的关系: 净吸力=内聚力—附着力 净吸力=内聚力 附着力 (3)界面自由能
第三章 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一 储层岩石中的界面现象 二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三 储层岩石中的毛管压力 四 储层岩石中的各种阻力效应 五 储层岩石中的相对渗透率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界面现象
• 教学目的: • 掌握两相界面的自由表面能和表面张 力,吸附现象和表面张力的关系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自由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吸附现象和 表面张力的关系。 • 教法说明:课堂讲授 • 教学内容:
3、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 (1)物质的影响因素
• 两相间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表面能就越大。 两相间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表面能就越大。 某些物质与空气、 某些物质与空气、水的界面张力
物质 与空气接触时的表面 与水接触时的界面张 张力(20°C) 力(20°C)mN/m mN/m 484.0 72.8 28.6 39.1 27.2 33.4 45.1 30.3 375
⇒ 2σ • dA
б—每单位长度上 每单位长度上 的作用力, 的作用力,即表面 张力
• 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3)界面张力示意图
界面张力 的方向: 的方向: 平面上或 曲线的切 线上
σ Wg
σ og
油
两相表面 张力的大 小为各自 的比表面 能
σ ow
界面张力 的作用点
∑ σ Wg = ∑ σ wg + ∑ σ og
• (2)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 )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含有一个 极性端和一个非极性端。 极性端和一个非极性端。 从结构上看,它们的一端是由碳、 从结构上看,它们的一端是由碳、氢所做成 的基团,具有对称的非极性结构,称为碳氢链, 的基团,具有对称的非极性结构,称为碳氢链, 另一端具有非对称的极性基团。 另一端具有非对称的极性基团。
②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内聚力↓ 附着力↓ T↑ρo↓>ρg↓,内聚力↓>附着力↓ 所以:静吸力↓ 所以:静吸力↓,σ↓
原油与4 原油与4种气体表面张力和溶解度的关系
与空气
汽油与co2气 气 汽油与 与co2气 气 与天然气
• (2)油—水界面张力
• a.油水系统 a.油水系统 • 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对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基 本上无影响。 本上无影响。
水银 水 苯 变压器油 杜依玛兹石油
• (2)、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对于任何液气两相来说,都会有随着温度 和压力增加,表面张力减小的现象。
• 4、油藏流体间的界面张力
• (1)油—气界面张力 ) 气界面张力 ①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 ↓,内聚力 内聚力↓ ↑,附着力↑ p↑,Rs↑,ρo↓,内聚力↓ρg↑,附着力↑, 附着力 静吸力↓ 所以: 静吸力↓,所以: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