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5.2菱形(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二)预习反馈 1. 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为圆的是( D )
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B )
3.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被截去一个直三棱柱得到的几何 体,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D )
4. 一座楼房的三种视图中, 主主视视图图和和左左视视 图可以反映 出楼房的高度, 俯俯视视 图可以反映出楼房的建筑面积.
∴∠CEF=∠EFG,∴∠CEF=∠CFE,
∴CE=CF,∴CE=FG,
∵CE∥FG,∴四边形CEGF是平行四边形,
∵CE=CF,∴平行四边形CEGF菱形
课堂小结
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判定
定理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 定理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合作探究
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较于点O,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OA=OC. 又∵AC⊥BD,
A
O
C
∴直线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D
∴BA=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新课讲授
菱形的判定
B
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合作探究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我们还可以从哪 些角度考虑?
合作探究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 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 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你能证明它吗?
可以发现: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北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北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知识点三: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7.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以线段AB为边的菱形,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能 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 B )
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8.(兰州中考)如图,AC=8,分别以A,C为圆心,以长度5为半径作弧, 两条弧分别相交于点B和D.依次连接点A,B,C,D,连接BD交AC于 点O. (1)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BD的长.
北师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知识点一: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如图,要使▱ABCD成为菱形,下列添加的条件正确的是( B ) A.AC=AD B.BA=BC C.∠ABC=90° D.AC=BD
2 . 如 图 , 在 ▱ ABCD 中 , AE 是 ∠ DAB 的 平 分 线 , 且 交 BC 于 点 E , EF∥AB交AD于点F,则四边形ABEF一定是__菱__形___.
10.如图,已知点E,F,G,H分别是任意四边形ABCD中AD,BD, BC , AC 的 中 点 , 当 四 边 形 ABCD 的 边 至 少 满 足 条 件 : ______A_B_=__C__D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
11.(教材P9“随堂练习”T2变式)如图,在△ABC中,∠ACB=90°, 点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2DE, 连接CE,AF. (1)求证:AF=CE; (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52 菱形》教材教案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52 菱形》教材教案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由什么图形组成?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常被人们用在图案设计上.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菱形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画出菱形的两条折痕,并通过折叠(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手中的图形,得到菱形有哪些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1、对称性2、是否有特殊的三角形3、边4、角5、对角线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究:通过上面的折叠猜想菱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你的猜想是什么?你能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吗?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证:AB=BC=CD=DA.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BC=CD=AD.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通过上面的折叠猜想菱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你的发现是什么?你能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吗?已知:如图,AC,BD是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 (1)AC⊥BD;(2)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DC和∠ABC.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AO=CO.∵DO=DO,∴△AOD≌△COD(SSS).∴∠AOD=∠COD=900.∴AC⊥BD.(2)∵AD=AB,DA=DC,AC⊥BD;∴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DC和∠ABC.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几何语言:∵菱形ABCD,∴ AC ⊥BD ,BD 平分∠ADC 和∠ABC ,BD 平分∠ADC 和∠ABC .例1.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AC=30°,BD=6. 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 的长.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CD(菱形的定义)AC 平分∠BAD(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AC=30° ∴∠BAD=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BD=6 又∵OB=OD=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由勾股定理,得 AO=22226333AB BO -=-=AC=2AO= 63 典例解析:如图,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边的中点. 求证:AE=AF .证明:在菱形ABCD 中, AB=BC=CD=AD , ∠B=∠D ,∵点E 、F 分别是BC 、CD 边的中点,∴BE=12BC ,DF=12CD ,∴BE=DF , ∴△ABE ≌△ADF , ∴AE=AF .思考:利用菱形的对角线能计算菱形的面积吗?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该菱形的面积.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S 菱形ABCD =S △ABD +S △CBD1122BD AO BD CO =+1()2BD AO CO =+12BD AC =结论: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针对练习: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 cm ,∠BAD=120°.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解:∵菱形ABCD 中∠ABC=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O=12×4=2,BO=22AB AO -=23, ∴AC=2AO=2×2=4,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OAC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的坐标是(6,0),点A的纵坐标是1,则点B的坐标是()A.(3,1)B.(3,﹣1)C.(1,﹣3)D.(1,3)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求AE的长.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5,∴AC⊥BD,AO=12AC,BD=2BO,∴∠AOB=90°,∵AC=6,∴AO=3,∴BO=4,∴DB=8,∴菱形ABCD的面积是1 2×AC•DB=12×6×8=24,∴BC•AE=24,AE=245.拓展提升: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过AD的中点E作AC的垂线EF,交AB于点M,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如果FB的长是2,求菱形ABCD的周长.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AD∥BC,AC⊥BD.又∵EF⊥AC,∴BD∥EF.∴四边形EFBD为平行四边形.∴FB=ED=2.∵E是AD的中点.∴AD=2ED=4.∴菱形ABCD的周长为4×4=16.。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菱形》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菱形》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2《菱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菱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四边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但他们对菱形的认识较为模糊,难以理解菱形的本质特征。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以往经验的干扰,对菱形的判定方法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菱形的图形、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菱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钻石、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菱形的判定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菱形的判定
∵AC∠B=AB920°B,C2AB=626c8m2, 1B0Cc=m8.cm,
∴AC=DF=AD=CF=10cm, ∴归四纳边形四A边C形FD的是条菱件形中.存在多个关于边的等量关系 时,运用四条边都相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比较 方便.
例3 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相交于点O ,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OA=OC.
O
又∵AC⊥BD,
A
C
∴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D
∴BA=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归纳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
(2)解:∵∠BCF=120°, ∴∠EBC=60°, ∴△EBC是等边三角形, ∴菱形的边长为4,高为 2 3 , ∴菱形的面积为4 2 3 8 3 . 归纳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要结合条件灵活选 择方法.如果可以证明四条边相等,可直接证出菱形; 如果只能证出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 先尝试证出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AC⊥BD
C.AB=CD
D.AB∥CD
三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例6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1)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且2DE=BC. 又∵BE=2DE,EF=BE, ∴EF=BC,EF∥BC, ∴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BE, ∴四边形BCFE是菱形;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O是坐标原点,菱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3,4),顶点C在x 轴的负半轴上,函数y=(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A.﹣12B.-27C.-32D.-362、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已知线段AB,现要在该网格内再确定格点C和格点D,某数学探究小组在探究时发现以下结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使四边形为正方形的有2种; B.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使四边形为菱形的(正方形除外)有3种; C.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使四边形为矩形的(正方形除外)有两种; D.不存在以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3、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则c﹣a<c﹣b;②若a>0,则;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P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是()A.5B.7.5C.10D.255、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7B.18C.19D.206、在▱ABCD中,AB=5,BC=7,E,F分别为边BC,AD上的点,若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则AE的长为()A.5B.4或5C.3或4D.5或7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菱形的对角线相等B.平行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矩形的对角线不能相等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矩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D.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9、如图所示,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 F;③AO=OE;④S△AOB =S四边形DEOF中,错误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1,正方形纸片ABCD边长为2,折叠∠B和∠D,使两个直角的顶点重合于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F、GH分别是折痕(图2),设AE=x(0<x<2),给出下列判断:①x= 时,EF+AB>AC;②六边形AEFCHG周长的值为定值;③六边形AEFCHG面积为定值,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D.②③11、如图,在中,,,,为边上一动点,于点,于点为的中点,则的最小值为()A. B. C. D.12、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边平行且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a,点P在AD上,且AP=2,点E是边AB上的动点,以PE为边作直角∠EPF,射线PF交BC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结论:①tan∠PFE= ;②a的最小值为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对B.①②都错C.①对②错D.①错②对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过点D分别作AC、BC的平行线DE、D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是()A. B. C. D.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15、如图,ABCD、AEFC都是矩形,而且点B在EF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是S1, S2,则S1, S2的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3S1=2S2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已知∠MON=120°,点A,B分别在OM,ON上,且OA=OB= ,将射线OM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M′,旋转角为α(且),作点A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C,画直线BC交于OM′与点D,连接AC,AD.有下列结论:有下列结论:①∠BDO + ∠ACD = 90°;②∠ACB 的大小不会随着的变化而变化;③当时,四边形OADC为正方形;④ 面积的最大值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7、在菱形ABCD中,DE⊥AB,cosA= ,BE=2,则tan∠DBE的值是________.18、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为边的正方形EFGH的周长为________.19、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菱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若将菱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点B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21、如图,正方形AFCE中,D是边CE上一点,B是CF延长线上一点,且AB=AD,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4cm2.则AC长是________cm.22、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 ,则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23、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cm2, E为BC边上一点,∠BAE=30°,F为AE的中点,过点F作直线分别与AB,DC相交于点M,N.若MN=AE,则AM的长等于________ cm.24、如图,两个长宽分别为7cm、3cm的矩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25、如图,矩形中,,,点是边上一点,连接,把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则的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若BC=8,DE=3,求△AEF的面积.27、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请计算耕地的面积.2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交AB于E.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9、如图,△ABC中,AB=AC,∠BAC=40°,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DE,连接BD,CE交于点F.(1)求证:△ABD≌△ACE;(2)求证:四边形ABFE是菱形.30、如图,已知菱形ABCD,延长AD到点F,使,延长CD到点E,使DE=CD,顺次连接点A,C,F,E,A.求证:四边形ACFE是矩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2、C3、D4、C5、B6、C7、C8、D9、A10、C11、D12、D13、C14、A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 课件(共30张PPT)

D
∴ AB2=OA2+OB2,
∴△AOB是直角三角形, A
O
C
即AC⊥BD,
B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例2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E∥FC,∴∠1=∠2.
证明:连接AC、BD.
A
E
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F
H
∴AC=BD.
∵点E、F、G、H为各边中点, B
G
C
E F G H 1B D , F G E H 1A C ,
2
2
∴EF=FG=GH=HE,
∴四边形EFGH是菱形.
【变式题】 如图,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拓展1 如图,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ABCD各
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解:连接AC、BD.
E
B
A
∵点E、F、G、H为各边中点,
F
E F G H 1 2 B D , F G E H 1 2A C , D
小刚的作法对吗? 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AD.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AB=BC=CD=AD;
B
∴AB=CD , BC=AD.
A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 D
又∵AB=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归纳总结 菱形的判定定理:
解:四边形EFGH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18.2.2菱形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18.2.2菱形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12题图)
13.如图,在菱形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作 DF⊥BC于点F,连接EF.
求证:(1)△ADE≌△CDF; (2)∠BEF=∠BFE.
证明:(1)∵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D=CD,∠A=∠C,∵DE⊥BA,DF
⊥CB,∴∠AED=∠CFD=90°,在△ADE 和△CDF 中,∵A∠DA==C∠DC,, ∠AED=∠CFD,
3.菱形的面积与两对角线的关系是_菱__形__的__面__积__等__于__两__对__角__线__乘__积__的__一__半__. 练习2.四边形ABCD为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 cm,BD =7 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4_2_cm.
知识点1: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C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一组邻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点E,若PE =3,则点P到AD的距离为____3.
5.如图,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点E,F分别在边CD,DA上,且 CE=AF,求证:BE=BF.
解:在菱形ABCD中,AB=CB,∠A=∠C,又AF=CE, ∴△ABF≌△CBE,∴BE=BF
2.(淮安中考)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和8,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A )
A.20 B.24 C.40 D.48
,第2题图)
3.(广州中考)如图,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 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5_,__4_)_.
8.如图,已知菱形的周长为 40 cm,两邻角度数之比为 1∶2. (1)求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 (2)求菱形的面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菱形的性质》公开课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菱形的性质》公开课课件
菱形的性质
“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称得上是世界最著名、同时也是世界 最古老的飞行特技小组之一,他们的飞行秉承法国文化中固有的优 雅风范,编排巧妙,它的飞行表演也并不在意是否雷霆万钧气势迫 人,而是专注于芭蕾般的优美与法国击剑一样的敏捷和灵活。
三菱越野汽车欣赏
菱形就在我们身边
B
C D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 四边形叫做菱形.
D A
)72°
C B
谢谢!
巩固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 对角线AC6 解:AB=BC=CD=DA A 1 2 O AO=CO, DO=BO 7 8
3 4
C
⑵图中对角线AC,BD有什
B
么特定的位置关系?
解:AC⊥BD, AC平分∠DAB 和∠DCB, BD平分∠ADC 和∠ABC.
菱形的面积桥
A B
菱形
O E
C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那么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 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吗?
D
S菱形=BC×AE
思考:计算菱形的面积除了上式方法外,利 为 什 用对角线能 计算菱形的面积公式吗? 么 1 ABCD=S△ABD+S△BCD= AC×BD S菱形 2
?
S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②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 是轴对称图形;
③菱形的四边都相等;
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 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从计算上来谈—— 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对角线长的 乘积的一半。设菱形的两对角线长 1 ab. 分别为a,b,则它的面积S=
2
思考:
操作题:请把有一个内角为72° 的菱形ABCD分成4个等腰三角形.
记一记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1讲(矩形与菱形)培优讲义(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1讲(矩形与菱形)培优讲义(含解析)

特殊平行四边形第1讲(矩形与菱形)命题点一: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例1如图,矩形OBCD的顶点C的坐标为(2,3),则BD=13.例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8,点E,F分别在AB,AD上,且AE=AF,过点E作EG∥AD 交CD于点G,过点F作FH∥AB交BC于点H,EG与FH交于点O.当四边形AEOF与四边形CGOH 的周长之差为12时,AE的值为( C )A.6.5 B.6 C.5.5 D.5命题点二:根据相应的判定方法解题例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矩形的是( C )A.AB∥CD,AB=CD,AC=BD B.∠A=∠B=∠D=90°C.AB=BC,AD=CD,且∠C=90° D.AB=CD,AD=BC,∠A=90°例4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B ) A.BA=BC B.AC,BD互相平分 C.AC=BD D.AB∥CD例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E是AD的中点,M是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结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AM 的值为 1 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 ②当AM 的值为 2 时,四边形AMDN 是菱形. 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 .∴∠NDE =∠MAE ,∠DNE =∠AME . ∵E 是AD 的中点,∴DE =AE .在△NDE 和△MAE 中,∵⎩⎨⎧∠NDE =∠MAE ,∠DNE =∠AME ,DE =AE ,∴△NDE ≌△MAE (AAS ).∴ND =M A . ∴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命题点三: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解题例6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EF 是正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BC ,CD 边上,且AB =AE ,则∠B 的大小为( B )A .60°B .80°C .100°D .120°例7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ECF 都是菱形,点E ,F 在BD 上,已知∠BAD =120°,∠EAF =30°,则ABAE =6+22. 命题点四:利用图形的中心对称性解题例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 =110°,E ,F 分别是AB 和BC 的中点,EP ⊥CD 于点P ,则∠FPC 的大小为( D )A.35° B.45° C.50° D.55°例9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E,F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向C,A运动,其速度为1 cm/s,运动时间为t(s).当AC=16 cm,BD=12 cm,且以D,E,B,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时,t= 2或14 .命题点五:用旋转的方法解决问题例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6,0),C(0,23),将矩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使点A恰好落在OB上的点A1处,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23,6) .例1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D=2,E,F分别是AD,CD上的动点(包含端点),且AE+CF=2,则线段EF的长的取值范围是3≤EF≤2 .命题点六:巧用公式解决面积有关的问题例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 cm2,对角线AC=24 cm,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 A )A.52 cm B.40 cm C.39 cm D.26 cm例13如图,在矩形ABCD中,M为边BC上一点,连结AM,过点D作DE⊥AM,垂足为E,若DE=DC=1,AE=2EM,则BM的长为255.命题点七:在矩形、菱形中的拼接问题例14如图,四张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放置于矩形的四个角落,其中,①和②纸片既不重叠也无空隙,在矩形的周长已知的情况下,知道下列哪个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得涂色部分的周长( B)A.① B.② C.③ D.④例15如图是一个由5张纸片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相邻纸片之间互不重叠也无空隙,其中两张等腰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1,且AE=AH,CF=CG,另外两张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2,中间一张菱形纸片的面积为S3,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可以表示为( A )A.4S1 B.4S2 C.4S2+S3 D.3S1+4S3课后练习1.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是16,DE=2,△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EC=90°,则AE的长是( A )A .3B .4C .5D .6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2AB ,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连结BM ,DN .若四边形MBND 是菱形,则AMMD等于( C )A .38B .23C .35D .453.如图,在菱形ABCD 中,边BC 的长为5,高DE 的长为3(垂足E 落在BC 边上),则AC 的长为( A )A .310B .4 5C .8D .104.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3,DF =1,∠DAB =60°,∠EFG =15°,FG ⊥BC ,则AE 等于( D )A .1+ 2B . 6C .23-1D .1+ 35.如图,大矩形分割成五个小矩形,④号、⑤号均为正方形,其中⑤号正方形边长为1.若②号矩形的长与宽的差为2,则知道哪个小矩形的周长,就一定能算出这个大矩形的面积( A )A.①或③ B.② C.④ D.以上选项都可以6.如图,在矩形中ABCD中,AD=2A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H⊥AE于点H,连结BH并延长交CD于点F,连结DE交BF于点O,下列结论:①∠AED=∠CED;②OE=OD;③BH =HF;④BC-CF=2HE;⑤AB=HF.其中正确的有( 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M是AD边的中点,N是DC边的中点,AN与MC交于点P.若∠MCB =∠NBC+33°,则∠MPA的度数为 33°.8.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6,BC=8,P为BC上一点,PF⊥AC,PE⊥BD,则PF+PE 的值为 4.8 .9.如图,在Rt△ABC中,∠B=90°,BC=53,∠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 (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结EF,当四边形AEFD为菱形时,t的值为103.10.如图,点D,F把线段BH分成三条线段BD,DF,FH,分别以这三条线段为一条对角线作菱形ABCD,菱形DEFG,菱形FMHN,连结CE,EM,MG,GC组成四边形CEMG.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7,菱形DEFG的边长为13,菱形FMHN的边长为6,BH=40,DF=24,则四边形CEMG的面积为 160 .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点E,F分别在BC,CD上,若AE=5,∠EAF=45°,则AF的长为4103.12.将矩形ABCD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矩形AEFG.(1)如图,当点E在BD上时,求证:FD=C D.(2)当α为何值时,GC=GB?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3.(2018·江西)在菱形ABCD中,∠ABC=60°,P是射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PE.点E的位置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而变化.(1)如图①,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结CE,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BP=CE,CE与AD的位置关系是CE⊥AD.(2)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选择图②,图③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3)如图④,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连结BE,若AB=23,BE=219.求四边形ADPE的面积.解:(2)仍然成立.选图②,证明如下:连结AC交BD于点O.设CE交AD于点H.在菱形ABCD中,∠ABC=60°,∵BA=BC,∴△ABC为等边三角形.∴BA=C A.∵△APE为等边三角形,∴AP=AE,∠PAE=∠BAC=60°.∴∠BAP=∠CAE.∴△BAP≌△CAE(SAS).∴BP=CE,∠ACE=∠ABP=30°.∵AC和BD为菱形的对角线,∴∠CAD=60°.∴∠AHC=90°,即CE⊥A D.选图③,证明如下:连结AC交BD于点O.设CE交AD于点H.同理可得△BAP≌△CAE(SAS),BP=CE,CE⊥A D.(3)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CE交AD于点H.由题(2)可知,BP=CE,CE⊥A D.在菱形ABCD中,AD∥BC,∴EC⊥B C.∵BC=AB=23,BE=219,∴在Rt△BCE中,CE=2192-232=8. ∴BP=CE=8.∵AC与BD是菱形的对角线,∴∠ABD=12∠ABC=30°,AC⊥BD,BD=2BO=2AB·32=6.∴OA=12AB=3,DP=BP-BD=2. ∴OP=5,AP=AO2+OP2=27.S四边形ADPE =S△ADP+S△AEP=12×2×3+12×27×27×32=3+73=8 3.14.(自主招生模拟题)如图,AB=CD,BC=2AD,∠ABC=90°,∠BCD= 30°.则∠BAD的大小为( B )A.25° B.30° C.35° D.45°15.(自主招生模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O(0,0),点A(5,0),点B(0,3).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记K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则△KDE的最大面积为30+3344.16.一张矩形纸片,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剩下的矩形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二次操作;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称原矩形为n阶奇异矩形.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若AB=2,BC=6,则称矩形ABCD为2阶奇异矩形.(1)判断与操作如图②,矩形ABCD长为5,宽为2,它是奇异矩形吗?如果是,请写出它是几阶奇异矩形,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探究与计算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长为20,另一边长为a(a<20),且它是3阶奇异矩形,请画出矩形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的下方写出a的值.(3)归纳与拓展已知矩形ABCD两邻边的长分别为b,c(b<c),且它是4阶奇异矩形,求b∶c(直接写出结果).解:(1)矩形ABCD是3阶奇异矩形,裁剪线的示意图如下.(2)裁剪线的示意图如下.(3)b∶c的值为15,45,27,37,47,57,38,58.。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菱形》知识全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菱形》知识全解

《菱形》知识全解课标要求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的判定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知识结构内容解析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个特殊条件:一组邻边相等.菱形的定义既可作为菱形的性质运用,又可作为菱形的判定运用.2.菱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特有的两条性质(定理):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4)菱形的面积计算:S菱形=底×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菱形的每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有关菱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来解决.3.菱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可作为菱形的判定方法,它是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基础.(2)定理①: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运用该定理证明时,可以直接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定理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运用该定理证明时,要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4.运用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证明.性质和判定定理本身容易理解,但需要学生借助一定的活动去进行观察、归纳、推导与验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从中收获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本身和思想方法上都有实质性的掌握.这个过程到位了,必将很好地为下一过程——“运用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运用自如.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以及旧知类比的基础上进行定理的概括的推导.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发现规律,归纳结论,解决重点.本课的难点是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计算和解决问题.在通过探索和证明得到了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后,直接利用定理解决问题就势在必行.但从主观上讲,学生对刚学会的知识会有生疏感,不会直接用,甚至不敢用,习惯一步推理,对多步推理不熟;从客观上讲,性质和定理本身的数量不止一项,因而问题的解决需要选择相应的性质和定理,特别是判定方法的选择性很强,而且题目的设置往往灵活多变,还综合之前的知识等.这都给问题解决带来了困难.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问题设置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逐步递进.通过引导思维,结合图形一步一步体现思路,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教法导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思维的起点,为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们可以运用自主探究法和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并对先后知识融会贯通.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探究实践——观察讨论——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运用实践、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借助教具和课件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与判别,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教学要基于学生对菱形的已有认知上.在引入概念时,应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到菱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有一组邻边相等.教师设置情境,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体验到菱形可以由平行四边形平移或等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接得到.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因而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多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应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3.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探究活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又在教学中有切实的实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具体.例如菱形性质的探索、判定定理的探索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折纸、画图等实践来进行探究.4.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分别对菱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等方面的研究,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而在性质或判定的应用中,教师根据题目的层次安排,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独立进行具体的证明.5.注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类比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菱形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类比已学过的矩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合情猜想,并加以验证,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法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几何图形也包括菱形,但学生对这一图形的认识是直观的、肤浅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原有直观感和平行四边形、矩形的相关知识为基础,探索菱形的性质及判别方法,并尝试利用它们解题.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中注重探究学习,在本课中,其实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菱形的概念得到、菱形性质的发现和推导、菱形面积的算法、菱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和思路的选取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归纳.若能在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方法,学习的效果会提高很多,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践、观察、分析、比较、验证、归纳、概括等手段,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2020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 菱形的性质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2020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  菱形的性质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文库独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5章特殊平行四边形5.2菱形菱形的性质专题练习题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ABC=60°,则对角线AC的长是____.2.若菱形的周长为8,相邻两内角之比为3∶1,则菱形的高是____.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结AE,AC,AF,则图中与△ABE全等的三角形(△ABE除外)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AC=12,则它的面积是____.5.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8,2),点D的坐标为(0,2),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OE⊥AB,垂足为E,若∠ADC=130°,则∠AOE的大小为( )A.75°B.65°C.55°D.50°7.如图,点O是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连结OE.求证:OE=BC. 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结DF,则∠CDF等于( )A.50°B.60°C.70°D.80°9.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A.1 B. 3 C.2 D. 5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8,4),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85,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C∶BD=1∶2,则AO∶BO=____,菱形ABCD的面积S=____.2.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菱形的对称中心O处,折痕为EF,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2 cm,∠A=120°,则EF=____cm.1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 cm,8 cm,AE⊥BC于点E,则AE的长是( )A.5 3 cm B.2 5 cm C.485cm D.245cm1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结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当AM的值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M和点N.(1)请你判断OM和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当AB=6,AC=8时,求△BDE的周长.16.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点M作ME ⊥CD于点E,∠1=∠2.(1)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答案:1. 62. 23. C4. 965. (4,4)6. B7. 解:∵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BC=CD,∴四边形OCED是矩形,∴OE=CD,∴OE=BC8. B9. B10. (3,4)11. 1∶2 1612. 313. D14. 解:(1)证△AEM≌△DEN,得EM=EN,又EA=ED,∴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当AM=1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理由如下:连结BD,易知△ABD是等边三角形,又AM=1,即M为AB的中点,∴DM⊥AB,∴∠AMD=90°,由(1)知,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MDN是矩形15. 解:(1)由AB∥CD,得∠MCD=∠1,∵∠1=∠2,∴∠MCD=∠2,∴MC=MD,∵ME⊥CD,∴DE=CE=1,∴BC=CD=2(2)延长DF交AB的延长线于点K,易证△CFD≌△BFK,∴KF=DF,又∵CF=12BC,由(1)知CE=12CD=12CB,∴CE=CF.∵四边形ABCD是菱形,∴∠MCF=∠MCE,又CM=CM,∴△MCF≌△MCE,∴ME=MF.∵AB∥CD,∴∠K=∠2=∠1,∴AM=MK=KF+MF=DF+ME。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1)AB = BC = CD =AD;
B
(2)AC⊥BD;
A
O
C
∠DAC=∠BAC,∠DCA=∠BCA, ∠ADB=∠CDB,∠ABD=∠CBD. D
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又∵AB = CD,AD = BC, ∴AB = BC = CD =AD.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E∥FC,∴∠1=∠2.
∵EF垂直平分AC, ∴AO = OC .
A1
E
O
D
又∠AOE =∠COF,
B
F
2
C
∴△AOE≌△COF,∴EO =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 四边形AFCE是菱形.
6. 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
(2)∵AB = AD, ∴△ABD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 ∴OB = OD .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 ∵OB = OD, ∴AO⊥BD,AO平分∠BAD, 即AC⊥BD,∠DAC=∠BAC. 同理可证∠DCA=∠BCA, ∠ADB=∠CDB,∠ABD=∠CBD.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CE⊥AB于点E, CF⊥AD于点F,求证:AE=AF.
O
B
D
1
1
= 2 AC·BO+ 2 AC·DO
=
1 2
AC(BO+DO)
= 1 AC·BD.
2
C 你有什么发现?
菱形的面积 = 底×高 =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例2 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与BD 的交点,且在△AOB中,OA=5,OB=12.求菱形 ABCD两对边的距离

【精品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2菱形22菱形的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判定定理1课件新版华

【精品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2菱形22菱形的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判定定理1课件新版华
类型之一 利用菱形的定义判定菱形 如图,在△ABC 中,AB=AC,∠B=60°,∠FAC、∠ECA 是△ABC 的两
个外角,AD 平分∠FAC,CD 平分∠ECA.求证: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课时 菱形的判定定理1
证明:∵∠B=60°,AB=AC,∴△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BC,∠ACB=∠BAC=60°,∴∠FAC=∠ACE=120°. ∵AD 平分∠FAC,CD 平分∠ECA,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课时 菱形的判定定理1
解: (1)如答图所示,EF 为所求直线; (2)四边形 BEDF 是菱形.理由:∵EF 垂直平分 BD, ∴BE=DE,∠DEF=∠BEF.∵AD∥BC, ∴∠DEF=∠BFE,∴∠BEF=∠BFE, ∴BE=BF.又∵BF=DF,∴BE=ED=DF=BF, ∴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课时 菱形的判定定理1
知 识 管 理 [学生用书P106]
菱形的判定方法
定 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平__行__四___边__形___是菱形. 定理 1:四条边相等的__四___边__形___是菱形.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课时 菱形的判定定理1
归 类 探 究 [学生用书P106]
A∠EA==C∠F,C,
∴△AED≌△CFD(ASA);
∠AED=∠CFD,
(2)由(1)得△AED≌△CFD,∴AD=DC.∵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1课时 菱形的判定定理1
9.如图,小刚在研究矩形性质时,把两张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叠放在一起(矩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PPT(第1课时)教学课件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PPT(第1课时)教学课件

再由一个直角,得出是矩形;最后由一组邻边相等可
F
得正方形;
证明: ∵ BF∥CE,CF∥BE,
∴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BC = 90°, ∠DCB = 90°, ∵BE平分∠ABC, CE平分∠ DCB, ∴∠EBC = 45°, ∠ECB = 45°, ∴ ∠ EBC =∠ ECB .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重点) 3.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导入新课
活动:观察这些图片,你什么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四个角呢?
A M
B
P
D
N C
∴∠ADB=∠CDB=45°.
∴∠MPD=∠NPD=45°.
∴DM=PM,DN=PN.
∴四边形NPMD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课堂小结
矩形
平行四边形
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内角为直角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菱形
正方形
请同学们动手完成以上证明?
A
D
O
B
C
提示:可以先通过证明来得到正方形是矩形、菱形,然后利用矩形和菱形 的定理来完成该题.
想一想: 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
矩形 正方形 菱形 平行四边形
归纳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所 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有的性质,正方形都有.
一 正方形判定的定理
动一动:过点A作射线AM的垂线AN,分别在AM , AN上取点B , D ,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课件
∠BAC=∠DAC, ∠BCA=∠DCA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O┐
B
D
C
新知探究
1.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D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邻边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垂直
新知探究
2.菱形ABCD的两对角线AC、BD的长为8、6,则其边长
D
为多少?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18.2.2 菱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矩形的性质有哪些?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能熟练运用菱形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新知导入
你认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吗?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都具有
新知导入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看看打开是个什么
图形,与前面图中特别的四边形一样不?自己动手做一做.
思考
观察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它是一个怎样的四边形呢?
新知探究
根据折叠的情况,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 相等 .
这个四边形叫菱形,什么样的平
行四边形可以成为菱形?四条边
相等吗?
这个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这个四边形一定
证明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
BD相交于点O.
A
求证: AB = BC = CD =AD;
B
D
C
新知探究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证明并掌握菱形的性质,且能运用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平行四边形与菱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通过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菱形的性质探索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动手操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菱形的学习,发现菱形的内在美和应用美。

2.学情分析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图形的方法与能力,所以可以类比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来进行探索。

另外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中等水平,所以本节课在总结菱形性质的基础上,要着重于性质的灵活运用。

3.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特殊性质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和灵活应用,以及用对角线表示菱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困难。

4.教学过程活动1: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回顾矩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从这三个方面研究菱形的性质打好基础。

并且引出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活动2:对比于改变平行四边形内角的度数形成矩形,现在改变平行四边形边的长度得到菱形,观看PPT动画演示过程,引导学生概括菱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动画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出发,概括菱形定义,再次明确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所属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3:按照课件的指示,同桌相互合作,完成“折一折,剪一剪”,裁出菱形。

然后利用手中图形完成探究一:1.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是什么?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3.有哪些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学生代表上黑板展示设计意图:使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相结合,增强合作意识。

人教数学八下《菱形》平行四边形PPT精品课件

人教数学八下《菱形》平行四边形PPT精品课件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一: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问题解决: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与∠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48cm, 求:(1)求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2)求菱的面积.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一: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归纳总结:
你能说说该题的解题思路吗?
直接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ABO=300,进而求出AO,BO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直接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菱形的定义,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有关性质; 2.能利用菱形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一: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自学问题: 对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性质欠熟练; 观察力不够强,难以发现菱形的特殊性质. 学生典型问题展示: 展示《18.2.2.1菱形(1)课前自测》中第1-4题的正确率,以及做错的学生的错题选项; 学案上知识点一中学生存在问题图片展示;教材中57页练习1做错学生的错题选项.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二:菱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典例分析: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二:菱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典例分析:
同类题检测:平板推题
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 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 点后两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自学释疑、拓展提升
知识点二:菱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自学问题:
不能灵活地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出现错误.
学生典型问题展示:
展示《18.2.2.1菱形(1)课前自测》中第5-6题的正确率,以及做错的学生的错题选项.学案上 知识点二中学生存在问题图片展示,教材中57页练习2做错学生的错题选项.

《菱形》平行四边形PPT精品课件

《菱形》平行四边形PPT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般
性质,即:
A
B
对边平行且相等
D
C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除此之外,菱形还有特殊的性质吗?
合作探究
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菱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又∵AB=AD,
∴AB=BC=CD=AD.
合作探究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2)AC⊥BD,且AC,BD分别平分菱形
ABCD的内角.
(2)∵AB=AD,
∴△ABD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
∴OB=OD.
∴AO⊥BD,即AC⊥BD.
ABCD的周长为多少?
D
解: ∵ E,F分别是AD,BD的中点,
E
∴ EF是△ABD的中位线,
∴ AB=2EF=4.
A
F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AB=BC=CD=AD=4,
∴菱形ABCD周长为16.
B
C
随堂练习
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4,∠BAD=60〫
,求对角线BD的长度.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周长为24,
菱 形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新课导入
你认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吗?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