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悸ppt课件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 缓解压力。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缓解心悸症 状的目的。
按摩疗法
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身体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有助于缓解心悸症状。
音乐疗法
通过聆听舒缓的音乐,调节情绪状态,减轻心悸 症状。
06
误区二
忽视伴随症状。心悸的伴随症状对于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忽视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避免策略
出现心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避免盲目自行用药或听信偏 方治疗。
04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建议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病因治疗
临床表现
心悸患者常描述为心跳加速、心跳 过重、心跳不规律等,可伴有胸闷、 气短、乏力等症状。
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现状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随 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中心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危害程度
心悸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兆,如心律失常、 冠心病等。长期心悸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实践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倡导低盐、低脂、低糖的健康 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
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慢跑等。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 缓解压力。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缓解心悸症 状的目的。
按摩疗法
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身体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有助于缓解心悸症状。
音乐疗法
通过聆听舒缓的音乐,调节情绪状态,减轻心悸 症状。
06
误区二
忽视伴随症状。心悸的伴随症状对于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忽视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避免策略
出现心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避免盲目自行用药或听信偏 方治疗。
04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建议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病因治疗
临床表现
心悸患者常描述为心跳加速、心跳 过重、心跳不规律等,可伴有胸闷、 气短、乏力等症状。
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现状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随 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中心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危害程度
心悸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兆,如心律失常、 冠心病等。长期心悸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实践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倡导低盐、低脂、低糖的健康 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
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慢跑等。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中医内科学-心悸精品PPT课件
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 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 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 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明代《医学正传》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有详尽的描述。 《景岳全书》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散寒; ❖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
肉益气敛汗,或用独参汤煎服; ❖ 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
泻等利水化饮; ❖ 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红、红花; ❖ 兼见阴伤者,加麦冬、甘枸杞、玉竹、五味子。
辨证论治
❖ 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 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 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 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概述
❖ 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
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 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 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 心悸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
病因病机
❖ 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
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 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 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明代《医学正传》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有详尽的描述。 《景岳全书》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散寒; ❖ 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
肉益气敛汗,或用独参汤煎服; ❖ 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
泻等利水化饮; ❖ 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红、红花; ❖ 兼见阴伤者,加麦冬、甘枸杞、玉竹、五味子。
辨证论治
❖ 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 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 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 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概述
❖ 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
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 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 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 心悸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
病因病机
❖ 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
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 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 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中医内科学》心悸 ppt课件
稳者可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②出血性心悸慎用 活血化瘀药物,以活血止血药物为好。③对抗心律失常的 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也要注意向患者交代清楚
ppt课件
21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心虚胆怯证 (二)、心血不足证 (三)、阴虚火旺证 (四)、心阳不振证 (五)、水饮凌心证 (六)、瘀阻心脉证 (七)、痰火扰心证
相同点——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 安
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不同点 心悸——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ppt课件
17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 便的手 段,它可以区分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 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的性质,如房 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判断房室传导阻滞, 房扑与房颤,心扑与心颤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也是心律失常 诊断的重要方法。
3.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 结功能,诊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 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ppt课件
18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气血阴阳亏虚; 实——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
《内经》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 心悸之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和《伤 寒论》,称之“心动悸”、“心下悸”、“心中 悸”及“惊悸”。
ppt课件
5
2.病因:
《内经》虽无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下,其动应 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 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ppt课件
21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心虚胆怯证 (二)、心血不足证 (三)、阴虚火旺证 (四)、心阳不振证 (五)、水饮凌心证 (六)、瘀阻心脉证 (七)、痰火扰心证
相同点——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 安
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不同点 心悸——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ppt课件
17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 便的手 段,它可以区分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 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的性质,如房 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判断房室传导阻滞, 房扑与房颤,心扑与心颤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也是心律失常 诊断的重要方法。
3.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 结功能,诊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 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ppt课件
18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气血阴阳亏虚; 实——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
《内经》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 心悸之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和《伤 寒论》,称之“心动悸”、“心下悸”、“心中 悸”及“惊悸”。
ppt课件
5
2.病因:
《内经》虽无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下,其动应 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 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心悸pptppt课件
2024/1/28
19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心律失常
心悸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 室上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 至猝死。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长期心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最 终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
心悸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肌缺 血,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024/1/28
2024/1/28
8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对于间歇性心悸患者,可提高心 悸发作时心电图的检出率
如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电解 质等,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引起 的心悸
常规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监测 心脏超声检查 其他检查
2024/1/28
明确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 如心律失常类型、心肌缺血等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有无 心脏器质性疾病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吸 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心悸的发病风险。
2024/1/28
5
流行病学现状及趋势
流行病学现状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一般人群中,心 悸的患病率约为10%-30%,其中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趋势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随 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心悸的检出率和治疗率也 在逐年提高。
。
24
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方案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针对心悸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改善患 者心理状态。
心理教育
67心悸精品PPT课件
②伴发热:见于风湿热、心包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 炎及其他发热性疾病。
③伴晕厥或抽搐: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 动过速、SSS、室颤引起的Adams-Stokes综合征。
④伴贫血者: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 ⑤伴消瘦及出汗:见于甲亢。
12
五、相关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心悸发作所致的 疲乏、无力有关。
4
二、发生机制
心悸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
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 改变有关。
5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1.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引起的心悸可分为生 理性或病理性。
6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⑴生理性者见于:
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 ②饮酒、浓茶或咖啡后; ③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
⑵心动过缓:第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SS、房 室交界性心律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 心室充盈度增加,引起心脏搏动强而有力出现心 悸,心率突然减慢时明显。
⑶心律不齐:如期前收缩,房颤,病人可因心脏 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也可因代偿间歇感到的突 然心脏停跳而出现心悸。
9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3.心脏神经官能症
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
7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⑵病理性者见于下列情况:
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室肥大,如高心 病、先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等。
②其他引起心脏搏出量增加的疾病,如高热、 甲亢、贫血等。
8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
2.心律失常
⑴心动过速:如窦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及 快速率房颤可引起。
恐惧 与心悸发作对心脏功能的影 响有关。
13
心悸--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2.辨病位
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 同样其它脏腑病变亦可以影响及心。 临床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 后缓急
辨证要点
3.辨脉象变化
脉率快速型心悸:一息六至:数脉; 一息七至:疾脉; 一息八至:极脉; 一息九至:脱脉; 一息十至以上: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一息四至:缓脉; 一息三至:迟脉; 一息二至:损脉; 一息一至:败脉; 二息一至:奇精脉。
常见于各种原因心脏疾患、甲亢、贫血、神经官
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 血运行受阻→心悸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及瓣膜发生病变或 是出现心脏房室大小改变或是心脏功能受损者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
3、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结功能,诊 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与心梗后恶性心 律失常及猝死有一定价值
5、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要点
1.心悸的辨证应分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 上扰
二、心血不足证
1、辨证依据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兼症: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
少。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2、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
之源;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 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三、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发病或加重常与饮 食、情志、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
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 同样其它脏腑病变亦可以影响及心。 临床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 后缓急
辨证要点
3.辨脉象变化
脉率快速型心悸:一息六至:数脉; 一息七至:疾脉; 一息八至:极脉; 一息九至:脱脉; 一息十至以上: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一息四至:缓脉; 一息三至:迟脉; 一息二至:损脉; 一息一至:败脉; 二息一至:奇精脉。
常见于各种原因心脏疾患、甲亢、贫血、神经官
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 血运行受阻→心悸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及瓣膜发生病变或 是出现心脏房室大小改变或是心脏功能受损者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
3、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结功能,诊 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与心梗后恶性心 律失常及猝死有一定价值
5、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要点
1.心悸的辨证应分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 上扰
二、心血不足证
1、辨证依据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兼症: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
少。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2、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
之源;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 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三、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发病或加重常与饮 食、情志、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
心悸的鉴别诊断PPT48页
室上性急诊处理
1
2
3
血流动力学不 稳 定 同步直流 电除颤
血流动力学稳 定 刺激迷走 神 经 纠正低钾 低镁血症
心房颤动 房颤≤72h 先控制心室率,再药物或电转复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室上性急诊处理
4
5
6
心房扑动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率>110次/分,可应用维拉帕米
心 房 扑 动 药物治疗无效选择电复律,仅需较低能量20~100J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1
发生心室颤动患者即出现心脏骤停,须立即行心肺复苏,尽早实施电除颤,无脉性或多形性室速(VT)视同心室颤动(VF)行1次非同步除颤
2
VF或VT除颤后无效,可应用胺碘酮300mg,快速静脉注射后再重复1次电除颤
3
VF转复成功后,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维持K+>4.0mmol/L,Mg2+>2.0mg/dl),以防再发VF,调整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一章 心 悸
概 述
心悸(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 不适感或心慌感
心率加快— 心跳不适
心率缓慢— 搏动有力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主要教学内容
病理生理机制
1
临床特点及诊断
2
治疗原则
3
诊断步骤及流程
4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病理生理机制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在140~20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钟
鉴别要点
5
6
7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窦性心动过速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1
2
3
血流动力学不 稳 定 同步直流 电除颤
血流动力学稳 定 刺激迷走 神 经 纠正低钾 低镁血症
心房颤动 房颤≤72h 先控制心室率,再药物或电转复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室上性急诊处理
4
5
6
心房扑动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率>110次/分,可应用维拉帕米
心 房 扑 动 药物治疗无效选择电复律,仅需较低能量20~100J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1
发生心室颤动患者即出现心脏骤停,须立即行心肺复苏,尽早实施电除颤,无脉性或多形性室速(VT)视同心室颤动(VF)行1次非同步除颤
2
VF或VT除颤后无效,可应用胺碘酮300mg,快速静脉注射后再重复1次电除颤
3
VF转复成功后,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维持K+>4.0mmol/L,Mg2+>2.0mg/dl),以防再发VF,调整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一章 心 悸
概 述
心悸(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 不适感或心慌感
心率加快— 心跳不适
心率缓慢— 搏动有力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主要教学内容
病理生理机制
1
临床特点及诊断
2
治疗原则
3
诊断步骤及流程
4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病理生理机制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在140~20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钟
鉴别要点
5
6
7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窦性心动过速
第十一章 心悸--邓跃林
中医医学内科学PPT课件心悸课件
02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
心悸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病后 失养等。
病机
心悸的病机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 中以心为主要病位。
中医诊断标准
症状
心悸的主要症状为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感、乏 力等。
舌象
舌质淡红或紫暗,苔薄白或黄腻。
脉象
脉象细数或弦滑。
对于已经出现心悸症状的患者,应尽快就医并接受正规的治 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康复。
04
心悸的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心悸的原理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 心悸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方法
包括毫针、艾灸、耳针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心悸,应积极控制 这些疾病,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
如果出现心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加 重。
日常保健
保持心情舒畅
适量运动
情绪波动是心悸的常见诱因之一,因此要 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 免疫力,减少心悸的发生。但要避免过度 运动,以免引起心悸。
医嘱
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 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电图;不 适随诊。
06
心悸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 的睡眠。同时,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 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避免诱发因素
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过度运动等,应尽 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因素。
《中医内科学心悸》PPT课件
▪ 2、心与夏气相互通应:人与自然界是一 个紧密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五脏分别与自然 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与夏气相互通应, 是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的特性相一致的.心 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反应最强.如果心 脏有病,适逢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滋助,则 能病情缓解,特别是心阳虚衰患者,在夏季 自觉症状多有减轻.
▪ 证候特征及病机述要 ▪ 心病的证候特征表现为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智
精神活动异常. ▪ 脑病证候特征表现为神智精神活动障碍.
▪ 痰火扰心: ▪ 主要脉症:心悸、或癫或狂、失眠、舌红或
干裂,苔黄、脉滑数.
▪ 证候特征:本证以心神不安为特征,或胸中 躁动烦热,时发动悸;或急躁怒骂,毁物伤人; 或心烦多梦,躁扰难寝.
病机:热病伤阴;思虑过度,阴血暗耗或阴血化生 不足等引起心失滋养,表现心悸,失眠,健忘.
▪ 脑髓空虚 ▪ 主要脉症:眩晕不止,健忘耳鸣,腰膝酸软,懈惰思
卧,步行艰难,齿枯发焦,舌瘦苔薄,脉沉细弱.
▪ 证候特征:以气血、肝肾亏虚,脑髓元神失养而 引起眩晕、痴呆、健忘为主要见证.
▪ 病机: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脑髓失养,脑髓空 虚,表现为眩晕、耳鸣.
▪ 《内经》:"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心怵惕"
▪ 《素问 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也.…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 《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 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 《灵枢 ·根结》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 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 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 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 藏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