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_毋晓雷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防范_封北麟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防范_封北麟

532013年第7期主持人:许小萍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引发了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反思与整治之后,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似乎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牵动媒体、学界和政府紧绷的神经。

2012年国家财政部启动了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清查,并根据彻查结果联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对有抬头之势的地方政府违规融资提出警示与整改。

国家部委的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所积聚的巨大风险表示忧虑。

自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发展依据2011年国家审计署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以下简称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

分析相关审计结果,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偿付义务相对可预期,债务风险相对可控。

根据审计署报告,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显性直接债务)为67109.51亿元,占全部债务余额的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显性或有债务)和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隐性或有债务),占比为37.38%。

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通过法律合同或各种形式承诺而无条件兑现的债务义务(显性直接债务)占据主体地位,这部分债务的本息偿付有着比较明确的规模和时间安排,地方政府可预先作出安排,风险相对可控。

二是举债主体比较集中,风险控制对象比较明确。

从政府层级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中,地市级政府负债比例最高(约占债务总量的43.51%),省级其次(约占债务总量的29.96%),县级最低(约占债务总量的26.53%)。

但是,深化改革,也涉及债务风险的管理控制和预警体系建设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封北麟54担的债务风险可以转嫁给市、县两级政府。

因此,市、县两级政府性债务是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真正汇聚点。

特别是县级政府,由于县域经济总体薄弱,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不高,财政能力处于弱势且短期内土地缺乏足够开发潜力,更容易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的风暴眼。

【实用资料】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pdf

【实用资料】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pdf

2013年第1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LI○毋晓雷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7%。

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的债务到期。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地方债务及其风险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新老挂账、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

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一旦出现金融机构清算,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指由于受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从而造成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或者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府正常运转、职能正常行使以及引发的其他可能干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

地方债务风险诱发空间大、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1.债务透明度较低,以隐性负债为主。

我国总体债务相当于GDP的比重一直处在较低的可控范围内,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社会情况复杂,负债运营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运行的常态,甚至有“拆东补西”、“这任借了下任还”的情况,难以准确统计。

这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源头。

地方财政的债务过高,地方政府机构总是“勒紧裤腰”运行,其后果,一方面,造成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风险与日俱增。

2.整体虽然可控,但局部、阶段性风险突出。

地方债务的流动性强、局部地区非常集中,短期内存在较大的风险。

在未来几年偿债集中期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资金链条脆弱。

地方债务风险生成与测度研究

地方债务风险生成与测度研究
① 由 此 可 见, 且上述省市县债务本息有 4 一 方 面, 我国地方政府性 7 . 9 7% 均是通过 新 增 债 务 偿 还 。
债务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 缺乏规范的规模控制和风险管 理 机 制 ; 另 一 方 面, 债务规模的不断膨 潜在风险突出 。 胀导致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
( 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与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 以云南省 为 例 ” 的阶段性成果, 系 7 0 9 6 3 0 1 5)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入世十年的中国财政 :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 ” 研讨会会议论文, 感谢与会 专 家 的 点 评 和 修 改 意 见, 同时该论 、 、 文得到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7 1 1 7 3 1 7 9) 1 1 Y J C 7 9 0 1 3 6) ( ) 和“ 云南高校地方财政理论与实践科技创新团队 ” 支持计划的资助 , 文责自负 。 2 0 1 1 Z 0 7 3 : / / ) , 采集时间 : h t t www . s i n a . c o m . c n 2 0 1 0年6月2 3日1 6: 5 9。 ①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 p
2 0 1 2 年第 1 期 )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卿固等 ( 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 “ 逐级多次模糊综 2 0 1 1 合评判 ” 方法 ,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整体量化 。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 的 原 因 及 债 务 风 险 测 算 方 法 , 但这些研 究尚有不足之处 。 第一 , 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生成的原 因 归 结 于 体 制 、 制 度 的 不 完 善 等, 忽视了 倒逼 ” 行为 , 即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迫使 地方政府扩大公共支出对举借债务的 “ 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举借债务来满足支出需求 ; 第二 , 所构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指标体系所涵 盖信息较为单一 , 没有完全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情况 , 有 的 仅 选 取 债 务 依 存 度、 偿债率和债 务负担率等几个简单指标 , 尤其是尚未考虑偿还债务的财力 水 平 问 题 ; 第 三, 现有研究主要是在相 对条件下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处的风险区间 , 即在一个样本范 围 内 判 别 各 地 方 政 府 性 债 务 风 险 缺乏单一主体债务风险判断的依据 。 的相对大小 , 针对以上问题 , 本文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悖论为逻辑起点 , 展开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生 成和测度研究 。 首先 , 将债务风险归结为地方政府盲目举借债务的非理性行为 , 并揭示追求社会福 以此形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生成机制; 其 利最大化的支出对地方政府举借 债 务 的 诱 导 , 次, 围绕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负担 , 构建较为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 避免采用单一指标评价存在的缺陷 ; 再者 , 针对单一主体 , 从时间趋势角度判断地方政府性债 体系 , 务风险 , 并将其进行结构分解 , 区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不同构成 。

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及其风险防范

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及其风险防范

XIANDAIYINGXIAO 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及其风险防范孙嘉怡(西安财经大学陕西西安7101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各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均积累了数量颇为可观的债务。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渠道、种类、形式等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各级政府债务边界划分不是很明确,同时加上隐性债务规模难以估量,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信息透明度极低,这给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本文对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问题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措施。

关键词:政府债务;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4.120分税制度改革后,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缺少足够 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选择借助各平台及银行进行 举债。

根据财政部公开的债务数据信息可以看到,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一直没有超过中央政府下达的限额,暂时不会产生 太大的债务风险。

但是,尽管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我们仍 然需要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_、地方性政府债务监管存在的问题{一)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划分不明确权责不明确是地方政府在债务监管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称,导致支出责任不明确,这种 情况不仅导致政府偿债压力增大、资金不足,不能在约定期限 内偿还公共债务,又阻碍了城镇化的脚步,同时还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形成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差 距过大等不利局面。

事权下移使得地方政府承担过大的支出 责任,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财政收入渠道缺乏,支出范围广,资金流动不顺畅,隐性债务急剧增加,引发了严 重的债务风险。

(二)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目前,地方政府对于风险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角度:一是从 过程出发,在借、用、管、还、四个角度分析;二是从种类出发,如直接债务、间接债务、显性债务、隐性债务。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地方政府债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支出,不得不借债进行资金补充。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借债、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复杂,出现了一些隐患和问题,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融资乱象频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GDP增长,盲目扩大债务规模,积累了巨额负债。

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的风险加大,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只有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挑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1.2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度较高,可能会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转,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债务负担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无力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措施,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

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起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催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近年来,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财政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一、加强债务管理与监控1.建立全面的债务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分析各级政府举债情况。

通过债务报告和审计制度,及时了解地方债务的规模、结构、用途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对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和融资平台债务的监督。

严格审查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规范其债务发行行为,防止违规违法举债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审查和审批,确保债务发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评级和监督,及时通报风险情况,引导地方政府规范债务管理。

二、加强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1.建立完善的地方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预测和评估债务风险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防止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2.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布债务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债务风险的挑战。

三、优化地方债务结构1.推动地方政府稳健理财,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

根据地方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鼓励地方政府创新融资渠道,多样化债务融资方式。

鼓励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隐性债务风险。

四、加强债务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1.建立健全地方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及时处置违约和风险事件。

加强地方政府风险处置的技术支持和法律支持,提高处置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2.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地方债务风险。

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共享信息,加强风险应对措施的协同效应。

在实施以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大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地方债务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者:梁朋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目前存在的“灰犀牛”之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领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指出,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那么,我国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状况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防范和化解呢?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610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其中,一般债务104355亿元,专项债务61746亿元;政府债券149643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458亿元。

应该说,无论是从衡量债务风险的指标看,还是债务资金使用所形成的资产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个别地区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问题仍时有发生,部分金融机构对融资平台公司等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时仍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承诺,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等存在不规范现象,这些做法不仅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而且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幅上升,个别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应高度重视并防患于未然。

二、最大的风险源是隐性债务风险由法律严格规范所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务,其发行程序合规,资金投向以及使用中的管理相对严谨,总体风险不大,当前应该高度重视的是“隐性债务”风险。

所谓隐性债务,主要指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债务。

虽然作为政府债务管理主体的财政部已经连续几年重申地方债务管理红线,从法律制度和政策界限角度已经对地方债说得很清楚了,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还是存在突破法规和政策红线违规变相举债的行为,形成地方政府新的隐性负债,而且还有蔓延增长的势头。

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思考

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思考

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思考作者:缪小林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6年第06期摘要从变化趋势来看,如果不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将危在旦夕;从区域分布来看,除北京、上海、天津和海南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为“权、责、利”关系失衡,包括债务权力缺失、债务责任不清和债务利益扭曲。

纠正这种失衡的核心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私人利益侵蚀,实现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忠诚”地为公共利益服务。

为此,抓住债务“权、责、利”关系是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治体系的关键,具体包括:一是确定赋予地方政府债务权力的时机;二是基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设计地方政府债务责任约束体系,解决新增债务、无效债务和逾期债务膨胀问题;三是提出实现地方政府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收敛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风险治理;“权、责、利”关系[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6-0080-0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提出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①,其关键是要形成一套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这既是当前防治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对于如何构建这项制度,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对责任的规定和约束,目的是防止因为某种特定利益而滥用权力②。

就地方政府债务而言,如果债务权力脱离责任约束,权力必然会因个体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侵蚀而不断膨胀,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盲目扩张,最终引发债务风险。

因此,防范和治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考虑债务权力、责任与利益关系。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估计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07 174.91亿元;截止2012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158 858.32亿元;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178 908.66亿元,相比于1997年的2 994.82亿元翻了59.74倍,其中:1998年和2008年增幅高达48.20%和61.92%。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或外包形成的债务,通常不纳入当地政府债务限额之内,但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

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在我国各地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透明度不足、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以及债务规模失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否则将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

隐性债务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存在,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导致投资者和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容易出现危机漏洞。

部分地方政府借款过多,往往是为了填补财政收支缺口,缺乏必要的资金用途审查和资金运用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任意举债,以致债务规模失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市场信任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容易被忽视。

隐性债务通常不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报表,因此很难被监管和控制。

建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建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热点观察Chinese Cadres Tribune742023.11建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中央财经大学中财- 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温来成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体制安排;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治理和化解工作。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使之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要求相一致。

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的重大转变,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债务融资工具,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2022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2741美元,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按照党的二十大制定的宏伟蓝图,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阶段我国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财政需要筹集巨额建设资金,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除税收等常规财政收入外,在控制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我国仍然需要利用债务手段筹集资金,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而需要有长效机制来保证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涉及国家财政金融安全,其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属于财政分配范畴,其资金运动涉及国库管理、债券市场运行、金融机构管理等方面,又属于国家金融安全领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是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存在大量隐性债务。

这给地方经济和财政的稳定性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从识别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是保障地方经济和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识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1. 债务规模监测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和偿还情况的监测,可以了解债务比例和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债务和不良债务。

同时,还可以监测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和风险承担情况,以及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情况。

2. 财政收支数据分析财政收支数据是识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另一重要途径。

通过对财政收支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政府债务和财政收支之间的平衡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债务风险。

同时,还可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支出项目,判断是否存在债务滥用和过度负债现象。

3. 土地出让收入监测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土地出让收入的监测,可以了解地方政府融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债务和不良债务。

同时,还可以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和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判断地方财政收支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策略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融资行为,有序拓展融资渠道,将债务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

制定并严格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审批制度,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管理,防范形成债务风险链条。

2. 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加强财政收支监管,促进财政支出的合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严格执行预算程序和审批流程,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避免投资项目不当和投资盲目。

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保证政府债务的合法和透明。

3. 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加强土地出让管理,规范出让程序和收费标准,控制土地出让价格和土地出让收入,防范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而导致的债务压力增大。

同时,也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促进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

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

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

作者: 毋晓蕾
作者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宏观经济管理
页码: 41-4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地方债务风险 法律防控 政府性债务 2010年 国家审计署 经济总量 审计结果 财政收支
摘要: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7%。

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的债务到期。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地方债务风险的应急预案

地方债务风险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3)快速响应,协同联动;(4)依法依规,稳妥处置。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地方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工作。

2.2 部门职责(1)财政部门:负责地方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2)审计部门:负责对地方债务风险事件进行审计,提出整改意见;(3)金融机构:负责配合财政部门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工作;(4)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3.1 预警监测建立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地方债务规模、结构、期限、利率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债务风险动态。

3.2 信息报告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地方债务风险相关信息。

3.3 分类处置根据地方债务风险的程度,将风险事件分为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和特别重大风险四个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四、应急响应4.1 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根据风险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风险: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债务规模合理;(2)较大风险:采取债务重组、调整还款期限等措施,化解债务风险;(3)重大风险:实施债务风险化解方案,采取财政重整等措施,确保债务安全;(4)特别重大风险:启动地方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4.2 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对重大风险和特别重大风险事件,制定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明确重整目标、措施和时限。

4.3 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稳定市场预期。

4.4 应急终止当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符合终止条件时,终止应急响应。

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3篇)

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风险成因、化解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化解地方隐形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政策目标(1)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优化债务结构:调整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提高债务流动性,降低债务成本。

(3)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化解债务风险,为地方政府腾出更多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政策措施(1)扩大债务限额:适度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空间。

(2)发行特别国债:发行特别国债,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3)运用专项债: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支持地方政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4)债务置换: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5)加强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风险。

二、风险成因1. 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旺盛(1)基础设施建设:为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民生保障:为保障民生,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投入不断增加,债务压力增大。

2. 融资渠道单一(1)土地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融资渠道受限。

(2)银行贷款:受金融监管政策影响,银行贷款规模受限,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

3. 监管不到位(1)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不透明,难以有效监管。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防范风险。

三、化解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通过债务置换,延长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作者:郑小姝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06期[摘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举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尤其是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呈现了规模大、举债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的特点。

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因此,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地方债务;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10;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43-02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举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尤其是我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都以不同形式存在着大量的债务。

这些巨额债务风险逐渐增大,不仅影响了地方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迫在眉睫。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以政府名义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并由此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

目前,我国政府权力层次分为五级。

相应地,财政层次也分为五级。

除中央财政以外,省、市、地、县以及乡级财政都是地方财政。

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级政府、地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级政府四级政府债务。

从表面上看,我国似乎不存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因为我国对地方政府借债方面有十分严格的限制。

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同时,我国《担保法》规定,除国家规定的需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向外借款外,社会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不能向国内任何提供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担保。

尽管有上述严格的规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话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

”3月4日,《民生周刊》刊发了“危险地方债” 的封面报道,对当前地方债务现状进行了探讨,引起了众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地方债与《民生周刊》记者进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要求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不可否认,不透明的地方融资体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长期隐患,并已引起国家高层关注。

此次,财政部预算草案强调,2013年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一些地方违法违规融资和担保承诺行为,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向记者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国务院不仅专门开会,而且在其他一些会议中也都表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以及隐含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他同时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

”警惕风险“现在,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地方债究竟有多少?2011年审计署曾经公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是10万亿元左右,但地方债到底是否可控要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直言,虽然我国的债务总量规模仍然安全,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存在一定风险。

“因为我国的地方差异相当大,有的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很好,而有些地方的负债率超出了财力和经济承受范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从局部扩散到全国。

” 蔡洪滨说。

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多数代表、委员对地方财力“虚实”、隐性债务规模、各地政府偿债能力等表示担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道,“前几年地方政府借的债今年陆续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要警惕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据悉,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信息,2012年和2013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偿还期,其中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年底前到期,53%的地方债务将于2013年年底前到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观察与思考
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
○毋晓雷
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 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 , 截 至 2010 年底, 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运转 、 职能正常行使以及引发的其 他可能干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情况 。 地方债务风险诱 发空间大 、 传导性快 、 隐蔽性强 、 危 害性大 。 二 、 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诺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偿还来源的 债务超过 2.5 万亿元 , 总共涉及 12 个省级 、307 个市级和 1131 个县级 政府 。 目前 , 随着中央不断强化对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 财政 部 、 国土资源部等 五 部 委 于 2009 年联合下发 《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 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 》, 要求地方 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 库 , 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 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 , 实行彻底 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同时 ,土地属 不可再生资源 , 土地出让金是一次 性 税 源 ,与 地 方 刚 性 、连 续 性 财 政 支出不相匹配 。 因此 , 仅靠卖地还 债会造成长期的 、 更大的风险 。
2010 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年度情况 ( 单位 : 亿元 )
39 16. 44 24 47. 89 19 37.6 14 91. 07 12 96. 91 56 05. 75 166 95.66 23.46 % 14.66 % 11.61% 8 .9 2% 7 .7 7% 33.58 % 10 0. 00%
4. 规模大 , 还债高峰集中 。 一
些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循环举债的 怪圈中 。 截至 2010 年底 , 有 22 个 市级政府和 20 个县级政府的借新 还旧率超 20% 。 部分地方出现了逾 期债务 , 有 4 个市级政府和 23 个 县 级 政 府 逾 期 债 务 率 超 10% 。 此 外 ,2010 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中 , 有 近 30% 的 负 债 2013 年 至
1. 分税制改革带来中 央 和 地
方财权和事权的冲突 。 分税制改革 规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 收入的分配关系 , 初步建立分税制 财政体制 , 但这项体制并未完善财 权与事权的匹配关系。 分税制之 前 , 中央政府掌握全国财政收入并 统一安排全国财政支出 。 随着财政 分权改革的实施 , 税收收入的大部 分归中央财政 , 地方政府的财权相 对缩小 。 同时 , 事权在中央政府和 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并未取得实 质 性 进 展 ,事 权 下 移 ,中 央 政 府 以 各种方式将其应承担的事权转移 给地方政府 , 地方政府承担了本该 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 , 从而导致 地方政府长期面临资金缺口。 因 此 , 尽管 《 预算法 》 等法律严禁地方 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 , 但各级 地方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通过各 种非正规渠道借债 , 违规融资 , 负 债运行 。
2. 整 体 虽 然 可 控 , 但 局 部 、 阶
段性风险突出 。 地方债务的流动性 强 、局 部 地 区 非 常 集 中 ,短 期 内 存 在较大的风险 。 在未来几年偿债集 中期内 , 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 , 资金链条脆弱 。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过大 , 将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 , 影 响 投 资 ,减 缓 经 济 增 速 ,形 成 恶 性 循环 。
79.01% 4.18% 7.06% 9.75% 100%
50225 2130.83 5511.38 9242.3 67109.51
74.84% 3.18% 8.21% 13.77% 100%
191 34.14 2347.1 1066.77 821.73 23369.74
81.88% 10.04% 4.56% 3.52% 100%
27. 84 % 19. 35 % 11. 91 % 9 .20% 7 .35% 24. 35 % 1 00.00 %
资料来源 :《2011 年第 35 号 : 全国地方正负形债务审计结果 》, 经整理所得 。
2. 地方无序竞争 , 政府行为不
规范 。 地方债务与地方政府间的财 政竞争之间关系密切 , 涉及各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 我国各地区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 在地方 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条件下 , 各地 方政府为解决经济发展受制约的 矛盾,大量举借地 方 债 务 (如 表 3 所示 )。 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 政府为主导 , 政府性质和角色决定 了其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中 , 承担
GDP 增长为目标 , 大搞形象工程 ,
盲目举债 , 也是造成严重债务包袱 的原因之一 。
3. 债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 风险
控制体系未形成 。 地方政府对债务 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 , 而国家尚未 成立统一规范的债务管理机构 , 债 务管理权较为分散 , 各部门管理侧 重点不同 。 同时 , 地方政府债务的 转让和交易多是通过隐秘方式进 行 , 并未建立举债信息披露和监督 机制 , 对于举债与否没有科学的评 估机制 , 从而导致各级地方政府随 意举债 , 债务规模也不断加大 。 四 、 政策建议

67109.51
100%
12699.24
18.92%
32460
48.37%
21950.27
32.71%
合作机构 、 澳大利亚借款委员会 , 根据国家财政政策目标进行有效 的调控协调 , 实现了对地方各级政 府债务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 我国也 应建立专门的国家债务监督机构 , 具体负责国家和地方政府债务的 监督和管理 , 统一组织地方政府债 务专项审计调查 , 把政府债务的举 借和筹措计划 、 债务资金的使用和 归还 、 债务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纳 入规范化管理 。 □ 【 该文为 2012 年河南省政府 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 河南省投资结 构 优 化 问 题 研 究 》 ( 编 号 :
2015 年开始到期 , 另有 30.21% 的
债务余额在 2016 年以后到期 。 三 、 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我国 《 预算法 》 明文规定 , 地方 政府不得在财政预算中开列赤字 、 不允许发行地方债券 、 不得提供担
3. 偿债能力过度依赖 土 地 升
值 。 据审计署报告显示 , 在地方政 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 , 承
!" # $ %&’ () *
表2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 ( 单位 : 亿元 )
15320.85 0 989.1 2.31% 100%
84679.99 4477.93 7567.31 10449.68 107174.9
2. 出台相应法律法规 , 形成地
方债务风险标准和预警机制 , 规范 主体行为 。 地方债务主体未严格执
36 46. 24 29 72. 07 22 65. 98 22 73. 31 17 80. 66 104 31.48 233 69.74 15 .6 0% 12 .7 2% 9. 70% 9. 73% 7. 62% 44 .6 3% 100 .00 %
2013 年第 1 期
1. 债务透明度较低 , 以隐性负
债为主 。 我国总体债务相当于 GDP 的比重一直处在较低的可控范围 内 , 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较 大 ,社 会 情 况 复 杂 ,负 债 运 营 已 成为一些地方财政运行的常态 , 甚 至有 “ 拆东补西 ”、“ 这任借了下任 还 ” 的情况 , 难以准确统计 。 这成为 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源头 。 地方财 政的债务过高 , 地方政府机构总是 “ 勒紧裤腰 ” 运行 , 其后果 , 一方面 , 造成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 , 屡禁不 止 ; 另一方面 , 风险与日俱增 。
10.7 万亿元 , 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 总量的 27% 。 从偿债年度看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分 别 有
17.17% 、11.37% 和 9.28% 的债务到
期 。 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 偿债高峰期 , 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 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 的重要任务 。 一 、 地方债务及其风险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和隐 性债务两种类型 。 显性债务一般包 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 款 、国 债 转 贷 资 金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借款、 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 款 、拖 欠 工 资 、国 有 粮 食 企 业 亏 损 新老挂账 、 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 本养老金等 , 除了明确的负债外 , 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 。 隐性 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 、 担保 的外债 、 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 、 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 , 一旦出现金 融机构清算 , 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 损失 。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指由于受 不 确 定 的 主 、客 观 因 素 影 响 ,地 方 财政资金遭受损失 , 从而造成无法 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 或者财政支 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府正常
资料来源 : 国家审计署 《 关于 201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2013 年第 1 期
42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观察与思考
务的管理监督机构 。 美 、 澳 、 法等发 达国家均建立了专门统筹地方政 府债务的管理机构 , 如美国政府间
表3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层级分布 ( 单位 : 亿元 )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应通过合法的事权规划带动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财权支出责任 , 提高 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收益和分配 透明度 , 平衡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 权 。 同时 , 在保障中央各项权力的 情况下 , 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 , 建 立地方税收体系 。 借鉴国外经验 , 在财政制度安排上赋予地方债务 投融资主导权 , 从而建立起比较健 全的地方政府融资疏导体系 。 应使 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自身运行状况 , 按照资金市场规律从民间进行债 务融资 。 因此 , 可在优先保证中央 政府国债的情况下 , 给予地方政府 发行地方债的优惠政策 , 允许各级 地方政府成为发债主体 , 依据市场 化信用评级制度 , 给予不同经济水 平 、筹 资 能 力 、发 债 信 誉 的 地 方 政 府不同的融资待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