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2019年度《地震学报》

合集下载

地震类期刊有哪些

地震类期刊有哪些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关于地震方面的论文也是有不少的发表,下面编辑就为大家推荐几本地震类期刊,供大家参考。

《》(季刊)1981年创刊,期刊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地震工程学报》(季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获奖情况: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

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

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季刊)创刊于1978年,由云南省地震局主办。

主要刊载地震学基础理论、地震预测预报、防震抗震、工程地震、地震地质,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为从事地震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获奖情况:2009年第三届云南优秀期刊奖;中国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云南省科技期刊质量内容奖;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地震学报》1979年创刊(双月刊),1997年改为双月刊。

现任主编为陈运泰院士。

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地震沉积学及反演技术在Q606块沉积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及反演技术在Q606块沉积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及反演技术在Q606块沉积演化研究中的应用董文波【摘要】以张强凹陷Q606区块为例提出了针对低井控程度地区的沉积演化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反演技术为核心,首次引入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对研究区沉积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Q606区块沙海组下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洼陷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持续供应,近岸水下扇范围逐渐扩大,晚期洼陷区被填平,随着湖平面上升,整体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2)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在单井相,连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进而开展沉积学解释是低井控程度地区开展沉积演化研究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21)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张强凹陷;地震沉积学;地震反演;地层切片;沉积演化【作者】董文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1998年曾洪流、Backus以及Henry等人在美国《Geophysics》上发表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制作地层切片的论文,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一词,标志着地震沉积学的诞生,并定义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球物理学为理论基础,应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研究地层岩石宏观特征、砂体成因、沉积发育演化等问题的地质学科[1]。

发展至今,地震沉积学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研究内容[2-5],主要包括子波90°相位旋转技术、地层切片技术以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并在中国东部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体系和薄层沉积砂体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笔者认为,地震反演技术也应该被引入到地震沉积学研究当中,因为相比较于地震数据而言波阻抗数据体具有更明确的岩性意义,基于波阻抗数据体提取地层切片对于研究某一时期岩性的横向变化具有更坚实的理论支撑,进而开展的沉积学解释也更为合理。

2019关于灾害的预防和救治研究调查报告(完整版)

2019关于灾害的预防和救治研究调查报告(完整版)

关于灾害的预防和救治研究调查报告(完整版)一、课题研究背景及过程:课题来源及确定:2010年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失去亲人,失去生命,当我们听闻这些灾难时,我们都问灾区的同胞们感到揪心。

下面是2010年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2010年重大灾害——01.01 云南大理剑川发生4.6级地震1月份渤海湾出现大面积浮冰冰情连续导致船舶事故01.24 山西运城发生4.8级地震01.31 四川重庆交界发生5.0级地震02.21 昆明西山海口森林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280亩02.22 在重庆市荣昌县、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02.22 台湾宜兰发生里氏规模6.0级地震02.25 云南楚雄发生5.1级地震02.26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和田县交界发生3.0级地震02.2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4.2级地震03.04 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03.06 唐山地区连续发生3.1级与4.2级地震03.20 巨大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

04.09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1级地震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

4月26日,河北64县市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

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4月,湖南省连续发生较大降雨过程,湘江水位持续上涨。

期19年1 月992 地震地质S S OLEIM

期19年1 月992 地震地质S S OLEIM
摘 要 对延怀盆地及海原断裂古地震的详细研究表明, 大地震的重复行为具有多样性。特
征地展是大多数断裂活动的行为特征, 但特征地震存在分级性, 大地震的重复时间间隔存在分阶段 性, 以及断裂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大地震的复发序列。因此, 当大地展重复行为出现时间上的分阶段 性, 或特征地展分级现象导致不同强度的古地震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别时, 用确定性或时间相依的概率 方法评价大地展的危险性, 需要分阶段或分级计算不同间隔阶段的平均值。
段落的 古地震重复间隔符合准周 期重复 模W v e .1 7 ( a ea,9 ) S g t 8 及其变种长短间隔 模型( a l 相间 冉
勇康, 9) 1 7; 9 多段落组成的断裂, 其古地震的重复行为则主要是长短间隔相间和丛集形式(i e Sh e t a ,99; l 1 )区域的古地震分布更接近于完全随机的泊松过程。 . 8 另外, 可见延怀盆地古地震的位移量, 由图3 绝大多数在 1 - . . 22 2 m之间, 换算为比照震级 7 75( - ., 计算方法见邓起东等, 9a; 1 2) 9 个别小于l m或大于3 , m 大于3 m的比照震级为79-. .- 1 80 大多数古地震的比照震级差在05 .个震级档内。
49 o 04 ( 0 , . 不包括早全新世的一次事件) r = 3 ;
Fg 4 ienesy tbtn pl e - i. Tm - t i d r uo o aoa i n t i i i f r s e
复合破裂段为: a 57, 1 9 a T, 33 S 1 , . = = 6 =
同 震地表破裂贯穿全断裂, 其长度达 27m 现在 5 1 2 3 初 3k o 1 0 5 0 2 5 0 3 5 tk BP / a .. 8 年代以来, 0 许多学者研究过该断裂的古地震 和大地震重复行为(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 图3 延怀盆地古地震的时间 位移量分布 19) 90。在该断裂中、 西两段边界附近开挖的三 F . iefedtbtn ao rqae i 3 m -ft ruo ope ahu s g T os ii i f e t k s l

2019年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

2019年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

2019年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篇一:智利地震对我国抗震的启示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抗震工程学》题目智利地震对我国抗震的启示学时36学分2姓名纪殿彬主讲教师王建强指导教师年级20XX级联系电话134****2320Emailbdcjdb6688@163.提交日期20XX.12.6摘要20XX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地震,但是人员伤亡仅700。

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及施工规范,管理监督,及人员素质培养三方面。

关键词智利地震抗震Abstract20XXonFebruary27,strongearthquakehappened8.8levelinChile.Bu tcasualtiesonly700people.One'sexperienceisworthourcountryto learn.Includingbuildingdesignandconstructionstandard,managementandsupervision,andthe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threeasp ects..Keywords:Chileearthquakeseismic1引言20XX年1月12日海地太子港遭遇7级强震,据海地政府估计遇难人数22.26万。

20XX年2月27日,时隔一个半月智利又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3月17日,智利官方公布地震和海啸的死亡人数为795人。

但是据专家估计,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强震。

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海地太子港地震的500倍。

智利和海地相比,可以说智利创造了一个抗震奇迹。

智利这个国家是怎样做到的?它的经验对我国和其它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可以说智利创造这样的奇迹绝不是偶然是和智利整个国家的抗震意识和防震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的。

2智利防震分析和海地地震相比,智利地震虽然震级更高,但是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市以南325公里处,距离康塞普西翁市100公里,震源深度大约为35公里。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

第41卷第2期2019 年 3 月 ( 219-229)地震学报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ol. 41, No. 2Mar., 2019崔子健.陈章立,工勤彩,李君.2019.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地震学报,41(2): 219-229. doi : 10.11939/ jass. 20180073.Cui Z J. Chen Z L, Wang Q C, Li J. 2019. Inversion for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of Chin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41(2): 219-229. doi : 10.11939/jass.20180073.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佇项(2017IES0201,2018IEF010203)资助.收稿日期 2018-06-04收到初稿.2018-10-31决定采用修改稿.* 通信作者 e-mail : c_zj@崔子健^陈章立"王勤彩”李君“)1) 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3)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4) 中国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摘要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一2017年8月466次A42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一2017年8月GCMT 公布的259次M24. 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0X1.0。

网格大小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南北地震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由于所处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 向;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除龙门山断裂带NE 段最大主应力为NW-NNW 向外,其它地段最大主应力近EW 向;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逐渐由近EW 向到NW 或NE 向,再到近NS 向.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旋转.川滇菱形块体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 向,应力方向转换带与块体边界基本一致,其东边界以东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 向,西边界以西为NNE 向.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难以将“南北地震带”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应用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研究与实践中.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应力场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法震源机制doi : 10. 11939/jass.20180073 中图分类号:P315.72+7 文献标识码:AInversion for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North-SouthSeismic Belt of ChinaCui Zijian 1 2 * Chen Zhangli 3' Wang Qincai 2 Li Jun 411) Institute of G eophysics ,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E arthquake Prediction , Institute of E arthquake Forecasting,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3)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 Beijing 100036, China4) 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 Using the regional stress tensor damping inversion method and focal mechanism data(466 A/l ^3. 5 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rom January 2009 to August 2017 and220地震学报41卷259MM4.5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rom January1976to August2017from the GCMT),we have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by1.0°X1.0°grid region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tress field show that,because of the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nside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which is the east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North-South Seismic Belt is NE・In and surround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s nearly EW except the NE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hose direction is NW-NNW.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changes gradu­ally,from nearly EW to NW/NE then to nearly NS.Overall,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has a clockwise rotational pattern from north to south・Inside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s inNNW direction,while to the west of the west boundary the direction is NNE,to the east of the east boundary the direction is NW.The stress direction transition bands have well corresponded with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boundary.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 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s a unified seismic belt to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Key words:North-South Seismic Belt;stress field;regional stress tensor;damping inversion method;focal mechanism引言中国大陆中部102°E与106泪之间突显一条纵贯南北的构造带,从滇西南经四川和甘肃,直至贺兰山,被称为南北构造带.张文佑(1959)指出,以南北构造带为界,中国东部的盆山构造体系受NNE和NNW向断裂控制,而西部受ENE和WNW向断裂控制.马杏垣(1989)在新构造图中明确标示了该大型构造带.南北构造带还是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最活跃、地震分布带状明显的巨型地震带,被称为南北地震带.可见,对南北地震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Zhang(2013)指出南北地震带北起宁夏贺兰山.跨越西秦岭,穿过龙门山、小江、红河等断裂带向南延伸至缅甸境内,成为分隔中国大陆东部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四川盆地、华南地块与西部地震活动性强烈的青藏高原之间的重要边界带.长期以来,南北地震带区域范围的划定方法并没有严格的、统一的规定,按照不同的观点和划分依据,对其展布范围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南北地震带为非常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度梯度带(马杏垣,1989),同时也是岩石圈速度结构、地壳密度、深部电性结构等横向显著变化的地带(王椿備等,2015).GPS测量得到的中国大陆速度场结M(Wang etal,2001)显示,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壳运动速度场存在明显的差别,南北地震带位于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过渡区,具有复杂的变化形态.在不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作用下,晚新生代和现今构造变形在南北地震带两侧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南北地震带也是中国大陆地应力场一级分区的边界(谢富仁等,2004).地壳的应力状态是地壳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地壳表面和内部发生的各种构造现象(包括断层的形成与运动)及其伴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均与地壳应力作用密切相关.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映了地壳应力的分布状态,是揭示地球动力过程、研究断层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目2期W『健等:南北地霍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221前,国内外针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种类众多,如地貌学及测量学方法、浅部地应力测量方法、地质构造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大量研究(鄢家全等.1979;许忠淮等,1989;谢富仁等,2004;徐纪人等,2008;Wan,2010).其中,利用震源机制资料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针对南北地震带及其周缘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崔效锋和谢富仁(1999)将滑动方向拟合法引入应力分区的研究中,使用震源机制解资料把中国西南及邻区分为5个应力区;Zhao等(2013)使用2008—2011年云南地区的174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全球矩心矩张量(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简写为GCMT)结果.运用阻尼线性反演方法,得到该地区的应力场结果;王晓山等(2015)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研究了南北地震带2°X2°网格大小的构造应力场特征;Xu等(2016)利用云南地区686个震源机制解资料,使用阻尼线性反演方法,给出了该区域的应力场特征;Luo等(2016)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取了川滇地区2007—2014年17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补充使用1976—2007年132次GCMT资料,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P.卩轴分布及构造应力场特征.但受数据资料的数量、空间分布等条件的限制,很多研究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空间尺度较大.南北地震带频繁的地震活动和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成为研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理想场所.本研究拟使用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2009年1月一2017年8月的466次A/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补充GCMT数据库公布的1976年1月一2017年8月发生在该区域的259次M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基于区域应力张址阻尼反演方法(Hardebeck, Michael.2006),获得南北地震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为该区域的动力学特征研究提供依据. 1研究方法Michael(1984)基于地震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方向与断层的滑动矢量方向一致且应力场的方向在一定区域内是一致的基本假设.构建单个区域震源机制解断层参数与应力张量参数的线性方程,提出一种利用一组震源机制解最佳拟合单个应力张量的测定方法.Hardebeck 和Michael(2006)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人一组可调整的阻尼参数抑制相邻子单元之间应力模式的突变,提出了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该方法对所冇子区域的应力张W同时进行反演,很好地弥补了以往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依赖于人为分区所带来的不足,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得到区域范围内的应力变化的特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通过最小化每个断层面上滑动矢量与剪切应力矢量的差异.建立单个区域震源机制解断层面参数与应力张量参数的线性方程(Michael.1984)Gm=d,(1)式中,矩阵加为应力张量分量的模型矢量,有6个独立分量.对于一组地震震源机制解,当应力张量不存在各向同性分量时,应力张量的迹为0,即巾3=—(6】+”22)‘此时模型矢量加具有5个独立参量,即'I62m=旷>3(2)”22由模型矢量加可以确定应力张量的3个主应力方向以及描述主应力相对大小的量R.222地 震 学 报41卷式(1)中矩阵d 为数据矢量,由K 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3K 个滑动矢量分量组成,可以表示为$12$13d =S k \ski、$K3 丿(3)式中,K 为第K 次地震,$心为第K 次地震单位滑动矢量的第丿个分量,j= 1, 2, 3.数据核矩阵G 由每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断层面法向矢量得到.其表达式为(4)'山|一叶|+山刖3 山2卅3一山2必3 7片3一知3幷1 一如3/112 — 2^,7112 山1一2叱山1 —2«1|«12«13“一2叱如3一2山1山2山3Mil —2nf 3nn n u n]3—nn n]2 «12—«|2+W12«i 33 2片3—料13斫2 一如3一2山]山2山3、«13 —2M~27?i3n n —2n^3n l2G ="1 一心 |+"1 处3"2—2喀叶2”k 3 — 2m ;/k 3-> 7川灼卅方―&2— 2n K]n K2n K3? 2"2%一"2 你 1"1一2处2%— 2“k E k WK3—成2 +"2糜3n K3 — 2n\2n K33 21%3一 〃3耳]一〃3— 2n K in K2n K?>n K[—2n^3n Ki 成3一 〃3恋2一〃3tlK2 — 2tl ;3llK2,式中,” k ,表示第K 次地震震源机制解断层面法向矢量的第i 个分址,/=1, 2, 3.式(1)的解可用最小二乘法反演给出,即G T Gm=G T rf,(5)通过高斯消元法来求解(Michael, 1984),反演的不确定性可用Bootstrap 重采样技术来估计.Hardebeck 和Michael (2006)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区域应力场反演,将研究区划分为个 二维空间网格,第i 行第丿列网格点上的模型矢量由表示,数据矢量由妬表示,核矩阵记为G ”.构建长度为A/=5/XJ 的新的模型矢址”訪»«11m \z加 a ll =加21 ,m 22(6)长度为N 的新的数据矢量d 胡为dall =(7)m 【j2期塞J:健等: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223I j设K”为第i行第丿列网格内所使用的地震次数.则dau的长度N=3Ka“=3苕Z K fj.新的NXM阶核矩阵Gau为G,iG|2Gall=(8)G〃)则在区域应力场反演中.所有网格点的数据矢量与模型矢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描述为G a||/n a||=</a ll'(9)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可以得到每个网格点的应力张量.为了最小化相邻(上下左右相邻)各网格点的应力张量的差异,通过引入阻尼系数矩阵实现相邻格网间的“平滑”约束,阻尼系数矩阵。

地震学报 第41卷 2019年 总目次

地震学报 第41卷 2019年 总目次
张维辰 朱凯光 池成全 于紫凝 邱泽华 (230)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冯丽丽 (239)

安宁河断裂带土壤汞的分布特征 张 磊 刘耀炜 包 创 郭丽爽 (249) 基于断裂两侧应变能积累的地震危险性参数估计 以1679年三河—平谷 犕8.0地震为例
刘 莎 梁 锋 郑 钰 杨建思 (46) 一种基于地震噪声等级的陆地重力观测资料评价方法 龚立卓 陈 石 徐伟民 (57) 山东省井水位对几次大地震同震响应的比较分析
刘 凯 张 辉 张 军 宋 磊 陈燕娥 夏 岩 田兆阳 海长洪 (69) 基于台址构造环境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以黔江台为例 …龚丽文 邓志辉 陈丽娟 严 兴 郭卫英 (80) 地震数据采集器非线性指标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分析
李彩华 滕云田 李小军 汤一翔 王 ? 胡星星 张 (92) 2016年熊本 犕J7.3地震的工程地震动参数模拟及分布特征分析 … 李宗超 高孟潭 陈学良 吴 清 (100) 基于 犔1 范数正则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基线漂移识别方法 熊政辉 李小军 戴志军 陈 苏 (111) 隐伏正断层错动引发上覆土体破裂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齐剑峰 赵心怡 王成真 郝文拯 (124)
第4期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P 波层析成像 张戈铭 李细兵 郑 晨 宋晓东 (411) 宁夏地区 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特征 张锦玲 朱新运 马起杨 (425) 2017—2018年吉林松原地震序列研究 李艳娥 邢成起 陈丽娟 郭祥云 康建红 (435) 汉中盆地及邻区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性研究
赵培培 王振宇 薄景山 谢志南 (391) 短期地震预测准确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闫 伟 刘桂萍 黎明晓 李智超 张小涛 周龙泉 苑争一 (399)

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三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

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三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

第41卷第3期2019 年 5 月 ( 366-376)地震学报ACTA SEISMOLOGICA SINICAVol. 41, No. 3May, 2019荆帅军,帅向华,甄盟.2019.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二: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地震学报.41(3): 366-376. doi : 10.11939/jass. 20180114.Jing S J, Shuai X H, Zhen M. 2019. Fin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3D building seismic damage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blique images.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 41 ( 3) : 366-376. doi : 10.11939/jass. 20180114.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三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3107)资助.收稿日期 2018-10-01收到初稿,2019-01-07决定采用修改稿.中 通信作者 e-mail : shuaixhua@荆帅军"帅向华2"甄盟2)1)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 中国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模生成的三维影像较好地展现了建筑物侧面和顶面的震害细节信息.然而影像的高维度特性难以直接基于三维影像提取震害信息,经过降低维度转换的二维纹理影像往往会导致建筑物震害信息的不完整性和破碎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为例,提出了一种直接从九寨沟震后三维影像获取侧面纹理信息的方法,即将三维模型打散,实现纹理与不规则三角网分离,从而获取完整的纹理影像.然后利用金字塔模型的瓦片坐标范围、瓦片命名规则和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选取最优纹理影像,再使用加权均值方差法确定纹理影像中建筑物的外墙最佳分割尺度后,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建筑物外墙和墙皮脱落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建筑物震害特征的分析,判定单体建筑物的破坏等级.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获取了建筑物完整的侧面震害纹理影像,并基于纹理影像提取了外墙、裂缝和墙皮脱落区域信息判定建筑物单体为中等、严重两个破坏等级.关键词建筑物震害提取倾斜摄影技术纹理提取面向对象方法建筑物破坏等级doi : 10.11939/jass.20180114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Fin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3D building seismic damage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blique imagesJing Shuaijun 1, Shuai Xianghua 21, * Zhen Meng 311) Institute of E arthquake Forecasting,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 Beijing 100036, China2)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Abstract :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blique pho ­tography technology can better display the details of seismic damage on the side and top of buildings ・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extract the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based on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ue to the high lat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and the two-dimensional texture image transformed by reducing the dimension often leads to the incomplete ­nes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of buildings. To solve these prob ­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2017 Jiuzhaigou 松7・0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and proposesa3期荆帅军等: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V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367method for scatte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eparating texture image from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and directly obtaining the complete side texture image after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Then,the optimal texture image is selected by using the tile coordinate range of pyramid model,the naming rules of tile and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building monomer.After the optimal segmentation scale of building exterior wall in texture image is determined by using weighted mean variance method,this paper adopts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to extract the infonnation of building exterior wall and wall skin shedding.Finall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arthquak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buildings,the damage level of building monomer i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successfully obtains the complete side seismic damage texture images of buildings,and extract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xternal wall,crack and wall peeling area based on the texture image to determine the medium and serious damage levels of the building monomer・Key words:building damage extraction;oblique photography technique;texture extraction;object-oriented method;the damage level of building引言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建筑破坏、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等灾害,产生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灾后几小时内迅速获取人员伤亡、房屋建筑和道路破坏等灾情信息迫在眉睫.遥感以其影像获取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成为获取地震灾情信息的主要途径,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地震灾害信息的提取开展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区建筑物震害评估、道路检测和滑坡提取方面(薛腾飞等,2016).建筑物震害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依据遥感影像确定建筑物的空间分布、楼层数、占地面积、主要结构类型及建筑物单体或群体破坏等级,利用地震现场建筑物破坏程度调查结果修正遥感评估结果,汇总灾区建筑物震害信息并绘制建筑物震害遥感评估专题图.然而传统的正射影像只能获取建筑物顶部信息,很难获取建筑物侧面信息;由于无法分析建筑物侧面外墙的震害特征,通常结合现场建筑物震害调查资料、研究区域的建筑物结构类型以及遥感影像上破坏特征的表现,将建筑物震害程度划分为2—3类,这样往往会造成现场震害调查评估结果与遥感震害评估结果不一致(李玮玮等,2016).近年发展起来的倾斜摄影技术,通过飞行器搭载一种或多种传感器,拍摄建筑物多个角度影像建模生成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展现了建筑物丰富的细节层次和侧面纹理信息,弥补了以往传统遥感影像只能获取建筑物顶部信息的局限(Petrie,2009).基于倾斜影像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方面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成果.Gerke和Kerle(2011)对获取的航空倾斜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出外墙、完整屋顶、破坏屋顶等震害信息,并依据欧洲98地震烈度表(Griinthal,1998)划分建筑物破坏等级,判断每个建筑的损坏类别.李胜军(2013)基于倾斜航空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选取最优损毁特征组合,对震后建筑物顶面和立面进行损毁评估.Galarreta等(2015)结合高分辨率倾斜影像和三维点云数据,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分析外墙和屋顶破坏特征,并依据欧洲98地震烈度表实现了砖混结构建筑物5种破坏等级(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非常严重破坏、完全倒塌)的划分.李玮玮等(2016)导出云南鲁甸地震三维模型对应的纹理影像,并结合面向对象法提取了震区建筑物混凝土外墙及裂纹灾害信息.林月冠(2016)利用倾斜摄影技术从人工目视解译、房屋倾斜程度计算、房屋立面裂368地震学报41卷缝I」视识别等3个角度来评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然而,以上这些研究方法并未说明如何基于倾斜影像获取完整的建筑物侧面和顶而破坏信息,以及利用这些震害特征如何判定建筑物单体的破坏等级.为此,本文拟利用2017年九寨沟恣7.0地震后无人机航拍的建筑物破坏信息照片,通过建模生成的三维影像获取建筑物侧面和顶部最佳纹理影像,确定最佳分割尺度,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砖混结构建筑物单体的侧面震害信息,并判定建筑物单体的破坏等级.1基于倾斜影像的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方法本文将三维模型打散,导出对应的纹理影像.通过金字塔模型中瓦片的坐标范围和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选取最佳纹理影像,采用面向对象法提取建筑物外墙及墙皮脱落信息、目视识别裂缝信息.下而将分别叙述纹理获取、最佳纹理影像选取、影像分割和震害信息提取所用到的方法.1.1纹理影像获取三维实景模型是利用点云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将纹理映射到三角面外表生成(Wang et al,2008).因此,采用microstation软件的元素打散功能,将三维模型导入后不需要设置其它参数,可以快速打散.实现贴图纹理与不规则=角网的分离,从而获取对应纹理影像.1.2最佳纹理影像选取最佳纹理影像的选取方法主要有3种:定位筛选、角度筛选和面积筛选(卜松涛等,2014).本文获取的3mxb格式的瓦片数据自带坐标范围,因此便于采用定位筛选方法,主要步骤为:①选取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与瓦片坐标范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建筑物单体的瓦片位置;②瓦片中层次模型以“Tile+存放瓦片的文件名称+层级号+分块行列号”命名,从瓦片左下角开始,按照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的规则进行切片和命名,低层次模型获取的纹理影像都以对应的高层次三维模型名字命名.从瓦片最低层次模型的纹理影像开始选择最佳影像层级,以模型建筑物单体完整、同一纹理影像尽量包含建筑物侧面和顶面、纹理影像上外墙、墙皮脱落处和裂缝等震害信息清晰可见为原则,纹理影像拥有对应高层次模型的层级号,该层级号即为最住影像的层级号;③最佳影像层被切割成许多块,将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与该层中每一块的坐标范围进行比较.所确定的建筑物单体所在层中块的位置即为建筑物单体的最佳影像层,该层级所对应的纹理影像即为最佳纹理影像.1.3影像分割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基础.由于遥感影像中地物的多样性,不同类别的地物对应于不同的分割尺度.因此多尺度分割算法成为面向对象最常用的分割算法(安立强等. 2011).地物最优分割尺度决定影像分类的效果.本文结合加权均值方差法和目视试错法获取外墙和墙皮脱落处的最优分割尺度.均值方差法的基本原理为:增加影像层中混合对象时,相邻对象间的光谱差异降低(Woodcock,Strahler,1987),对象均值方差变小;相反.纯对象的增多使得相邻对象间的光谱异质性增大,对象的均值方差增大(黄慧萍,2003).均值方差计算公式为1Ax厶=-y x Li,(i)式中:血为影像对象在丄波段的平均值,X”是Z.波段影像第i个像元的灰度值,”为对象中3期荆帅军等: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维建筑物丧害精细信息提取369的像元个数.所有影像对象在厶波段上的均值为反严扁£xl,1=I式中,"为影像对象个数.厶波段上影像对象的均值方差为S:=—才(X/.—XJ,(2)(3)当均值方差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尺度即为最优分割尺度的参考值(黄慧萍,2003).遥感影像具有多波段信息优势.但由于均值方差法仅考虑单波段信息,因此利用加权均值方差法将分割所设定的厶波段权重赋予厶波段均值方差(朱红春等,2015),计算整幅影像对象加权均值方差,从而获取最优分割尺度的参考值,结合目视试错法得到最优分割尺度,其中整幅影像对象的加权均值方差为Ns2=y^^L-si,(4)L=\式中,N为波段数,如为设置的波段权重.1.4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方法本文对影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后,采用阈值分类和模糊分类提取建筑物震害的粘细信息.阈值分类乂称为指定分类,通过选择表征影像对象特征的灰度阈值进行分类.由于一个特征难以明确划分类别.阈值分类通常在类描述中使用,即结合若干个阈值条件一起使用.模糊分类描述了像元被划分至某个地物类别的概率.它将对象像元特征值转化为0—1之间的隶属度值,根据像元隶属度值的变化走向选择最佳的隶属度函数并将对象像尤分类至需要提取的目标地物中(颜宏娟,2008).对纹理影像建筑物震害特征分析后,通过人工多次试验选取表征建筑物墙体及墙皮脱落处信息的特征灰度阈值和隶属度曲线进行分类.2九寨沟地震后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2.1研究区域概况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33.20°N,103.82°E)发生松7.0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本文使用的试验数据是无人机航拍漳扎镇内T古情风景区和漳扎镇小学建筑物破坏的三维影像.李静等(2018)对漳扎镇的实地调杳显示,该地区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所占比例)为砖混结构(49.57%)、框架结构(23.6%)、木结构(26.83%)等3类,研究区域的房屋建筑物为砖混结构.三维影像是等间距瓦片切割形成的多细节层次模型,影像分辨率为10cm,数据格式为3mxb.每一个3mxb数据文件拥冇対应的瓦片层次坐标范围.2.2最佳纹理影像选取本文以九寨沟千古情风景区的•:维模型为例来选取最佳纹理影像,使用microstation软件的元素打散功能将三维模型打散.获取对应的纹理影像.依据最佳纹理影像的定位筛选方法来获取建筑物单体所对应的最佳层级纹理影像.千古情三维模型被分割成33个瓦片,瓦片中最低层级号为16,最高层级号为23.首先,选取有震害信息的建筑物单体空间位置坐标与33个瓦片的坐标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建筑物单体在Tile_pOO3_pOO2瓦片中;然后.从16层级三维模型开始获取对应的纹理影像,该纹理370地震学报41卷影像以对应的20层级三维模型名字命名,17层级、18层级、19层级的纹理影像均以对应的20层级模型名字命名,20层级纹理影像以对应的21层级模型名字命名.选择20层级和21层级同一建筑物单体的三维模型及纹理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la和lb中可以看出,两个层级均拥有完整的建筑物单体.但21层级的建筑物单体侧面和顶面分布在不同的纹理影像中,同一墙体瓦片切割破碎,导致震害信息分布在不同的纹理影像中(图Id). 20层级的建筑物单体的顶面和侧面墙体分布在同一纹理影像中,同一墙体上的震害信息未被进一步分割(图lc),因此选择20层级为最佳影像层级.最后,20影像层级被分成5块,选择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与这5块影像层坐标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建筑物位于第一块影像层中,该影像层即为建筑物单体的最佳影像层,所对应的纹理影像即为最佳纹理影像.图1千古情风景区建筑物的=维模型和纹理影像(a)20级二维模型;(b)21级三维模型;(c)20级纹理影像;(d)21级纹理影像Fig.1Three-dimensional models and texture images of building in Qianguqing scenic spot(a)20-level3D model;(b)21-level3D model;(c)20-level texture image;(d)21-level texture image2.3影像分割本文选取震害特征明显的一块墙体使用不同分割尺度进行分割,形状因子和紧致度因子分别设为0.3和0.5,分割尺度从20至90不等(以10为尺度间隔).通过对分割后的影像分析可知:当尺度为30时,分割过于细碎,特别是裂缝和墙面脱落处,如图2a所示;当尺度为90时,分割效果较差,裂缝与外墙混合在一起,没有被很好地分割,如图2b所示.因此,选取尺度为30.40,50,60.70,80,90进行多尺度分割,利用式(4)计算分割影像的加权均值方差并绘制加权均值方差随分割尺度的变化曲线图(图3),曲线的峰值是不同地物的最优分割参考值即50和70.通过对比分割尺度为50和70的影像层(图2c,d)可知:当分割尺度为50时,分割效果较好,裂缝外墙被很好地分割;分割尺度为70时.裂缝和墙皮脱落处被分割到外墙体中,没有被很好地分割.因此,选择50作为外墙和墙皮脱落信息的最优分割尺度.3期荆帅军等: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371图2分割尺度分别为30(a), 90 (b), 50 (c)和70(d)的千古情风景区建筑物的纹理影像Fig. 2 Texture images of the building in Qianguqing scenic spot with scales of 30 (a), 90 (b), 50 (c) and 70 (d)2.4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地物,需要 根据影像对象的光谱、形状、纹理、上下文96009400关系等特征建立规则集(赵妍等,2016).本文提取的是震后建筑物外墙及墙皮脱落信息,因此首先分析倒塌、破坏和未倒塌这三种建筑物的破坏状态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92008600表现:影像上倒塌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一般为主体结构倒塌,屋顶垮塌.建筑物周围地8400面有废墟分布,轮廓不清晰,儿何形状杂乱无章,纹理不规则,灰度发生明显变化(张景发等,2001),对于倾斜三维影像首先从 正面和侧面影像大体推断出房屋的结构类 型,倒塌房屋的楼层数减少,建筑物占地面 积增大,主体结构变形、倾斜或倒塌,墙体820°304050 60 70分割尺度80 90图3对象加权均值方差随分割尺度的变化图Fig. 3 Variation of weighted mean variance ofobject with segmentation scale 倒塌,斑点状废墟分布周围;破坏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一般为主体结构未倒塌,屋顶不规 整、局部损坏,有落瓦、塌陷现象,女儿墙倒塌,墙体破坏或部分变形(张雪华,2017),对于 倾斜影像,从外墙体、窗口处、窗间墙、门口等处的裂缝类型和数量、墙皮脱落信息以及屋 顶破坏程度等方面(帅向华等,2018),依据建(构)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精细评估建筑物单体的 震害程度;未倒塌房屋建筑的屋顶无明显损坏和陷落现象,轮廓完整,边缘清晰,几何形状 规则,纹理均匀.结合上述分析,选取与建筑物外墙、墙皮脱落信息相关的特征,通过试验主要选取红色372地震学报41卷波段比率,蓝、绿、红这三个波段亮度均值的平均值(万,G,R),面积(/),形状指数(S),矩形拟合度(C)和灰度差分矢量(grey level difference vector,简写为GLDV)特征组合作为分类依据提取建筑物外墙;墙皮脱落处信息提取根据外墙体与墙皮脱落处的空间位置关系即相邻对象间共有边界长度与所计算的影像对象总边界长度之间的比值(厂来提取,侧面裂缝信息结合航拍照片目视解译提取.所选特征及阈值列于表1.表1规则集特征参数及阈值Table1Feature parameters and thresholds of rule sets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对象特征参数及其阈值外墙面=-=-=>0.42,72V斤+弓+$<]44,267V/V543,0.5<C<0.8,7<GLDV<32墙皮脱落处0.56VYV1,-41<2石一万一斤<一2&16VGLDVV24. 1.8<S<2.6, 1.3VCV2.33震害结果分析根据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对建筑物单体的墙皮脱落和裂缝震害信息进行分析,并判定其破坏等级.本文对3个受损建筑物单体进行分析,震害提取结果如图4d,5d和6小所示,其中蓝色表示墙皮脱落信息,红色表示外墙,青色表示裂缝.图4千占情风景区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结果图(d)中蓝色表示墙皮脱落信息,红色表示外墙.青色表示裂缝,图5d和6d与此相同(a)航拍照片;(b)=维模型;(c)纹理影像;(d)震害信息提取结果Fig.4Extraction results of building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in Qianguqing scenic spot In Fig.(d).blue indicates the wall peeling information,red indicates the exterior wall,and cyanindicates the crack,which are the same in Figs.5d and6d.(a)Aerial photography;(b)3D model;(c)Texture image;(d)Extraction results of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3期荆帅军等: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二维建筑物震害精细信息提取373图5漳扎镇邮政储蓄银行震害信息提取结果(a)航拍照片;(b)三维模型;(c)纹理影像;(d)展害信息提取结果Fig.5Extraction results of building seismic damage infonnation in Zhangzha town postal savings bank(a)Aerial photography;(b)3D model;(c)Texture image;(d)Extraction results of seismic damage infonnation图6藏式碉楼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结果(a)航拍照片;(b)三维模型;(c)纹理影像;(d)震害信息提取结果Fig.6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results of Tibetan watchtower building(a)Aerial photography;(b)3D model;(c)Texture image;(d)Extraction results of 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374地震学报41卷在图4d所示的建筑物单体震害信息提取结果中可见,3个墙面出现墙皮脱落现象,其中:一个墙面的窗口出现裂缝,抹灰层表面测量宽度介于2-8c m之间;另一个为女儿墙面,该墙面出现严重裂缝,表层混凝土有明显、大面积的酥碎脱落.目视判读该单体为多层砖混结构,有两处裂缝仅肉眼可见,属于细微裂缝.根据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规范,该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单体属于中等破坏.如图5d所示,纹理影像中3个建筑物外墙面属于同一个承重墙体,该墙体窗口处、窗户间和墙面有多处水平裂缝和大面积墙皮脱落,在抹灰层表面测得裂缝宽度介于3—20cm之间,墙体严重破坏.从三维影像和航拍照片判定该砖混结构单体为3层,建筑物屋顶基本完好,侧面墙体窗口出现多处墙皮脱落和水平裂缝.根据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规范,该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单体属于严重破坏.从航拍照片和三维模型目视解译该建筑物单体为七层砖混结构,屋顶基本完好,图6d 中,该建筑物单体第一到六层侧面4个墙面均有大量的混凝土掉落,第七层有1个墙面出现多个“X”型裂缝,在砖砌体表面测得裂缝宽度介于2—6cm之间,门口和窗口处均出现裂缝,其余彳个墙面的混凝土大面积脱落,墙体严重破坏.根据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规范,该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单体属于中等破坏.4讨论与结论本文研究二维模型建模原理和金字塔瓦片切割规则,并通过九寨沟地震后三维模型快速导出纹理影像,根据定位筛选最佳纹理影像,之后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纹理影像中建筑物外墙和墙皮脱落信息,评估3个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单体侧面外墙裂缝等震害信息的破坏程度,判定建筑物单体为中等、严重这两个破坏等级,具有传统正射遥感无法比拟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获得的3mxb格式三维模型自带瓦片坐标范围,而诸如osgb和s3c等其它:.维模型的数据格式无瓦片坐标范围,这使得筛选最佳纹理影像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是不规则三角网经过选取最优纹理影像映射生成,这为建筑物震害的提取增加了难度:①获取的纹理影像具有不规则性、多样性和破碎性,建筑物外墙面被切割在不同的纹理影像中.如何快速确定具有震害信息的建筑物纹理影像在哪一瓦片中的哪一层级成为关键.本文虽然提出利用其纹理影像命名特点和空间位置坐标,但仍需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降低了提取效率.因此获取高分辨率建筑物纹理需要尝试新的方法,如利用三维点玄数据通过分割算法直接获取建筑物5个方向的立面影像(方智辉等,2017);②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墙体、墙皮脱落信息时,由于其杂乱性和不规则性导致很难将一些轻微裂缝与外墙体分割.在确定最优分割尺度时只选取影像的光谱特征,并未考虑形状、纹理等特征对影像分割效果的影响,而对最优分割尺度的确定需要对全部特征进行有效选择;③阈值分类和模糊分类需要经过大量人工试验选取特征或特征组合建立最优规则集,降低了提取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基于倾斜影像提高建筑物震害信息的精度和效率仍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安立强,张景发.赵福军.2011.汶川地展次生•夾害提取:血向对象影像分类技术的应[J].自然灾害报.20(2): 160-168.An L Q,Zhang J F,Zhao F J.2010.Extracting secondary disaster of Wenchuan earthquake:Application of object-oriented image-classify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2):160-168(in Chinese).3期荆帅军等: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维建筑物震書精细信息提取375卜松涛,岳凡琦,依兰.2014.基于倾斜影像的-:维建筑物纹理提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37(10):206-208.Bu S T,Yue F Q,Yi L.2013.Study on the texture extraction method of3D buildings based on oblique aerial photography im-agcs[J].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37(10):206-208(in Chinese).方智辉.吴军,彭志勇.2017.五方向倾斜航空影像建筑物墙而门动提取方法[J].桂林电子科技人学学报,37(2):140-146.Fang Z H.Wu J,Peng Z Y.2017.Automatic wall extraction from five direction oblique aerial image[J].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 lectronic Technology.37(2):I40-146(in Chinese).黄慧萍.2003.面向对象影像分析中的尺度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14-122.Huang H P.2003.Scale Issues in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D].Beijing: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14-122(in Chinese).李静,侯建盛,许建华,张霄华.201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漳扎镇房屋震害情况分析[J].四川地震,(I):19-24.Li J,Hou J S,Xu J H,Zhang X H.2018.Analyze on the house damage of Zhangzha town after the Ml.0Jiuzhaigou earthquake[J].Earthquake Research in Sichuan.(1):19-24(in Chinese).李胜军.2013.基J:倾斜航空影像的建筑物结构性损毁评估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2-20.Li S J.2013.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Structural Damage Assessment Based on Airborne Oblique lmages[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12-20(in Chinese).李玮玮,帅向华,刘钦.2016.基于倾斜摄影「维影像的建筑物震書特征分析[J].门然灾害学报.25(2):152-158.Li W W,Shuai X H,Liu Q.2016.Building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rom oblique photography[J].Journal of N atural Disasters,25(2):152-)58(in Chinese).林丿]冠.2016.倾斜摄影技术在灾后建筑物损毁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地理信息lit界.23(1):108-114.Lin Y G.2016.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blique pictometry technology in building damage assessment after disastcr[J].Geomatics World,23(1):108-114(in Chinese).帅向华,刘钦.甄盟.冯蔚.杨海芳.2018.倾斜摄影技术在厶南鲁甸地震现场的应用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13(丨):158-167.Shuai X H,Liu Q,Zhen M,Feng W.Yang H F.2018.Application of the UAV oblique photograghy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Ludian earthquake,Yunnan[J].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13(1):158-167(in Chinese).薛腾E,张景发.李强.2016.基于相关变化检测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多源遥感图像震害信息提取[J].地震学报.38(3):496-505.Xue T F.Zhang J F.Li Q.2016.Extrac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 buildings from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based on cor­relation change detection and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38(3):496-505(in Chinese).颜宏姐.2008.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模糊分类方法研究[D].两安:两安科技大7-:18-23.Yan H J.2008.Object-Oriented Fuzzy Classification for Remote Setting/mage[D].Xi'an: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23(in Chinese).张景发,谢礼立.陶夏新.2001.典型震害遥感图像的模型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0(2):89-95.Zhang J F,Xie L L,Tao X X.2001.Patter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for some typical earthquake damages[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10(2):89-95(in Chinese).张丐华.2017.基丁无人机影像的面向对象建筑物震害提取研究[D].北京:中国地虎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4-48.Zhang X H.2017.Research on Building Seismic Damage Extraction of Object-Oriented Based on UA V Beijing:Insti­tute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24-48(in Chinese).赵妍,张景发.姚磊华.2016.基于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9评估[J].地震学报.38(6):942-951. Zhao Y,Zhang J F,Yao L H.2016.Seismic damag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evaluation of buildings with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method[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38(6):942-951(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GB/T24335—2009建(构)筑物地很破坏等级划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H:1-8.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ization。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

2019年1月地球学报Jan. 2019 第40卷第1期: 106-116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40No.1: 106-116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裴军令1, 2), 仝亚博1, 2), 蒲宗文1, 2), 景先庆3), 蔡瑜杭1, 2), 李建锋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摘要: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营盘组玄武岩中开展的古地磁学研究, 获得了可靠的高温剩磁分量。

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方向为D s=166.5º, I s= –19.3º, k=41.9, a95=5.1º, N=22(采点)。

褶皱检验显示其为原生特征剩磁分量。

上新世古地磁数据显示, 保山地体东部区域自上新世以来相对于东亚构造稳定区古地磁参考极发生了14.5º±4.8º的逆时针旋转运动。

虽然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与保山地体其它区域古近纪至中新世的顺时针旋转变形截然相反, 但是其与畹町走滑断裂和南汀河走滑断裂上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相吻合。

本次研究通过保山地体和腾冲地体内部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及地体边界构造带活动演化的综合分析, 指出自古近纪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以来, 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和保山地体在渐新世末期至早中新世时期, 以及上新世早期分别发生了地壳运动方式的转换。

保山地体地壳的运动学方式直接控制了地体边界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过程。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保山地体; 上新世; 古地磁; 旋转变形中图分类号: P594.74; P534.622; P318.4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18.112001The Cenozoic Multi-stage Transform of Crustal Movement Pattern of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PEI Jun-ling1, 2), TONG Ya-bo1, 2), PU Zong-wen1, 2), JING Xian-qing3), CAI Yu-hang1, 2), LI Jian-feng1)1)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2) Key Laboratory of Paleomagnetism and Tectonic Re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1;3) 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Abstract: High-temperature magnetic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liocene Yingpan Formation basalt of the Baoshan Terrane at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tilt-corrected site-mean direction isD s=166.5º, I s= –19.3º, k=41.9, a95=5.1º, N=22 (sampling sites), and the positive multi-type fold tests provide theirprimary magnetic origin. The Pliocene paleomagnet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oshan Terrane has experienced 14.5º±4.8º of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al deformation since the Pliocene, relative to East Asia, which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 of the Baoshan Terrane. Combined with the Cenozoic paleomagnetic data of the Baoshan Terrane and Tengchong Block and the activity of block boundary faults, the authors hold that, since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 plate with the Eurasia plate in the Paleocene, the crustal movement pattern of the Tengchong Block and Baoshan Terrane experienced transforms in late Oligocene and early Miocene, and early Pliocene, respectively, which controll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trike-slip faults surrounding and in the Baoshan Terrane.Key words: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oshan Terrane; Pliocene; paleomagnetism; rotational deformation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DD20160268)、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JYYWF201821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572183)联合资助。

地震地质2019年第41卷总目次

地震地质2019年第41卷总目次
第 41卷 第 6期 2019年 12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Vol.41,No.6 Dec.,2019
地震地质 2019年第 41卷总目次
研究论文
第 1期
大别—郯庐造山带地壳上地幔 Rayleigh面波层析成像 ……………………… 熊 诚 谢祖军 郑 勇等( 1)
长白山千年大喷发泉阳泥炭沉积物记录 …………………………………… 韩凌飞 刘嘉麒 游海涛等(225)
新技术应用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锆石微区 U-Pb精确定年 …………………………………………………………………………… 李朝鹏 郑德文 王 英等(237)
第 2期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 ……………………………………… 马 冀 冯希杰 李高阳等(178)
五大连池火山带的火山喷发方式及灾害类型 ………………………………… 邹 颖 赵勇伟 樊祺诚(189)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 2期空降浮岩对比……………………………… 王禹钦 于红梅 许建东等(208)
联合地震波和大地测量数据反演 2015年皮山 MW6.4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 …陈云锅 何 平 丁开华等(137) 2016年 7月 31日广西苍梧 MS5.4地震震源参数 …………………………… 周 依 阎春恒 向 巍等(150)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 ………………………… 马思远 许 冲 田颖颖等(162)
1564
地 震 地 质
41卷
专题综述 江汉和洞庭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进展………………………………………… 林 旭 刘 静(499) 长江流域碎屑锆石 U-Pb年龄物源示踪研究进展 …………………………… 李亚伟 李长安 张玉芬等(521)

接收函数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壳泊松比变化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

接收函数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壳泊松比变化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
CMYK
第 35卷 第 3期(476~487) 2019年 9月
中国地震
EARTHQUAKERESEARCH INCHINA
Vol.35 No.3 Sep.2019
唐明帅、王海涛、魏芸芸,2019,接收函数分 析 中 强 地 震 前 后 地 壳 泊 松 比 变 化 在 新 疆 地 区 的 初 步 应 用,中 国 地 震,35(3), 476~487.
关 键 词 : 接 收 函 数 中 强 地 震 前 后 地 壳 泊 松 比 变 化 新 疆 地 区 [文章编号] 10014683(2019)03047612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在印 度 洋 板 块、亚 欧 板 块 和 西 伯 利 亚 板 块 的 相 互 推 挤 作 用 下, 形成了由北到南的三大活动地震带(阿尔泰 山 地 震 带、天 山 地 震 带 和 昆 仑 山 地 震 带 )。 新 疆 是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水平最 高 的 地 区 之 一,其 地 震 频 次 高、强 度 大、分 布 广。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摘要 利 用 远 震 P波 接 收 函 数,联 合 接 收 函 数 Hκ叠 加 方 法 和 时 间 窗 滑 动 方 法,分 析 了 新 疆 31次中强地震前后地壳介质泊松比随时 间 的 变 化。 结 果 显 示,5次 MS6地 震 中 有 4次 地 震、 17次 50≤MS≤58地震中有 4次地震、9次 46≤MS≤49地震中有 1次地震观测 到 震 前 泊 松 比 出现低值异常,变化形态特征呈“V”字型(乌 苏 台 呈 双 “V”字 型 ),地 震 发 生 在 “V”字 型 的 尾 端, 地震发生后,泊松比继续回升。根据地壳泊松比 的 下 降 幅 度、后 续 变 化 过 程、发 震 时 间 以 及 出 现 这些变化的地震震级和震中距,认为 在 新 疆 地 区 现 有 的 台 网 密 度 下,利 用 远 震 P波 接 收 函 数 可 以对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下介质泊松比变化进行动态监测。6级以上地震限于震中距 100km之 内台站,5级以上地震限于震中距 50km之内台站,在进行地壳泊松比滑动分析时,需要挑选相 关 性好、莫霍面一次反射转换波(Ps)清晰且到时一致的接收 函 数。 结 合 31次 震 例 分 析,认 为 可 在 新疆东部选择雅满苏(YMS)、中部选择库米什(KMS)、北天山选择乌苏(WSU)、南天山中段选 择 乌什(WUS)、柯坪块体选择八盘水磨(BPM)、阿 尔 金 断 裂 尾 端 选 择 于 田 (YUT)地 震 台 用 于 动 态 监测附近区域地下介质泊松比变化,尽管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频发,但 由 于 乌 恰 (WUQ)台 接 收 函数中莫霍面一次反射转换波 Ps震 相 到 时 复 杂,可 能 不 适 用 于 滑 动 分 析 MS5地 震 前 后 泊 松 比 变化。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rum
等 [11]依据 多 时 相 遥 感 的1580个 滑 坡 数 据 绘 制 了
全 [2].
2002 年阿 拉 斯 加 M W7.
9 地 震 滑 坡 分 布 图,并 将 其
为探 究 地 震 滑 坡 致 灾 机 理,减 少 滑 坡 灾 害 造 成
与玉树地震和智利艾恩峡地震所触发滑坡编录进行
的损失,国内外学者 基 于 不 同 滑 坡 资 料 构 建 了 多 种
地 震 工 程 学 报
第 46 卷 第 2 期
CHINA EARTHQUAKEENGINEERINGJOURNAL
2024 年 3 月
Vo
l.
46 No.

Ma
r
ch,2024
李孝波,周兴浩,薄景山,等 .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 动 记 录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的 构 建 与 应 用 [
i
ngandapp
l
i
ngs
e
i
smi
cl
ands
l
i
de
sand
p
y
s
t
r
ong mo
t
i
onr
e
c
o
r
dsda
t
abu
ta
l
s
opr
ov
i
de
sas
o
l
i
dda
t
aba
s
ef
o
rs
t
udy
i
ngt
heme
chan
i
smo
fs
e
i
s

mi
cl

基于地震学的天山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基于地震学的天山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地区,经验性地 震 动 衰 减 关 系 则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地
震动衰减关系表达 了 在 一 次 地 震 事 件 中,不 同 震 中
距对应场点的地面运动情况,它简化了地震震源、传
播途径和 场 地 条 件 三 方 面 因 素 对 地 震 动 特 征 的 影
响,在地震区划、小 区 划、工 程 场 地 地 震 安 全 性 评 价
和非弹性衰减项 D (
R,
f)表示.几何衰减项表示随
场地放 大 系 数 [33],将 真 实 基 岩 转 换 到 一 般 基 岩 场
式,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地震波组成分也发生变化,近
高频截止项 P (
f)描述与传 播 途 径 无 关 的 高 频
着几何扩张能流密度减小造成的影响,采用三段式形
:
衰减,通常有 fmax滤波 器 和 Kappa 滤 波 器.本 文 采
A 文章编号:1000

0844(
2024)
02-0449-09
DOI:
10.
20000/
1000

0844.
20221025002
j.
S
e
i
smo
l
o

ba
s
e
dg
r
oundmo
t
i
ona
t
t
enua
t
i
on
g
y
r
e
l
a
t
i
on
s
h
i
nt
heT
i
an
s
hana
r
e
a
pi
LIWenq
i

主余震作用下塔尔寺中心大塔响应研究

主余震作用下塔尔寺中心大塔响应研究
ck
s
e
e[
J].
Ch
i
naEa
r
t
hquakeEng
i
ne
e
r
i
ngJ
ou
r
na
l,
2024,
46(
3):
655

664.
DOI:
10.
20000/
1000

0844.
20231218001
quenc
j.
主余震作用下塔尔寺中心大塔响应研究
张建钰1,石玉成1,刘 琨1,2,刘 北1,李 韬1,池佩红1,2
l
ea
r
eexpos
ed,andimp
r
ovemen
tme
a
s

ur
e
s,sucha
ssuppo
r
tr
e
i
n
f
o
r
c
emen
ti
nsu
i
t
ab
l
epa
r
t
s,a
r
ep
r
opo
s
ed.
Ke
r
d
s:ma
i
nsho
ck

a
f
t
e
r
shocks
equenc
e;e
a
r
t
hens
i
t
e;dynami
cr
e
spons
对比分析其在主震单独作用和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
次 5.
0 级余 震. 由 于 主 震 和 后 续 余 震 间 隔 时 间 短,

《高原地震》第31卷(2019)总目录

《高原地震》第31卷(2019)总目录

Vol. 31 No. 4Dec. 201931 42019年12月高原地震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高原地震》第31卷(2019)总目录第一期-地震研究•山东荣成鲁32井水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安徽区域数字化水位和水温远场大震同震响应分析 福建仙游金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博一阿断裂带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滑动速率……•地震观测•甘肃天祝地区地电暴变化分析研究............. 青海玉树台钻孔应变降雨干扰特征分析.........榆树沟分量钻孔应变资料可靠性检验与分析..... 黔江地震台VS 型垂直摆观测资料应用初探......降低涉县地磁台FHD 质子矢量磁力仪背景噪声的试验.......易县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干扰因素研究…•新技术应用•........王学聚,殷海涛,王庆林,李霞(1) ..........谢庆,李发,裴红云,李罡风(8)......许振栋,杨贵,沈健健,蔡杏辉(15)........................马建,吴国栋(20)周卫东,牛延平,田野,苏小芸,陈丽君(26) ...............孙玺皓,马震,苏维刚(31) ..................斯琴,汪潼,关冬晓(37) ...................谢松桦,尹忆寒(41) ……李晓鹏,江永建,张小涛,赵长红(46) ..................王慧,王鹤华,王萍(51)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2017年第三季度发布情况分析......................王恬恬,李红梅(56)青海省流动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赵永海,吴哲(59)基于天地图的地震应急专题图快速产出技术的研究............樊光洁,徐玮阳,杨理臣,郭鹏(63)•防震减灾工作交流•云南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调研......................................武晓芳,余丰晏,马玉涛(66)•公告.关于《高原地震)2018年各期优秀论文评选结果............................青海省地震局(62)第二期•地震研究•茫崖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王培玲,黄浩(1)采用CAP 方法反演2010年贵州罗甸4.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郭培兰,谢夜玉,龙政强,向巍(6)2011年云南盈江Ms5. 8级地震序列的潮汐触发研究........................................................................闫如玉,解朝娣,雷兴林,张涵,贾蕊,李祥,刘本玉,董非非,邓辉(12)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分析..........................王阳,李君,刘雷,冯兵(20)库玛断裂带MsM5级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 胡维云,王培玲,马茹莹,张丽峰,孙玺皓(26)68高原地震第31卷sPL震相在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万玉杰,高斯阳(32)-地震监测•洱源盆地温泉分布及水氨背景值调查分析......................字承柱,张立,李庆,段美芳(37)陇南汉王地电场观测干扰因素分析...............................................梅东林(42)乌什4.5级地震前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异常分析....................蒋志英,赖爱京,张锦萍(48)•地震工程•陕西铜川新区地震小区划工程地质分区..........................段蕊,楚迪,任凤文,王家鼎(54)拟建都兰县诺木洪水库工程场地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盖海龙,杨丽萍,姚生海(60)•工作交流•云南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张吕,余丰晏,马玉涛(67)浅谈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率和安全保护....................赵国伟,胡爱真,刘襄军(71)第三期•地震研究•广西及邻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研究.............................................郭培兰,李莎(1)基于非线性拟合的上海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陈媾,杨彦明,肖爽,赵文舟(6)周至等地震台站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同震效应分析…王卫平,古云鹤,王秋宁,张建,白若冰,常城(13)•地震监测•基于ORM技术河北前兆监控日报报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加敏,王莉森,张晓刚(19)利用沈家地震台水位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李金,宫猛,刘燕翔,王妍,符泽宇,任佳(23)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与应用........................张璐,舒优良,李査奇,陈冬柏(30)地震精密水准测量中单程与往返测量成果的对比研究................柳皓元,齐文文,汶宇龙(34)浅析河北地壳形变数据跟踪分析典型事件……李慧,齐玉妍,王莉森,王加敏,宋志刚,张肖,韩静(38)甘肃武威南营地电场干扰识别及排除..........王志栋,安张辉,张成军,胡源,寇俊阳,李兴坚(48)交直流漏电在地电阻率观测中的判定—以定西地震台电阻率干扰排查为例.........................................梅东林(54)—天水中心地震台井下综合观测示范工程介绍................姚赛赛,“亚江,周建华,安振宁(60)•防灾减灾•断陷湖地质景观的治理与保护----以青海湖为例...............................................................刘炜(67)利用互联网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白香玲,赵淑梅(72)第四期•地震研究•青海及邻区中强地震序列特征分析............马茹莹,苏维刚,张丽峰,胡维云,张朋涛,张文涛(1)第31卷高原地震69地震b值研究进展综述...........................................刘子璇,冯建刚,张苏平(9)InSAR技术在青海地区地震中的应用研究..............万秀红,屠泓为,姚生海,殷翔,蔡丽雯(14)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级地震特征研究..........胡维云,王培玲,李启雷,刘文邦(21)思茅井水位同震阶变统计特征...................................................毛巍颖(28)2016年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确定........................................................................高熹微,张骞,蒋延林,王福才,赵卫红,郭宇鑫,李玉(35)青海W源地震台钻孔倾斜异常变化特征分析............孙玺皓,马震,苏维刚,赵玉红,胡维云(40)•地震监测•河北台网地震预警系统和测震数据对比分析.....杨锐,赵英萍,毛国良,常亮,李雪英,张幸兴(46)天津蓟县地震台VP宽频带倾斜仪故障诊断与排除..................................................................................赵黎明,胡雪琪,李颖楠,朱冰清,王建国,李恩建(52)热带气旋“鲸鱼”影响海南地震监测特征分析..................张华美,陈祥开,刘阳,叶向顶(57)个旧地震台CTS-1E数字地震仪地震监测能力分析…陈阳,李波,李万金,沙小保,白世达,何平(62)增刊•地震研究•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1)腾冲火山区剧烈地热活动与地震流体变化分析……张立,高文斐,苏有锦,孙自刚,段胜朝,曾庆堂(5)格尔木水平摆倾斜前兆异常的综合分析..............................苏维刚,马震,孙玺浩(12)前震与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及其在长宁6.0级地震前的跟踪实践................................................................................马亮,杨立明,程建武,孙玺浩(17)新疆呼图壁Ms6.2级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陈丽,李瑞,方伟,艾力夏提•玉山,刘代芹,李杰,孙小旭,朱治国,陈述江,程瑞忠,徐小明(26)2015年7月3日皮山Ms6.5级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张治广,张元生,王在华(33)门源6.4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变化特征研究........................刘文邦,李启雷,胡维云(40)安庆皖23井水位破年变异常浅析................王俊,周振贵,李军辉,何康,郑海刚,王雪莹(46)基于Aki、Sat。

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级地震特征研究

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级地震特征研究

时36分31 ,在青海省茫崖
Ms5.0级地
震(图2 )o截止到2019年4月30日,该地震记
录到63
震(多台定位地震13次,单台地震
50 次),其中 ML0.0 〜0.9 级 23 次,ML1.0 〜1.9
级 31 次,Ml2.0〜2.9 级 17 次,Ml3.0〜3.9 级 6
Ml4.0 〜4.9 级 2 次。
Ms5.0级地震 在

,处于非调
制时间段,属于非调制地震。
对青海及邻区中强震序列

系统研究,总结了不同区域中强震序列的类
型⑷。本次地震序列类型判定将采用陈玉华曾
使用的如下判定标准:①
序列:Em/工E M
99.9 %,AMm2. 3°这类地震余震震级不大且次
数少,
震记录;②主震一余震型序列:90
% WEm/工E<99. 9 %,0. 6 #AM <2. 3 ;③多震型序
29 年 。
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情 况
2019年3月28日,茫崖发生Ms5. 0级地震。 其震中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柴达木盆地西 端,震区在阿尔金褶皱带、东昆仑褶皱带和柴达木 盆地的复合部位,其北缘有阿尔金断裂带,其南缘 有昆仑山北断裂带和祁漫塔格断裂带,其内部有 油沙山一茫崖断裂带、红柳泉断裂等一系列北西 或北北西向断裂带(图1)°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 西部最著名的北东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带,由多条
三纪和第四纪都有明显的活动,有记载以来未发
生过较大地震[2]°本次茫崖Ms5.0级地震发生
在北西向的油沙山一茫崖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为 北东倾向的逆断层,东起甘森,经老茫崖、油沙山, 北西端于新茫崖附近与阿尔金构造带斜交,断层 走向为北西向,发育于第三系中,由多个背斜组 成。该构造带具有“两断夹一隆”的特征,即每一

《西北地震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兰召开

《西北地震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兰召开

《西北地震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兰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西北地震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在兰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部分编委、主办单位有关领导、特邀佳宾及编辑部工作人员20余人。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副所长张新基同志主持会议并致辞欢迎各位编委。

【总页数】1页(P2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地球学报》召开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J],
2.《硅酸盐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编辑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J],
3.第五届《西北地震学报》编辑委员会 [J],
4.《中国计量学院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召开 [J],
5.《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J], 张慧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
应用
尹晓菲;李文军;许英才;张晓东;蔡晋安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
【年(卷),期】2024(46)2
【摘要】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集,提出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并进行了
震例回溯。

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未拓展图像数据集”和“含拓展图像数据集”对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显示,数据集样本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
地震预测模型的精度,其中“含拓展图像数据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可达77%;对于华北地区无震区、少震区的M≥5.0地震,可采用非1年窗长的较大时间间隔(3年、7年以上)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验证。

【总页数】16页(P257-272)
【作者】尹晓菲;李文军;许英才;张晓东;蔡晋安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5
【相关文献】
1.华北地区35°线附近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与地震危险性预测
2.华北地区2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及预测意义
3.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4.河北邢台余震窗地震活动对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反应
5.基于数值模拟和地震活动性统计的混合地震预测: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地震与扭波.doc

2019年地震与扭波.doc

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动的三维扭动轨迹,更测不到真正的地震波,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理论,认为地震是先上下跳动(纵波所为),然后水平单向摇摆(横波所为),并据此采用了摇床作地震模拟实验,进行理论研究,皆与实际情况相悖。

在无法直接测出集团扭动三维轨迹之前,只能根据地震破坏遗迹进行分析,获取他们在破坏之前的运动信息。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我们对唐山震害进行了大量实地观察,结合海城地震、溧阳地震和龙陵地震资料,总结出地震破坏的十大规律,搞清了地震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发现了扭波,进而提出针对扭波设防抗震的八项措施。

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扭波与地震",此后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作了报导。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扭波理论至今仍未被权威专家所接受。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7.2级大地震,一家电视台的监视器录下了该办公室遭地震破坏的全过程,桌子、椅子都在旋扭,最大转角达170度。

证明了我们在二十年前根据颓垣断壁分析出的扭波正确无误。

可是在二十年后,日本和美国的地震学家,在物体受震发生扭转运动的实况录像面前,仍然把地震破坏说成是由纵波和横波造成的。

实在遗憾。

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状况,现将1992年发表的一片论文"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重新发表,以正视听。

地震机制--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原载于《新疆地质》增刊1992目录前言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1、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1)线性物体直立如初(2)钢筋铁架抗震最佳(3)裂开旋扭同时并存(4)破裂形式如同老化(5)间隔破裂轻重分带(6)断裂两盘不受损伤(7)地面平整,起伏罕见(8)四面开花铅直坠落(9)地下建筑保存良好(10)人体抗震胜过厂房2、存在的问题(1)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2)五个关键问题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1、弹性振动2、弹性波(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2)弹性波的传播(3)弹性场与弹性波转向(4)横扭波与纵扭波三扭波与地震破坏1 扭波的破坏作用2 扭断类型横扭裂纵扭裂3 地震破坏的分带性4 扭波破坏与重力关系5 地旋四针对扭波设防抗震1 截波2 活端3 底小4 加筋5 结牢6 轻质7 加箍8 地下参考文献前言中国是最早记录地震和记录古代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首先发明地震仪和首先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